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共有多少个国家建立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樊徐斌 2019-12-21 20:34:00

推荐回答

保险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理论是把存款保险分为隐性存款保险和显性存款保险两种。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则多见于发展中国家或者国有银行占主导的银行体系中,指国家没有对存款保险做出制度安排,但在银行倒闭时,政府会采取某种形式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因而形成了公众对存款保护的预期。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中一直是国有银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对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也就一直承担着储户存款的隐性担保职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对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相关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明确银行倒闭时存款人的赔付额度,稳定存款人的信心,同时建立专业化的问题处置机构,以明确的方式迅速有效地处置有问题银行,节约处置成本。同时,在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下各家商业银行需要向存款保险机构缴纳保费,事先进行基金积累,以用于赔付存款人和处置银行,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增强银行体系的市场约束,明确银行倒闭时各方的责任。
辛均安2019-12-21 21:20:3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可以投资收益更高的P2P理财产品啊,现在银行和P2P都有风险,为什么不投各利息高的呢3月31日,国务院发布《存款保险条例》,自2019年5月1日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指投保机构向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交纳保费,形成存款保险基金,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存款人偿付被保险存款,并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存款以及存款保险基金安全的制度。存款保险将覆盖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符合条件的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应当参加存款保险。被保险存款包括投保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包括个人储蓄存款和企业及其他单位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为人民币50万元。超出最高偿付限额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得到补偿。这意味着,存款由过去国家的全额隐性保险转为显性的有限担保,允许银行破产,运营风险由自身承担,作别了“刚性兑付”的时代。相关人士分析,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激活金融市场,同时保护储户利益提升风险意识,加强市场监管,减轻央行负担。但是银行存款也不再100%安全了,超过最高偿付限额50万元的部分,有可能得不到赔付,或按一定比例赔付。因此,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会使大额存款部分向经营稳健的国有大行,以及其他理财、信托、保险产品分流。不少P2P业内人士认为,存款保险制度从长期来看对P2P利好,投资人将视利率风险用脚投票。或许有人会认为,既然有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大可不必根据银行资质来选择存款银行,只要将存款利率高低视为选择的唯一标准就好了,或者投资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应该比其他理财方式更有保障吧?但事实上,银行存款也是投资,经营更冒险的银行自然愿意提供更高利率,为了支付高利息却必然需要将大量信贷资产配置于高风险投资之中,以获取高额的回报,这就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另外,银行的理财产品是不在存款保险制度的偿付范围之内的。促进观念转变,P2P投资或将更易被接受存款保险制度让民众打破了“政府隐性担保,存款无风险”的固有意识,促使投资者重新认识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从这一角度来看,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将会促进民众理财观念的转变,理财选择将不会那么保守,更多人会去尝试过去观念里那些具有风险性的理财方式,P2P就是很好的选择。据P2P网贷行业最新数据显示,春节过后网贷行业成交量强势反弹,2019年3月P2P行业整体成交量达492.60亿元,创历史新高,环比2月上升了46.98%,是去年同期的3.51倍。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已突破5000亿元,预计2019年P2P网贷行业全年成交量将突破6000亿元。由此可见,P2P以操作简单,投资门槛低,高收益、稳回报的特点,日益成为投资人看重的理财方式,而且具有的多重资金安全保障机制等风控措施,使得P2P在争夺因存款保险制度而导致银行资金流大量外流时处于有利地位。当一直以来固有的“钱存银行绝对安全”的认识被颠覆,那些从银行取出的存款,无疑将会流向比银行利率收益更高的理财方式。加剧银行与P2P竞争,但更多的还是促进合作银行失去了“政府无条件保护”的安全屏障,与P2P的安全差距有所拉近,而存款又被分流,这就会加剧二者之间的竞争。从现有情况来看,除国有四大银行具有国资背景,其它民营中小行和P2P公司在推出理财产品时所面临的风险相同,但P2P的收益回报显然更高,银行与P2P的竞争只会造成两败俱伤。另一方面,P2P行业一直渴望与银行就资金托管方面达成合作意向。今年以前,推出与经营P2P托管业务的基本都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主,银行的态度则显得很谨慎。目前,只有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数家银行涉及资金托管领域,但随着P2P监管政策的呼之欲出,加之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使银行失去固有优势,银行与P2P公司的合作或许会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迈进。