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将同业存款纳入存款口径对银行有什么影响

车慧淑 2019-12-21 19:26:00

推荐回答

主动负债。根据我国央行信贷收支统计口径,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由存款、发行债券、对央行负债、对金融机构负债、国外负债、其它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组成。和国外一样,存款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最核心部分。但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中各种主动负债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1、发行债券,指商业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从货币或资本市场融入资金。以前我国只有三家政策性银行发行过金融债。自央行2004年6月发布《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2019年5月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后,一般商业银行陆续开始发售次级债和金融债,发行债券逐渐开始成为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2、对央行负债,指商业银行从央行融入资金的业务行为。当前主要形式为再贷款、再贴现和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对央行负债的产生基于两个目的,一是增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二是央行调控市场货币供应量,实施货币政策意图。3、对同业负债、指商业银行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的业务行为。对同业负债主要有同业拆入期限不得超过4个月和借款4个月以上的拆入,当前借入方仅限于外资银行在中国分支机构、票据转出、信贷资产转出回购、债券正回购等实现形式,其中同业拆入和借款一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而其他几种都是以现有资产为抵押融入资金。4、协议存款,指商业银行按政策规定从保险公司、社保基金、邮政储蓄和货币市场基金等单位引进大额存放资金,并约定期限和利率。该部分统计中纳入一般存款或同业存款,但本质上是对同业负债,而且具有逐笔营销、约定期限、利率和金额的性质,也属于主动负债范畴。
黄睿斌2019-12-21 20:18:3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负债业务中,存款是最为核心的业务。商业银行提供的存款类型主要包括对公存款和储蓄存款。储蓄存款为银行带来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流,而同业存放、同业拆入、向人民银行借款及债券融资也是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应付款项、或有负债等其它负债类型也在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中始终保持着相当的数量。随着金融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相继研发了一些了新型的负债业务,包括发行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出售或发行商业票据等,这些新业务既大大丰富了负债业务的产品库,也日益成为负债业务发展的亮点和新的业务增长点。
    齐晓华2019-12-21 20:36:32
  • 我理解的是,央行一直考核各家银行存贷比,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目前存贷比已经越过或接近存贷比红线70%了,贷款发放的意愿不强,但目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国家为了所谓的经济软着陆,要求各家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贷款发放力度,央行此次将同业存款纳入存款考核口径,有利于扩大存贷比中的分母就是存款,以刺激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发放意愿。个人观点,。
    黄百花2019-12-21 20:04:24
  • 1月15日,央行正式发布《关于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统计口径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自2019年起修订“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统计口径。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纳入“各项存款”统计口径,将存款类金融机构拆放给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纳入“各项贷款”统计口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此前市场上流传的信息一致,此次新纳入各项存款口径的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
    齐文生2019-12-21 19:54:34
  • 中国人民银行387号文通知,为适应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将部分原在同业往来项下统计的存款纳入各项存款范围,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目的是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券商、保险等非银同业存款的监管,缓解市场流动性压力。银行机构不能将吸纳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缴存在央行,这部分的存款就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存款口径调整后,银行实际可用于贷款的金额相应增加,银行利润也会上升,故对银行股是利好。
    齐景斌2019-12-21 19:36:40

