青岛啤酒是国民党党产?

齐晓今 2019-12-21 19:44:00

推荐回答

青啤公司2002年就有了专供台湾地区销售的青岛啤酒,2004年在台湾建厂,05年竣工,所以台湾的青岛啤酒是中国的青岛啤酒。题外话台湾是我们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路言莉2019-12-21 20:05:3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中国台湾网2月28日消息国民党行管会主委邱大展表示,国民党来台不是两手空空!去年在南势角仓库挖出齐鲁公司资料,证实青岛啤酒是国民党的党产。除了齐鲁公司这第一桶金,国民党清查还发现有市值400亿台币的黄金债券,有68箱置于中国信托保管,但要等到“国家统一”后才能要求偿还。青岛啤酒原为1903年英德商人合资成立,一战期间,日本人将这家啤酒厂据为己有。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国民党藉由接收日伪资产之便,在全国设立了11家党营企业。青岛啤酒工厂也由青岛市政府派员接管,更名为青岛啤酒公司。1947年6月,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国民党1952年发表的《党务报告要略》:“本党事业甫经建立,缺乏应变能力。大陆沦陷前后,本党事业损失之重,为预料所不及。1951年5月18日,齐鲁公司在台复业,成就了国民党的“第一桶金”,后因党营事业整并需要,被1971年成立的台湾地区中央投资公司整并。
    黄登源2019-12-21 19:55:50

