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债务,是你欠人家多少钱

路金亮 2019-12-21 20:09:00

推荐回答

你手里有1万块钱,你再借了3万块,那杠杆就是3倍。你本身1万块钱能带来1万块钱的利润,假如借了3万块钱,需要支付利息1万块,但是能带来额外3万块利润,那么你通过借款就能增加利润2万块那么借款的利润杠杆就是2倍。
龙小胖2019-12-21 20:55:4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金融去杠杆短期内可能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资金紧张,金融市场利率面临上行;但其利在长远,毕竟由于以往过长的资金链条增加金融杠杆,也推高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金融去杠杆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也有助于引导资金脱虚入实。
    龙小艳2019-12-21 23:55:15
  • 财务杠杆比率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利用负债来调节权益资本收益的手段。财务杠杆比率指反映公司通过债务筹资的比率。财务杠杆使企业能够控制大于自己权益资本的资源。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投资回报率高于负债成本,财务杠杆的增加就会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相反,如果企业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就面临财务危机的威胁。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企业获得利润的源泉,但上市公司中,处于高速增长期的企业,其经营活动中难以产生大量的现金流量,所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率用来衡量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较为妥当。扩展资料:无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这种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称为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影响的是企业的税前利润而不是息前税前利润。反映由于固定的债务存在,财务费用对保险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负债的程度和企业偿债能力,财务杠杆率越高反映利息费用越高,导致ROE指标越低。财务杠杆比率。
    车家骧2019-12-21 21:19:05
  • 经济学杠杆并不单单是债务的问题,事实上在现代经济领域,杠杆的存在是必要的,良性的、合理的杠杆有利于企业和个人的财务经济发展,比如一个超市,自有资金1万元,可以进100件货物,销售后获利2000元,如果超市在确保销量的情况下,向银行借贷1万元,利息1000元,进货200件,销售后可获利4000元,扣除利息为3000元,多出了1000元利润,在同一时间段内,通过杠杆资金增加进出货量,获取更多的收益,而出借方获得利息收入,消费者则可以更快的购买到需求的商品,三方都获得了自己的利益,这就是良性杠杆的好处然而,同一个例子,如果超市并没有超过100件商品的销路而盲目借贷并增加进货,借贷1万元,进了200件货物,但依然只卖出100件,获利2000元,而需要支付1000元利息和1万元本金,则超市方最终只剩下100件货物和1000元资金,这种情况下,超市的流动性被大幅降低,库存严重挤压,最终只能靠降价处理,而降价会引发之前原价购买者的不满,对超市信任感下降,最终超市可能亏本甚至失去客户而倒闭,这就是盲目扩张杠杆的害处经济学里,杠杆是一种很重要的工具,合理的杠杆有利于经济发展,利益获取和商品服务流通,毕竟钱只是一种交易媒介和工具,如果把钱存起来而不用来使用,实际上和废纸无异,也可以说就是一个数字,赚钱和消费是经济流通、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而人要改善生活,也需要不断购买商品、信息、服务等,市场的商品和货币供求是需要平衡的,但过于平衡会导致二者相互制约,比如货币不足,就会减缓商品的流通,而商品的不足,则会导致通货膨胀,因此,适当的加杠杆,可以为市场注入更多的资金以盘活商品流通,而商品流通可以带来更多的收益,间接地反馈给资本领域,可以说双赢如今的去杠杆,是基于各种市场尤其是金融、地产行业杠杆过高,上面我也说了,杠杆是把双刃剑,良性的杠杆有助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而恶性的、过高的杠杆,则可能导致市场泡沫、系统性风险、生活被债务压垮等问题,一般来说,杠杆的放量比例不应超过自有资产的比例,比如上面那家超市,自有资金1万元,那么杠杆应当控制在1万元以内,这样可以防止因货物过度挤压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就算积压了一半货物,但超市还是可以偿还债务,继续经营,但如果超市盲目放杠杆,比如借贷5万元进货并期待更高利润,这个杠杆比例就达到500%,远远超过超市的承受能力,一旦发生货物积压,超市显然无力还债,而其持有的商品并不是资本投资者所需要的,超市只能宣布破产清算,货物会被低价抛售,而资本方显然收不回全部本息,因此资本方会被超市绑在一条战船上,继续提供资金支持让超市借新还旧,不能让超市破产,结果雪球越滚越大,一旦破裂,后果严重。
