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2019年竟才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龙平平 2019-12-21 19:48:00

推荐回答

报告认为,一般如果GDP增速在总体持续回落中出现部分区域的塌方式下滑,将成为进入萧条期的标志。稳投资政策释放、股市总体高扬、房地产市场回稳等因素作用下,今年四季度的小幅反弹可能短暂又轻微,2019年一季度GDP还是会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主要观点:一、GDP增速在总体持续回落中出现部分区域塌方式的下滑,趋势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叠加,使宏观经济面临失速风险;二、过快的债务增长和企业债、地方债过高问题,与生产领域通缩叠加,对宏观经济的内生性紧缩效应更加严重;三、目前财政政策名义积极但实质紧缩,货币条件指数紧缩,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渗透性大幅下降;四、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过程中铸造下一个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五、宏观经济将在2019年出现稳定的反弹,逐步不如高增长的节奏之中,我们的结论是短期很衰,中期看好;六、股市会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或者崩盘,一定要看五个指标。
齐显涛2019-12-21 20:05:4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由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使得中国很多企业缺乏创造力,产能过剩,全球竞争加速了对企业间的优胜劣汰,特别是这几年全球经济不景气,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很多没有转型的传统企业来说,是一场生死之变。珠三角这边我们看到很多加工制造企业都在转让设备,裁员,并购等现象,这样现象往年是看不到的,这些迹象说明中国将要经济在发生更深的结构调节,政府也会进行新的改革,这必然会导致不好的企业倒闭,人员失业,生意难做。
    龚小芹2019-12-21 20:54:53
  • 中国中央银行公布的2019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为8.5%官方电话官方网站向TA提问。
    齐新文2019-12-21 20:37:24
  • 还是经济下行压力大,整体经济放缓。
    赵颜鹏2019-12-21 20:19:43
  • 2019年可能许多中国人感同身受的是经济发展不给力,自己所处行业。2019年十大经济预言:1、2019年GDP增长率低于7%成为新常态。2、2019年制造业PMI指数低于50成为新常态。3、2019年降息低于2次,降准在2次或以上。4、央行经济刺激间或不断,然并卵,实体经济的下行趋势不变。5、广义货币M2增速保持为两位数增幅,人民币对内贬值加剧,结构性通胀问题严重。6、人民币汇率进入战略贬值通道,2019年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可能跌破7.8。7、股市上证指数在2019年四季度完成第三浪下跌后见底,2019年以震荡上涨为主。8、二胎政策全面放开。9、大宗商品展现结构性行情,部分品种进入牛市周期。10、中国房价:2019年是中国房价的转折年,2019年延续相对价格下跌趋势,但在政府强力维持房价的努力下,2019年呈现结构性分化:涨:很少;稳: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楼价绝对价格不会大幅下滑,整体价格预判为窄幅振荡走势,不排除个别城市有突发性短线上升行情。省会等二线城市楼价大致保持平稳,涨跌幅度都不会很大;跌:三线和四线城市供过于求的矛盾突出,非核心地段的房价存在暴跌可能,整体房价呈现阴跌,伴随有大量烂尾楼及小开发商破产跑路现象。
    齐方杰2019-12-21 19:56:07

