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销售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龙小英 2019-10-14 21:13:00

推荐回答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根基。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迫切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於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采取严格有力的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建议号召「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将之摆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重要战略位置,为我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环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出现,有大自然演化的因素,也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进程相关。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活动深刻地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变迁,从而成为环境问题变得突出的决定性因素。工业文明带来了科技的巨大进步,推动了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当人们还陶醉在工业化的巨大胜利时,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已经不期而至,并随著工业化的不断深入而加剧,甚而形成了大面积、全球性公害。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环境公害事件层出不穷,致使成千上万的人身陷病魔,甚至死於非命。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在一周内60多人死亡。1936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有毒烟雾刺激人的眼、喉、鼻,引发眼病、喉头炎和头痛等症状,致使当地死亡率增高。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短短几天内,4000多人相继死亡。1963年至1968年,日本「富山事件」,258人患上因中毒而引起的「骨痛症」,死亡人数达128人……20世纪后半叶,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沉降」,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环境造成了危害。环境问题带来的惨痛现实,令国际社会开始反思已有的发展模式。20世纪50、60年代,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组织专门性的环境问题调查与研究,声势浩大的环境保护运动逐渐兴起。1972年,联合国大会确定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强调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社会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环境问题的形成以及相关对策的制定,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20世纪50至70年代,由於当时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我们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这一赶超型发展战略,使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较快地步入工业化进程,但由此自然资源和环境也承受了过重的压力,局部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改革开放之后,经过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日渐合理,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然比较突出。20世纪90年代后,随著经济的加快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总体上日益加剧,长期积累的环境危机逐步呈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迫在眉睫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当星空不再蔚蓝,当河流不再清澈,当土地变成荒漠,人类将何以生存,何以面对养育自己的地球母亲?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二、胡锦涛同志指出:「环境保护工作,要著眼於人民喝上乾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这是对我国整个环保事业的形象总结,也是对我们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保护生态环境,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抓住大好机遇期实现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由於目前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环境法制建设尚未完善,环境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生态环境状况在一些地区不容乐观,国家环境安全已经受到威胁。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的化工、造纸、冶金等行业在产业结构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一时也难以改变,因而,结构性污染在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转变。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嫌滞后,城市环境问题依旧突出,污染可能向农村转移与蔓延。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和消费转型,也将产生空前的环境压力。因此,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及各种举措,针对现实,对症下药;面对未来,未雨绸缪。保护生态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任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人类基本生活需要的供养,以及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一切原材料,无不源自大自然的恩赐。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环境对人类废弃物的吸纳、净化也是有限的,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就不可能长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高度重视环境对发展的重要性,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努力转变以高资源消耗、高耗能、高污染排放为基本特徵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速度的现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保护生态环境,是中国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本著对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事务积极负责的态度,参加或者缔结了多种环境与资源保护国际公约和条约,并把这些文件的精神引到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之中。