相关问答

主动负债。根据我国央行信贷收支统计口径,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由存款、发行债券、对央行负债、对金融机构负债、国外负债、其它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组成。和国外一样,存款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最核心部分。但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中各种主动负债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1、发行债券,指商业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从货币或资本市场融入资金。以前我国只有三家政策性银行发行过金融债。自央行2004年6月发布《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2019年5月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后,一般商业银行陆续开始发售次级债和金融债,发行债券逐渐开始成为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2、对央行负债,指商业银行从央行融入资金的业务行为。当前主要形式为再贷款、再贴现和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对央行负债的产生基于两个目的,一是增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二是央行调控市场货币供应量,实施货币政策意图。3、对同业负债、指商业银行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的业务行为。对同业负债主要有同业拆入期限不得超过4个月和借款4个月以上的拆入,当前借入方仅限于外资银行在中国分支机构、票据转出、信贷资产转出回购、债券正回购等实现形式,其中同业拆入和借款一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而其他几种都是以现有资产为抵押融入资金。4、协议存款,指商业银行按政策规定从保险公司、社保基金、邮政储蓄和货币市场基金等单位引进大额存放资金,并约定期限和利率。该部分统计中纳入一般存款或同业存款,但本质上是对同业负债,而且具有逐笔营销、约定期限、利率和金额的性质,也属于主动负债范畴。
选B。解析:当商行出现准备金不足时,首先应进行同业拆借,向其他银行贷款。同业拆借是指商业银行之间利用资金融通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制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同业拆借作为临时调制性借贷行为,具有以下特点:1、期限短。同业拆借的交易期限较短,属临时性的资金融通。我国目前同业拆借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一般为1天,7天,14天,21天,一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利率相对较低。一般来说,同业拆借利率是以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率为基准,再根据社会资金的松紧程度和供求关系由拆借双方自由议定的。由于拆借双方都是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其信誉比一般工商企业要高,拆借风险较小,加之拆借期限较短,因而利率水平较低。3、同业拆借的参与者是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扩展资料:商业银行进行同业拆借活动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自主性原则同业拆借是一种信用行为,在进行拆借资金交易时,必须承认和尊重市场主体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格遵循自愿协商、平等互利、自主成交的原则,维护市场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形成平等竞争的有序环境,保证资金的合理流动。二、偿还性原则对拆出方来说,由于拆出的是本行暂时闲置不用的资金,有一定期限限制,因此必须按期收回。对拆入方来说,拆入资金只是拥有一定期限内的资金使用权,并不拥有长期使用的权利,也不改变资金的所有权,因而必须到期如数偿还。三、短期性原则同业拆借的典型特征之一是期限短,属一种短期融资。从拆出方看,拆出的资金是银行的暂时闲置的资金,从数量和期限上都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其资金运用必须是短期的。就拆入方而言,向同业拆入资金主要是解决临时性储备不足的资金需要,如因清算联行汇差而出现的临时性头寸不足和头寸调度方面的突发性资金需求等。因此拆入方也应坚持拆入资金的短期性原则,一旦贷款收回或存款增加,就应立即归还这种借款。银行同业拆借。
一、紧缩性货币政策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结构失衡造成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2002年以来,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局面进一步发展,带来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而且每年新增数量不断上升。受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企业和居民大部分不愿意持有外汇,藏汇于民的政策变成了结汇于官,使得企业居民的大部分外汇都变成了金融机构的外汇占款。2001年外汇储备增加投入的货币中93%变成了外汇占款,到2019年这一比例达到98%。强制结售汇制度下,金融机构的外汇占款最终成为央行的资产,而央行资产方的增加即表明流动性的增加。当前,央行对金融机构贷款数量、有价证券的数量都较少,外汇储备超常规增长由此带来外汇占款快速投放,超出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供应量,成为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主因。为了控制日益突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避免银行信贷过快扩张并可能由此带来经济过热和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从2002年起,央行开始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回收银行体系过剩的流动性,利用窗口指导和上调基准利率控制银行贷款过快增长。