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资发行股票向银行借款发行长期债券的筹资成本及投资报酬率如何计算有公式最好

龚如斌 2019-12-21 19:35:00

推荐回答

企业筹集外部资金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银行信贷,二是债券融资,三是股权融资。这三种融资方式各有优缺点,其中,银行信贷是一种间接融资方式,优点是融资费用低、弹性大,缺点是资金的使用期限短、融资规模有限。而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都是资本市场为资金需求方企业提供的直接融资方式。股权融资的优点是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资金使用没有期限限制,缺点是股东要求的报酬率通常较高且增发新股会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债券融资则是介于银行信贷和股权融资两者之间的一种融资方式,它虽克服了银行信贷资金使用期限短、融资规模有限以及股权融资会产生稀释效应等的缺点,但其在扩大了企业财务杠杆作用的同时也放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在我国,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要求较高,一般为大型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才能够发行债券,股票主要是上市公司的融资手段。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国内上市公司偏向于采用股权融资的方式,再融资门槛相对较低,尤其是可以采用非公开发行的方式进行增发,只要募投项目能够带来较好的盈利前景,审批较快,而且能够筹集长期资本,降低财务费用,提高公司财务灵活性,此外,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一般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的利率一般低于债券融资成本,所以上市公司还是热衷于增发新股的形式进行融资。但由于股市不景气,以及融资结构的调整,今后债券融资将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监管部门也在力推公司债券,包括今年新推出的中小企业私募债,为非上市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开辟了新的途径。
赵顺铃2019-12-21 19:55:07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买卖和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发行和代理发行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自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在银行会计结算部实习一个月,先后学习到如何开立基本存款户预计报酬率为35%,目前银行借款利率为12%,所得税率为40%,EBIT:息税前利润平衡点,即无差异点;I1,I2:两种增资方案下的年利息。
    齐新海2019-12-21 19:37:18

