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管理系统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尚待解决的问题

赵鹏俊 2019-12-21 19:42:00

推荐回答

摘要中国已经加入WTO,市场经济日益繁荣,个人收入也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个人所得税负担也就明显加重。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如何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通过筹划,减轻税负,使揣入自己腰包的钱更多,也就成了这些纳税人急需面对的问题。本文就以此为背景展开讨论,具体介绍了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及必要性,个人所得税主要涉税项目的纳税筹划。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的来源和形式日趋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与之相应,财政收入中来源于个人所得税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维护切身利益,减轻税收负担的角度出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越来越受到纳税人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使纳税人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税负,获得最大收益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也显得越来越重要。1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及必要性目前许多纳税人已从过去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采取各种方法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发展为积极地通过纳税筹划来减轻税收负担。但是,纳税筹划在某些人的观念意识中往往和投机取巧联系在一起。同时有人不解:“纳税筹划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进行,但筹划本身是不是违背了国家的立法精神和税收政策的导向呢?纳税筹划可取吗?”在这种背景下,正确引导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对我国纳税人及税收经济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很有研究必要。1.1纳税筹划有利于激励纳税人增强纳税意识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的初衷是为了少缴或缓缴税款,但纳税人的这种安排采取的是合法或不违法的形式,这不仅“钻”了国家的财税政策空子,而且学到了财税政策,法规知识。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纳税筹划的效果,纳税人还会自觉不自觉地进一步钻研财税政策、法规,从而进一步激励纳税人提高政策水平、增强纳税意识、自觉抑制偷、逃税等违法行为。1.2纳税筹划可以节减纳税人税收纳税筹划通过税收方案的比较,选择纳税较轻的方案,减少纳税人的现金流出或者减少本期现金的流出,增加可支配资金,有利于纳税人的发展。纳税筹划可避免纳税人缴纳“冤枉税”。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全过程是税法体系不断健全的过程,税法的健全伴随着税法的日益复杂,如果对税法研究得不透,就既有可能漏税,也有可能多缴税。2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现状与原因分析2.1现状分析近几年来,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人数越来越多,纳税人数超过了任何一个税种,对个人收入征税的范围涉及11个项目之多,于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就应运而生。但是我国目前对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研究很少。纳税筹划,在以前总会被人们认为是消极的或不正当的行为,认为纳税筹划就是进行巧妙偷税、逃税或骗税。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纳税筹划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开始考虑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问题了。于是纳税筹划税务代理机构也诞生了,而且发展趋势非常好。但是由于税务筹划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很短,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在我国还尚属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探索。2.2原因分析随着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大,纳税人偷逃税款的空间越来越小,况且偷逃税款会受到法律的处罚。因而对纳税人来说,应将重点放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上,而不是偷逃税款上。但是面对众多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税务部门不断下发的各种税收政策“解释”,居民个人往往感到无助。因为税收政策量多、繁杂且变化较快,个人对一些税收法规根本不了解。在税法规范的前提下,纳税人选择不同的方案带来的税负轻重是不同的。个人所得税通过合理筹划才可以让纳税人节约税收成本,减轻税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听到群众的抱怨:“好不容易挣了一笔钱,可是扣税以后,就明显少了许多。因此,对个人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合理避税、节税就成了不少市民关心的话题之一。3个人所得税涉税项目的纳税筹划3.1筹划思路首先,制定合理避税计划。就是通过对现行税法的研究,对个人在近期内收入情况的预计作出的收入安排,通过收入的时间和数量,支付方式变化,达到降低名义收入额之目的,进而降低税率档次,以降低税负或免除税负。其次,采取合理避税策略。个人所得税的合理纳税筹划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①提高职工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②均衡各月工资收入水平;③抓住一切可以扣除费用的机会,并且能充分利用;④利用税收优惠政策。3.2主要涉税项目的筹划应用3.2.1工资薪金所得的筹划从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可以看出,由于我国对于工资薪金所得采取的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使得收入越高,适用的税率越高,税收负担也越重。在每一级的边缘地带,收入可能只相差一元,但是所承担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负担就会相差很大。不过,通过采取一定的合法的手段进行筹划,可以避免此类不公平的发生。具体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费用抵减法。即通过减少名义劳务报酬所得的形式来筹划,将本应由纳税人负担的费用改由业主承担,以达到减少名义劳务报酬的目的。3.2.3稿酬所得的筹划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同一作品文字作品、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以及其他作品,不论出版单位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该作品再付稿酬,均应合并其稿酬所得按一次记征个人所得税。若作品是数人合作完成的,那么对于个人所得税的计征,根据每个人得到的稿酬分别扣除费用计征,经过筹划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纳税人应尽可能避免一次性取得大额收入,在合法的前提下,将所得均衡分摊或分解,增加扣除次数,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在实行累进税率时,还可以避免档次爬升现象的出现。