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哈马斯先开的火,我国为何还要谴责以色列

黄百祺 2019-12-21 12:54:00

推荐回答

1、巴勒斯坦地区,面积大约为2.7万平方公里,1948年联合国把巴勒斯坦地区,一分为二都一致谴责以色列的原因。5、历史沿革如下:巴勒斯坦地区——大约2.7万公里,在该地基础上巴以分治。分治后,成立巴勒斯坦国和以色列国。以及国际共管的耶路撒冷以色列把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国、约旦部分地区、叙利亚格兰高地都占了,成立以色列国。现在巴勒斯坦国由原来的1.5万公里,降低到2500公里。通常有个名词——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来代指巴勒斯坦国。6、海马斯一直反对以色列侵略。
辛国旗2019-12-21 13:08:4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历史渊源!看完就知道为什么了!公元70年,古罗马大军占领耶路撒冷,摧毁犹太教圣殿。公元135年,犹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由此开始了持续1800多年的漂泊生涯。从被逐出故土那天起,犹太人就没有忘记过重返故园。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大规模反犹太主义浪潮,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也由此相应兴起。1881年,俄籍犹太医生平斯克尔出版了《自我解放》一书,提出了建立犹太民族国家的想法。该书被认为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发端。1896年,匈牙利犹太律师赫茨尔又出版了《犹太国》一书,完整地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针对当时欧洲到处可以听到的“犹太人滚出去”的口号,他这样写道:“我现在要以最简单的形式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要‘出去’吗?到哪里去呢?”“应该把地球的某一部分的主权授予我们,其面积足以满足一个民族的正常需要;其余的事情将由我们自己来做。赫茨尔的著作在犹太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这个民族家园究竟建在何处,犹太人内部也有过分歧。他们设想过在南非和阿根廷,还认真考虑过乌干达,并为之进行过投票。直到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才将其最终定在犹太人心目中的文化根——巴勒斯坦。这次大会提出,犹太人应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与此同时,“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成立并开始活动。他们组织犹太人向许多世纪以来阿拉伯人聚居的巴勒斯坦移民,并成立了“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这次大会召开的1897年,被认为是犹太人将自己的家园梦想开始付诸实践的一年,也被认为是巴以争端的开始之年。从《贝尔福宣言》到《巴勒斯坦白皮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被英军占领,战后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写信给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罗斯查尔德,声称“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此信后被称为《贝尔福宣言》。犹太人据此开始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但是,此举遭到巴勒斯坦当地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他们以暴动和罢工的方式向英国施加压力,要求限制犹太人移民。这场动乱一直持续了3年之久。与此同时,在纳粹迫害下生计无着的犹太人继续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至1939年,移居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总数已增加到44.5万人。1936至1939年期间,英国曾建议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面积远比后来联合国划定的小和一个阿拉伯人国家,但被阿拉伯人拒绝。1939年5月,英国政府害怕进一步激起阿拉伯各国的反抗,遂主动向阿拉伯各国示好,提出了所谓的《巴勒斯坦白皮书》。白皮书提出:在今后5年中,每年只限移入1.5万名犹太人;限制犹太人购买阿拉伯人的土地,准备把巴勒斯坦逐步移交给一个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当地政府,犹太人可在该政府管辖下实行高度自治。