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为1031.67,这1031.67包含两部分,首先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利息50,扣除了50后才是购买这个债券实际付出的对价,也就是1031.67-50=981.67,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投资时债券面值和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所以就等于1000-981.67=18.33。
黄盛沛2019-12-21 21:20:5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一、初始确认1、溢价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五、收到本金及最后一次利息时借:银行存款贷: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贷:应收利息扩展资料: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期初债券的购买价款*实际利率。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注意: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面值+尚未摊销的溢价或-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特点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实际利率法。
堵晓东2019-12-21 23:56:26
-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要了解什么是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利息收入除以实际投入的资金比例而利息收入是按面值计算的,实际投入的也就是初始入账的金额,当他高于面值时,那么自然实行利率就低于票面利率了。举例来说,100万的面值债券,票面利率为5%,那么可得到利息100万*5%=5万现在你实际支付了120万才得到这个票面100万的债券,也就是说你初始入账金额为120万现在虽然你支付了120万,但利息还是按100万的面值来计算的,也就是说利息为100*5%=5万,这个是不变的而实际利率,也就是说你120万得到了5万的利息,实际的利率为5/120=4.1667%实际利率4.1667%小于票面利率5。
齐新林2019-12-21 21:07:27
-
一、按新的账面价值来算这个利息的,实际利息就是票面利率来乘票面金额,名意利息就是摊余成本乘利率。二、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后实际利息按如下方法计算:1、当公允价值变动时,不需要调整摊余成本,还是按没有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时该怎么计算投资收益就怎么算;2、当发生减值时,是以减值后的价值也可以说是摊余成本*原实际利率计算投资收益。这样产生的利息调整是因为按面值计算的应收利息和按减值后的价值*原实际利率计算投资收益的差,该利息调整在后期处置该项投资时一并转出。三、公允价值上升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其他综合收益——其他资本公积四、公允价值下降借:其他综合收益——其他资本公积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扩展资料:“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核算:一、日常核算科目本科目应当按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类别或品种进行明细核算。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有类似之处,但也有不同。具体而言:⑴初始确认时,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⑵资产负债表日,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通常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齐晨光2019-12-21 21:02:37
-
首先是长期股权投资: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支付的全部价款作为投资成本,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但是不包括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所发生的评估、审计、咨询等费用。发行股票的手续费佣金:发行股票时的佣金要先行冲减溢价,冲减完溢价不足支付的部分冲减留存收益。发行债券手续费佣金:应该计入发行成本。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借方。实际收到的款项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即按扣除发行费用之后的金额入账。发行费用应该是记入到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中,不是记入财务费用当中。
龙小菊2019-12-21 20: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