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质量管理体系中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内容?

樊晓虹 2019-12-21 19:22:00

推荐回答

八项原则是在ISO9000-2019中阐述的,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的互利的关系。
赵风芹2019-12-21 20:02:1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中国的法治原则的具体内容有:国家机关之间应严格实行分权。
    齐晓天2019-12-21 20:24:33
  • 在ISO9000族标准2019年版的制订过程中,引入了质量管理的七项原则,并将其作为标准制订的基础。ISO和IAF的联合工作组就ISO9000标准向2019年版的过渡,对认证注册/机构的审核员以及其他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的人员提出了掌握和理解新知识的要求,其中包括对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理解。在此将ISO/TC176/SC2关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一些文件编译成文,以供广大审核员以及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人员参考。一.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产生的背景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质量管理越来越成为所有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一个组织应具有怎样的组织文化,以保证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呢? ISO/TC176/SC2/WG15结合ISO9000标准2019年版制订工作的需要,通过广泛的顾客调查制订成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最初以ISO/TC176/SC2/WG/N125号文件《质量管理原则及其应用指南》发布,在ISO/TC176召开的特拉维夫会议前以绝对多数的赞同票得到通过。为了能对质量管理原则的定义取得高度的一致,又编制了仅包含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的新文件ISO/TC176/SC2/WG15/N130《质量管理原则》。在2019年9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36个投票国以32票赞同4票反对通过了该文件,并由ISO/TC176/SC2/N376号文件予以发布。二.质量管理七项原则及其应用指南1、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全面地理解顾客对于产品、价格、可依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谋求在顾客和其他受益者所有者、员工、供方、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之间的平衡。将这些需求和期望传达至整个组织。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并为此而努力。管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使得整个组织都能理解顾客以及其他受益者的需求。对于目标的设定能够保证将目标直接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关联。对于运作管理能够改进组织满足顾客需求的业绩。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保证员工具有满足组织的顾客所需的知识与技能。2、原则2-领导作用领导者建立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所创造的环境能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努力进取,起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了解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并对此作出响应。考虑到包括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和社会等所有受益者的需求。明确地提出组织未来的前景。在组织的各个层次树立价值共享和精神道德的典范。建立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向员工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和在履行其职责和义务方面的自由度。鼓舞、激励和承认员工的贡献。进行开放式的和真诚的相互交流。教育、培训并指导员工。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推行组织的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组织的未来有明确的前景。对于目标的设定将组织未来的前景转化为可测量的目标。对于运作管理通过授权和员工的参与,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支经充分授权、充满激情、信息灵通和稳定的劳动力队伍。3、原则3-员工担当和胜利能力各级人员都是组织的根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受益。实施本原则员工要开展的活动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主动地寻求机会进行改进。主动地寻求机会来加强他们的技能、知识和经验。在团队中自由地分享知识和经验。关注为顾客创造价值。对组织的目标不断创新。更好地向顾客和社会展示自己的组织。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作为组织的一名成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员工能够有效地对改进组织的方针和战略目标作出贡献。对于目标的设定员工承担起对组织目标的责任。对于运作管理员工参与适当的决策活动和对过程的改进。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对他们的工作岗位更加满意,积极地参与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活动,符合组织的利益。4、原则4-过程方法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来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对过程给予界定,以实现预期的目标。