参与就是承诺,承诺意味著责任。我们改采取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种种对策和措施,就是在落实已经签署和批准的国际环境条约,承担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义务,从而为改善全球环境作出努力。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在环境保护上不能懈怠疏忽,不能无所作为。中国一定要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环境保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三、今后一个时期,既是我国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的阶段,也是环保工作大有作为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将环境保护摆上重要位置。从「八五」开始,国家将环境保护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实施了治理污染企业、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根本性措施。我国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并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先后颁布了8部环境保护法律、30多件环保和核安全行政法规,以及70多件部门规章。近年来,我国环保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一些城市和地区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机制,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力度,促进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科学认识和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加快环境保护的法治进程。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政府部门要制定实行绿色发展政策,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发展过重的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GDP核算范围;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将环境绩效纳入其中,发挥其正面的激励效应。保护生态环境,必须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要广泛进行环保宣传,提高全民环境忧患意识;要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加强公众参与环境监督;要积极鼓励、引导和整合各种民间环保组织,发挥其应有作用,维护公众的环保权益,积极发展环保产业。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的谈判,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既保障国家环境安全,又增强我国在国际环境事务中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事关人民安危,事关子孙祸福。新世纪新阶段,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重任在肩。
赖鸿华2019-10-14 22:00:5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1)环境的类型影响到应采用的组织企业结构的类型。如果两者相互适应,那么这个企业会更加成功;2)企业中的不同部门或事业都必须与不同的环境相适应。因此,这些下级单位的结构应随着各自的环境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并非所有的下级单位的结构都一定要千篇一律。3)企业组织应该调整战略以适应环境。究竟如何调整应视环境的不利程度而定。显然这种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或调整企业的经营理念、战略、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甚至各种标志、商标的做法,深深地影响了企业文化。
    龙庆丰2019-10-14 23:01:57
  • 秦陇地域位于黄土高原,含关中盆地。西起河西走廊,东抵太行山脉,北界内蒙古高原,南限秦岭,古老的黄河穿越本区,肥沃的关中平原与陇中黄土高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原是由中亚、西亚沙漠和戈壁地区季风气候吹来的尘土堆积而成,质地疏松,土质肥沃,便利于原始农耕的发展。而黄土高原又有特殊的柱状节理或垂直节理,容易挖穴建屋且冬暖夏凉,有利于先民定居聚落的形成。
    赵骊川2019-10-14 22:36:06
  • 狭义上说,广告的影响似乎主要作用于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而广义的看,它也塑造着我们今天的社会形态。广告的影响和作用:广告的产生是为了改善在商品经济的市场环境下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等的不良状况。广告本质上是一种营销传播手段,因此它最基本的职能是向目标受众传递有关产品的信息,以影响目标受众对产品的态度和行为。
    樊振生2019-10-14 22:18:05
  • 销售技巧,销售管理都是为销售战略来服务的。再好的战略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与技巧的支撑是不会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的。他们都属于市场营销的范围,他们之间相互融合,他们的配合默契代表了企业的整体实力。技巧一般指个体的销售技能,个体包括个人,门店,小的团队在推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经验与超常的能力。例如:各种销售方式的话术。它关注的是与客户打交道时应该怎样做。销售管理是指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渠道,广告,销售过程的服务,人员管理等都围绕目标客户来制定相应的一套方法。例如:企业根据目标群体的偏好来选择原材料,生产产品,广告要围绕目标客户经常出没的场所来做。它关注的是整个过程应该怎样做。销售战略就是如何确定目标客户,如何通过产品,广告等来跟进等。这是需要建立在对自身企业,竞争对手,市场环境等分析基础上才能确定下来的。它关注的是我们为什么这样去做。我们知道为什么去做,但是当我们管理或技巧不到位时,你的工作仍然做不好,当你管理或技巧到位时但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使劲时,也就是没有销售战略的时候,也就是企业需要调整寻找战略的时候。这里还需要警告大家,不是你有了战略就一定能成功,因为你的战略有的时候是错误的。从市场营销管理及其哲学的观念分析。传统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讲的是企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采用什么样的推销和促销方式。最终的目标是通过扩大消费者需求获取利润。而现代的市场营销管理哲学是指企业对其营销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管理观念,它包括:⑴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总是喜欢可以随处买到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当集中精力提高生产效率和扩大分销范围,增加产量,降低成本。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些特色的产品。因此要求企业必须生产优质产品,并不断精益求精社会营销观念SocietalMarketingconcept。随着全球环境破坏、资源短缺、人口爆炸等问题日益严重,要求企业顾及消费者整体与长远利益即社会利益的呼声越来越高。市场营销学界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念。如人类观念Humanconcept、理智消费观念Intelligentconsumptionconcept、生态准则观念EcologicalImperativeconcept。其共同点认为企业生产经营不仅要考虑消费者需要,而且要考虑消费者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被称为社会营销观念。此观念要求企业任务在于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使顾客满意,同时维护与增进消费者和社会福利。已经简化了很多。