阿拉伯人的动乱是平息了,但是,在对立情绪强烈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建立信任,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巴勒斯坦白皮书》公布之时,恰是欧洲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苦苦寻求安身立命的绿洲之日。在纳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全世界1/3的犹太人被杀害,遇难者总数达600万,欧洲犹太人所剩无几。英国在向德国宣战前,由于坚持白皮书的立场,不让受迫害的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使得当地犹太人和托管当局处在了战争边缘。只是基于对德国法西斯的共同仇恨,才使暴力活动有所限制。但是,在战时,犹太突击队从未停止过对拦截非法移民的英军设施的破坏。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和以色列立国二战结束后,从纳粹集中营里解放出来的几十万波兰犹太囚徒,成了无家可归之人。他们不能返回故园,因为此时在波兰各地相继发生了杀害返乡犹太人的事件;除了几个北欧国家之外,饱受战争蹂躏的西欧国家无力收容他们;连素以移民国家著称的美国都不愿敞开大门。此时,惟一张开臂膀欢迎他们的,就是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区。由于英国继续坚持白皮书的政策,导致犹太突击队同英国托管当局的冲突不断升级。犹太人炸路断桥,袭击拘禁非法移民的营地,暗杀英国官员。对英国而言,这将是一场不得人心的战争。此时,希特勒杀害600万犹太人的罪行,正被逐步揭露,国际舆论一边倒地同情犹太人。让那些被解放的波兰犹太人继续住集中营,实在是说不过去。随着轴心国秘密文件的曝光,英国当年拒绝意大利的提议、不同意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经意大利转送巴勒斯坦的决定,也大白于天下,舆论视英国为残杀犹太人的帮凶。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英国决定从巴勒斯坦脱身。1947年2月15日,英国宣布把巴勒斯坦这块烫手山芋转交联合国。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其中10个是伊斯兰国家、1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可达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苏联出于争取以色列执政的工党的考虑,一改从帝俄时期就固有的反犹态度,为以色列建国出了大力,并对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巩固给予了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在联大一番感人的演讲,对181号决议的顺利通过起了重要作用。而曾在《贝尔福宣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犹太人复国的英国,却在此时投了弃权票。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2/3强。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处沿海地带,土地肥沃。1948年5月14日下午,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前面的广场上,挤满了犹太人。下午4时,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独立宣言》。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以色列建国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作出了积极的反应。本—古里安宣布建国17分钟后,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查理·罗斯向记者宣布:美国承认以色列。承认以色列的文告是美国人在还不知道这个新国家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就拟好的。当得知这个国家取名“以色列”时,杜鲁门总统用笔将文告上的“犹太国”字样划去,改为“以色列”。5月17日,苏联宣布承认以色列。建国次日即爆发战争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当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1950年改称约旦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同时,阿拉伯联盟发表声明,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这次战争史称“巴勒斯坦战争”。与以后的几次中东战争不同,英美两国出于在阿拉伯世界的长远战略考虑,在巴勒斯坦战争中站到了阿拉伯人一边。