识别并测量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根据组织的作用识别过程的界面。评价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果关系以及内部过程与顾客、供方和其他受益者的过程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冲突。明确地规定对过程进行管理的职责、权限和义务。识别过程内部和外部的顾客、供方和其他受益者。在设计过程时,应考虑过程的步骤、活动、流程、控制措施、培训需求、设备、方法、信息、材料和其他资源,以达到预期的结果。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整个组织利用确定的过程,能够增强结果的可预见性、更好地使用资源、缩短循环时间、降低成本。对于目标的设定了解过程能力有助于确立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对于运作管理采用过程的方法,能够以降低成本、避免失误、控制偏差、缩短循环时间、增强对输出的可预见性的方式得到运作的结果。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可降低在人力资源管理如人员的租用、教育与培训等过程的成本,能够把这些过程与组织的需要相结合,并造就一支有能力的劳动力队伍。5、原则5-改进改进是一个组织永恒的目标。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将对产品、过程和体系进行改进作为组织每一名员工的目标。应用有关改进的理论进行渐进式的改进和突破性的改进。周期性地按照"卓越"的准则进行评价,以识别具有改进的潜力的区域。改进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鼓励预防性的活动。向组织的每一位员工提供有关持续改进的方法和工具方面教育和培训,如:━PDCA循环━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重组━过程创新制订措施和目标,以指导和跟踪改进活动。对任何改进给予承认。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通过对战略和商务策划的持续改进,制订并实现更具竞争力的商务计划。对于目标的设定设定实际的和具有挑战性的改进目标,并提供资源加以实现。对于运作管理对过程的持续改进涉及组织的员工的参与。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向组织的全体员工提供工具、机会和激励,以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6、原则6-基于证据的决策方法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乎逻辑和直观的分析基础上。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对相关的目标值进行测量,收集数据和信息。确保数据和信息具有足够的精确度、可靠性和可获取性。使用有效的方法分析数据和信息。理解适宜的统计技术的价值。根据逻辑分析的结果以及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并采取行动。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根据数据和信息设定的战略方针更加实际、更可能实现。对于目标的设定利用可比较的数据和信息,可制订出实际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对于运作管理由过程和体系的业绩所得出的数据和信息可导致改进和防止问题的再发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对从员工监督、建议等来源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可指导人力资源方针的制订。7、原则7-关系管理组织和供方之间保持互利关系,可增进两个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识别并选择主要的供方。把与供方的关系建立在兼顾组织和社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目标的基础之上。清楚地、开放式地进行交流。共同开发和改进产品和过程。共同理解顾客的需求。分享信息和对未来的计划。承认供方的改进和成就。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通过发展与供方的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关系,赢得竞争的优势。对于目标的设定通过供方早期的参与,可设定更具挑战性的目标。对于运作管理建立和管理与供方的关系,以确保供方能够按时提供可靠的、无缺陷的产品。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供方的培训和共同改进,发展和增强供方的能力。2019版ISO9001与2019版对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减为七项。现将2019版ISO9001七项质量管理原则对比内容摘编如下,学习之用。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确定组织和相关方的关系确定需要优先管理的相关方的关系建立权衡短期收益与长期考虑的关系收集并与相关方共享信息、专业知识和资源适当时,测量绩效并向相关方报告,以增加改进的主动性与供方、合作伙伴及其他相关方共同开展开发和改进活动鼓励和表彰供方与合作伙伴的改进和成绩。
    米士奇2019-12-21 20:08:20
  • 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原则2:领导作用领导者建立本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原则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受益。原则4:过程方法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来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预期的效果。原则5:管理的系统方法识别、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原则6:持续改进组织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应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原则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原则8:互利的供方关系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一个组织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总体原则,这些原则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得到体现。其应用可分为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两个层面。就质量保证来说,主要目的是取得足够的信任以表明组织能够满足质量要求。因而所开展的活动主要涉及:测定顾客的质量要求、设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最终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就质量管理来说,要考虑作为一个组织经营管理这里说的不是营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组织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效率和效益,当然离不开顾客,离不开质量。因而,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要开展的活动就其深度和广度来说,要远胜于质量保证所需开展的活动。