3.2.4个体工商户的纳税筹划个体工商户和合伙企业以及个人独资企业,其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收入减去发生的成本、费用。因此,合理扩大成本费用开支,降低应纳税所得额是个体工商户进行税务筹划的主要方法。个体工商户利用扩大费用列支节税的方法主要有:尽可能地把一些收入转换成费用开支,如水电费、电话费等,在税前列支;使用自己的房产经营,可以采用收取租金的方法扩大经营费用支出;同时自己的房产维修保养费用也可列入经营费用支出,这样就扩大了经营费用支出。3.2.5其他所得的纳税筹划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筹划可以利用税收上的优惠进行筹划,将个人的存款以教育基金或者其他免税基金的形式存入金融机构,以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并且能够很好的安排子女的教育和家庭的生活费用。财产租赁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纳税筹划与稿酬相似,也是利用了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可以抵扣800元费用的筹划思路,这种筹划方式比抵扣20%的标准要节税许多。财产转让所得应充分利用免税项目,比如个人投资者买卖股票或基金单位获得的差价收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均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至于偶然所得的纳税筹划,因为税率是一定的,所以可以利用捐赠扣除一部分金额,减少纳税基数,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参考文献1刘志耕,帅晓建.纳税筹划谈何容易MPA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文件格式:MicrosoftPowerpoint-HTML版古今中外的公共管理实践,如实际政府部门的政策与管理,国外的政府改革、当前我国的政府....刘晓方.国际税收竞争中的我国个人所得税比较研究。
边召允2019-12-21 19:55:4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相关问答

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构成金融不稳定的必要条件,但它往往要在外部冲击的作用下才会显示出来。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创新与发展,国际游资与对冲基金正在寻找投资与投机的机会,对冲基金与国际游资的狙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外因。从1996年起,泰铢开始摇摇欲坠。由于房地产业的过度投机,造成许多金融机构面临破产的危险。泰国的房地产和股票价格已开始暴跌,经济的基本面迅速恶化,增加了市场对钉住汇率制能否维持的担心。泰国对于本币泰铢的出境几乎不加限制,曼谷国际银行业务设施的疏漏也为投机者提供了便利,而对于非居民在泰国开立的泰铢账户也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1997年1月下旬和2月初,泰铢再次受到影响。1997年3月4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的资产质量有问题,资本金不足,要求增加资本金和提高呆账备付金率从100%提高到115%-l20%,并命令金融系统在未来两年内将备付金增加到500亿泰铢。尽管泰国中央银行的初衷是稳定金融市场,增强人们的信心。但是结果产生了负面效应,人们担心中央银行的这一措施出台将使财务公司和金融机构的资金周转更困难,投资者推测泰国的金融体系可能出现了更深层次问题的预兆,从而引发挤兑风潮和证券市场的价格剧烈波动。对冲基金发动对泰铢的狙击战,首先要囤积大量的泰铢可供抛售,因此,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必须暗中购买、囤积大量的泰铢。泰铢囤积的主要来源渠道有:从当地银行贷款;从离岸金融市场融资;出售当地资产;从当地的股票托管机构借人股票并卖空,以换取泰铢等。由于泰国中央银行的货币监控系统落后,致使泰国政府无法及时了解泰铢交易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对冲基金除了购买泰铢之外,在狙击过程中,还通过泰国银行在海外金融市场的分支行和曼谷国际银行业务,以及泰国境内的非居民账户借人大量泰铢,其中包括一些杠杆率很低的远期合约,来自上述各方面的泰铢即构成了对冲基金发动狙击的武器。当完成囤积了大量泰铢时,便向外汇现货市场迅速高价大量抛售,换购美元。由于对信息不充分的和缺乏了解的条件下,投资者很难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预期,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从众行为,即所谓“羊群效应”HerdEffect。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由于“羊群效应”,泰国的企业、外资机构和中小投资者会纷纷效仿,加之对冲基金在泰国国内市场和离岸市场借助现货交易与远期交易陆续抛出泰铢,泰铢势必会大幅贬值。待狙击见效,泰铢市场汇率剧烈下跌后,对冲基金再以美元等外币以低价位买入泰铢归还贷款,买人股票归还股票托管机构。在经济不佳的情况下,这种排山倒海的抛售引起市场恐慌,带动众多中小散户加入抛售行列,加剧了泰铢汇率猛烈向下波动。1993年年底,泰国金融市场的期权、期货的日交易额就达6亿美元,随着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泰国的金融衍生工具发展迅速,至1996年底,泰国金融市场已有包括货币期权、货币期货、国债期权、国债期货、利率期权等在内的多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其日交易额高达20亿美元。一定程度上为对冲基金在泰国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进行狙击战提供了市场条件。对冲基金发动对泰铢的狙击战的另一策略是,在远期外汇市场利用远期合约借助于银行制造泰铢贬值的压力。对冲基金与银行签订大量的远期合约,卖出泰铢。银行接到卖出的泰铢远期合约时,为了规避汇率风险,银行通常采取对冲保值措施,立即出售泰铢现货来兑换美元,货币市场中的供求关系的改变造成泰铢出现贬值的压力。待泰铢贬值后,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可以在空头远期合约到期前在签订一个到期日相同、金额相同、方向相反的多头远期合约作对冲。或者按照空头远期合约交割,对冲基金则利用空头泰铢远期合约、看跌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获得中间的汇率差。1997年5月,对冲基金和其他国际游资利用大量短期货币资本在泰国进行套利,泰国泰铢被大量沽空,泰铢受到强大的贬值压力,泰国中央银行为了控制资本的恐慌性外流,使金融市场恢复均衡,采取了多项抵御措施:一是实施资本和汇兑管制,泰国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抛出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大量购进泰铢,以保持泰铢与美元的固定汇率。控制向外国投机者的信贷提供CreditProVision;二是采取利率防卫InterestRateDefense,大幅度调高了隔夜拆借利率0verNightRate,通过提高交易成本打击对冲基金及其他投机者的筹资成本与交易成本,抑制投机者的攻击,进而抑制对本国资产的恐慌性抛售投机者的空头仓位,三是对即期和远期市场进行大量干预,以缓解泰铢的贬值压力。然而这些应急措施均奏效甚微。泰国中央银行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干预市场使泰国的外汇储备从1996年末的377亿美元降到1997年5月的333亿美元,而在333亿美元中,234亿美元是泰国央行在保卫泰铢中买进的在未来12个月要支付的远期合约。实际上,泰国的外汇储备已不足100亿美元,而对冲基金和国际游资则利用外汇远期市场的杠杆效应和交割滞后的特点,迫使泰国中央银行无力实施市场干预。据估计1997年5月的攻击中,投机者至少投入了1700亿泰铢,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抛售压力。受泰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的限制,泰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规模与对冲基金和其他游资规模相比可谓是杯水车薪。