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为什么不在边境开凿另一条苏伊士运河

黄碧妹 2019-12-21 13:03:00

推荐回答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首先我说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1888年有一个《君士坦丁堡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任何国家都有权通过苏伊士运河,不管是战时,还是平时。伊朗作为联合国一个成员国,它随时可以通过,没有问题。现在问题是它在过去的30多年当中,它没有向埃及政府提出过它的船要过,尤其它的军舰,它上那去干什么,所以它没有提出过,你不能赖埃及,说人家不批。它为什么不提出来,因为1979年它就发生了伊朗伊斯兰革命,而且埃及那边也是1979年,它就跟以色列签订了一个和平协议。你们两家好,以色列是伊朗的敌人,你们两家好,结果我就跟你没有外交关系,断绝外交关系,等于30多年来,埃及和伊朗之间没有外交关系。这个事没,没有外交关系,我的舰艇也不通过,它30多年……断交了,也不影响你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其实没有问题,它要申请也可以,就是没有现在埃及这个事,以前要提出来也可以通过的。但是现在这个当口提出来,为什么大家现在作为一个新闻热点,就是怀疑它在测试埃及是不是要废除原来跟以色列签订的那个和平条约。如果你不废除,也可以测试埃及和伊朗会不会恢复一种新的关系,为以后伊朗它常态性的通过奠定一个基础,这是问题的所在。实际在埃及情况变化以后,它的外交出现土耳激化的倾向,什么叫土耳激化?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最近两年,本来土耳其和以色列是盟友关系,它实际上是土耳其是以色列在中东唯一的盟友,可以称得上盟国了。大家可以想得见,以往就是两三年来,以色列的空军是飞到土耳其上空去进行训练,它实际上是一个盟国关系。但是最近两年,双方关系出现了变化,土耳其明显的东向,就是所谓的东向政策,也就是说和以色列拉开了关系。特别是在去年加沙救援船发生争吵之后,双方渐行渐远,实际上土以关系出现了危机,现在在埃及变化之后,实际上过去埃及和以色列在共同应对伊朗的威胁,在共同遏制加沙地带哈马斯的发展方面,他们有相当的共识的。但是现在变化以后,埃及现在的政策出现了很微妙的变化。以色列也担心埃及也会像土耳其那样渐行渐远。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这种迹象,所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伊朗你说趁火打劫也好,或者是趁热打铁也好,现在把军舰开到红海,而且提出来要通过苏伊士运河。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埃及实际上军方已经同意了,至少是公开同意了,虽然现在还没有通过。但是不出意外,它应该是通过了。如果埃及和伊朗的关系要是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对以色列是一种战略上的威胁。
齐晋杰2019-12-21 15:20:1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可以根据签订于1888年的君士坦丁堡公约,各国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苏伊士运河。不仅以色列的民用船只可以正常通过,军舰也可以通过。
    齐晓光2019-12-21 13:56:49
  • □第一次中东战争:一九四八年五月十五日,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向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这次战争一直延续到一九四九年二月。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超过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范围的五千七百三十一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有近一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以侵埃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苏伊士运河自一八六九年开通后,被英国长期占领。埃及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一九五六年七月二十六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同年十月二十九日晚,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入侵埃及领土西奈半岛。三十一日,英、法对埃及进行海空军轰击,随即侵入埃及领土。英、法、以的侵略战争,遭到埃及军民的英勇抗击和全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十一月二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作出决议要求有关各方立即停火。十一月五日晚,以色列被迫同意停火,英、法也于六日表示同意停火。十二月二十二日,英、法军队全部从埃及领土撤退,以色列军队于一九五七年三月全部撤出埃及领土,从而以侵略者的失败结束了这次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五战争。又称“六天战争”。