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薪酬理念上存在哪些误区

龚坤宁 2019-12-21 22:34:00

推荐回答

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误区1.高估作为一种独立系统存在的薪酬的作用从总体管理流程来看,薪酬管理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末端环节,它位于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之后,尤其是在职位分析与评价以及绩效管理等完成之后才能得到的一个结果。但是,薪酬管理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分蛋糕”或者是论功行赏,薪酬分配本身既是一种结果,同时也是一种过程。进而言之,薪酬系统本身所规定的分配方式、分配基准、分配规则以及最终的分配结果,会反过来对进入价值创造过程的人的来源以及价值创造过程本身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薪酬分配的过程及其结果所传递的信息有可能会导致员工有更高的工作热情、更强烈的学习与创新的愿望,也有可能导致员工工作懒散、缺乏学习与进取的动力。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将薪酬当做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惟一手段或者最重要的手段,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工资高,一切都好办;只要支付了足够的薪水,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就可以减少很多的麻烦,比如更容易招聘到一流的员工,员工更不容易离职,以及更便于向员工施加努力工作的压力等等。在这些企业中,薪酬往往成为企业激励员工的一个撒手铜,加薪成为解决人的问题的一种最得心应手的手段。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薪酬主要属于一种保健因素而非激励因素。即高的薪酬水平可能会保证员工不会产生不满感,但是并不能自然导致员工产生满意感。事实上,这种情况在我国许多企业员工尤其是那些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身上体现得非常充分。劳动力市场上很多人为了个人的能力发挥,以及寻求适应自己的企业文化和领导风格而辞去高薪酬的工作,宁愿接受薪酬水平稍微低一些的工作。事实上,很多时候,当员工抱怨对于企业的薪酬水平不满时,真正的原因并不一定是薪酬本身有问题,很可能是员工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其他方面有意见,只不过是借薪酬说事罢了。这时,加薪仅仅是对员工在其他方面不满所导致的心理损失提供一种补偿,却丝毫不会产生企业所期望的激励效果。薪酬管理2.薪酬结构零散,基本薪酬的决定基础混乱从我国很多企业的工资表上,你都能看到多达五六项、七八项甚至十几项的工资构成,看上去甚是复杂。究其原因,就在于许多企业的薪酬体系设计是一种机械式的设计思路,认为薪酬中应当体现的某种因素比如岗位的重要性、技能水平的要求高低、最低生活费用等等,都必须在薪酬结构中单独设立这么一个板块。事实上,很多时候,企业的薪酬构成被划分得越是支离破碎,员工的薪酬水平差异就越是不容易得到合理的体现,因为既然你单独设立一个薪酬项目,那么大家必然要多多少少都拿一点。不仅如此,薪酬构成板块过多还会造成另外一个不利的后果,这就是,员工的薪酬水平高低到底取决于什么变得模糊了。员工既不清楚决定自己的工资与他人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清楚自己怎样能够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增加薪酬收入,更看不到企业的薪酬系统鼓励什么,与企业的战略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从我国企业的实际状况来看,对于管理类、事务类以及生产类的员工来说,以职位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决定方式起码在现阶段是比较适用的。但是,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即使是在我国一些明确实行了岗位工资的企业中,在岗位的界定和评价方面仍然存在很多误区。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作为基本薪酬决定依据的与其说是岗位,不如说是行政级别或者是人员类别,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过分析和评价之后确定的岗位。比如说,很多企业的部门经理都拿基本相同的薪酬,理由是他们属于同一类岗位,但事实上,不同部门经理所承受的压力以及对企业战略目标的贡献差异非常大,你可以说他们是在同一个行政级别上,却不能说他们属于同一个等级的岗位。对一些规模较大的电信企业以及保险企业中进行实际量化职位评价的结果表明,不同的部门经理职位通常可以被划分为三到四个不同的岗位等级。对企业来说,对技术类人员实行以技能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决定方式,可能是比较合理也比较有利的。只不过在实行技能工资制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制定出明确的技能等级评价以及再评价的方案,而不能搞成变相的论资排辈。目前我国企业单纯依赖国家的职称评定系统来界定技术类人员技能等级的做法,已经远远适应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企业必须自行研究制定适用于本企业技能资格的等级标准,并定期进行评价和重新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技能工资制真正落到实处。3.薪酬系统的激励手段单一,激励效果较差在基本薪酬差距一定的情况下,薪酬对于员工的激励主要取决于两大主要工具,一个工具是绩效加薪,另外一个工具是奖金的发放。