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原因以及危害

黄照洋 2019-12-21 19:48:00

推荐回答

这个缺陷可能就是。政府的支出过高。以及通货膨胀压力。
籍宝霞2019-12-21 20:19:4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1、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3、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些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泰国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扩展资料: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1997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1997年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制定的对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1998年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第三阶段趁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一个月后,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1998年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齐晓全2019-12-21 20:54:53
  • 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各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1、危机首先在东南亚爆发并波及港台短期资金大量进出:泰国于97年首季有19亿美元的净资金流入,第2季变成62亿美元的净资金外流;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印尼与菲律宾于96年共获得478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97年却变成30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自1997年初起,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泰国的泰铢受国际投机者的攻击,泰铢不断走软,最终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制,造成泰铢狂跌。接着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3国的货币也狂跌。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影响到它们的股市,大多数东盟国家的股票市值至10月底都下跌了20%以上。1997年第三季度台湾和香港的金融市场也被攻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迅速采取了有力的调控措施,成功地捍卫了港元联系汇率制。但香港股市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16800多点跌至9000点左右。2、危机蔓延至东北亚从10月底起韩元持续下跌,股市跌幅也超过40%。在金融危机中,韩国的大企业纷纷遭殃,又连累了一大批为其生产配套设备的中小企业。企业的大量倒闭使韩国银行呆帐和坏帐剧增,信誉大幅度下降,几乎已不可能到国际市场上融资了,到期应偿还的外债却越来越多。东南亚和韩国的金融风暴很快刮到了日本,使原本就不景气的日本经济愈益恶化。3、危机深化并波及俄罗斯、巴西1998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给东亚经济造成的巨大杀伤力不断显现,大多数东亚国家的经济跌入谷底。尽管各国的货币都已大幅度贬值,但出口仍呈下降趋势。内外投资也呈持续减少的态势:在国内,由于金融危机造成高利率和货币贬值,私人投资者极其谨慎;海外投资由于担心金融危机造成东亚地区投资环境的恶化,进入的数量锐减,而大量本地资金却因对本地区经济前景捉摸不定而逃逸。危机造成的另一个苦果是通货膨胀:1998年6月,菲律宾的通货膨胀率达10.7%,泰国6月份通胀率亦为10.7%,1998年5月一个月,印尼的通胀率就达5.24%。由于出口不振、投资乏力和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失业已成为不少东亚国家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韩国1998年4月的失业率比一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1998年5月,菲律宾的失业率高达13.3%。1998年8月,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俄罗斯、俄股市、汇市猛泻。之后不久,巴西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汇市和股市大泻。俄罗斯和巴西的金融动荡表明亚洲金融危机已对世界金融市场产生破坏性影响。
    樊振生2019-12-21 20:37:25
  • 有三方面原因,具体如下:1、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2、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些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泰国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扩展资料: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世界影响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伴;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亚洲金融风暴—。
    齐晓斌2019-12-21 20:05:45