    籍宝霞2019-10-14 22:01:29

相关问答

基本原则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依法计算和缴纳国家税收,保证投资者的权益不受侵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其目的就在于确定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即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级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权责分工及利益分配关系,具体包括固定资产ff理制度、流动资金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财务收支管理制度以及各项奖惩制度。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归口分级管理系统,即按照各部门业务范围和职责分工,明确管理对象和管理要求,如设备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生产车间负责成本管理、财务部门负责财务收支管理等,同时将责任指标旱层分解,实行分级管理,一般要划分为厂部、车间、班组三级分级管理。各个部门之间、各级之间都要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划淸经济责任,材料领退、半成品转移、相互之间劳务和结算,应尽可能确定合理的内部价格进行。有条件的企业,还应建立厂内银行,确定各单位的内部利润,以此作为考核和奖惩依据。扩展资料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内容第一,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采取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多种方法,注重企业经济的预测、测算、平衡等,求得管理方法与企业需求的结合。第二,明晰市场发展。一切目标、方法要通过市场运作来实现,市场是竞争地,优胜劣汰的地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运作要有的放矢,适应和驾驭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以求得企业长足发展。第三,会计核算资料。企业的会计数据及资料是企业历史的再现,这些数据和资料经过整理、计算、分析,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因此,要务求会计资料所反映的内容要真实、完整、准确。第四,社会诚信机制。要求具体的操作和执行者在社会经济运作中遵纪守法,严守惯例和规则,不断树立企业诚实、可靠的信誉,绝不允许有半点含糊,因为企业诫信度的高低预示着企业的发展与衰败。企业财务管理基本原则。
其实内外销道理基本相同,且做内销还更做些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好占的!做内销,还是以产品来说话,以服务做保障,以传播做市场!所以,地一要事就是做好一切传播,特别是网络上的免费传播,低成本且高效,关键是要下功夫!只有传播做到好啦,自会有全国各地的潜在客户主动来找你谈的,你再根据不同地域的来分别进行营销.1、做企业成本涨价是所有行业都一样面临的,而不仅仅是你的公司在单独面对!2、做国内市场像你说的之前没有研发能力,新品少,这样是很难做的!3、做外销订单,利润少,风险也少!因为是接到订单才采购生产的,几乎是零库存。而做国内市场你们必须做好足够的库存准备!每个款式、颜色、尺码都要齐全!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很多都会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4、做国内市场物料管理和成品管理还需要建立ERP软件管理系统。5、做内销必须设立企业营销企划部门和市场销售部门。品牌定位和营销方案策划是做国内市场不可或缺的!6、广告投入预算、专卖店形象设计等。这些都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在福建泉州是个服装鞋业出口基地,很多企业在出口赚到钱之后成功转型做内销,并打造出中国品牌之都的美誉,泉州地区成功申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品牌有100多家。比如体育用品类的:安踏、361度、鸿星尔克、贵人鸟、匹克、金莱克、鳄莱特、斯舒郎、赛琪等等。服装的、水暖的、食品的、鞋业的、茶叶的无法一一列出。7、做内销没有做品牌也一样存在走低价竞争的现实,做品牌也有很多企业死在半路上的!总结:做企业永远存在风险和困难,想成功就必须做好项目启动前的详细分析评估!祝运!加油!外销环境越来越难做,内销本身我们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对于成本上涨是必然,最重要的还是提升品质,体现出产品的价值。1、对产业链的认识理解不深。突如其来的危机迫使外贸型企业不得不从熟悉的国外市场转战陌生而庞大的国内市场。对于这样的转变,大多数企业显得无所适从。迫于严峻的生存压力,众多外贸型企业还没来得及深入分析自身所处的产业状况,就仓促地进入了自认为能够快速盈利的领域。其实这些企业最大的优势其实不在生产,因为随着国内经济的转型和与国际的接轨,生产已经是整个产业链利润最低的环节,仅仅拥有这个优势,不足以制胜国内市场。作为外贸转内销的企业来说,转战国内市场就是对整个产业链一次重新认识和把握的过程。只有准确把握产业链的最高利润区,才能根据这个利润区去配置客户群的选择、价值的获取、产品差别化和业务范围的确定。2、生产能力稳定,但没有自主品牌。大多数外贸型企业在长期的运营中,关注的只是产品和订单,而没有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做加工,做出口,不需要品牌,只需要提供低廉的生产成本和生产能力,质量有保证就可以。但是做国内市场,做消费市场需要的是品牌,品牌形象对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至关重要。出口型企业不缺技术,但缺少的是品牌。对出口型企业来讲,为国外企业的代加工经验,具备了强大的技术能力,唯独没有的是自有品牌,且不被国人所知和认可,这是出口企业转内销所遇到的第一道坎。3、产品齐全,但营销能力欠缺。产品是出口型企业的生命线,这些企业来仍然停留在以生产为导向的订单时代。出口型企业产品齐全,可对开拓国内市场而言,却没有营销产品,营销能力。做生产和代加工,并不需要针对终端市场的营销,但做国内市场销售,就必须面对一线市场,而这一点,也正是出口型企业所缺少的。外贸转内销,企业同样面临着营销能力的挑战。缺营销,但不缺产品,转内销,就是要解决如何把现有产品做好营销的问题。4、消费市场庞大,但市场运作经验缺乏。开拓市场就像是骑马,会骑的人驰骋原野乐哉悠哉,不会骑的人却会踉踉跄跄甚至被掀翻马下。中国消费市场就是一片原野,巨大和旺盛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要想快马加鞭自由驰骋也绝非易事,缺乏及时有效的规划指导和丰富的经验就难以踏上正确的道路。从熟悉国外到陌生国内,从相对简单到绝对复杂,出口型企业有动力也有压力。所以,对这些企业来讲,并不缺少市场容量,缺少的恰恰是他们运作市场的经验。5、成功机会巨大,但所需资源不足。中国市场经济刚刚满三十年,很多行业还很不成熟,蕴藏着巨大的成功机会。