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如何进入到生产流通环节?

龚应恬 2019-10-15 06:02:00

推荐回答

1、概念不同公债是政府为解决账户透支的问题而采取的借债。政府可向社会的企业、事业机构及个人借债,向中央银行借债,也可向国外借债。所以,可以将公债定义为国家或政府举借的债,是指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的债务。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税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2、形式不同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公债是指的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3、作用不同公债在举借的年度虽然可以暂时解决财政困难,但因为仍需用以后财政年度的收入来偿还,因此有人把公债称作财政预支。而税收是当年财政的实际收入,以后毋须偿还,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真实财力。生产性公债,只要以后年度中以债款投资所增加的财政收入能够超过所需的还本付息支出,就是有积极意义的。至于消费性公债,情况就不相同了。它通常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条件下才发行的。往往逐年有增无减,最终使财政陷入严重的困境。公债-税收。
樊振生2019-10-15 07:18:0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简单来说吧,投资会增加总需求,需求多了,自然价格就高了,是的。没什么关系,政府投资是财政政策,银行信贷是商业行为,准备金上调是货币政策。
    龙岳红2019-10-15 07:36:00
  • 1、概念不同战略性投资是指对企业未来产生长期影响的资本支出,具有规模大、周期长、基于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分阶段等特征,影响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投资。即对企业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投资。财政投资又称为财政投资性支出,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是财政支出中的重要部分。2、目的不同战略投资通常是和拟投资企业属于同一行业或相近产业,或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其投资的目的除了获取财务回报以外,更看重其战略目的。如果企业希望在获取资金支持的同时,获得投资者在公司管理或技术方面的支持,通常会选择战略投资者。这有利于提离公司的行业地位,同时可以获得技术、产品、上下游业务或其他方面的互补,以提高公司的赢利和增长能力。财政投资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经济,投入资金用于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3、投资期限不同战略投资者通常比财务投资者的投资期限更长,因为战略投资者进行的任何股权投资是其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出于对生产、成本、市场等方面的综合考虑,而不仅仅著眼于短期的财务回报。
    赵颜颜2019-10-15 07:01:21
  • 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发展至为重要的力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消费就没有经济发展。经济学对于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作了深刻论述。马克思认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只有产品或者商品进入最后消费环节,实现了“惊险的跳跃”,整个生产过程才算完成,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在这里,作为起始阶段的投资是启动环节,最终要接受社会即消费的检验。这种检验有的是直接检验,例如直接生产消费品的行业,其产品能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有的是间接检验,例如对生产资料生产的检验。虽然生产资料没有直接出售给消费者,但无论其中有多少环节,最终都是为生产生活资料服务的,如果大家不消费,生产资料的生产最终也会中断。这是一个由下游产品向上游产品不断进行的传导过程。如同我们当前看到的,一旦直接进入消费的产品出口受到影响,对与之相关产业的影响就会一波接一波地接踵而来。马克思把消费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用消费不足来说明经济危机的产生: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剩余价值率,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压低工人工资。然而,由于工人不仅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当作为消费者的工人消费不起时,相对过剩的危机就爆发了。凯恩斯一反古典经济学把生产置于第一位的范式,而是把消费放在了第一位。他发问道,如果不消费,生产还有什么意义呢?由此出发,他对危机的判断是有效需求不足,即有货币购买能力的需求不足。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没钱消费;一是由于预期挣不到钱,即使有钱也不敢消费,而是把钱存起来以防不测。于是,凯恩斯主张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且发挥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解决就业和收入问题,振奋人们的信心,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最终遏制经济下滑,推动经济发展。在这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只是一种手段,最终还是要落在消费上。消费需求之所以是重要的,还在于如果投资不能最终转化为消费,就会造成产能过剩、债务增加、经济萧条。消费是市场行为,是社会经济循环的最终环节。投资虽然具有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GDP的作用,但依然是中间环节。也就是说,由投资所带来的产品和GDP的增加有可能转化为最终消费,也有可能最终不被消费环节所接受。如果投资形成的产品最终不被社会所接受,就会造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债务增加、经济萧条。