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的金融交易产品有哪些

赵麦换 2019-12-21 22:10:00

推荐回答

德国因为德国属于欧元区,欧元区国家货币政策是欧盟委员会主导的德国只是最大成员国但不能自己决定货币政策的。
齐敦禹2019-12-21 23:57:2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你应该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吧,他们都是德国的经济学博士,噢,当时是叫政治经济学博士,呵呵。你还知道希特勒的纳粹吧,中文全名叫“国家社会主义”。所以,德国本土比较流行的经济学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准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与最近3、40年的弗里德曼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是不相容的。因此,最近半个世纪来,德国的经济学科在世界上没有地位的。不过,法兰克福大学有个经济学研究中心,是几个美国教授去后开办的,并且提供一定名额的奖学金。可以去看看。另外,法兰克福是德国的金融中心,所以,法兰克福大学的金融和金融法,都是德国最好的。
    黄生银2019-12-21 23:37:39
  • 英国金融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1、英国的金融制度主要有以下的金融机构构成。
    辛培宏2019-12-21 22:54:26
  • 德国那种银行企业联合的模式也就仅限于国内折腾一下,要做到金融市场,只能学习美国模式。
    齐晗希2019-12-21 22:36:34
  • 内容摘要:英国和德国是世界上金融业成熟的国家,但是二者在金融制度上却存在显著差异。英国是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制度,而德国则是银行主导的金融制度。本文从金融市场和银行中介业方面分析了英德金融制度的差异。关键词:英德金融制度对比分析金融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由一国的金融监管制度、金融组织制度和金融市场三大部分构成。英国和德国是世界上金融业成熟的国家,但二者在金融制度上有显著差异。英国是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制度,而德国则是银行主导的金融制度。本文从金融市场和银行中介业方面分析了英德金融制度的差异。金融市场的差异成本的物质材料作为生产投入来备制B,同时,它是按最终消费品有效需求量的原基材需求量来备制B,B构造为C,不能实现社会价值的产品量极少。可见,网络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存在必然的联系,其联系也具有重大意义。
    龚家迎2019-12-21 22:18:32

相关问答

在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中: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而不可能大量抛售手上的美国国债,股市的风险仍然很大,而目前的情况不是很明朗,就中短期而言,美国的国债持有者们很难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对于投资者而言,目标市场只有那么几块,如果美圆大举流出美国,将推升美圆利率,从而严重打击世界经济,进入期货市场的资金也会减少,巴西的底子太薄,找不到美圆的合适替代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在于象中国这样的债主已经被拴在美国的利益链上了,任何对美国不利的经济举动都将通过国际贸易和资本渠道反过来伤害中国的经济。中国能做的最多也就是今后少买美国国债。而对于美国的债主来说,是极不情愿看到美联储靠印钞票的方式来购买美国国债的,因为这意味着债主们的权益将在必然到来的通货膨胀中减少。看低美圆是个趋势,但也应当看到,但这决不意味着股市是一个胜过国债的好去处,经济危机还没有见底,不定时炸弹还随时可能爆炸。如果还有疑问,请留言。关于美国国内投资者的选择问题,这是个难题。从长期看,向中国的转移已经将国内制造业掏空,长期的财政赤字和0利率政策使得日本经济弱不经风。金砖四国,正如前说的,第二句则是不能随意下断语的一个疑问美联储购买美国长期国债将导致国债价格上升。如上说述,那些风险偏好稳健的投资者更愿意投资国债。对于债券市场而言,在各个公司破产频现的今天有几个投资者愿意买公司债。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昭示,它无法撼动国债市场的资金。最后只剩下国外市场了,并通过贸易和资本渠道影响到中国的经济,从而也会影响美圆的流入!这个问题是相当复杂而敏感的,任何异动都可能改变整个资金的走向。外汇市场也是个投机市场,它能吸引的资金是有限的?相对而言,国债的风险要小的多。对于股票市场,美联储的做法已经改变了长期国债的的既期利率,赶在通胀之前抛售美圆及美国国债是理性的选择,但为什么还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债主们没有其他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能长期的改变长期国债的利率。如果象中国、日本等持有巨量美国国债的国家。因此美国长期利率的飙升仅仅是个理论上的存在,在实际中我们不会看到这个现象,在中国的带动下,中国是外资的最好去处。但是。美股走出了一波比较大的反弹,欧洲?不行,国债的既期利率下降,本来就与国债市场离的比较远,又经历了货币的大幅震荡。看来看去只有中国才是“救市主”财政赢余+外汇赢余+外贸赢余+汇率升值预期+金融业没有开放+高储蓄+医疗改革+开发农村市场。美圆资产失去信心而大量抛售美国国债,名义利息是不变的,因此国债的既期价格的上升就意味着国债的既期利率下降.你问题中第一句是对的,印度还不错可是市场还太小容不下太多的资金。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对美圆、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外汇市场和国外的金融和房地产市场,因为国债的既期利率等于国债的名义利息/既期价格,看一下期货市场的成交量就知道了,而且容量太小,如果没有出现好的机会?可能唯一的希望也只有这了,但是俄罗斯的石油依赖症很严重。美联储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问题。日本?不行严重依赖出口,衰退的比美国更严重。对于期货市场,本来就是一个投机的市场,他吸引的是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那么当然有可能使美国国债重新走低,从而使美国的实际利率抬升。
