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政府宏观调控主要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并为市场机制有效运行营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主要工具,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一般通过预算、税收、补贴、投资、公债、转移支付等手段,发挥稳定经济、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赵首智2019-12-22 00:20:59
-
先说中国吧,窄化点先说经济增速。1、经济增速由三架马车构成:投资、消费、进出口。投资又分为:制造业、房地产、固定资产。2、更进一步,还可以去分析政策。主要是财政和货币政策。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反之亦反。另外还有产业政策,主要针对特定行业。
黄益琼2019-12-22 00:07:32
-
一、1988-1990年治理整顿时期等部分行业建设项目资本金比例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钢铁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5%提高到40%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0%提高到35%以上。并相继制定出台了一些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切实按照产业政策和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等市场准入标准,从严审核新建项目。五是强化经济运行调节。加大煤电油运协调力度,促进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衔接,限制不符合产业政策、没有达到市场准入条件企业的用电用油用煤额度。加快能源、电网建设,制定有序供电方案,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和重点单位的用电需求,充分挖掘煤电油运企业的生产潜力,努力保障重要物资运输。调整煤价和电价,实行新的用电政策。全国范围内提高电价,取消地方出台的优惠电价,对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积极疏导矛盾。组织开展全国资源节约活动,号召把节能特别是节约用电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六是鼓励和扶持粮食生产。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包括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购买农机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对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等。这一时期国家运用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宏观调控主要向两个方面侧重,既"防热",控制部分行业投资过快增长,适时适度调控回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苗头性问题,防止局部过热现象蔓延;又"升温",加大对农业、交通、能源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避免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与前三次宏观调控不同,本次调控充分体现了适时适度,区别对待,不"急刹车",不"一刀切",注重实效的方针。1至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34.8%,增幅比前4个月回落8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增速比4月份和3月份分别回落16.4和25.2个百分点,投资增长过快势头有所遏制,房地产等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势头开始回落,粮食价格趋稳,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涨势减缓。财政支出增速成明显减慢,银行信贷有所控制,贷款余额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增速比前4个月回落0.1个百分点。
齐晓晨2019-12-21 23:56:00
-
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政府的宏观调控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危机发生的根源。
齐有发2019-12-21 21:01:52
-
经济危机是因为投资者期望的利润得不到,甚至全面亏损,导致投资下降,经济增长下降,收入下降,失业上升。经济危机的根源,不是市场经济,是私有制的问题,因为资本可以私人占有,人们才会产生追求利润积累资本的生产目的。 产能过剩分两种:一种是绝对产能过剩,生产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国民用不完;另一种是相对产能过剩,即产品多得卖不出去,但需要的人又买不起。这是经济危机的现象,不是经济危机的根源。其原因就是追求的利润不能实现,如下图所示: 投资者支付工资和税收,生产出产品,但产品的定价是成本加一定的利润,工人贷款消费的道理一样。财政赤字和贷款消费,可以解决上述的相对生产过剩问题,从而稳定投资和经济,但后果是贫富分化扩大、家庭债务和政府债务持续上升,这就是欧美日现在面临的困境:如果继续以财政赤字维持经济稳定,则会导致政府债务危机;如果不再实施财政赤字,则会导致经济危机;继续扩大贫富分化,则会导致社会危机。这是痛苦的多难选择。 次贷危机是贷款消费和泡沫经济的结合。 完整全面的分析,请参见《利润的来源与经济大兴衰,及世界经济形势》。
齐景斌2019-12-21 20:57:11
-
宏观调控在国外叫作政府干预经济,这一做法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从四十年代开始盛行欧美,其核心是通过政府行为扩大内需,以调适市场盲目性所引起的产品生产过剩和社会基础消费实力弱化之间的矛盾。这一做法对市场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周期,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危害程度。也正因为如此,凯恩斯被称作资本主义的救星。国内的宏观调控还不完全等同于国外的政府经济干预。国外政府经济干预,完全是通过市场手段来实现对经济的干预。而国内主要靠的是政策手段实现对经济的强制性约束,这本身是对市场调节能力的弱化,虽然在某一时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也制约了市场机制的完善与作用发挥,不利于市场经济建设。中国有句古话:“解铃还须系铃人”。国内经济目前遭遇的困境,固然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密不可分,但同时与国内长期采取病态的所谓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的捆缚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国内经济要走出眼前的困境,还主要要靠政府宏观调控整的调整和落实强调要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并不是说要回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去,而是要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这势必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调控方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更好地利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必要时辅之以行政手段来调控社会经济的运行。在本书中,作者试图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在理论上做出说明。并力求从理论和中国的经济运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经济增长问题,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问题,货币的供求平衡问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对外经济关系问题以及中国的人口增长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说明希。
黄盛毅2019-12-21 2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