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长,股市却不行

黎玉荣 2019-12-21 23:54:00

推荐回答

股市本质是需要市场自由化!而中国的管理层把一个纯粹市场自由化的产物当成了一个吸金池来调控管理!所以,这25年来中国股市总是:熊长牛短!…也正因为有一茬又一茬贡献"血和泪"的韭菜们,实体经济才会轻轻松松的融到资金,有了产业资金国家的经济增长自然了有保证,“党~和政~府”也有了自擂自吹的“丰功伟业”!明白这逻辑了吧。
窦连福2019-12-22 00:18:4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因为中国股市是圈钱的市,只要索取不提供回报,哪里还是经济的晴雨表。
    齐明皓2019-12-22 00:54:31
  • 领导经常换,股市天天乱,和大气候有关,政策制定者不了解股市造成的。
    边召允2019-12-22 00:36:33
  • 论题:为什么中国股市不能反映中国经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共性的原因使得股市本身就不是晴雨表;更多的是另一方面的阐述,这又包括了以下几个大的方面:,所以无法反应中国经济的现状24、过大自由裁量权导致监管者的监管行为严重异化。从股市总股本的构成上看,中国股市主体部分是国有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尤其是央企,上市公司的股东是政府,这些上市公司的高管本身就是政府高官,而监管部门也是政府的组成部分,这就产生了政府监管政府的现象。25、中国上市公司分红制度不完善。中国上市公司很少分红,盛产“铁公鸡”。这种“铁公鸡”多年不给股东分红、却给公司高管慷慨加薪的上市公司。面对大量“铁公鸡”,股市投资者将资金投入股市,不是为了获取股票分红,而仅仅是为了赚取股票的差价。这和美国的股市有根本的区别,美国人买股票主要是为了得到企业分红及其它红利,所以他们多是长期持有,不会随意抛售自已的股票,这样的股市较稳定,能真实反应经济发展的成果。26、上市公司超募资金利用效率低。在经济增速放缓和整体流动性偏紧的市场环境下,一些上市公司实体企业“不务正业”现象渐趋严重。表面上看,上市公司拿着“闲钱”赚外快,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实则不少收益进入自己的口袋,还可能抬高社会融资成本。27、结构的扭曲防碍了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长预期。经济的增长应该依靠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两马车的拉动,可是中国内需不足,消费跟不上,而国际上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压制也使得出口带动不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的经济长期依靠投资,而投资带来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受到投资的企业和行业短期内股市暴涨,而后又暴跌,这与中国平稳增长的经济是不相符的。经济的“不正常”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方式过度依赖投资的增长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这种不可持续的增长影响了上市公司盈利的预期,导致市场估值水平的下降,与GDP的增长形成强烈反差。28、股市的开放程度不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堰塞湖,水位高低严重受制于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从而A股市场异常恐惧IPO和各种新融资工具,毕竟堰塞湖里的水是有限的,不像美国、香港这些连接大海的市场,好的投资标的不论大小大家都会蜂拥而至,对垃圾股避而远之,从而这些良性的市场环境真正具备了价值发现的功能,而A股市场却越来越扭曲,导致吸引力不断下降,从而让一些牟图国际化的企业纷纷远走他乡境外上市。29、资本市场发育不全,投资渠道单一。我国投资渠道单一导致了股票这一投资工具始终供不应求,股市价格扭曲现象长期存在,表现为市盈率很高,使得股市的“泡沫”长期存在。我国股市的“泡沫”不仅表现在股票的供不应求所造成的需求过旺,同时也与大量的业绩造假、内幕交易和价格操纵等不规范行为有关。30、投融资平台架构的差异。美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结构最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从现货到期货、期权,从场内市场到场外市场,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它不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投资平台。然而,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却是不健全、不完善的,中国有现货市场,但衍生市场十分欠缺;中国有相对发展较快的场内市场,但场外市场规模狭小;此外,与拥有150万亿总资产的银行业相比,中国股市、债市、基市规模仍很狭小。单一而狭窄的投融资渠道无法形成组合投资,分散投资。
    龚巍峥2019-12-22 00:06:27