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后,互联网金融在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大拇哥财富总经理孔令文表示,银行不再由政府背书后为P2P提供了发展机遇,一方面,促进与银行的合作可以给P2P增信;另一方面,项目优质,信息透明的企业将得到快速发展。据了解,作为首创P2G模式的大拇哥财富,平台项目全部具有国资系背景,另据他介绍,大拇哥财富已经入选民生银行第三方托管合作名单。从长远来看,存款保险制度虽然揭示了银行也可能暗藏风险,但对整个金融圈的影响是积极的,尤其是对于互联网金融。未来这种保险制度也可能蔓延到其他金融机构,从而加强金融环境的稳定性。面对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P2P行业或将面临另一个发展的重大机遇,告别野蛮生长之后也许将迎来真正的繁荣。
    黄益琴2019-12-21 23:56:12
  • 先回答题主的问题——中央银行为银行的买单的行为只是一个暂时的妥协之举,不适合金融业长远的发展。为了有个全面的认识,让我们从头开始。0.规定如下存款保险条例,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投保存款保险。投保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以及外国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不适用前款规定。投保方式分为三种——强制、自愿、强制与自愿相结合。强制投保的代表国家有日本、英国,自愿投保的代表国家有德国,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代表国家有美国。我国是强制投保的,希望所有银行都可以参保。即使是在自愿投保的德国,在欧盟的要求下也设立了一个强制的存款保险制度,所以说德国也不能算是一个完全自愿投保的国家,但是德国的大部分银行依旧参保,因为德国的存款保险体系属于互助性的,参保可以获得更多的经营便利。而美国则是美联储体系的银行强制投保,其他相关金融机构自愿申请,通过审核后可参保。从上面来看,存款保险制度的初衷就是让银行参保进而保护储户的利益。而我们则选择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规定投保方式。这在相关体系还不健全的时候是一个明智的方式,而要改变这种强制的投保方式可能需要等待很长时间。3.3保险范围当下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险范围主流是储蓄存款排除掉银行同业存款,而我国的规定大致也符合这个标准。第四条被保险存款包括投保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但是,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投保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投保机构的存款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规定不予保险的其他存款除外。3.4保险费率并未公布,不过大都是基于风险计算得出的费率。美国使用的是骆驼评级法,对不同风险评级机构的不同风险资产采用不同的保险费率。我国的对银行的信用评级系统并不完善,我国则不大可能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保险费率的规定。印度的存款保险制度采用的是单一费率制,但是引起了银行的普遍不满,又采取了保险费返还的办法来缓解。而日本在实施了一段时间固定费率制后,后来改为使用差额费率制,而我国很有可能采用与日本类似的费率制度。3.5理赔标准我们采用的理赔标准是第五条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存款结构变化、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调整最高偿付限额,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执行。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资金数额在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超出最高偿付限额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偿付存款人的被保险存款后,即在偿付金额范围内取得该存款人对投保机构相同清偿顺序的债权。社会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存款的偿付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另行制定,报国务院批准。人民币50万元的最高偿付限额对我们来说不算高也不算低,不过上面提到的是“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也就是说不同银行的存款可以分别拿到赔付金,如果和发达国家比的话那还是差一点。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最高赔付金额为25万美元,对未受保护的存款采用预先支付50%的方式进行赔付。欧盟在最新的规定中,保险金额的上限最低为5万欧元,最高10万欧元。法国为个人存款提全额担保,德国为个人存款提供不限额担保。大的方向就是个人小额储蓄存款给予保障,大额的存款不一定给保障,在2004年的世界平均的赔付限额是人均GDP的三倍,如果按当时的标准来看的话,中国的赔付比率也是挺高。4.其他的话4.1存款保险制度将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挑战竞争是显而易见的,根据以往的数据显示,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会进一步降低,一场有趣的金融改革将会拉开帷幕,我倒是希望民营的这些银行可以在银行业有个立足之地,能在未来的十年里看到教科书式的金融创新。在美国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制度之前,其银行一般保持将近20%的资本充足率,但在实施存款保险之后,银行的资本资产比率降到了创历史纪录的水平。50家最大的商业银行平均为5%,大型国民银行控股公司平均为6.3%,大型储蓄贷款协会平均为5.1%。在相同时期,与银行竞争但是不受保险的金融机构却拥有高得多的资本资产比率。其中,综合性保险公司为10.9%,人寿保险公司为12.4%,短期商业信用贷款公司为13.3%,个人信用公司为13.8%。4.2结束语综上,我国即将实施的这一套存款保险制度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存款保险制度,借鉴了以往各国的经验,结合中国当下的经济体制状况,得出了这一套“简单粗暴”的保险体系,其中并没有创新可言,但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毕竟有迹可循。银行业的金饭碗可能又要动摇啦,大家快去学精算什么的吧5.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参考文献.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齐有利2019-12-21 21:02:09
