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是怎么做股权激励的

黄煜伦 2019-10-15 07:07:00

推荐回答

,华为从1988年成立到现在,总共经历了5个阶段的股权激励。第一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华为选择了用实股,让员工用现金认购的方式做股权激励。当时它想解决的问题是,要把人留住,把创业团队留住,同时降低现金的支出。在1990年的时候,那个环境里面企业融资特别难,用认购实股的方式来集资,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华为当时的一些问题。第二阶段十年后,华为做了第二次股权激励。当时华为做股权激励的时候,想要解决的是管理层的控制权太分散的问题,之前给的都是实股,把公司股权分散了,所以在第二个阶段进行了虚拟股的激励方式。第一个方案当中是实股,第二个方案是虚拟股。实股是你给到高管、给到激励对象的股权激励,所对应的股权是实实在在的,法律含义里面的股权内涵和外延所有的东西,实股里面都有。像实股里面的表决权、控制权、分红权、优先权、处分权等等在虚股里面没有,虚股只有一个——分红权,就是你的收益权。在1992年,华为已经有270个员工了,人员很多,一个公司100%的股权要给好几百人、上千号人做股权激励,不可能再用实股做激励,不可能把实股分成那么细的份。公司法》里面有一个规定,有限公司的股东注册人数不能超过50人,现在华为的两个股东一个是任正非,还有一个是华为的投资公司,任总占的股权比例在公司里面只有1%多一点。第二个阶段做股权激励的时候,没办法再用实股的方式去做,刚好虚拟股能解决它的问题。第三阶段2003年,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当时发生了非典,同时华为在美国、在全球遇到了和思科的知识产权诉讼。华为为了解决给高管、核心层配股问题,用了限制股+虚拟股的激励方式。就是在座的都有股权,第一排的人可能100万股、第二排的人50万股、第三排的人30万股,级别越高配的股越多,每个级别都有一个定数。第五阶段第五个阶段在市面上的公开资料找不到,是根据我对华为的研究。2019年华为做了一次股权激励,这个方式叫TUP模式,递延、递增的概念。做股权激励的时候做了5年的激励期:第一年给你配股,但是没有分红;第二年开始有分红,但是每年分红只有1/3;持续到第5年,可以拿到饱和股的分红。到第5年结束之后,重新归零,重新来一遍。它解决的是给外籍员工的激励问题,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公司发展到一个时间段之后,创始团队的一些创始人员躺在华为股票的利益上混日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重新来一遍股权激励。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龙巧妹2019-10-15 07:54:1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股权激励是对员工进行长期激励的一种方法,是企业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一般情况下股权激励计划设计要把握四定:四定:定量、定人、定价、定时定量:确定持股载体的持股总量及计划参与人的个人持股数量。对于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的总额的10%,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获授的本公司的股票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非上市公司可以参照此规定,但不受此规定约束。定人:确定哪些人员参与持股计划体系。激励对象可以是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以及公司认为应当激励的其他员工,但不应当包括独立董事。定价:确定持股载体及股权计划参与人的认购价格。上市公司按照有关法规确定行权价格或者价格购买,而非上市公司定价通常以净资产作为参考,合理确定激励对象的转让价格,一般为不低于每股净资产。定时:确定股权计划参与人持有股权期限,在确定股权激励中需要把握几个时间概念,比如授权日、等待期、有效期、行权日、禁售期等。
    堵晓东2019-10-15 08:59:52
  • 一、双向晋升通道保证员工的发展空间 技术和管理属于两个领域,一个人往往不能同时成为管理和技术专业人才,但是两个职位工资待遇的差别,会直接影响科研技术人员的努力程度。为了解决了这一困境,华为设计了任职资格双向晋升通道。 新员工首先从基层业务人员做起,然后上升为骨干,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专家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在达到高级职称之前,基层管理者和核心骨干之间,中层管理者与专家之间的工资相同,同时两个职位之间还可以相互转换。而到了高级管理者和资深专家的职位时,管理者的职位和专家的职位不能改变,管理者的发展方向是职业经理人,而资深专家的职业是专业技术人员。 华为的任职双向通道考虑到员工个人的发展偏好,给予了员工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将技术职能和管理职能平等考虑,帮助员工成长。除了任职资格双向晋升通道外,华为公司对新进员工都配备一位导师,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和指导。当员工成为管理骨干时,还将配备一位有经验的导师给予指导。 