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德国赔款给中国多少钱

齐晓栋 2019-12-21 20:07:00

推荐回答

1920年6月,赔款委员会首先就赔款总额做出规定,即德国应支付2690亿金马克,赔款委员会还确定了各国应得赔款数的比例,其中法国最多,占总数的52%。但在赔款问题上分歧很大,直到1921年4月,英、法、美、意、日等国在伦敦召开会议,才最后决定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分30年付清,每年必须偿付20亿金马克。这样巨额的赔款实际超过了德国当时的经济能力。德国利用战胜国内部英美同法国的矛盾,对赔款采取“履行它,就是要证明它无法履行”的策略,千方百计地破坏和抵制赔款的执行。1922年7月,德国政府以通货膨胀,财政危机为理由,请求延期支付赔款,英国政府支持德国的要求,提出减少赔款总数和延期支付赔款的方案,11月,德国古诺政府上台以后,走上公开对抗赔款的道路,要求无限期地延期偿付全部赔款,法国表示强烈反对,并准备采取军事行动来惩罚德国。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兵10万占领鲁尔,声称要以“产品抵押”,向德国强索赔款,挑起鲁尔危机。德国政府在英美的支持下一面提出抗议,一面采取“消极抵制”的策略。鲁尔工业区的工矿企业,铁路邮电陷于瘫痪,德国经济遭到沉重打击,工业生产大幅下降,导致通货膨胀,马克形同废纸,德国经济濒临崩溃,人们生活急剧恶化,群众反抗情绪强烈,工人罢工,同年10月汉堡爆发工人起义,革命危机使德国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集团十分恐惧,急于寻找解决赔款问题的途径。同时,法国占领鲁尔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不仅没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使本国经济受到严重损失,在国际上陷于孤立,迫切希望获得解脱,在英美的压力下,被迫同意召开国际专家委员会议,重新审查赔款问题。1923年12月,英国政府建议美国主持召开国际会议来解决赔款问题,并由美国充当赔款问题道仲裁人。美国政府虽然拒绝正式参加会议,但声明美国专家可以被邀请。陷入困境的法国被迫同意召开国际专家委员会。1923年11月,赔款委员会成立了一个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任主席的专家委员会。1924年4月9日,该委员会向赔款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德国赔款问题建议书,即“道威斯计划”。8月,协约国伦敦国际会议正式通过了这个计划,同年9月1日计划生效。计划的主要内容是:①对得国赔款总数和支付年限未加确定,只规定该计划生效的第一年度德国应支付10亿金马克;②德国赔款的支付来源是工业企业和铁路的利润,以及关税和日用品间接税;③向德国提供一笔8亿金马克的国际贷款,以帮助它平衡预算和稳定通货,贷款大部分由美国提供;④德国的财政经济受协约国代表监督,监督权集中在赔偿事务总管手中。德国接受了该计划,法比宣布在计划实施一年内从鲁尔撤军。道威斯计划为外国资本,特别是为美国资本流入德国打开方便之门,从而使德国经济又运转起来。据统计,从1924—1930年美国给德国的贷款达2475000000美元。在美元的滋润下,德国工业企业进行了大规模固定资本的更新,采用新的技术装备,推行“合理化运动”,从而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不但恢复了战前的生产水平,而且从1925年起就出现经济高涨的局面,1927年,德国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一战前的水平。1929年,德国工业产量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列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与此相适应,德国的政治地位也不断提高,大大改变了战败国地位。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对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第一,随着美元大量涌入德国,美国不但在德国赔款问题上,而且在整个欧洲事务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英国的均衡战略也取得一定成功,既削弱了法国,又扶植了德国;第三,法国失去了在对得赔款问题上的主宰地位,对于它在争夺欧洲霸权的野心是一个打击;第四,德国利用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其日后冲破凡尔赛体系建立物质技术基础;第五,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符合了帝国主义的共同愿望,因为它们正想利用德国作为反苏的先锋。道威斯计划为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打下了经济基础,在美元英镑的滋润下,德国的战争机器又得以运转起来,这就埋下了未来更大冲突的火种。道威斯计划有着严重的缺陷,它并未规定赔款总额和偿付年限。1928年,德国政府借口经济困难,要求修改道威斯计划,经协商决定另组专家委员会讨论德国赔偿问题的最后解决办法。1929年2月,新的专家委员会在美国金融家杨格的主持下开始工作,6月,提出了新的赔款计划,即杨格计划,这个计划在1930年1月协约国海牙会议上通过。杨格计划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德国的赔款总额为1139亿马克,分59年付清,平均每年近20亿马克,遇到经济困难,其中的一部分可以延期支付;赔款来源为铁路收入和国家预算;取消对德国的财政监督,由美、英、法、德、比、意、日7国组成“国际清理银行”,处理赔偿事务,并在德国经济不景气时提供援助等。杨格计划大大减轻了德国赔偿的负担,进一步放宽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使得赔款问题逐步向有利于德国的方面转移,为德国经济军事力量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当然,杨格计划也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对德国经济的控制,它从总体上代表了美国的利益和要求。杨格计划制订不久,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德国,德国政府请求延期支付赔款。