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居民建筑差异有哪些?

黄盛璋 2019-12-21 23:53:00

推荐回答

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式住宅较多,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黄土地区,当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并常将数洞相连,在洞内加砌砖石,建造窑洞。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中国北方民居与地理环境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北京民居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内蒙民居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故乡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之说,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宁夏民居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降水少、温差大,气候严寒,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住宅一般不开北窗。为保温防寒,采取厢房围院形式,且房屋紧凑,屋顶形式为一面坡和两面坡并存。陕北民居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分为靠崖窑、地防窑和砖石窑等。靠崖窑是在黄土垂直面上开凿的小窑,常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地坑窑是在土层中挖掘深坑,造成人工崖面再在其上开挖窑洞;砖石窑是在地面上用砖、石或土坯建造一层或两层的拱券式房屋。黄土高原区气候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具有胶结和直立性好的特性,土质疏松易于挖掘,故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洞而居,不仅节省建筑材料,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性。由于地坑式窑洞难于防御洪水的侵袭,且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放弃了地坑式窑洞的修造,并陆续在地面上营建砖木结构房屋而居。山西与山东民居山西太行山区与山东胶东丘陵一带两地民居形式类似,单门独院,有门楼,两面坡屋顶。由于山高石料普遍,依照传统上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原则。故砖石住宅较多。山西民居还多见砖雕等装饰。两地纬度相近但降水存在差异,故屋顶坡度略有不同,前者因地势较高,东南面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阻挡海洋气流,降水不多,为便于排水屋顶坡度较陡。选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http://www.sxtgedu.net/wxzy/wxzy/czpd/kczy/05-06xia/dl/2/02/kebiao/renjiao-keiao/1/kzzl3.htm中国南方民居与地理环境江苏民居江苏民居以苏州为代表。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门、台阶、过道道均设在水旁,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多楼房,砖瓦结构为主。青砖蓝瓦、玲珑剔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江南地区纤巧、细腻、温情的水乡民居文化。由于气候湿热,为便于通风隔热潮防雨,院落中多设天井,墙壁和屋顶较薄,有的有较宽的门廊或宽敞的厅阁。上海民居位于长江口的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经济发达,住宅质量较好,多为砖瓦结构楼房,式样新颖美观大方,建筑风格充分显示出人文因素的影响,颇有“海派”文化的影子。福建民居闽西南地区的客家人土楼是一种特殊农村住宅。土楼外形有方、圆之别,酷似宠大碉堡,其外墙用土、石灰、沙、糯米等夯实,厚1米,可达5层高;由外向内,屋顶层层下跌,共三环,主体建筑居中心;房间总数可达300余间,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人共居一楼。福建是东南沿海的“山国”,境内山地丘陵占80%以上,地形复杂,历史上匪盗现象较为严重,中原汉族迁居此地后,为御匪盗防械斗,同族数百人筑土楼而居所,故形同要塞的土楼,防御功能突出。此外,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气候暖热多雨,坚固的土楼既能防震防潮又可保暖隔热,可谓一举数得。云南民居干栏式竹楼是滇南傣、佤、苗、景颇、哈尼、布朗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住宅形式。滇南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竹楼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多用作碾米场、贮藏室及杂屋;上层前部有宽廊和晒台后部为堂和卧室;屋顶为歇山式,坡度陡,出檐深远,可遮阳挡雨。多彩多姿的中国传统民居折射出我国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差异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改造和利用自然适应环境的生动体现。
龚少英2019-12-22 00:06:1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南方建筑的特点:江南的一些小镇,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水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一般的民居都是从门口进去,便是一个天井,旁边有一个石水槽,那是洗衣服和洗菜的地方。
    齐晓光2019-12-22 00:54:19
  • 1.墙体“北厚南薄”的原因。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漫长,为了保持室内温度,减少热传导,所以墙体厚。南方没有防寒保暖问题,所以墙体薄。2.屋顶“南尖北平”的原因南方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屋顶做成尖顶,有利于水及时的顺着屋顶斜坡流走,减少对房屋的破坏;北方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使用平顶,可以减少建筑材料,平顶还可以晾晒粮食。
    龚孝雄2019-12-22 00:36:23
  • 1、北方: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龙江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装修比较简单。总的风格是开朗大度。2、江南风格: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河网地区。组群比较密集,庭院比较狭窄。城镇中大型组群大住宅、会馆、店铺、寺庙、祠堂等很多,而且带有楼房;小型建筑一般住宅、店铺自由灵活。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总的风格是秀丽灵巧。3、岭南风格:集中在珠江流域山岳丘陵地区。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狭窄,多有封火山墙,屋顶坡度陡峻,翼角起翘更大。城镇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性很强、雕刻、彩绘富丽繁复,手法精细。总的风格是轻盈细腻。
    齐晨晖2019-12-22 00:18:33
  • 一、北方民居的特点1、典型的地北合院布局:济南地处华北,民居采用的是北方系的四合院布局形制,由于居住的多为平民百姓,多以一进院的简单形制布局为主。济南的传统民居因受阳宅堪舆思想的影响,平面组织变化极少。但少数民居因地形或建造时间的延续会产生丰富的演变。2、前店后宅的临街住宅类型:芙蓉街是这一类型的典型示例。芙蓉街一带的建筑多是百年上下两层门面店铺的老屋古宅,上层主人或存东西,下层高大宽敞,用于经商,是典型的前店后宅性质的民居。这种居住建筑前垒砖屋搭小棚,店铺用牛角状的弯拱挑檐出厦,省却了店面的廊柱,不妨碍狭窄道路的交通。3、民居色彩:色彩上,济南的四合院不同于北京四合院色彩的艳丽明快,济南民居由于多采用灰砖,小青瓦等本土材料,故整体色彩上偏于灰色,有多用白色线条勾勒线角,窗框则采用暗红色,配以青色的瓦,整体上色彩较为素淡、平和,突出了民居安详,宁和的特点,富有生活气息。4、雕刻:济南民居的雕刻主要有砖、石、木雕三部分,其中石雕手法多样内容也最为丰富。济南民居砖石木雕常用的雕刻手法有浮雕、透雕、线刻等,在济南民居中往往是多种雕刻手法一起运用,艺术效果十分丰富。二、南北方民居的差异1、、房屋建筑的朝向主要受光热条件的影响,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南方小,故为了充分利用光热条件,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强;2、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由于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墙厚以利于御寒;而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墙薄以利于夏季通风透气;3、屋顶坡度的大小主要受排水要求差异的影响,我国南方较北方雨水充沛,因而为了更好地排水,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辛培军2019-12-21 23:54:43

