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经济什么时间复苏

黄玺庆 2019-12-21 20:34:00

推荐回答

谁告诉你在复苏。
龚家贱2019-12-21 21:02:0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改革开放快四十年了,1979-1999年这二十年属于打基础的年代加入WTO后处于繁荣时期,2019年的经济危机后处于衰退时期2019年国家整顿经济,造成各行业严冬,是萧条时期这两年处于复苏阶段吧,12-13年是最难熬的两年,办公司工厂和做销售的对这些最敏感了,做生意不好做,出口内贸的商家死了一大片,银行又不给贷款,最近好多了。
    黄真理2019-12-21 23:56:11
  • 考虑到2019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之大,有这种结果,我觉得还不错,不,应该是已经很不错了。这是像中国这种体量的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政府的宏观调控,整体也是定向宽松,央行的降准、降息,MLF,SLF···也是蛮拼得,但从效果来看,只能说一般,而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是有滞后性的,在14年年底股票暴涨之前,中国一直是缺钱的局面,四万亿的老路不能走,新路只趟着走。让谁来下这盘棋,都很难。取笑克强经济学的同志,不妨干两天总理试试。我国的经济局面为什么这么难,新常态的提出是不是掩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一个遮羞布?其实,这事怪不得本届政府。从根本上说,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个基本红利:劳动力红利、土地红利、资本红利,都已经接近衰竭。劳动力方面,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价格涨幅明显,不在具有无敌的世界竞争力;土地红利,看看这些年各地的强拆新闻,中国高铁前些年的发展也是赶上了土地便宜的好时候,现在征地的成本,不仅仅是翻番的问题;随着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的消失,中国吸引外来资本的优势也所剩无几。但我们也应该看到,7.4%的增长,在世界排名前五的经济体里,已经是绝无仅有的了。日本、欧洲基本停滞,美国今年放了卫星。中国按照7%的经济增速,可能在2021年GDP总量就能超过美国。剩下的这六、七年时间,或许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走的好,能提前实现小平同志第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走的不好,可能就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很难翻身。因为根据测算,2023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可能占比超过20%,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深度老龄化社会什么样子呢?可以看看前面说道的今日之日本。窗口期就这么几年,老天爷不单单对中国这么狠心,实际上,熬进发达国家的列强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也都实现了对几个关键时期的把握,这点不再多说。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还是习大大说的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从国际上看,推出一路一带,突破美日围剿,化解国内剩余产能,推高铁、推核电,让中国资本走出国门,让外国人帮我们赚钱;从国内看,推新型产业,推中国智造,推互联网经济、推利率市场化,推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土地改革、推知识产权保护,引导产业升级。但这两个方面,哪个要取得实质性突破,都很难,都是硬骨头。而为了抓住窗口期,保住未来三五年平均7%的增速,必须下嘴。以后,每年统计局数据出来,能看到7%,大家都可以偷着乐了。就这样吧。
    连丽芳2019-12-21 21:20:29
  • 经济复苏,一般都是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经济实体复可能快点,整个经济体系的信心复苏时间要很长.按现在情况复苏个3年不奇怪.至于经济是否会恶化,还不能确定.内部经济环境该出现的问题基本都出现了.但是外围经济体的问题如何发展,对中国经济有多少影响还不确定.但是恶化,我个人觉得不会.毕竟现在整体经济增值幅度都比较低,而且信心都受到打击。
    梅金荣2019-12-21 20:57:28
  • 复苏只需1-2年,但这种复苏只不过仍然是像现在一样的所谓的GDP的高增长,于真正改善民生、改善自然环境作用不大。中国经济离真正的健康发展还有很大距离,至少10年内还做不到。以上为个人看法,。
    米央华2019-12-21 20:40:21

