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应该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实现自我发展

辛国荣 2019-12-21 19:11:00

推荐回答

中职校计算机教学中所提的创新,是指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体验、发现知识和技能中的“新”,突破自己知识技能的局限,创造学习方法的“新”。这些“新”都可以归结为在学习、探索、研究、合作中摆脱不合理的种种束缚,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因此,挖掘和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进行创新教育势在必行。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要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旧观念,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的现代教育观。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练习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熟悉和发现真理、知识的过程,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努力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把握自学的金钥匙。由教学生“学会”变为教学生“会学”。教师不单要上好一节课,而且要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开拓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和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二、给学生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布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爱好,“爱好是一种非凡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爱好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是满足于把完成题目的步骤和方法具体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够根据步骤把题目完成就算了。以《网页设计》课为例,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表格进行页面规划同时,我引导学生使用其它方法进行页面规划。尽管学生提出的方法有很多都是不能实现的,但我不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检查试验自己构思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找出正确的方法。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重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应该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性的提高。三、灵活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新思维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强的特点,不同的专业课其特点也各不一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对于《局域网的搭建》课程,我设计一些难度适中,同时具有探索性的综合课题,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其它各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我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对网络工程的性能指标,工程原理有一个感性的熟悉,通过实际的网络拓扑结构图、结合网络特有的特性,要求学生写出调研告报,使学生从感性上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产生爱好。我利用现有实验室原有资源,进行分组实验,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能解决实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教师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创新1.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它的实现有赖于师生间的交往。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教师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的心灵的接触。上课是师生的共同劳动,实践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以愉悦的心情、高昂的兴趣参加学习。所以,教师在教育中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2.合作的师生关系网络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处在无限丰富的信息之中,信息社会为师生平等相处提供了客观依据和现实可能。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一个逐渐透明的状态下生存。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双方的共同满意。师生之间的相互认可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失去相互认可的基础,任何精湛的知识技能与精妙的讲授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总之,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在进行计算机专业岗位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形式的创新,在于如何选择、实施实践环节,提高专业岗位的动手能力。教师应通过专业基础、专业考证、毕业设计、专业顶岗实习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创新能力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
辛国旗2019-12-21 19:19:3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1.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是创新的开始。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4.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齐方明2019-12-21 20:41:29
  • 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明确指出,中职生的短期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毕业生,需要做到:努力学好本专业,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改进不足,同时学习商业方面的知识,增长社会阅历。长期目标:中职生的长期目标就是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面进行专研,在未来的行业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粱俊薇2019-12-21 20:24:13
