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求完整详细的会计分录

樊敏燕 2019-12-21 23:20:00

推荐回答

个别报表1处置70%股权借:银行存款700贷:长期股权投资560投资收益1402用剩余股权将之间交易调整为权益法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5-其他资本公积6贷:盈余公积1.5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3.5其他综合收益6合并报表1将剩余股权改为公允价值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300贷:长期股权投资261投资收益392对处置损益进行期间调整借:投资收益49贷:盈余公积3.5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1.5其他综合收益143将其他综合收益结转借:其他综合收益20贷:投资收益20。
龚少锋2019-12-22 00:20:4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少的10,应该冲减第一次投资形成的商誉。第一次的商誉就在长投里面含着,所以:借:长投110贷:银行存款100营业外收入10本来长投应该记录120,但第一次的长投里面包含的10的商誉要冲减,所以只记录110。另外,在修订后的准则里面,这种做法已经不存在了。
    黎盛勇2019-12-22 00:37:33
  •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转成本法算是会计政策变更常见的会计政策包括:1、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是指企业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会计处理。例如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采用其他方法。2、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是指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的会计处理。例如,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是采用成本法,还是采用权益法核算。3、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所采用的会计处理。例如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是采用成本模式,还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4、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是指企业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计量。例如,企业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成本是以购买价款,还是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进行计量。5、无形资产的确认是指对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是否确认为无形资产。例如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是确认为无形资产,还是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是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事项中对换入资产的计量。例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还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7、收入的确认是指收入确认所采用的会计原则。例如,企业确认收入时要同时满足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等条件。8、借款费用的处理是指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即是采用资本化,还是采用费用化。9、合并政策是指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所采纳的原则。例如,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会计年度不一致的处理原则;合并范围的确定原则等。扩展资料会计政策变更的核算方法: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时,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一、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追溯调整法通常由以下步骤构成: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2、编制相关项目的调整分录;3、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及其金额;4、附注说明。其中: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累积影响数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各步计算获得:1、根据新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2、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3、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4、确定前期中每一期的税后差异;5、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二、未来适用法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会计政策变更。
    黄盈椿2019-12-22 00:09:22
  • 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时,需要进行追溯调整,即剩余的40%的股权视同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按照权益法进行的核算。由于在自取得投资至处置时这段时间里,要调增的长期股权投资=5000*40%=20005000万是自A公司取得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至部分处置投资前B公司实现的净利润,4000万4000万是自A公司取得投资日至2019年年初实现的净利润。同时也说明A单位在2019.01.01~2019.01.06之间,B公司的净利润是1000万。扩展资料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一、处置部分借:银行存款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差额二、剩余部分追溯调整1、投资时点商誉的追溯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2、投资后的追溯调整借:长期股权投资贷: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原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留存收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投资收益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日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其他综合收益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边友康2019-12-21 23:59:37
  • 成本法可以转为权益法权益法一经确定,不可以擅自转变成成本法权益法里投资收益和损失要确认,成本法里的收益和损失不作处理成本法下收到的股利是计入“投资收益”,而权益法下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的官方电话官方网站向TA提问。
    齐晓林2019-12-21 23:40:27

相关问答

实际上就是说,企业把一部分股权给卖了,剩下另外一部分的改按权益法进行核算了,那剩下这一部分假设从当初买的时候如果就是权益法的话,他该怎么做账,然后和现在原来成本法下做的账比一比,看有哪些差别,看差了哪些,然后给他补一下,该调的给调过来。按权益法走就行了,这就是所说的追溯的问题,思路就是从一开始就是权益法该如何做账。成本法转权益法,典型的一个情况就是减资了,假设原来我持股比例60%,用成本法进行核算,现在企业卖了部分股权,剩40%的持股比例,那现在企业只能用权益法进行核算了。视同原投资在最初就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然后追溯调整相关项目。扩展资料成本法转权益法个别财务报表的处理1、考虑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剩余投资在初始投资时点的投资成本与初始投资时应享有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比较,计算差额,如果是正差,即体现为商誉,如果是负差,即体现为负商誉,一般应调整留存收益。2、考虑初始投资时点至减少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及分配现金股利的影响。对于在此期间实现的净利润,投资方应当按照权益法核算原则,一方面确认长期股权投资,一方面调整留存收益,对于在此期间分配的现金股利,作享有的净利润冲减即可。成本法转为权益法-长期股权投资。
借:资产减值损失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但是减值准备这个科目是不会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这个科目的余额的,影响的只是净值。类似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原值”的关系。而权益法下:通常是直接通过投资收益来体现减值的:分录为: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故而,直接减少了长期股权投资的科目余额如被投资单位生产的产品为投资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在市场上这种原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且不能保证供应。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通过所持股份,达到控制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使其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够直接从被投资单位取得,而且价格比较稳定,保证其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扩展资料:股权投资是作为股东,有参与决策投票的权利,按照企业实现的利润享有红利;债权投资,是债主,相当于借钱给对方,没有投票权,只是按照债权的约定定期收取利息,并且这个利息一般是固定的,并且跟企业的经营情况没有直接关系。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股权投资。
一、相同点两者的投资内容相同。在会计处理上,初始投资成本的核算内容一致,都是指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以支付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支付的全部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2、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3、通过行政划拨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划出单位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二、不同点1、适用范围不同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2、对投资收益的处理不同成本法你可以简单理解成是收付实现制,不管其是盈利还是亏损,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非增加或减少了投资,不然一般不会调整。3、对现金股利的处理不同。成本法下,现金股利分为两种情况,对于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由于它是由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分配得来的,所以不把它作为投资收益,而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而权益法下,现金股利作为投资返还,当被投资企业盈利时,按投资比例计算出应享有的份额,把它作为投资收益入账,同时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被投资企业亏损时,按投资比例计算出应分担的份额,把它作为投资损失入账,同时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成本法-权益法。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如下:1、工作的性质不同成本法主要是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人事部门负责招待领导的决策。而权益法则包含战略性的工作和事务性的工作,批准作用的组织、领导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2、职责不同成本法负责本单位财产物资的统一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财产清查,健全保管、领用、维护、赔偿、报废、报损以及人员调动交接制度,保证账物相符。而权益法负责组织编制本单位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要结合本单位的经营预测和经营决策以及生产、经营、供应、销售、劳动、技术措施等计划,按年、按季、按月进行编制,并根据企业的经济核算责任制将各项计划指标分解下达落实,督促执行。根据生产经营发展和节约资金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合理核定资金定额,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根据管用结合和资金归口分级管理的要求,拟定资金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并组织有关部门贯彻执行3、考核内容不同成本法主要考核能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是否具备工作人员应有的道德品质、是否具有做好本职工作的业务技能,以及必备的文化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而权益法主要考核,出勤情况、学习成绩和工作态度,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等。4、处理方法不同成本法应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每月终了,企业应将成本费用和税金类科目的月末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将收入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然后再计算“本年利润”科目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之差。贷方余额则为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即税前会计利润,借方余额则为企业发生的亏损总额。而权益法认为,所得税会计的首要目的应是确认并计量由于会计和税法差异给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带来的影响,将所得税核算影响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放在首位。而收益表债务法从收入费用观出发,认为首先应考虑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从收入和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业的收益。成本法-权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