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对08年金融危机的措施

黄璇璇 2019-12-21 20:46:00

推荐回答

盲目的进行4万亿的投资,还是用在老套的市政工程,导致现在CPI这么严重,现在的房价这么高,4万亿的盲目投资又导致了资金的超量发行,直接致使现在的CPI高企,我国用通过银根的紧缩来控制通胀,又由于资金的分配不合理,导致国企暴富,盲目的海外扩张,民企因为没有资金导致大量的倒闭,所以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应对措施基本上是画饼充饥,治标不治本,本来应该减税,可是减税减到了外国人消费减税,购买高档品减税,而最根本的社保竟然涨了30元,这样不但拉开了贫富差距,也种下了中国人仇富的种子,你觉得我国做的是成功吗?!看看美国人做的!!我都替中国领导层羞愧。
齐新洲2019-12-21 20:58:09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1、金融救助方案: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三管齐下”,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方下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规模和非常规的政策,实施全面的金融救市方案;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各国经济刺激方案均包括减税、增加公共投资等内容.财政政策是经济刺激方案中的“猛药”,也是“补药”.短期内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有利于保增长、促就业、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维持社会稳定,从长期来看又可以扶持新兴产业、加速结构调整.;3、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表现出趋同的特征。一方面,主要经济体在危机之后均大幅度降低利率;另一方面,当利率降无可降之后,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均采取了“数量宽松”政策,通过购买金融资产,继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4、产业发展政策:为了抢占新的制高点,奥巴马政府在新能源、环保政策方面较为高调.其政策背后有多重推动力.其一,新能源、环保政策符合奥巴马的执政理念,有助于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继续扮演全球领袖.其二,新能源、环保政策有利于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危机之后,美国无法继续靠消费支出增长,经济振兴必须依靠增加投资在经济中的比重.只有当新的技术革命孕育出新的支柱产业之后,私人投资才可能再度高涨.其三,新能源、环保技术的领先,也可以成为制约其他国家发展的有效手段.美国可以通过制定进出口产品的标准,有效而精准的打击竞争对手。增强能源自给,有助于减少对外国能源的依赖,削弱石油出口国中于美国敌人的势力,还有助于改善美国国际收支平衡。以上是美国在历史上常用的措施,不足之处将继续完善。
    黄白玲2019-12-21 23:56:30
  • 国家主要的措施就是印钱。
    齐望东2019-12-21 21:20:58
  • 2019年4月,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作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正式拉开帷幕。此后,危机愈演愈烈,大量从事次贷业务的机构相继破产,主要金融机构陆续出现巨额亏损,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市场预计,全球与次贷相关的损失将达到1.5万亿美元。2019年以来,美国已有13家商业银行破产倒闭。在美国前五大投资银行中,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美林被美洲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也转变成为银行控股公司。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频率之高、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力度之强是在美国近100年以来的历史上少见的。美联储应对危机的非常规措施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大规模信贷紧缩,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尽管美联储连续大幅度地调低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再贴现率,将常规货币政策手段几乎用到极致,仍然不能阻止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美国经济持续放缓的趋势。为此,美联储不得不选择各种非常规措施,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供给,扩大信贷规模,恢复市场信心。三是长期目标:设立美国三大金融监管体,即美联储担当“市场稳定监管者”的角色,维护美国金融市场稳定;成立“金融诚信监管者”,负责对银行业的监管;成立“商业行为监管者”,负责规范商业活动并保护消费者利益。
    齐旭明2019-12-21 21:07:35
