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经济危机对中国产业经济造成了什么影响?

齐晓艳 2019-12-21 20:27:00

推荐回答

就是影响了外贸出口生意,即国际流通的物品受到影响,对国内的影响很小。启示是美国佬印的钞票太多了。
米大同2019-12-21 21:20:1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给你一点参考:1、用订单化解经济危机的压力。金融危机冲击企业多是对外贸易推广效果的时段性。任何一种推广形式都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在企业销售量上表现出来,而在推广效果的时段性上,竞价排名是时效性最好的,只要客户有相关产品、服务的需求,竞价排名就可以将企业推荐到客户面前,让客户最早最快的找到企业。9、人们消费倾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品牌的形象,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品牌形象哪里来?对品牌形象形成的最大影响是企业形象。原因很简单,有什么样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产品,这一朴素理念,使消费者在选购时把目光从产品本身移开,而开始注意产品的生产来源———企业了。所以,企业形象不折不扣是为了销售,否则岂不是劳民伤财?并且,当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同类产品在质量上不存异议时,企业形象成为促成购买行为的最直接因素。
    赵高坤2019-12-21 21:01:49
  • 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摘要: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全面爆发,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而且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随着股市暴跌和信贷收缩,投资者信心崩溃,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陷入衰退,世界经济步入停滞甚至衰退的风险明显上升。关键字:经济危机,影响,就业。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目前,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在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15日宣布的“两率”下调市场并不领情就是证明。同样,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就在最近两天,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各显神通,为金融体系注入超过3000亿美元的流动性。美联储过去两天连续通过回购协议向市场注资1200亿美元,这是“911”以来最大规模的注资行动。在美国之后,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瑞士等多个央行也连续采取注资措施。在亚洲,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先后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是贷款利率,印尼则宣布下调隔夜回购利率。但各国央行的努力没有马上收到成效,道指、标普500指数、纳指、欧洲股市、伦敦股市全线下跌沪深A股金融股抛压沉重,沪指的十年成本线也岌岌可危。在投资者的信心跌到“冰点”之后,任何的救市措施都会在沉重的抛压之下,变成“昙花一现”的“绿色风景”。但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税单边征收就是较好的救市行为。在投资者信心丧失后,最好是彻底取消印花税。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在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19年末与2019上半年开始显现。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大为提高。根据高盛从银行向65家房产商贷放记录分析来看,从去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但开发商仍以较高的利率,从国内外的私人投资者吸引了资金。为了筹集现金,国内大牌明星房地产开发商万科、恒大等都在竞相降价销售,明显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价已陷入下降趋势,尤其是同比下降较多的三个城市是深圳、广州与惠州。中国政府机构在16日表示,8月追踪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上海地区下跌了0.2%。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此外,曾踊跃投资上海房地产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却要抛售部份最顶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产基金将两栋上海豪宅标售,包括新天地超过100间的商务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兴趣买下上海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楼层,而后也作罢。结合美国的“经济危机”来看,大摩标售中国房地产有可能是为潜在的流动性危机做准备,它可能也预示着部分外资开始准备撤出中国房地产市场,这将对本在严冬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先是开发商面临偿付能力危机,其后是实力不济的房地产开发商倒闭,进而殃及国内银行。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钢市的影响就以刚刚发生的金融事件来说,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瑞士央行16日共向金融系统注入超过1800亿美元的资金,以缓解流动性不足。然而缓解毕竟只是缓解,危机已经发生,其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却正在扩大化。以房地产为首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生产和需求的下滑,对钢材需求将会出现极大的萎缩。统计显示,作为全球第一大钢材生产国和钢材出口国,2019年中国的钢材出口量达到了4300万吨,2019年达到了6264万吨,而2019年1-8月份,钢材出口4184万吨,同比减少325万吨,下降7.2%。一旦钢材出口受到世界钢材需求极具萎缩影响,必将会把中国国内钢材产能“供过于求”的程度推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届时国内钢材行业将会面临一个长期的下滑局面。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钢材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打击出口,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经济也越来越全球化。世界经济的衰退,也必将极大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的政策是收紧货币流动性。而在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大的的时候,政府又开始逐渐放宽货币政策。几乎是在美国三大投资银行一个被收购,一个宣告破产,另一个则出现破产告急,引起美国政府800亿美元的注资同时,国内央行的“加息行动”终于因势而变。9月15日,央行宣布,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9月25日起,除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与以往一样,政府政策的调整只是因应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此前的加息行动是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此次降息将是为了防止经济出现衰退。短短半年的时间,政策变化的如此明显,可见中央已经预感到此次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巨大影响。