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周转期短应提出什么建议

黄炳林 2019-12-21 20:03:00

推荐回答

现金周转期越短越好。公式中的时间要素分析。同其他现金管理模式相比,现金周转模式加入了时间因子即周转期,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有企业成本降低的努力将使低成本竞争战略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时间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中的战略要素。由于时间因子被纳入了财务管理人员的视野,从基于成本的竞争模式转向基于时间的竞争模式,在考虑和实施一种理财理念、一个投资项目、一类产品、一项技术方法时。基于时间的竞争模式不只是考虑成本因素,更重要的是关注时间与成本之间的有效均衡,在有效均衡中寻找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的有效途径。扩展资料应收账款周转与存货周转要素分析。现金周转模式将现金流量与存货管理、销售管理连接起来,将流动资金投入与流动负债融资结合起来,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了战略线索。如何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不仅是企业日常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是企业战略经营的集中体现。按照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存货周转率过高,可能是因为没有经济批量订货,这样将加大企业经营成本,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现金周转期。
黄石安2019-12-21 20:55:1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延长应付账款支付期内可以降低营运资金的需要量,通俗的说就是借鸡下蛋的方法,你延长了支付期,相当于拿着应该支付的资金用于自己再周转,所以说可以降低营运资金的需要量。但是,延长的期限要适可而止,否则会损害企业的信誉度。
    龚小莲2019-12-21 23:54:57
  • 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流动资金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拓展资料: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是流动资金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愈少,说明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愈快,利用效果愈好。具体计算公式为:式中,计算期天数通常按一年360天计算。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是流动资金周转率指标之一。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与周转次数成反比。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亦称周转期,是指流动资金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期天数,通常月份以30天计算;季度以90天计算;年度已360天计算。词条流动资金周转天数。
    齐春山2019-12-21 20:37:54
  • 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是用于提供营业上使用的资金部分。营运资金的多少及其流动可用于评估企业补偿短期到期债务的能力。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总额,既有流动性大、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也有长期占用、流动性差的固定资产,还有价值及流动性难以确定的无形资产等。供生产经营中短期周转使用的仅为流动资产。由于流动负债期限短,通常在短期内必须动用一部分流动资产来清偿,因而更为稳健的方法是将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的余额作为营业中使用的资产。衡量营运资金周转速度的指标有营运资金周转率和营运资金周转天数。营运资金周转率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产品销售收入与营运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例,表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营运资金的周转次数。营运资金周转天数是指营运资金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其计算公式为:营运资金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营运资金平均占用额。
    黄相森2019-12-21 20:20:17
  •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缩短现金周转期的方式有加快制造与销售产成品来缩短存货周转期;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来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减缓支付应付账款来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资金周转次数=营业收入/资金平均占用余额资金周转天数=365/周转次数从资金周转速度公式来看,有两种方法:一是提高营业收入,二是降低资金占用余额。
    连丽花2019-12-21 20:06:28

相关问答

增加政府教育投入增加政府教育投入,是缩小地区间、学校间教育差距的重要前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长远来看,如果教育投入不增加,仅靠改变现有教育资源的分配模式,以牺牲局部学校的教育质量来实现教育公平;或者以产业化的方式,政府负责薄弱学校、市场负责优质学校来发展教育,都难以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事实上,政府应增加教育投入,在保证不降低一些学校的教学质量情况下,增加对薄弱学校的教育投入,由此缩小学校间的差距。农村义教经费保障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第二,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第三,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改革资源配置模式改革政府教育资源投入配置模式,是与增加教育投入相对应的。国家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应改变当前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模式,做到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配置,避免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制造教育差距。从受教育机会问题看来:政府应给受教育者同等质量的义务教育机会,这是毫无疑问的。目前,在义务教育并非均衡发展的情况下,推出的禁择校令,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则应在注重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体现个人平等的基础上,进行高考录取制度综合改革。改变教育评价体系推进教育公平,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要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以及政府、学校在发展教育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职责。多年来,教育被异化为"竞技舞台"和"竞争工具",接受教育"成功"的人,都是考场的高手,而人格的健全发展却被忽视。实现教育公平,就在于让大家不用从小就挤上"五好通途"--所有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质量应是一样的,只有教学特色的差异,那么,就不会再让孩子为了上好一点的学校而起早奔波,也不会为了升一个好小学、好初中,就从小陷入题海战术。教育公平下的学校评价、老师评价、学生评价,显然不能采用升学率指标与各类统考指标、竞赛指标,而是将目光转向教师创造性的教育过程、教师本身的从教素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方面的作用。当然,教育评价体系的改变,还要依托社会对教育功能定位的改变,如果教育一直扮演着进行社会基本分工的功能,而且各分工有"高低贵贱",那么受教育者就将摆脱不了对学历、对学校的追逐,教育也无法摆脱一元成才模式中的"生存竞争工具"的角色,只有整个社会形成理性的人力资源理念,重视人本身的能力,才可能让大家把教育作为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会关注本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不在乎学历的高低。打破"小公平意识""小公平意识"包括两方面,一是狭隘的"地区意识"。几乎所有既得利益者都不愿改革,怕影响自己的利益。然而从长远看,教育作为千秋万代的事业,每个人的后代都会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因此,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是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二是狭隘的"分数公平"观。不少反对招生改革的人,都提出刚性的卷面分数是最公平的。这其实是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我国教育对综合考核学生的方法还不够成熟,以及社会诚信问题所致。分数评价标准已经不适合培养个性鲜明发展的人才,它对死记硬背书本的人是公平的,但对于喜欢创造、追求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来说,却是不公平的。所以,形成新的公平观,对推进我国教育公平来说,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