相关问答

,会计学堂晓海老师为您解答债务融资和股份融资的特征比较1.不同融资方式的单位成本比较企业以不同方式融资的单位成本不同。一般规律是,债务融资的单位成本低于股本融资。企业为融入资本必须给投资者提供一定回报率,回报率的高低,基本上反映了融资单位成本的高低。而该回报率由无风险回报率加上风险贴水两部分组成。无风险回报率在各融资方式下都相同,所以投资回报率,即融资单位成本的高低,就取决于风险贴水的高低。债务融资方式下,无论是债券还是银行贷款,都必须按事先议定的债息率定期支付本息,而且在企业发生债务危机甚或破产时必须优先偿还银行贷款和债券债务,所以债权人面临的风险较小,所以企业需要支付给债权人的风险贴水较小。而股权投资者,不论是上市公司的股票持有者,还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人,其投资收益随企业经营状况而上下波动,面临较大风险。而且,在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时,仅能取回偿还各种债务后的剩余值,所以企业股本投资者的风险远比企业债权人的风险大,企业提供给股本资本的长期平均回报率,一定要高于给债务的回报率。也就是说,从长期平均成本的角度来看,企业用股本筹集资金的成本要比向银行或债券市场举债要高。另外,债务利息往往计入成本,可冲减公司所得税,但股息则无此优惠。这样一来,股本融资的成本就又进一步高于债务融资了。2.不同融资方式对企业支付能力的时间约束比较企业在正常经营中,对于以债务方式融入的资金,其本息支付所面临的时间约束是\"硬\"的,回旋余地小。如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有权启动破产诉讼程序。与之相对应,股本融资方式在支付、清偿方面的时间约束,相对较\"软\",回旋余地较大,企业盈利好则多分红,盈利不好则少分红,甚至可以不分红。而且,不论是公开上市公司还是非公开上市公司,股东一旦认股后,除非由占相当比例股份的股东发起,并经法定程序对企业进行清算,否则,任何单个股东都无权要求退股,只能转售股权来变现。所以,债务融资方式下对企业施加的支付、清偿的时间约束,要远远\"硬\"于股本融资。股本融资由于具有软时间约束和高成本两种特性,这种融资方式适用于投资收益波动大但预期收益高的企业,和投资要有一段较长的无收入或低收入期后才能有高收益的企业。二资本市场中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存在明显的\"股市强、债市弱;国债强、企业债弱\"特征,从一级市场的筹资额和二级市场的交易状况更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一在结构上不合理的市场现实。在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债券市场的规模要远远大于股票市场的规模,债券期货和期权等衍生产品的发展也很快。而我国债券市场不仅在发展速度上明显滞后于股票市场,在规模品种等方面与股票市场以及国际债券市场也有较大的差距,而且与此相对应的债券期货和期权等衍生产品市场尚处于空白阶段,这进一步加剧了债券市场畸形发展的局面。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债券融资是股票市场融资的十几分之一,企业债券市场规模与整个债券市场或者股票市场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而在国外,发行债券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金额往往是通过股市融资的3-10倍。1999年在美国,公司债券发行额突破2500亿美元,为同期股票发行量的5.8倍。统计资料显示,去年,我国包括国债在内的证券市场融资达6400多亿元。其中,国债融资4800多亿元,股票融资1400多亿元,而企业债券融资仅100多亿元。沪深两地股市交易中的股票已逾千只,而交易中的企业债券只有13只。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从八十年代末开始起步,1987年国家对企业债券实行统一管理开始,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累计发行企业债券2000多亿元,主要以国有大型企业、大型项目为主。其间在1990-1993年,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曾出现一轮发债高潮。当时企业发债热情较高,一些地方趁机以债券形式搞起了乱集资,直接导致1994-1996年一些企业债券出现到期不能兑付的现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在这种情形下,管理层曾一度停止批准发行企业债券,市场急剧萎缩。直到1997年以后,一批历经改革洗礼的中国企业真正具备了发行企业债券的条件,加上连续降息以及铁路债券、中信债券等几个信誉高的企业债券的热销,才使企业债券有了恢复性的发展。公司融资的三个主要途径是发行股票、公司债券和银行贷款。在以往对融资理论的研究过多地关注股票和债务融资的比例,而忽视了债务中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的区别。其实,公司债券比银行贷款拥有更多的优势,尤其是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银行体系失效的亚洲国家避免下一轮金融危机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尽快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对于金融体系同样被庞大而效率低下的银行所垄断的中国来说,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是降低金融风险的一个明智选择。1、企业债券融资额远不及股票融资额。在企业直接融资中,股权融资的比重保持稳步快速的增长。虽然债券融资额在1992年以前的增长速度也很快,在企业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较高,但当时的债券快速扩张并不存在客观的信用基础,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而这一阶段股票融资采用\"规模控制、限报家数\"的审批制,所以债券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然而,一些地方趁机以债券形式搞起了乱集资,导致1994年出现了一些企业债券到期不能兑付的现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鉴于债市出现的这种情况,为了规范企业债券市场,监管部门对债券市场实行了严格的规模控制和审批发行制度,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影响,企业债券在企业直接融资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对照成熟的证券市场,企业债券因其独特优势,成为企业外部融资的优先考虑的方式,其融资额往往是股票融资的3--10倍,如1999年美国企业外源融资中债券融资达到91.5%。2、企业债券在债券市场中的比重过低。企业债券在整个债券市场中所占的规模一直都很小,以2001年债券发行的结构为例,国债融资为1500亿元,企业债券融资为144亿元,不到国债融资总额的10%,其它年份情况大体相当见图2,然而最近几年我国发行的金融债券规模在不断增加,所以相对而言,企业债券的规模还在不断的下降。但就全球债券市场来看,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比重远远高于我国,从2001年前三季度的数据看,公司债券总计发行额为3260,\"亿美元,在债券发行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上年的23.6%上升到25.6%。3、与国债、股票交易市场相比,我国企业债券交易市场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二级市场,沪深两市共有10多只企业债券,总市值近180亿元,每天的交易量只有几十万元。即使在2001年债券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企业债券的换手率仅为0.23,而交易所国债市场的换手率为2.1,A股市场上海交易所的换手率为1.92,可见,投资者对企业债券投资需求远不如市场中的其他交易品种。欢迎点我的昵称-向会计学堂全体老师提问。
2019年5月3日,国内最庞大的「独角兽」之一,小米科技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IPO申请。这家一度号称估值可达1000亿美元、超过和京东的新贵巨头,在招股说明书中详细阐释了所处的业态环境,几乎堪称一本智能硬件制造及互联网生态链白皮书。而在业务层面的剖析之外,于公司治理和财务数据上,小米也不乏引人关注的地方,比如同股不同权的A/B股设置,而当时英国正在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开挖运河、铺设铁路等公共设施,这些庞大的工程都是吞金巨兽,对资金有巨大的需求。随着危机的到来,原本供给充裕的资本市场突然枯竭,英伦三岛上光是倒闭的银行就超过了70家,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缩水高达80%。投资者们大都秉持着现金为王的策略捂紧了钱袋子,以求在寒冷的冬天里活下去,基建工程这种投资大、回报期长的项目不再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河道公司和铁路公司发现,想要依靠传统的普通股来融资非常困难——老股东们并不情愿股权遭到稀释,但他们自身又无力提供更多的资金;同时债券市场的情形也绝不容乐观,一方面利率飞涨、借款成本直线上升,债券投资人对长期贷款的态度也更谨慎,另一方面当时的英国法律对公司的负债率上限有明文规定,对那些已经背负较大债务的公司而言继续寻求借债的空间非常有限,相比建设的资金需求实在是杯水车薪。正是在这种两难的夹缝中,「狡猾」的英国人重新捡起了优先股这种古老的工具。从法律属性来看,顾名思义,优先股是一种股票,可以完美规避法律对债务比率上限的约束;从投资属性来看,优先股具有固定的回报率、优于普通股的利润分配顺序和清偿顺序,更容易受到萧条环境下趋于保守的投资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