倒是苏联为争取这个新生的国家,对以色列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当时在苏联控制之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不仅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军火,而且为以色列提供专用机场、建立空中走廊,为以色列训练空军和伞兵部队。战争进行之时,几名驻欧美国空军犹太裔士兵冒着军法审判的危险,偷了3架重型轰炸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机场装满炸弹后,起飞轰炸开罗和大马士革。由于参战的阿拉伯各国彼此之间心存疑忌、内部不和,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和埃及国王法鲁克各打算盘,使得只有游击队实力的以色列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7月中旬,在英、美的催促下,以色列宣布停火,但零星战斗持续到1949年。这次战争后,巴勒斯坦被分为三部分: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78%,超过“分治决议”规定面积5700多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归约旦管辖;加沙地带归埃及管辖。近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成为难民。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失败使周围阿拉伯国家备感耻辱,到处弥漫着革命的气息。1949年3月、8月和12月,叙利亚先后3次发生政变。1951年7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父子被巴勒斯坦难民刺杀。阿卜杜拉国王18岁的孙子侯赛因由于子弹击中了祖父亲手别在他胸口上的一枚勋章而幸免于难,于1953年继位成为约旦哈希姆王国国王。1952年7月,埃及军人推翻法鲁克王朝,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纳赛尔于1956年6月成为总统。第一次中东战争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军队联合向其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军队4万多人,以只有3万人游击武装,没有正规军队。但以民众全力保护新生国家,出色的游击战也破坏了阿拉伯联军的统一作战,使其被迫各自为战,加之阿拉伯各国怀有抢占地盘的私心,致难以协调指挥。美国紧急建议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休战,苏联也不满阿拉伯国家的贸然进攻。6月11日,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周。以在全世界犹太人的及时帮助下,迅速恢复战斗力,并组建了正规部队“以色列国防军”。阿拉伯国家于7月9日再次发起攻击,但以国防军已扩充到6万人以上,而且武器精良。以最终取得战争胜利。战后,以不仅夺回了联合国“分治”决议划归它的领土,而且占领了大部分联合国划归巴勒斯坦人的领土,占领面积相当于巴总面积的80%。第二次中东战争,也叫苏伊士运河战争。苏伊士运河自1869年开通以来,英国长期控制,巨额收益绝大部分落入英法垄断资本手中。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领导埃及革命胜利4周年之际,纳赛尔宣布回收运河主权,将其收归国有。英法于心不甘,恼羞成怒,秘密策划联合以色列,以武力夺回苏伊士运河控制权。战争于1956年10月底爆发,但美苏均强烈不满英法的举动。在巨大压力下,英法只好于11月6日宣布停火,并于12月从埃及全部撤军,以也退回到第一次中东战争停火线以前的位置。埃及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第三次中东战争,也叫“六•五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大规模突然袭击。经过精心计算、侦察和准备,以军可供作战的196架飞机全部起飞,采用超低空飞行等高超技术,很快炸毁了埃及的近200架飞机。埃及失去制空权,以陆军放手进攻。战争打了六天就很快结束了,历史上也称“六日战争”。由于以的迷惑战术加上埃及等国军队的战略战术失误等原因,阿方损失惨重,损失飞机560多架,坦克820辆,伤亡6万人,40多万人逃离家园。以只损失61辆战车,伤亡3100多人。以夺取了加沙地带、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地区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国土扩张三倍。196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42号决议,要求以从占领土地上撤军,但以拒不执行联合国的决议。以虽然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以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对立加深,双方和平共处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第四次中东战争,也叫“十月战争”、“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萨达特上台后,深感以突然袭击的威力,也决定用同样的方式回击以。