所谓绩效加薪,就是在员工现有基本薪酬的基础上,参考市场薪酬水平,同时主要根据员工的绩效评价结果来增加员工的基本薪酬的落千丈一种做法。奖金也是一个主要与员工个人的绩效相关的现金奖励。但是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具有较大差异的特征:绩效加薪会导致员工的基本薪酬不断提高,而奖金则大多属于一次性支付的性质,奖金的发放并不改变员工的基本薪酬水平口绩效加薪具有一种刚性特点,尽管每次加薪的幅度往往不大,但是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企业在不知不觉中,将员工的基本薪酬提高到对成本构成较大压力的地步。而与此同时,这种日积月累式的加薪也渐渐被员工们看成一种理所当然的既得权利,而不是一种激励性的力量。因此,企业可以在绩效优异时支付较高水平的奖金,而在绩效不佳时适当控制奖金的发放,从而适当控制成本。当前,在我国许多企业中,生产工人的薪酬制度相对来说变得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接近市场的要求,但是对于管理类、事务类、技术类以及一些营销类员工的薪酬体系设计却仍然有着浓厚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许多企业喊了很久要拉开企业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但实际上却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我们知道,员工的收入差距,一方面应当取决于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在企业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外部市场的状况,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员工在当前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工作业绩。
龚宜超2019-12-21 22:55:0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薪酬问题无疑是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如何实施有效的薪酬管理,避免走入管理误区,作为企业薪酬主管和各级管理者都要深入研究把握精髓。薪酬决策误区员工的薪酬水平到底应该由谁来决策?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薪酬事关企业和员工利益,应该完全由企业老板或者总经理决策,而其他人员没有权力过问。事实上这种模式对于小规模企业而言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当企业发展规模逐步壮大后,随着企业人员数量扩张,员工薪酬还由企业老板或者总经理决策,这种决策模式就会引起很多管理问题,甚至引起内部矛盾和员工的极大不满。
    麻益良2019-12-21 23:57:43
  • 误区非客观的标准易产生对考核结果的争执现象;3.解决方向――宜选择客观、明确、可衡量的考核标准及改善现代管理理念。经验内容,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黄百炼2019-12-21 23:38:05
  • 注意事项:三大纪律:纪律一:薪酬改革要以正向激励为导向。所谓正向激励,就是要以奖励和表扬为主,以罚款和批评为辅的激励机制。在很多企业的薪酬模式中,往往是以罚款为主,薪酬的基数是固定的,在薪酬基数的基础上,只有面对工作失误时的罚款,工作完成的再好也只能够是发放薪酬的基数,这使得员工缺乏高标准完成工作的冲动,因为企业对其超过一般工作水准的结果没有额外的奖励。纪律二:薪酬改革要做好过程激励和结果激励的平衡。所谓过程激励就是对当期工作总的成果评价的激励措施。如果激励措施仅仅有过程激励,往往会导致员工注重眼前利益和短期成果,从而会导致偏离企业的总体目标;如果太过于注重结果激励,则由于过程激励中员工的收入比例和水平过低,导致当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难以充分的调动起来,所以一定要做好二者的平衡。纪律三:薪酬改革要以绩效管理为导向。每一个员工通过输入工作的能力和态度,最终生成自己的工作成果。从企业的收入分配机制来看,单纯就能力或者态度为标准显然都会有失偏颇,企业要建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分配机制,以每个员工的绩效结果来作为收入分配的标准。八项目注意:注意一:注意测算工龄工资在月度总收入中的比重。注意二:要注意测算浮动工资部分占月度总收入的比重。注意三:要注意测算年终奖金部分占年度总收入的比重。注意四:要关注新老员工的收入调整幅度的差别。注意五:要关注不同行政级别员工的薪酬调整幅度的差别。注意六:要关注生产一线和职能部门员工的薪酬调整幅度的差别。注意七:销售部门的薪酬激励要完全打开,尤其在国营企业中应当建立能够突破的薪酬激励模式。注意八:薪酬改革的薪酬增长幅度要控制在薪酬总额的范围内。薪酬设计原则及误区薪酬设计是建立现代薪酬管理制度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长远的发展。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战略导向、经济性、体现员工价值、激励作用、相对公平、外部竞争性等。1.战略导向原则战略导向原则强调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从企业战略的角度进行分析,制定的薪酬政策和制度必须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企业的薪酬不仅仅只是一种制度,它更是一种机制,合理的薪酬制度驱动和鞭策那些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因素的成长和提高,同时使那些不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因素得到有效的遏制、消退和淘汰。