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行所在国以外的一种可自由兑换货币价值并还本付息的债券是

窦长彬 2019-12-21 19:48:00

推荐回答

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尚未成熟中国是否已经具备人民币自由浮动和自由兑换的现实条件1、人民币当前是否已经具备自由浮动的条件总体上看,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是浮动的而不是固定的。1994年实行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汇率进入了相对灵活的浮动状态,在不同时点上对不同货币的汇率有升有降,幅度有大有小。就近年来的情况而言,人民币相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汇率是升值的。到2002年末,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日元、韩元和泰铢名义升值幅度分别为5.1%、17.9%、17.0%、58.1%和78.7%。从现在的情况看,人民币汇率基本上是稳定、合适的。现行的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享有“欧元之父”美称的罗伯特.蒙代尔教授认为,中国要想实现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必须有两大前提:一是人民币完全能够自由兑换,这就是说中国要完全开放资本项目;二是中国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最起码中国应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在这两大条件没有完全满足之前,中国不宜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2、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一个长远目标货币自由兑换改革必须循序渐进、分段实施。这是因为本国货币的完全自由兑换将加大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影响的程度,不利于本国经济稳定,尤其在初始时期,出现震荡的可能性更大。即便是市场经济成熟、发达的国家,实现货币的完全可兑换往往也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过程。而盲目追求自由兑换进程的速度,忽视经济发达程度的制约,必然会加剧金融风险、诱发金融危机,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金融付出高昂沉重、无法挽回的代价和损失。因此,国内经济条件越成熟,货币自由兑换的社会成本和制度代价就越小。一般说来,货币的自由兑换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稳定的宏观经济、健全的微观基础、完善的金融体系、有效的金融监管、良好的国际环境。按照上述条件要求,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之内,我国还无法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这是因为:其一,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现实挑战——通货紧缩依然存在,通胀压力逐步加大。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前5个月?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继续加快。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9.95万亿元,同比增长20.2%,是1997年8月以来的最高值,增幅比上年同期高6.2个百分点。目前?广义货币M2增幅已高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增长之和9.8个百分点,处于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据统计,2003年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创历史新高,而前3个月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则呈现下降走势:1月份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7.7点,2月份为97.8点,3月份为97.6点。在经历SARS冲击以后,居民消费信心更是需要加以重树和得到恢复。这表明,尽管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正逐步加大,但通货紧缩现象依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基尼系数越过承受线,收入分配差距呈拉大趋势。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承受线,由1991年的0.282扩大至2000年的0.458,10年上升1.62倍。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间差距、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不同经济性质的单位职工收入差距、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均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失业问题十分严峻,就业压力日益突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http://www.chinamoney.com.cn/content/zongheng/jiaodian/200307/60ZP0OI2036042.htm。
齐敬磊2019-12-21 20:05:4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美元、德国马克、日元、英镑、瑞士法郎、法国法郎、意大利里拉、荷兰盾、比利时法郎、丹麦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奥地利先令、港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新西兰元、新加坡元等。可自由兑换货币指在进口、出口、兑换和进行跨境借贷方面,不存在任何限制或监管要求的货币。世界上已有67个国家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关于货币自由兑换的规定,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货币被认为是自由兑换的货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规定,可自由兑换货币,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不得施加限制。也就是说,这种货币在国际经常往来中,随时可以无条件地作为支付手段使用,对方也应无条件接受并承认其法定价值。②不施行歧视性货币措施或复汇率。③在另一成员国要求下,随时有义务换回对方在经常往来中所结存的本国货币。即参加该协定的成员国具有无条件承兑本币的义务。经过我国近几年的努力,也即将成为可以自由兑换的其中之一。
    章见平2019-12-21 19:56:09