干预造成泰国外汇储备的大量损失,泰国当局在外汇储备几乎枯竭的情况下,于1997年7月2日,宣布泰铢被迫放弃自1984年以来已实行了14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o1998年1月12日,泰铢对美元已贬值至56.5泰铢兑1美元,贬值幅度深达约55%左右。采用提高短期利率,收紧银根的措施也未能凑效。利率防卫同时将使业已脆弱的泰国国内经济不堪重负,造成的负面效应极大。由于利率预期的作用,理性的投资者往往认为过高的利率水平可能是权宜之计,不可能维持太久,使中央银行的政策干预的可信度下降,并且会诱发股市和股指期货的投机性冲击泰国当局试图通过“分割”Split国内货币市场的方法创造出一种“双层体系”TWO-tierSystem,以保护非投机性的信贷需求,这使离岸市场利率发生暴涨,最高上升到1300%1MF,1998o但境内利率0n-shoreRate与离岸利率Off-shorerate之间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套利活动的源源不断。此外,利率的升高造成股票市场的大幅下跌,而对冲基金此前早巳将股票抛空,对冲基金可以利用利率的上升做互换交易,并在股市中投机获利。对冲基金和投机者可能把在股市和股指期货上的获利的资金在兑换成外汇,进一步加大泰铢贬值的压力。同时在泰铢大幅贬值后,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可以趁低价以美元购回泰铢,用来归还泰铢借款和利息。莫顿?米勒尤其反对使用提高短期利率,收紧银根的措施,并认为是泰国央行无法防卫泰铢的第一个失误:“企图通过提高利率和紧缩市场流动脚来打击国际投机。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吸引外资尤其是美元,打击国际投机势力的最有效方法。因为,炒家通常借人当地货币卖空,如果利率提高的话,那些炒家的成本就会提高。有时利率提高1倍甚至10倍,看上去他们的投机成本高得可怕。但事实上,只要货币稍微一贬值,卖空者就大有赚头。如果货币贬值50%甚至60%的话,卖空者的利润会更加丰厚。由此看来,提高利率非但不能打击投机势力,而且会让远期货币交易市场上卖空者盈利颇丰。同时,提高利率带来的货币贬值对本国居民的打击更大。在危机不断恶化之时,泰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牵头,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7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172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但其附带条件是泰国政府必须实施一系列经济改革计划。经济改革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中期援助贷款充实外汇储备;削减整体经济的开支包括公共部分与私人部分的开支,缩小经常项目赤字;重组金融体系,清理有问题贷款和私营部分的巨额债务;推行开发政策,引进并利用外资以解决财务问题”。
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分析前言房地产企业是我国房地产企业的主体,占我国房地产企业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多。房地产开发业是竞争性行业,所需资金量大,资源占用多,而且涉及到社会非常敏感的住房问题。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对促进房地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研究概述1.1我国房地产发展历史我国房地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一度销声匿迹,被福利化的单位住房供应制度所取代。自从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业重新兴起,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来,我国住房分配和供应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自从1992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已超过五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92年以前的8平方米,提高到了现在的20平方米。八十年代以前,没有人公开地把房地产看成商品,更不会把它作为商品来买卖。它自然就不会形成产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动下,房地产业,这一亿万价值的巨大商品开始起动,开始流通。八十年代的中国房地产业是初步形成和发展阶段,是房地产业的第一次高潮,使住房这一大商品的属性得到了明确。进入九十年代,党和政府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制定了政策依据。1991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设中要求:“城镇住房建设要保持合理规模和增长速度,适当加快房地产综合开发和住宅商品化进程”。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力地推动了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房地产业已经出现走向商品经济的第二次高潮。而其重要标志就是,房地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意义突出地显现出来。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及中国入世后投资环境和法律与国际惯例靠拢,国外公司和企业将以更大的规模进入我国,尤其是外资机构的进入,则有利于改善房地产开发的融资环境,刺激房地产业的发展。这意味着房地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已经到来。形势喜人,但存在的问题不少,困难很大。房地产开发具有资金密集型和生产周期长的特点,而这正决定了其规模经营的性质。但是,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大部分是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综合实力弱,发展缓慢,竞争力差。而且各开发企业的状况也不平衡,总体看是东南实力强,西部实力弱。这些都极不适应当前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要求。我国房地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整个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到目前为止,全国房地产企业已达到3万多家,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已突破1000万人,并且出现了一大批优秀楼盘和高素质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人才。除房地产开发业外,十年来,还逐步形成了以评估、经纪、咨询为内容的房地产中介业,以及以经营管理楼宇、小区为主的物业管理业,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房地产业的产业构架体系。全国各地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各地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房地产经营模式,它们中有成功楼盘的开发,也有成功的中介经纪和成功的物业管理。1.2研究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的意义房地产业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会在新世纪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个体消费者已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主体,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消费者需求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引起了国内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使全行业从“暴利时代”迅速转入“微利时代”,利润水平向价值回归,市场逐渐走向规范;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海外资金和开发商进入中国房地产业的成本大大下降,将导致海外的开发商抢滩中国房地产市场,从而形成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全球化竞争格局。