  • 截止2019年,世界上共有23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有195个,地区有38个。
    齐晓朋2019-12-21 20:57:30
  • 首先声明:大学在读本科生,非银行业人...只是来学习交流,因为这只是我作业...本周金融学作业,本来打算上知乎看看有没有相关资料,却发现相关回答还是好少的,无法帮助我copy作业了!于是还是自己查询资料,用a4纸手写完我的作业;《中央存款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存款保险条例》——http://www.cdic.gov.tw/ct.asp?xItem=356&CtNode=288&mp=1;http://zh.wikipedia.org/wiki/存款保險。
    齐晓洁2019-12-21 20:40:23

相关问答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客观性。即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二是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1、资产负债状况分析财务风险从资产负债分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财务风险很小;二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侵蚀,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必须引起警惕;三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还占据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属于高度风险,必须采取强制措施。2、从企业收益状况分析财务风险从企业收益分析,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对这三个层次的收益进行认真分析,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这其中分三种情况:一是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说明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存在一定风险;二是如果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收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若严重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必须十分警惕;三是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财务危机已显现。反之,如果三个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在市场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现着重从以下几点来谈谈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1、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企业在实施某一方案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分析,运用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法等,制定留有余地的管理办法,保证发生意外时企业能有效应对。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如产品制造业可按一定规定和标准计提坏账准备金、商业流通企业计提商品削价准备金,用以弥补风险损失。2、对财务运行过程进行事中控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计算、监控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现的偏差,有效遏制不良事态的发展,将风险降到可以控制的程度,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如研究赊销账款的情况,确定回收办法,加速资金回笼。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3、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后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应及时消化处理,若长期挂账,势必给企业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2、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筹资风险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或筹集了高于平利息水平的资金,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2、投资风险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上,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的资金利润率水平。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一种平衡器的作用。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然使产生利润,但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一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三是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4、收益分配风险控制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设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采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全面分析企业内部经营、外部环境等各种资料,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告知企业经营者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组成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张疏而不漏的安全网。