1931年6月,美国总统胡佛为保护美国在德国的巨额投资,发布“缓债宣言”,宣布美国愿意以延期偿付战债为条件,同意德国延期支付赔款,期限为一年。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德国仍无法支付赔款,1932年6月,有关国家在洛桑举行会议,签定了《洛桑协定》,协定规定德国的“最后赔款额”为30亿马克,这30亿马克,在停付3年后,于37年内分次付清。实际上,德国连这笔赔款也没有如数偿付,不久希特勒上台,一笔勾销了赔款义务。这样,争吵长达十多年之久道德国赔款问题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崩溃,希特勒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而不了了之。可以看出,一战后协约国集团对德国的赔款本意是惩治德国,削弱德国实力,而德国却巧妙的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抓住机会,以增加偿债能力为借口,大力引进外资,利用美元和英镑来发展军事工业,为希特勒的扩张侵略准备好了物质基础,可以说,一战后赔款计划的实施所取得的效果却与本意相违。但这为二战后国际政治家们在规划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时提供了经验,从而没有重蹈覆辙,为世界和平做出了不菲的贡献。
车建仁2019-12-21 20:38:1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经历了一次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超速通货膨胀。在战争结束时,同盟国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这种支付引起德国财政赤字,德国支付最终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为赔款筹资。从1922年1月到1924年12月德国的货币和物价都以惊人的比率上升。例如,每份报纸的价格从1921年1月的0.3马克上升到1922年5月的1马克、1922年10月的8马克、1923年2月的100马克直到1923年9月的1000马克。在1923年秋季,价格实际上飞起来了:一份报纸价格10月1日2000马克、10月15日12万马克、10月29入100万马克、11月9日500万马克直到11月17日7000万马克。1923年12月,货币供给和物价突然稳定下来。正如财政引起德国的超速通货膨胀一样,财政改革也结束了超速通货膨胀。在1923年底,政府雇员的人数裁减了1/3,而且,赔款支付暂时中止并最终减少了。同时,新的中央银行德意志银行取代了旧的中央银行德国国家银行。政府要求德意志银行不要通过发行货币为其筹资。
    齐晓冰2019-12-21 23:55:07
  • 战争赔款1320亿金马克,66年还清。这个金额相当于今天4500亿美元,因为需要分期付款,赔款金额被增加到3000亿金马克。德国最终在1983年支付了全部战争赔款,但是直到2019年才偿清了全部利息。
    黄盛珠2019-12-21 21:18:52
  • 一战后,德国战败,以法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主要战胜国向德国索取大量赔款。1.战后,法国企图获得最大限度的赔款,以削弱德国,英美则希望吧德国变成其商品倾销市场,希望德国经济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复苏,以牵制法国。2面对德国“鲁尔危机”和法国财政困难,美英开始操纵德国赔款问题,“道维斯计划”为德国为德国经济制造了条件。3.“杨格计划”大大缩减了德国赔款问题,使德国收回一些经济上财政上的主权。4.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财政困难,美国担心德国经济崩溃会影响欧洲政治经济秩序和投资利益,颁布“胡佛缓债令”各国被迫接受。5.1932年《洛桑协定》后,德国不再支付赔款,希特勒上台后干脆取消赔款义务。德国赔款问题最终不了了之。 德国赔款问题的最终解决,是美英扶徳抑法政策的具体反映。是主要战胜国之间矛盾加深和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是美国维护其欧洲利益的具体体现。
    黄益红2019-12-21 20:55:31
  • 2019年10月3日,德国将付清最后一笔一战赔款。至此,德国历时91年时间付清。德国最畅销的报纸《图片报》28日高兴地刊文称:“到周日,最后一笔欠债就将付清,至少从财政上来说,一战终于在德国落下了帷幕。据悉,德国91年来所支付的赔款,主要流向受战争侵害的个人和抚恤基金等处。
    齐晋杰2019-12-21 20:20:39

相关问答

美国现在欠中国的资金即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额。截至2019年4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1.113万亿美元。截至2019年11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955.91 美元。自2019年5月份以来,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一直在1.1万亿美元至1.2万亿美元之间波动。截至2019年4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减少75亿美元至1.113万亿美元,降至2019年6月以来的低位。尽管如此,中国仍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买家,比第二名的日本多出约490亿美元。数据还显示,截至2019年4月末,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为1.064万亿美元,较上个月减少141亿美元,为最近6个月来的首次减持。扩展资料我国外汇总体情况总体来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稳定。我国外汇储备始终保持在3.1万亿美元上下波动。未来,虽然国际风险挑战不容忽视,不确定性仍然较多,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外汇市场供求总体稳定,跨境资金流动基本平衡,完全有能力抵御各种风险冲击,外汇储备规模将继续保持稳定。