为了迷惑以,阿方成功施行了欺骗战术。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援下,向以发起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战争。埃及军队在战争中,横渡苏伊士运河,成功摧毁了以吹嘘的坚固防线——“巴列夫防线”。打头阵的埃及空军从30个机场同时出动240架飞机直扑对岸以军阵地,20分钟内摧毁了以军在西奈半岛90%以上的军事目标,埃及仅损失5架飞机。这一战果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队,前后击毁以军坦克和装甲车400余辆。叙军也一度打到以北部的重要淡水供应地——加利利湖。但以现任总理沙龙临危授命并表现出卓越的指挥才干,他带领一部分军队强攻并渡过苏伊士运河,指挥其部队继续挺进,截断了埃军与后方的联系,并打开了通往开罗的大门,一举赢得战争主动。同时,由于超级大国插手、美大力援助以等原因,阿方被迫在10月25日停战。阿方取得了部分胜利,但大部分被占领土仍然控制在以手中。1974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338号决议,重申以应遵从242号决议,从占领土地上撤军,但以拒不执行决议。但第四次中东战争使阿以双方充分认识到,用战争手段消灭对方是不可能的,阿方领导人转向现实主义的想法,开始考虑与以和平共存的道路。以领导人也开始考虑采用放弃部分占领土地换取和平的念头。这为1979年3月埃以毅然决定正式签署和平协议、建立外交关系做出了重大铺垫。需要指出的是,1982年,以色列为打击在黎巴嫩活动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根除其活动基地,调集大批军队对黎巴嫩发动大规模进攻,重创阿拉法特领导的巴解组织,使之离散到其他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占领黎巴嫩南部地区,并建立所谓“安全区”为过渡期,重点是在2003年底,建立一个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第三阶段,在2019年完成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并达成协议,建立巴勒斯坦国。巴以总理也曾多次举行双边会晤。但巴以之间发生的多次严重流血冲突使“路线图”计划搁浅。2004年,以努力推行“单边行动”计划,推行“定点清除”行动,巴内部也发生权力争斗。11月,阿拉法特去世后,巴方权力交接基本顺利。2001年以来的巴以最高首脑会晤。2019年1月,阿巴斯以高票赢得巴大选。2019年2月8日,在美幕后撮合下,在埃及和约旦的直接斡旋下,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与以总理沙龙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4年来的首次历史性会晤,双方达成停火协议,正式结束巴以暴力冲突。停火协议立即受到广泛欢迎,因为多数人充分意识到,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从2000年9月以来,已有1000多名以色列人和33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3月1日,支持巴改革的伦敦国际会议召开。6月,以巴首脑第二次举行会晤,但没有取得成果,双方都不愿妥协。六类原因,掣肘和谈涉及到难民回归、边界划分、耶路撒冷最终地位、定居点拆除、水资源分配等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巴以一贯归于缁铢必较,这些都是阻挡巴以和谈彻底突破的棘手硬伤。巴以双方和美国、阿拉伯世界等相关方面都存在强大的反对和牵制力量,受双方强硬势力影响,沙龙和阿巴斯都难以作出实质性妥协,巴以局势再度紧张的可能随时存在。第一,边界划分和水资源分配。巴方坚持按照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要求以1967年战争以前的巴以边界线作为标准,要求以色列严格履行奥斯陆协议和“路线图”计划,单边计划只能是“路线图计划”和奥斯陆协议的一个进程和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而从沙龙的观点看,以色列至多希望顺利履行“单边行动计划”,即交还加沙全部和约旦河西岸50%左右的土地,比巴实际要求的领土要少一半左右。而回溯2000年戴维营谈判时,当时的以总理巴拉克曾答应出让约旦河西岸96%的土地,阿拉法特当时慑于国内压力和一些阿拉伯大国的反对而没有签字;而目前以已经通过隔离墙基本实际控制了“单边计划”划定的范围,造成了既成事实。所以说,目前沙龙答应的领土返还比例就更不可能使阿巴斯签字画押了,阿巴斯也一再表示不会比阿拉法特有更多的让步和妥协。另外,巴勒斯坦地区淡水贵如油,以极力在谈判中保障未来的淡水资源供应,而巴勒斯坦以及叙利亚都一直要求享有应有的淡水供应权利。第二,巴难民回归问题。400多万巴难民的回归问题几乎一直是巴以和谈中不可逾越的关键所在。以惧怕巴难民回归被占领土后,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人口比例将会发生颠覆性变化,因此坚持巴难民在所在国就地安置,以对其做出补偿,实际剥夺了其回归权。