相关问答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养老计划和保险计划与共同基金的发展也有着密切联系,相当一部分养老计划允许雇员直接为养老而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可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因为,基金以其创新的运作机制和科学的组织结构将促进资源的整合及优化配置。而且,基金作为重要的金融中介,在储蓄--投资转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对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出贡献。基金业的发展满足了不同的投资需求,有利于促进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市场主体的深化,个体投资者由于手中所掌握的资源和信息都非常有限,在与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博弈中经常处于弱势,但通过参与投资基金,集合成为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在能量和效率上都得到大大提升。所以,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例的上升,可以提高整个市场活跃程度和运作效率。二是可提高市场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基金作为专业投资者,在投资技术、投资理念方面都处于领先的地位,并拥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能够对市场信息迅速作出反应,促进市场有效性的提高;同时基金的运作处于严格的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作用下,特别是对于公募型基金有较高的信息披露的要求,经营运作都比较透明,有利于市场形成比较规范的运作氛围。基金还有利于市场客体的深化,基金积极参与各个金融市场的投资,资金的持续流入客观上促进了所投资金融品种的活跃和发展。基金业的发展客观上可对证券市场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由于基金运作的资金量比较大,决定了其在操作中不可能频繁地进出市场,一般采取长期投资的操作思路;而在品种选择中,基金作为理性投资者,注重从公司的基本素质出发挖掘投资价值被低估的投资品种,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有助于平抑市场的投机气氛。从这两方面看,基金对于稳定市场客观上是具有一定作用的,这是由基金内在性质所客观决定的。但是,应该注意到,基金在稳定市场中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基金相对稳定作用主要是指传统公募型的基金,私募型基金特别是对冲基金,由于其在风险偏好、运作模式上的特殊性,基本不具有对于市场的稳定作用,甚至可能产生加剧波动的作用。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已进入了一个规范与创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四年的试点探索,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正在走向国际化,表现为,一是制度设计的国际化趋势和市场准入限制的逐步取消;二是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的社会化趋势和基金构成的多元化趋势。国内基金业的发展历程还非常短暂,但是在不长的时间内涌现了一些具备较高运作水平的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人。可以说,长期投资中国股票市场是看好中国经济的长远前景,而看好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则证券投资基金是理想的长期投资品种。
这主要与管理层的不作为有关!它塌了。我起不来了。不要听那些保持稳定的人的话!欺骗散户投资者~至少跌破1800点。中国已经赚足了举办奥运会的钱,也不会控制股东的生死,所以还是IPO股票。收税的时候,真是金和银。全世界都在拯救这座城市,但政府只是说它起不来。股东的钱很容易骗取。越晚失去的就越多!通货膨胀与经济危机是相辅相成的。严重的通货膨胀将导致经济危机。非战争等经济因素引起的经济危机,将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恶化将导致股市暴跌。一般来说,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导致公司成本大幅上升,市场环境恶化,必然导致公司利润的下降。上市公司的业绩是支撑股指和股市稳定的核心因素。当业绩急剧下降时,股市将暴跌。虽然股市非常复杂,任何因素都可能影响股市的运行,但股市也非常简单。资金面感受股市未来走势,当然也决定了分析指标的未来走势。我现在真的明白熊市潜台词的内在含义了。还记得上次熊市的原因和结束条件吗?上一次的原因是国有股减持导致了多方长期压制,短期内资金不平衡。因此,熊市已经形成三年多了。上一轮熊市的结束,这轮牛市的诞生条件,是国家暂停国有股减持。为什么三年后国家在那个时候颁布了一项政策?因为没人敢抄底,敢抄底的资本也被抹去了。牛市和熊市的转换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决定着市场的牛市和股市的未来。今年第一年,非国有企业规模仅为3万亿元,但却扭转了市场资金的流向。今年,非国有企业的高峰期将在8月份以后。2019年,将有7万亿元、10万亿元和10万亿元。非国有企业的高峰期如何保持股市资金的多重优势?所谓的股票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实际上是由人的特殊国情所控制的运行规律。在大小股市尚未完全上市之前,政府将乐于扮演牛熊转换的角色。所谓逆转所需要的是资本和信心的全面逆转。在这两次变化之前,股市如何实现逆转?不依靠资本,不依靠信任和信心。新华社最后一篇评论也强调,政府关心市场,但有一句话值得一提深思。