一般而言,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包括两个层次,即总体财务预警机制和部门财务预警机制。总体财务预警机制的主要功能是让企业经营者掌握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预先了解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部门财务预警机制,即以企业主要经营部门分别确定检查要点,设立相应的预警线,如对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本、营销部门的销售费用、管理部门的管理费用等设定警戒值,侦查企业财务运营可能失衡的地方,及时进行必要的改进。部门财务预警机制不仅能帮助总体财务预警机制寻求财务问题产生的源头,而且有利于不同部门之间沟通协调,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首先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来完成。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当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时,则表明企业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产品积压少,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相反,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时,则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这种情况下,由于应收款项及存货的大幅度上升,将使企业经营能力下降,同时也易形成潜在损失。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均会引起企业危机,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等导致的,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3、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保证企业资产对负债能力的影响,从短期看,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是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决定企业负债能力的高低,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防止不良资产产生,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是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管理手段;从长期看,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业往往是其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一个健康企业的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非负债资金。因此,企业应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加速资产周转等措施,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较高盈利能力的企业往往享有较高的信誉和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也使得企业有较强的融资能力,相应使企业有较强的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4、加强资金管理1、合理调动使用资金。防范财务风险,需要财务人员进行货币资金的合理调度。根据企业自身资金运动的规模和生产特点,妥善安排货币资金收支活动,使企业能保证日常的生产经营需要,并且在还款和分红付息期到来时,及时筹措和调度资金,以避免出现无力支付的情况。2、细化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在赊销商品之前应该确立信用政策,同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控制好日常管理,有利于确保信用政策的全面落实。日常管理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建立信用限额管理制度。信用额度是指企业给予某客户赊购商品的最高额度,是根据客户的经济实力和企业愿意承担风险的大小决定的,这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水平;第二,做好账龄分析。这样有助于明确目前的收账重点和程序,从而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第三,加强对坏账的管理。严格审批坏账损失,防止各种弊端的发生,积极参与客户破产善后事宜,尽量减少损失,仍然要关注逾期未收回的已作坏账核销的应收账款。5、实施债务重组在债务人陷入财务困难时,债务人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拖延,等到债权人通过法律强制执行甚至宣告破产;二是债务重组,通过债务重组的收益减轻负担,获取生存发展的空间。而债权人同样有两种选择:一是强制执行债权直至债务人宣告破产;二是接受或提出债务重组。而债权人愿意与债务人进行资产重组不外乎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最大限度地收回债权,企业发生财务困难不能按既定条件全额偿还所欠债务,但是债务人可能有能力按较低的条件来还债。对于债权人而言,即使从债务人方面所收到的资产的价值比应收回的债权的价值小有时也是值得的,因为这样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收回债权。二是缓解债务人暂时财务困难并不意味着没有改善财务状况的希望,如果债权人对债务人采取立即的求偿措施有可能对债务人造成较大的冲击,致使债务人原本是暂时的财务困难滑向永久财务困难的境地。一旦债务人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债权人只能按比例享有个别追偿价值,有可能所得的清算价值只占原有债务价值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具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债权人采取的立即求偿措施损害的不仅是债务人,也包括债权人本身。