目前中国很多行业尚处在一个无序竞争的阶段,品牌众多但却没有一个龙头品牌。对于大多数外贸型企业来说,拥有优势、稳定的生产能力就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品牌基础。危机危机,有危险也有机会,机会还是很大的。缺少的正是运作市场所需要的资源,一没有品牌,二没有网络,三没销售渠道,所有的外贸企业均如此。这是出口企业转内销通通存在的问题,机会就在眼前,就看如何开拓市场,抓住机会了。二、由外贸成功转型为内销的思路外贸企业转内销,缺少的太多,但并不能说没有优势,问题的反方向就是机会。清醒地认识企业所缺少的和不足的地方,挖掘自身和周围的优势资源,弥补不足,就能成功进军国内市场。1、研究产业链,寻找企业最优市场模式。每一个行业都有一条价值链,从原材料的生产、供应到产品的设计、生产再到品牌的打造和销售,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在这条完整的产业链里,有好多个利润区,而每个利润区的利润高低都不同的。出口企业以前只需要拿下大量的外贸订单,照单加工就可以了,现在则不然,不仅仅要拿下大量的经销商订货,还要研究终端消费,打造品牌概念,引导消费需求,只有打通物流和消费需求任督二脉动,才能使企业转型成功。以前只需要照单加工生产,现在却不同了,要考虑用什么模式开拓市场,要思考通过什么渠道来分销产品,要研究用什么办法来推广产品,用什么途径打造品牌等等一系列问题。2、转变企业经营理念。加工型企业和生产销售型企业的经营理念、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加工型企业可以没有知名度,没有品牌,但生产销售企业就不能;加工型企业可以不考虑市场和消费者变化,只按订单生产就可以,但销售型企却必须以市场和消费者为中心,这是加工型企业和销售型企业的根本区别。所以,出口转内销型企业,首先必须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上发生质的转变,要学会并开始研究中国市场,研究消费者,研究品牌构建,研究市场推广等。3、完善企业组织架构。出口企业转内销,组织架构上也要必须完善。可能很多欲转型的企业连最基本的市场部、营销部、策划部都没有,这样的人才更不用说了,要转内销,就必须调整企业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模式,构建基础部门,先完善内部结构,以保证企业顺利转型和成功运作。在大批外贸型企业发展受阻的时期,智业机构理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也是学物流毕业的...一、我国物流发展现状1、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铁路在国家交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以八纵八横铁路通道为路网主骨架加以重点建设八纵:为京哈、沿海、京沪、京广、京九、大湛、包柳兰昆通道:八横:为京兰·藏、煤运北、煤运南、陆桥、宁西、沿江、沪昆及西南出海通道。至2002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15万公里。公路建设成效显著,1985—2001年新增公路里程49.30万公里,年均增长3.08万公里,2002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76.1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2万公里。内河水路运输线路长度2002年达到12.15万公里。到2002年底,我国沿海和内河共有生产性泊位33450个,其中深水泊位达到822个,主要港口生产性泊位比1989年增长了1.1倍。到2002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6.8亿吨,已有7个港口突破了100万标箱TEU,其中上海港超过800万标箱、深圳港超过700万标箱,都进入世界集装箱大港前十名。2001年航空线路为1,143条,航空运输线路总长度为155.36万公里,为10年以前1991年55.91万公里的2.78倍。2001年输油管总长度13,272公里,为10年前1992年的1.55倍;输气管总长度14,283公里,为1992年的1.85倍:输油气管总长度27,555公里,为1992年的1.74倍。许多建成和在建的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如以交通部45个公路主枢纽为中心的物流基地,以及地方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都在加快进行。2、全社会货物运输量持续增加在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交通运输部门在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运输形势平稳发展,铁路、公路、水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2002年的运输量和运输周转量如下表:由于沿海的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快以及对外贸易的增长,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增长很快,2001年达到14.26亿吨,2002年为16.63亿吨,增长率为14.25%。由于入世促进外贸,预计到2019年对外贸易总额将突破7,000亿美元。目前每年外商直接投资大约为400亿美元,到2019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港口吞吐量还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走势。有7个港口跻身世界亿吨港行列,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超过两亿吨,成为世界第四大港。目前7个亿吨以上的大港2001年和2002年的吞吐量分别如表三所示。表一、总货物运输量亿吨2001年2002年铁路19.2620.4公路105.63110.6水运13.2714.1: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表二、总货物运输周转量亿吨公里2001年2002年铁路14572.215085.79,15477公路6330.46554.88,6704水运25988.926181.2,26481: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表三、各大港口集货物吞吐量亿吨2001年2002年上海2.212.64广州1.2821.49宁波1.2851.52大连1.0051.09秦皇岛1.131.118天津1.1371.303青岛1.041.227:国家统计局3、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汽车工业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总量目标为:2019年,汽车产量为32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增加值为1,300亿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1%左右。汽车产品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8%左右。2019年摩托车产量约为1,300万辆。摩托车出口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5—20%。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将大大增加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2家电、电子、通讯产业家电生产能力近年来增长很快,根据国家轻工业“十五”发展规划,到2019年,主要家电产品的需求为:电冰箱1,300万台,洗衣机1,800万台,冷气机2,000万台,微波炉900万台,洗碗机400万台,电热水器1,000万台。一些企业正在建设现代物流系统,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电子通讯器材和电脑的生产发展也很快,出现不少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准,也面临物流现代化问题。3商业系统连锁超市的发展,促进了配送中心的建设。