因此,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从战略的角度进行分析哪些因素重要,哪些因素不重要,并通过一定的价值标准,给予这些因素一定的权重,同时确定它们的价值分配即薪酬标准。2.经济性原则薪酬设计的经济性原则强调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支付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短期来看,企业的销售收入扣除各项非人工人力资源费用和成本后,要能够支付起企业所有员工的薪酬;从长期来看,企业在支付所有员工的薪酬,及补偿所用非人工费用和成本后,要有盈余,这样才能支撑企业追加和扩大投资,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体现员工价值原则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解决企业的三大基本矛盾,即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矛盾,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员工创造与员工待遇之间的矛盾。因此,企业在设计薪酬时,必须要能充分体现员工的价值,要使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充分协调起来,保持员工创造与员工待遇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之间短期和长期的平衡。4.激励作用原则在企业设计薪酬时,同样是10万元,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支付给不同的员工,一种方式是发4万元的工资和6万元的奖金,另一种方式是发6万元的工资和4万元的奖金,激励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激励作用原则就是强调企业在设计薪酬时必须充分考虑薪酬的激励作用,即薪酬的激励效果。这里涉及到企业薪酬人力资源投入与激励效果产出之间的比例代数关系,企业在设计薪酬策略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薪酬的支付获得最大的激励效果。5.相对公平内部一致性原则内部一致性原则是斯密公平理论在薪酬设计中的运用,它强调企业在设计薪酬时要“一碗水端平”。内部一致性原则包含几个方面。一是横向公平,即企业所有员工之间的薪酬标准、尺度应该是一致的;二是纵向公平,即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考虑到历史的延续性,一个员工过去的投入产出比和现在乃至将来都应该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还应该是有所增长的。这里涉及到一个工资刚性问题,即一个企业发给员工的工资水平在正常情况下只能看涨,不能看跌,否则会引起员工很大的不满;最后就是外部公平,即企业的薪酬设计与同行业的同类人才相比具有一致性。6.外部竞争性原则外部竞争性原则前文已经提到过,它强调企业在设计薪酬时必须考虑到同行业薪酬市场的薪酬水平和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保证企业的薪酬水平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能充分地吸引和留住企业发展所需的战略、关键性人才。HR要警惕:别进入了薪酬管理的误区!误区一:在薪酬管理方面缺乏战略的眼光1.没有从企业的总体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高度出发来设计薪酬系统,而是就薪酬而论薪酬,把公平合理地分配薪酬本身当成了一种目的,而不是关注什么样的薪酬制度才会有利于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现;2.产生的问题:薪酬管理工作所花的功夫不少,但是收效甚微员工对薪酬制度的满意度低;3.解决方向企业必须从战略的层面来看待薪酬以及薪酬管理,其必须能够支持企业的经营战略并与企业的文化相容,而且应具有面对外界压力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误区二:职位设计的不合理而给薪酬管理带来麻烦1.例如一个职位其20%的工作任务需要具备高能力的人员去做,而80%的工作任务只需具备低能力的人去做,则企业就必须用较高薪酬聘请一个较高能力的人从事这个职位的工作;2.产生的问题:1人力成本高;2工作无挑战性,造成员工积极性不高3.解决方向合理设计职位误区三:薪酬结构不合理,平均主义思想严重1.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薪酬结构上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即俗称“大锅饭”的现象;2.产生的问题:1想留的人留不住,不想留的人一个也不走;2员工工作积极性低;3.解决方向薪酬水平应依据具体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工作的难度、压力而拉开档次;误区四:只关注外在报酬而忽视内在报酬1.员工对薪酬抱怨并非一定是因薪酬而起企业忽视员工所需的内在报酬也会使员工感到不满;2.产生的问题:1员工以要求提高外在报酬的方式要求弥补;2员工缺乏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精神;3.解决方向应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之间做好平衡,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及从事其感兴趣的工作,提供其学习与进步的机会,等等。
    龚宜超2019-12-21 23:00:47