所以,当企业发生严重亏损,陷入债务困境并处于破产清算边界时,企业应尽力与债权人协商,实施对企业、所有者、债权人各方面都有利的债务重组计划,包括豁免部分债务、降低债息率等等。比如,我国对国有企业实施的“债转股”计划,即将国有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债券转化为企业的股权,就是一种典型的债务重组方式。通过债转股,债权人将原有的债务转化为企业自有资金的组成部分,增强企业的自身资本实力。在股份制企业的改造重组中,利用发行可转换债券进行筹资还债,在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票后,使其投资者成为企业的股东。债务重组的实施可以减少企业的债务筹资风险,为企业减压,增强活力,而且对于债权人而言,债务重组可能会使债权人的权益损失降到最低,从而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债权人的破产风险,因此只要债务重组的损失不超过企业直接破产造成的权益损失,债务重组的实施就是必要的、可行的和有利的。6、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财务风险本身具有综合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风险最终都反映在财务风险中,使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而决策机制是指决策权力的形成、规范和规定,它包括企业的决策机构、决策内容和决策机制等。公司制企业决策机制具体内容包括: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股东作为所有者,在财务上享有对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以及公司合并、分立等重大事项投票权,享有公司剩余索取权。董事会作为公司最高决策机构,享有广泛的权利,对公司经营方针和投资方案决定权;对公司的年度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弥补亏损方案、公司增减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具有制定权;有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方案的拟定权;对公司财务经理人员的任免权等。公司董事会与财务经理人员是委托与代理的关系,公司财务经理人员受聘于董事会,在权限范围内财务经理有权对日常财务经营活动,包括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拟定公司具体财务制度等进行决策,其他人不得随意干预,同时董事会对财务经理人员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和监督。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防范财务危机,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控制,加强资产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海尔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海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背景下面让我们来审视一下海尔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在许多业内人看来,海尔有许多可以受人称赞的优点:管理上的日清日高,“斜坡球止”理论张瑞敏本人的优秀,还有优质的服务等等。也有人认为,海尔的成功显示的是,它在服务模式上的先行与品牌操作系统上配合,使它能够获得超额利润。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它通过服务来支撑品牌的那些经验,是技能与知识的综合能力。就从其竞争发展的历程看,或许后一种表述更能支撑海尔的发展。从深层次看,这也是对海尔在技术、管理和企业文化上的综合描述。探索海尔发展成功的轨迹,首先是其管理优势所在。青岛海尔公司建立22年来持续发展已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环境的企业管理模式。从84年开始的名牌战略阶段:中国冰箱第一、多元化战略阶段:中国家电第一、国际化战略阶段:美国建厂等一直到2019年的开始宣布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通过在战略、观念、人力资源、文化、技术、质量、市场、服务的创新,塑造了海尔今天的成就,使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得到成功,并创造用户的绝对忠诚度。在其辉煌发展过程中,海尔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是海尔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从海尔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来看,其核心竞争力在产品方面,已经从单一的家电产品向多元化产品计算机、手机、生物制药、家庭整体厨房扩展,已进入了一个多元化产业经营的格局时代。主要经过了从寻找提供利润的核心业务比如冰箱、电视、空调、洗衣机、到充满机会的新兴业务计算机、手机、家庭整体厨房,再到创造未来的名星项目生物制药等之间的一种协调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海尔不仅保持原有产品的发展,同时还加大对第二、三类型业务的投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产品和技术层面上保持其核心竞争优势地位。然而,海尔在产品多元化发展中承担了巨额损失。海尔认为,全球化时代浪潮中,单一产业无法存活。因此,海尔进入医药领域,随后又进入了保健品、餐饮、电视、电脑、手机、软件、物流、金融等十多个领域。然而,海尔药业至今依然亏损;海尔投资的‘海尔大嫂子面馆“连锁店,目前大多数已经关门;海尔在电脑行业就栽了一个不小跟头,电脑行业是一个高科技的行业,明显与现在的海尔品牌营销运营的理念和模式不符,海尔电脑自上市以来就一直持续亏损。海尔手机在科键、波导、厦新等品牌面前也几乎一败涂地。可以说,海尔的多元化,把自己带入了一场迷失品牌的可怕危机当中,就像一场迷局,海尔陷入了困境。在服务模式上海尔实现了先行与品牌操作系统,这种核心竞争能力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影响着海尔的持续发展、发展的方向和范围。这种延伸更多的是在面上的延伸,即与多元化经营战略相匹配的延伸。从海尔的企业理念来看,那种“对内实行以企业忠诚为中心的核心价值体系,对外实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的经营哲学更多的强化了其核心竞争力。同时,海尔将其“企业忠诚”的价值体系上升到“中国造”的位置,为其核心竞争能力的延伸架构了一个广阔的、高远的空间。