华为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和为员工量身打造的导师制度能够有效地帮助员工成长,减少了优秀员工的离职率。二、重视人力资本价值稀释大股东比例 股权激励并非万能,当股权激励的力度不够大时,股权激励的效果也相当有限。华为公司刚开始所进行的股权激励是偏向于核心的中高层技术和管理人员,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华为有意识地稀释大股东的股权,扩大员工的持股范围和持股比例,增加员工对公司的责任感。 华为对人力资本的尊重还体现在华为基本法中。该法指出:“我们认为,劳动、知识、企业家和资本创造了公司的全部价值”;“我们是用转化为资本这种形式,使劳动、知识以及企业家的管理和风险的累积贡献得到体现和报偿;利用股权的安排,形成公司的中坚力量和保持对公司的有效控制,使公司可持续成长。这说明股权激励是员工利用人力资本参与分红的政策之一。 华为重视人力资本还体现在对研发的投资上。华为每年都将销售收入的10%投入到科研中,这高出国内高科技企业科研投资平均数的一倍多。在资源的分配上,华为认为管理的任务就是使最优秀的人拥有充分的职权和必要的资源去实现分派给他们的任务。三、有差别的薪酬体系  通过薪酬体系来达到激励的目的首先要设立有差别的薪酬体系。华为通过股权激励,不仅使华为成为大部分员工的公司,同时也拉开了员工工资收入水平的差距。随着近几年华为的发展,分红的比例有了大幅上升,分红对员工收入的影响因子达30%以上,这对员工而言很具有激励性。   股权激励除了薪酬结构需要有激励性,还需要绩效考察具有公平性。华为公司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上采取定期考察、实时更新员工工资的措施,员工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努力没有被管理层发现,只要努力工作就行。华为的这种措施保证了科研人员比较单纯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员工的发展。华为股权分配的依据是:可持续性贡献,突出才能、品德和所承担的风险。股权分配向核心层和中坚层倾斜,同时要求股权机构保持动态合理性。   在保持绩效考核合理性的同时,为了减少或防止办公室政治,华为公司对领导的考察上也从三维角度进行,即领导个人业绩、上级领导的看法以及领导与同级和下级员工的关系。领导正式上任前要通过六个月的员工考核,业绩好只代表工资高,并不意味着会被提升。这样的领导晋升机制从道德角度和利益角度约束了领导的个人权利,更加体现了对下级员工意见的尊重。四、未来可观的前景   股权激励不是空谈股权,能在未来实现发展和进行分红是股权激励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在行业内华为公司领先的行业地位和稳定的销售收入成为其内部股权激励实施的经济保证。根据Informa的咨询报告,华为在移动设备市场领域排名全球第三。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前50强中的36家。2019年很多通讯行业业绩下滑,而华为实现合同销售额23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其中75%的销售额来自国际市场。   华为过去现金分红和资产增值是促使员工毫不犹豫购买华为股权的因素之一。据了解,随着华为的快速扩张,华为内部股近几年来实现了大幅升值。2002年,华为公布的当年虚拟受限股执行价为每股净资产2.62元,2003年为2.74元,到2019年每股净资产达到3.94元,2019年该数字已经进一步提高为4.04元。员工的年收益率达到了25%~50%。如此高的股票分红也是员工愿意购买华为股权的重要原因。
    黄生高2019-10-15 08:00:36
  • 华为的不用想了,当时是政策原因放宽才会有华为,现在想像华为一样做就会做成非法集资了。股权激励的方式有二十几种,要根据您公司的发展战略,规模等各方面区选择一套合适的,而且这个是活性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阶段用的激励方式都不一样。
    齐新玉2019-10-15 07:36:16
  • 首先,华为并没有全员持股,我研究了华为近些年披露的财报,都显示华为有很多员工得到了股权激励,但并不是全员持股。截至2019年12月31日,华为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达96768人,华为有18万员工,参与股权激励的员工人数超过50%,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持股降至1.14%。华为成立了持股员工代表会,持股员工代表会由115名持股员工代表组成,代表全体96768名持股员工行使有关权利。贸然效仿华为全员持股,可能适得其反 华为为何没有全员持股,其实从任正非先生的讲话中就能得出结论,那就是得到股权激励的华为员工,必须是满足一定条件的员工,比如满足最低的工作年限要求,满足考核的工作业绩要求,等等。其次,股权激励不是大锅饭。有些企业家或者创业者认为,既然股权激励的作用这么大,那我就给所有的员工做股权激励好了,大不了我把整个股权池子做大,这样每个员工都有份,拿到股权的员工就会打了鸡血一样为公司工作了。如果这样做,不但不能起到股权激励效果,甚至会起到反效果。上上周就有一个客户,找到我们,他们自己做了一套股权激励的方案,希望我们做风险把控。有律创始人,著名股权专家,王英军律师说:如果涉及到股权激励,有律不会只做法律风险控制的服务,因为这个服务不能充分体现有律股权激励服务的真正价值。同时,股权激励的风险不只是违约之类的合同法律风险,还有股权激励方案实施的可操作性,股权激励效果的可期待性。而我们看过方案之后,发现这个客户就存在全员激励的问题。公司已经完成A轮融资,估值超过5亿元,员工将近100人。公司想对这100人都进行股权激励。在沟通的时候,公司创始人甚至引用了阿里前台被股权激励,最后成为阿里合伙人的案例,她也希望通过这个案例来激励全体员工,达到公司更快发展的目的。在分析了全员股权激励的利弊后,客户接受我们的建议,对股权激励方案进行调整,并且对方案中的定价机制、行权机制、考核机制、转让机制、套现机制、退出机制以及违约机制等都重新进行了调整。客户也相当满意。最后总结一下,公司的股权激励不能够不考虑公司发展状况,直接搞个全员的股权激励,应该是一个由原点逐渐向外、呈扇形扩张的过程。