相关问答

住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2019级的大一本科生的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东华大学有两个校区,延安西路校区和松江校区。延安西路校区是老校区,具有别样的韵味,但由于我还未曾去过,所以我就只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松江校区了。首先我不得提一提我们东华大学的图书馆,图书馆和图文信息中心相连,别样的设计使它成为了东华的地标性建筑,我们校园卡上面的图案就是它哦傍晚时分,它简直美呆了。图书馆旁的镜月湖在夏天会长满荷花,一年四季都给人很宁静清澈的感觉,很治愈。提到静月湖,那就不得不提一下住在镜月湖上的小天鹅了,它们也算是东华的网红了,经常有人给它们拍照,拍视频,给它们吃的食物。图为傍晚时分的镜月湖,是不是真的美呆了然后讲一下我们的网红食堂,我个人比较喜欢我们的二食,二食堂是去年暑假期间重新装修的哦。简约现代的设计个人一种干净的感觉,二食三楼还有一个小天台,吃完饭可以上去吹吹风啊。我个人是比较喜欢二食的就餐环境的。在讲一下图书馆里的图咖,不仅味道好那里的饮料真的很好喝!,价格合理,那里的装修也是很棒了,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很适合去学习了。附上我们的图咖最后我个人非常喜欢镜月湖旁边的一条路,春天樱花开发的时候真的是太美了。大家的阅读呢,希望多大家有所帮助呢。
中国地域辽阔,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南北方也存在着很多很大的差异。众所周知,南北方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种植的东西……都不尽相同。就像是南北地理差异的差异,南北方的烧烤食物口味也相差很大,撸串的氛围和烧烤的食物也差别巨大。那它们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是一个烧烤爱好者,尤其喜欢辣的。我觉得把烧烤分为南北还是很不够的。因为在东南地区那边靠近海,它们那里的烧烤主要是以海鲜为主,口味比较清淡,用料不重;西南地区靠近山,它们那里的烧烤种类很多,什么虫子、猪牙床……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那么西北地区那里的烧烤主要是羊肉串,而且经常是现串现烤,很好吃,只不过种类比较少;东北地区主要是牛肉和羊肉,比如烤羊蹄、腰子……口味也偏重,而且你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闻到烧烤的香味了,让你直流口水,而且吃过之后久久不能忘!在北方撸串的时候,我们都不需要菜单,直接跟老板交流,然后确定自己吃什么,典型的北方腔调,比较豪放。我们在撸串的过程中,大都把烧烤摊当作是自己家的地方,谈天说地、说说心里话,我感觉非常有人情味儿,也很热闹;南方人比较内敛含蓄,可能对他们来说,烧烤就仅仅是烧烤而已,虽然也会有交流,但是不会像我们北方人这样。
中国地域文化的特点:第一,中国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中国地域文化首先在于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在文化形态上的不同,才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呈现多样化,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和行政区域的相对独立性,使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具有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一地有一地的特点,如汉文化、关陇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松辽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等。第二,地域文化形成过程的长期性。中华民族形成,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在几千年演化中形成各自的特点。一个地区历史遗存越多,它的地域文化就越发达。大多地域文化的命名就是源于二三千年之前的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名如上述的“巴”、“蜀”、“荆”、“楚”、“吴”、“越”等,这些诸侯国虽然不存在了,但作为各自的文化形态却延续了下来,长期影响着这个地区的人们。第三,地域文化具有相互渗透和包容性。任何形态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尤其在我国古代,大多数时期是统一政权,各地人群的相互流动,自然使文化习俗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作为宗主区域的文化,自然就包容了外来的文化;尤其在几个文化区域的交汇地带,更形成了兼具几种地域文化特点的特色文化,如地处汉水上游的陕西汉中地区,就兼有北部的关陇文化、西部的氐羌文化、南部巴蜀文化、东部的荆楚文化的特点,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汉文化。第四,地域文化表现形式的广泛性。作为大概念意义上文化,它包含了从社会意识形态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同地域的人们,其生产生活习俗语言都表现出别处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