  • 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误区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一支重要力量的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薪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与不科学之处在阻碍着其发展壮大。一、民营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误区第一误区,"得到的取决于付出的"许多民营企业的老板认为,薪酬是员工工作的报偿,员工要想多得报酬就必须多工作。这是典型的边际生产力工资论,即认为高工资是高生产率的结果。如果说在过去工业经济时代这种理论对企业发展曾起过重大作用的话,那么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这种做法却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了。事实上,现代企业正信奉另一句格言:"付出的依赖于得到的"。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员工工作的多少要看你给的薪酬是多少。也就是说,高生产率是高工资的结果,而不是相反。这就是被实践证明颇为有效的现代薪酬管理理论中的效率工资论。现在,在许多国外跨国公司中,薪酬不再被看做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成本支出,而是一种完成组织目标的强有力的工具。第二误区,"唯物质资本论"现在,中国的绝大部分民营企业仍认为企业的利润是物质资本的产物,员工应得到的已经以工资的形式发放了。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而且也是很原始的薪酬管理观念。他们不承认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人才的作用,或虽然注意到人才的重要性,但仍抱着保守、短视的观念给员工支付薪酬。以为只要支付给员工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薪酬就足够吸引留住人才了。而上个世纪60年代诞生的人力资本理论,证明了人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的收益率不会递减即具有更高的收益率,因此在经济增长或价值的创造中,人力资本具有第一位的作用。既然如此,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人理所当然地具有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利。第三误区,"高工资养懒人"持这种观点的企业,对员工的基本人性假设是"恶"的,认为员工都是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因此不能给予高工资。而且企业这样做还有一个前提假设:薪酬仅仅是为维持员工生存的,而不是为了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这样,企业的老板在设计薪酬制度时使薪酬水准大大低于市场水准,而又没有其他方面的激励补偿措施,如:较高的福利、便利的工作条件、有吸引力的发展前途等,所以就很难避免员工流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目标。企业这样做的一个隐含前提是:员工的素质都较低,因此不必也不能给予高工资。所以也必然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第四误区,"高工资一定可以吸引并留住人才"是的,高薪的确能吸引一部分人才,但它并不能吸引企业所需的所有人才,而且也不一定能留住人才。现代薪酬管理理论认为,薪酬可以分为物质方面的薪酬与非物质方面的薪酬。物质方面的薪酬是指与货币或实物支出有关的薪酬,包括:较高的基本薪酬、较好的福利、利润分享等;非物质方面的薪酬则是工作者把工作本身当做一种商品或消费品,这是工作者从工作本身得来的,包括:参与决策的权利、个人发展的机会、较有兴趣的工作、弹性工作时间等。据有关部门调查,现在的年轻人最重视个人发展的机会,其次是成就感,再次才是高工资等物质的因素。可见,高工资未必能吸引并留住人才。较好的发展机会、精神的激励等非物质因素才是吸引并留住人才的关键。第五误区,老板"拍脑袋"决策许多民营企业老板凭借其是资产所有者或使用权的拥有者而建立的行政权威和自身的管理经验,一个人来制定本企业的薪酬制度。而这样为企业设计的薪酬制度也就难免存在种种弊端:首先,薪酬制度的科学性较差。由于仅凭借其经验而不是从科学的分析出发制定的薪酬制度,因此决策的科学性较差,往往也会违反薪酬管理的公平原则。其次,这种老板"拍脑袋"定的薪酬制度有其适用的局限性,即企业规模不大、老板了解每一个人的绩效。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实施必然越来越困难。第六误区,薪酬制度一定要保密在一些私营家族制企业中,这种现象存在尤为普遍。老板往往把薪酬支付的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每个人应得多少都由老板偷偷地发放。保守薪酬秘密的做法一方面固然可以避免企业内部成员互相攀比、消除某种程度的不公平感和高薪酬与低薪酬二者之间的对立,但也可能造成企业内员工对老板的猜忌,使员工有模糊心理和身处局外的感觉,还可能造成老板凭主观好恶分配报酬的暗箱行为,这样就弱化了薪酬的激励作用。这样做的结果是企业的薪酬制度极为模糊,严重违反了企业薪酬制度的透明原则,造成企业内员工之间、员工与老板之间的摩擦,极大地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摩擦性耗费。而与此相反,比较公开的薪酬制度能发出一种积极的信息,表明这个制度是很公平的,这个组织对人是信任的,企业鼓励员工去努力工作。二、产生误区的原因分析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已经认识到,科学完善的薪酬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当外在竞争环境越来越险恶时,加强企业的薪酬管理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一张王牌。但也有许多企业对薪酬管理不够重视,存在种种误区,以上几个误区是比较典型的。为什么会在民营企业中存在这些误区呢?