    黄盛科2019-10-15 07:18:20

相关问答

间接激励渠道成员的方式有:1、帮助经销商建立进销存报表,作安全库存数和先进先出库存管理。进销存报表的建立,可以帮助经销商了解某一周期的实际销货数量和利润;安全库存数的建立,可以帮助经销商进行库存管理,合理安排进货,降低库存成本;先进先出的库存管理,可以减少即期品即将过期的商品的出现。2、帮助零售商进行销售终端管理。终端管理的内容包括铺货和商品陈列等。通过定期拜访,帮助零售商整理货架,设计商品陈列形式,在举办促销活动时,做一个漂亮的堆头和割箱陈列。3、帮助经销商管理其客户网,来加强经销商的销售管理工作。帮助经销商建立客户档案,包括客户的店名、地址、电话,并根据客户的销售量将它们分成等级,并据此告诉经销商对待不同等级的客户应采用不同的支持方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不同性质的客户,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此外还有,伙伴关系建立和信息共享。有关研究认为,制造商可以通过建立与经销商之间的信任关系,通过告知其计划、详细目标等方式来确立双方共同愿景,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扩展资料:激励渠道成员最基本的激励形式还有目标激励。厂家每年都会给分销渠道成员制定一个年度目标,包括销量目标、费用目标、市场占有目标等,完成目标之分销商将会获得相应的利益、地位以及渠道权力。所以,目标对于分销商来说,既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也是一种内在动力。在目标的制定方面,企业往往存在“失当”的问题,大多表现为目标过高的倾向,而过高或过低的渠道目标都不能达到有效激励的效果,过低了轻而易举,过高了遥不可及。因此,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渠道目标,必须考虑目标的明确性、可衡量性、挑战性、激励性以及可实现性特征。渠道激励。
根据你的提问,经股网的专家在此给出以下回答:企业在推行股权激励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八大可能会影响企业生死存亡股权激励误区:误区一:认为股权激励就是股票期权激励 其实,股权激励并非只有股票期权激励这一种方式,股权激励还包括限制性股票计划、员工持股计划、虚拟股票增值权等。由于现在A股上市公司用得最多的是股票期权激励,因此本文的重点也是期权激励。但这并不表明企业对高管的激励只有这一个方法,企业》中,仅对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作了规定,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采取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方式。 所谓限制性股票,是公司免费赠送给高管人员的一种股票,但这些股票的买卖和所有权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高管在限制的期限内不得随意处置股票,如果在限制期内高管辞职或者不幸被开除,股票就会被没收。目前,限制性股票计划因为对高管抛售股票限制较多、激励程度有限而遭到了大多数公司的冷遇。误区二:认为股票期权计划适用于任何行业 股票期权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企业。一般来讲,实行股票期权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企业处于竞争性行业。否则,经营者无需通过自己的努力,只要利用垄断地位提高价格或减少供给量,就可轻易长期地坐享高额利润。只有处于竞争性的行业才有必要实行期权激励。由于经营者面临的市场环境充满竞争,企业只有求新求变方可生存发展。实行期权激励,可以鼓励经营者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让公司不断增强竞争力。 第二,企业的成长性较好,具有发展潜力。企业有较好的成长性,意味着市场尚未开发或尚未饱和,企业有充足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开拓业务。在这种条件下,只要所有者有效地激励经营者,他们就会创造出良好的业绩,实现经营者价值和股东价值的双赢。 第三,企业产权清晰,内部权责明确。企业建立起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拥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使董事会和经理层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是实施期权激励的前提条件。产权不清晰,股权就无法确定,而且,如果政府对企业经营进行过多的不应有的干预,也会使股票期权计划失效。误区三:认为推行股权激励可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推行股权激励的前提条件,而不是相反。