目前连锁超市虽然发展很快,但是规模仍不足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商品配送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分拣作业,随着经济发展、规模扩大,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对物流系统的要求也将逐步提高。上海华联和上海联华超市店铺总数都已超过1000家。4药品、食品工业药品、食品工业是利润很高的行业,一些企业尤其是合资企业的发展很快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物流输送系统规划与建设也是势在必行的。其他如烟草行业普遍已完成主生产线的现代化改造工作发展快速。在生产发展的同时,物流系统现代化将成为企业竞争最重要的领域之一。4、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兴未艾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25%,第三方物流的市场潜力很大。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进行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分析: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在逐渐提高。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更强调物流总代理的形式,需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与第一次、第二次调查研究结果相比,市内配送服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同时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资料攫取等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方兴未艾。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处于发展初期,根据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研究,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3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2019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在于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和更加关心核心竞争力的压力,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是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客户外包第三方物流原材料供应将从现在的15%,增加到3年后的35%;制造高产品销售将从目前的略高于45%,增加到3年后的80%;经销商物流的外包将从目前的略高于25%,增加到近65%。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境内的三资企业: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竞争优势,积极实行物流本地化战略,在进入中国以后一般都不建立独立的物流部门,而是选取若干专业的物流提供商,通过共配物流、设施租赁等多种形式,获得必要约物流服务,构成了目前物流市场需求的主体。国内高新技术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这些企业产品大多具有小批量、高增值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较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对物流服务有迫切需求。一部分国有大型企业: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也打破了“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观念,开始着手对企业传统物流活动进行重新改造,以攫取竞争优势。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核心业务,企业分工趋于专门化,这将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将有利于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途径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通过建立现代物流行业规范,促使小于规模经济的物流企业转型;通过修订和完善各种法规和政府行为,打破现有各种市场条块分割的制约,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推动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要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优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的服务,同时要鼓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更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企业物流的合理化问题,每一个生产企业都是社会物流网络的一个节点,企业物流合理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是社会物流合理化的基础。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就是从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中发展起来的。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在其《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发展迅速的产业,预计未来10年内物流服务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现在,世界500大企业已有40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加入WTO后将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大企业进入中国的制造业和流通业,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速度将加快,对现代物流系统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对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5、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由于近年来我国企业生产规模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与物流设备的更新与现代化需求旺盛,汽车、烟草、药品、家电等行业都是物流技术装备的良好市场。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物流技术装备厂商也不断提高产品的水平并且开发出新产品。日本和欧美等国外著名厂家也接连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以及分公司,也有外国公司为了更深入的介入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由于外国企业更广泛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高性能的技术装备;中国企业的产品也不断出现新品种,质量也不断提高。近年来华为公司、海尔公司以及许多烟草公司的高水平物流系统的建成,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坚强的保证作用。邮政、机场、连锁商业等配送中心和分拣设施的建设也有效地保证了该系统的高效率运行。