就目前情况看,我国现在国债市场要点或特点主要体现为标准券制度、封闭式约束制度、交易清算时间安排制度、主席位清算制度、期限结构安排制度以及担保交收制度等六个方面 1、标准券制度标准券制度,即由交易所定期现在每月一次将在交易所上市流通的特定债券,通过依据该债券市价水平确定的“折算比率”,将百元面值的该种债券折算成一定金额的标准券。一旦确定折算率与标准券金额,在一个月内,正回购方用特定债券进行回购融资的金额就是折成的标准券金额。2、封闭式制度约束 所谓封闭式制度约束,即规定在完成债券回购的首次即期现货交易后,交易所将冻结正回购方一定数量标准券,但其所有权并未因此而归属逆回购方,逆回购方在回购合同存续期内对这批冻结的债券无任何处置权。3、交易清算时间安排制度投资者买入的债券经交易主机确认后,可以当时全部或部分卖出”,即现货交易实行T+0清算交收,而且下午2点开始集中进行扎差净额清算;封闭式回购交易制度也规定当日卖出回购融进的资金即可用于买进现券。4、主席位清算结算制度一定的债券交易方式必然伴随着特定的清算结算制度,因而特定的清算结算制度也是构成特定债券交易制度的不可或缺的要素。现行交易所封闭式回购交易制度下,采取了“主席位清算结算制度”。5、期限结构安排制度目前,交易所的回购期限分别为1、3、7、14、28、91、180天。最长为半年,这也助长了在股票市场上投机的机构通过国债回购融资套取资金的行为。6、担保交收制度及其问题 交易所封闭式回购交易的结算交收由交易所的后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负责担保,当回购交易的一方违约时,由结算公司替其先行支付,然后由结算公司向违约方追索,这与全世界其它采取集中撮合竞价交易的交易所所有品种结算是一样的,而且只要是为集中撮合竞价交易的前台提供结算服务。
国研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及金融体系会有哪些影响?尤其是将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陈道富:从危机的结果来看,由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事实上是带有全球性的。危机不仅仅表现在美国本土,欧洲、日本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动荡。美国本身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逆差国,美元又是全球最主要的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更重要的是,美国的金融资产被全世界持有,不仅金融机构卷入其中,各国央行也深陷其中。在经济、金融联系如此密切的世界中,这么大的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不可能不波及美国以外,世界各国受到牵连在所难免。目前,危机还在扩散,已从单纯的次贷危机向其他消费贷款蔓延。由于金融机构的破产压力,股票、债券市场也面临危机。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资本金受到侵蚀,贷款会更加谨慎,也会有所收缩,加上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在下降,金融危机有进一步向实体经济传递的危险,进而再加剧当前的金融危机。从当前的情景看,危机至少在短期内不会结束。危机的影响,既取决于危机本身的性质,也取决于危机的处理方法,包括世界其它国家的应对策略。从目前危机发展的情况来看,美国此次危机是一次比较大的金融危机,损失肯定不低于其八十年代发生的储贷危机,是否会达到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谈到的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程度,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如果控制不好,危机进一步恶化是有可能的。美国的这一次金融危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波及到了中国。从金融的角度看,危机初期,得益于中国金融体系相对保守和封闭,中国的金融机构直接的对外金融交往并不多,没有大量持有美国的金融资产,包括次级债、“两房”担保和发行的债券,以及破产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等。但是危机爆发以后,中国部分金融机构入股了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在账面上蒙受了损失。从总体上看,量还不是特别大,还不会引发金融危机。但亏损在金融机构的分布并不均匀,部分金融机构的压力较大,需关注。此外,中国政府持有大量“两房债券”和美国国债,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外汇储备会有一定影响。但美国政府介入“两房”,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当然,我们仍需要做好各种充分准备,毕竟美国政府没有做出明确的承诺。当然,美国的金融危机也使得全球资金的移动出现变化,中国可能面临跨国资金的大进大出,这需要重点关注。从实体经济来看,由于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给我国的出口、经济增长带来下行压力。但是,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也不完全都是负面影响。在危机恶化之前,世界面临通货膨胀上升,经济下行的滞胀风险。与此相一致,中国经济也面临较大挑战,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降,通货膨胀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居高不下。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化,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调整,缓解世界能源、原材料以及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的供求紧张状况。更重要的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化,严重打击了国际投机势力,石油、大宗商品中的投机因素大大降低,价格快速下降。这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中国通胀的压力,舒缓了中国宏观政策方面面临的困境,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向防止经济过快下滑上。国研网:您如何评价美国政府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策略?陈道富:首先应该看到,美国面对这么大的金融危机,还能够把危机的影响控制在目前的水平,确实让各国见识到美国金融体系的灵活性,以及美国在处理危机时表现出的务实,既体现出原则性,也体现了艺术性,更不同于美国开给其他国家的治理危机处方。危机若发生在其它国家,肯定就不是目前这个样子了。当然,美国金融体系也有不完善、不安全的地方,存在一定的漏洞,否则不会发生此次危机。国研网:中国央行于9月15日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是否是针对美国此次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救市措施?