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的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与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有什么联系?

辛子军 2019-12-21 23:05:00

推荐回答

首先,前两个属于初始计量,后两个是后续计量,不要混了。其次,初始计量分合并和合并以外两种情况。合并又分同一控制下的和非同一控制下两种。最后计量,合并中的同一控制是按占被投资方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入账,付出对价和上述份额的差,调资本公积;合并中的非同一控制和合并以外的,以付出对价的公允入账。初始计量就这些。
车建修2019-12-22 00:08:07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1、长期股权投资的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都是按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的。2、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同一控制下的长投初始入账价值为账面价值,差额通过“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来调整,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3、而非同一控制下的长投初如入账价值为公允价值,差额反映在合报表中。4、而权益法只适用于:共同控制和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
    窦连玉2019-12-21 23:58:14
  •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不是用成本法,就是用权益法。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为:1、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也就是说对合营或联合企业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辛均志2019-12-21 23:38:48
  • 成本法下才是控制,需要考虑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如果是权益法,则属于非企业和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连业钦2019-12-21 23:20:32

相关问答

一、相同点两者的投资内容相同。在会计处理上,初始投资成本的核算内容一致,都是指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以支付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支付的全部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2、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3、通过行政划拨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划出单位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二、不同点1、适用范围不同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2、对投资收益的处理不同成本法你可以简单理解成是收付实现制,不管其是盈利还是亏损,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非增加或减少了投资,不然一般不会调整。3、对现金股利的处理不同。成本法下,现金股利分为两种情况,对于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由于它是由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分配得来的,所以不把它作为投资收益,而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而权益法下,现金股利作为投资返还,当被投资企业盈利时,按投资比例计算出应享有的份额,把它作为投资收益入账,同时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被投资企业亏损时,按投资比例计算出应分担的份额,把它作为投资损失入账,同时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成本法-权益法。
一、合并报表的简单程序就是先汇总,然后抵消掉重复因素。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和母公司的长投重复,当然要抵消。此外,长期股权投资是母公司A的一项资产,他所代表的是子公司B的所有资产中属于其所有者即母公司A的那部分资产。合并报表时,站在企业集团整体的角度,从资产这边看,当用资产A+资产B后资产A中有一部分是资产B中属于A的净资产,数额即长期股权投资的数额。从负债这部分看由假设可知负债A+负债B没有可抵消的部分。从所有者权益这部分看净资产A和净资产B不能简单相加,因为他们相加是没有意义的。净资产B是属于A的资产,而净资产A是属于股东Ha的资产。二、合并财务报表作出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对应的即为享有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份额,因此母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按照权益法作出调整后,其实已经包含了对应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中归属于母公司部分,如果再直接将母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直接合并,那么就会出现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归属于母公司部分被重复计算。因此在抵消分录中抵消的,也是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和母公司按照权益法调整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部分为少数股东权益。扩展资料: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理论一般有三种理论可供遵循,即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和当代理论;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即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实务中多采用经修正的当代理论。随着少数股权在许多国家的普遍存在,相继带来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对少数股权的处理问题,从而引起对合并范围及相关问题的不同理解,进而形成三种合并理论。第一,母公司理论。按照母公司理论,在企业集团内的股东只包括母公司的股东,将子公司少数股东排除在外,看作是公司集团主体的外界债权人,以这个会计主体编制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和合并损益表中的净利润仅指母公司拥有和所得部分,把合并会计报表看作是母公司会计报表的延伸和扩展。第二,实体理论。按照实体理论,在企业集团内把所有的股东同等看待,不论是多数股东还是少数股东均作为该集团内的股东,并不过分强调控股公司股东的权益。采用这种理论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能满足企业集团内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管理的需求。第三,当代理论实际上是母公司理论与实体理论的混合,美国公认会计原则采纳了当代理论,所以它在美国实务中被广泛运用。由于当代理论吸收了母公司理论和实体理论的一部分内容,缺乏内在一致性。它虽然避免了母公司理论在会计概念运用上的矛盾,但在合并净资产的计价上,仍然存在计价不一致的问题。合并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