相关问答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债市稳定外资加速流入只有短期刺激作用人民币升值会带来通货紧缩压力,导致债券一级和二级市场的失衡人民币升值最直接的一个效应,是导致进口的增加和出口的减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一直处于通货紧缩的阴影之中,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作用下,我国仍然实现了低通胀情况下的良好经济增长。目前,我国经济开始从通货紧缩中逐渐摆脱出来,人民币一旦升值,所带来的影响将是长期的,有可能阻遏这种开始增长的需求。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将产生直接的影响。虽然目前我国的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但大多数出口产品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较低,因而主要以价格上的优势取胜,一旦人民币升值,这种价格上的优势将不存在,从而出口将受到严重影响。其次,人民币升值将导致进口的增加。由于目前全球经济不振,仍处在通货紧缩的阴影中,如果人民币升值,相对低价的进口商品的涌入,将导致我国物价水平的下降,有可能再度将中国经济拖入通缩之中。人民币升值将对消费和投资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通货紧缩提高了货币的购买水平,使人们的储蓄倾向增加,而消费和投资减少,这将造成有效需求的进一步萎缩。同时通货紧缩导致的物价持续下跌使实际利率水平上升,企业生产和投资的成本升高,迫使企业减少投资需求,缩减产量,导致利润水平下降。这些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需求的减少将加剧通货紧缩的局面,造成利润率水平以及名义利率水平的降低,这将使得发债的货币成本逐渐降低,同时使得已流通债券的优势进一步显现。这对于债券二级市场来说无疑是有利的,但同时,利率水平的不断降低,利率处于下降通道,对发债主体来说却是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发行人特别是企业债的发行人将会减少发债的冲动,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债券一级市场的发展。我国目前的债券规模仍然较少,因此人民币的升值将间接导致债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失衡,容易引发较大的市场风险,当然这种影响随通货紧缩所处的时期以及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人民币升值预期会引起外资的流入,引起债券市场的短期波动如果预期人民币升值,这将会对国际资本,尤其是国际金融资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金融资本供给的增长,因而有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危险,而为了平抑这种增长,央行不得不在公开市场业务中,采取对冲外汇占款的操作,以回笼货币,这有可能会造成市场资金的局部紧张和在结构上的不平衡,从而引发短期利率的上升,带来债券市场的短期波动。人民币升值可能带来货币紧缩效应,给债券市场造成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主要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顺差,而实际上,这种顺差正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今年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基本是平衡的。今年1-3月,中国的外贸呈逆差状态,只在4月份才出现了1亿美元的较小顺差。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原因并非来自对外贸易的顺差。根据中国世界贸易组织WTO研究会的报告预测,2003年中国货物贸易将达6700亿-700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12.8%,而贸易顺差额有可能减至150亿-200亿美元。在这样一种顺差水平下,如果人民币出现升值,将很有可能导致贸易逆差的局面,同时,人民币的升值,使得外商投资成本的升高,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因而中国的国际收支将陷入逆差。由于国际收支平衡具有一种自动的机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将迫使政府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紧缩货币导致收入下降、价格下降、利息率提高,从而国际收支得到改善,这对于债券市场是不利的。当然这种影响在人民币的升值经过一段时间后并引起国际收支恶化的情况下才发生,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的升值对于债券市场的影响是比较错综复杂的。从长期来看,会对债券流动市场起到推动的作用,同时会导致债券发行市场的萎缩,最终导致债券市场的失衡局面;从短期来看,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也可能是双向的,特别是由于国内的债券市场具有明显的资金推动型的特点,因而资本的流动将会使债券市场更多地呈现短期波动的特征,由于我国还没有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资本的流动存在一定的限制,这种影响因素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化和滞后。另外,人民币的升值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放弃目前的稳定,由此中国经济将更多地受到外来的影响,汇率的自动调节机制会导致顺差-人民币升值-逆差-人民币贬值的外在循环,无疑也将增加我国经济内在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债券市场的波动性也会更加明显。总体上来说,如果人民币升值,对债券市场的整体发展将会弊大于利,不利于债券市场的稳定。当然,在人民币可能升值的各个阶段,其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程度也会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