首先,这些民营企业对薪酬管理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以上所列举的误区之所以会在许多民营企业中出现,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由民营企业的错误观念所导致的。我国许多民营企业领导人的观念至今仍停留在过去的物质资本时代,认为物质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力量,未认识到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增值的源泉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人才竞争是现代竞争的核心,如果我国的民营企业还不对人才问题加以重视,很快就会在加入WTO后更加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其次,民营企业制度上的缺陷是其薪酬管理存在以上误区的根本原因。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是由老板一人或其家庭出资创办的,形成了家族制的企业治理结构,不重视企业的制度建设,缺乏对企业决策层的有效约束机制,导致领导人的独断专行。最后,民营企业的领导人缺乏必要的薪酬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民营企业的薪酬管理之所以存在许多误区和不规范之处,与领导人的素质不高有很大的关系。即使有的领导人意识到实施科学的薪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也因为自身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感到力不从心。三、对策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国的民营企业要吸引并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在世界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好企业的薪酬管理工作。为走出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误区,企业可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变传统观念为现代观念。观念的变革是企业变革的先驱,民营企业要走出薪酬管理的误区,必须首先从观念上突破。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企业第一资本的观念。现代企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所表现出的资源竞争、市场份额竞争,而是人才竞争与科技竞争,尤其是前者在当今世界已愈演愈烈。所以,对民营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真正提高自身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现代的薪酬管理理念,尽快从传统的工资管理转变到现代的薪酬管理。即从收入分配制度向人力资源投资理念转变。第二、实现科学、规范的薪酬管理。民营企业必须理顺企业内部关系,改变家族制的企业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特别要在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支付等方面形成规范的规章制度。第三、认真学习薪酬管理的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民营企业要想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领导者就必须学习掌握企业薪酬理论、薪酬设计、薪酬政策、薪酬体系的有关知识和国外优秀企业薪酬管理的先进经验及方法,发挥民主协商、专家咨询、个案谈判等薪酬设计模式的优点,制定出符合本企业的薪酬制度。
    连俊强2019-12-21 22:37:12

相关问答

1、远离哪些“好得难以置信”的机会。2、远离那些任何允诺暴利的公司。对那些声称可以保证你盈利的公司或者那些吹嘘自己优异的投资记录的公司,需要保持极度的警惕。很多情况下,这些声称都是假的。3、远离那些外汇投资没有风险或者风险很小的公司。一个公司对外汇投资风险轻描淡写或者声称那些书面的风险警示只是例行公事时,需要保持警惕。4、不要从事保证金交易。从事保证金交易,最大亏损可能会超过你的本金。5、对那些声称在“银行间市场”从事交易的公司表示怀疑。注意,有些公司声称交易是在“银行间市场”完成的,或者这些公司声称他们代替交易指令递送到了“银行间市场”。6、外汇欺诈经常定位在少数族群成员身上。一些外汇交易欺诈行为将潜在的对象的定位在少数族群身上,特别是来自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的移民。它们会通过在少数族群的报纸和电视上做广告来吸引这些潜在客户。7、确信获取了外汇交易公司的经营记录。要尽量更可能多的获取与外汇交易公司的经营记录有关的信息,或者与代客理财的外汇交易员的个人交易记录有关的信息。8、不要和任何不向展示自己背景的人打交道。做好准备,需要做很多信息验证工作来确认一个外汇交易公司的状况是否如它自己所宣称的那样。除此之外,也可以找专业的分析师1对1指导:http://www.qdyhtzgl.com。
误区一:投资名气大的平台是最优选择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很多理财新手都会抱着:投资那几家最有名的公司准没错,最保险的投资。但一般业内的大平台绝大多背靠大企业的股东背景作为依附,导致平台本身的收益率增长相对没有那么高。随着监管越来越严格,未来经过洗牌后的P2P平台通过网贷备案筛选,也同样具备合规运营的资质。若考虑长远收益情况,只投资名气大的平台并不是最优选择。误区二:太依靠平台排名和成交额作为对平台了解途径有限的投资者,一般会通过各种第三方测评网站作为参考,而这些网站上会每隔一段时间公布不同维度的榜单,投资者们往往根据这些榜单作为依据,来选择平台。但这些数据都是以平台公布出来的数据为主,实际上对于P2P平台业务和运营模式并未深入调查和研究。因此,这些数据和排名仅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误区三:随意地进入退出如果只是把P2P投资理财作为赚快钱的途径,看到高收益产品就随意买入,抱着这样的心态是不能做好投资理财规划的。在投资理财过程中要多留意活动赠送的加息券、红包等,每个时期的活动都有不同的收益效果,实现收益最大化不要小看这些财富的积累。投资马虎不得,千万不要让别人来控制自己的理财之路。投资就是为了使得自己的财务处于最佳状态,付出和收获永远是成正比的,网上有很多的P2P投资理财平台,选择一个可靠的平台才是理财中的重中之重。