面对国际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主要指标符合预期,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在此基础上,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保持稳定,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外汇储备规模稳中有升。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储备资产-多国减持美国国债中国仍是美国国债最大海外买家中国政府网-10月末外汇储备小幅增加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历史上,日本凭借其超凡的能力得以重建并发展起来,特别是二战后的经济复苏和繁荣。把其阐述为以下几点:第一,日本进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第二,美国扶植日本;第三,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第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教材的阐述如蜻蜓点水式简略,总有种言犹未尽之感,笔者认为有必要作更为具体而深刻地探究,让历史更为鲜活生动,让学生更能深入问题的本质。一、美国的扶植政策。主要表现在:第一,对日本的独占和政治改造。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长达七年,保证日本领土的完整性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单一性,有利于日本长期稳定发展。美国还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法制为基础的政治改造。罗伯特?埃德尔斯坦和让?迈克尔?保罗教授说:“为取得成功,就必须立即进行广泛的体制改革,即创造性地打破阻碍日本经济复苏或经济增长的那些障碍。①如解散财阀,在一定程度上去掉了大企业中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封建性和排他性,革除了财阀企业的一些封建性弊端,为企业间较为平等的竞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批有能力的新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农地改革,使日本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基本瓦解,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扩大农村市场,这使日本进入了一个比较纯粹的资本主义社会。美国出于在远东战略的需要,还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和天皇制,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对日本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政体进行改革。美国的这些措施为日本战后走上和平建设,集中精力抓发展道路提供了可靠保障。由于“冷战”需要,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美国放弃了对日本战争索赔,撤消了以拆迁日本军事工业作为战争赔偿的计划。1947年1月至1948年3月,美国先后提出两个新方案,对先前的“赔偿方案”进行大幅度修改,将拆迁的工业设备减至方案的30%。至1949年5月,干脆宣布取消日本的一切赔款。②战后初期,美国给日本20多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并向日本提供大量的石油、煤、铁矿石等能源和原料。从而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振兴,并且美国“核保护伞”战略大大节省了安全防务的费用。第二、亚洲的两场局部战争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特别是朝鲜战争,极大促进日本战后经济的复苏步伐。战争引起了“特需景气”,侵朝美军大量向日本厂商进行军事订货和购买廉价劳务,使日本企业积存滞销的1000-1500万日元库存产品一扫而空,并一举改变了财政紧缩中苦苦挣扎的日本经济被动局面。据统计,从战争爆发到1953年,这种特需收入为12.8亿美元,广义上的特需收入为23.8亿美元。日本外汇储备1949年仅为2亿美元,1952年未增至11.4亿美元,三年内增长了近五倍,特需收入在外汇收入中所占比率到1953年达38.1%之多,20多万人直接受益于特需生产,总之至1955年,日本特需收入总计达36亿美元。特需收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带动了有效需求的增长,而且为增加原料进口和先进技术进口,更新陈旧设备提供了有利条件。朝鲜战争的爆发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局势的变化,促进了日本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朝鲜战争赋予了日本实现扩大进出口上的机会,日本通常出口贸易显著增加,1950年7月,日本出口总额增长为7400万美元,比6月份增加18%,创造了战后日本月出口额的最高记录。1950年上半年,日本月平均出口额为5000万美元,则下半年一下子跃升为8000万美元。可以说朝鲜战争是日本经济的回生妙药。③二、日本政府强有力的国家干预和领导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第一、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通过各种计划,促进经济的起飞。如鸠山内阁《经济自卫五年计划》,岸信介内阁的《新长期经济计划》,池田内阁的《国民经济倍增计划》。第二、政府致力于新产业的培育与开发、指导、调节新型工业的发展。如先后通过《关于合成树脂工业的育成》、《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置法》、《合成橡胶制造事业特别措置法》,通过这些规划的实施,不仅调整了产业结构,确立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向,而且使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对国内经济生活的调整达到了落实。