这是巴方所一直拒绝的。第三,犹太人定居点问题。单边行动计划”将撤出加沙地带的全部定居点以及约旦河西岸的部分次要定居点,但以不会撤出西岸地区的许多重要定居点,而是继续在约旦河西岸修建定居点让从加沙地带撤出来的犹太人居住,引起巴方强烈不满。第四,耶路撒冷问题。该城作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宗教圣地,双方都有各自强硬立场。尽管该城市被以实际控制,但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一直要求获得其应得的领土和宗教权利。第五,巴以内部都面临反对势力。巴内部的哈马斯等激进组织的斗争方式和策略有所改变,但其设定的民族解放目标不会有多大改变,它们今后继续袭击以的可能是随时存在的,而一旦袭击连续发生往往就破坏和谈,以多次要求巴方必须加强打击力度。以色列内阁和议会中同样有一股股强大的反和谈、反让步的政治派别和民众。联合政府中,犹太圣经联盟强烈反对对巴让步,利库德集团主张有条件谈判。议会中还存在移民党、沙斯党等许多反和派别。20多万定居者多数反对拆除定居点,且其活动能力非常大。沙龙本人也非常强硬,他谋求的和平必须有利于以既得利益和安全维护。但即便如此仍有以色列的极右翼分子扬言要杀害沙龙。第六,外部因素影响存在局限。布什政府开始加大力度撮合巴以和谈,并承诺对巴进行大力财政援助。但美国这些举措是有条件的,要求巴方大力度推行民主改革、打击激进反以势力,美国袒以的政策不会根本改变。面对复杂的中东局势,布什政府今后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在多长时间内持续重视巴以问题还存在悬念。从表面上看,阿拉伯国家都对巴以局势紧张深表焦虑,但出于争取美援、显示本国在中东影响力等考虑,个别国家内心里并不愿该问题尽快彻底解决。近年来,欧洲和联合国在巴以问题上促和力度和影响越来越大,但其对巴以和谈施加的影响依然是有限的,美国也不容许其介入影响美国作用的发挥。尽管巴以和谈还要面对无限风雨,但无论如何,人们盼望有关各方加大力度,切实采取实质举措,尽早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推动中东和平尽可能取得实质进展。中东地区历经5次战争4次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直接战争结果都是阿拉伯人失败,不但丢失的土地一寸没有夺回,反而丢失了大片约旦河西岸的肥沃土地,丧师辱国之恨必然铭刻在每个阿拉伯人的心中。由此可以看出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尖锐矛盾就是因土地而引发的和宗教无关。现在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强力支持以色列一些阿拉伯极端主义者把其视为宗教冲突,但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阿拉伯土地被占的问题,所以才有“土地换和平”的计划。
    黄知坤2019-12-21 13:56:24
  • 一是与法塔赫相比,哈马斯更加激进,用苛刻的眼光看,已经属于伊斯兰极端组织了,当然与以色列对立严重得多。二是民族问题,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世仇,根源在于宗教冲突,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格格不入。一千零一夜》里面,很多的反面角色都是犹太人。三是双方都无意谈判,这个是重点,以色列因为是一直在占便宜,不用谈,保持并发扬现状即可,而哈马斯组织是以消灭以色列为最终目标的。
    黄甘颖2019-12-21 13:38:54
  • 以色列军事行动的目标是打击哈马斯军事武装势力,而不是针对巴勒斯坦人民,它的唯一目标就是针对哈马斯。在过去七八年里,哈马斯不停地对以色列南部,占以色列10%—15%的人口进行不断的威胁、挑衅和轰炸,这些人长期生活在一个恐怖环境里。在这七八年里,以色列用了各种方法想阻止哈马斯向以城镇发射火箭弹。2019年,以色列军队撤离了加沙地带,当时希望能给加沙带来新的希望、新的未来。但从那以后,哈马斯占领了加沙地带,他们忽视经济发展,给加沙带来了恐怖活动。6个月以前,埃及尽了很大努力,帮助以色列和哈马斯签署停火协议。协议签署之后,哈马斯发射的火箭弹少多了。去年12月,这个协议到期了,以色列希望能够继续这个协议,但哈马斯不愿意继续,他们违背了协议,开始对以色列进行攻击。连续8年,以色列南部的孩子们不能睡一个安稳觉,他们的父母也觉得很内疚,不能为孩子提供安全的保护。政府决定要对此作出一些反应,这次军事袭击就是为了能给他们带来安全。
    齐方明2019-12-21 13:21:23

相关问答