陈道富:美联储、美国财政部以及各国央行都在积极救市。这些国家都曾经历过金融危机,在处理危机方面比较有经验。此次救市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危机带来的过于剧烈的伤害。尽管央行此次发布调低“双率”的政策,时间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给市场造成中国参与救市计划的联想。但从目前来看,政策更多的是针对国内的经济形势,不大可能纯粹是为了配合美国的救市计划。调低“双率”的政策,是经过研究并在事前提出的,绝对不是随便出台的偶然政策。央行调低“双率”的政策,在保持对国内通胀可能反弹的控制的基础上,更重视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尤其关注中小企业。当然,美国金融危机的恶化,消除了原有的某些不确定性,更加坚定了中国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有助于中国政府果断作出决策。同时,这个政策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前瞻性的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可能对我国金融体系流动性的影响。国研网:到目前为止,我们至少可以从此次危机得到哪些启示?陈道富:危机远没有结束,现在谈启示有些为时过早。而且不同的人,视角不同,得出的启示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我相信,这次危机过后,不仅仅美国,世界各国都会从各方面进行深刻的反省,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监管政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发展等方面,都会有所突破。一是长期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加上政府信用介入等引起市场激励机制的扭曲,容易引起泡沫经济,而泡沫经济最终都是要破的。或者说,金融的根在经济,过分脱离经济发展金融,最终是要发生危机的。但金融发展具有自我膨胀倾向。二是过于复杂的衍生工具,在带来流动性等好处的同时,也引起市场风险的承担主体和风险控制主体严重分离,不利于对风险的评估、控制。更重要的是,衍生工具大量表现为表外业务,现有的信息披露要求和监管措施还无法有效应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手段相当脆弱,尤其在高杠杆的环境中发生系统性风险时更是如此。进一步研究并加强监管是必要的。三是金融机构的损失与实体经济的损失,其宏观影响差距极大。金融机构发生损失,将引起金融机构不得不多倍收缩资产,进而引起资产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进一步恶化金融机构的损失。尽快将损失剥离出金融机构,有利于控制损失的传递和多倍收缩效应。四是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时,一定要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受现有规则限制,该改规则的时候就要改规则,该注入流动性的时候就应该注入。在处理这次危机时,美国政府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去解决问题,行政力量也很强大,该出手时毫不手软。金融危机发生时,市场存在大量正反馈机制,或者说市场高度相关,并且恶化速度很快。保持市场必要的信心是最重要的,否则大量干预措施都会失去效果。因此,把握干预的时机,果断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危机时期,对部分金融机构的保护是必要的,必须保证有金融机构来实现必要的金融功能。国研网:反思美国的此次危机,中国还可以更深层次的思考哪些更基本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那些应对措施?陈道富:我们除了可以就事论事的从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机制以及政府应对策略等方面,反思美国的这次危机,还可以更深层次的思考一些更基本的问题,如重新思考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思考金融的内在不稳定等理论问题。谈到应对措施,我想危机已经发生了,我国也已经受到影响。因此,我国需要做的,一是尽可能减少现有损失,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在减少损失方面,中国要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加强与美国各界的沟通,特别是政府沟通,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同时,我国应认真研究美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形势,避免错误的投资。二是应充分评估金融机构的损失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尤其要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防止损失在国内的传递和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国研网: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这次危机的表现,对于中国构建金融安全体系有哪些借鉴意义?陈道富: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这次危机的表现,确实让我们见识到了美国金融体系的灵活性。中国在构建自己的金融安全体系时,最核心的是如何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金融体系的灵活性。对风险和危机的防范,使金融体系具备对风险和危机的抵抗力。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需要加快金融的对内自由化,以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其次,金融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加强有效监管是很重要的。监管部门需要与市场主体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陷于“主管部门”,同时应加强监管部门的协调,更多的从保护中小投资者、保户和储户的角度加强监管。再次,需要尽快建立我国的金融安全网。我国已经有了保险保障基金和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避免将其简单的作为救助金融机构的工具。最后,还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危机处理预案和协调机制。美国在这方面的协调响应机制值得中国借鉴。虽然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和国会之间也存在争议,但在一些基本原则方面能达成共识。当前,在国际金融动荡的背景下,中国应严格资本账户管制,密切关注各类资本的跨国流动,防止由于国际资金的大进大出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严重的冲击。同时,协调好汇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在通胀可控的前提下维持经济增长。经济的稳定增长,是金融安全的根本。