总之,海尔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过程中,以自身的企业文化为首,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多元化发展模式,以超前的服务理念赢得了自身的竞争优势,成为诸多企业学习的案例。二、海尔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一品牌核心竞争力从1985年之后,海尔始终把名牌战略作为自己的基本战略之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中包含的内容。海尔通过品牌外延变化:冰箱名牌——家电名牌——中国名牌——世界名牌和内涵变化:质量高——服务好——个性化——速度快的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使其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级企业。海尔的发展无疑是个奇迹,海尔的品牌建设之路对于所有想建立品牌战略的企业来讲都有学不完的东西,我们选择海尔,是因为海尔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摸索出提高品牌核心境争力的成功经验,并且在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条件下实现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成功转换,对于此类经验的深入认识、总结无疑将提高我们对品牌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完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大有裨益。纵观海尔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海尔的核心竞争力突出的表现为制度和企业文化,而这两点的核心是创新。这种创新实质是集体学习的能力。1995年海尔创造出了OEC管理模式,在实践的成功使其获得“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在2001年4月22日上海举行的“企业家活动日”上,中国企业联合会向海尔集团颁发第七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证书。海尔集团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获得特等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保障,以市场创新为目标,员工主动参与为主体的企业文化指引企业发展壮大。海尔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集体学习能力而不是外在资源的强大;是人的能力不是物或可以继承资产;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不是相比对手的优势,海尔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2程,所有相关要素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学习之中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海尔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海尔品牌也因此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机制,使品牌的生命力得以连绵不断。二战略创新核心竞争力海尔今天能大步地迈向国际化之路,在于始终抓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的培育、构造、强化及其作用的发挥,战略创新是海尔核心竞争力机制之所以持续发展的主导性文化特质。何谓“战略创新”?实质上,所谓战略创新,亦就是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核心竞争力机制的创新。这种创新必能造成企业获得超越平均利率的利润,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理念的领先几乎决定企业的命运,可以这样讲,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事实正是这样,海尔核心竞争力每一步的强化,莫不是通过其实施重大的战略创新而实现的,而这一战略创新思路的萌生、创意、设计和实施、推出,都是基于某一理念的领先而实现的。在海尔长期经营中形成的“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第一”理念;“创造市场”即创造一个专属于“我”不属于“人”的“创新”市场理念;“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的“信誉第一”理念;“用户总是对的”的用户需求为“真理唯一标准”的理念;“高质量的产品是由高质量的人造出来的”“先造人后造产品”的理念等等。这一系列的理念均为作为核心竞争力之理念形式————海尔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部分,或者说是它在各个不同领域,不同环节上的具体转化形式。以“产业报国,追求卓越”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为导向的海尔核心竞争力的巨大威力发挥,使海尔的业绩一再辉煌。三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海尔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一一核心竞争力。海尔的企业文化主导着海尔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挥。海尔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海尔文化中各个具有其特色文化的概念,如:“要么不干,要么就争第一”的“第一”理念,“创造市场”即创造一个专属于“我”的“创新”市场理念,“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的信誉第一“理念”:“用户总是对的”、以“客户需求为真理唯一标准”的理念;高质量产品是由高质量人造出来的“先选人后造产品”的理念:“精细化零缺陷”的只有一等品,没有二、三等品的“最佳产品理念”;“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用工制度,“计点到位,绩效联酬”的分配原则,“联合舰队的组织机构,以及大中心构筑产品平台的企业国际制度创新”等等。这-系列的理念,仍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形式一一追求卓越的组成部分。海尔核心价值观、核心理念在其核心竞争力机制战略创新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三个层次:产业报国、追求卓越一一这一核心价值观同核心企业竞争力是等价的,这是第一层次,在核心价值观理念主导下的第二层次便是“第一即“唯一”的理念、“创造”市场理念等等,这是总价值观理念体系的子项;而由体现着核心价值观的各子项理念,表现为作为核心竞争力发散终端的末稍竞争力,这是第三层次。