因此,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物流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表四、2001—2019年中国国家发展规划对物流产业目标战略目标具体目标··物流成本GDP的比重减少2%··培养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发展第三方物流,增加外包和分销配送。鼓励国内企业物流外包。更新物流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管理水平。从分销体系的建设出发,建设几个国家级运输网络。推进企业的合并、联盟,使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成为亚洲物流中心,建立几个核心基地。培养30个以上专案基地。加强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6、北京奥运会为物流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北京举办2019年奥运会,无疑是中国物流发展难逢的机会,因为从奥运设施建设到奥运会的召开,始终需要远比平常庞大、复杂的物流系统的支撑,在物流设施规划与建设、物流组织与管理、物流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方面对主办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既给物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物流业发展带来热限商机。北京奥运会使中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同场竞技,按国际标准和惯例提供服务,中国物流业只有与国际接轨,才能分享奥运物流市场这块大蛋糕。可以说,北京奥运会在给中国物流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的同时,也使中国物流业找到了高水准服务的参考指标,其示范作用将进一步加快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7、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物流在国家经济规划中的地位不断加强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现代物流的总体目标,是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设备,加快建立全国、区域、城镇、企业等多种层次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路体系。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最新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也已把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内容。2001年底,中国制定了未来5年物流配送发展初步规划,以推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该规划包括扶植和规范发展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争取“十五”期末社会化配送企业比重达五成以上;培育若干条贯通全国并且使之开展国际配送业务的联运干线,构建全国性的商品物流配送绿色通道;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主要商品生产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若干规模合理,运作规范的现代化商品物流中心和专业化配送中心,构建全国性物流配送网路;培育若干国家物流骨干基地,有条件的可争取发展成为亚洲的重要物流中心;确定一批物流配送示范专案,在全国各大区的中心城市,选择符合现代商品物流配送基础条件的企业,建立符合现代商品物流配送,具有全国性经营网路的专业化骨干物流配送企业。现代物流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不少省市把发展现代物流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上海市政府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把现代物流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之一,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发展;天津市政府把现代物流作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并由主管市长负责,组织了20多个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天津市现代物流发展纲要研究报告,深圳市为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改善投资环境,把发展现代物流与高新技术和金融同时列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编制了《深圳市“十五”及2019年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总体来看,物流现代化是和经济发展水准密切相关的,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经济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和世界经济接轨的趋势也将加强,这是物流事业发展的大环境。如果能够及时解决发展瓶颈中存在的问题,在“十五”期间即近5年内,将是中国物流发展的黄金时代。二、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成本方面、周转速度方面以及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较低。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我国物流系统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仅以货运汽车的生产率水平为例,美国营运汽车的单车吨年产量约为66万吨公里,而中国这一指标仅为3万吨公里左右。二是速度慢。目前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仅46。4公里左右,散装、集装箱等高效运输方式比重较低,装卸时间较长;公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也不足50公里;内河航运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在库周转时间平均在3—6个月左右。此外,根据调研及有关资料分析,我国许多商品总成本中,物流费用已占到20—40%,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上下,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铁路因能力不足,使相当数量的商品失去销售机会或无法保证企业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水运因运输组织方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许多产品失去了低价运输的途径。2、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还比较落后。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而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印度为5403.9公里/万平方公里。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计算则差距更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总1417期。