    黄盛洁2019-12-21 20:38:30
  • 240%,这是东方汇理银行的高级经济师高大力给出的一个预测值。这个数值意味着,到2019年底,中国这个经济体中的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家庭债务的总和,也就是债务总额,相对于中国经济全年的GDP而言,比例将达到240%。也就是说,债务是收入的2.4倍。虽然很多人关心政府债务,而地方债在去年底也有了一个官方说法,但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债务水平缺乏概念。高大力的预测,应该算是我能看到的最新预计,因为2019年才刚刚结束。简单看到240%这个数值,会发生很多误读。你的第一感觉应该是太高了,难道1元钱的GDP需要2.4元的债务来支持吗?这种感觉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比例的确不小,说不对是因为你可能从来没有对债务GDP比例有过认识,超过100%的比例你都可能认为不妥。我们需要做一些对比。高大力认为中国需要大规模的债务重组,因为如果他的预测正确,240%就不是一个好兆头,“在欧债危机高潮期,欧洲债务总量占GDP的比例约为250%”。这是横向比,纵向比呢?2019年底,中国所有债务的总额已占GDP的216%。因此到2019年的预测值240%,杠杆上升的势头依然很猛。216%这个数据来自哪里?高大力没有说清楚来源,但我能找到的一个近似数据是215%。这个数据是上月刚刚发布的,来自于中国社科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课题组。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强调,中国全社会的杠杆率已经很高,“去杠杆”在所难免。李扬认为,从总量上看中国的总债务水平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但比南非之外的其他金砖国家都要高,尚处于温和、可控阶段。鉴于中国的债务水平近年来上升较快,应当保持警惕。从风险视角来看,李扬指出,国家资产负债表近期的风险特点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信贷、地方债务以及银行不良贷款等项目,而中长期风险则更多集中在对外资产、企业债务以及社保欠账等项目。无论哪类风险都和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应对办法还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李扬说的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高大力说的大规模的债务重组有什么不同?我看没有什么不同。李扬说的是方式,高大力说的是方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不可避免地就是大规模的债务重组。从李扬2019年底公布的2019年底的债务GDP比例215%,到高大力2019年初预计的2019年底的债务GDP比例240%,这是一个怎样的增速?如果你还是认识不够,我们再看看之前的数据。在我可以查到的说法中,渣打银行的王志浩2019年11月时曾经预计当年年底中国债务占GDP比重将超200%。现在来看基本没错。而当时王志浩还提及了他掌握的两个数据,“中国的信贷扩张在2019年经历了快速增长之后,整体杠杆率从2019年底的153%增加到2019年底的185%。如果王志浩的数据基本准确,而高大力的预测基本靠谱,那么中国经济的整体杠杆率,相当于从2019年的153%涨到了2019年的240%。正因为这样的势头,所以高大力说“如果这个步调持续下去的话,十年以后债务占GDP的比例可能会达到500%。如果到了这么高的杠杆率,比较疲软的企业和政府必然会违约。在接下来五到十年,中国必须要有大规模的债务重组,否则违约风险将大增”。2019年开始,我已经在《地平线》专栏中写了三篇文章,分别是“2019年看好中国的最大理由”、“索罗斯的中国难题”、“央行的算盘:紧而不慌的‘去杠杆’”,加上今天这篇“中国的债务杠杆到底有多高?”半个月我都在讨论中国经济的杠杆率。这里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列举了各方面对中国杠杆率的分析和预测。有乐观一些的,也有悲观之极的。但是,所有人都会承认,一个仅仅依靠债务杠杆支持的GDP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大家的分歧只不过在于,中国经济的杠杆过程到底在什么位置?是在一个上升过程中,还有增加的余地?还是到了一个顶点,即将反转?还是说已经开始反转,开启了去杠杆化的过程?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位置将强烈暗示着央行货币政策的不同操作。如果杠杆还在上冲,意味着市场主体主动加杠杆的欲望还在,那么央行就应该从紧甚至加息;如果杠杆已经开始收缩,一个债务收缩的过程已经开始,央行反而应该为了稳定需求放松银根,比如降低存款保证金率甚至减息。央行有没有答案?在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中,2019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9.7%,达到17.29万亿元的年度历史最高水平,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8.4%。而央行的表态是,“2019年M2和贷款数据基本达到调控要求,今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不会收紧或放松货币政策。不收紧不放松,这就是央行对杠杆位置的判断吗。
    车广东2019-12-21 20:20:57