  • 2019年春天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很象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泰国。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爆发于泰国,然后迅速在亚洲各国蔓延。中国在2019年之前的几年中经济增长率过高,导致2019年出现了显著的通货膨胀,同时外国资金以直接投资甚至债务形式大量涌入,房地产价格连年暴涨,2019年和2019年股票价格的暴涨更达到惊人的程度。而到2019年春天,某些城市的住宅价格已经开始下降,股票价格暴跌,政府为扼制通货膨胀而不得不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导致经济的冷却,这确实有点象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泰国的情况。不过,2019年初中国的经济形势与亚洲金融危机前的泰国有两点根本的不同:首先是泰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前有高得惊人的经常项目逆差,经常项目逆差占GDP的比重高达8%,而中国却一直有可观的经常项目顺差;其次是泰国在危机爆发前实际上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泰国货币对美元固定汇率,而中国在2019年之前早已使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实行了灵活的浮动。这两方面的差别使中国有可能避免陷入泰国当年那样严重的经济危机;即使出现了某些危机现象,中国发生的经济问题也完全有可能不象泰国陷入危机时那样急剧、那样具有戏剧性。1997年泰国急剧陷入金融危机以一个戏剧性的事件为标志,那就是泰国由于外汇储备迅速流失而无法维持泰国货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而不得不让泰铢对美元在1997年7月2日大幅度贬值。在中国出现的宏观经济问题可能不会这样戏剧性地急剧爆发,但是慢性地逐渐出现类似的问题则完全可能。中国的经济现实与上述历史教训的比较说明,当前以及今后的中国确实存在着再现东亚金融危机的危险,不过我们完全有可能以足够的事先防范化解这场危机,至少使它缩小为一个不很显著的宏观经济冲击。当前中国在宏观经济上面临着两方面的威胁,我们应当同时防范这两方面的危险,同时作好两方面的应对准备:一方面,应当冷却过热的经济,遏止通货膨胀,防堵过多流入的外资,这仍然是目前的经济政策的重点;另一方面,东亚金融危机和各国经济波动的教训都告诫我们,必须防范宏观经济中发生的“骤变”,防止冷却过热的经济的过程中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防止由此引发的资金外流造成金融灾难。在前一方面,目前中国的经济仍然过热,这种经济过热的必然后果之一是高通货膨胀。中国经济已经持续5年以超过10%的增长率增长,最近两年的增长率更高达11%以上。这样连续地超过9%的经济增长在当前的中国是不可持续的,它不仅使中国出现了高通货膨胀,而且进一步以这样的速度增长会使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造成各种混乱并最终必定引发“骤变”,使经济增长率下降,而那时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就只能通过突然的危机和经济衰退来实现。与最近几年经济过热相伴,中国的城市住宅售价连续多年急剧上升,股票市场价格急剧暴涨,出现了不容置疑的泡沫经济。这样的经济泡沫迟早会破灭。最近几个月的股票市场价格暴跌,充分暴露了此前一年中股市泡沫生长的危害,说明了“搞牛股市”的政策是非常错误的。某些决策者曾经以“发展房地产业”为借口默许城市住宅价格上涨,曾经纵容股市泡沫,实行“让股市牛起来”;拖延不履行偿还外债义务者,应以法律手段强制其尽快履行偿付义务;对任何无力履行偿付外债义务者应立即启动破产程序,并尽快完成破产清算,以结清其所欠外债。尽可能停止新的外商投资流入。首先是一律禁止任何金融投资性的外资流入,只允许外商和外资以对中国进行新的“绿地投资”即兴建工厂、安装设备的方式对中国进行投资,并对此类投资也加以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国内现存外商投资企业经营中资金周转发生困难而又无法遵照前述规定获得贷款者,其出资人可以增加资本金的方式向其注入新的资金,但是新增资金只能用于在中国国内购买原材料等经营用物资和支付员工工资,严禁将资金移作它用;为达此目的,应尽可能制止外资对境内中国企业的任何收购和并购。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立即禁止将任何国有企业、国有的任何企业股权出售给任何外商、外资企业和其它外国单位包括政府;明令规定:在外商对中国国民的非国有企业进行收购、参股时,其所占股份总计不得超过49%,中方的出资人如果由于资金不足而无法使其对企业持有股份达到51%的,由国有的控股公司或投资基金投入相应的资金补足并形成相应的国有股权;尽可能停止中国企业在境外的上市、发行股票和债券。中国企业在国外新发行的任何股票和债券都应被视为新的外资流入,必须经过相应的政府部门严格审批并受相关部门严格监控。目前原则上应不再批准中国企业在境外发行新的股票和债券。尽量减少新在中国开设的外商投资企业。不再批准开设新的没有实际投资于工厂和设备的“绿地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对于批准允许的外商对中国进行的新的“绿地投资”,应尽可能将项目的所有者变为中国的国有控股公司或投资基金:对产品主要在中国国内销售或能够主要在中国国内销售的企业,要求项目必须由中方占有51%以上的股权,且销售渠道和网络必须由中方控制;对产品主要在国外销售且投入主要由国外进口的投资项目实行严格限制。在外汇储备激增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原则上如果外方不向中方交出供销渠道并同意中方控股者,至少暂时不再批准其在中国境内再建立此类新项目。尽快有计划地由国有的控股公司和投资基金逐步回购在境外股票市场中上市的境内企业的股票、境内企业在国外发行的债券;——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强制收购外商在华投资企业或外资持有的企业股权,减少外资在中国境内持有的企业资本金,通过购回外资持有的企业股权而减少中国对外的“隐性偿付义务”。此种收购,应由专门的中国国有控股公司、投资基金进行。收购的先后次序应当为:首先是原为中国企业、只有部分股权为外资持有的企业的股权,特别是中国各大银行的股权;其次是产品主要在中国国内销售或能够主要在中国国内销售的企业或其分支企业,收购时原则上应要求中方必须持有企业51%以上的股权,且销售渠道和网络必须由中方控制;最后再考虑产品主要在国外销售且投入主要由国外进口的企业或其分支的收购。