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被视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条经验,也是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发展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学术界有观点主张对这种模式进行调整,个别省市也提出“政府支持,市场主导”的发展思路,这类观点在理论上有一定的支持性论据,但在实践中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深入研讨和界定。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我们现已熟悉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作为一种提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但此前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其实就已经客观存在,并在政府支持的力度、涉及的方面上更为直接。例如,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旅游住宿短缺,政府曾出面调剂跨城市间的饭店住房,有时把游览北京的游客安排到天津住宿;为了解决旅游交通的紧张,曾协调空军帮助运输游客;也采取过行政划拨的方式,把政府的接待宾馆交由旅游企业使用,等等。从这些方面看,我国旅游业一开始就是以政府为主导发展的。但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的制约,尽管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基础设施、接待设施、旅游景区的发展及协作。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看,政府的作用尚未达到第一种类型那样的“无为”,也不属于第二种主导一切的情况,而应该属于或接近第三种类型。采取第三种类型的国家一般是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经济尚处于不甚发达的程度,市场化水平不是很高,一些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不够。显然,我国旅游业的“政府主导”也不是政府干预型的那种模式,而更接近于市场促进型的发展模式。市场经济的特征是在资源配置中由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但并不是发挥所有的作用,至于是否可以在旅游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这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机制发育的程度。如果单从旅游投资来看,这种主导作用是成立的,而且在所谓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下就已是如此了,但影响旅游发展的远远不仅是投资一个方面。现阶段政府在旅游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旅游发展战略、整体形象促销、危机应对措施,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缺少的。例如,埃及卢克索、中国千岛湖、印尼巴厘岛袭击旅游者的惨案,中国曾流行的SARS疫情,都是危害旅游形象和旅游环境的事件,最终都是由政府出面尽快消除不良影响的;以旅游形象的宣传为例,目前包括发达国家在内也没有完全脱离政府的作用,例如,美国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克林顿总统曾专题召开了1500人的白宫旅游会议;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香港特区政府拿出上亿元港币成立了盛事基金,通过举大型促销活动加快复苏旅游业;在WTO谈判、在双边政府间的谈判中,发达国家更是把旅游服务贸易列为重要议题。二是由于经济还不发达而需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公共和公益性建设,例如,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黄金周期间的旅游供应,以及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购物环境、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这些大多属于公共产品或公益事务,不仅单靠市场力量无法做到,就是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全力去做也有难度。当然,如果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政府这方面的职能可以有所弱化和减少。三是由于市场经济秩序尚不完备而由政府出面解决的问题,例如,旅游市场的无序竞争、旅游运行的地方壁垒、旅游服务的非规范化等,由于旅游产品带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旅游消费是否满意往往受制于较多因素,不仅涉及了旅游六大要素,而且具有地域上的关联性,还包括了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的结合。因此,市场手段、市场作用只可解决旅游发展的部分问题,而并不能解决上述方面的绝大多数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国现阶段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旅游业发展,不是一个轻易就能回答的问题,但这是所有试图对由“政府主导”、还是由“市场主导”给出结论的人不能忽视的。五、政府与市场推动旅游发展的作用不可一概而论综上可以看出,我国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以后,旅游业发展是否应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不仅是一个发展理论和指导思想的问题,而且更是关乎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给予客观评价的问题。不论是实行“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其表面的意义并不重要,重要是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更需要哪一种的支持。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个别党政领导认为,由于当地政府难以直接拿出钱来“主导”旅游发展,就觉得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不了,还是交由市场去主导吧。这种看法,不仅是对“政府主导”发展模式的误解,而且把市场作用与政府义务对立了起来,属于思维和认识上的一种简单化,与“既然已经搞市场经济了,就应该由市场主导”的观点一样简单。以政府的作用来取代市场的作用,是错误的;同样,寄希望于让市场的作用来替代政府应尽的义务,也是不对的。从现实情况看,在基础设施较差的情况下,希望通过招商引资来解决建设资金的短缺,真正“市场化”的投资商也不可能去冒这个风险,只有在必要的基础设施具备以后,开发商、投资商看到赚钱的成本或风险不是太高了,才有可能进行实质性的投资,这说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也不是无条件的。一些欠发达地区旅游招商引资效果不明显、或根本就没有人来投资,问题就出在本该由政府设法解决的问题,政府没有能够去解决它。因此,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希望通过“市场主导”解决一切问题的观点,是经不起旅游发展实践检验的。发展是硬道理。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到底是应由谁来主导或者谁都不主导,最关键的不是字面上的争论,而是区分清楚哪些应该由政府负责解决,哪些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如果以此作为各方立论的基础,其间的分歧应该不会是很大的,只要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就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发展模式可以暂且回避由谁主导的问题。目前的现实是,一些人质疑“政府主导”的说法,另一些人也不认可“市场主导”的提法,如果从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发挥的作用看,似乎可以考虑只讲“政府促进”、“政府引导”一个方面,对于市场作用可不予提及,以减少不必要争论所引起的思想混乱。至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应承担的责任有何变化,我认为与几年前相比仅仅是量上的变化;但就全国的旅游发展情况而言,政府与市场应该发挥的作用不可一概而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可适当弱化政府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功能,而经济欠发达和市场化程度不高的西部地区,则还是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并兼顾市场功能。如不充分考虑地区发展的差别,泛泛而谈什么发展模式,不仅无助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反而会对旅游业发展贻害无穷。
