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赵顺霞 2019-12-21 20:07:00

推荐回答

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引起的利率上升,挤占私人投资,抑制总需求增加的现象,称为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和劳务需求上升,物价上涨,实际货币供给量降低,可用于投机动机的货币减少,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减少,消费减少。政府支出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敏感程度越高,一定量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投资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反之越小;这四个因素中,支出乘数主要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而它一般被认为是稳定的;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取决于支付习惯和制度,一般认为也较稳定,因而挤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为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弹性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为0,因而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0,财政政策效果极大;在流动性陷阱中运行。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弹性为0,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大,因而财政政策毫无效果。宏观经济学认为:短期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因素是社会总需求。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中,社会总需求由三部分组成,即:居民消费、企业投资和政府支出。在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个人消费和私人投资有不断下降的趋势,总需求与社会生产能力之间出现缺口,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膨胀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但是在货币供给量保持稳定的情形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利率水平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政府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效应下降。这就是挤出效应的一般理论模型。为了克服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应当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混合使用,以便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弱化或者完全避免政府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理论模型表明,政府在对经济增长进行调控时,一定要注意政策的一致性,避免政策上的矛盾,也就是减少政策的成本支出,增加政策的收益。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决定于市场经济中的多种因素,如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分析,它决定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斜率主要反映的是市场经济中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映程度。由于投资是利率水平的减函数,投资对利率的变动十分敏感,通常所讲的投资利率的弹性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就大;投资利率的弹性小,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就小。如利率不变,即在凯恩斯陷阱区域,挤出效应为零。如随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利率上升的非常高,即在古典区域,挤出效应将无限大,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等于零。在一个完全由政府配置资源的市场,挤出效应问题不存在,因为政府支出的变化,不受利率水平的影响。挤出效应也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考察。从总需求的角度看,政府扩大投资需求,一定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反而使私人投资下降,这就减弱了政府支出的扩张效应。我们可以把这种挤出效应界定为需求型挤出效应。从总供给的角度看扩张性财政政策也有挤出效应。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为应对社会总需求的不足,短期内大幅度增加政府开支。如果产出效率很低,必会引起社会物价总水平上升,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形下,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实际利率水平上升,个人投资需求减少,积极的财政效应减弱。如果社会产出率高,供给型的挤出效应可能不存在。
龚崇栋2019-12-21 21:18:5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挤出取向。
    连以敬2019-12-21 23:55:08
  •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挤出效应是政府为了平衡财政预算赤字,采取发行政府债券的方式,向私人借贷资金市场筹措资金,从而导致市场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和支出因而相应地下降。这就是公共支出造成的财政赤字对私人投资和支出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取决于私人储蓄和投资对市场利率的反应程度和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政府债券从而调整货币供给的程度。货币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不调整货币供给,那么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促进和阻碍的作用将是有限的;而单纯的财政政策将导致利率上升,使私人投资和支出受到影响。扩展资料: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有:支出乘数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1、支出乘数的大小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上升,乘数越大,利率提高使投资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减少也越多,挤出效应越大。2、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函数L=ky-hr中k的大小,k越大,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一定量产出水平增加所导致的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越大,使利率上升的越多,挤出效应越大。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即货币求函数中h的大小,h越小,货币需求稍有所变动,就会引起利率的大幅度变动,因此当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货币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挤占效应越多;反之,h越大,挤出效应越小。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敏感程度越高,一定量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投资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反之越小。挤出效应。