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战争于六月十一日结束。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城的约旦管区、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达六点五七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使近五十万阿拉伯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在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操纵下,联合国安理会在同年六月七日和八日两次通过“停火决议”,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在丧失大片土地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无条件“停火”。□第四次中东战争:即十月战争。一九七三年十月六日,埃及、叙利亚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发起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战争。埃及军队在战争中,横渡苏伊士运河,摧毁了“巴列夫防线”。叙军一度打到太比利亚湖。但是由于超级大国插手等原因,最后被迫在十月二十五日停战。□第五次中东战争:即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一九八二年六月六日,以色列以其驻英大使遇刺为借口,悍然出兵入侵黎巴嫩,在六天之内占领了黎巴嫩四分之一的领土,攻陷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大部分基地。九月十九日,以色列部队不得不撤出贝鲁特西区。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以色列被迫同意在联合国主持下与黎巴嫩重开撤军谈判。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一日,以色列内阁通过决议,在同年六月一日以前撤出在黎巴嫩的所有以色列军队,但仍在与以色列接壤的黎南部边境地区保留一个八至十公里的“安全地带”,在那里支持听命于它的“南黎巴嫩军。
    辛嘉英2019-12-21 13:39:26
  • 是第七装甲旅,下面是资料: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战争爆发的背景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一条国际通航运河,全长175公里,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欧亚两洲的航程,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运河自开通以来,一直为英法所控制,1882年,英国派兵占领埃及,在运河区建立了它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1936年又签定了英埃条约,肯定了英国在苏伊士运河区的驻军权。巴勒斯坦正在后,埃及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了较大的发展,1951年10月,埃及废除了英埃条约。1952年7月23日,以纳塞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英国扶植的法鲁克王朝,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之后,于1954年10月英国同埃及签定协定,同意分批撤军。1956年6月,英军全部撤离埃及,但苏伊士运河仍为英法控制。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全部财产移交埃及。英法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策划召开对运河实施“国际管制”的会议。1956年8月16日,在英法倡议下,22个国家在伦敦举行会议,但未能达成任何协议。9月19日,美、英、法召集18国再次在伦敦举行会议,讨论建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协会”问题,仍未达成协议。9月30日,英法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10月13日,安理会否决了英、法要求埃及接受“国际管理”制度提案。在这种情况下,英法决定采取武力来解决问题。为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法国首先提出邀请以色列加入。尔对以色列来说,它早已对埃及不准它的船只通过亚喀巴湾的蒂朗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不满,早在1955年11月就制定了一个入侵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的作战计划,所以,两者是一拍即合。1956年10月13日,法以商定了作战计划,14日,英法又在艾登的乡村举行了秘密会议,制定了作战计划。决定由以色列首先向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发起进攻,吸引埃军的主力部队支援;接着,英法从塞浦路斯、马耳他、亚丁和航空母舰上出动飞机轰炸埃及,摧毁埃及的军事基地;然后,英法军队从塞得港登陆,向运河区进攻,切断埃军退路;最后,由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全境,英法占领运河区,全歼埃军。