所以笔者断言,既然此次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巨大,而中央需要通过数次上调两率才能一直经济过热的发生,那么也必将需要数次下调,才能度过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对于中国国内钢材的生产、销售和需求来说,“两率”的下调无疑是一件利好。但由于下游房产、家电、机械制造等等钢材需求行业的萎靡,“两率”的下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众所周知,近期全国各地的房地产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而下跌通道一旦形成,想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市场信心,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国内无论是开发商、炒房客,还是购房百姓,都会对房产投资再三审慎。那些整天嚷嚷着救市的开发商和炒房客的唯一目的就是“解套”,继续追加投资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很有可能造成中国房地产业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低迷。除了房地产行业以外,中国的出口型经济也会受到相当严重的影响。今年中央提出要把中国的“出口拉动型”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型”经济,但毕竟目前中国是“出口拉动型”经济。可以预见到,如果目前国际正在发生的经济危机真的演变成1923年的“大萧条”,那些以出口为主中国企业必将受到沉重打击。我们都知道,钢材的需求涉及到各行各业,几个主要行业的萎缩对钢材需求的影响之大可想而之。所以笔者认为,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中国钢铁业将会面临一到两年的萧条时期。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航运业的影响航运业整体为周期性行业,近些年航运市场高点使得船东增加了大量的船舶订单,即使不考虑需求下降,都足以让航运业进入下行周期,而基于中金宏观组对中国和全球经济未来更加看淡,我们认为航运市场的盛宴已经过去,08年将为周期的顶点。干散货市场:由于订单量巨大,将面临3-4年的下行周期,目前预计09-10年平均BDI为5000和3000点。油轮市场:未来三年的下行周期只在2019年可能会有所反弹,成品油轮运价下行幅度将略好于原油轮。集运市场:在09年将继续低迷,2019年是否能够走出低谷尚取决于欧美经济走势。给予航运股整体“跑输大盘”评级,未来建议“回避强周期,区间交易弱周期”,四季度季节性旺季带来股价反弹将是出货机会。我们将中国远洋、长航油运、中海发展和中海集运盈利预测不同程度下调,同时将中海发展和中远航运评级从“推荐”下调至“审慎推荐”,中国远洋和长航油运评级分别从“推荐”和“审慎推荐”下调至“中性”。美国经济危机中国纺织行业的影响生产所用原、辅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等持续上升、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和国内市场持续疲软的共同影响,2019年1-6月,公司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3.70%。2019年下半年受国内、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众多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对公司经济效益影响较大。这是德棉股份半年报中的一段表述。受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类似的表述见诸于诸多纺织企业的公开资料。纺织行业困难重重。前7月出口价格上涨对出口额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呈现节节下滑的态势,也就是说,我国纺织出口提价能力正在逐渐趋于衰竭。日前,第一纺织网总编汪前进公开对纺企出口提价能力表示担忧。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开始,我国出口价格增幅开始加速回落,致使前7月我国纺织出口综合价格指数升幅减缓至3.52%,数量增长幅度降至5.21%,而同期纺织出口额增幅也降至8.92%,价格对于出口的贡献率显著低于量。行业不景气还严重影响了投资者信心。第一纺织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纺织业累计完成投资1534.10亿元,同比仅增长13.14%,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了13.15%,纺织投资实际已经回落到10年均值以下。据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行业分析师刘欣介绍,从分行业投资情况来看,除了棉纺行业的投资规模较上年同期有所萎缩,其他行业均呈继续增长之势,但丝绸、制成品、针织、服装、化纤、纺机等行业的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都有不同水平的回落。其中投资增速回落最为突出的就是纺机行业,其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了30.9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众多纺织服装企业开始进行人力成本的裁减,目前,已经有30家纺织服装上市企业中报显示,“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金融危机及其所带来的经济衰退必然会对我国入境旅游收入、旅游企业投资和国内旅游消费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首先,入境旅游可能滑坡。我国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于香港、澳门、台湾、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地区和国家。目前香港、台湾、韩国、日本等均已深受冲击,股市暴跌,经济放缓。目前这些国家股市低迷,企业投资缺乏信心,私人消费普遍缩减。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公务旅游还是消遣旅游都将受到影响,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奥运给我国旅游业带来的拉动效应,从而使得入境旅游增长放缓,甚至出现绝对量的减少。其次,价格优势受到削弱。在国内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大量发行美元借以刺激经济,从而导致美元大幅贬值。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信贷紧缩问题严重危及欧洲,并拖累各国经济步入衰退,欧元、英镑贬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加速尽管我国的金融体系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但人民币对美元及其他货币的持续升值,将削弱我国入境旅游长期以来所保持的价格优势。再次,国内旅游支出消减。一方面,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A股市场的下滑,使投资者资产缩水,减弱了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使得人们风险厌恶程度普遍上涨,对未来的就业状况和收入预期不甚乐观,当居民收入预期不佳时,首先压缩的就是旅游等非必需性消费。因此,国内旅游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最后,企业融资趋于困难。目前全球金融体系处于动荡之中,银行不良资产大幅上升,为避免风险,银行普遍惜贷。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华尔街模式”受到严峻挑战,暴露了现代金融业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的严重漏洞,有鉴于此,我国政府必然会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紧缩银根。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为防止经济过快下滑和物价过快上涨,中央提出了“一保一控”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控”就决定了货币政策短期内不可能明显放松。即使不久前出台的“两率”下调,也仅仅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问题,对度假村、主题公园、旅游房地产等大型项目建设融资的影响极为有限。因此,受金融危机影响,此类企业融资将趋于困难。