  •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http://www.gwamcc.com/eyeshot/view_user.asp?id=5185亚洲金融危机八年祭--------------------------------------------------------------------------------http://finance.sina.com.cn2019年07月09日14:59中国经营报作者:刘军红来源:中国经营报1997年7月2日,泰铢贬值,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东南亚经济由“奇迹”落入“危机”,至本月,刚好八周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传染特征告诉人们,在经济活动全球化背景下,邻国和地区经济的变动并不是别人家的“门前雪”,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也不是我们可以轻易忽略的旧事。反思:“双错位”拖垮多国经济一般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首先表现为货币危机。也就是东南亚各国货币暴跌引发了大规模的银行信用危机,在波及和传染效果下,进一步演变为整体经济危机。作为其前提,1995年夏季以后的日元对美元贬值,导致东南亚各国出口竞争力下降,使贸易收支表现赤字,直接投资魅力锐减。这种状况持续到危机爆发前夕仍没有改变。同时,1997年中期,在全球金融自由化背景下,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相继实行了汇兑制度改革,搞浮动汇率制,并允许资本自由进出,导致外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等主导的短期资金大量流入。如1995年东南亚危机各国经常收支出现410亿美元赤字,而资本收支则表现了815亿美元的顺差,1996年资本收支顺差进一步超过1000亿美元,而直接投资只有58亿美元,这意味着绝大部分资本为短期游资。短期资本具有较强的移动性,带有急剧动荡的风险。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的金融系统尚缺乏“金融变压器”功能的前提下,短期外资大多经本地银行直接被应用于国内长期实业投资,如房地产投资,并没有经过金融资本市场进行“变压”。这些“高能”资金直接应用于国内实业项目,好比“高压电源”未经变压器直接插入“低压电器”,其危险性可想而知。在外资源源不断流入时,这种“错位”融资尚能持续,但是,当外资集中撤离时,因资金被压在长期项目上,无法立即偿还,结果导致银行信用危机。另一方面,短期游资多为美元资金,外资集中撤离东南亚市场,导致外汇市场上集中抢购美元,抛售本地货币,直接诱发了本地货币贬值,又形成了币种上的“错位”。这种“双错位”被认为是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的元凶。预警:经济结构隐现新风险八年后的今天,虽然东南亚各国经济全面复苏,直接投资不断增加,外汇储备余额全面上升。但东南亚经济在结构上又表现了新的风险。首先,当前的东南亚,在贸易结构上,形成了日本、中国和东南亚四小龙之间的三角贸易关系;在产业分工上,重新确立了先日本,后“四小龙”,再中国的产业梯度。日本主要生产高附加价值的核心部件、中间产品,向东南亚四小龙和中国提供生产设备、原材料以及核心部件;“东南亚四小龙”作为次级生产基地,进行相对高级的制造生产;而中国则提供组装加工车间,并再将最终产品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市场。在产业上,日本为“头雁”,在贸易上,中国则表现为“龙头”。在这种结构下,中国成为日本、东南亚的出口“中转站”,直面美国的贸易制裁风险。其次,在汇兑制度上,自2001年前后,东南亚出现了事实上的对美元联动关系,重新表现了新形势下的汇兑风险。再次,为了保持与美元的联动关系,在前一阶段美元贬值背景下,东南亚各国大量买进美元,平衡汇率,结果导致外汇储备急剧增加。截至2004年底,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南亚外汇储备总额已超过2万亿美元。中央银行持有的巨额美元资产运用方向成为各国的难题。迄今为止,各国央行主要将储备的美元资产运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导致美国国债价格急剧上涨。但是鉴于以下三个因素的变化,东南亚各国的外汇储备充满了汇兑风险。第一,美国经常收支和财政收支的双赤字不断膨胀,美元颓势难改,一旦美元贬值,将给东南亚各国央行带来巨额损失;第二,近年,日本积极推动亚洲贸易“脱美元化”,与东南亚的贸易结算中,日元比例急剧提高,2004年日元结算比例首次超过美元,但东南亚各国外汇储备中的日元比例平均仍仅在5%左右,贸易与外汇储备出现新形式的币种错位;第三,在伊拉克战争和欧元升值背景下,东南亚各国央行增加了欧元储备,而近期,在美国提高利率、欧盟宪法投票遭遇挫折,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面临挑战的形势下,增储的欧元如何调整又成为东南亚各国央行的新难题。尤其不能忽视的是,美国国会对中国人民币汇兑制度改革压力增强,一旦人民币汇兑制度改革仓促落实,不仅将影响国内金融系统稳定,同时因东南亚各国对我国贸易依存加深,将直接影响东南亚各国的实际对外出口,从而导致各国国际收支恶化。在东南亚金融系统依然脆弱的环境下,又将带来新的汇兑风险。经济的相互依存客观上要求各国政策的相互协调。在东南亚危机爆发后的第八个年头,不仅需要东南亚各国彼此协调经济政策,同样也需要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主动与东南亚协调政策,共同控制潜在的经济风险。漫画一周平民奥运主题的胜出7月6日,国际奥委会在新加坡宣布,伦敦最终胜出,成为2019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先前颇被看好的巴黎在最后一轮败北。据了解,巴黎计划投资为25亿欧元,低于伦敦的38亿欧元,是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伦敦的平民奥运主题,历史上曾是挽救奥林匹克运动的渊源,也让伦敦赢得了不少感情分。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190709/14591779280.shtml审视金融危机LEARNING.SOHU.COM2004年3月5日14:37页面功能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过去十年间,对于全球经济危害最大的事件既不是战争也不是自然灾害,而是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机。在这十年间规模较大的金融危机有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2000年的土耳其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十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们大多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自身宏观经济条件尚未成熟的时候比较早地进入了全球金融体系,完成资本项目下的本国货币可自由兑换。