世界上还没有一支军队受过以色列军队那么多的战斗考验,也没有一个国家能象以色列那样,在数十倍于已的死敌的环伺中生存半个世纪之久。这些敌人哪怕只要有一次机会,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它从地球上抹掉。一位以军退役上校曾说过,“以色列虽小,但却是中东地区的超级大国。这话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确是事实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弹丸小国,国土面积不足1.5万平方公里,实际控制也不过两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00余万。其国土被阿拉伯国家包围,建国60余年来,由于与阿拉伯国家存在广泛的民族,宗教矛盾,加之超级大国插手,中东局势扑朔迷离,始终战火纷争,严酷的生存环境使得以色列各届政府均高度重视军队与军事工业的发展,力图打造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队和技术先进的军工部门。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如今的以色列军队已成为一支装备包括间谍卫星,高科技无人机等先进武器的,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强大军队。众所周知,一国军队的强大与其武器装备的精进密不可分,以色列是中东头号军事工业强国,其军工产品技术先进,不仅能够满足本国军队的要求,而且大量出口国外,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一支不可小视的重要力量,年出口额高达20至30亿美元,占其工业总产值的四成以上。以色列现代国防工业发展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早期,当时只能生产部分轻武器和爆炸装置,改装和维修一些武器装备。1967年,著名的“六·五”战争时,法国对以色列实施了武器销售禁令,英德等国也在阿拉伯国家压力下中断了去与以色列的军工合作,这成为以军工部门转型的肇始。其军火生产形态发生了改变,从轻型武器制造者转变为了尖端武器系统的生产商,并着力加强了自主研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巨大的军品需求也拉动了以色列军工企业的迅速发展。到80年代中期,以色列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军工科研和生产体系,全国从事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的公司多达150多家,并涌现出如IAI和军事情报局也是其重要的情报机构。隐秘的核大国以色列是事实核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拥有了核武器,作为中东地区唯一的有核国家,以色列的核军事力量一直鲜为人知。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权威的军事专家估计:以色列现在已经拥有100件至200件核武器。由于以色列海军已经进行了潜射核导弹的试验,加上陆军的杰里科系列弹道导弹与空军轰炸机部队,所以以色列实际上已经拥有了“三位一体”的全面核打击力量。以色列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多年来,土地贫瘠、资源短缺,强敌环伺的以色列,不仅没有亡国,反而在包括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愧于中东超级大国的称号。以下是关于以军部队的数据http://iask.sina.com.cn/b/5046842.html。
弹丸小国以色列如果失去了美国的支持,他们可能会面临中东其他国家的反击。但是以色列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争,有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军事力量也很强大,而且也是中东唯一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所以他们能够保护自己。从一开始的时候,美国就一直在支持着以色列,就连以色列之所以可以成功的复国,也离不开美国的帮助。自从以色列建国以后,也一直都没有消停过,不停的在战争,和周围国家的关系很紧张。在和巴勒斯坦打仗的时候,以色列方面对巴勒斯坦的平民开火,导致以色列饱受争议,甚至还有媒体说他们是屠杀行为。因为有了美国的帮助,现在的以色列在中东地区也是首屈一指的国家,但是如果他们失去了美国的帮助和保护,那么以色列还能不能够抵抗得住中东其他国家的进攻。其实从以前的战争中就可以看出端倪。虽然美国一直在支持和保护以色列,但是以色列本身的能力也是很强大的,美国只是给他们提供了武器支援,剩下的全部都是靠着以色列自己的士兵在抵抗。而且因为以色列从建国以后又一直在打仗,不仅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而且以色列而是一个全民兵役制度的国家,在以色列国家,全民皆兵,都有很强悍的战斗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色列虽然一直对外声称自己没有核武器,但是以色列拥有核武器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就从这一点来说,就算美国不能继续支持以色列,以色列方面自保还是没有问题的。