总体来说,在消费方面,此次金融危机将给我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到不同的行业和市场,其影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就行业而言,酒店业、航空业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就分层而言,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企业所受影响更大,而低端市场影响相对较小。在投资方面,将导致大型旅游项目的融资更加困难。结论:金融危机虽然不是在中国产生,但是其影响是波及全世界,中国也不利外,中国的许多行业受到其影响。首当其冲的是金融行业。原本风光无比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等金融机构,几乎都大幅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而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外资银行也放缓了发展步伐。同时,地产、汽车、广告等实体经济受到波及。石油石化、能源、矿产、出口贸易、物流类也前景不明。与此同时,美国由于经济的恶化而大幅缩减了进口,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开始呈下滑态势,未来的形势也不明朗,预计明年情况将进一步恶化,贸易物流类企业的招聘需求将有所下降。由于市场萎缩,需求下降,不少高科技企业今年也缩减了招聘计划,尤其是硬件和软件外包、芯片制造等行业。同样,通讯和互联网企业也放缓了扩张的脚步。等等这些影响都会左右中国人民的生活,这些行业的受损使得更多的企业倒闭,使得更多的人下岗。所以就业市民生之本!中国经济的确应早实现由外需主导向内需拉动,中国企业也应该着力于产业升级换代,即使这种转型导致一些企业的死亡。不过,面对失业人口可能激增的情形,只有保证就业才能为调整赢得必要的稳定的环境。当此艰难局面,帮助国民保住他们的工作,正是政府应尽的最大职责之一参考文献:中国经济信息网经济观察网经济观察报。
    黄真浩2019-12-21 20:57:08
  • 08经济危机与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经济危机将毁灭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2019年后期,经济的过度增长与产能过剩的端倪已明显地同步呈现在了中国决策者的面前。在市场需求面临不足的严峻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将快速驶入“滞胀”经济危机时代。尾随经济危机而来的将是政治动荡的幽灵。经济动荡触发中国政治的动荡,而后者的危险仅在于毁灭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一、内需不足构成因素的分析在本轮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与出口是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而造成中国经济目前与未来产能过剩危机的也是由于投资、消费与出口贸易的无序增长:过度的投资导致国内经济过热过剩;出口贸易的过度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剧增,外需受限;而过度的非理性消费直接导致内需能量衰微,后劲严重不足。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尽管过度的非理性消费是导致国内需求不足的重要因素,但是,导致需求不足的因素远不限于此。如果不能正确解读国内需求不足的构成因素,后续经济调控政策的价值取向将无法确定,盲目的后续调控政策必然将国内经济带入“滞胀”的危机时代,因此,对于内需不足的构成要素有必要进行详尽的分析:1、住房的消费投资削弱了内需的后劲:1998年以来,在国内经济走出低谷的过程中,国内住房改革政策对于国内消费市场的复苏起到了历性作用。尤其在2000年以后,伴随着福利分房政策的结束与住房货币化政策的实施,在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下,房地产业的复兴激活了国内消费市场,超前消费的理念在低利率住房信贷政策的积极掩护下迅速掀起了一轮非理性消费的高潮,并急速地波及到汽车行业及其他领域。负债式消费在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严重削弱了内需的后劲:在住房与汽车领域的透支消费投资潜在地挤占、限制了其它领域的市场消费需求。2、教育、医疗费用的持续增高造成市场消费乏力:有数据显示,近8年来,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而我国现阶段大学费用支出,这种危险的判断显然忽视了导致国内需求不足的构成因素,由于目前导致国内需求不足的主导因素是被动性消费造成的——教育、医疗、以及住房、汽车消费的必须开支——因此,当2019年中后期国内经济下滑、企业效益负增长、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减少时,这种被动性因素就会突然强化社会现实需求预期的逆转,消费需求将急剧锐减。当消费需求锐减并突然缺位时,产能过剩的危机将以突然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一旦危机爆发,消费需求的萎缩与产能过剩将进一步互动催化,直至国内经济陷入瘫痪状态。三、产能过剩经济危机的表现方式与国内经济走向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后续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不同,未来产能过剩危机的外在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第一种调控措施:保持目前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不变,经济的增长将在2019年末发生回转,2019年经济增长的速度将逐步呈回落,尽管经济增长率仍将保持在8%以上,经济运行表面上处于平稳状态,但事实上,在2004年以来紧缩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所产生的经济调控效却在发生放大性释放效应,投资减少加剧消费需求萎缩速度,其后果将引致工商业衰退,失业人员大量激增,国内经济将陷入持续衰退的危机之中。第二种调控措施:为了解决目前国际贸易顺差所产生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与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如果维持目前的人民币汇率价格浮动区间,就势采取降低利率,扩张信用,增加财政开支,减少税收等经济刺激措施,刚刚通过本轮经济调控而降低的通货膨胀又会被重新激活,引起物价抬升,促使社会平均工资提高,商品成本增加,通货膨胀加剧,其后果必然使投资增长与需求低迷间的矛盾加剧,当生产停滞、失业增加与通货膨胀并存时,整个社会将陷入“滞胀”的经济危机之中。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第三种调控措施:在未来几个月内,如果国际贸易与贸易顺差问题未能够通过有效途径获得解决,造成国际经贸关系政治化,迫使人民币汇率急剧升值,国内金融将面临崩溃危局。若人民币大幅升值,必然发生资本外逃,如此,国内金融危机将无任何先兆的提前触发国内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在双重危机的互动下,国内经济将快速陷入瘫痪状态。对以上几种危机表现形式进行比较,第二种表现形式的危机经济危害相对较轻,据此可以推定:国内后续经济调控政策的价值取向可能会趋向于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而事实上,目前央行在后半年货币政策趋向宽松化的行为也已表明了国内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价值取向。因此,可以确定的是:在2019年,国内经济将走向“滞胀”——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并存——交替运行——的“商业循环”危机时代。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四、经济危机将毁灭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由于本轮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贫富分化现象较为严重,潜在的社会仇富情绪已经非常强烈。当经济危机爆发时,失业的激增与工商业的衰退将激化社会对立情绪:一方面,全社会生活水平的倒退将直接强化公众对于国内市场化经济改革方向的质疑与否定,另一方面,成长中的非国有民营资本在遭遇经济挫折时也会对政府的经济调控行为与改革行为表现出严重的抵触情绪。