开战前,以军共有军队10万人、坦克400辆、火炮150门、作战飞机155架。而埃及总兵力约15万人、坦克530辆、火炮500门、作战飞机255架,但仅100余架能完成作战任务,当时,许多飞行员和坦克手还在苏联受训,多数先进和重型装备不能在实战中发挥作用。况且,埃及的防御重点是尼罗河三角洲及运河地区,所以,在西奈半岛仅有3万人左右。战争进程埃、以两军在西奈半岛的战斗1、米特拉山口战斗1956年10月29日下午5时许,由阿里尔.沙龙上校指挥的以军第202伞兵旅在法国空军的支援下,利用埃军在西奈中部地区兵力稀少,防御单薄的弱点,首先在米特拉山口空降了500余人和部分武器装备。同时,该旅的主力3000人,与米特拉山口的伞兵会合,向米特拉山口突进。埃军司令部接到前线报告后,东部军区司令部于当日命令第2步兵旅的第5和第6营立即开过运河,迎战米特拉山口的以军部队。同时,埃军总参谋部派遣第4装甲师的主力由运河西岸进入比尔.吉夫贾法地区,两个国民警卫旅尾随前进。第2侦察团向东南运动,企图切断以色列空降部队的退路,对米特拉山口的以军构成包围之势。米特拉山口全长30公里,两旁悬崖峭壁,十分险峻。10月31日中午时分,以军两个连,包括坦克支队和重迫击炮队组成的侦察分队进击米特拉山口。以军一进入海坦谷地,即遭到埃军5个连伏兵的袭击。埃军占据了东南两地的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充分发挥火力优势。以军进退两难,只得利用临时工事进行抵抗,双方激战至黄昏,以军才占领谷地东部。2、阿布奥格拉战斗以军为实现“中间突破”战术,威胁西奈北部埃军主力,配合202伞兵旅在南线的进攻,决定以第38特遣部队突击阿布奥格拉。阿布奥格拉位于西奈半岛东北部,东距埃以边境30公里,向西可通运河重镇伊斯梅利亚,从阿里什到库赛马的公路也通过这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埃军在阿布奥格马的前方鲁阿法水坝等地有坚固据点,形成了完整的防卫体系。
    齐春对2019-12-21 13:21:59
  • 中东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向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这次战争实际上一直延续到1949年2月才停战。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超过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范围的5731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有近100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以侵埃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埃及1956年7月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后,英、法殖民主义者为重新霸占苏伊士运河,勾结以色列共同发动的侵略埃及的战争。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的一条著名国际通航运河,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据有重要战略和经济意义。苏伊士运河自1869年开通后,被英国长期占领;苏伊士运河公司被英、法垄断资本控制。埃及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同年10月29日晚,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入侵埃及领土西奈半岛。30日,英、法向埃及政府提出最后通牒,借口所谓“保证运河的通航安全和自由”,要求占领苏伊士运河区的三个主要港口——塞得港,伊士美利亚和苏伊士。埃及政府拒绝了这个无理要求。31日,英、法对埃及进行海空军轰击,随即侵入埃及领土。英、法、以的侵略战争,遭到埃及军民的英勇抗击和全世界人民的强烈遣责。11月2日,联各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作出决议要求有关各方立即停火。11月4日,联合国组成紧急部队监督停火。11月5日晚,以色列被迫同意停火,英、法也于6日表示同意停火。12月22日,英、法军队全部从埃及领土撤退,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全部撤出埃及领土,从而以侵略者的失败结束了这次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五战争。又称“六天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战争于6月11日结束。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城的约旦管区、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达6.57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使近50万阿拉伯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在这次反击以色列侵略的战争中,埃及于6月6日宣布停止苏伊士运河航运。在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操纵下,联合国安理会在同年6月7日和8日两次通过“停火决议”,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在丧失大片土地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无条件“停火”。