相关问答

】“青岛”这个名称,原来指的就是小青岛,即墨县令许铤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乡土,主持过《即墨县志》的编纂。可以说,许铤是第一个全面了解青岛的人。尽管青岛在当时,还仅有一个小小的浮山所,但坐落于青岛湾畔的一座小岛“青岛”,亦被许铤所提及。在许铤编撰的《地方事宜议·海防》中,有关青岛之名有这样一段记述:“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马、曰香花、曰田横、曰颜武。这里说的“青”,即是指青岛,也就是现在的小青岛。在许铤的眼里,小小的一个青岛,不仅可以设防,抵御倭寇的侵扰,而且还是可供人居的地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青岛最初还是主要用于军事目的。需要指出的是,许铤所此时所提及的“青岛”,是浮山千户所管辖的一个可以驻军的小岛。而在这个岛的对面岸坡上,一座小小的天后宫,也已在这里存在了一百多年。如果再往前追溯,还可以追寻到天后宫附近山坡上居住的村民初来辟建青岛村的时代。据编修于1924年的《胡氏族谱》记载:“吾族相传自明永乐初年由云南迁居即墨,世居青岛之‘上庄’”,“聚族而居,五百余载”。这就是说,在天后宫还没修建的60多年前,胡氏族人就已经从云南迁居在现迎宾馆一带建村居住。胡氏族人建的村落,初名就叫“青岛村”。只是到了后来,村民繁衍愈众,原来的村址已不能容纳,故又分出一支来,搬迁到了现在的湖南路和广西路一带。这样,原先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上青岛村”,俗呼“上庄”;而新建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下青岛村”,俗呼“下庄”。胡氏族人的祖居地即是“上庄”。这就基本上给了我们一个清晰脉络,即“先有青岛,后有青岛村,最后才有天后宫”。因为我们已知,青岛附近的一些岛屿是在宋代以前就已经有了名称。估计“青岛”之名,最晚也不能晚于明初。后来,胡姓族人从云南来了,他们除以青岛湾里这座小岛的名字命名自己的村落外,还将附近东面的一座山岭,命名为“青岛山”。来青岛之后,他们“可樵可渔”,在这里建了一座“妈祖庙”,这就是后来的天后宫。到了天后宫建成的1467年,青岛湾一带就成了整个青岛地区最大的渔货码头,被称之为“青岛口”。等有了这么多冠以“青岛”之名的地名之后,原先的“青岛”就被俗呼为“小青岛”了。而另一个被称做“青岛”的小岛,位于今即墨市田横岛的东北方,又名“三平岛”。这个小岛曾在清同治版的《即墨县志》中有过记载,但因与“青岛”重名,故自20世纪初之后,便多称为“三平岛”。而这个“青岛”,也就慢慢地没有人叫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将“青岛”作为青岛地区的总称呢?现在有资料记载的,就是天后宫内的一块刻于清同治年间的《募建戏楼碑记》的石碑。此碑文记载:“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在这里,碑文中使用的“青岛”一词,已不是一个岛、一个村、一座山和一个海口的概念,而是青岛地区的总称。对于碑中之“青岛开创”和“百有余年”的断语,时间当在清乾隆年间,这应该是青岛的“开埠”之始,至今已近300年的历史。一半在海中,一半接陆地,半岛形式。半岛也是岛,半岛上的城市---岛城,一定!!。
非公党建工作指导员是各级党组织派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抓党建的最基层、最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与企业接触最为多、联系最为紧密。党建指导员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水平。那么,如何当好党建工作指导员,有效促进非公党建工作,实践中应该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掌握非公党建工作特点。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相比较而言。有三个明显的特点。指导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党建指导员必须严格遵循党内有关规定,不断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建指导员还要注重在壮大党员队伍上下功夫,把企业生产一线职工、各个层次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技术骨干中的优秀分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把条件成熟的吸收到党内来。四、不断加强党务知识学习。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非公党建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各方面的整体素质。只有自身的素质上去了,才能去指导他人开展工作。1、要勤于学习,大力加强政治业务素质。首先要讲政治,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和敏锐,始终与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还应有胜任工作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作风。其次要注意学习的形式和方法。除了积极参加党内学习外,平时还要多参加政治形势教育和业务培训,并结合实际,把学习和思考问题结合起来,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同落实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第三,要注意长期积累。党建指导员最重要的是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增强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提高工作能力。2、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当前,我们正处在“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改革、创新、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当务之急。这就迫切要求党建干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的工作必定要在规范中提升,在创新中发展3、要服务发展,切实增强大局意识。非公党建工作是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的。全党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非公党建工作当然不能游离这个中心。因此,党建指导员要以服务发展的理念来明确非公党建工作的定位,要以加快发展的要求来谋划非公党建工作的思路,要以推动发展的实绩来检验组织工作的成效。4、要求真务实,努力抓好作风建设。党建指导员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都要有务实的工作作风。实实在在地做人,杜绝空谈、虚伪、懒惰、懈怠等不正之风,有正气、锐气、勇气和骨气,具备正直、善良、大度、勤劳的品格;实实在在地做事,在工作上不讲空话、套话、假话,努力养成埋头苦干,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工作任务的落实,时刻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切实履行好职责,把党的事业建设好。争做一名胸怀公心、组织放心、群众贴心的优秀党建指导员干部。五、正确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党建指导员开展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党建指导工作中的各种关系。一是指导与服务的关系。党建工作指导员开展工作时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有一个正确定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服从、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要积极帮助企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以赢得企业主和广大党员职工的信任和支持。工作中要坚持“引导不主导、参与不干预、协调不强调、监督不包揽”,正确处理好与企业主的关系。二是指导与培育的关系。党建指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的组织。对具备条件而未建立党组织,要按照党的要求,指导企业把党组织建立起来;对暂不具备成立党组织的企业,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为今后建立党组织、更好开展党建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保证。三是借鉴与创新的关系。