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县县名称的来历是什么?

辛宏光 2019-12-21 19:32:00

推荐回答

蔡山晋梅,黄梅县蔡山镇的江心寺旁,故称蔡山晋梅。蔡山晋梅树高近8米,扁圆形树冠,冠幅7米有余,一年之内两度开花:每年严冬开花,中间稍有停歇,初春又花开满树,整个花期历冬春两季,故称“二度梅”。花为白色,花蕊粉红,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研究价值。蔡山晋梅自晋代至今有1660余年历史,为中国和世界上最老的梅花寿星,是中国四大古梅之一,堪称国之瑰宝。
赵高启2019-12-21 20:18:5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梅雨--初夏时期从中国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部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因时值梅子黄熟,故名。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使得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则中尺度系统如锋面气旋非常活跃。这不仅维持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而且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而梅雨锋暴雨则是不同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定地区的特殊天气。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异性,导致每年梅雨的“入梅”和“出梅”日期不同,早晚可相差40多天。有的年份,梅雨锋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有时梅雨锋不明显,则会出现“少梅”或“空梅”现象。如1954年、1991年和1999年,都是由于梅雨期特别长,降水特别多,从而造成江淮流域的洪涝灾害。而1994年出现少梅,使江淮地区显得异常干旱。还有的年份,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如1980年8月的“倒黄梅”对浙江各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种梅雨期的异常情况,往往与全球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在正常情况下,7月上旬后,江淮流域梅雨自南而北陆续结束,锋面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的伏旱天气。
    龚宏龄2019-12-21 20:36:42
  • 黄梅戏最早不叫黄梅戏,叫什么呢,叫采茶调,流行于安庆西边的宿松、太湖、望江等几个县。后来唱到怀宁一带,围着安庆城转,舞台道白语言也随着方言走,于是就有了个新名字,叫“怀腔”。再后来,黄梅戏又唱进了安庆府,名字也因此升了一级,改为“府调”。清末民初,怀宁县、安庆府都设在安庆城内,黄梅戏叫“怀腔”也好,叫“府调”也好,其实都是一层意思。不过当时的安徽省政府也在安庆,那么黄梅戏有没有一个规格更高的名字呢?不瞒大家说,有那么一二十年,黄梅戏还真另外有一个大名字,就叫“皖剧”。关于“皖剧”这个名字的来历,也有一段传说。公开演出惹来祸丁老六公开张贴戏报,在闹市区吴越街租剧场演黄梅戏,一下子就在安庆城传开了。西城的戏迷,东城的居民,甚至包括北门外的戏迷,都争先恐后跑过来,排队买票看丁老六的戏。丁老六的戏演得好,要嗓子有嗓子,要身段有身段,和他配戏的生角、丑角等,也都有各自的绝招。戏班子火爆的那个程度,简直翻了天。光晚上演不行,下午也要演,演一场不行,有时还要加演第二场。树大招风,名声一大,麻烦也就来了。这天丁老六正在台上演《余老四反情》,就有几个警察冲到剧场里来了。丁老六知道事情不好,正要往台后躲,两只手臂已经被反绑起来了。丁老六说:“我们规规矩矩在这里唱戏,也没犯法,凭什么要抓我?”警察用警棍指着他的脑袋,恶狠狠地说:“你唱的戏文里有淫词,有伤风化,不抓你抓谁?”说完,也不容丁老六解释,就把他带到了警察局。丁老六被逮走,戏班子没有了头,大家都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好了。丁老六的戏迷不愿意了,尤其是那些老头、老太太,自己心爱的演员被警察局抓了,那还了得,就天天到警察局门口吵着要放人。警察局原以为一个小戏班子,把当家的一抓,也就树倒猢狲散,不会有多大事,谁知道戏班子后面还有一大批铁杆子戏迷,处理不好,还真要犯众怒。于是乎就决定以“有伤风化案”为名,进行公开审理。戏班子几个主事的,就四处找人,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丁老六给救出来。有位姓方的在报馆工作的记者听说了此事,就让戏班子里人打通了关节,安排他和丁老六见了一面。两人悄悄如此这般说了一通后,丁老六的愁云展开了,他就对戏班里人说:“你们也别太想许多事,把锣鼓家伙准备好,等我出来,连着唱它个三天三夜!”庭上公然驳法官公开审理那天,小小审判室坐满了来旁听的戏迷,方记者也坐在旁听席上。开始时,法官十分严厉,小木槌一拍,口气咄咄逼人:“安庆是安徽的省城,处处都讲文明,你们却租借剧场公开演出淫戏,知道犯了什么罪吗?”丁老六也不怕他,脖子一扬,就反问:“法官大人也没有到我们剧场看戏,怎么知道我们演的是淫戏?”法官说:“你们唱的那些黄梅小调,说的都是男女之间的那些事儿,不是淫戏是什么?”丁老六一字一句反驳说:“戏文里讲,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们唱戏是不错,但我们演的不是淫戏,而是我们安徽省的省剧――皖剧!”法官一听就乐了:“活这么大岁数,听说过豫剧,听说过京剧,还没有听说过我们安徽有什么皖剧!”丁老六说:“那是法官大人孤陋寡闻,我们安庆是安徽省城,我们演戏的又都是安庆人,道白是安庆方言,台下坐的观众也都是安庆人,安庆简称‘皖’,安徽也简称‘皖’,你说这个戏不叫皖剧叫什么?”法官想了半天,说:“你讲得也不是没有道理,但在中华民国,还没有这个先例,不能由你们说了算。丁老六更理直气壮了:“怎么没有先例,一省之隔的湖北现在最流行的是什么,是楚剧。楚剧是什么,楚剧就是鄂东一带的花鼓戏改名的。都是地方剧种,湖北花鼓戏能改为楚戏,我们安徽黄梅戏为什么不能叫皖剧?”见法官一时没有话说,丁老六又往前逼了一步,“现在北伐军都打进安徽了,你们还顽固保守,不让我们演皖剧,是不是和‘大革命’过不去?”丁老六的话刚落声,旁听席上掌声一片。见此趋势,法官只好挥挥手说:“既然是皖剧,就要好好地演,不要唱那些乱七八糟的淫秽戏文。也不容一边警察局的官员说,小木槌一落,“无罪!休。