当然重要的基础产业,如果市场选择它,那么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都是多余的,对这些产业,政府在确认市场必定不去选择,便以合适的方法选择它们,由政府采用法律、金融税制、中间组织协调利益手段的干预来补足。第三、政府确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制定新经济政策,实现从“贸易立国”至“技术立国”的转变。日本国内市场狭窄,工业产品依靠大量出口,为此政府提出“贸易立国”的口号,出口贸易增长很快,1960年-1970年,日本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13.6%,而出口贸易平均每年增长16.9%。日本政府认为科技是国力的核心要素,适应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的形势提出“技术立国”的战略思想。日本重视技术对国家发展的多方面作用,采取了从模仿到创新的经济技术发展模式。据统计,从50年代至1977年,引进国外技术达2.9万多项,然后根据本国的经济特点和技术基础加以改进、补充和发展,成为“日本化”的新技术。当然,许多人把经济增长归功于强大政府干预,尽管有政府干预,大部分时期日本的经济依然是在按自己的规律发展。据一项重要研究,经济自由仍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④三、日本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精神的推动。日本企业实行严格而灵活的科学管理制度。50年代,日本许多大企业推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使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职工感到有依靠,具有安全感;其次,拉大职工报酬上的差距,使职工感到只有不断竞争,不断创新才能得到高报酬,从而具有压力感。企业重视对职工的“感情投资”,主动协调劳资关系,培养职工“以厂为家”的敬业精神。这种“日本公司”模式有助于日本培养强大的工业能力。⑤企业管理者重视精神投资。正如索尼公司总经理盛田昭夫所说的“日本优秀的公司根本不存在什么奥秘和秘诀。一个企业的成功,靠的是人而不是某种理论、计划或政府政策。日本企业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与职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亲如一家、唇齿相依的感情。在日本,经营得有声有色的都是那些能使全体员工同甘苦,共命运的企业。除日本之外,我还未发现有哪一个国家采用这套简易的管理方法。实践已经有力地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在日本,企业管理者千方百计地培养同劳动者的家族般的感情,不仅关心工人的工作,而且也关心工人的生活;不仅关心工人个人,还关心其家庭。工人生日、结婚、病丧,更是企业“感情投资”的良机。例如,西武集团每年举行独特的擦皮鞋仪式,首先由高级职员为新职员擦皮鞋,然后是新职员为前辈擦皮鞋,总社和各分社社长都亲临这一隆重仪式,并由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全国转播,以培养职工热爱公司的精神,促进同事间的沟通。⑥日本的现代企业精神与日本传统的家族主义和家庭观念有密切联系。日本的家族主义和家庭观念不同于中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制度和家庭观念,其家庭观念的出发点是:家庭是一个经营单位。所以既排除了中国传统的大家族关系和至今盛行的“裙带风”,又可以比西方的结构更和谐、更密切、更团结,成为一种社会凝聚力。日本学者说:西方社会的单位是个人,由个人集合而成为国家,而日本的社会单位是家,由家而集合成国家。⑦所以日本以“劳资一体”,“以企业为家”的宣传教育,日本人的家庭本位观念转变成了公司本位观念,形成一种团结奋进的工作精神。四、日本传统文化和教育的积极影响。第一、岛国文化环境促进了日本的开放。二战后的美军占领前,外族从未侵入和征服日本本土,也未发生过大规模的外族移入的情况,长期安定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使日本人养成一种特殊的民族意识,在他们的观念和感情中,异民族与日本民族有着鲜明的分界线,自然形成本民族的亲和感与凝聚力,同时形成对外民族“内外有别”的心理,这种心理成为当今日本企业团结对外竞争的集团意识的基础之一,也成为日本乐意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文化,包括敌对国家的先进文化的心理基石。所以传统日本文化是兼容型的,具有受容性和并存性,是一种开放性、多元化的文化复和体。当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它总是“接受了很多,但付出的很少”⑧。第二、轻思辩重实用的文化心理与有效吸收消化外来先进文化成果。日本人的文化心理是重现实、重实用、重实践,日本可以称为世界先进文化最优秀的继承者和实践者。在近现代,日本人成功地吸收和消化了欧洲近现代科学技术,而且极迅速,极有成效。⑨第三、他们拒绝失败,承认羞辱的态度深深根植于其心理中。日本公司文化轻易地容忍低回报,却很难容忍彻底失败。⑩而且在日本,一心向学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日本公司里,求学氛围十分浓厚。第四、日本教育体制是普及型教育体制。江户时代的教育体制,已初显义务教育的雏形,明治维新初年的全民义务教育就是以此为基础。二战后,日本政府把发展教育作为国策,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实行小学和初中的义务教育,并免费为小学生和初中生提供餐点和教科书,1947年日本政府把义务教育增加了三年,每年要拨出国民生产总值的6%作为教育经费。这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水平,为改善国民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政府重视培养人才,教育先行,并且做到人尽其才,学以致用。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60%,就是靠技术进步取得的。综上所述,二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创造奇迹,是由于其充分结合本国优越的历史地理文化,并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从而创造更多的优势来发展自己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