  •  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变化发展,中职美术专业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中的一大主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美术专业的规模开始不断壮大,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与美术专业相关产业的更新发展。然而,在我国高校招生肆意扩大的影响下,中职美术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愈演愈烈,而想要在就业竞争中占据相对有利的地位,就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目前我国中职美术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依旧存在培养方式过于单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产学结合发展不平衡等各种问题,亟待解决。2中职美术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2.1培养方式太过单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开展职业活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囊括了很多方面,所涉猎的范围也很广,不仅涉及学生的思维、心理,还牵涉到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整体水平难以进行客观性的评测,这使得学生对于综合能力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欠缺,并且无法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综合能力培养。中职美术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和市场的人才需求,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所以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但是目前,中职美术专业的培养方式太过单一,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会制约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2.2课程体系过于陈旧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的很多专业依旧按照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安排课程,课程体系是根据特定岗位的人才需求,以学科为核心,进行的课程安排,大体上是由文化课程、专业课程、职业规划课程等构成的。课程设置十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对学科基础理论也非常关注,但是却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体系可以说是评价学科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而职业化的教学课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对传授学科知识具有好处,然而却忽略了各学科知识在实践运用过程中的联系,进而影响了学生对学科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无法在工作中通过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导致理论与实践出现错位。并且在实践技能的培训上,学生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技能培训体系,动手操作的能力不强,从而不能在实践中恰当地运用理论知识,这就会造成中职美术专业学生在工作受到歧视、不受重用的不良现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职美术专业教育的发展。2.3产教结合发展不平衡所谓产教结合,也就是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了我国中职美术专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策略,并且在中职院校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职美术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尚且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很多学校还未认识到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因此导致产教结合实施的不平衡性。部分学校认为产教结合是为了单纯地迎合美术专业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没有过多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不积极主动地开展产教结合工作。虽然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非常注重对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但是不少中职学校仍旧处于传统的理论教学阶段,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3中职美术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3.1优化课程体系中职学校大多数学生的美术基础相对较弱,学习能力也不够高,对此学校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全面协调课程比例,实现美术教学的多样化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艺术修养。学校在课程安排上要注重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合理性,既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又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之后,进行讨论评价,还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专业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还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美术专业人才。3.2创新教学方法在中职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性。而所谓的艺术性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中职美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从而才能强化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而想要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目标,多元化教学方式和创新教学方法则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勇于创新,正确引导学生自由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艺术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多媒体,使美术专业知识更加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总之,教师之所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3.3更新教学观念现代化的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只局限学生的职业能力,而是延伸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中职学校应该树立以综合能力为主的教育观念,在中职美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学会的学习潜质激发出来,进而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不仅仅是教师,学校也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优化美术专业教材,从根本上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程安排上,要注重科学合理、灵活,从而促进中职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水平的提升,提高美术专业的教学效果,推动中职美术专业教学的良好发展。