当社会对政府改革行为怀有不可消除的对立情绪时,社会秩序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到无序之状态中。在未来,经济的动荡可能会触发中国政治的动荡,而后者的危险仅在于毁灭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五、危机背后的体制缺陷在2003年后期,当中国经济出现过热苗头后,国家——央行——就已开始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结构性过热增长的国内经济始终未能够受到有效遏制,相反的却演化成了全面过热过剩,而产能过剩却又暴露出了中国经济改革的体制弊端:1、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是地方经济盲目扩张导致国内经济结构失衡、过热过剩的根本原因。90年代以来,由于受80年代末政治风波的影响,“党政分离,政企分开”的既有改革目标与方向发生偏离,正在深化的国内政治体制改革被束之高阁,国内改革开放的政策逐渐变成了纯粹的经济改革运动,以经济改革推动经济改革成为了中国改革政策的目标,政府体制改革替代了政治体制改革,而政府体制改革又局限于人员精简与机构调整的反复。注重外在形式,忽视内在实质的表象化政府体制改革导致国内经济改革失去了上层建筑的保护与制约功能:政治改革的滞后造成地方政治形成周期性变动,在地方政府政治的周期性影响下,地方经济产生了政治性经济周期,各级地方官吏在任职期间为了造就政绩成就,千方百计挖空心思采取短期经济行为刺激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整体均衡发展的战略置之不理,导致中央政府的产业经济政策不能得到认真地贯彻,同时,由于现行政治体制中廉政吏治体制缺乏透明性,造成吏治不力,腐败横行,使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力受到严重挫伤,市场经济法治秩序混乱。进入2000年以后,这种趋势越演越烈,经济周期性地方政绩的冲动最终酿成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进行经济博弈的基础,导致中央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威受到了严重损害,其后果表现在中央政府的经济调控措施时效滞差延长,调控效力低下,经济秩序处入法外无序状态,经济发展陷入盲目扩张之中。今天,过度扩张的恶果就是可以预期的产能过剩经济危机。2、央行独立性地位的缺失使得货币政策附和中央政府的财政政策,弱位的货币政策无法发挥调控宏观经济的经济职能。长期以来,由于央行是中央政府的婢女,央行相对独立地位受到严重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完全附和于财政政策,唯财政政策马首是瞻:财政政策积极,则货币政策必须积极,财政政策稳健则货币政策必须稳健,财政政策紧缩则货币政策必须紧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能因经济变动趋势而进行适度的松紧搭配,导致国内经济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双紧”或“双松”环境下大起大落。货币政策的补充调控地位使得中国经济的宏观管理以行政刺激政策开始,又以行政收缩政策结束,货币政策的作用仅在于强化行政调控的绩效。货币政策作为经济调控手段所能发挥的独立经济调控效用甚是衰微:在对房价虚高的调控过程中,两次利率调整均未奏效,国家被迫借助于“七部委”新政的“行政”手段就已经将货币政策的软弱彰现得淋漓精致,一针见血。3、中央政府经济建设职能集权不足,地方政府公共职能缺位。在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由于中央政府经济建设职能的弱化,削弱了中央政府宏观综合平衡国内区域经济的建设能力,强化了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职能,造成地方经济的无限冲动。地方政府为了获取政治资本,立志于制造经济增长奇迹,漠视政府公共服务产品的建设职能,使得社会财富贫富分化严重,其后果不仅导致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社会群体消费力减弱,同时也制造了社会对立的矛盾情绪。六、规避危机的改革政策建议要避免、弱化、迟延未来经济危机的发生,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尽快建立在以下改革基础上:1、在“党政分离,政企分开”的改革原则下,重启政治体制改革,加快党、政、企剥离的速度,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民主宪政体制,以立法的方式,完善国家权力制衡制度,加强吏治任用与廉政体制,根除腐败,革除官商经济,建立地方政权普选制,消灭地方政治性经济周期带来的经济危害。2、加强央行的法定职责,强化央行相对独立的实体地位,使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适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调节作用,使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具有优化的配合作用,避免货币政策沦为财政政策的婢女,简单地侍从于财政政策。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3、加强中央政府的经济建设权能,通过中央政府集权,削弱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职能,扩大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从而为平衡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消除区域经济差距,建立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奠定的稳定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基础。在以上改革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趋势与现实存在的经济问题,适时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佐配其他经济、法律措施进行后续宏观经济调控。在就是看看中国经济改革的三十年和经济危机中国在世界面前力挽狂澜由美国为发源地的世界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担忧,中国也没有例外,在南方许多工厂倒闭或者裁员,所有人都在期待世界经济的严冬尽快结束。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在世界危机的冲击下正走向一条健康和成熟的发展之路,而中国崛起的步伐也将会更加的有力。最近中国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是投入巨进行个方面的建设,设计基础设施和改善民生的许多内容,这些投入将会极大的拉动中国内需,减少国际经济下滑对中国造成的影响。这些措施的实行,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目前的经济基础,道路将更加畅通,人民的生活保障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西部地区和中东部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现在东部地区已经加紧了想西部的经济转移,将有利与西部的发展,减小东西差距,从而使中国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和健康。在金融方面,除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力度之外,还对银行利率和准备金进行下调,有利与资本的流通,有利与企业的融资,避免出现因减产而造成企业倒闭和大量人员失业。随着国际经济危机的深化,东部地区许多为国外进行加工的企业倒闭,而一些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却获得了生机,在开发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国内市场,这样必然会塑造一批有影响的民族品牌。随着国家不断对具有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投资,必然鼓励整个社会进行效仿,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世界工厂的处境,使中国的经济增长走上正常发展之路。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建国以来不断派遣留学人员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能回来的只是少数。许多人因为留恋国外的优越生活条件而放弃了为国家效力的义务,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也造成了在国内许多重要领域的人才缺乏。