应当首先根据部门和行业的特征而确定以本国资金对外资企业或外资持有的中国企业股权的强行收购。有些部门应当进行全面的内部重组,强令外资全部退出,现有的外资企业或外资持有的企业股权则由国有的控股公司或投资基金收购。这样的杜绝外资进入的行业包括:与军工生产有关的所有企业、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如公用事业包括水务事业。特别是对银行业,应当保持其民族特征,应当强行赎回前几年卖给外资的各银行的全部股权,并以立法禁止外资购买中国的银行的股权,并尽可能限制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经营。应当考虑逐步恢复对外资在中国境内持有的企业所有权的限制,硬性规定外资持有的任何中国境内企业的股权不得超过该企业全部股权的49%。过去的类似政策没能坚持下来,是由于许多合资企业被外资控制了产品的销售和投入的采购,外资企业通过压低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投入的采购价格转移了合资企业的利润,造成合资企业的亏损;特别是依靠向外资企业所在国出口产品的合资企业,即使是由中方控股,但是由于被外方操控了出口销售渠道,合资的外资企业通过上述的价格操控而转移利润,造成合资企业亏损,最后逼迫合资的中方只好放弃控股权。这些失败的引进外资的经验说明,在外资企业实际掌控产品销售、特别是通过出口掌控产品销售的情况下,即使中方掌握合资企业的控股权,中方也无法使合资企业的经营有利于自己。这种情况是妨碍强制实行中方对合资企业控股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由外资控制的出口导向,必定会使我国在企业合资中处于上述的两难境地。要强制实行中方对合资企业的控股,就必须限制那些由境外总部控制采购和销售的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活动,特别是严格地限制跨国界经营的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活动。为扼制中国房地产业中的投机和投机性外资的流入,必须立即禁止外国人、外国企业购置中国的房地产,已购入者应限令其限期以公平价格售出;——为扼制投机性外资的流入,应进一步加紧限制外国人、外国企业购买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并逐步走向最终禁止外国人、外国企业购买中国上市公司股票;——为维护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防止发生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崩溃性恐慌,防止在股票和房地产价格过低时形成要求外资购买救市的需要,中国政府应建立专业的国有财产经营机构,在股票或房地产价格过低时购进股票或房地产以稳定市场。对股票市场,政府应建立股票价格平准基金,在股票价格普遍过低、平均市盈率已经显著低于存款利息率的倒数时大量购入对股市有稳定作用的股票;对房地产市场,政府也应在房屋售价已经显著低于未来房租的贴现值时购入城市的一部分房产,以稳定房地产市场。中国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都有可能发生恐慌性的崩溃,这种崩溃有可能导致中国的整个金融体系陷入危机并造成严重的经济衰退。政府应及早作好应对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崩溃的预案和组织准备。组建股票价格平准基金和购买房地产的机构,就是应对危机的一个重要的组织准备。上述政策措施涉及到一系列使用政府资金的国有财产经营机构,如购买外商投资项目所有权的国有控股公司或投资基金、购买外资企业所有权或外资持有的企业股权的国有控股公司或投资基金、股票价格平准基金、购买房地产的政府机构等等。需要以法令形式确定这些国有财产经营机构的法律地位,这些机构的资金由财政部发行专门的建设债券筹集,其运营由财政部和国资委等部门联合监管。这些机构运营中需要的外币资金,由财政部发行专门的建设债券筹集,这些债券由国内银行以其持有的中央银行票据认购,而这些国有财产经营机构将所获中央银行票据兑换为外币使用。上述所有各项措施,都应当有利于建立并稳固地维护由中国自己本国控制的完整的产业链、资金链。这种完整的产业链、资金链是中国在未来不会受经济波动和外来冲击的各种危机很重打击的根本保证。面对中国当前可能发生的两方面危机,千难万难,政府有效地控制资金并适当地实行再国有化就不难。
    齐晓春2019-12-21 21:02:45

相关问答

影响全球的较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有六次,分别是:1、1929年至1939年:大萧条;2、1973至1975年: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3、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4、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5、1997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6、2019年至2019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拓展资料:1、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又比如2019年9月15日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2、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泡沫经济经常由大量投机活动支撑,本质就是贪婪。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因此其资产犹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经济学上称之为“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经常会由于支撑投机活动的市场预期或者神话的破灭,而导致资产价值迅速下跌,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泡沫破裂。3、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19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全球“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2019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金融危机-泡沫经济。