3.4加强实践教学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所以最注重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中职美术专业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职美术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与美术专业相关的课外活动,举行一些有意义的美术知识竞赛和作品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艺术修养。在课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野外写生,进行一些拓展训练,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轻松、休闲的活动中,学习专业技能,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4结语总而言之,培养中职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既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够为社会市场提供更多优秀的美术专业人才。而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和教师在进行美术专业课教学时,加强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中职美术专业教育的发展。
    赵飞跃2019-12-21 20:01:41
  • 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为代表的高科技时代,高科技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不仅提高了生产率,节省了人力资源,同时也加大了国家间的人才竞争。在这种形势下,对人才培养就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要求。职高生毕业后大多就业于企业的一线,是主要的劳动力,所以在高中时期不仅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摆在中职德育课老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一、创新教育与中职德育教育的关系中职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所有的学科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占有首要地位,对其他学科起方向性作用。具体表现在:1、动力作用思想政治素质对其他素质起着统帅作用,规定着其他素质的性质和方向。因此,让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是中职德育教育的首要内容。具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就能充分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进而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没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的人,是难以有真正的创新精神的。2、导向作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对人生的选择和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它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的引导,创新就失去了正确的方向。一个人纵然才高八斗,也未必能够对社会做贡献。3、保障作用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人格,而创新人格的教育与培养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中职德育教育是人们进行创新不可缺少的条件和保障。二、中职德育课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1、教学手段的创新传统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所依赖的教学手段是课本、教参、小黑板、练习册,其他的教学手段很少在中职德育课堂中出现,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行为。而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行为的创新教学手段是:1幽默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在中职德育课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如在讲述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状况时,把农民比喻为“1007部队”,“1”是一条扁担,“00”是两只水桶,“7”是一把锄头。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出我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农民落后的生产状况。这样的幽默教师信手拈来,妙趣横生,既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又能唤起学生一连串的想象,促使学生去探索,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开拓他们的创新思维。2音乐用音乐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讲授“事物是普遍联系”时,先播放音乐《说句心里话》,接着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作为军人的我为什么还要想家?我为什么还要出来当兵?我和妈妈、他之间,家与国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通过导入和归纳,激发学生的兴趣。中职德育课讲述的概念、原理一般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往往对教师在理论上的讲解不感兴趣,因此在理论讲解时借助于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如在讲“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时播放音乐《山不转水转》。通俗的歌曲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枯燥乏味的哲学原理变得形象生动。3电教媒体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基础上。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电教媒体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我爱我家”时通过Flash影片《结婚好还是不结婚好》来阐述一个简单的道理“家,其实就是责任,就是付出”。4、寓言、典故中职德育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典故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如:用“拔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饼”说明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等等,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2、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讲课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提前预习新课,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当教师角色,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发挥,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在《民法的基本原则》一课,让学生轮流担当教师角色,他们课前认真预习,虚心向老师请教,准备充分后,走向讲台,接受学生的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创新的教学方法还有许许多多,而且,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学实践的积累,还会陆续创造出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希望这些创新教育能在教育的实践中得到实现。