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传统模式影响下,我国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导致系统功能不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建设方面缺乏投入,对物流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我国物流系统一般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在仓储设施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70%是普通平房仓库,现代化立体自动化仓储设施比例极低,具有冷藏、保鲜、气调功能的仓库更少。在使用的搬运工具中,人工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而可视屏叉车等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却很少采用。在运输工具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运输车辆中,普通车辆占70%以上,而现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拖头及特种运输车辆却很少。物流企业开发和使用的物流信息软件,性能水平不高,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兼容。3.标准化建设滞后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国物流标准化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对我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又如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特别是现有托盘标准列入了国际标准中所有4种规格,也没有推行的原则,这样等于没有标准。托盘标准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都有衔接关系,这就影响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有效使用。三是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目前我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在与托盘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仓储设施相衔接的集装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四是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标准,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与第三方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运输信息系统、仓储信息系统、物流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互不沟通,由于没有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得到实际应用。4、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个行业从上到下一统到底,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管理体系分割现象严重,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习惯势力仍然有一定影响。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海关、服务、与运输标准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问题的管理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和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由于经济利益部门化和地区化弊端的存在,我国在物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协调能力较差。物流业涉及交通运输、经贸、外经贸、城市管理、公安、税务、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制度体系等存在较大不同,在对物流业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因管理之间的体制及机制性原因,造成物流业发展的许多困难。条块分割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体制及机制的影响,许多部门政企尚未实现真正的分开,从而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条条之间的基于部门利益的分割状态,使得管理的能力因分割而受到局限和制约,造成管理水平的提高较为缓慢。此外,由于地区的经济利益驱动,地方管理成为地方利益的体现,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省市间的市场壁垒,使网络化物流服务企业的成长变得相当困难。三、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若干政策建议1、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现代物流的管理,涉及计划、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信息、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现代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必须协调动作,形成合力。物流必然和政府多个部门有关,在日本经济产业省设立专门机构物流科负责协调政策管理,我国如果在当前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设立物流部门,对于物流现代化的推进必然具有重大意义。各级政府都应该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负责研究、制定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并负责协调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创造体制环境。2、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税收要鼓励物流业务的整合,提升物流企业的供给能力。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物流行业发展有制约作用。应该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对传统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但在实践中由于物流总代理商首先一票对客户,然后转包业务如仓储、运输到各合作单位时,存在重复纳税的问题,影响了总代理商整合业务的开展。说明现在的税收制度不利于物流的“集零为整”。物流不整合就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鉴于目前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处于微利状态,物流整合产生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用户生产和商贸企业身上,建议对于物流总代理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的部分,仅对其增值服务的部分征税。这样,有利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的业务整合与发展,在加入WTO的过渡期内形成与国外物流公司相抗衡的实力。同时,也会促进物流业务的发展,扩大税基,增加税收。考虑到物流业具有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是微利企业的特点,在物流园区以及仓库建设时,在政策方面也要给与优惠。