赵飞雄2019-12-21 21:18:47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说1.2.3.4辩的分工。我打个比方,一辩是主力军,首先就要贯彻一个思想:为什么电子邮箱不能收费。会选择电子邮箱的只有极少数人。那么。你们作为反方。电子邮箱可能只是人们娱乐的一项工具。二辩是冲锋枪,辅佐一辩,相当于机关枪。火力强大。比如电子邮箱涉及使用群众广。三辩是狙击枪。找到对方辩友的弱点和缺陷。我为什么要选择电子邮箱。四辩是后勤补给,在原来几辩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加强和巩固。收费的意义何在。你们所有的答辩都应该以这个思想为基础,大众化,不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的潮流。如果要收费。那么和其他聊天工具和电话等等相比。
连俸平2019-12-21 23:55:04
-
市场运作模式是以经济,资本为主体的模式,也就是重点考虑的是供求平衡和需求弹性,用最优的资源配比来经营。政府主导模式则是以政府对于城市发展的综合考虑来主导消费者行为的模式,让开发者顺应城市发展,也会提供一定的资源。旅游开发者是很难选择市场运作模式的,因为旅游想要做大,一定是和政府的结合,因为做旅游,对于城市本体,影响有些大,不管是从人流量还是从经济发展,资本流动,环境建设等等。因此,从市场运作模式开始,发展到不足以影响城市规划的阶段和规模后,做转型政府主导模式的准备是最好的办法吧。
黄砚北2019-12-21 20:55:26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对于加快我国经济改革进程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于政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存在一些误识。比如有人认为“政府主导”导致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政府主导”与政企不分等问题混淆了。■所谓经济改革进程“趑趄不前”的病灶,不在于“政府主导”“政府主导”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一大推动力,也是东亚经济“崛起”中一大特征。所谓“政府主导”,是指政府主动创导体制改革、培育市场体系,与完善市场法制建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一个安全、便利、公平竞争、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及平台。特别是,在政府主导下,由政府、企业和私人共同致力于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
黄盛才2019-12-21 20:38:08
-
经济体制有两种,一种是计划经济一种是市场经济。所以一般的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说,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政府对市场的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进行宏观上的调节,政府是处于辅佐地位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相对于市场经济体制而言,其相同点是,两者都是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不同之处,也是政府主导型的特征就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是由政府根据市场或者国家需要,会对某些产业进行扶持鼓励,以及引导企业向这个方向发展,这就体现了政府主导型。这种经济体制最突出的国家是日本。
齐月华2019-12-21 20:20:33
相关问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大舞台,社会各界,尤其经济界的团体或个人,包括一些外国的有关人士,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这个大舞台上表演。当然企业应是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的主角。那么,政府指广义的政府,包括党、政、权力机关等在这个大舞台上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间题,也是管好市场经济的关键问题。政府角色扮演的恰当,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就会建立起来,并且能够管好市场经济,否则会阻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破坏市场经济的运行,究竟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什么角色最为理想、最为科学呢?我们经过分析研究认为从总体上说,应该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造者和市场经济的管理者。所谓建造者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座大厦从设计、施工到验收等都要政府来领导,任何单个的企业和社会团体都起不到这种领导作用。所谓管理者就是政府要担负着市场经济宏观管理的职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当然这种职能同过去担负的企业家职能完全不同。政府不再是企业家,而是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者,用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写“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共同指挥市场经济的运行。
A、B、D,当货币当局买进某种国库券时,市场中国库券的供给量将会减少,基础货币的增加使得市场中的资金相对充裕,只是国库券价格上升,利率就会下降;此外,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时,放出基础货币,由于基础货币的增加,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增加,公众手中的现金总量增加,通过银行存款的创造过程,使得社会货币总供给量倍数增加,促使投资增加,经济升温。
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是进行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的配置应当建立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而当市场调节无能为力或调节得不完善时,就需要由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这两者的主要在于它们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同,市场调节主要是依靠价格供求等杠杆通过市场来自发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宏观调控则主要依靠国家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政策计划命令等方式来进行,它的方式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常规手段.另外,两者的地位也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调节为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这两者又都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所同时具有的两种资源配置手段,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