谢邀。先看上一次美国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偷偷救助银行77000亿美元,这些美元一没体现在美债里,二也没有体现在M2里,因为彭博信息公司在美国高院里打了一场官司后,才拿到的这个数据。救助银行的这些美元利息之低几乎接近于零,让这些银行家们的资产在危机中短短三年,增长了39%。随后,美元又多轮量化宽松,采取了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仅第二轮量化宽松,就给世界带来12.5%的通货膨胀,引发各国争相超发货币,中国的4万亿人民币投资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同时,美债也有08年的9万多亿美元,飞速上涨到现在的21万亿美元。以我现有的知识知道来看,美国再次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和美国政府救市,也差不多如此。彭博新闻社隶属的彭博公司在美国最高法院与美联储和代表美国大型银行利益的清算所协会交锋,打赢官司,迫使美联储公开救银行细节。文件显示,算上贷款担保和贷款额度,美联储截至2009年3月共计向金融体系注入7.7万亿美元,超过美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美联储曾说,它提供的紧急贷款利率通常高于私人贷款利率,以免金融机构滥用特别待遇。不过,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紧急贷款利率低至超乎想象,2008年12月降至0.01%。事实上,美联储及其秘密注资帮助美国主要金融机构越做越大,使这些机构得以继续向员工支付高额薪酬。据美联储数据,截至今年2019年9月30日,美国前六大银行总资产增加39%至9.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在3年前的同一天为6.8万亿美元。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六大银行员工2019年薪酬是美国全体工薪阶层平均值的两倍。
扩张性政策应对恶化中的国际经济环境。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之下已濒临衰退边缘,引发通缩忧虑,中国外需将持续疲软。中国政府已采取降息销售面积同比平均萎缩近30%,但除此之外的全国其它地区成交量只萎缩11%,明显好于主要城市,表明需求释放取决于购房能力。广州等城市今年以来在价格回调的情况下成交量没有出现大幅萎缩也说明,购房能力提升有助于引导需求的恢复。♦房地产能否提供缓冲?房地产在大幅减息的条件下有可能为经济下滑提供缓冲。美国IT泡沫破灭后以及日本“广场协议”后,政府大幅下调利率刺激了房地产市场而都使得整体经济避免大幅衰退。另外,分析显示除房地产外其它居民部门支出对降息并不敏感,政府支出对提振内需则有较大扩展空间。♦房地产股票可能先行见到企稳信号。如果大幅降息和房价的下调使得房地产市场企稳,房地产股票可能先行走出低谷。对于大市,历史经验表明,随经济周期的股市调整一般持续5-8个季度,美国、日本以及香港中资股走势与利率趋势的关系表明,经济下行初期,降息频率较快,而股市下跌速度和幅度最大,至减息后期,减息幅度和频率下降,股市下跌幅度也减小甚至见底复苏。目前中国从九月份以来已经开始大幅减息,股市已经大幅下跌,估值水平,特别是香港中资股的估值也逐步低于或者接近历史低点。虽然估值水平和盈利依然存在下调的风险,但总体市场将随着降息周期的深入而逐步进入长期投资价值区域。
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19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编辑本段新金融危机出现世界性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资金流动逆转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为什么未来世界将出现新型的金融危机呢?这要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过去近十年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格局谈起。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过去近十年,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不断繁荣,但这种繁荣的基础其实比较脆弱。这些经济体自身的储蓄相对不足,消费不断增长,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断加强,其集中的表现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支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这一格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消费信贷链的破裂,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次级房贷危机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反过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资金,以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例,其证券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国外。