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核心业务,企业分工趋于专门化,这将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将有利于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途径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通过建立现代物流行业规范,促使小于规模经济的物流企业转型;通过修订和完善各种法规和政府行为,打破现有各种市场条块分割的制约,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推动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要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优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的服务,同时要鼓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更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企业物流的合理化问题,每一个生产企业都是社会物流网络的一个节点,企业物流合理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是社会物流合理化的基础。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就是从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中发展起来的。4、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应该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在做好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基础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未制订的标准,要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货物和相关信息的流转效率。5、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的实际,特别是物流产业复合性强、关联性大的特点,应该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比如:物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现代物流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广,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与知识普及,行业企业的自律和协调等等,政府部门都可以委托行业社团组织去做。行业社团组织也要积极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的观念,以自己的出色工作,增强凝聚力和权威性。各行业社团应打破门户之见,加强联合与合作,形成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合力,发挥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6、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应鼓励和允许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借鉴国际经验,由行业社团组织来执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建立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系。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已批准国家职业资格物流师培训标准,应该以这个体系为主大力推行物流人才的在职教育。有空可以看看http://www.xd56b.com。
市场营销活动归纳起来是解决个两个基本方面的问题:其一,让最终消费者客户能够方便接触到公司的产品;其二,促使最终消费者客户的产生购买行为。第一个基本功能,我们可以理解为,解决产品的渠道覆盖问题。即采用什么的渠道模式,实现产品的覆盖,方便消费者客户购买我们的产品。第二个基本功能,我们可以理解为,解决产品的消费拉动问题。即通过品牌宣传与推广组合,达到激发消费需求、建立产品品牌偏好、刺激购买行为的目的。扩展资料:营销原则1、诚实守信的原则诚实守信又是基本层的道德要求的最基础部分,它是企业经商道德的最重要的品德标准,是其它标准的基础。在我国传统经商实践中,它被奉为至上的律条。2、义利兼顾的原则义利兼顾是指企业获利,要同时考虑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利益,是否符合社会整体和长远的利益。利是目标,义是要遵守达到这一目标的合理规则。二者应该同时加以重视,达到兼顾的目标。义利兼顾的思想是处理好利己和利他的关系的基本原则。3、互惠互利原则互惠互利是进一步针对企业的营销活动的性质,提出的交易中的基本信条。互惠互利原则要求在市场营销行为中,正确地分析、评价自身的利益,评价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自己有利而对利益相关者不利的活动,由于不能得到对方的响应,而无法进行下去。而对他人有利,对自己无利的,又使经济活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4、理性和谐的原则理性和谐的原则是企业道德化活动达到的理想目标模式。在市场营销中,理性就是运用知识手段,科学分析市场环境,准确预测未来市场发展变化状况,不好大喜功,单纯追求市场占有率,而损失利润;或像营销界一直抨击的秦池一样,不问自身的生产条件,只为"标王"而付出高昂的代价,最终只能自食恶果。市场营销。
国际市场营销是国内市场营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组织公司的财务活动,并根据财务和经济规则和规定,按照管理原则处理财务关系。国际市场营销是一项经济管理任务,可以组织公司的财务活动并处理财务关系。国际营销以国内营销为中心。国际营销是对企业管理所需资金的筹集,投入,使用和分配的全面管理,以及在整个过程中的决策计划,预算控制,分析和评估。国际营销职能的控制要求必须将业务计划的其他要素置于中心位置。国际营销功能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以及财务分析和评估。其中,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这与企业的成败有关。它确定其他管理活动的产生,更改或消失。同时,它可以使用信息和特定手段来影响公司的业务活动,并在其他管理层中起控制作用。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市场之间的差异如下:1、认股权证和认股权不同当国际营销的执行价格低于当前普通股的平均市场价格时,应考虑稀释。计算分子的净利润不变的基本每股收益;国内市场分母的调整项目是根据本准则第10条规定的公式计算的额外普通股数量,并且还应考虑时间权重。在本次发行认股权证或购股权时,普通股的平均市场价格应从发行认股权证或购股权之日起计算。2、包括范围不同国际营销包括电力建设资金收入,三峡工程建设资金收入,道路养护费收入,购车附加费收入,铁路建设资金收入,公路建设资金收入,民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收入,邮政和电力等20种模式附加费收入,港口建设费收入。国内营销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地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教育附加费等税种。以及企业依法支付的费用。已缴纳个人所得税。3、评估内容不同对国际营销的主要评估可以认真执行国家宪法,法律,法令,是否具有员工的道德素质,是否具有开展工作的业务技能以及必要的文化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国内市场营销的主要指标,出勤率,学业成绩和工作态度,完成的任务数量,质量,效率等。中国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