    齐晓民2019-12-21 19:43:24

相关问答

中职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又称为情绪的适应不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情绪反应过度:⑴愤怒愤怒是人的基本情绪反应,从程度上分,可分为不满、气恼、愤怒、暴怒、狂怒等。上述学生的行为表现已经远远超出了应有愤怒的强烈程度,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实际是过去经历遗留下来的仇恨的转移,也可以说是迁怒,结果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如果有过被伤害的经历且常常陷于愤怒情绪不能自拔的,应主动找心理老师进行心态调整,早日解脱出来;对于容易引起情绪表达方式不当、过激者,应学会采用心理调节的方法,缓解自己的冲动情绪。⑵焦虑过度焦虑情绪本身并非是一种情绪困扰,如考试前的焦虑几乎每个人都要发生,适度的焦虑有益于个人潜能的开发,一个人没有焦虑或是焦虑不足,就会导致注意力涣散,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所以无论是听课还是课下自习,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焦虑。但过度的焦虑往往也会因过分的紧张而使人注意力分散,导致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这里所指的就是过度的焦虑,其自身的焦虑程度已经构成了对学习、生活的不良影响和干扰。焦虑情绪的发生原因可分为:①情境性焦虑,又称反应性焦虑,指由于面临考试、学习、当众演说等外界心理压力所造成的焦虑情绪;②情感性焦虑,是指对预期发生的事的担心、对自己的过错感到自责等引起的焦虑反应;③神经性焦虑,则指由于情绪紊乱、恐慌、失眠、心悸等心理和生理原因引发的焦虑。克服焦虑的方法也很多,主要有放松训练、改变认知、角色训练等方法。⑶过度应激状态应激状态是指当事人在某种环境强烈刺激作用下产生的适应的反应状态,这种状态往往会伴随着多种负性情绪,如在紧张的同时会附加恐惧、震惊、厌恶,过度应激甚至会附加痛苦、敌意、惧怕、失望等情绪感受,所以,它实际也是一种消极的不良情绪。2.情绪反应不足:⑴忧郁忧郁是一种愁闷的心境,表现为没有激情、忧心忡忡、长吁短叹、话语减少、食欲不振等生理心理反应。如:有的同学因为不敢面对学业中的竞争和学习的压力,或者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陷入忧郁,对生活、学习失去兴趣,无法体会到其中的快乐,行为活动水平下降,回避与人交往。严重的还伴有心境恶劣、失眠,甚至会出现轻生倾向。需要特别区分的是忧郁情绪与抑郁症相互间既有联系,又有质的区别,忧郁情绪属于不良情绪干扰,需要的是心理上的调整,抑郁症则属于精神疾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⑵冷漠同样是情绪反应强度不足的表现,对人对事处于漠不关心的消极状态。这些人,表现为对生活没有热情和兴趣;对学习漠然置之,无精打采;对同学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人的冷暖无动于衷;对集体活动麻木不仁。日本心理学家松原达哉教授形容这种状态的学生是“无欲望、无关心、无气力”的“三无”学生。冷漠是一种对环境和现实的自我逃避的退缩性心理反应,虽然冷漠带有一定的心理防御性质,但是它会导致当事者萎靡不振,退缩躲避、自我封闭,并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克服冷漠要从建立责任意识入手,逐步建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开展人际交往,积极投入到生活学习中来。3.负性情绪持续时间过长或泛化:负性情绪并非不良情绪,同样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必要的反应,它可以激起人内在的潜能——趋利避害,使人脱离、避开造成不良心态的环境。但是如果这种情绪持续时间过长或迁移泛化,就会严重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会给人的身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解决这类问题,可以采用系统脱敏、认知改变,暴露疗法等多种心理调节的方式。4.不能接受或不可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例:一位同学说,平时学习,头脑中常常闪现一些毫无意义的杂乱念头,本想克制,但越克制越严重,为此他苦恼不堪。这个学生的情绪困扰是由于他对自己的情绪反应不能接受的缘故。我们现在应该知道,情绪的出现,是人的一种自然、本能的感受,不管你是否愿意,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性的还是负性的,都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当我们对某种负性情绪不准备接受甚至排斥时,实际却正在关注或强化它。
帮助中职学生形成自我同一性的方法:一、德育要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既要站在高处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也要从他们的生活着手,使德育更加接地气、更加有亲和力。一些学生如果连礼貌待人、尊敬师长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做到爱国呢?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就是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道德教育是离不开生活世界的。那么,如何能让学生通过德育更快地转变思想与行动,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成才报国呢?其实,游戏教育可谓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和方法。游戏是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一种运动,学生参与其中,在做中学,这比任何的说教都有用。不同的游戏可起到不同的教育目的,例如在“人格特质回响”中,学生可从中学会自我审视和自我批评;在“你有什么感受”中,学生可以体会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只有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孩子才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重要性,主动地愿意改变那个不理想的自己。二、德育目标要有层次西藏地区中职生在学校要学习三年,每一年、每一阶段,孩子的身心特点与学习所需都是不同的,德育目标也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来定制合乎实际的教育形式。一年级刚入校,对西藏地区的学生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让学生适应这些陌生的一切是最重要的。班主任可开展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主题班会,例如:“我爱我的班级”“左手与右手――合作才能成功”“感恩”……学校可让学生多参与各种活动,并从中使其感受到各种正能量的存在。二年级的重心应该放在学业上,为此班主任可开展例如“我与我的目标的距离”“青春与梦想”的主题班会。三年级学生要面临实习与毕业,所以制定完整的生涯发展规划是重要的。制定生涯规划,学生需理清自己的人生取向,进而确定短期与长期的规划目标。班主任在其中,可帮助他们认清个人能力、自我价值取向,并准确给自己定位。只有德育目标层次分明,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并在其中提高其完善自我同一性的能力,减少角色混乱的发生,从而使得德育工作能更好、更有效、更持久地进行。三、善用教师的期待效应有的学生之所以自暴自弃,把不理想的自己呈现在人们面前,有时也是教师造成的。这些孩子从西藏地区远道而来,没有父母的呵护,已经感到很孤单。