因此,在启动内需时,投资项目的选择一定要从消费出发,服务于消费、落脚于消费。在制度安排上,应有利于消费拉动而不仅是投资推动。消费需求之所以是重要的,还在于以消费拉动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如果商品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实现“惊险的跳跃”,那么,摔坏的就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消费者是投资效果的最终检验者。虽然在启动经济的非常时刻需要加大政府投资,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振奋民间的投资和消费信心。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结构扭曲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投资效果并不接受市场和消费者检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重视消费需求在拉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使投资推动服从于消费拉动。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尤为重要。因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不同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那时危机的影响基本局限在亚洲,而我国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市场,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和整体经济的影响并不大。在当前国外需求严重下滑的局势下,我们必须致力于国内消费市场的启动和开拓。这不仅是改善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根本途径,而且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内在要求。
    梅里金2019-10-15 07:00:30

相关问答

从管理角度看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状况很不透明,不仅商业银行难以全面掌握,有的地方政府自身也并不清楚不同层次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和担保状况;商业银行在与地方政府的互动中相对处于弱势,使得商业银行运来一直通行的一些控制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管理手段难以真正落实,主要依靠的往往是并没有真正法律效率的财政担保等形式,另外一般投融资平台将从商业银行借来的贷款置于一个资产池中,再根据不同项目的需要进行资金流的分配,这种资金使用形式不利于商业银行对所借款在对应项目中的应用程度不能很好的跟踪监督。这些投融资平台总体上负债率都相当高,负债率普遍超过80%或者更高,资本金普遍欠缺且偿债能力低下。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由平台公司统借统还,责任主体十分模糊,因为往往贷款使用人是建设单位,大多数平台公司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都不实施管理,项目的最终受益也不属于平台公司,贷款资金实际上完全脱离借款人监控,如果出现偿还问题,商业银行实际上难以进行顺利的追溯。在地方投融资平台推进的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中,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使得不同地方的投融资平台积极变通来补充资本金,使得银行的贷款风险明显加大,例如,这些投融资平台会通过委托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来补充资本金然后再继续要求银行贷款,也可能要求不法代理机构高估实物出资或出具虚假注册资金证明等手段虚假出资;有的项目以流动资金或搭桥贷款充作项目资本金,还有的以股东借款的形式借到新的投融资平台作为资本金,还有的利用扩大投资规模的名义在增加新的贷款之后抽回初期注入的有限的资本金。投融资平台所进行的项目过多,导致政府担保过多,易形成政府有名无实的担保,是不利于平台和银行各方的,而且从实质来讲政府担保过多也会造成政府的违规行为。从财政运行的角度看这种大规模的地方投融资平台主导的信贷高速增长,实际上增大了财政的隐形负债,在地方财政出现偿还困难时,实际上还是由中央财政承担了事实上的支付责任。换言之,对于具体的投融资平台来说,如果能过通过自身的经营来偿还贷款,则理论上来说通过城市化的投资带来的收益还是大于贷款的投入的,但是如果不能偿还这些贷款,则或者转嫁为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或者由中央财政事实上承担偿还的责任,这在客观上成为少数地方政府挤占信贷资源以及财政负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地方投融资平台天然具备的软约束机制,使得投资的风险十分容易转移到中央财政或者商业银行体系。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获得大量的资金,在不少地方呈现出一些新的风险行为。首先,因为许多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收入等来偿还这些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负债,因此在客观上有强烈的动机来推高土地价格,从而对房地产泡沫形成显著的推动作用。其次,在具体的项目选择和决策上,地方政府替代企业,成为主要的决策者,其中的经济合理性就值得怀疑,这些投资不可避免地出现过于超前的基础设施投资、或者是加剧产能过剩的投资,从一些地方地方新建在建工程和项目看,低附加值的建筑用钢材、建材和焦炭等投资品需求升推动了这部分原本已过剩的产能投资和生产增速出现加快之势,有保有压的产能调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是一些本来需要退出市场的落后产能不容易被淘汰,反而一些地方政府在相对宽松的融资条件下还继续支持这些产业的发展。从宏观政策的角度看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进行大规模的借贷,直接制约了宏观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例如,2019年高速增长的信贷投放大量通过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金融到一些大型的中长期基础设施项目,不仅使得商业银行贷款的集中度显著提高,期限明显延长,还使得明后年的信贷投放的调整空间极大降低,因为2019年启动的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不可能在今后因为信贷紧缩而使其成为“半拉子工程”,这样就在客观上倒逼明后年的信贷投放依然保持在相对的高速增长水平。