海外的开发商运作经验丰富,专业化程度高,管理水平先进,资金实力雄厚,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外国大型房地产企业将大举进军国内市场,将会给国内房地产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由于国外企业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势必使开发的商品房质量更好,品质更佳,建设成本更低,房地产市场竞争格局将会发生明显变化。为了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房地产企业必须要有市场危机意识,强化企业管理,逐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高科技、高品质、高效益、低消耗、低成本、创品牌的房地产开发,不断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才能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探讨一条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良性发展之路,以迎接全球化经济所带来的高层次竞争,已成为国内房地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2、房地产企业现状和问题2.1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及展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度过了市场化初级阶段,基本上完成了市场化进程。现在的市场在产品供给和企业"市场类型和消费者"产品和科技进步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地讲,有以下三大特征:从产品供给和企业角度来讲,现有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泡沫。从产品和科技进步角度来说,随着产品技术的进步,房地产市场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以产品为主题的产业化。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同质化成为市场主流发展趋势。因产品品质水平普遍提高及所购产品大体相似,大多数人享有基本相似的居住条件,人们对住房进行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房地产商利用建筑业"建材业"设计业的技术应用,不断推出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的新产品,表现出电子业的某些现象。由于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创新不再是简单的应用新技术,而是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资源潜力,通过综合和优化市场因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以产品为主题的房地产市场中,房地产企业专业化水准大大提高,全行业明显进步而且更加理性,发展商已熟练掌握房地产业的规律和技术,模仿和照搬都有助于行业发展,但不能保证项目成功。整个房地产市场从你死我活的竞争转向资源组合,行业内部不同优势的各方走向寻求共同利益。专业咨询代理机构的市场不断扩大。2.2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现状房地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虽然我国房地产开发业不再象以前那么混乱,许多房地产公司已初具规模,有些还颇具实力,但相对“小、散、差”的特点并没有改变。截至2003年,我国房地产企业具有一级资质的企业仅有349家。房地产企业开发能力低,规模经济差。房地产企业是非常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并且具有高投入、高回报、规模经济性强的特点。而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规模小,资源分散,企业整体开发能力低,与其资源密集型的行业特点极不相适应。例如,上海市目前的房地产企业有2000多家,平均注册资本金不足2000万元,实收资本金不足6000万元。上海市房地产企业数量多而开发项目规模小,在2003年全市8267.51万平方米的施工面积中,平均每个企业的开发面积仅为3.3万平方米,销售百强的房地产企业总共只占市场份额的4%左右。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经营风险大。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所需资金主要是靠银行贷款解决。目前,国内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净资产规模也不过几十亿元人民币,与境外房地产企业动辄几十亿、几百亿美元相比,实在相距甚远。我国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多在70%以上,有的高达90%。这种过高的负债必然影响企业的资信,增加其运作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财务成本,使其盈利水平下降或出现亏损现象,甚至引发负效应的连锁反应。房地产企业信用差,不重视品牌的创立。由于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率一般都超过社会其它行业的利润率,同时由于房地产开发业的进入壁垒较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大批社会游资涌入房地产开发行业。这些开发商短期行为严重,既没有长期的企业发展规划,也不重视自身的信用和品牌,面积缩水、价格欺诈、质量低劣,延迟交房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直接影响着房地产企业自身的发展。作为现代经济的基本单位和资源配置基本手段的企业,必须具备一系列的条件,如:企业的产权界定要清晰,企业必须有充分的自主权,企业要以个人财产或法人财产对企业债务负完全责任或有限责任。这些条件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从这些条件和要求来看,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总体来说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然而,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态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业的未来走势和发展方向,不论是开发商还是政府管理部门都需要对这些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把握。我国房地产企业管理是指房地产企业从开发项目的选择、开发过程直至项目完成后的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管理。与其他企业一样,房地产企业还处在一种能人管理、经验管理的体制上。素质高、能力强的企业家队伍是房地产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家的素质与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集团的成败。它的有利之处在于:能人有魅力、有经验、有智力、有威信、有献身精神,通过他们孜孜不倦的工作、奋斗,推动了企业的不断发展。然而,能人也是有局限的,首先,能人的数量有限,假设有100万家企业,而只有10万名能人,意味着有90%的企业找不到能人;其次,能人也有分类,也分专业,难以与各种不同门类的企业对口;再次,能人也有自身局限性,如个人的随意性和模式化管理的科学性之间存在着深刻矛盾,这时的能人,实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先进的管理模式是企业长治久安、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有了好的管理模式,一般水平的职业经理也能使企业正常运作;没有好的管理模式,能人也会无用武之地;有了好的管理模式,能人离去,企业会受振动,但不会受重伤。