第四次中东战争即十月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发起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战争。埃及军队在战争中,横渡苏伊士运河,摧毁了“巴列夫防线”。叙军一度打到太比利亚湖。但是由于超级大国插手等原因,最后被迫在10月25日停战。第五次中东战争即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以其驻英大使遇刺为借口,悍然出兵入侵黎巴嫩,在6天之内占领了黎巴嫩四分之一的领土,攻陷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大部分基地。从6月14日开始,以色列集中兵力围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9月18日,占领了贝鲁特西区的以色列侵略军,配合黎巴嫩基督教民兵对巴勒斯坦难民营的无辜平民进行血腥屠杀,激起了世界公愤。9月19日,以色列部队不得不撤出贝鲁特西区。1983年9月3-4日,以色列玩弄部分撤军的阴谋,撤出黎巴嫩中部阿莱山区的和舒夫山地,进入贝鲁特以南沿阿瓦河一线部署,继续占领黎巴嫩南部2200平方公里的领土。1984年7月,以色列关闭它驻黎巴嫩的联络处。11月,被迫同意在联合国主持下与黎巴嫩重开撤军谈判,并放弃了要求叙利亚同时撤军的先决条件。1985年1月14日,以色列内阁通过从黎巴嫩单方面撤军的计划。4月21日,又通过决议,在同年6月1日以前,撤出在黎巴嫩的所有以色列军队,但仍在与以色列接壤的黎南部边境地区保留一个8-10公里的“安全地带”,在那里支持听命于它的“南黎巴嫩军”。http://baike.baidu.com/view/201983.htm。
    齐智娟2019-12-21 13:09:23

相关问答

谈谈以色列军事。以色列一诞生就处在强敌环伺、被周边阿拉伯国家联合进攻的恶劣环境下,要想生存,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以色列很清楚,军队作战能力取决于优良武器与高素质人员的统一,武器虽然可以直接从西方买,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更何况资源匮乏彼时国力弱小的以色列,这并不是一条可持续的路。就像60、70年代因为苏美联合封锁的外部压力,中国选择了“自力更生”。以色列无时无刻不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胁,领导层选择了“军工立国”。举几个栗子。乌兹冲锋枪以色列UZI型9毫米冲锋枪,是以色列军工早期的代表作。20世纪30年代初,以色列国防军的前身――“哈加纳”秘密建立了一批轻武器制造厂,由此构成了以色列军工企业的雏形。以色列军事工业创建初期,主要业务是维修、改造和更新从西方国家进口的落后飞机、坦克及火炮,开始只能生产部分轻武器,改装和维修一些装备。不过,以智慧见长的犹太人不久即设计出性能优异的“乌兹”冲锋枪,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的热门产品,并为刚刚起步的军工企业提供了急需的启动资金。幼狮战斗机进气口和前副翼看起来很眼熟吧,是不是很像J-10。防御系统是以色列国有军工企业拉斐尔国防系统公司研发的全天候、机动型火箭拦截系统。整个系统由发射、雷达、操控和监测等装置组成,可自动探测来袭火箭弹并发射导弹在空中进行拦截。拉斐尔公司网站介绍,“铁穹”能在多云、下雨、尘暴、雾霾、夜间等条件下有效拦截射程70公里内的短程火箭弹和155毫米榴弹炮炮弹。而且,铁穹”系统在侦测到火箭弹来袭后,能在不到一秒时间内根据弹道、天气等条件综合测算,判断火箭弹落点,只对射向城镇等有价值目标的火箭弹实施拦截,对打在空地的则不予拦截。铁穹”系统不仅能精确拦截目标,而且有效区分来袭危险程度,最大程度上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2019年3月9日,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武装派别领导人实施“定点清除”,随即加沙武装人员向以色列展开报复行动,在4天时间内向以南部发射超过200枚火箭弹和迫击炮弹。由于“铁穹”的护卫,在高密度的“火箭弹雨”下,以色列在此轮冲突中仅有数人受轻伤,保持了奇迹般的低伤亡率。本轮冲突中,“铁穹”选择性地拦截了200枚火箭弹中的40枚,成功率在90%以上。以色列有意将这项技术卖给其他国家以收回投资成本,目前美国、英国、伊拉克和阿富汗国家已分别表示有兴趣购买。上面的三个栗子是香甜的,因为这些案例都无一例外地表明:以色列的军工研发是新兴企业成长、资金来源、乃至人才培养的直接催化剂。就像我们多年前一直反复强调的产学研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去开发产品。比较难得的,以色列的军工研发并没有割裂军用和民用,没有将经济增长和军队建设对立起来。占比较高的军费开支也没有拖垮国民经济。以色列的“军工立国”绝非穷兵黩武,那种让国民吃不起饭,超市里普通的日用品都会匮乏。以色列的“军工立国”,是将有限的资源高比例地投入军事研发,再将军工技术转化成民用,在这个过程中一起成长起来的军工企业,往往走出了大量的创业者,并且携带了很多积累的技术。在以色列,平均每184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创业。除了硅谷,以色列是世界上初创企业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人均获得风险投资数量世界最高,比美国还高出一倍多。2019年,以色列的人均创业投资就已经是美国的2.5倍,欧洲的30倍,中国的80倍,印度的350倍。与绝对数相比较,以色列这个只有710万人口的国家吸引了近20亿美元的风险资本。