由于全球经济失衡是各国内外经济失衡的表现,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变,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要假以时日,没有一定的时间是难以到位,人民币不断增加的升值预期将加快投资、投机资金的进入,这些因素的长期性决定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也将长期存在,因此,从较长时期来看央行将实施以紧缩为主的货币政策。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1、商业银行宽松的资金环境和信贷扩张的货币基础仍将维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增加利息收入有利据测算,维持每年GDP增长10%、贷款增长16%、M2增长16%的水平,需要投放基础货币约5000亿元左右。2002年以后,外汇占款的增量已远远超过了经济金融发展所需基础货币量。为了抑制流动性过剩,对冲外汇占款大于基础货币增量的部分,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2002年以来基础货币的增长额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2000年和2001年基础货币比上年增加分别为2871和3360亿元,2002-2019年,则分别比上年增加5286、7703、6015、5487和13415亿元,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货币环境仍然偏松。在主动投放基础货币的时候,中央银行会把社会的超额储备的流动性控制在尽可能少的数量上。各国通行的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也使得商业银行尽可能保留最低超额准备金率。但是由于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被动性以及特殊的准备金收益率制度,当前银行体系存在较高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款准备金仅是使部分超额准备金变成法定准备金,因此不会对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产生紧缩作用。从实际运作结果来看,2002年以来,商业银行存贷款规模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存贷比不断下降,银行体系并不存在资金面紧张的问题。由于未来央行上调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目的在于控制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这些紧缩性的措施将不会影响商业银行整体宽松的资金环境和信贷业务快速扩张的货币基础。此外,由于目前法定准备金利率为1.89%,高于超额准备金0.99%的水平,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部分超额准备金转变为法定准备金,对增加银行利息收入有利。2、央票发行对银行贷款存在挤出效应,对银行盈利造成负面影响目前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主要有贷款、有价证券投资和外汇占款等三部分,2019年末,这三部分资金运用分别占资金运用总量的62%、11%和27%。从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增量来看,2003年以来,随着央行票据发行量的不断增加,央票占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占比也在不断增加,2003-2019年央票当年增加值占当年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总量分别为4.6%、22.8%和16%,央票对贷款的挤出效应趋于明显。由于一年期央票到期收益率在2.9%左右,远低于一年期贷款6.39%的收益率,央票对银行贷款挤出将对银行盈利产生负面影响。而定向发行央票属惩罚性手段,发行对象主要是贷款发放较多的银行,在于抑止贷款的过快增长,其收益率要低于一年期央票,对银行盈利负面影响更大。3、窗口指导将控制贷款过快增长态势,但对盈利的负面影响有限2019年以来央行多次实施窗口指导,都是要求商业银行控制贷款过快增长。年初以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召开窗口指导会议,提醒各家银行要对过快增长的信贷投放保持警惕,严格控制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银监会则明确表示所有违规违法的信贷资金都要查处。受窗口指导的影响,商业银行贷款过快增长势头将会受到控制,但由于总体上银行信贷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对银行的盈利增长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4、加息有助于扩大银行利差,增加利息收入加息将有助于提高贷款平均利率水平。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投资需求较为旺盛的情况下,贷款需求不会因加息而受到影响,贷款平均利率上浮水平不会因为加息而缩小。2019年央行于4月和8月两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合计54个百分点,2019年1季度贷款利率为5.85%,为基准利率的1.05倍,到4季度的1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升高到6.58%,为基准利率的1.08倍,4季度较1季度提高了73个基点,要明显大于贷款基准利率54个基点的提高。贷款平均利率上浮水平不仅没有因加息而缩小,反而略有扩大。加息对于存款平均利率上调影响弱于贷款。央行数次加息没有调整活期存款的利率,仅仅提高了银行定期存款的成本,在目前存款利率存在法定上限的条件下,加息对于银行存款平均成本的影响主要由银行定活期存款结构决定。尽管加息使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利率的差距有所扩大,可能使企业和居民选择期限更长的存款,进而提高银行的资金成本。但实际上,由于居民和企业选择定期存款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利息收入,而选择活期存款是为了满足流动性需要,投资和消费支出的增加才是驱动活期存款比重上升的主要因素。在目前股票市场火爆,企业投资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加息不会降低银行活期存款的比重,银行存款仍将呈现明显活期化的趋势,加息对银行存款成本影响不大。由于加息使商业银行平均存款利率有所提高,但要明显低于贷款平均利率的提高,将使银行利差收入得到扩大。加息对宏观经济紧缩作用有限,并不足以降低信贷的增长,因此加息后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长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