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给中国吸引国外留学人员提供了一个契机,现在有些地方出现了留学人员回国的高潮,这对中国的人才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积极因素。如果高层再拿出一些鼓励措施,想必会有更多的海外人加入中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大建设当中。中国在近几年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现在听说正在增加持有美国国债,我想这并不能算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虽然美国经济的稳定对中国来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并不是最根本的。中国应该打破现在的美圆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尝试着做领导。现在世界上缺钱的不仅仅是美国,西方国家基本上都是如此,中国多年来一直都在科技获取上受到西方国家的不平等待遇,现在是翻身的时候了。我们可以利用大量的外汇储备用来购买某些关键技术,当然了,最好的办法还是技术和人才一起引进。目前是中国进行技术和人才引进的最好机遇,如果错过了那就真的是天大的失误,希望中国不让被别人所摆布,显现出大国风度!这次世界经济危机给世界资本造成重大打击,而中国在应对危机中的出色表现对今后世界的资本将会有一个巨大的吸引力。一是国内巨大的市场潜力,对世界资本来说是一个不能抗拒的诱惑;二是西方国家的时常逐渐开始饱和甚至是萎缩;三是在应对危机时的差距,显然中国具有更大的安全感。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唯一坚持不结盟政策的国家,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等相处的原则,因而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信任和支持,成为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形象代言人。在同西方国家的交往中也是利用经济手段进行拉拢和分化,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加强,为今后战胜霸权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而国内民族主义的不断发展也为中国在文化上提供了强国的基础,一个以民族主义为基础,不断吸收和融合世界先进文化的新的文化雏形正在形成。尚武精神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支柱,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中国现在还处于一个文化交融的时代,高层应该抓住机遇,规范传媒体系,建设中国的新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完成崛起的重大文化积累!而西方国家自然不会就这么看着自己主导的时代结束,今后在合作中的斗争还会相当激烈,而新兴国家也不会轻易的放弃对世界权利的争夺。中国必须在内外两个方面上加强建设:在内部,加大立法和监督机制,改革教育和文化建设,重视人才建设和科技投入,增强军事力量;在外部,拉拢分化,明确目标,注意不要四面树敌,各个击破。美国金融危机的扩散效应和冲击波在不断加剧,不仅经济可能出现衰退,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也越陷越深,甚至俄罗斯、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也受到牵连,世界经济下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目前来看,此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世界经济动荡会否超过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还难以定论,但从历次金融危机所的影响来看,此轮金融危机必将带来世界政治版图的变迁。国际思潮的转向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引发了各国政局大变动和世界思潮的转向。德国走向纳粹主义,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其他国家要么右翼保守势力上台,要么政局激烈波动。国家资本主义取代自由主义成为主流思潮。此后,大国关系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局势动荡加剧,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此轮金融危机不会使世界重蹈历史覆辙,但对各国政局、世界思潮和国际政治的影响会不断显现。危机首先使美国新自由主义模式受到沉重打击。美国一直鼓吹和推广新自由主义模式,但“华盛顿共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拉美接连碰壁。此次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被迫收购、吞并和接管众多金融机构,部分实现了金融领域的国家管理。随着危机的深入,美国政府还可能伸手接管更多金融机构甚至实体企业。新一届政府很可能在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之间做出抉择。欧盟一直奉行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福利制度,政府掌控着众多大型企业。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缺乏竞争力,增速放缓,法德等国一度出现了向新自由主义模式靠拢的趋势。而此次危机使欧盟可能重新思考,回归欧洲式国家社会主义。而中国、俄罗斯等将更加坚定走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管理模式。新自由主义模式对世界的吸引力将大大削弱,国家资本主义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选择,世界范围的思潮和发展模式风向将面临转变。美国会否走向衰落?此次金融危机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金融危机的最大共同点,是战争导致财政透支。耗资6860多亿美元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财政赤字和国债大幅上升,加上石油危机,美元地位受到冲击。美国在内外交困下,最终宣布废除金本位体制,放弃美元固定汇率制。此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房地产次贷危机,但根源还在于战争导致财政过分透支。美国接连打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仅伊拉克战争就耗资6480亿美元。从克林顿时期的财政盈余,变为小布什政府时期最高达4000多亿美元的巨额财政赤字。而总债务达到53万亿美元,超出国民生产总值的13万亿美元。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金融危机引发国际金融体系变革,最终削弱了美国实力,美国被迫进行战略调整和收缩,美苏战略态势也由美攻苏守转为苏攻美守。此轮金融危机会否带来美国战略重大调整和国际格局的变动还很难断定,因为危机刚刚开始。如果危机不断恶化而导致美元危机,其对美国实力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冲击,将不亚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金融危机。大国实力对比的变化从目前形势看,金融危机可能会引起大国实力的消长变化。目前金融危机向全球扩散,对各国都产生冲击和影响,但性质是不同的,对美国的冲击是根本性的,关系到经济是继续增长还是衰退的问题,而对其他国家影响则是有限的,更多是经济增长的压力加大。以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为例。虽然金融危机导致股市大幅下挫,出口受到冲击,外汇储备大幅缩水,金融稳定受到威胁,但都不具致命性,并没有根本动摇实体经济。俄罗斯、印度今年的经济增速都在8%以上,而中国仍将可能接近两位数。金融危机对新兴大国的压力主要是增速下降多少的问题,而不是经济衰退的问题。国际权威机构预测,中国经济增速将可能从目前的两位数增长下调到明年的9%左右。即使如此,与美国的-0.1%相比不是同一概念。如果此轮金融危机按照一些专家估计持续2-5年的话,意味着美国与其他大国实力对比将进一步发生变化,一超多强的格局将面临调整。俄格冲突和随后美俄对抗升级,已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实力对比变化对大国关系的影响。