1、建立全员营销的意识首要的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认识,不要只是把销售看成是业务人员的事情,而应该将公司所有员工都纳入公司的销售体系。例如,我们可以建立企业内部的员工良性流动机制,鼓励员工实现岗位流动,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适合的岗位,不合适的人逐步淘汰出公司员工队伍,来充分发挥员工的优势,实现优胜劣汰。同时,也可以经常组织各种与销售相关的内部活动或研讨会,真正的把整个公司融为一个有机整体,鼓励大家多关注公司的业务开展进程,了解整个行业的情况和先进的模式,同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探讨,从而为公司的销售会诊把脉。2、合理规划部门和职责在公司内部的构架划分上,首先避免业务部和后勤部等明显的划分,应该逐渐整合成大部制!将企划、售后服务等与销售联系紧密的部门逐渐编制到一起,统称营销部,统一接受营销总监或销售总经理领导,实现与销售业绩挂钩的考核模式,最大限度的提升相关部门的公司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创造性的使用特殊部门配置机制。由于中小企业人员较少,部门建制也不全面,可以实行部门兼职的模式,来提升业务相关部门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变相的提升相关部门人员的工资待遇。如医药招商企业,对于其中的企划部等辅助业务部门而言,经过对公司销售区域的重新定位划分,选择招商业务人员无暇估计,市场销量很少或空白的区域2-3个,直接由企划部门来操作。这样做,不仅可以提升企划部门对市场的把握程度,为以后的市场服务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案。也可以解决因为企划部门员工与业务部门员工因为工资待遇落差较大的心理问题。同时,对于现有市场来说,销量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专业化的运作,无形中得到了加强。3、提升员工的专业程度做任何工作,首先你得做成专才,然后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对于参与全员营销的所有员工来讲,也需要做成专才,也会在这样一个营销会战中取得成功。作为医药企业的员工,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产品方面,这个方面无论是业务部门员工还是其它部门的员工,都是必须要牢固掌握的。产品方面的知识很多,既包括公司自己品种的规格、装箱、适用病症、服用天数、疗程、不良反应等基础知识;也包括所治疗病症的病灶反应情况,如何使用获得最佳疗效;也包括竞品的优缺点等相关信息。其次,是关于行业政策法规、发展动态、行业趋势等信息。这些信息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渠道、价格等方面,是企业策略调整适应的依据。同时,对行业重要信息的把握,也可以在与客户或同行交流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程度。再次,就是掌握企业产品所在渠道方面的专业知识。药品根据自身定位,无论是临床品种、OTC品种、普药品种等,不同的渠道有其完全不同的操作模式和渠道特性。作为参与全员营销的药企员工,自身得时刻关注相关渠道的情况。掌握渠道globrand.com变化趋势,了解先进的渠道操作模式,关注渠道中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的市场经营情况,并对照自己企业的情况予以改进调整。而作为企业来讲,做创造机会请有丰富经验的渠道专家做培训,同时增强相关营销人员接触市场的机会,都是对员工自身素质和能力提高的有利保证。4、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要使得公司员工真正理解"全员营销"的内涵,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合适、高效的激励机制必不可少。这种激励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保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具体的措施选择上,可以设置最佳提案奖来鼓励大家参与公司经营计划的讨论。对于确实有实际意义的员工关于营销等方面的改革方案,公司研究决定采纳到经营过程中的,可以根据提案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授予该员工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从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公司经营活动的关注上,开动脑筋提升对销售活动的认识。另外,对于实际业务的提成奖励等机制,也进一步完善。既然是全员参与到营销工作当中来,就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按照销量实施奖励的机制。而应该将销量的全额奖励部分,根据在营销工作当中承担责任的不同实施阶梯型的发放,让参与到业务工作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清楚自身对业务的贡献值有多大,企业给予其奖金就是最好的说明。