房地产企业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主体,目前官方统计的数字是全国近3万家,占中国房地产企业总数的80%多。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个人购房取代集团购买成为市场交易的主流,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步伐大大迈进等内外因素,给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宏观总体来看,目前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许多问题都亟待解决,集中表现在所有制、规模、效益等三个方面。2.3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2.3.1企业的所有制性质问题尽管国内学者对于国有企业问题的研究如火如荼并日益深化,但却少有人对国有房地产企业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实际上,工业国企中的问题和弊端房地产国企中都有,如预算软约束。代理人内部控制,激励机制不合理、普遍存在着人才浪费和企业效率低下等。并且,由于房地产业本身的特点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对宏观经济的增长和波动造成的影响更大,如在经济增长中房地产业的重大贡献及其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在历次大的经济波动中房地产业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破坏作用,都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所重视。房地产国企退出房地产业的速度较之工业国企也许更快一些。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初期,国有房地产公司占了绝大多数;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的发展,国有房地产企业的比例逐渐缩小,90年代中期下降至不到50%;到90年代末本世纪初,房地产国企的比例已然降至20%多。然而,即使是只占总数的20%,由于其占有的土地、人才、资本等社会稀缺资源的数量巨大,国有房地产企业对市场的影响仍然举足轻重。此外,如果加上大部分的集体企业、一部分并不规范的股份制企业——这些企业在性质上其实与房地产国有企业类似,即产权不清晰,企业与政府的边界模糊,此外,其数量在统计资料中无法明确显示——那么由于所有制问题给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的制约效果就更加显著了。http://www.studa.net/qiye/070720/11583576.html。
3.1.1现金管理不到位,现金周转不灵在我国,中小企业一般是私营企业,其现金和管理多由企业主掌管,很少用现代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来控制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造成现金管理不科学使用不合理,进而出现两种极端,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受投资推动增长模式影响,企业挪用流动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如在购买厂房设备上的投资比重有逐年上升的势头,以及为开展会计信息化大量购买电脑等办公设备,这样大大超过了流动资金的承受能力,加剧了流动资金的不足,使流动资金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陷入财务困难;另一方面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储备越多越好,把企业闲置资金存入银行,而不是运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现金闲置,存量现金没有盘活,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收益。许多中小企业不编制现金收支计划,他们对现金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是随意的,很少把现金收支计划运用在企业经营生产活动中。现金收支计划这一重要的管理手段被众多企业所漠视,一种科学而实用的管理办法在现实中被束之高阁了。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编制现金计划的企业所占比重很小,这表明企业只重视销售和利润,而对现金管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其结果是,一旦市场发生变化,经济环境发生改变就很难使现金快速周转,使企业陷入资金不足的境况,对企业的持续生产经营造成致命的威胁。3.1.2应收账款清理不及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信用赊销会越来越普遍,尤其是激烈竞争情况下,各中小企业为抵御大企业的压力,基于扩大销售,争夺市场的竞争需要,企业迫不得已采用降低赊销信用标准的方式来争夺客户,竞争的结果是应收账款回收风险的增加。再加上内部管理控制机制不健全,信用风险管理不善,造成大量应收账款沉淀,极容易导致企业坏账风险增加,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目前因市场不景气、全球金融危机等多种原因使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增加,占用了大量资金。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导致企业资金链条紧张,流动资金不足与应收账款增加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应收账款最终成为坏账,就会大量减少企业的流动资金。3.1.3存货周转周期长,造成资金呆滞在存货方面,容易引起流动资产沉淀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对日益多样化的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生产经营决策缺乏科学性;不重视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低,生产消耗多;存货管理模式陈旧,重形式、轻实效;企业间不停转移商品,将沉淀资产转嫁给对方,造成价值的虚假增值,导致部分商品积压而不能实现最终销售;流动资金流而不动,长期滞留在库存领域,导致企业出现流动资金微观周转宏观停滞的情况。第二、没有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无存货计划、无存货定期监督和检查制度,对日常存货控制不到位,没有确定合理的存货储备量,占用大量资金,致使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两倍以上,其结果是不仅导致流动资金短缺,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而且造成资金呆滞,周转不灵,影响资金额使用效率。因为存货在短期内不容易显出问题,所以部分企业对其不重视,平日疏于管理,发现问题后对重大问题处理不当,最终酿成巨大损失。3.2资本不足及盲目投资造成资金紧张3.2.1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流动资金比率不合理。中小企业在兴建时,由于自有资金较少,在满足设备、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后,往往出现用于后期生产经营流动资金的不足,企业也没有能力或渠道扩充生产必须的流动资金,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我国长期以来对企业实行的是高税负制,企业留利不足10%,不少企业还要解决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问题等,尤其是国营企业积累更少,使企业的自由流动资金缺乏,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就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外财务经验数据管理部门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该为2:1,即流动资金所占资金总额的50%左右,流动资金应以长期筹资方法解决。