这一点十分类似于1993年宏观紧缩之后的几年,信贷投放依然保持了十分快速的被动增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也是投融资体制创新的一种尝试。它的风险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产生的综合结果。一是地方财政的捉襟见肘,94年分税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快速提高,基本实现了改革的预期目标。但是也出现了财权的上收和事权下放的倾向。地方政府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财源有限,预算法又不允许他公开的举债。因此他只好成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通过向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贷款的过程中提供各种形式的担保。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背后隐藏着较大的风险。由于按照现有的法规,地方政府对于贷款进行担保,实际上是一种违规的行为。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自身的隐性负债也比较严重,所以一些担保也不务实。这是地方财政方面的原因。二是商业银行的短存长贷,起初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贷款主要来自于开发银行。但是去年以来各家商业银行蜂拥而至以后,由于地方政府平台贷款一般由地方财政担保,即使没有担保,因为是政府的项目,商业银行还是愿意贷款给地方政府平台。但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融资状况很不透明,银行从地方政府那里获得的财政金融方面的信息有限。难以全面把握平台负债状况,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从事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比较长。他的贷款都是中长期的贷款。原来开发银行属于政策性银行的时候,它拥有比较稳定的长期的资金来源。因此,资金贷款的期限相对比较固定。后来商业银行涌入领域以后,信贷风险就容易出现期限的错位。三是平台资产质量及其职能原因。最初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主要是基础建设项目集中一些。后来发现从银行贷款可以做地方政府想做许多事情,一些本来可以由民营企业去做的事情也统统由地方平台来包办代替了。成立平台公司到银行贷款。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导致平台的资本金不足,平台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有所降低。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水平、经营水平都有一定的局限,所以导致这个平台的风险不断的聚集。解决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要考地方政府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时间比较长、资金需求大。由中央政府代发地方债,一方面规模有限,另一方面风险仍然集中在中央政府,而且没有办法借助市场的力量来对地方政府进行约束。能否在适当制度或程序约束下,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债的方式解决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问题。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目前,中国房地产业受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产生了巨大变化,从20多年的房地产业发展历程来看,房地产行业逐渐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也日益有章可循,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行业规范。另外,尽管我国经济已出现全面的复苏和走稳迹象。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层和业内人士仍然明白。在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和就业困境未得到根本改观以前。房地产业的支柱性地位仍不可动摇。环论是城市化建设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是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居住保障,都还离不开房地产。可以确信,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房地产业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是我国人民居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财富增长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二、房地产行业的外部环境分析1、经济环境对房地产的影响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情况决定了房地产的有效需求,房地产市场的有效需求受到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的限制,房屋的销售情况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从需求和成交看,预计2019年部分一二线城市交易量受房价预期上涨和供应不足影响会下降,但多数城市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由于房价绝对水平和涨幅较低,交易量仍可能增长。若政策引导得当,商品房消费将回归理性,全国总的销售量会比较平稳国民收入水平和趋势:国民的收入水平决定了房地产需求的档次,收入的趋势决定了未来房地产发展的方向和速度。2019年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885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这意味着人们有更多的钱投入到房地产市场。