四服务核心竞争力综观海尔20多年的服务发展史,无论是对内“找茬”也好、对外“找乐”也罢,都源自“真诚到永远”的那份真诚。海尔服务的规定之细甚至已经达到了怎么敲用户的门,管理之细从服务规范、服务礼仪、服务用语、岗位衔接、互动制约、动态考核、政策激励、等级排序、星级升降等等都一一规范清楚并严格执行。它的背后则是一套庞大而高效的信息化组织保障,有管理学家称之为“闭环式服务体系”。服务是海尔的产品质量监测器。海尔每台产品的重要零部件上都有各自身份证一样不同的喷码,服务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刻可以“一追到底”,详细的售后征求意见能及时把用户对质量的投诉传递到设计、生产环节等。服务是海尔的市场需求感应器。在海尔科研部门墙上始终贴着这样一句话:“用户的难题就是海尔的课题”。这实际上是海尔研发一直在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写照。而“从群众中来”靠的正是海尔庞大的市场服务体系,是其服务介入产前环节的秘笈。在海尔服务人员眼里,抱怨的背后是需求,通过信息化筛选出的数据足可以物化出最受欢迎的产品。因此,海尔人当然会理所当然地给最终催生出成产品的抱怨人“发奖金”。服务是海尔的人际情感交换器。再回到开头的那个“替居民看孩子”的故事,海尔的服务站不会势利到只为用户看孩子,因为只要创造了感动,今天的求助者就会变成明天的潜在用户。海尔服务最基层创新的小智慧其实也藏着朴素的大道理。因此,诟病海尔最终会被庞大的服务成本拖跨的人不会明白,服务其实也在赚,它赚取的是企业的未来。服务是海尔的品牌传播助推器。通过优秀的服务,卖一件产品可以感动一家人甚至足可以形成邻里间的民间舆论场,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其实正是努力做大做强舆论引导力,品牌会因此而声名远扬,并逐渐赋有传奇色彩,客户口中的传奇故事又为公司设立了新的服务标准、用不断创新的服务创造顾客忠诚度、最终将获得令人望尘莫及的竞争优势。海尔核心竞争力对其他家电企业的启示海尔的成功得益于其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正确理解。核心竞争力对于海尔来说即不是指单纯的技术、人才、资金,也不是指暂时拥有的市场份额的优势,而是指企业能抓住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最终能够获得3用户对企业的忠诚度。目前虽然各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同,但要达到自己的目标或者至少要生存,就一定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每个企业的关注点会有所不同。但海尔的成功给了其它家电企业一个很好的启示:一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开发核心产品1、加快技术创新,加大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权威机构的统计显示,国际上家电行业的研究和开发密度一般在6%-7%之间,但是国内家用电器行业的研究和开发密度大约只是人家的一半,海尔的研发比例达到了3.8%,康佳只有2.17%。家电巨头尚且如此,其它中小型家电企业的低层次研发水平就可想而知。从资金的投入来看,国内家电企业的年销售额一般是10亿美元,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资金大约是3%左右;而外资企业的年销售额在百亿美元以上,其用于研发的资金投入大约是5%。2、加快提升家电传统产线的技术改造,提升工艺技术创新能力。随着国际家电产品新标准的出台,传统产线的升级换代是家电制造的必然趋势。因此,家电产业需要大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要加快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组织和促进重大技术成果和推广,使之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是共性技术的推广,如CAD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家电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3、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合研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尤其在目前家电企业的技术实力以及资本实力很难独自开展一些行业基础性的技术研究,而高校则拥有优秀的研究资源,和企业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可以和企业进行产学研联合研究。4、中国家电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基础还比较薄弱,技术竞争力不高,单一的企业创新主体尚不能构成完整的创新体制。同时,家电企业现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分散,不可能自发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体系完备、开放共享的基础公共平台。从国际普遍经验看,培育与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必须要企业之间实现互动。有必要通过行业协会引导,加强家电企业间的横向联合。此外,标准的竞争将成为家电企业未来技术竞争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单家企业是很难实施行业标准的制订。有必要通过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中国家电企业,共同参与行业标准的规范。推动家电标准的制定,并提供科技中介服务,引导和规范家电业的发展,逐步发展高端家电产品,使中国的家电企业具有强的国际竞争能力。二实施归核战略巩固发展核心竞争力所谓归核战略,就是要求企业通过剥离非主营业务来强化主营业务的竞争力,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没有实现这个目标,万万不可轻举妄动。内部归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认知挖掘阶段,即通过层层分析、归纳总结出企业现有的技术和非技术优势,将之培育核心竞争力。2开发运用阶段,积极利用现有的知识积累、人才资源、管理能力,将核心竞争力或其生长点运用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获得竞争优势。3保持创新阶段,充分利用已形成三创造满足顾客需求的独特的企业价值链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通过对顾客价值链施加影响,并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形成的。