而我国企业的现状是:绝大多数企业的流动资产所占用资金的90%以上依赖短期筹资,有些企业流动比率甚至低于1:1,所以从理论上说,只要银行不愿意承担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就不可能指望通过银行取得生产所需的全部流动资金。3.2.2盲目扩大生产,挤占流动资金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将大量流动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使企业长期占用流动资金,而企业留利有限,自我积累又少,而且筹资渠道狭窄,造成流动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越来越小,导致企业疲于借债、还债,从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3.3企业管理经验不足缺乏内部管理机制和体制规范3.3.1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决策失误造成资金流失。中小企业主往往是公司的经营者与受益人,受其经营管理观念的局限,企业经营管理往往出现失误或疏漏,不仅造成企业亏损,经营资金不能增值,还会造成企业资金大量流失。企业的财务管理薄弱,多数企业处于事后算账阶段,企业的财务活动缺乏管理。中小企业经营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管理手段、方式落后,致使企业发生经营亏损;缺乏投资决策研究,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急功近利,经营高风险业务,造成经济损失,挤占了生产资金。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企业内部控制不严,财产物资从购进、领用、生产及销售等各个环节操作程序不规范。因而财产物资浪费、丢失现象极其严重,导致流动资金无谓损耗,加剧了流动资金的短缺。3.3.2现金预测管理重视不足现金预测管理的不足主要是由于企业对现金收支计划这一行之有效的手段缺乏必要的了解。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主要有两方面制约了现金收支计划在企业中的应用。一方面,企业的相关人员欠缺这方面的知识或技能。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不了解这一管理方法,或者不重视这项管理工作;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当前众多企业对现金收支计划这一科学的管理方法或无知,或不重视。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只重视销售和利润指标,而现金的回收与否处于次要地位,企业之间不存在商业信用,因为商品出售后货款由银行负责监督收回,企业需要现金可以随时向银行取得贷款。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对中小企业进行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不能对企业之间正常往来进行干涉。企业主要依靠购销双方的协商处理企业之间的各种关系,现金是否充裕完全由企业自身的经营政策决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现金进行粗放式管理的模式是不能适应中小企业竞争形势的。中小企业要保证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贷款和各种费用,就需要加强现金管理,而现金收支计划是现金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3.3.3信用管理意识淡薄国内的企业对信用管理的普遍忽视,导致失信成本降低,从而使信用缺失成为一种普遍显现。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对信用政策缺乏认识,或者对其不予重视,信用条件没有被企业视为一项重大的经营策略,对其缺乏事前的科学策划,在企业内部,应收账款管理缺乏组织保证,即使信用规模较大的企业往往也没有专门的人员来从事这项管理工作。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当前即使企业重视了信用政策的制定与运用,在对客户的资信程度进行评判时,由于缺乏社会相应的机构或部门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因而企业要为此付出较高的成本。这样企业就会不得以而放弃这一重要的管理环节。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信用意识非常淡薄,中小企业在企业总数中占绝大多数,处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最前沿,经济交往中的信用危机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3.3.4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缺乏内部管理机制和体制规范管理人员文化层次不高是中小企业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中小企业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管理人数比例超过10%的企业只有11.7%;低于5%的企业有60%以上。企业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中企业股东既是老板又是经营者,他们很多人不会经营、不懂管理,久而久之将导致领导管理上的失效和无效。企业里根本没有或缺少一套科学、合理及很强可操作性的管理规章制度,可能公司里也制定有一些规章制度,而这些制度本身就缺乏合理性,更没有可操作性,或制度只能制约普通员工,而对高层领导没有约束力,企业里的股东及主要领导的朋友、家属就会仰仗权势不怎么遵守规章制度,领导也不追究,以致严重影响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上进心,长此下去企业的制度就形同虚设。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不明确,分工不合理,主要是企业所设置的工作职位不合理,很多民营企业不是因事设人,而是因人设事。缺乏监督约束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公司对那些高层管理者和身居要职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约束规范制度或措施,但对普通员工犯的一些小错误却毫不手软的进行制裁,对为公司作出的贡献,长期在企业里任劳任怨、埋头工作的员工没有奖励和激励政策,在员工工资待遇方面,没有进行增加或调整,这些都会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下降。中小企业内部缺乏科学有效地成本费用控制体系,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上仍处于事后算账的阶段,定额标准、信息反馈、责任制度等都不健全,事前和事中控制能力较低。因此,许多中小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中存在核算不实、控制不严、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3.4融资渠道单一在中国,由于多种原因,很多企业很难获得生产经营的资金,融资难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尽管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普遍承认,但是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却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或债券,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充当信用媒介来获取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最常见的就是银行贷款。目前,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依旧是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而且,这种现象在今后还会持续。