如果教师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成为他们的“妈妈”,孩子们有时就感受不到更多的温暖,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于西藏地区孩子的教育,既简单又复杂。简单是因为他们单纯,和他们聊天不用绕弯子;复杂是因为对孩子的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强盛,一丝一毫都要小心。其实,孩子们是可爱的、善良的。十几年来的西藏地区的生活,使得他们在思想和生活等方面与我们本地学生相比可能有着一些差异,所以,教师不必着急去改变他们。善用你的期待效应,多给予正确、肯定的眼神,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期待,从而使他逐渐地从人生的瓶颈中走出来,消除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完成自我同一性。四、重视学生的心理延缓偿付期埃里克森指出,对于那些没有完成积极同一性的年轻人,允许他们有一段拖延的时期,给他们一些时间去准备。学生往往在这段时间表现得最为苦闷,如果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延缓偿付期,并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和指向,学生就能够较容易地度过,从而确立完善的自我同一性;如果学生在此期间,困惑与迷茫无人能解,就有可能继续随波逐流,进而产生角色混乱而误其终身。
理财应该从家庭教育抓起在现代生活中,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理财需要从娃娃的家庭教育抓起,作为父母可以趁早培养他们的理财习惯:第一,培养孩子储蓄习惯。家长们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存钱罐,每天往存钱罐中投入一定的钱,慢慢养成习惯。随着孩子对金钱认识的深入,他们会逐渐明白储蓄的意义。第二,启发孩子理性消费。家长带孩子去商店购物需给他设定一个标准,比如只能花多少钱或者只能买一样东西。在花钱方面不约束是不可取的,适当拒绝孩子是必要的。第三,引导孩子懂得花钱。孩子入小学以后,家长应该给其一些零花钱,至于钱的用途,要让他自己做主,家长不要轻易干涉。对于用钱得当的行为,家长给与赞扬或奖励,否则就要提醒或惩罚。当孩子得不到太多钱,他才能学会慎重制定自己的购买计划,培养自身的理财意识。有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去买菜、购置日用品等,让他们购物时考虑差价,差价归孩子所有。这样,他们学会理性花钱和购物,并且也能了解家里的日常生活消费是怎样支出的。第四,让孩子在管理零花钱中学会理财。在西方家庭中,父母会有偿地向孩子提供零花钱,不会一味无条件满足子女的花钱要求,过分的消费欲望会助长孩子的恶习。作为父母,应该把给孩子的零花钱看做家庭财富的一小份额,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另外,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做些家务,并适当付给孩子一笔额外的“报酬”。让孩子在管理自己零花钱中,懂得收入与消费、劳动与报酬的关系。第五,建议孩子学会投资、创造财富。现在的孩子有自己的“小金库”,父母可以告诉他们一些理财知识和理财平台,并征求其意见。若他们愿意,可以将钱交给爸爸或者妈妈投资。父母通过多种投资渠道,例如合伙人金融这类互联网理财平台,或者银行/基金等理财方式,给予孩子一定的投资回报,潜移默化地促进孩子懂得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创造更多的价值。
记得刚来学校的时候,班主任给我们上第一堂班会课的主题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老师要求我们先学会做人,然后再慢慢学会做事,所以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中职生,就必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可能脱离人群而独自生活下去,就像一滴水珠,如果仅有一滴的话,那么它很快就会干涸,而把它放入大海,它就不会消失。学会做人,就必须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会做人,就不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成就事业的基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呢?我们首先要有“五湖四海”的思想,团结同学,不分帮派;其次,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包容别人,谅解他人;第三,我们要有自控能力,在冲突即将发生的时候能忍耐一时,冷静的处理;第四,要讲文明礼貌,避免粗俗的语言和不文明的举止。谈到做人,我们不能不弄清楚,我们究竟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我认为,我们应该做一个有道德、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应做一个文明有理,遵纪守法的人;应做一个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人;一个乐于助人,有集体荣誉感的人。学会求知,就是要热爱学习,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掌握学习的方法。落后就要挨打”,谁没有知识就会被社会淘汰。无论干什么事,不管学什么专业,都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做一个平凡中见伟大的人。我们中职生更应该好好学习,认真学好一门技能,让自己以后不会因为自己在学校没有学到什么真才实学而苦恼。虽然我们没有上什么大学,但我们走技术成才之路和乐而不为呢!但是,现在有一些同学在校浪费时间、荒废青春、得过且过。同学们,我们应该向优秀的同学学习,应该为自己定下人生的奋斗目标,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和课外知识,掌握好一门技术,为今后出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会生活,就是要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要有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读中专首先就是要独立,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时间。假如你不去打饭,你就没饭吃,你不去打热水,就必须洗冷水。遇到挫折,不可以再像以前一样一味地依靠父母了,只能自己面对,这就是独立。要学会独立,就要树立信心,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协调能力;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要热爱生活,努力成为生活的强者。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中职学生必须安分守纪,坚决拒绝那些不良诱惑,自觉抵制那些有害我们身心健康的东西。我们既然选择了中职这条路,就得坚持走下去,尽管未来充满荆棘和坎坷,我们也应无所畏惧。同学们,不要悲观失望,为了将来的幸福,我们现在应该振作;不要犹豫彷徨,我们应该奋起;不要抱怨命运,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生命十分短暂,机会稍纵即逝。我们要和时间赛跑,一步一个脚印,把目前的学习搞好,从小事做起。我坚信,我们的人生将会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为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专生而努力奋斗吧。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未知编辑:studa20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第五,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针对求询音的各种心理适应和提出的问题,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由度,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询兼有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功能,通过心理咨询,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