一、简介国名以色列国TheStateofIsrael.代码IL。以色列这一天,交通将绝对告停。除非救护车等必须行驶的车辆,其车窗前后必须有当日可以行车的标志,否则在这一天路人向车上扔石头、西红柿、鸡蛋等是合法的。这一天犹太人会穿着白衣服在马路中间散步,孩子们在街上骑自行车。这一天通常也是校友散步到学校附近见面的日子。2?莫夸奖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和阿拉伯诸国之间的纠纷层出不穷。宗教上的原因,是造成这种纠纷的根源所在。伊斯兰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地,这个问题纠缠至今难以解决。所以,到了以色列或阿拉伯诸国,应该避免夸奖对方任何一国,否则,势必引起麻烦。3?饮食禁忌源于圣经对饮食的规定,根据这些规定kashrut,犹太人只能食用某些特定种类的肉类和鱼类。而猪肉和兔肉,以及贝壳类是不行的。水里无翅无鳞的,雀鸟之类,有翅膀用四足爬行的物,蝗虫,蚂蚱,蟋蟀与其类,蚱蜢与其类,这些都不可以吃。另外,用于奶制品的餐具必须和用于肉制品的餐具分开使用。鱼类、蛋、水果和蔬菜Pareve食品可以同肉类或者同奶制品同时食用。分别用于奶制品和肉类的餐具应当分开使用、清洗和存放。安息日当天是不允许烹饪的,只能把事先准备好的食物用小火慢炖。通常这样的食品是Cholent头天做好的菜或Kugel类似面条。按犹太教义,犹太人不吃猪肉和海蛰,不能把肉和奶制品一起食用。人道的宰杀动物,并严禁吃血、吃猪肉、无鳞的鱼类及其他被禁止的食物。以色列人不吃猪肉,牛肉可以吃,但必须有犹太教牧师在场之下宰杀出来的牛,且被宰杀的牛不能太痛苦的情况下才可以供人吃食。他们还有一些禁忌:牛肉和牛奶不可以同时烹任,也不可以两者同食。没有鱼鳞的鱼类,亦在禁吃之列。犹太教的饮食禁忌很多。关于血,《旧约·利未记》中说,耶和华告诫以色列人,“凡以色列家中的人,或是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人,若吃甚么血,我必向那吃血的人变脸,把他从民中剪除。4?光说一句“抱歉”并不能了事在以色列如果犯了什么错误,光说一句“抱歉”,往往不能就此了事。一犯了错,你必须思路清晰地说出犯错的原因,然后跟对方讨论、沟通。如果省掉这一点,只想用一句“对不起”来打发过去,你会招来对方的轻视。为了一件事,你该把之所以如此的理由搬出来,除非对方彻底了解,否则寸步不让——这也可以说是彼此尊重。5?参观犹太教圣地和教堂时以色列民族大多不拘泥礼节,可是如果参拜圣地,礼节就不能不守,而且严格得很。要进入犹太教的圣地或教堂,男性必须顶着一种叫做“哥巴”的帽子。进入回教教堂的时候,必须脱鞋,赤足而入进入基督教教堂时,必须脱下帽子。参观这些地方,不能以游山玩水的态度处之,气氛应该是严肃的,绝不可以一路嘻嘻哈哈。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首先我说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1888年有一个《君士坦丁堡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任何国家都有权通过苏伊士运河,不管是战时,还是平时。伊朗作为联合国一个成员国,它随时可以通过,没有问题。现在问题是它在过去的30多年当中,它没有向埃及政府提出过它的船要过,尤其它的军舰,它上那去干什么,所以它没有提出过,你不能赖埃及,说人家不批。它为什么不提出来,因为1979年它就发生了伊朗伊斯兰革命,而且埃及那边也是1979年,它就跟以色列签订了一个和平协议。你们两家好,以色列是伊朗的敌人,你们两家好,结果我就跟你没有外交关系,断绝外交关系,等于30多年来,埃及和伊朗之间没有外交关系。这个事没,没有外交关系,我的舰艇也不通过,它30多年……断交了,也不影响你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其实没有问题,它要申请也可以,就是没有现在埃及这个事,以前要提出来也可以通过的。但是现在这个当口提出来,为什么大家现在作为一个新闻热点,就是怀疑它在测试埃及是不是要废除原来跟以色列签订的那个和平条约。如果你不废除,也可以测试埃及和伊朗会不会恢复一种新的关系,为以后伊朗它常态性的通过奠定一个基础,这是问题的所在。实际在埃及情况变化以后,它的外交出现土耳激化的倾向,什么叫土耳激化?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最近两年,本来土耳其和以色列是盟友关系,它实际上是土耳其是以色列在中东唯一的盟友,可以称得上盟国了。大家可以想得见,以往就是两三年来,以色列的空军是飞到土耳其上空去进行训练,它实际上是一个盟国关系。但是最近两年,双方关系出现了变化,土耳其明显的东向,就是所谓的东向政策,也就是说和以色列拉开了关系。特别是在去年加沙救援船发生争吵之后,双方渐行渐远,实际上土以关系出现了危机,现在在埃及变化之后,实际上过去埃及和以色列在共同应对伊朗的威胁,在共同遏制加沙地带哈马斯的发展方面,他们有相当的共识的。但是现在变化以后,埃及现在的政策出现了很微妙的变化。以色列也担心埃及也会像土耳其那样渐行渐远。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这种迹象,所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伊朗你说趁火打劫也好,或者是趁热打铁也好,现在把军舰开到红海,而且提出来要通过苏伊士运河。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埃及实际上军方已经同意了,至少是公开同意了,虽然现在还没有通过。但是不出意外,它应该是通过了。如果埃及和伊朗的关系要是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对以色列是一种战略上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