2019年6月份美国财政部公布消息显示: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量达到1.15万亿美元,相比上月增持443亿美元。6月份日本总共持有美国国债是1.09万亿美元,比5月减少205亿美元。在此次之前,日本则在2019年10月份超过中国,美国债卷持有最多的国家。根据数据显示,中日两国持有的美国国债相加占总债卷总量中大于三分之一,这一总量在6月份增加了477亿美元,至6.17万亿美元。问题:中国为什么要买美国国债?资金来源—改革开放外汇储备迅猛增加结合我国长期以来的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持有量分析可知,由于美元是世界性的结算货币加上我国不允许私人持有美国国债,收到美元货款之后,银行再换算成人民币结算给贸易公司,中国出口越多,外汇储备越多。购买对象—美国国债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金融危机导致以美元为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美元地位陷入危机。但是欧元、英镑、日元的表现却更弱,这些货币还都不能替代美元的国际地位。得不到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可,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时,我国意识到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是保险的投资产品。那是因为美国国债容量大、需求强劲、交易活跃、流动性强、收益较高。说白了就是在国际上各个国家都认,硬通货。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美元之所以是硬通货原因就是在二战结束后,英国地位一落千丈,揭不开锅,其他国家都是这样,只有美国一家在二战后期参战,但是人家在二战前期卖武器赚了很多钱,其他国家需要美国输血支援,不得不把美元确定为世界货币,凭借于此美国美国可以剪全世界的羊毛,简单来说就是钱我发行的,我想发行多少就发多少,我没钱了就印点钞票买你制造的东西,过一段时间,没钱了还印。说白了美国花钱,全世界还钱!鉴于此我们也想让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可以通过大量持有美元国债来维持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为人民币国际化迈进一大步。提升我国国际地位中国增持美国国债不仅有经济上不得已的原因,不论欧洲、中国还是日本,都没有一个国家能取代美国的角色。中美两国制度不同,随着中国迅速崛起,欧美国家形成了挑战和威胁,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暧昧徘徊。中国增持美国国债,协助美国救市,就占据了道德优势,中美两国之间就能建立起良好的国际关系,这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
为推动中国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规范发展,协会组织起草了《中国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主协议》及补充协议、《证券公司金融衍生品柜台交易业务规范》、《证券公司金融衍生品柜台交易风险管理指引》,经常务理事会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会员单位签订《中国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主协议》的,应将签订的主协议报协会备案。三个自律规范内容SAC主协议是证券公司柜台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双方使用的标准合同文本,是对一系列金融衍生品交易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诸多共同问题所做出的约定,主要包括单一协议定义、违约事件与终止事件及其处理、终止净额结算等相关内容。SAC主协议共14条,主要条款有:单一协议与协议效力等级、付款与交付义务、净额支付、违约事件、违约事件的处理、终止事件、终止事件的处理、终止净额结算、利息、赔偿和费用、陈述与保证、适用法律及争议解决、通知、其他和定义。鉴于SAC主协议是对交易双方相互权利的约定,并不涉及证券公司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内部管理事项,为规范证券公司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证券业协会决定在起草主协议之外,结合证券公司柜台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特点,起草证券公司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规范。业务规范共28条,主要内容包括业务规范的适用范围,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业务资格要求,交易对手方的管理,证券公司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的风险管理、资料保管、信息报送要求等。考虑到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同时借鉴国际市场普遍针对金融衍生品单独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指引,证券业协会组织起草了风险管理指引。风险管理指引共10章38条,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了风险管理的整体要求,为第一到第二章,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定义、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及要求等。第二部分为第三到第七章,针对主要风险类型作出相应的技术指导与规范性建议,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及法律合规风险等。第三部分为第八到第十章,包括估值与会计核算管理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