尽管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普遍认为允许资本在各个国家间无限制地自由流入和流出对于债务国和世界经济有益,但大量的资本项目自由化带来了投机性外汇交易和银行危机。有的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的背景下,一旦本国货币被国际炒家狙击,往往首先汇率失守,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然后银行业遭遇危机,大量中小银行倒闭,危机扩散到整个社会,导致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倒退,多年成果毁于一旦,在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甚至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中国政府在1996年年底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时,曾经承诺2000年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正是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不可自由兑换,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逃过一劫,而东南亚国家遭受金融危机蹂躏的惨状也令中国政府深为戒备。因此,从1998年开始,加强金融监管、清理整顿非法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主题。其中比较大的动作包括救助四大国有银行、整个信托业的推倒重来、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清理整顿、农村“三会一部”的清理撤销等等。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将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这个时候,在未来若干年中国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发生了金融危机如何应对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和学者已经深刻认识到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和挑战。2001年,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钱颖一和黄海洲在递交到最高层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十年内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差不多是100%!除了中国身边的亚洲金融危机引起了国内的广泛关注以外,对于过去十年间新兴市场国家频频发生的金融危机,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俄罗斯金融危机再到阿根廷金融危机,并没有引起国内各界太多的关注。学术界到政府官员对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关注,主要是分析为什么创造“东亚奇迹”的东南亚国家会发生金融危机,以及中国能否避免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传染。亚洲金融危机一结束,国内的金融问题以及金融改革便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对于金融危机进行深入研究,如何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不再引人关注。在很多人看来,只要中国加快金融改革,金融危机距离中国很遥远。其实,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任何来自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现状也无法回避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深入研究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研究金融危机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了解其他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于中国在未来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幸运的是,国内最新出版的两本关于金融危机的杰作《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中的“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理论来建立金融危机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梯若尔首先分析了关于金融危机以及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普遍观点。他认为,大多数的改革建议只注重表象而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并且无法协调建立有效的融资限制条件与确保借款国自行改革之间的目标冲突。他强调指出,正确识别市场失灵对于重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标责任是十分必要的。然后,他将公司金融、流动性供给以及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个体国家的借款问题。建立在“双重代理”和“共同代理”的基本分析框架之上,他重新审视了通常建议的政策,并且考虑了多边组织如何帮助债务国在开放本国资本账户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收益。对于从事国际金融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对于金融危机的研究感兴趣的学者而言,这本薄薄的小书带来的是丰厚的收益。对于政府金融主管部门的官员和相关的政策研究人士而言,如何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其他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中汲取经验,从而学习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的方法,是他们更加感兴趣的话题。