相关问答

所谓杠杆,从狭义上讲,是指资产与股东权益之比;从广义讲,则是指通过负债实现以较小的资本金控制较大的资产规模,从而扩大盈利能力或购买力。自从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去杠杆化”一词遍从国外一直流行到国内。所谓“去杠杆化”,是指公司或者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把原来通过各种方式“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这样一个潮流。去杠杆化会的影响那么,去杠杆化将如何影响当前的资本和资本市场呢?美国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的最新观点是,美国去杠杆化进程,已经导致了该国三大主要资产类别价格的整体下跌。格罗斯认为,全球金融市场目前处于去杠杆化的进程中,这将导致大多数资产的价格出现下降,包括黄金、钻石、谷物这样的东西。我们经常说总有机会存在于市场的某个地方,但我要说现在不是时候。格罗斯表示,一旦进入去杠杆化进程,包括风险利差、流动性利差、市场波动水平、乃至期限溢酬都会上升。资产价格将因此受到冲击。而且这个进程将不是单向的,而是互相影响、彼此加强的。比如,当投资者意识到次贷风险并解除在次级债券上的投资杠杆时,那些和这些债券有套利关系的其他债券、持有这些债券的其他投资者以及他们持有的其他品种,都会遭受影响。这个过程可能从有“瑕疵”的债券蔓延到无瑕疵的债券,并最终影响市场的流动性,进而冲击实体经济。杠杆率一般是指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与权益资本的比率。高杠杆率意味着在经济繁荣阶段,金融机构能够获得较高的权益收益率,但当市场发生逆转时,将会面临收益大幅下降的风险。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都采取杠杆经营模式。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一般为10-20倍,投资银行的杠杆率通常在30倍左右。杠杆率的优点引入杠杆率作为资本监管的补充手段,其主要优点为:一是反映股东出资的真金白银对存款人的保护和抵御风险的作用,有利于维持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水平,确保银行拥有一定水平的高质量资本普通股和留存利润。二是能够避免加权风险资本充足率的复杂性问题,减少资本套利空间。本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在新资本协议框架下,如果商业银行利用新资本协议的复杂性进行监管套利,将会严重影响银行的资本水平。有关数据显示,一些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杠杆比率出现背离。2019年年末,瑞士信贷CreditSuisse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3.1%,但杠杆比率只有2.9%;UBS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1.5%,杠杆比率却只有2.6%。通过引入杠杆率,能够避免过于复杂的计量问题,控制风险计量的风险。三是有利于控制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过快增长。通过引入杠杆率,使得资本扩张的规模控制在银行有形资本的一定倍数之内,有利于控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过快增长。杠杆率的缺点杠杆率也有其内在缺陷:一是对不同风险的资产不加以区分,对所有资产都要求同样的资本,难以起到鼓励银行有效控制资产风险的目的。二是商业银行可能通过将资产表外化等方式规避杠杆率的监管要求。三是杠杆率缺乏国际统一的标准和定义,同时对会计准则有很强的依赖性。由于杠杆率的相关项目主要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受会计并表和会计确认规则的影响很大,在各国会计准则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下,该指标难以在不同国家进行比较。
财务杠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公司管理层可以利用财务管理中的几种杠杆,在投融资决策方面做好“度”的把握,并进行相应评估。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研究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用科学方法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新常态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新常态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整体上统一研究经济现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统一的经济体中对称的两个方面,所以在新常态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分,没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别;而政治经济学总是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日前发布的资管新规进一步明确了资管产品的杠杆比例限制。业内人士表示,此项规定对于高杠杆比例的结构化产品产生较大影响,但较之前的征求意见稿有所宽松。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未来具有分级安排的员工持股计划可以存续及新设,部分公司大股东也可以通过合理的分级安排定向增持。过去银行和非银机构开展的结构化委外产品仍有发展空间。结构化委外仍存发展空间控制资管产品杠杆水平是资管新规的一大要点。资管新规规定,公募产品和开放式私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分级私募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140%。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落地的资管新规删除了原来“投资于单一投资标的私募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3:1,权益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混合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2:1。上海一家量化私募人士表示,从资管新规来看,以后私募不能再通过5倍甚至10倍的超级杠杆放大投资风险和收益,同时从对不同类型产品的影响而言,对固定收益、类固收以及非标准化产品影响较大。同时,资管新规还明确,发行分级资产管理产品的金融机构应当对该资产管理产品进行自主管理,不得转委托给劣后级投资者。分级资产管理产品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对优先级份额认购者提供保本保收益安排。记者了解到,以前一些结构化产品中管理人只是名义上的管理人,即把实际上底层资产的投资决策权让渡给劣后投资人或者劣后投资人聘请的投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