以前写过这个论文,直接给你个框架吧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与经济价值或财富的保值增值有关,是关于创造财富的决策,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总目标离不开财务的筹资、投资以及对资金的运用管理。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制定生产目标、销售目标等一系列目标的基础和前提,这使得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处于一个核心地位,财务管理目标将从跟本上反映企业的总目标。所以确立一个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对财务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和探讨。二、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财务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服务的,并受财务管理的内容制约。是依法合理筹资并有效地利用企业的各项资产,最终提高效益。具体的说,企业的财务管理研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依法合理的筹资资金,满足企业资金需求量。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必备的资金额,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合理地从各种渠道,采用种种方式合理的筹集到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正确确定企业的资金需求量,二是要选择好获得资金的渠道和方式。因为企业筹资有多种渠道和方式可供选择,在进行比较选择时主要考虑资金成本,偿还期限,担保条件可能性和资金提供者的其他具体要求,并考虑其对企业投资收益和风险影响,据此选择确定企业筹资的最佳组合方式。2有效地分配和使用企业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财务管理部门应规划性地,合理地安排各类资产,使其形成合理的资产结构。使货币资产保持在最佳的水平上,避免存货资产占用过多,要及时解决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3分配企业的收益,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关系。税后利润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分配,在分配中处理好各方面的经济关系,以调动企业、员工、投资者各方面的积极性。4实行财务监督,维护财务法规。财务监督是利用货币形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它是通过对财务收支的审核控制和对财务指标的检查分析,及时发现在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实行财务监督,能够使企业在严格地规范化的范围内生产经营,维护法律制度上的企业完整性。研究的意义: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创造财富的决策,对企业生存、发展、获利起着“总控制器“作用,它能够投资以及对资金的运用管理。财务管理是制定生产目标、销售目标等一系列目标的基础和前提,这使得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处于一个核心地位,财务管理目标将从根本上反映企业的总目标。所以一个企业有一个好的、合理的财务管理系统对企业长远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施工材料的现场管理是建筑材料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点:1)材料的进场计划;2)材料台账的建立和管理;3)材料的见证送检和相关资料的收集;4)验收、保管、发放登记;5)现场材料管理总结。一:材料进场计划材料进场计划是施工进度计划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材料计划不是简单的材料进场时间安排,而是依据项设计文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在对进度计划进行分析、对材料用量进行统计、并充分考虑现场材料堆场的周转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而得出的时间和空间设计。制定材料计划需要搞清各种材料计划用量是多少,分批分次进场量为多少,进场后堆放场地在哪儿和堆放时间段多长,还要配上不同时间不同批次的材料堆放分布图。因为你不可能将所有的材料一股脑全部拉到施工现场,没有那么大的场地,也不方便材料的保管和分发。我们需要计算材料的总用量,根据流水施工的节奏和每个施工段将总用量拆分为合理的批次,依照进度计划分批分次进场并码放到合适的位置。这样可保持施工现场材料堆放场地的有序使用,也可减少材料倒运产生的损耗和浪费的人工。不然,材料进场过早会占用本来就紧张的现场空间,材料进场过晚,则会影响相关工序进而有可能耽误整个项目的进度;每次进场太多会长时间的占用堆放场地影响其他材料的进场。当然,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还要及时跟进了解现场的实际进度,及时调整材料的进场时间一个成功的材料进场计划有助于工程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可以使原本紧张的材料码放场地变得周转流畅;减少材料再次倒运的损耗;避免因待料而停工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为现场文明施工创造了条件。材料进场计划制定好后重要的是严格遵照执行。二:材料台账的建立和管理一个项目用到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数量巨大,有的更是包括多种规格和型号。而在现实中不可能就是来了材料一用就完事了那么简单。你是不是希望了解整个项目总共需要多少种材料;每种材料总共要用多少种规格、型号和数量来为搭建仓库做参考;也许你还想知道某种材料已来了多少了、什么时间来到的、还有多少没有到场用以崔促供货部门将某种材料在某个时间送到工地;您当然更想清楚还有哪种已经到场材料没有见证取样、没有检测报告、或者是企业资质、合格证什么的还没有带来等等。