对于这些人而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巴瑞·易臣格瑞的《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曾经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顾问的易臣格瑞对于过去十年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有大量的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在这本书中,他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各国对于金融危机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发生金融危机之后的应对措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援措施,并且对众多的学者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了分析。对于金融危机的防范,他从增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遵循国际组织确立的标准、加强对金融体系的审慎监管、对汇率进行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防范危机的官方努力应当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市场纪律和审慎监管。他具体分析了在阿根廷和土耳其金融危机中各方所采取的措施产生的教训和带来的影响。对于政府官员和政策研究人士而言,易臣格瑞的介绍和分析都充满了有用的信息。对于金融危机问题感兴趣的人士都应该认真读一下这两本薄薄的小书,让·梯若尔和巴瑞·易臣格瑞将把他们对于金融危机的睿智思考分享给大家。http://learning.sohu.com/2004/03/05/77/article219307774.shtml关于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分析与思考金融危机过后的阿根延经济正在复苏众所周知,阿根廷于2001年至2002年爆发了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并同步发生财政危机、企业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体制危机。对此,阿根廷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走出危机阴云,使GDP逐季增长,增幅超过0.5%,2002年第四季度曾高达2.0%,2003年GDP估计增长6%,2004年预计增长5%。财政经常性账户从2002年5月起出现盈余,收支逐月增加。一年多来,阿根廷政府为化解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金融危机初期,被迫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通过《公共紧急状态和汇率体制改革法》,赋予新总统几乎不受限制的经济权力以应对危机。冻结银行存款和对美元存款按121.4的汇率强制比索化。二是通过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援助、“倒账”即暂时停止支付到期外债本息末日与国际金融机构等国际机构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谈判等形式,获取贷款援助,减轻和延缓债务偿还负担。金融危机之后,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谈判要求下,在2004年前先确定一个货币发行控制在30%的增幅内、通货膨胀5%的涨幅内的货币政策目标,然后从2004年1月1日起,根据通货膨胀预期确定保持稳定的浮动汇率制。二是努力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危机发生时,全国银行由90多家减少到50多家,员工收入水平也下降一半,冻结存款和强制比索化等措施对储户伤害较多比索存款贬值2/3以上,人们不愿也不敢向银行存款。危机之后,政府向人们发出恢复对银行信心的号召时,人们响应了政府的号召,储蓄很快回升,2003年6月已达6472万比索,较最低的2002年7月的54包0万比索增加992万,月均增长1.7%。三是鼓励银行向私营部门增加贷款,根本改变危机前要求银行过多向公共部门增加贷款的做法,促进经济恢复。四是严格限制美元汇出和商品进口,鼓励农产品出口,吸引国外游客来阿旅游,以增加经常性账户盈余。四是在改革税制、加强征管的同时,努力控制财政支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或盈余。阿根廷金融危机成因的分析一僵硬的货币局制度使本币价值被严重高估,削弱了阿经济竞争力。问根廷之所以在1991年选择与美元挂钩的货币局制度,即货币发行量以国际储备为基础。1991年之前常用发行钞票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加上其他因素,致使通货膨胀长期居高不下,1989年曾高达49%。1991年采取货币局制度后,通胀很快得到控制,1994年消费品价格仅增长3.9%。但在注重控制通胀的同时,没有注意美元的走向,使得比索也随之被逐步高估,商品进口便宜,出口较贵,进而逐步削弱了阿根廷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经常性收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国际储备逐步减少,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基础也就薄弱起来。二金融监管过于简单化、行政化。阿是全面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国家,银行不仅私有化,而且为外资控制,10大私有银行中,7家为外资独资,2家为外资控股,外资控制了商业银行总资产的近70%,资本也是自由流动的。在危机发生之前,一些引致危机的因素已经发生了量变,大量的外资抽逃,但政府缺乏金融风险预警体系,金融监管不力,以致没有做好应有的防范。危机发生后,政府仓促行动,采取了一些过于简单化、行政化的措施,如限制居民提取存款,控制资本流动,暂时停止支付到期外债,大幅度削弱工资和养老金等,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激化了矛盾,加剧了危机。三国家财政支出难以控制,收支状况逐步恶化。阿根廷公务员队伍庞大,公务员工资高、福利好,财政支出居高不下。阿全国人口3600万,其中公务员200万。