一个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企业若贸然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甚至会引发企业生存危机。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是形式上的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应该包含这样一些要素: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职工大会等。 但更为重要的是实质上的完善。上述要素以合约关系为纽带,各司其职,互为制衡。股东大会选举出董事会,董事会作为委托人,要求公司高管尽职尽责,以使股东能够得到更多的投资回报。 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员,追求的是包括知识、才能、社会地位在内的自身人力资本增值,以及从事经营管理的人力资本报酬最大化。因此,公司不仅必须为经理人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还必须建立与激励机制相配套的经理人员约束机制。误区四:认为股权激励的成本不大 把股权激励的成本作为费用记入损益表,对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2019年年报显示,有19家公司明确了报告期内予以摊销的期权费用。这19家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04.88亿元,期权费用合计13.12亿元,占比达到12.5%。 这相当于上市公司平均拿出一成以上的利润用于奖励高管层。其中代价最大的是伊利股份,期权费用超过7亿元,其次是万科A和金发科技,分别为2.35亿元和1.477亿元。 对于刚刚接触股票期权的我国上市公司来说,对这一权益工具带来的费用问题可能有如下3种认识误区或操作障碍:第一,认为高管们行权后获得的财富来自在二级市场抛售股票,公司本身并没有承担成本和费用;第二,认为只有激励对象行权才产生费用,在行权等待期内不应将相关费用入账;第三,已经意识到了股票期权会产生费用,但是会计入账时,不知道如何计算或分摊该费用。其实,当被激励对象行权时,正常情况下每股价值已经高过了行权价,高出的部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经营取得的价值,本应归属于公司,但公司把这部分价值授予了经营者,这势必会摊薄公司收益,因此须记入费用,作为获得经理人劳动或服务的成本。而经理人的劳动贯穿了整个行权期限,因而必须在整个行权期的每个会计年度予以分摊。误区五:认为考核标准越高越好 如何制定对管理层的考核标准被认为是整个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中的最难点。合理的考核指标能够激励管理层努力经营,但又不至于被他们认为高不可攀而放弃努力。 因为已经出现考核指标较低,高管行权套现过于容易的案例。人力资源咨询公司韬睿2019年的一份中国高管薪酬报告也指出,中国A股市场一些公司高管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得到高额的行权收益,但是公司的股价表现平平,甚至下跌,这种高管薪酬和股东回报的不一致现象说明公司没有设置有效的行权业绩条件。误区六:行权价格随意高下 尽管斯克尔斯早在1970年代就与他的同事、数学家费雪·布莱克研究出了一个计算期权价格的复杂公式—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并因此获得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家,成为被国际上制定期权价格最权威的方法。但中国限制于没有期权市场的投资者对期权价格进行纠偏,行权价格的制定具有极大随意性,更改也过于频繁 原则上说,在股价不低于行权价的情况下,一般不允许上市公司通过股票期权重新定价来使股票期权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如果重新定价确属必要,上市公司应就重新定价事宜提交股东大会表决通过然后才能更改。这些必须改变的情况理论上包括公司股本变化,以及进行资产重组、合并、分离,或因经营亏损导致停牌、破产、解散而终止;公司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经营不佳或经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而终止股票期权计划;激励对象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公司的规章制度,或遇不可抗力而导致股票期权计划加速或终止,或者经特别决议重新确定行权价格等情况。误区七:对资本市场是否有效不加考虑 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是股权激励计划能否有效实施的前提。在一个有效市场中,股票价格基本上反映了经营者接手企业时企业的价值,短时间内股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在美国,大部分公司股票期权授予日的价格都约等于甚至小于的股票期权的行权价。 在西方很多国家的股票市场上,基本不会出现“股权激励行情”。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制定行权价以及行权时,很难通过企业内部消息来操纵股价,即使操纵一时,由于股票期权的行使是分批进行的,只要市场有效,股价最终将反映企业价值,经营者操纵股价获利不会屡屡得手。因此,这就迫使经营者努力工作,而不是挖空心思去修改会计利润,或者公布虚假信息欺骗股东。 但是在一个扭曲的市场,投资者并不看重企业的价值增长和未来分红能力,而是想着在二级市场快速炒作一把便撤离。