一、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概况2019年的宏观经济有四个最主要的问题:通货膨胀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紧缩政策的压力和高成本的压力。首先,根据2019年披露出来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来看,一月份同比增长7.1%,二月份同比增长8.7%,三月份同比增长8.3%,四月份同比增长8.5%。并且本轮通胀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尤为明显。如此高的通货膨胀率一方面影响了整体消费,另一方面也迫使金融监管当局采取比较紧缩的货币政策以降低通胀,保障中低收入者的正常生活。其次,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2019年1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1:7.3046。而到2019年5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在经历了“破七”之后回到了1:7.0002。虽然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随着2019年雪灾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影响同比有所下降,但是四月份的贸易顺差仍然达到了168.8亿美元,所以,人民币的升值还是面临巨大的压力的。人民币的升值将会造成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的利润下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高,所以严重的话会使中国大量的制造业工厂倒闭,失业率增加,财政收入降低,经济增长减速,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再次,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压力。由于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的束缚,大量的贸易顺差以外汇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形成了大量的外汇占款,释放出大量基础货币。以3月份为例,广义货币余额M2就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6%。央行已经通过上调利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来控制流动性。虽然由于地震重建的影响,央行会放松一部分流动性,但是居高不下的CPI也使得这种放松还是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央行的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大的方向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第四:高成本的压力体现在能源价格,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升。由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美联储不断的降低利率,释放流动性,欧洲央行也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所以全球的流动性过剩随着商品基金在期货上的投资带动了石油价格,粮食价格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能源和各种资源上面严重依赖进口,所以能源和大宗商品的价格增加将不可避免的增加中国的经济增长负担。同时,由于国内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土地租金的上涨将不可避免。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过去的大量的农村廉价剩余劳动力过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甚至有专家预计中国劳动力的“拐点”已经来到。而随着国内《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的用工成本将大大增加。这些因素的影响将会使得工业品的价格上涨。所以,我预计,这种传导效应的将会在下半年体现出来,所以下半年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很大。虽然中国宏观经济面临很多的挑战,但是基本面仍然是值得看好的。首先是中国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庞大的市场和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消费群体,政府和企业的固定投资仍然同比大量增加,人民币升值带动的以人民币标价资产的升值,城乡居民的收入的稳定增长,海外直接投资FDI的持续增加等。根据历史数据来推断,中国在可以预计的未来,保持稳定的增长、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造成的大量热钱流入也是我们看好后期股票市场的一个方面。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由于热钱大量外逃而造成的对整个金融经济的损失后果严重。但是在中国,由于严格的外汇管理体制,热钱很难够“逃”出去,在以后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中,也要慎重行事,让热钱能够在可控范围内流出,避免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大的冲击。