20世纪90年代以前,尽管政府曾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弥补收支缺口,但经济基础还比较好,税收是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实行货币局制度后,政府很快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重要的替代收入来源,即在1990-1995年通过对123家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获取了184.5亿美元的收入。1996年以后,这笔收入就锐减了,而阿根廷梅内姆总统为了第三次连任,中央政府支出不仅不能减,而且还要继续增加,对地方政府不愿也难以进行控制和约束,这使各级财政收支状况逐年变化,不得不通过举债为继。四沉重的债务负担使政府不得不“倒账”。各级政府为了弥补公共财政收支缺口,大量举借外债,中央政府债务从1996年的900亿美元急速上升到2001年的1550亿美元,占GDP的比例超过40%。按照国际通行的60%的警戒线,这一比重并不算高,但主要问题是阿根廷是发展中国家,债务结构不合理,还本付息期限集中在2001-2004年,且利率较高,加重了债务负担。同时地方政府债务也较多,因为阿宪法规定,省政府不必经中央政府批准只须省议会批准就可自行举债。这样,阿根廷各省就直接在国内外举债和发行代币券即准货币发行。当借新债还旧债的链条断裂时,债务危机也就爆发了,阿政府不得不宣告暂时停止支付到期本息。金融危机后,中央政府为进行债务重组,加强外债管理,统一接管了地方政府主权外债。五脆弱的财政经济基础抵挡不了外部环境冲击。近年来,由于阿根廷经济不景气,进出口能力大幅下降,在阿的外商投资企业和银行赢利能力下降,加上比索价值高估,大量外资抽逃,吸引外资的难度加大,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冲击下,阿根廷也就不可避免了。六国内政局不稳是果也是因。自20世纪80年代初阿军政府实施“还政于民”的策略以来,政治民主化不断发展,党派之争也日趋激烈,出现经济问题政治化倾向。执政党欲推行的一些经济政策受到很大掣肘,难以落实,不仅中央政府债务管理失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也失控。由于国内问题的累积,政府高层也产生了矛盾,过于简单化、行政化应对危机的措施使民众对政府大为不满,导致政权频繁更迭,12天之内换了五位总统,炙手可热的总统宝座一时成了烫手的山芋。政治危机又使金融危机的危害性加重。阿根廷金融危机留给我们的思考一金融稳定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至关重要。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金融一活全盘皆活,金融一乱全盘皆乱。拉丁美洲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和政权更迭已经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的我国,金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维护金融稳定对于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认识,保持警惕,未雨绸缪,标本兼治,确保金融稳健、高效运行。二不断增强民族经济竞争力是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础。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从我国东南边国家蔓延到俄罗斯和拉美,我国安然无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实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的外资引进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了强大的外汇储备;二是在因周边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外需不振的情况下,及时启动了扩大内需的政策,迅速收到成效,不仅通过扩大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企业技改投资等方俨式,强身健体,增强了发展后劲。三切实管好政府债务,特别是主权外债是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内容。大力吸引外资,有利于缓解国内资金的短缺,促进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借债是要还本付息的,因此借债要考虑项目的使用效益和偿还能力。阿根廷的教训告诉我们,政府举债规模必须有所控制,举债权限必须集中到中央政府。尽管我国实行分级财政,地方也多次呼吁自行举债,但我们认为对举债权限问题仍应持相当谨慎的态度,避免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避免债券市场出现混乱。中央财政应切实履行统一管理政府主权外债的职责,相关部门要做好配合工作;政府债务特别是主权外债的结构要合理,规模要适当,必须与政府的偿还能力相适应。在加强政府主权外债管理的同时,对其他外债也要借鉴国际惯例进行管理和运作。四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是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措施。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汇率成为一个重要的纽带,成为国家调控的重要工具。阿根廷实行固定汇率制的最大感受就是对控制通货膨胀非常有力,但“进去容易,出来很难”,即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没有理由抛弃,在困难的情况下抛弃很难,一旦抛弃结果很糟。我国现在成功地实行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主要因为我国有较多的外汇储备,并且只放开经常性项目收支。他国教训和我国经验告诉我们,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金融自由化,特别是资本项目自由兑换、金融开放化,要在完善监管的前提下稳步推进。五建立稳固、强大的国家财政是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保证。综观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教训,金融风险最终要反映和体现到国家财政上来。因此,政府在注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要注意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壮大财政实力。当前我国财政赤字不断增加,面临的各种风险也在累积,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警惕和防范财政风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仅要对中央政府预算内的显性债务,而且要对中央政府预算外的显性债务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进行全口径预算管理,还要对公共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各种欠账、挂账、亏损、不良资产等隐性和或有债务进行有效监控,并研究制定各种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积极措施。财政部办公厅欧文汉系办公厅副主任http://www.bjcz.gov.cn/yusuanchu/ysglkjyk/200402/t20040701_10624.htm。