这时,股价不能正确反映公司价值,因此也难以用股价来衡量经营者的业绩。这样,股票期权方案将失灵。误区八:忽视了经理人市场的有效性 正如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能够正确评价一家公司的价值,一个有效的经理人市场也能够正确评价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并对经理人的行为加以约束。一个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不仅能够记录经理人的过往业绩,也能记录经理人的职业操守。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信用和操守是职业经理人的立身之本,一个职业经理人一旦在信用上有了瑕疵,就意味着其职业经理人生涯的终结。因为市场赋予德才兼备者的价格会很高,而不胜任者或者信用有问题的经理人则会面临淘汰的威胁。 而在我国,由于职业经理人的稀缺,导致职业经理人市场出现了求大于供的现象。很多时候,企业在招聘经理人时求贤若渴,往往忽视了对职业经理人的信用进行检查,即使想检查,也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备而只能作罢,甚至检查出了污点,也由于企业急缺人才而只能将就任用。由于市场失效,就造成了某些职业经理人对职业道德的忽视,进而会给企业带来危害。其中,经理人辞职抛股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种道德风险。由于新《公司法》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期内只能每年部分抛售股票的硬性规定,在2019~2019年间,时常能够听到高管辞职抛股的消息。 高管辞职大都出现在股价暴涨时期,这时公司的股价被明显高估。一些聪明的高管由于考虑到今后股市恢复理性时股价势必会回落,因此为避免财富缩水,不惜辞职套现,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无可厚非,但是,这些人的流失,很可能让企业难以承受。因此,企业在设计期权激励方案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对经理人的约束较弱这个因素,争取在创造富翁的时候,还能留住这些能干的富翁。以上就是经股网的专家根据你的提问给出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经股网,一家以股权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家股权门户网站。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的活动与环节。建立良好、规范的激励机制可以促使企业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通过对员工满意度及工作效能的改善作用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调动与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经济效益。激励理论是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的中枢神经,本文通过对企业员工管理中的激励理论进行阐述,对其实际应用进行探究。关键词:激励理论企业管理实际应用一、前言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离不开对员工的有效激励,但是目前多数企业并未意识到提高管理人员激励理论知识水平的重要性,造成企业缺乏成熟、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仅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因此,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管理趋向于精细化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激励理论认知并将其灵活应用于企业管理中成为经济学家研究和关注的重点问题。二、激励理论概述运用特定的科学的管理系统和方法达到企业员工应得报酬及待遇最大化程度的管理理论即称为激励理论。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调动和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只有对员工开展合理化的管理活动才能最大程度上激励其工作热情,最终提高企业的营业额,促进经济发展。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懂得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方能在现代化进程中提高自身竞争力,将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挖掘潜在的人力资源价值,最终达到促进企业快速、平稳发展的目的。三、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分析与探究依据不同的管理类型,可以将激励理论分为需要型、状态型、过程型3类,将其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均可发挥重要的成效和价值。