最近,有很多新股民反映,自他们入市炒股以来,经常遇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自己一买进股票,该股票就下跌。而一卖出股票,该股票就出现大涨,好像主力机构眼睛整天在盯着你操作似的。这些股民询问,为何会发生这种奇特现象,如何才能摆脱自己当前“买进股票就下跌,卖出股票就大涨”的魔咒呢?对此,我们认为,股票买进就跌,卖出就涨,主要是股民自己的交易心态在作怪,让我们先来分析,这类现象为何会频繁发生:第一,先说股票一买进就下跌,主要是股民想要买股票的时候,已是大牛市进入后半段,接近尾声之时,这个时候股价天天上涨,有了赚钱效应,股民就想往里面冲,结果一买进去,却买在历史高位之上。此时,股民高位追涨就成了韭菜,而机构投资者却是全身而退。第二,还有一种一买股票就跌,就是牛市行情已经结束了,刚刚由牛市转为熊市,股民此时往往看不清趋势,以为这还是在牛市的回调阶段,然后还会有下一轮上攻行情。此时股市的下跌,被股民们认为是“千金难买回头牛”,可以趁股市调整赶快抄底,结果却被套在了由牛市转熊市的过程中。而这些股民一旦在股市下跌中继横盘的时候炒底,往往是一买进股票没多久,就会遇到大跌。第三,接下来是“一卖出就上涨”。主要是在熊市的底部区域,股市在经历了几年的长期下跌,股民们此时信心已经溃散,而机构投资者想要在底部区域拾到股民手中的筹码,以便发动新一轮牛市行情。所以,此时机构一直把股指往下砸,甚至让股票再去不断创新低。结果,绝望的股民没有挺到最后一刻,看到熊市股价跌得这么惨烈,害怕后面跌得更惨,于是只能在熊市底部选择割肉,而当股民在熊底完成割肉过程,机构投资者马上就会展开拉升行情,迅速脱离底部区域。结果,股民们一卖出股票,该股票就快速上涨,这意味股民永远踏空了。第四,在牛市的初始阶段,一般是中小盘股、绩差股大涨,再轮到大盘蓝筹股、白马股上涨。有些股民看到自己手中的股票一直没有涨,而别人手里的股票却有很大涨幅,于是想换股票,就去买上涨幅度大的股票,这样也能分得一杯羹。但是,当股民把手中不涨的股票卖出后,这只股票就开始了补涨行情,而买入的那些前期上涨过快股票,却因前期涨幅过大,而出现大幅调整。此时的股民还不如不换股票为好。在投资股票过程中,很多股民都遇到“买进就跌,卖出就涨”的情况。其实,这就是股民个人的交易心态,因为人性是贪婪的,是有情绪的。而主力机构也是因为掌握了股民的这样的心态,来让广大股民高位接筹,低位割肉。事后又发现好像被机构在牵着鼻子在操作一样。倘若每个股民都遵循着自己的投资理念不变,不按机构下的套路走,自然会很少出现“买进就跌,卖出就涨”的情况了。官方电话官方网站向TA提问。
中国央行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央行对部分金融机构降准以及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操作,其目的在于增加长期资金供应,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释放4000亿元增量资金,增加了小微企业炒股的低成本资金来源,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对于稳定经济增长有正面作用,对于股票市场的稳定也有非常好的正面作用,属重大利好消息。邓海清:降准对银行股和债市是利好央行货币政策拐点已经出现,去年严监管在货币政策上有一个去杠杆的组合,在目前的管理中确定为基本稳定,从今年开始已经调整为合理稳定,央行也在真正执行中性货币政策的基础。邓海清认为,今年一季度季末资金市场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第二季末明显出现高度紧张,债券市场明显也是债券市场利率化和炒股利率两者收敛的情况,同时易纲行长也认为,央行存款端的市场化也认为会跟货币市场的利率并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央行用降准替代MLF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可以看到反映了央行非常清晰的变化,2019年的典型特点是高存款准备金率不变,维持一个投放剂量MLF作为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现在央行一方面维持MLF,如果存款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并轨的话,存款准备金率本身跟MLF就打通了,原来相当于是双轨制,和存款是两道体系,现在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放开的话,相当于会逐渐合二为一。我认为降准同时减少MLF的投放,会为存款利率市场化创造很多条件。邓海清表示。对于商业银行来讲,邓海清提到,存款的资金成本肯定会往上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客观上说对银行减轻了负担。如果直接是降准,商业银行是不需要对MLF有任何成本的。这样的话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严监管情况下银行资产端盈利能力在下降的,所以降低这个成本对商业银行应该是利好,对债券市场利多,对银行股应该也是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