    赖鸿春2019-12-21 19:56:07

相关问答

主要原因如下:1、过度负债持续积累了数十年的高负债,私人部门比公共部门多。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所描述的那样,债务可以推动过度投资的不断循环。爱尔兰和西班牙的房地产泡沫正是由来于此。债务还能推动现有资产价格的上升与暴跌:过去几十年的英国住宅市场就是最好例证。当年景好的时候,不断提升的杠杆会让潜藏的问题看似不复存在。事实上,在美国人正在遭遇实际工资水平停滞或者下跌之时,次级贷款反而使他们产生了虚幻的财富增加之感。但在危机后的经济下行区间,累积的债务就会起到一个强大的遏制作用,因为过度杠杆化的企业和消费者都减少投资和消费以偿还贷款。2、银行业对风险的管制不足金融危机的主要症结首先是银行业对风险的管制不足,使许多贷款在金融体系中泛滥,拖累了整个银行系统。其次是小部分投机者暗中操纵价格和资源分配,扭曲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市场原则,使小部分群体受益。一旦资本主义存在的漏洞被人利用,就会演变成一个大问题。3、经济脆弱性带来政治脆弱性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为各国经济带来了深重灾难,直接导致了失业率升高、贫困增加和社会稳定性、安全性降低。但面临这种金融乱局,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表现出了极大的免疫力。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提出了以拉动内需增长为基础、反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地缓解了经济活动的波动性。扩展资料:金融危机的基本特征金融领域所有的或大部分的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以至于影响相关国家或地区乃至全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主要表现有:1、股市暴跌。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标志之一。2、资本外逃。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又一主要标志之一。3、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并伴随银行挤兑、银根奇缺和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等现象的出现。4、官方储备大量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和通胀。5、出现偿债困难。再反思·新启示:2019年金融危机的根本诱因是什么-全球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主要原因:一,是1971年美国宣告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1盎司黄金固定兑换35美元后,传统的金本位制货币体系宣告终结,转而成为纯粹的信用货币投放体系,货币投放总量则主要由主权国家自己控制。尽管美国也宣称将货币政策目标确定为控制通货膨胀指数,但却往往只关注美国自己的通货膨胀,而忽视全球的通货膨胀。这就为美元其后大量投放,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和严重通货膨胀奠定了最重要的货币体系基础。二,是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大量为全球所拥有,但真正的美元头寸却主要保留在美国,由此产生的超额垄断利润,成为诱惑美国不断加大美元的信用投放,扩大对外负债的内在动力。三,是在纯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下,通货膨胀和货币资产虚拟经济泡沫,应该通过危机爆发从而使得大量不良资产核销、利润核减、企业和金融机构倒闭等加以消除,从而使严重偏离价值的价格得以回归,使过度逐利而严重削弱的社会理性得以恢复。但是,随着全球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在出现金融危机时,民选政府往往因为考虑选民情绪和政局稳定,在泡沫尚未完全消除之前,就会采取措施救市和刺激经济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扩大财政和货币投放,并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保护,结果使已经产生的泡沫无法完全消除,自由市场机制实际上遭受严重削弱。这种情况不断积累,最终必然要在政府或国力无法控制时彻底爆发,形成巨大的冲击。这又为全球化金融危机的最终爆发奠定了重要的政治体制基础。四,是苏联解体后,国际政治两大阵营抗衡的格局发生巨变,美国成为世界单一超级霸主,大大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逐步减弱,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则越来越受到美国的影响。这使得美元的大量投放进一步失去国际组织和金融秩序必要的约束,为美元的大量投放进一步打开了方便之门。五,是美元过度信用投放,必然造成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刺激全球经济过热过虚地增长,刺激虚拟经济过度繁荣,偏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泡沫和危机由此产生并不断聚集,最终必将爆发。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金融危机,必须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相应的国际金融秩序,其中重点就是设立一个全球流通,但又不能受制于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世界货币”,并建立负责世界货币发行、管理的世界中央银行,以及世界货币清算体系或组织。这可以借鉴欧元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经验,鼓励各国货币资产持有者转换成世界货币,并按照各国持有世界货币的份额配置世界中央银行的投票权。从而解决现在国际中心货币全球流通和储备与货币投放由主权国家调控的矛盾,避免单一国家或区域组织为追求自身利益而过度投放货币,使世界货币的垄断利润为全球共有。