相关问答

1、外交上,开展修订新约运动,废除清末以来的不平等条约,政府在国际上的地位有所提升;2、政治体制上,按照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进行政治体制建设,推行公平、公开的文官考试制度,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基层推行自治,大量的县治模式初建;3、经济上,工商业发展呈现快速、稳定的势头,对外贸易开展也日趋活跃;4、社会层面,梁漱溟、晏阳初的平民教育、乡村建设初见成效,局部地区形成风气;5、教育层面,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义务教育积极推行,国民识字率有明显提升等等6东南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涌现了一大批知名的民族产业。7文化上涌现了那么多大师级的人物,不惟“黄金十年”,整个民国时期,大师辈出中国共产党治理下的天朝30年来何曾有过一个大师!清华北大毕业了不少却没有一个大师8没有那十年的现对宽松的学术氛围,中国没有那么多大师级人物。如,钱钟书、华罗庚等等,太多了。1949年以后的能够称为大师的人,那个不是在那个时期成长起来的?1928年,国民党政府实现了名义上的全国统一,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国际承认的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政府宣布,根据孙中山革命理论的三步骤——军政、训政、宪政,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并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即转到经济建设为主。于是,从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正因为如此,这十年被称为民国“黄金十年”。民国时期的这个“黄金十年”,的确来之不易!事实上,这仍是动乱的十年:前五年北伐、中原大战、九一八,后五年剿共、宁粤分裂、闽变,几乎天天都在打仗,军费支出占国家预算的四成左右!此外,需承担的前清遗留国债又占国家预算的1/3,建国经费只占两成左右。而在1928年度量衡划一制度公布实施之前,我国“标准”之乱为全世界所仅见,以度而言吉林1尺仅为河北的2寸长,以衡而言呢,杭州的秤跟临省江苏的秤就差了7倍之多,如此混乱生意怎么做?工商业又如何发展呢?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重工业的振兴等等,几乎每项对国家进步有关的事都在马不停蹄地齐头并进中。仅仅在1931~1936年间中国工业成长率平均高达9.3%,创下民国以来第一次经济奇迹。同时交通事业的发展尤为蓬勃,除电讯、邮政快速成长外,铁路修建达2万余公里,公路增开了8万多公里,民航空运在这十年间开辟了12条航线,长1万5千多公里。十年建国首重教育,在这段时间里,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为了迎头赶上西方列强,政府对实用科学人才的培植更有时不我予的警惕和不遗余力的倡导,所以二十年代可以视为我国迈向现代科学研究扎根与发轫的重要时期。1934年蒋中正发起“新生活运动”,教育本是百年大计,时值祸在眉睫的存亡之际,当局仍不忘道德深耕,可谓用心良苦。在1931年至1937年间,小学生人数增长了86%,大学生人数增长了94%。在中国历史上,国家的货币第一次得到统一。物质方面的变化也非常大,尤以城市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在许多大城市里,现代风格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密如织网的大道穿过人口稠密的地区,水电供应系统遍布在许多重要市区,一些中心地区的环境卫生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收音机和卷烟、电影和汽车、卡巴莱餐厅和西式服装的数量不断增长。正如一个美国观察小组在1935年所报道的那样:“中国在所有领域里,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同十年前甚至是五年以前相比,现代化将给中国带来长达几个世纪的深远影响。
在内外经济均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情势下,全面审视中国经济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审计署开始全国性地方债审计,过去一直被忽视的地方债风险急速浮出水面。业已审计的36个地区债务中,居然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而稍有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负债率超100%意味着资不抵债,因此,对中国可能出现“底特律式破产”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事实上,背负着千亿地方债而备受关注的鄂尔多斯,今年以来就出现了财政收入负增长,一度被迫缓发公务员工资,压缩或者停建公共建设项目。鄂尔多斯能否自我走出债务危机,现在根本无法判断;甚至,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经济大省江苏,也深陷地方债泥潭。一直和广东争夺中国经济“一哥”地位的江苏,去年通过金融机构售出的债券竟是广东的三倍,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江苏经济举债为继的现实。当前我国的地方债问题,究竟是债务危机还是财务困境,学界尚有争论。不过,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即地方债暂时没有失控,也无法掩盖不少地方政府发新债还旧债从而放大地方债风险的事实。有报道说,现在就连一些小城镇也在借助投资实体发行债券,要是全国2800多个县都在发债,其累积起来的系统性风险一旦大爆发,后果有可能比想象的要严重。因此,不能再抱着认为有国家强大的整体经济实力和信用托底,地方债即便发酵也不大可能引爆成为全局性的经济与金融危机的老皇历了。因为,无论如何展期只是阶段性的安排,如果出现大面积集体违约,则经济本就存在内外失衡的中国,必须格外小心地方债膨胀之后引致的系统性经济风险。与地方债一同位列当前我国经济最为突出问题的房地产泡沫,更是我国这些年来挥之难去的巨大风险。笔者曾说过,尚未完成工业化的中国,如果继续放任在制造业基础不很巩固且金融体系并不健全的情况下,就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风险极大的房地产领域,则不仅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真正转型,亦很难承受得起一场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从系统性风险来看,房地产泡沫破灭相较股市泡沫破灭对经济具有更严重的威胁和破坏力。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因房地产泡沫破灭诱发的GDP下降,是股市泡沫破灭后果的两倍;而从中国房地产发展史来看,当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曾使国内金融业遭受重创,物价高涨,通货膨胀率一度曾高达两位数,经济也因此不得不大调整。而今如果房地产泡沫再次破灭,则由此将引发的银行体系的大崩溃,其产生的雪崩效应,甚至要超过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后果,中国经济增长率也有可能因此下降两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如果主要发达国家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频频对中国发难,则中国有可能在尚未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情况下,在经济遭受重创之后错过重振的时间窗口。房地产面临的巨大经济风险,各级各地政府不可能不清楚。发改委主任日前再次强调要坚持房地产调控各项政策,但本轮长达十年的房地产调控周期之所以出现反复,显性原因在于调控目标与手段不匹配;进一步原因是既得利益团体在阻碍有效调控政策的出台与执行;深层次原因则由于经济战略转型进展缓慢和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缺位,致使各地经济深度依赖房地产业。特别是在实际操作中,相关部门采取的手段往往停留在对房地产价值链终端环节的修修补补上。而不在房地产价值链的上游环节动手术,有关部门始终在盘根错节的房地产价值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迟迟不能告别“土地财政”、“土地经济”局面,那么,所有针对二级市场的所谓杀手锏,最终都有可能将调控成本转嫁到刚性需求的市场主体身上,就会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助推房价上涨的格局。细究起来,地方债与房地产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而言,地方政府是以土地为抵押从银行借出资金,只要房价上涨,则由此带来的土地财政收入便可覆盖这笔债务,反之则反是。因此,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以及银行已经结成命运共同体,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不能尽快清理地方债黑洞,不能有序挤压房地产泡沫,不采取决断性措施彻底整治“投资饥渴症”,则局部风险的扩散和发酵极有可能演变成中国式经济危机。而民生福利和财富增长的不协调早已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如若不能找到有效对策,中国就有可能在无法对外释放风险的情况下,独自吞下经济危机苦果。如果爆发中国式经济危机,届时中国除非拥有超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否则,像中国这样一个表面上深度嵌入世界经济实则体质还很弱,国际竞争力还在较低层次的新型经济体的新兴大国,遭受危机的后果很可能比美国、欧洲和日本当年的经济危机更严重。而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来看,经济的自我修复能力已大不如前。由此,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固然需要打造升级版,但当下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是赶紧对经济体系本身作彻底体检,并切实针对相关突出矛盾筹谋相应对策。考虑到地方财政收入不大可能大幅度持续增长,因此,当下消除地方债黑洞的关键之举有二:一是对五花八门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做一番彻底的体检与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厘定相关融资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各级各地政府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争取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提振内需等方面实现真正的突破,以此抑制投资过热,戒掉房地产之瘾,消除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的生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