像冰岛金融危机后的举动很值得关注。冰岛作为一个小国,金融创新十分发达,金融危机的冲击几乎使其面临经济崩溃,亟需外国资本救援。但美国自身难保,欧盟无暇他顾,冰岛只好向拥有5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俄罗斯求援。可是冰岛作为北约成员国,美欧在此刻束手无策和袖手旁观,而俄罗斯却能拉一把。如果更多欧盟中小国和都出现危机,俄罗斯出手相救,则对欧洲地缘战略格局会带来更大影响。争夺国际金融体系主导权不只是大国战略态势在变化,欧盟、日本与美国关系也可能发生变化。美国在面临股市崩盘时刻呼吁欧盟一起救市,但欧盟并不热心。欧盟四国峰会只是通过了不痛不痒的声明,没有采取一致行动。欧盟对主导未来国际金融体系兴趣有加。法国等正积极筹备召开由欧盟主导、邀请中印等新兴大国参与的紧急峰会,目的是建立新的全球金融体系。很显然,欧盟力图主导修改现有的国际金融规则和机制,改变长期以来由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欧盟与美国争夺未来国际金融体系和未来金融管理模式的竞争,还体现在德国政府的一个举措上。与美国向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注资、收购和兼并的做法不同,德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将向所有私人银行储户提供无限担保,德国力图向世界证明,德国把私人储蓄存款利益放在首位。这似乎在暗示着,欧盟的拯救方案与模式更具有人性化,更体现欧洲特色。
    齐敬磊2019-12-21 20:40:00

相关问答

此次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但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与影响,迅速波及了整个世界并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综合各方观点,其主要表现在:世界经济将步入一轮较长时间的衰退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金融系统的问题已经渗透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必然面临一轮较长时间的衰退。其主要体现在:1、订单与消费急剧下降,众多经济实体面临经营困境。以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和世界最大的花期银行为代表的大企业集团都濒临破产,全球数以万计的企业纷纷减产、降价或倒闭,世界经济一片萧条。金融风暴的冲击已实实在在地打在商家身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未来的走向。2、裁员加剧,失业率大幅上升。美国最新经济数字显示,9月份企业裁员近16万人,失业率达6.1%,创2001年“911”恐怖袭击以来的最高点;金融业、制造业、建筑业和许多服务行业就业人数普遍下降,仅华尔街金融行业失业人数就可能高达4万人。英国8月份3.25万人失业,总计失业人数达172万人,比例高达5.5%,创199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预测,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2019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到创记录的2.1亿。3、世界各国股市连连暴跌。自从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各国股市连连暴跌,大多下跌幅度在40-70%之间,给世界各国投资者带来约30万亿美元的损失。人们的资本性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将严重影响人们的预期消费。4、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由于世界各国的消费预期大幅下降,对原材料的需求和各类产品的进口将大幅减少,原材料价格普遍巨幅下挫。原油从几个月前的高位147美元下降到目前的50美元左右,有色金属、钢材、煤炭等各类原材料价格大多下跌40—60%,这对世界经济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的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的最基本功能。就一般情况而言,造成政府财政赤字的原因大体上有以下两点:一是经济衰退,二是自然灾害。政府财政赤字一旦发生,就必须想办法予以弥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其弥补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措施:即增加税收、增发货币和举借国债。第一种方式不仅不能迅速筹集大量资金,而且重税会影响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进而会使国民经济趋于收缩,税基减少,赤字有可能会更大。第二种方式则会大幅增加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因而会导致无度的通货膨胀并打乱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第三种方式则是最可行的办法,因为发行国债筹资仅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招致无度的通货膨胀,同时还可迅速、灵活和有效地弥补财政赤字,所以举借国债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通用的方式。2、对财政预算进行季节性资金余缺的调剂利用国债,政府还可以灵活调剂财政收支过程中所发生的季节性资金余缺。政府财政收入在1年中往往不是以均衡的速率流入国库的,而财政支出则往往以较为均衡的速率进行。这就意味着即使从全年来说政府财政预算是平衡的,在个别月份也会发生相当的赤字。为保证政府职能的履行,许多国家都会把发行期限在1年之内一般几个月,最长不超过52周的短期国债,作为一种季节性的资金调剂手段,以求解决暂时的资金不平衡。3、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一国的经济运行不可能都永远处在稳定和不断增长的状态之下。相反,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如宏观政策的失误、国际经济的影响等,经济运行常常会偏离人们期望的理想轨道,从而出现经济过度膨胀通货膨胀严重和经济萎缩通货紧缩现象,这时候,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经济干预,以使经济运行重新回到较理想或预期的轨道。自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建立以来,运用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已成为普遍现象,其中国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也使得国债的宏观调控功能逐渐成为国债主要的功能。
当前一些出口企业遇到相当大困难,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企业,他们的出口不得不收缩,产品结构必须调整;还有一种是本来靠低廉价格竞争的出口企业,由于成本升高,他们的产品可能失去竞争力,被挤出市场。但是,总体上看,我国主要出口产业因为集聚度高,配套能力强,产业链已经形成,在国际上仍然具有较强优势,不可能轻易被替代,不可能大规模转移出去。许多企业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优化贸易渠道,延伸价值链,把那些退出企业的订单抓到自己手里。这是一个重新洗牌,优胜劣汰的过程。所以,人民币升值和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国长期以来具有优势的出口产业既是相当大的考验,也是新一轮发展的机遇,会推动我国出口企业和商品改变过去单纯以低廉价格取胜的形象,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研发设计、节能减排、品牌质量和综合服务占领市场,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出口放缓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些人担心出口增长速度放缓,净出口减少,会造成GDP增长大幅度下滑。这只是按支出法计算GDP得出的一种推断。按照这种理论推断,净出口只能升,不能降,降了就会对国民经济造成负的拉动。这种理论推断与实践是不相符的。因为在实践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外贸顺差都不可能只升不降,有些国家还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难道在顺差下降或者出现了逆差时,外贸对国民经济增长就只能起负的拉动作用吗?