相当于英国6100万人口或德国和法国的合计1.45亿人口所引入的风险资本总额。美国所有的一线VC,包括红杉,Accel,Greylock,Benchmark,Bessemer,Battery,Lightspeed等全部都在以色列有过投资,许多还有办公室和GP驻扎。全世界有两百五十多家跨国科技公司把R&D中心放在以色列,让以色列也成为了R&D占GDP比例全球最高的地方。谷歌、苹果、微软、facebook硅谷四巨头接连收购的以色列团队一个又一个。仅在2019年,就有苹果收购以色列摄像头技术公司LinX,谷歌收购以色列地图服务Waze的消息曝出,而像微软Kinect和Hololens核心技术起源于以色列某创业团队,Facebook旗下虚拟现实头戴设备OculusVR收购以色列手势识别技术开发商Pebbles等等,在科技圈早已耳熟能详。没有资源,没有市场,国土面积三分之二是沙漠,开车从北到南一天可以往返7次的狭小和贫瘠的中东小国,就此演变成了仅次于硅谷的创业圣地。
弹丸小国以色列如果失去了美国的支持,他们可能会面临中东其他国家的反击。但是以色列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争,有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军事力量也很强大,而且也是中东唯一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所以他们能够保护自己。从一开始的时候,美国就一直在支持着以色列,就连以色列之所以可以成功的复国,也离不开美国的帮助。自从以色列建国以后,也一直都没有消停过,不停的在战争,和周围国家的关系很紧张。在和巴勒斯坦打仗的时候,以色列方面对巴勒斯坦的平民开火,导致以色列饱受争议,甚至还有媒体说他们是屠杀行为。因为有了美国的帮助,现在的以色列在中东地区也是首屈一指的国家,但是如果他们失去了美国的帮助和保护,那么以色列还能不能够抵抗得住中东其他国家的进攻。其实从以前的战争中就可以看出端倪。虽然美国一直在支持和保护以色列,但是以色列本身的能力也是很强大的,美国只是给他们提供了武器支援,剩下的全部都是靠着以色列自己的士兵在抵抗。而且因为以色列从建国以后又一直在打仗,不仅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而且以色列而是一个全民兵役制度的国家,在以色列国家,全民皆兵,都有很强悍的战斗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色列虽然一直对外声称自己没有核武器,但是以色列拥有核武器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就从这一点来说,就算美国不能继续支持以色列,以色列方面自保还是没有问题的。
伊朗人是波斯族,历史上和犹太人并无过节,反倒和阿拉伯人长期敌对,1980年的两伊战争也可以说是伊朗与整个阿拉伯国家的战争。在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之前,由于有波斯人和犹太人之间古老的文化纽带和共同的战略利益的维系,伊朗和以色列一直是紧密盟友。以色列犹太人的先祖与伊朗人的先祖波斯人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公元前11世纪古以色列王大卫统一犹太各部族,建立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之后分裂为南北两国,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1979年1月,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巴列维国王被迫流亡国外,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由于巴列维王朝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和美国在阿以问题上对以色列的偏袒和支持,霍梅尼把反对巴列维国王的斗争总是与反美反以交织在一起,因此霍梅尼对以色列国家的理解与认识就决定了伊朗与以色列的关系与巴列维时期相比必然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在新世纪以来的以色列和伊朗双边关系中,有两个关键性的节点,第一个节点就是“9·11事件”。9·11事件”后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把伊朗列在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之首,还把伊朗称为“邪恶轴心”。由于阿拉伯世界一致认为美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一直偏袒以色列,伊朗也认为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代理人。伊朗国内逐渐强势的保守派也一贯指责美国在中东的霸权行径是为了以色列的利益,可见后“9·11时代”的伊朗和以色列关系的恶化就绝非双边关系层面那么简单,复杂的地区安全格局和宗教意识形态等外部因素导致了后“9·11时代”伊以关系的持续恶化。新世纪以来的以伊双边关系中的第二个关键节点就是“伊朗核问题”。对伊朗可能拥有核武器的忧虑让以色列人倍感焦虑,以色列官员和军事将领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国际社会向伊朗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并且暗示,如果国际社会施压无法阻止伊朗核武器计划,以色列可能将单方面动用武力,打击伊朗的核设施;而伊朗也不甘示弱,对以色列进行口诛笔伐,指责以色列的霸道和蛮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