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我国小企业融资困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外部融资环境方面:金融环境制约和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银行普遍缩减信贷规模,增加了一些贷款资质差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同时国家指令银行限期收回贷款抽走企业大量流动资金,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紧张。内部因素方面:许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财务制度不健全、规模比较小、生产不稳定、贷款担保条件不具备等原因,致使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信用偏低。有的中小企业出于不同的目的,一个企业多套报表,财务信息失真严重,致使金融机构不能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无法判断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因此,对企业的贷款更加谨慎,从而客观上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我国货币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子市场是国债市场,这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场所。1997年6月后,我国的国债市场一分为二,形成了相互隔绝的交易所场内国债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两部分,从而杜绝了银行资金流入股市。其中的银厅间债券市场应规范运作,发展较为迅速,己经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重要场所。但是必须看到,目前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过小,使得中央银厅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1999年全国银行问债券市场的交易量仅为刀.4亿元,只相当于场内国债交易量的,而1997年底余额为1亿元,商业银行系统的法定准备金、备付金合计约20000亿元,则基础货币约为33456亿元,即使假定这完全系中央银行买入,中央银行所能增加的基础货币仅占全部基础货币的0.23,无法真正有效地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是通过协调手段的调节实现的。其重点调控手段有:第一,国债与公开市场业务的协调配合。目前国债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成为国家财政用于建设性支出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财力来源。要把国债变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手段,使之成为既调节产业结构,又调节货币流量,成为发展、稳定于一体的经济杠杆,国债改革还需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发行短期国债,期限在3个月、半年、9个月和一年不等,不定期常年发行,中央银厅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吞吐国债,稳定基础货币,调节社会供需总量平衡,实现稳定。二是改变国债的使用方向,提高国债的利用效率。即国债不能用于消费性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生产建设性支出,特别是用于支持国有经济的发展,确保国债走上“有投入也有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不致酿成沉重的偿债负担。第二,财政投资项目与银行配套贷款的协调配合。目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重点在于财政对于贷款的贴息措施。财政贴息可以大大降低信贷资金的成本,从而真正刺激起社会的投资需求,这样会在财政投入和民间投资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连带关系。把后者真正带动起来。2]郭建伟,探索我国债券市场未来发展的战略研究,金融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业迅速得到发展,它在经济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然而,伴随着金融业高速发展而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也引起人们日益密切的关注。2019年由美国房价下跌导致的次贷危机,让美国经济遭受衰退危险,特别是2019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后,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急剧萎缩。基于此,本文在注重可行性和操作性的指导思想下,收集国内外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报告,查阅我国现行的金融危机管理的主要著作,并通过各类专业杂志及相关网站获取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中国目前在金融危机防范上的问题和国际上金融危机防范经验,提出中国金融危机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具有三层含义:①金融危机是金融状况的恶化;②这种恶化涵盖了全部或大部分金融领域;③这种恶化具有突发性质,是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总结起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主要有以下影响:1.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我国的对外贸易最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衰退,中国的出口商品竞争力较大幅度地减弱,对外经贸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导致我国外贸出口衰退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出口商品结构颇为雷同,出口市场结构也非常相似,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产品种类均主要是电子、化纤、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性产品,市场也均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因此,东南亚金融危机将削弱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由于中国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近1/4,尤其是出口已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一个重要“边际因素”,因此,贸易顺差减少,对我国经济影响巨大。同时,由于我国的出口中一半以上属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己开始产生较大直接影响,因此,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2.影响我国企业引进外资此次金融危机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产生了普遍影响。部分投资者缺乏投资信心,致使引进资金、技术等借助外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和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项目引进势头减弱。出于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担忧,部分生产企业对国际经济走势难以预料把握,多数企业处于观望状态,经济增长放缓及企业投资削减会逐渐凸显,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未来工业引进外资增资扩能。