    黄石兰2019-12-21 19:43:57

相关问答

一般来说,一个完备的家庭理财计划包括八个方面:1.职业计划。选择职业首先应该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能力、爱好、人生观,其次要收集大量有关工作机会、招聘条件等信息,最后要确定工作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计划。2.消费和储蓄计划。你必须决定一年的收入里多少用于当前消费,多少用于储蓄。与此计划有关的任务是编制资产负债表、年度收支表和预算表。3.债务计划我们对债务必须加以管理,使其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并且债务成本要尽可能降低。4.保险计划。随着你事业的成功,你拥有越来越多的固定资产,你需要财产保险和个人信用保险。为了你的子女在你离开后仍能生活幸福,你需要人寿保险。更重要的是,为了应付疾病和其他意外伤害,你需要医疗保险,因为住院医疗费用有可能将你的积蓄一扫而光。5.投资计划。当我们的储蓄一天天增加的时候,最迫切的就是寻找一种投资组合,能够把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者兼得。6.退休计划退休计划主要包括退休后的消费和其他需求及如何在不工作的情况下满足这些需求。光靠社会养老保险是不够的,必须在有工作能力时积累一笔退休基金作为补充。7.遗产计划遗产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们在将财产留给继承人时缴税最低,主要内容是一份适当的遗嘱和一整套避税措施,比如提前将一部分财产作为礼物赠予继承人。8.所得税计划个人所得税是政府对个人成功的分享,在合法的基础上,你完全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达到合法避税的效果。
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中,非家庭的生产组织已经存在了多年,世界古代七大奇迹,就是这些组织活动的结果。我国古代的农耕民族为与自然界作斗争,或为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早在欧洲形成统一的国家之前就形成了统一的大范围的国家,并从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全国性的资源协调中取得了不少生产管理的经验。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中的活字的应用,就是现代生产中零件互换性设计和模块化设计的先驱。但现代生产管理理论的形成,则是从产业革命开始的。1.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始于18世纪的英国,以后很快传播到欧洲与北美。1776年,亚当·斯密AdamSmith在他的《国富论》{TheWealtho,Nations中指出了分工与专业化的优越性:①缩小每个人的工作范围,可以使工人对工作更加熟练,因而做得更快;②由于专业化,可以减少从一种工作更换成另一种工作所需要的更换工具、原材料等;③由于专业化之后工作动作趋于简单化,更容易开发适当的机械来提高生产率。19世纪末,美国出现了用互换性零件设计生产枪枝的兵器工厂,开创了标准化在金属加工工业中应用的先河。分工、专业化和零件标准化,提高了生产对管理和协调的要求,使生产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开始受到重视。2.科学管理时代1886年,美国有人提出车间管理的概念。1906年,泰罗FrederickW.Taylor在他的论文《金属切削工艺》中提出了生产管理的四方面责任,1发展一种管理的科学,来替代根据经验进行管理的方法;2选择每一项工作做得好的工人,总结他们的工作方法,并用他们的工作方法训练其他工人;3发展工人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协作关系;4经理和工人之间合理分工,各司其职。这就是以后被称为《科学管理原理》的最初观点。在同一时期,还有甘特HerryL.Gantt,发明了用长条图安排工作进度;吉尔伯特LillianGilbreth等人,进行了动作研究;福特HenryFord,创造了装配流水线的生产组织,在实际上解决了对工作进度;吉尔伯特LillianGilbretri等人,进行了动作研究;福特HenryFord,创造了装配流水线的生产组织,在实际上解决了对象处理连续性和生产资源连续利用在大量生产中的统一。3.人际关系时代科学管理的先驱们,在他们的著作中已认识到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但是,他们强调得最多的是人的工作效率间题。对于人的社会需要问题的研究,是在梅约EltonMayo教授指导下首先于1927^-琦32年间在美国西部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霍桑工厂的实验,指出了工人的工作态度和对工作意义的了解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人际关系学说不是要否定科学管理时代的关于工作效率的研究,而是把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考虑引入生产管理:经理应对工人的参与感兴趣。4.管理科学时代管理科学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运筹学开始的。战争期间,运筹学通过对军事数据的数学分析,寻求可以使军事行动的有效性得以改进的决策。不久,这些分析方法也被用于政府和工业问题的决策过程中。管理科学,是数学和统计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它包括用模型通常是等式和公式来描述和解释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并求出解决方案。其目标通常是求最优解。因此,管理科学不是要改变管理的内容,而是提供了解决管理问题的新工具。5.