    籍宝霞2019-12-21 20:55:32
  •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即挤出效应为1.也就是政府支出增加的量等于私人支出减少的量,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大于0而小于1,具体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利率上升的多,则挤出效应大;相反,利率上升的小,则挤出效应小。一般而言,挤出效应取决于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所以营销IS曲线,LM曲线斜率的因素就是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连传杰2019-12-21 20:38:15
  • 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是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主要因素。根据IS-LM模型的理论,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有:支出乘数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支出乘数、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及投资需求时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成正比,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则与挤出效应成反比。影响挤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是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扩展资料博弈对象:对于价格定位却存在根本上的观点分歧,反映在一段时期内某家基金对某一只股票大举减仓,而另一家基金则对该只股票默默吸纳。一两家基金管理公司尚且如此,其它数不清的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就更复杂,分歧的种类、差异程度也更广。在这一背景下,基金逐渐产生了对其它投资主体的挤出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同样以投资组合为主要投资特征的投资主体的挤出,二是对投机性资金主体的挤出。挤出效应。
    赵风进2019-12-21 20:20:41

相关问答

税收效应是指政府课税所引起的各种经济反应。政府课税除为满足财政所需外,总是要对经济施加某种影响。但其影响的程度和效果如何,不一定会完全符合政府的最初意愿,纳税人对政府课税所作出的反应可能和政府的意愿保持一致,但的情况可能是与政府的意愿背道而驰。比如课税太重或课税方式的不健全,都可能使纳税人不敢去尽心尽力地运用他的生产能力。又如政府课征某一种税,是想促使社会资源配置优化,但执行的结果可能是社会资源配置更加不合理。凡此种种,都可归于税收的效应。税收效应在理论上常分为正效应与负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中性效应与非中性效应、激励效应与阻碍效应等。在实际分析中,根据需要,税收的效应还可进一步分为储蓄效应、投资效应、产出效应、社会效应、心理效应等等。一、正效应与负效应某税的开征必定使纳税人或经济活动作出某些反应。如果这些反应与政府课征该税时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一致,税收的这种效应就谓之正效应;如果课税实际产生的经济效果与政府课税目的相违背,税收的这种效应则谓之负效应。例如,我国曾开征的烧油特别税,课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工业锅炉和窑炉烧用的原油和重油征税,以达到限制和压缩烧油,实现以煤代油。如果有充分的数据说明,通过一年或若干年的课税之后,政府课征该税所取得的收入越来越少,则说明工业锅炉和窑炉烧用应税油品的现象在逐渐减少,该税发挥的效应是正效应。税收负效应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1747年英国课征的窗户税,征税的目的是想取得财政收入,但其结果是纳税人为了逃避该税纷纷将窗户堵塞。显然政府通过该税的课征不仅未能使财政收入逐渐增大,反而使纳税人将窗户封塞而减少了舒适。政府课征某税究竟是在产生正效应还是在产生负效应,可用课征该税取得收入的环比增长率来测定。用公式表示如下:收入环比增长率=使得人们更热衷于某项活动,而阻碍效应则是指政府课税使得人们更不愿从事某项活动。但政府的课税竟是产生激励效应还是产生阻碍效应,取决于纳税人对某项活动的需求弹性。弹性很少,则政府课税会激励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赚取的收入,以保证其所得不因课税而有所减少;如果纳税人对税后所得的需求弹性大,则政府课税会妨碍人们去努力工作,因为与其努力工作,赚取收入付税还不如少赚收入不付税。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1、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的增加导致利率上升,进而使私人投资减少,从而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的数量。它等于政府支出产生的GDP增长数量减去因利率上升导致私人投资减少而使GDP减少的数量。它的产生是需要条件和前提的,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产生挤出效应,比如1931年时的大萧条时正是政府的大力支出才使得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这个前提是政府的支出大于收入,即财政赤字时。2、整个经济体的可贷资金的数量取决于国民储蓄,它包括政府储蓄和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就是政府收入减去支出,如果财政盈余,政府支出不会发生挤出效应,因为它使用的是自己的资金,它不会造成私人储蓄的资金被政府占去,这样就私人储蓄不会减少,利率不会上升,私人投资也不会减少,所以GDP增长也不会减少;反之如果财政赤字,政府支出意味着政府要占用私人储蓄的资金,那么私人投资的资金减少,利率就会上升,私人投资减少,所以GDP也会减少。正是因为政府支出挤占了私人投资,所以这被称为挤出效应。总之一国的总储蓄是一定的,政府占用了私人储蓄,私人投资就会减少,GDP自然减少。3、它的逻辑是这样的:政府储蓄非正——政府支出挤占私人资金——私人资金减少——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减少——GDP减少——挤出效应产生。4、以上分析是挤出效应的经典分析,是封闭经济,即没有外来资金的国内经济。假如一国有大量资本净流入,那就又另当别论。因为外来资金增加了本国可使用的资金,这时政府即使赤字也可增加投资,因为外来资金填补了它占用的私人资金。正如美国,它的财政赤字很多,但是它仍然可以肆无忌惮地增加财政赤字,因为有不断的资金流入美国。总之,当政府支出不挤占私人资金时,就不会发生挤出效应。