通货膨胀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变化,必然会周期性地影响房地产投资的预期回报率,从而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波动。例如,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预期也强化了人们对住房保值增值的预期。成本:成本决定了房地产商的底价,虽然成交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行业的成本决定了长期可接受的价格。虽然受国家政策影响,目前房价价格下降,但房地产开发商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和对未来的发展预期,不希望房价下降。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对地价上涨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具有强烈持久的作用,也影响到各类房地产业长期趋势。我国目前阶段加速城市化进程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保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而房地产业仍是支撑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的最重要也是最为显著的产业。家庭收入和支出结构:家庭收入是影响住房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一定的家庭积累和家庭收入,根本无法进行住宅消费;家庭支出结构对家庭住房消费能力和意愿有很大的影响。2、政策法律环境对房地产的影响住房政策:住房制度的改革主要指国家和政府在住房方面的投资政策和住房分配政策的变化,这将对房地产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2019年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各项工作,出台了新的八条政策,主要内容有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调整供给结构,限制高档房,增加中低型住房。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前者主要通过调节与房地产有关的税种与税率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后者作为房地产市场的参与者,以自身的支出总量和结构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总量和结构。例如,新的八条政策中的降低地价,征收物业税,从源头控制房价,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利率工具,以控制银行对房地产业的信贷投向和信贷规模。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为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供应方面是影响房地产开发商的财务费用,需求方面主要是影响按揭利率和按揭比例。例如,国家调整完善相关税收.强化住房信贷等等。产业政策:政府调节房地产业的产业政策工具包括:建设项目结构控制,政策性资金控制。上市政策,外资投向引导等。土地政策:土地资源短缺成为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同时,促使城市发展向城郊扩展。所以国家颁布相关政策,土地政策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土地供给政策,补地价和土地补偿费的规定,土地出让方式。3、社会文化环境人口统计:与房地产有关的人口统计主要包括:人口总量与人口增长,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的地理迁移,家庭规模与结构。现如今,城市居民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必然影响房子数量和卖房结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将直接导致对房地产产品需求的变化。工作和休闲的方式:工作与休闲方式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办公与生活的区分,由于信息的快速发展,使得在家办公成为可能,并因此对住宅的通信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人们花钱是希望得到绿色、环保、节能、智能化等适合人居的住所。教育水平:由于我国在高等教育上取得的长足发展,我国的高知阶层迅速扩大。这一群体与普通居民相比,对住宅有着特殊的要求。一个人要实现自我价值,教育是实现他的最好方式。对于广大的房地产商来说,把学校教育纳入小区楼盘规划,提供相当多的学位,不仅可以解决业主的教育需求,而且可以提高小区的文化品味。从全国各地情况下,业主挑选精品楼盘,除了满足正常的居住需求,如追求高尚生活外,大部分人是为了给子女挑选就学的学校。消费习惯:不同种族,地区,国家人们的消费习惯差异很大,也会对住宅的需求产生影响。
根据现行规定,对于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拨款,如专项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企业应于实际收到专项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专项应付款”科目;拨款项目完成后,形成资产部分,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同时,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未形成资产部分,报经批准后,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拨款项目完成后,如有拨款结余需要上缴的,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不需上缴的,应记入“资本公积”科目。举例。某企业收到财政拨款100万元,专项用于某技术研究项目。企业实际支用拨款情况为:40万元用于购置固定资产,20万元用于支付研究人员工资,25万元用于试验、差旅、办公等费用,实际共使用15万元。则,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处理如下:一、收到拨款借:银行存款100万元贷:专项应付款100万元二、形成资产部分借:固定资产40万元贷:银行存款40万元借:专项应付款40万元贷:资本公积——拨款转入40万元三、未形成资产部分借:专项应付款45万元贷:应付工资20万元贷:银行存款等科目25万元四、上交拨款结余借:专项应付款15万元贷:银行存款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