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对经营方式与管理过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卫星通信、图文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的发展,为全球性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方便。同时,贸易壁垒的撤除,使企业可以借用通信手段在世界任何地方参与竞争。比如,中国的乡镇企业可以通过英特网lntetnet,在美国投标竞争通用电器公司的元件采购订单,这就大大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归纳和通讯方面的能力的改进,使管理层次的减少成为可能。经理人于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和生产系统的柔性,也可以因此而提高。高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缩短以及产品开发周期的缩短,使经营的节奏大大加快。生产技术也正在发生新的变革。计算机的应用,既改变了经营运作方式,也改变了生产过程控制的方式。计算机在会计核算、生产计划、订单执行情况的跟踪和人事资料的保存方面的应用,使生产管理有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上应用管理科学的方法。计算机在服务业中的应用,如航空公司的全球自动订票系统和银行的自动柜员机的应用,给这些产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过程自动化方面,计算机的应用使制造业中的设备柔性和通用性持续提高。物料搬运系统,可以根据从计算机中收到的信号把物料移到任何一个需要的地方。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已经可以完全代替人工完成工件和工具在工作母机上的更换;加工中心和生产机械已经可以在没有人工监视和辅助的情况下作业。自动化的物料搬运系统和自动化的生产机械结合起来,在计算机的控制下使工厂可以在短时间内无人运行。设计人员在计算机绘图、模拟和分析程序的帮助下,可以大大加速设计工作。设计工作中的数据,可以在计算机上翻译成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指令。这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从产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制造业的企业文化以及生产组织正在发生巨大的影响。6.日本生产方式对生产管理理论的贡献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固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引起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方法的改变,但是管理方式的进步,可以使新技术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发源于日本生产管理实践的准时制生产Just-in-Time的概念,可以在世界各地得以应用。这些概念有时也称无存货生产,即只依靠最小的存货和其他资源制造产品。公司在这种哲学指导下,是采用拉动方式协调加工中心的运行的。一个加工中心只在下一个加工中心需要某种零件时,才以小批量加工这种零件。在这种情况下,机床的调整成本Set-upCost必须很小,工人必须有多机床作业的技能,公司的原材料和外协件供应必须可靠,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必须有效,质量控制必须能足以避免不合格品的产生。7.服务业的兴起制造业和农业的技术进步,已经可以使从事这些产业的人数大大减少。在一些发达国家,农业和制造业在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不变的情况下,使就业机会不断减少。原有的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企业,除了通过自动化以裁员之外,只有迁往发展中国家以求生存。这使一些大公司成为跨国经营的公司。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达到占就业人员的sa%以上。我国的第三产业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蓬勃发展,无论是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达到占就业人员的60%以上。我国的第三产业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蓬勃发展,无论是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重上还是在就业人口上都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中,直接生产人员的人数迅速减少,使中间管理工作也明显减少,这些都使公司的柔性更大、对于环境变化的响应更快。竞争压力和技术进步还会进一步迫使成功的企业寻求改进和变更,生产经理和其他业务经理必须不断面对和适应新的挑战。
一、ISO质量管理体系八大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2、领导作用,领导者建立本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受益。4、过程方法,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来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预期的效果。5、管理的系统方法,识别、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6、持续改进,组织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应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8、互利的供方关系,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ISO质量管理体系最新标准为2019年执行标准,有四个核心标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扩展资料:ISO9001认证的益处:1、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明确公司通过各种手段去获取和理解顾客的要求,确定顾客要求,通过体系中各个过程的运作满足顾客要求甚至超越顾客要求;通过顾客满意的测量来获取顾客满意程序的感受,以不断提高公司在顾客心中的地位,增强顾客的信心。2、明确要求公司最高管理层直接参与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从公司层面制定质量方针和各层次质量目标,最高管理层通过及时获取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判断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绩效,直接参与定期的管理评审掌握整个质量体系的整体状况,并及时对于体系不足之处采取措施,从公司层面保证资源的充分性。