那么,建立一个材料电子台账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通常用excel建立材料电子台账。当然,不同的施工企业有自己的管理模式也就会影响材料管理者建立台账的格式的不同;不同的材料管理者根据自己习惯会建立不同的电子台账,依据自己需要设立不同的栏目;但一些主要的信息和数据是不可以或缺的:1:材料下料数量、下料单编号。我们在此可以清楚某种材料的计划用量,并且可以通过下料单编号建立超链接访问下料单的扫描件以获取相关信息。2:材料的送货时间、送货单编号。据此我们可以追踪原始送货单,当然材料进场的纸质随车送货单一定要收集完全并按时间次序装订保存以备查对3: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收料人,这是材料台账的核心部分,我们对材料参数的划分要适当的细,但不宜过细。通过细化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更准确的数据。4:材料领用数量、时间、经手人。5:盈差,也就是计划量与已到场量的差。6:证件栏,我们可以在此简单的标注有无证件。可以将材料的合格证、检测报告之类的资料做成扫描件集中存放在一个文件夹中,将之与对应的材料栏做成超链接,用以查看各个批次材料的资料完善情况。受到Excel办公软件的局限,在一个平面二维的表格中不可能将所有的名目有序的组合,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各个名目的逻辑关系建立多个工作表,再通过数据之间的相互引用建立有机的联系。这样,虽然数据不在一个工作表中,但我们输入的数据却可以相互响应联动。材料台账的管理实际上基本贯穿于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细心做好,可以使管理人员方便快捷地得到想要的数据!当然在表格上别忘了我们的工程名称和我们的企业名称、设立时间及编制人等信息。三:材料的见证送检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材料来到工地就可以立即用到工程上了吗?不,不是的。材料进入现场使用,应由监理工程师在场监督取样,即见证取样,由施工单位负责对材料质量进行复核试验。复试报告施工单位一份,送交监理工程师一份,由监理工程师根据设计、规范要求确认,合格者签字认可后,方可用于施工。对于不合格的,由监理工程师按有关国家标准,作出弃用或降低等级使用的处理决定。对于存放时间较长超过存放期限或被怀疑质量发生较大变化,虽然在入库前复试合格,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二次复试,以保证其质量可靠性。施工单位搞好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是材料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环。为进一步保证材料质量的可靠性,对于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要建立完善的档案,包括建筑材料厂家生产许可证、使用说明书等质量证明资料、由建设单位或实验室出具的各种实验报告包括钢筋等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化学成分试验、材料级配试验、试块试验报告等、以及各种合格证等资料。另外,将这些资料扫描成电子文档归集起来,放进指定的文件夹,通过建立超链接与材料台账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就会很方便地查得进场材料的质量保证资料完善程度。同时,这些东西也是竣工资料不可缺少的,我们将其分类汇总,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完整,也为竣工资料的顺利组卷做好了准备。四:材料的验收、保管、发放和登记验收:材料到场后,按适当的方式对各种材料进行检查验收,合格方可入库。对于验收中明显不合设计、规范要求的,必须退货或换货,并及时向有关人员反馈,有怀疑的要送有关单位试验,合格方可验收使用。根据送货单,核对材料的规格和数量;要严格按照计划卸到指定的地点,码放整齐,不得随意乱码乱放,以占用另外材料的码放位置。保管:保管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材料的使用功能,还要保护人的健康和现场的安全,需要采取的措施有和手段一般有防雨、防冻、防光、防震、防尘、防腐蚀、防霉变、防老化、防火、防爆、防破损等。不同的材质其在存贮过程中保护的重点不同,不同数量的材料在保管方式上也不一样;有的要防雨防冻、有的更要防潮、有的不怕火、而有的则需要清洁。水泥和干粉沙浆不但要防水,还需要防潮;混凝土砌块不怕火也不怕水;贵重的电器线材要防盗;对于氧气、乙缺重点则是防火防爆;油柒除防火保护外,还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油柒给人造成毒害等等。工地上有的材料用量大,进场和使用较快,保管的时间较短;有的材料用量少,一次进场够用好久,也就需要长时间的保管。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不可敷衍塞责处事不当而在材料保管环节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安全事故及材料损失。发放和登记:项目管理的目的是效益最大化,现场材料的管理过程不可能节省材料,但是若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材料的浪费也是为项目管理的目的做出了贡献。因此就要求我们发放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工人对材料的节省意识相对较差,发放时适当提醒节约。有时由于工程的需要,发材料要随时到位。材料发放的同时要登记,作好流水账,而后细心地按照栏目的要求将发出去的材料各种数据输入到材料台账中。五:现场材料管理总结施工完成,没有了材料的进出,是不是材料管理就完事大吉了。不是,还有一项工作,就是对本项目材料现场管理工作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