1、由于人民币汇率对股市收益有正向的价格溢出效应,即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股市影响较强,而中国股市对人民币汇率影响较弱。所以股市往往要滞后于汇市,也就是说美元指数经常会超前于上证指数。这对投资者非常有用。2、比如美元指数下跌时,股市就可能会上涨,投资者就可以积极入市。但由于美元下跌往往伴随着人民币升值,所以出口业务大的上市公司就要回避,但可以关注持有大量人民币资产的金融类上市公司,还有比较依赖进口技术的制造业类和进口大量矿产资源的上市公司。美元指数上涨会导致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这也是为什么每当美元指数上涨时,有色金属等资源类上市公司股票经常会下跌的原因。3、美元指数作为一个指标虽然有以上诸多好处,但它跟中国股市特别是个股不可能完全一致,因为影响股市的因素非常多,美元指数不可能完全涵盖。它也不总是提前,鉴于股市对汇率也有反作用,有些时段股市也能反过来影响汇率走势。4、美元指数的走势与上证指数,不但联动,还有因果关系。美元指数,可以作为一种简单明了的趋势指标来使用。它的趋势,对判断金融地产和制造业以及有大量资源进口和投资业务的上市公司价格趋势,有着明显的指导意义。它同时在短期对有色金属等行业上市公司,也有直接的影响。5、A股市场权重股多集中在石油石化、金融、地产等权重股,同时之间的联系相当紧密,其上涨下跌具有同向性,而人民币汇改之后,美元持续贬值造成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同时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大量热钱涌入,推高了以人民币计价的资源类及金融、地产股,从而为之后A股泡沫跟随国际市场崩溃埋下了伏笔。因此可得出作为美国资金流向风向标的美元指数与A股上证指数呈明显负相关的结论。6、由于人民币升值的前景,使得大量热钱通过QFII和其他合法以及不合法的各种渠道涌入中国,很多已经外逃的各种资金也大量回流,推高了国内资产的价格。7、美元指数的涨跌,可以影响游资进出中国的规模、速度和方向。游资进入国内后,比较关注金融和地产等,跟人民币价格密切相关的资产。
公共财政收入是政府为了供应政府公共活动支出的需要,履行政府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以及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管理等职能而从企业、家庭等社会目标群体中所获得的一切货币收入的总和。影响公共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影响一个国家财政收人规模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用人均GDP来反映,它表明了一国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和经济实力的强弱,是一个国家社会产品丰裕程度和经济效益高低的概括说明。一国的人均GDP较高,表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二政府职能范围政府取得财政收入是为了履行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显然政府的职能范围越大,政府需要筹集的财政收入规模也就越大。所以,政府的职能范围是决定一国财政收人规模的直接因素。三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社会产品生产出来以后要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进行一系列的分配和再分配。在我国,国家制定的国民收人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决定了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额。四价格变动财政收入是政府取得的货币形态的社会产品,它是按照当年的现行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这样,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某个财政年度的价格水平上升,该年度的名义财政收入就会增加。但这种财政收入的增加完全是由于价格水平上升造成的,并不代表财政收入的真正增长。五税收管理水平和税收政策由于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也就成为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在税源既定条件下,税收管理水平和税收政策决定了税收收入的规模。
一、会计信息对经济环境的影响会计信息对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和社会两个方面:1、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离不开由经济信息形成的经济信息系统。并通过整、有效的企业经济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商品与资金的相互转换。2、会计信息是企业的命脉。在会计信息的协助下,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在第一时间调整企业的发展规划。会计信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企业的会计信息还能为企业的财务决策和经营决策的制定做出贡献。从社会的角度而言,会计信息能够对社会资源起到引导作用。投资者通过使用会计信息,能对企业有更为深入和准确的认识,从而对投资决策进行指导。在实际工作当中,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较广。二、会计有助于加强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从宏观方面来说,通过合理运用会计手段,国家能够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的全面掌握,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因此现代会计能够为国民经济的运行起到预警的作用。同时会计规范还能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秩序。从微观方面来说,现代会计有助于企业明确产权,从而区分经济主体在各项经济活动中的关系与责任。然而在具体经济管理工作当中,现代会计的表现是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决策是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三、会计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是企业开展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结构的多元化也越来越明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对企业内部开展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四、会计对经济秩序的影响在新时期下,会计发展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会计已经成为稳定经济秩序的必要保障。然而经济秩序混乱的现象无法完全规避,此时就要通过充分发挥会计职能,将市场混乱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扩展资料会计基本特征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2、会计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会计方法一般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