从我国以往几次经验看,出口增长速度下滑对GDP增长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都是在出口出现了负增长或者是非常低的增长时才发生的。尽管今年1至6月我国外贸顺差比去年同期减少,但是同期出口增长却达到21.8%,仍然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我国GDP增长并没有损失几个百分点,而只是略有回落,仍然实现了10.4%的较快增长。这说明,上半年外贸增长仍然对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正的拉动作用。按照近两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我国出口从年均28%左右的增长逐步回落,可以降低偏热的需求,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减少外贸顺差,使内外部经济更加协调。当前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投资和消费部分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增速比去年同期还有所加快。外贸出口增长适度放缓,是符合宏观调控预期的。从长远看,进出口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有利于改变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过分依赖,同时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进出口质量和效益。在中速增长情况下,即使净出口对GDP拉动作用降低一些,对国民经济增长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当然,如果出口增长下滑过快,例如比GDP增长速度还要低许多的话,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到一部分地区的就业、税收和社会稳定。外需过度收缩带来的负的乘数效应还将抑制内需,不利于国内消费和投资的稳定增长。同时,出口增长大幅下滑还将严重影响经营者信心,甚至使较多出口企业和商品失去应有的国际市场份额。所以,努力防止我国出口增长出现过快回落,尤其不要低于GDP增长速度,防止由于外需偏冷导致国内消费和投资由偏热转向偏冷,应当是今年外贸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
释义:①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②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2019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典故: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例句:次贷危机重创全球股市,中国能否独善其身?关联词:信用体系 抵押贷款次级房贷危机subprimelendingcrisis1.次贷危机的概念次贷危机: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19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在2019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2.次贷危机的爆发2019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其后花期集团也宣布,7月份有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3.次贷危机的发展2019年4月,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地产业低迷时期最大的一宗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案。6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两只基金,传出因涉足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市场出现亏损的消息。7月,标普和穆迪两家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下调了612种和399种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等级。8月,为了防止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发严重的金融市场动荡,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等向市场注入资金。9月,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机构诺森罗克银行,因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出现融资困难,该银行遭遇挤兑风潮。10月,美林证券财报称,第三季度由于在次贷相关领域遭受约80亿美元损失。美林证券CEO斯坦·奥尼尔随后辞职。11月,阿联酋主权基金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将投资75亿美元购入花旗集团4.9%的股份,花旗因次贷事件受到重创。12月,美国财政部表示,美国政府已经与抵押贷款机构就冻结部分抵押贷款利率达成协议,超过200多万的借款人的“初始”利率有望被冻结5年。12月,美、欧、英、加、瑞士央行宣布,将联手向短期拆借市场注资,以缓解全球性信贷紧缩问题。4.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范围将有多广?这是目前世界经济界和金融界密切关注的问题。从其直接影响来看: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由于无力偿还贷款,他们将面临住房被银行收回的困难局面。其次,今后会有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由于收不回贷款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最后,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投资基金买入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它们也将受到重创。这场危机无疑给国内金融业带来了不少启示。在金融创新、房贷市场发展和金融监管等方面———美国次贷风波爆发以来,无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还是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之殇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觑。对于中国来说,这场风波为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美国次贷风波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商业银行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计提的风险拨备是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购房者还款违约率将会大幅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总额甚至本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然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期内出现价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从长远看银行系统抵押贷款发放风险亦不可忽视,必须在现阶段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事实上,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就是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放松了贷款条件,推出了前松后紧的贷款产品。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重视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第一应该严格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适度提高贷款首付的比率,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第二应该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的现象。