2019年,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金融危机可能会向美元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发展,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日益加大。在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主要股市大幅下挫,恐惧心理和信心危机笼罩整个市场,即使美国通过大规模救市计划,也未能阻止全球股市暴跌。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全球各大金融机构已经历了连续几个季度的利润下滑和越来越大的资产减记和信贷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加上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等因素,已影响到部分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进而对消费增长构成制约。目前,中国的钢铁、电力、汽车等重要行业已呈下滑态势。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更加有力的扩大境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由于我国仍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金融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但由于我国与美国、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临近年末,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也正在加深和蔓延:对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影响持续加深,东南部地区大批企业订单持续减少,接不到订单的企业越来越多;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延伸;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从经济层面向社会生活传导,表现最明显的是就业。尽管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加上危机传导需要一个过程,2019年我国经济所受影响可能更加严重,不可掉以轻心。在中央的宏观调控之下,全国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保卫战。中国政府2019年11月公布的两年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在全球引起了热烈反应。此举将提振市场信心,有助于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可有效扩大内需,弥补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不足。根据这一方案,到2019年底,中国政府将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用于包括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建设、民生工程以及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等在内的10大措施。同时,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双转向,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全国各地政府纷纷以重大建设项目为抓手,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2019年全国社会总投资将超过16万亿元。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准确判断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如何深入了解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风险因素,如何全面分析我国各类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经营趋势,是豪宅行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十分关注的课题。那么,在当前金融危机爆发形势下,我国豪宅行业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而我国豪宅企业又该如何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制定应对策略呢?最重要的,又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呢?本研究咨询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海关总署、豪宅行业相关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豪宅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深入的市场调查资料,立足于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整体发展局势,总结出金融危机的一般规律,进而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对全球及中国经济、政策、主要行业的影响。报告然后重点探讨了当前金融危机对豪宅行业的影响,并对未来豪宅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豪宅行业今后的应对策略,为豪宅企业在当前环境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行业环境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我国经济深度下行2019年第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突然放缓至6.8%,真正的进入到了问题深水区。