日益高涨的海外资金不仅推动了本地资产价格的高涨,也推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本地货币实际汇率的不断升值。这一系列过程为这些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地区:一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不仅经常账户出现了占GDP10%以上的赤字,同时财政赤字也日益加剧,国内价格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而且,这些国家还实行了与欧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无疑是写下了导致金融危机最佳的化学反应公式。另一个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就是印度。虽然印度经济在过去3年内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长率,但是其宏观经济的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印度的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证券市场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海外,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综合考虑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经济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两年之内,世界经济很可能发生资金流动逆转的情形,那就是几年前从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金,在发达国家重估风险的情况下,纷纷逆转涌回发达国家,加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这种趋势的形成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1.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下述案例中烧饼就是领头羊.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2.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这里原创一个案例:两个人卖烧饼,每人一天卖20个因为整个烧饼需求量只有4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购买100个,B向A购买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如果相互买卖的烧饼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烧饼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烧饼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烧饼一下子做不出来,就购买远期饼.A和B一方面增加做烧饼每天达100个或更多,另一方面卖远期烧饼,还做起了发行烧饼债券的交易,购买者一是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烧饼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烧饼店裁员了只要每天40个烧饼就可以了--失业;烧饼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金融危机3.在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4.更深层次1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美国长期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向居民发放这样那样的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让美梦提前到来,让美梦成真。能挣会花是时代的骄子”。说得天花乱坠,这种超前消费,在若干年中也曾带来暂时的繁荣。但这种预支未来购买力的行径,毕竟是“寅吃卯粮”,存在泡沫,一时的繁荣,带有虚幻的色彩。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大批失业者,还不出欠款,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急剧下降,美国次级债凸显于世人面前,银行呆帐成堆,一些投资银行面临破产境地。2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美国银行业长期来养尊处优,似乎是“天之骄子”。高层领导皆是高薪,年薪数百万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领阶层年薪也达数十万美元。银行业长期来由于借贷额巨大,获利甚丰,掩盖了矛盾,尽管年复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过得去。一旦债务人难以偿付债款,出现成批呆帐,形成三角债。银行始则周转不灵,继则巨额亏损。于是大批裁员。若认真反思,高薪是过多地享用经济成果,含有剥削因素。或者说是一种“竭泽而渔”、“杀鸡取蛋”的愚蠢之举。3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美国多年来常有新兴的产业引领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车工业、航空业、电子通信业。如电脑的硬件软件、手机曾遥遥领先当许多国家尚处于萌芽状态,美国则已面广量大地形成产业。