在次贷风波爆发之前,美国经济已经在高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的平台上运行了5年多,有关美国房市“高烧不退”的话题更是持续数年。中国与美国房市降温前的经济图景存在一定相似性。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最大警示在于,要警惕为应对经济周期而制订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某个特定市场造成的冲击。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加息导致房地产市场下滑。当前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加速的情况,如果央行为了遏制通胀压力而采取大幅提高人民币贷款利率的对策,那么就应该警惕两方面影响:第一是贷款收紧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这可能造成开发商资金断裂;第二是还款压力提高对抵押贷款申请者的影响,可能造成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而这两方面的影响都最终会汇集到商业银行系统,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作为抵押品的房地产价值下降,最终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性甚至生存能力。人们需要认识中国和美国经济周期以及房市周期的差异性。美国是一个处于全球体系之下的有着悠久市场经济历史的国家,周期性很强,目前正处于本轮经济周期的繁荣后期。中国则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即使从改革开放算起到现在也只有30年的历程,从1992、1993年提出市场经济到现在更是只有15年历史。处于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是供需不平衡,固定投资需求大。这是区别于美国经济接近10年一个周期的重点所在;此外,中美房市的周期也有所不同。中国实施房改后,结束了此前多年无住房市场的局面,需求大幅飙升。虽然中国房市也存在投机因素的推动,但需求大而供给有限是促使房价走高的最重要原因。而且,对于中国房市,政府有调控余地。本次美国次贷危机也给中国宏观调控Macro-economicControl提出了启示。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纳入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的监测对象。因为一旦资产价格通过财富效应或者其他渠道最终影响到总需求或总供给,就会对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即使是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也很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的涨落作为制订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第二,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综合考虑调控政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美联储连续加息时,可能对房地产市场因此而承担的压力重视不够;第三,政府不要轻易对危机提供救援。危机是对盲目投资和盲目多元化行为的惩罚,如果政府对这种行为提供救援,将会导致道德风险的滋生。本次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在市场上联手注资,可能会催生下一个泡沫。
现在,美国经济危机正在迅速爆发中。美国的房市正在雪崩,金融业航母一艘一艘地在沉没,股市大幅下挫,美国控制的石油等战略物资的期货价格正在快速回落,失业正象瘟疫一样在蔓延。这些都表明美国经济正在遭遇一次严重的大危机。虽然历史上,美国也曾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但是这次危机显然不同于以往历次危机,前美国经济舵手格林斯潘认为这次危机甚至超过了1929年的大危机。它给世界其他各国和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十分明显。长期以来,中国和美国在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发展过程中,在比较优势经济理论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中国居于生产低端、美国居于生产高端的国际分工格局。普通的生活必需品,多由中国生产,而高科技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则由美国生产。这种格局如果是在一个正常的市场贸易秩序下,也没有什么。但是假如增加进另外一些因素,就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些因素就是各国的贸易政策。长期以来,中国鼓励对外贸易,采取了出口退税、出口补贴、维持低劳动成本等措施,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出口产品的出口价低于其正常的市场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比如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衬衫1美元一件,以及中国产品到处被控低价倾销就是很好的证明。这样低价出口无异于白白送给人家东西,其实际是用中国的资源、劳动力来养着别国人,用中国的税收来补贴别国人。由于中美贸易在中国出口中所占比重极大,因此,美国是这一割肉喂鹰式的外贸政策的最大受益者。粗略算一下,中国外汇储备现在实有约1.5万亿美元,就算其中1万亿是和美国贸易所得,由于这1万亿的产品其正常市场价当在三四五倍甚至六七八九十倍以上,以五倍算,这1万亿美元的产品实际价值当为5万亿,就是说,为了积累这1万亿,中国白白送了美国4万亿美元。这4万亿全是中国的税收、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着的。美国有了这4万亿后,原来用于生产这些产值的资本就必然转而之他,不再投资于生产这些产品了。到哪里去了呢?投资或投机了。投资或投机的去处,主要是房地产。所以这些年美国的房地产异常火爆,带动相关的金融服务业也异常增长。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就是这种格局和发展状况。但是现在变了。一切都变了。变化的起点在于中国以人为本新政的实行。中国政府迫于国际国内各种压力,在长期的放血式发展后,终于被迫回头解决积累下的虚症了。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了,新劳动合同法出台,社会保障扩大,出口退税大幅减少,出口补贴被逐步取消,环境保护日益增强,资源节约控制不断严厉。这样做的结果是一切产品的成本都上升了。尤其是出口产品的成本直线上升了。结果,出品商不能再继续过去那样低成本的出口了。也就是说,中国不再这样大手笔地几万亿美元送人了,同样,美国也就不再能享受这样免费的大餐了。这样的一个转变,即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急升,在美国会激起什么后果?这数以万亿计的产品主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不大,美国人不能说不要就不要,美国人节衣缩食也没法避免不买。买就得承担上升的成本,就得多付钱。而美国人在一定的时间内,收入是相对固定的。美国人有两条路,一是多发美元,但这必然造成通货膨胀,这一招也试过了,美国人显然不能承受这一后果,目前尚处于有限的放弃中。二是削减开支。美国人必须削减其他方面的开支,来填补这一方面开支的增加。现在主要是这一招。但这会使美国人在其他方面的开支急剧收缩,这必然带来其他消费和投资或投机的减少,从而引发经济危机。因为,这必然导致生产的萎缩。从实际来看,首先削减的,必然是过去普遍高消费的领域。房地产正是美国人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普遍高消费的领域,这一领域的投机与投资的异常火爆有目共睹。削减这方面的开支的方式,主要是放弃这方面的开支,这就意味着购房付款的资金链的断裂。这直接导致美国房市的衰退,房地美、房利美的坍塌就是明证。这就是为什么衰退会首先出现在房地产业的原因所在。而这又直接拖累到依靠美国房市投机与投资大发其财的美国金融业,使其财务状况迅速恶化,不断沉没的金融航母就是明证。由于金融航母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又将引起其他领域新一轮的沉船事件发生,直到蔓延到整个经济领域,形成美国的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