需要型激励理论以员工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充分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理念;状态型激励理论着重于员工需求的“终点”,促进员工的自我提升与企业的长远发展;过程型激励理论能够保证在提升过程中员工一直处于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因此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的实际应用形式多种多样,且着重点与应用成效也不尽相同。但是殊途同归,不论何种类型激励理论,均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条件。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员工在完善的激励机制下,无疑会提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此种状态下,员工自身的利益与企业营业理论与创造的价值息息相关,正比关系更为明显。通过将激励理论实际应用于企业管理中,首先可以改变员工的意识和精神状态,进而培养并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竞争力。员工与企业勠力同心、共同进步,才能实现双赢的局面。因此将企业实际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能够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还能留住工作能力强、表现优秀、德才兼备的员工,而不是当企业面对困境只身而退的打工者,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巨大。四、结束语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实际工作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在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激励理论是评价其业绩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正是因为激励理论的多样化、合理化应用成为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坚实后盾。然而当前多数企业管理层并未意识到此类问题,也并未给予相应的重视和关注,以致员工工作懈怠、人员严重流失。可见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自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应当建立并完善良好的激励机制,对不同环节、不同阶段对不同层级的员工给予督促和鼓励,方能促使企业快速、长远发展。
一、股权投资的定义股权投资是为参与或控制某一公司的经营活动而投资购买其股权的行为。可以发生在公开的交易市场上,也可以发生在公司的发起设立或募集设立场合,还可以发生在股份的非公开转让场合。二、进行股权投资的方法1、理智投资,量力而为由于股权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所以理性的投资策略是将股权投资作为投资配置的一部分,而不应该将全部的资金都集中于股权投资。2、熟悉股权投资周期股权投资的期限通常超过一年,大多的股权投资期限为1—3年,有些甚至长达10年。个人投资者必须了解所参与股权投资的投资期限,所投入的资金需与之相匹配。否则,用短期的资金去参与中长期的股权投资,必然会出现流动性的问题。3、自有资金参与投资原则股权投资期限长、风险高的特点决定了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应该坚持以自有资金参与的原则。若采取融资投资,虽然会产生收益的杠杆效应,但是也同样会导致风险的叠加。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在自己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参与股权投资,应该是最佳的选择。扩展资料:股权投资的风险:1、投资项目风险即被投资企业经营不善、同业竞争、经济周期等原因的影响出现业绩下滑、停工、破产等不利情况,从而影响投资通过上市、股权转让、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完成投资资金的退出,导致投资没有收益甚至出现本金损失的情况。2、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因国家宏观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行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等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波动而产生风险。3、基金延期的风险私募股权投资项目从洽谈到成功入股一般有较长的准备期,随时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令原来的投资计划推迟或押后,从而增加投资的不确定性,这都带来基金延期的风险;4、流动性风险并非所有的私募股权投资都能以上市套现退出作出良好的结局,更多的投资项目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上市或只能在原有股东内部转让等,或者讲股权难以短时间套现或只能以较高的折让价才能转让,从而不利于资金的流动。股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