相关问答

2019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19年,中国GDP为4.9092万亿美元,日本为5.0675万亿美元,中国比日本少0.1583万亿美元。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GDP为1.33万亿美元,日本为1.28万亿美元,中国超过日本0.05万亿美元,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社科院发布2019年《经济蓝皮书》指出,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绝非第二经济强国,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到了转折关头,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蓝皮书指出,中国经济一旦“超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可以带来之喜,显而易见。但更应看到由其带来之忧。总量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等于人均的第二大经济体,也绝非第二经济强国,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到了转折关头,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扩展资料: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上的成功让人刮目相看,最近三十年的每年经济增长率都在百分之十左右。四年前,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的算法更为公平。美国自从1872年以来作为世界最大经济国的地位,在一百四十多年后被中国代替了。但是从历史长河中看,从14世纪开始三百多年里,中国也曾是世界的最大经济体。现在中国再一次成为最大经济国,这对在国际组织上的权力制衡和话语权的分配尤其重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关于话语权分配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很久。当现在中国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后,会为之带来政治的权力。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一直强调和推动要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的话语权。新兴国家已经批判了该组织对发达国家,如希腊,葡萄牙进行经济支援。如果中国能够得到更多的影响力,将会改变现在的情况。权力的制衡也将出现变化。最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徘徊在每年百分之七左右。虽然较之几年前,增长率略微下降,但是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正在走向成熟。如果没有不可预测的情况发生,未来几年中国将会一直处于世界经济的杆位。中国GDP首超日本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非第二经济强。
在内外经济均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情势下,全面审视中国经济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审计署开始全国性地方债审计,过去一直被忽视的地方债风险急速浮出水面。业已审计的36个地区债务中,居然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而稍有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负债率超100%意味着资不抵债,因此,对中国可能出现“底特律式破产”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事实上,背负着千亿地方债而备受关注的鄂尔多斯,今年以来就出现了财政收入负增长,一度被迫缓发公务员工资,压缩或者停建公共建设项目。鄂尔多斯能否自我走出债务危机,现在根本无法判断;甚至,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经济大省江苏,也深陷地方债泥潭。一直和广东争夺中国经济“一哥”地位的江苏,去年通过金融机构售出的债券竟是广东的三倍,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江苏经济举债为继的现实。当前我国的地方债问题,究竟是债务危机还是财务困境,学界尚有争论。不过,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即地方债暂时没有失控,也无法掩盖不少地方政府发新债还旧债从而放大地方债风险的事实。有报道说,现在就连一些小城镇也在借助投资实体发行债券,要是全国2800多个县都在发债,其累积起来的系统性风险一旦大爆发,后果有可能比想象的要严重。因此,不能再抱着认为有国家强大的整体经济实力和信用托底,地方债即便发酵也不大可能引爆成为全局性的经济与金融危机的老皇历了。因为,无论如何展期只是阶段性的安排,如果出现大面积集体违约,则经济本就存在内外失衡的中国,必须格外小心地方债膨胀之后引致的系统性经济风险。与地方债一同位列当前我国经济最为突出问题的房地产泡沫,更是我国这些年来挥之难去的巨大风险。笔者曾说过,尚未完成工业化的中国,如果继续放任在制造业基础不很巩固且金融体系并不健全的情况下,就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风险极大的房地产领域,则不仅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真正转型,亦很难承受得起一场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从系统性风险来看,房地产泡沫破灭相较股市泡沫破灭对经济具有更严重的威胁和破坏力。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因房地产泡沫破灭诱发的GDP下降,是股市泡沫破灭后果的两倍;而从中国房地产发展史来看,当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曾使国内金融业遭受重创,物价高涨,通货膨胀率一度曾高达两位数,经济也因此不得不大调整。而今如果房地产泡沫再次破灭,则由此将引发的银行体系的大崩溃,其产生的雪崩效应,甚至要超过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后果,中国经济增长率也有可能因此下降两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如果主要发达国家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频频对中国发难,则中国有可能在尚未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情况下,在经济遭受重创之后错过重振的时间窗口。房地产面临的巨大经济风险,各级各地政府不可能不清楚。发改委主任日前再次强调要坚持房地产调控各项政策,但本轮长达十年的房地产调控周期之所以出现反复,显性原因在于调控目标与手段不匹配;进一步原因是既得利益团体在阻碍有效调控政策的出台与执行;深层次原因则由于经济战略转型进展缓慢和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缺位,致使各地经济深度依赖房地产业。特别是在实际操作中,相关部门采取的手段往往停留在对房地产价值链终端环节的修修补补上。而不在房地产价值链的上游环节动手术,有关部门始终在盘根错节的房地产价值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迟迟不能告别“土地财政”、“土地经济”局面,那么,所有针对二级市场的所谓杀手锏,最终都有可能将调控成本转嫁到刚性需求的市场主体身上,就会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助推房价上涨的格局。细究起来,地方债与房地产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而言,地方政府是以土地为抵押从银行借出资金,只要房价上涨,则由此带来的土地财政收入便可覆盖这笔债务,反之则反是。因此,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以及银行已经结成命运共同体,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不能尽快清理地方债黑洞,不能有序挤压房地产泡沫,不采取决断性措施彻底整治“投资饥渴症”,则局部风险的扩散和发酵极有可能演变成中国式经济危机。而民生福利和财富增长的不协调早已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如若不能找到有效对策,中国就有可能在无法对外释放风险的情况下,独自吞下经济危机苦果。如果爆发中国式经济危机,届时中国除非拥有超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否则,像中国这样一个表面上深度嵌入世界经济实则体质还很弱,国际竞争力还在较低层次的新型经济体的新兴大国,遭受危机的后果很可能比美国、欧洲和日本当年的经济危机更严重。而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来看,经济的自我修复能力已大不如前。由此,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固然需要打造升级版,但当下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是赶紧对经济体系本身作彻底体检,并切实针对相关突出矛盾筹谋相应对策。考虑到地方财政收入不大可能大幅度持续增长,因此,当下消除地方债黑洞的关键之举有二:一是对五花八门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做一番彻底的体检与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厘定相关融资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各级各地政府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争取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提振内需等方面实现真正的突破,以此抑制投资过热,戒掉房地产之瘾,消除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的生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