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关键是要做到因企制宜,贴近非公有制企业的实际,找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在工作中可以借鉴国有、集体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要按照“业主欢迎、企业需要、党员高兴”的原则,做到一企一策、灵活多样、讲究实效,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开展党组织的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善于总结,注重工作创新,不断探索开展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四是敬重和敬业的关系。党建工作指导员深入企业开展工作,关键是要取得企业主对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这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党建工作指导员要有足够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对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考虑得多一点,想得更周全一些,工作中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诚相待,迎难而上,扎实工作,抓出实效。要明确自己的努力工作是敬业,不是依赖企业,而是敬重“职业”。总之,党建指导员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准确把握非公党建工作特点、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和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加强沟通,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和问题,赢得业主和广大党员、员工的支持和信赖,党建指导员的作用才能发挥好。
财政补助:由财政拨款经费自理:没有拨款,费用要自理。事业单位有三类,一类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类似于政府机关;第二类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第三类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就象企业一样。一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完全从事具体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事业单位。对具有部分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将行政职能划人行政机关;对事业单位承担的没有法律法规授权依据、擅自延伸转移的行政职能要予以取消。二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指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举办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功能特点,划分为三种类别:公益一类。这类事业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承担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性服务任务,面向社会无偿提供公益服务,不能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机构。这类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宗旨目标和内容、分配的方式和标准等由国家确定,不得开展经营活动,其经费需由国家财政予以支撑。履行职责依法取得的收入或基金要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这类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要从严控制,并加强监督和管理,使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公益二类。这类事业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按照政府确定的公益服务价格收取费用,其资源在一定区域或程度上可通过市场配置。如普通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等。这类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自主开展相关业务活动,并依法取得服务收入,其服务价格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基础上,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服务收入和经营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的按规定纳入财政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公益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由财政根据不同情况予以相应补助。对这类事业单位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核定人员编制。要加大政府约束和社会监督力度,进一步保证其公益目标的实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公益三类。这类事业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业务活动具有公益属性,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可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配置。如广播电视、党报、党刊等机构。这类事业单位实行经费自理,其开展公益服务和相关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属政府非税收入的纳入财政管理。其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参照相关标准执行并受政府监督。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相关标准进行引导和规范。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对公益服务的需求变化和现有事业单位自身改革发展情况,动态调整机构及其类别。
美国的政党制度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的开国元勋们起草《美国宪法》时并未预见政党在政府管理制度中的作用。实际上,他们通过分权、制约和平衡原则和由选举团间接选举总统等各项宪法规定,力图将政党及政治派别排除在政府管理制度之外。尽管美国的开国元勋们用心良苦,美国仍开全国性政党执政之先河,并于1800年通过一次选举,将行政权力从一个党派转移到另一个党派手中。政党的出现与影响的扩大19世纪初,选民必须拥有一定财产的规定被取消后,更多的人有了选举权,美国政党的发展与此密切相关。由于选民人数大量增加,需要一种手段来动员广大选民。为完成这一至关重要的任务,政党遂应运而生。美国政党的问世是这一民主革命的内容之一,到19世纪30年代,政党已经牢牢植根于美国政治生活中。今天,共和党和民主党完全渗透在美国的政治进程中。近2/3的美国人自认为是共和党人或民主党人,即使那些自称的无党派人士,通常也具有政党倾向,并表现出高度的政党忠诚。例如,在过去的五次选举中获得27%选民票以来,一个非主要政党候选人所获得的最高百分比。尽管有对第三党的潜在支持,但第三党若要获得总统职位,或想让相当数量的成员当选参议员或众议员,仍要克服巨大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是,选民们担心,如果他们投第三党候选人的票,实际上是在“浪费”选票。当选民们感到第三党候选人没有获胜机会时,他们就会退而求其次,投票支持他们的第二选择,进行所谓的“战略性”投票。例如,1980年持中间路线的无党派候选人约翰.B.安德森JohnB.Anderson,从对他评价最高的选民只得到57%的选票;1992年对佩罗评价最高的选民中,只有79%的人投了他的票,另外21%的人背他而去。美国还存在投第三党票以示“不满”的现象。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1992年投佩罗票的人中,有5%的人说,如果他们认为佩罗能当选,便不会投他的票了。第三党和无党派候选人即使成功地当选总统,还要面对可能令人沮丧的选举后的问题。毫无疑问,这是指政府管理问题,首先是安排政府人选,然后是与由两大政党控制的国会共事,而两大党的议员是不会积极与一个非主要政党的总统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