外贸、投资、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一直以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率都各占三分之一,但今天却显得特别乏力。外资利用在十八年高速增长后连续出现五个月负增长,今年年1月同比下降达32.67%;进出口一直占我国GDP的70%,但现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为零;消费从多年来20%以上的增速滑落到15%左右;股市创历史最大跌幅,大幅缩水;车市连续九年两位数增长的趋势突然终止;房地产行业资金链十分紧张,在寒冬的风雪中死扛着不降价,能否扛到温暖春天的来临,谁也说不清楚!全球经济的衰退正吞噬着我国多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我国出了什么问题我国的问题与美国金融危机完全不同,而是我国多年积累的内需不足、市场疲软、生产过剩的问题,倒与美国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出奇的相似。在我们大多数的记忆里,美帝国主义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象征是每个毛孔占满群众血汗的资本家拼命的朝江河里倒牛奶,那是一种误导。倒牛奶的是勤劳善良农民,牛奶价格低的还不够运输的路费。生产过剩卖不出去的是美国资本家生产的电视、电话、电风扇、洗衣机、房子、汽车等。而今天中国问题的实质与美国如出一辙。所谓的外部金融危机,外贸骤减只是个这个问题发生的导火索罢了!问题迟早会都发生上世纪末,生产过剩问题已显现,政府强力推动住房货币化、医疗市场化、教育产业化等刺激消费,其中不乏消费信贷介入,但却让国人喘不过气来,未能刺激消费,却加重了储蓄。一个社会如果不能让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那就不是和谐社会,群众不敢花那些救命钱、生存钱。另外,我国加入了WTO,国内过剩的中小商品开始狂奔国际市场,一时繁荣掩盖了问题实质。贫富差距急剧分化,社会分配迅速向政府、向垄断部门、向资方倾斜。当整个社会只由一小撮富人和普遍穷人组成,生产能力无休止扩张所制造动辄数十亿产量的产品卖给谁?因而迟早都会来!另外,如果拆东墙补西墙,不从根本上刮骨疗伤,彻底解决问题,类似这种危机依然会出现,而且危机程度会更强、冲击力会更大!问题发生深度原因内需不足、市场疲软、生产过剩是问题的表象。而深度原因是我国社会从简易生活必需品时代转向耐用消费品时代转型阵痛。家电、汽车、电脑、房子等耐用品我国生产能力一路狂奔,但一小撮富人和普遍穷人组成的十三亿人却消费不起。我国20万亿居民储蓄存款中的90%储蓄是由10%的人拥有的,我国80%以上的普通老百姓的人均储蓄水平,应当仍然远达不到2000元。谁又来消费那些耐用消费品?社会转型必备条件如50%以上的城市化水平、完善的基础设施、消费信贷体系、社会保障制度、贫富差距不可太大等,我们现在都没有。我们现在通过4万亿投资极力扶持无限扩张的生产项目,而不是切实地维护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现在问题来龙去脉这次问题的发生,首先是2019年春美国次贷危机,接着是2019年春美国金融危机,去年秋天美国实体经济危机,美国国会通过七千亿美元救市计划,三大汽车巨头全部危难,这才真正冲击到我国经济运行,企业破产、裁员、倒闭等实体经济危机现象大量出现,接下来,针对可能引发以大规模失业和经济预期降低为主要表现的社会危机,我国政府开始出台保增长、保就业等强力措施。两千万农民工失业将影响上亿农民的收入,应届历届合计上千万大学生就业将需要大量的工作岗位。整个世界对经济预期都不是很乐观,都在忙着捂住钱袋!消费不乐观,生产又如何推动?四万亿元拉动内需全国人民都在喊“保八”,因为养活十三亿人至少需要四个增点、养活四千八百万新增人口至少需要两个增点、应对老龄化社会至少需要一个增点、环境保护至少需要一个增点。保八”只意味着保温饱。我国以四万亿建高速路、机场、救企业、上各种项目来拉动内需,再加上我国政府具有强大的紧急动员一切社会资源办大事的能力,“保八”的目标肯定能实现,但“保八”只是短期止痛,而不是永远去病。高速路、机场只能短期拉动内需,给企业输血只能继续扩张企业的生产能力,而穷人依旧是穷人,老百姓依然没钱消费。美国如何走出困境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工业产值下降一半,近十万家大小企业倒闭,1200万人失业,占全部劳动力的40%,由于没有社会保障,大量赤贫人口无家可归,只能在公园和其他场所露宿,社会内部暗流汹涌。十年繁华之后一夜之间经济一泻千里,社会动荡。危难之际,罗斯福于1933年从胡佛总统手中接过政权,他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唯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让美国人为之振奋。他还推出以工代赈救济最底层穷人的社会救济政策,以通过《社会保险法》首次在全世界开创福利国家制度建设的历史一页,以《全国劳工关系法案》等首次赋予工会与企业有讨价还价的权利,规范了劳资关系,最终,美国血汗工厂不见了,规模庞大的中产阶级形成了,绝对的穷人和富人成了少数,巨大的消费市场形成了,经济危机也很快消逝了。我们如何应对危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是我们应对当前问题的策略。以政府强大的社会资源动员力应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之困境那是小菜一碟,但更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着眼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让四万亿投资落到既能解决当前问题,又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上来。但更重要的是社会结构重建,改变当前一小撮富人和普遍穷人的人群构成,维护大多数人利益,保障群众有钱可消费、有钱敢消费。一个和谐的社会,消费应该走在生产的前面,消费应该引导生产。我们要做的不是拆东墙补西墙,要拯救的不是企业主,要主抓的不是形形色色的生产项目,不是为少数人带来利益的机场、高速路等大项目,而是要切实地维护好、保障好我们广大的消费者。没有庞大的有购买力,且敢于购买的消费群体,企业就永远没有前途!即使经济回暖,疼痛减轻,但顽疾仍然在,而且反复下去,真有可能导致病入膏肓、无可救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让我们最后再回忆一下教科书里的概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其阶级表现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教材还告诉我们,西方搞福利制度是为了缓和这一基本矛盾,但终究解决不了矛盾。我一直在想,我们当前是不是也存在同样的矛盾,同样需要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