3、明确各职能和层次人员的职责权限以及相互关系,并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等方面明确各类人员的能力要求,以确保他们是胜任的,通过全员参与到整个质量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持活动中,以保证公司各环节的顺利运作。4、明确控制可能产生不合格产品的各个环节,对于产生的不合格产品进行隔离、处置,并通过制度化的数据分析,寻找产生不合格产品的根本原因;通过纠正或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发生或再次发生,从而不断降低公司发生的不良质量成本;通过其他持续改进的活动来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从而实现公司成本的不断降低和利润的不断增长。5、通过单一的第三方注册审核代替累赘的第二方工厂审查,第三方专业的审核可以更深层次地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通过定期的监督审核来督促公司的人员按照公司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来开展工作。6、获得质量体系认证是取得客户配套资格和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也是企业开展供应链管理很重要的依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要,满足顾客要求并尽力超越顾客的期望。一个组织向顾客提供产品,如果产品不适销对路,顾客不需要、不满意,组织就无法进行再生产,组织就不能生存下去,组织和顾客是鱼水关系。所以要把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评价工作结果的依据。原则2:领导作用“领导者建立统一的目标、方向和内部环境,所创造的环境能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的目标。最高管理者应当:·建立目标、方向和内部环境,为全体员工实现组织的目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主导组织发展的方向。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这是组织总体方针和目标的组成部分,体现顾客及其他受益者的需要和期望。将质量方针和目标贯彻落实到各层次、各职能部门。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QMS,确保实施相关过程,实施质量方针和目标,使顾客及其他受益者满意。应识别资源的需要,提供充分的资源。应对员工进行培训,激励员工的敬业奉献精神,形成可信赖、有明确目标、训练有素和稳定的人才资源。主持管理评审,确定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施。决定持续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原则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一个组织的基础,人员的充分参与可以使他们的能力得以发挥,使组织最大获益”·以人为本,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组织的方针和战略制定过程中,充分让员工参与献计献策;·在制定目标中员工参与;·赋予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和权限;·在经营管理上,员工参与适当的决策和过程的改进;·全员积极地寻求改进的机会;·员工积极地寻求增加知识和经验的机遇;·以小组或团队精神,共享知识和经验;·以实现目标过程中提倡革新和创新精神;·对工作满意,树立对组织的自豪感;·向顾客及受益者展示组织特长和优势;·为员工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原则4:过程方法“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结果。在建立管理体系或制定方针和战略时,必须识别和确定所需要的过程,首先应确定达到所希望结果的过程;·识别并测量过程的输入和输出;·识别过程与组织的职能之间的接口;·明确规定管理过程的职责、权限和义务;·识别过程的内部顾客、外部顾客和供方;·在设计过程时,规定达到的结果,还应考虑:过程的步骤、活动、流程、控制措施、培训、设备、方法、信息、材料和其他资源等;·制定目标应认识到过程能力将产生有挑战性的目标;·所有动作过程中采用过程方式将导致成本降低、防止失误、控制变更、缩短周期的和获得更多的输出。原则5:管理的系统方法“针对设定的目标,通过识别、理解和管理由互相关联的过程组成的体系,可以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要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要求用系统的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这就是管理的系统方法,就是对过程网络实施系统管理。原则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组织永恒的目标。组织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组织应不断改进自己的经营战略和策略,制定适应形势变化的策略和目标,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才能适应这样竞争的生存环境,所以持续改进是组织自身要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原则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的决策基于事实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最高管理者制定方针和战略,必须在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人合乎逻辑的分析和决策。确立经营目标同样也需使用大量的信息和数据。采取措施收集与目标有关的数据和信息;·确保数据和信息足够准确、可信,并易于理解;·采取有效方法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基于对经验和直觉的逻辑分析结果,做出决定并采取措施;·提高各级员工对数据和信息重要性的认识,掌握收集、分析决策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管理和决策能力。原则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的互利关系可提高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最高管理者在建立经营方针和战略上,应把供方、协作方、合作方都看作是战略同盟中的合作伙伴,形成共同的竞争优势。官方电话官方网站向TA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