    齐术京2019-12-21 20:04:44
  •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民国九年的《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第一次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清道光九年,在别霁林的《问花水榭诗集》中,一首竹枝词的描述就更为生动:“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为黄梅戏发展的早期。黄梅戏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独角戏、三小戏、三打七唱、管弦乐伴奏4个历史阶段。前3个阶段均在湖北黄梅完成,为黄梅戏大剧种的最后形成提供了充分的先决条件。从清康熙、乾隆到光绪年间,是“三打七唱”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个阶段全面实践了传统剧目、唱腔、表演艺术积累和剧种的广泛传播,期间传统剧目非常丰富,艺人能演出的本戏、小戏有200多本,俗称“大本三十六、小曲七十二”。其中,不少是取材于黄梅的真人真事,如《告经承》《告坝费》《大辞店》《过界岭》等。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赵颖莉2019-12-21 19:54:57
  • 1、概述: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的《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第一次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发展于安徽,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将黄梅传统剧目《董永卖身》改编成《天仙配》搬上银幕后,黄梅戏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1920年的安徽《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中国戏曲曲艺词典》黄梅戏条目为:“黄梅戏,戏曲剧种。旧称‘黄梅调’。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1959年,由安徽省文化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徽戏曲选集》序中写道:“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的采茶歌,清道光以后流入安庆地区。中国戏曲史家、戏曲理论家周贻白在《中国戏曲史发展纲要》中说:“黄梅戏,源自湖北黄梅县采茶戏。2、拓展: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特区等地以及台湾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2019年,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齐文海2019-12-21 19:37:07

相关问答

分别是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娄底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省境绝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穿省境南北,故简称湘。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扩展资料;湖南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曾经有过“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鼎盛气象。从流寓湖湘的先秦爱国诗人屈原,到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东汉造纸术发明者蔡伦;从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怀素,到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及在湖南讲学传道的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和张栻;从明代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到有“东方黑格尔”之称的思想家王夫之,湖湘人才群体联袂而起、灿若星河。近现代以来,湖南是维新运动最富生气的一省、辛亥武昌起义首应之区,三湘大地孕育了一大批彪炳史册、光照寰宇的杰出人物,先后涌现了晚清经世派代表人物两江总督陶澍、“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启蒙思想家魏源,以及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维新志士谭嗣同、唐才常,辛亥元勋黄兴、蔡锷、宋教仁,民国第一位民选总理熊希龄,等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是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抗日战争重要的正面战场,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桑植起义、平江起义、通道转兵、芷江受降等著名历史事件。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了卓越贡献;新中国首批授衔的10大元帅中有3位是湖南人-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