但近十年来,美国这些领先的产业已处于徘徊状态,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迅猛追赶,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业发展神速,美国的优势相对削弱,或者说正在逐渐失去优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的金融危机积淀久,它启示人们从中吸取教训。我们要一切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办好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这也是化解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之良策。5.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于中国影响,国家外汇储备部分损失了,出口困难了,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消费减少,市场萧条.严重时会引起政局不稳定.比起欧洲国家如美国底特律汽车城已经是萧条得很了,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中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有一定的割裂,我国人民币实施资本项下的严格管理,国际游资冲击不大,现在美国已有70多家银行趋于倒闭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系统运行良好,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同时,国家也在通过扩张财政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40000亿拉动内需等措施,现在又进行了人民币汇率的下调,如果各项宏观经济措施实施有效,对于中国也就1年左右的时间能够过去。
大家在纵横国际政治经济军事中,对霸权主义的经济和金融趋向和行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其中也谈到了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的问题。这些也是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大格局的一个组成部分,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不能割裂的来谈,由于严重的经济倒退危机而引发全球危机,甚至战争都有它的可能性。那今天俺老花猫也来谈谈美国的次贷危机,透过对这个危机的分析,来看看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末落。末落内容广泛,不仅仅包括它的衰败,而其衰败的过程也就是末落的过程。今年8月初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市场危机来凑齐首付。众多“信用一般”的人,用这类贷款去购买远超过自己实际支付能力的房屋。他们的想法是,万一偿还债务出现困难,但只要房价上涨,就可以将房子卖掉还贷款,同时还有钱赚。为了行文方便,不妨把这些高风险的贷款都归为“次级按揭贷款”。贷款机构非常清楚,这些贷款风险极高,一旦几年后还奈压力陡增或房地产市场出现问题,违约率将迅速上升。为此,美国金融界把次级按揭贷款债券称为“毒垃圾”,连最低的投资等级都不具备。当出现危机时,贷款机构自然会尽快脱手,通过套现来转嫁风险。这一过程最终由高盛等投资银行用“瞒天过海”的手法来完成。投资银行的操作手法投资银行的操作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以下省略来源http://military.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112/69/22/6_1.html。
中国政府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刺激经济的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有,在当时已经算奇迹了。以后10年的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最高只有6.1%。美国经济自南北战争后到大萧条前的平均增长速度不到5%。这一阶段美国完成了“超英”转折,取得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无论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看,还是根据康德拉耶夫长波理论,未来10到20年中国经济还继续保持8%~9%的高增长可能性是不大的。第二个问题:中国经济能否承受中速增长,也就是说年均增长率在4%-7%之间。如果中国经济不能承受中速增长,只要经济增长速度低于8%,方方面面的问题就暴露出来,矛盾就尖锐化了,政府就不得不再用尽各种办法刺激经济,这样中国经济实际上就是患了“高增长病”。大繁荣后就是大萧条,经济波动就会演化为经济周期。三、政策建议中国经济经过了25年的高速增长,目前已经到了高风险期,控制风险和及时化解风险,应该成为中国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旨。第一,逐步降低对经济增长速度目标的控制底线,要允许经济增长有一定程度的下滑。第一步将经济增长的“靶向”目标下调到7%,最终下调到5%。要让中国的企业及金融系统逐渐适应中速增长。同时,通过下调经济增长的“靶向”目标,使中国经济系统中各种结构性的矛盾逐步得到释放,避免出现在高经济增长的掩盖下,使各种结构性的矛盾逐步积累,最终演变成为类似于1929年的大萧条。第二,要特别防范金融系统和资本市场的风险,尽快建立起健康、运行稳定的金融体系。第三,按中国银行系统的资产比例如20%~30%,保持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国际经验证明,中央银行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在发生金融危机时,能够履行最后贷款人责任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