在为顾客创造价值时,企业应做到:首先,企业与顾客之间应达成互利的共识。其次,为顾客创造价值,降低顾客的消费成本包括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三是增加顾客利益,包括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四加强组织与管理能力,培育适合自身的组织与管理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组织与管理能力,对于企业获取持久优势和较好的赢利都是必不可少的。家电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适应企业战略的组织架构。不但要加强组织内部由决策层到执行机构的纵向管理力度,更要解决部门之间信息不畅的横向管理问题,破除战略的神秘性,距离感,让员工理解战略目的,发挥集群力量,让“火车头”变为“联合舰队”。同时要建立科学的员工考核激励机制等等。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对企业的流程、组织结构文化进行重塑创新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与管理模式。五文化创新发展持续核心竞争力围绕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家电企业必须客观科学地审视自己的企业文化,用新的价值观,新的视野来谋划和构建新的企业文化,为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服务.基于发展持续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在于:1、塑造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思维能力而建立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它由多个创造性团体组成,善于不断学习,强调终生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将企业按学习型组织进行塑造,进行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一方面使得企业时时进行信息交流,不断增强危机感、凝聚力和创造力,可打破科层化结构形态,避免“温水效应”的发生,另一方面实现个人与工作的融合,促使人们树立共同的愿望,形成动力,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拓展自己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实现组织的目标。42、培养团队精神。工作团队是现代化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将技术和资源转化为核心竞争力,进而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基本运作单位,培养优秀的团队精神是调动每位成员的能动性,增加协调性,降低内耗,获得1+1>2的团队竞争力,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总之,良好的,持续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成长和发展的基石.家电企业必须建立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时俱进,使企业永保竞争优势地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不断发展。实践证明:不管家电产业的中心在何处,要想成为世界上有竞争力的产业,就不能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市场,失去的将是一系列的市场和商机;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迟早会面临被模仿与被超赶的危险;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将意味着企业没有核心产品,只能在末端产品市场上竞争搏杀,拼得你死我活。面对当今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家电企业想拥有生存与持续发展的机会以及创造出世界一流品牌,那么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可能避免恶性竞争,减少不正当降价的损失;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控制价值链,加强企业的品牌受益;也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家电行业的企业才能在整个行业内推行最优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使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达到最优化,并以此带来利润的大幅上升;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国际化的竞争能力;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中国的家电业才能真正称得上取得巨大的发展,真正成为世界级的家电制造中心。
1公共收入来源与其支出对象出现“负向不对称.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宏观经济运行的效率。公共收人来派与其支出对象的“负向不对称,主要衷现为:纳税能力较高的人反而少纳税或不纳税,但从政府获得了较多的公共物品。这种“负向不对称,导致了各经济行为主体的偷税、翻税、逃税、抗税及各种“寻租‘现象,阻碍了宏观经济的顺利运行。2预算外收人不断扩大,且在预算外收入中各地方和部门可支配的收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预算内收人则相对减少。这种情况的存在使中央政府的财政职能弱化,从而使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下降。3税收外规费收人越来越多,收缴权日益分散化,在客观上造成了公共支出结构的扭曲,导致政府效率低下,妨碍了宏观经济的顺利运行。扩展资料:现代国家公共财政收入主要形式有:1、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公共收入形式,是世界各国公共收入的主要来源,一般约占各国经常性公共收入的90%以上。2、债务收入。债务收入包括国内发型的公债,国库券,经济建设债券,向国外政府、各级组织和商业银行的借款等。3、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是政府凭借其资产所有权取得的股息、红利、租金、资金占有费、土地批租收入、国有资产转让及处置收入等。公共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