二、对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1.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应该顺应不同时期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制度的特征而适时主动调整。中国渐进主义的改革路径,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必然是渐进型的。目前人民币汇率还不适合完全自由浮动,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继续深化和推进,进一步健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扩大汇率弹性区间,以增强汇率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能力,发挥汇率作为金融危机缓冲器的作用。汇率双向波动也有利于提高市场参与者防范风险的能力,并抑制短期资本的流入。同时,保持适度的外汇市场干预。货币当局应动态和准确地把握市场汇率相对于均衡水平的状况,遵从汇率目标区调控原则,采取“目标区内相机干预”和“边界干预”相结合的方式,逐渐扩大目标区宽度,保持渐进性与合理性,避免超调现象发生,使汇率水平能在自由浮动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稳定的水平。2.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资本自由流动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包藏着巨大风险。发达国家的资本自由流动是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完善程度和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项目对外开放要慎之又慎,如果在条件不具备或者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实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当国际游资流入时,运用不当将使本国经济陷入困难,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引起大量资金外流,本国将面临对外支付的困难。我国汇率弹性增大后,资本项目实行自由兑换应逐步推进,慎之又慎,待条件比较充分时再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对投机资本的大量涌入和随后可能发生的流向逆转保持高度警惕。首先要夯实市场基础和完善市场规范,同时在开放中的动态博弈中逐步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实现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调整,从而更加安全地融入全球资本市场。3.尽快建立充分成熟的国内资本市场目前,大量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数据巨大的外债,已对人民币形成压力。如果要避免因为过分依赖外商投资带来的潜在风险,中国就必须尽全力发展自己的资金市场。只有国内资本市场越活跃,中国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才会越低。因此,我们应该加快发展新的融资市场的步伐。在发展国内融资市场的过程中,特别应重视证券、债券和保险市场的发展,使它们成为中国国内基金的一个稳定来源的重要补充,特别是保证耗资巨大的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减少对外国资本尤其是对短期外国资本的过分依赖。当然,目前的国内资本市场还不十分成熟,要建立充分完整的、市场化的资本市场运行规则,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扩大市场流通总规模,提高市场内在价值;提高市场透明度、全面公布信息,以帮助投资者对金融风险做出正确评估,提高投资者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4.对外开放要与国内改革协调配套,特别是对外国开放资本市场要慎之又慎泰国政府在1992年取消了过去几十年所采取的保护本国资本高达市场的一系列措施和做法,一下子全面向外资开放国内市场。但同时国内金融政策却没有相应配套改革,继续维持原先泰株同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政策。由此造成自由开放的国内资本市场与不自由的外汇管制混为一体,助长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使全球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能否经受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关键看经济是否健全,企业制度是否健全,金融制度是否稳定,中央银行是否有足够的监管能力。有的国家能免受危机影响,就是这个原因。对于中国来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是加快改革。但在加快改革步伐的同时,一定要保持对外开放与国内改革协调配套,特别是在对外开放资本市场的过程中更要慎之又慎。只有在已经具备开放资本市场的条件,包括已经建立有效的金融政策和相应的金融监管调控机制,建立了完整的法律基础,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宏观控制政策的情况下才能开放资本市场,决不能头脑发热,一哄而起。5.坚持正确的利用外资政策,合理控制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富活力的国家之一,也已连续数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外资的大量涌入的确弥补了国内资金缺口,也支持了重点项目或大型项目的建设。但与此同时,也对我国的外资和债务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课题。首先,我国必须将外债规模确定并维持在一个适度或合理的水平上,即借用外债既要考虑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对外债偿付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不能盲目大量向外举债。此外,还必须对外债结构的各个要素构成比例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特别是要合理安排短期债务和中长期债务的比例,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保证偿还的目的。最后,尽管中国外债规模一直控制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但应加快清理那些实际对外负债、又脱离政府监管的“隐性外债”,把“隐性外债”纳入外债监管范围之内,提高外债规范管理的有效性。6.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提高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场国际收支危机和债务危机。片面追求高的经济增长率,进口需求超过出口能力,必然会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使外汇储备减少,削弱了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贸总额连年增长,对外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的外贸体制改革又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针对长期实行的贸易保护政策给工业带来不利于出口的倾向,我们已对进口许可证制度作了一定的调整。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做,都必须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我们既不能为出口而牺牲进口,更不能为进口而牺牲出口。在大量吸引外资的现阶段,我们更应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并鼓励制成品尤其是工业制成口的出口,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保持良好充足的外汇储备,以提高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