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的影响,还能在银行办理短期理财吗?

黄熙君 2019-12-21 22:37:00

推荐回答

负利率是指在某些经济情况下,存款利率小于同期物价指数的上涨幅度。居民的银行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力逐渐降低,看起来好像在“缩水”一样,故被形象地称为负利率。简单一句话,就是钱不值钱了。负利率时代的存款和贷款身处负利率时代,存款和贷款有什么差别,我们不妨看两个例子。存款变亏钱:存款利息追不上物价上涨上班族小王攒了10000元,准备存银行1年,最新的存款利率是1.5%,最后他得到本息10150万元,但最新的CPI上涨幅度是2%,今年这1万元可以买到的东西,一年后就需要10200元,这不相当于在银行存了一年,还亏了50元吗?贷款变赚钱:贷款一年净赚几千元白领黎先生最近想重新装修房子,手上没有闲钱,只有之前做理财的10万元。黎先生犹豫,要不要把钱拿出来装修。我们不妨给黎先生算一笔账,假设他去银行申请装修贷,贷款金额10万元,还款期限是12个月,月利率假设0.49%,总利息算下来约5880元。而假设黎先生把这10万元投到理财产品,年利率为12%,那么一年的总利润为12000元。也就是说如果黎先生贷款装修,一年后,可以净赚6120元。在负利率时代,不懂贷款,不善理财,你只会越来越穷。让负利率为我们服务,变成一个有钱人,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黄百芬2019-12-21 23:04:4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有几张数据分析图片一直上传不了,我晚上再传,可以先看看文字。以前专门写过一篇,贴在这里,供大伙讨论。负利率时代,还让你的钱躺在银行?全球已进入前所未有的负利率时代。目前,欧洲央行的隔夜存款利率为-0.2%;瑞士、丹麦和瑞典央行也都实施了负利率政策;1999年实施过零利率政策的日本,在去年10月开始发售负利率债券;美国自金融危机实行QE政策后,早已负利率多年。而央妈自2019年11月22日以来,连续6次降息,目前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只有1.5%,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中国也已处于负利率时代。老恳制图在利率降低的大背景下,储蓄已成为最不经济的财富管理方式,存款不仅不会升值,还会被通胀一点一点蚕食。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受“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量入为出”的传统理财观念影响,中国人比世界任何地区的居民都爱储蓄。数据显示,中国的储蓄率常年高居全球第一,全球平均储蓄率不到20%,而中国的储蓄率超过50%,美国仅有4%,日本更是低于2%。海外成熟市场中,投资早已代替储蓄成为主流,尤其在负利率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习和借鉴海外成熟市场的投资逻辑。现金类投资海外资产三分法:长期、中期、短期合理配置资产三分法是欧美比较流行的资产规划方法,即将资金分为:a.为了预防生病、受伤和灾害等突发事件而准备的流动资金;b.为了在未来5年内或者数年后使用的使用预定资金;c.为了养老和交子女学费的预计在未来10年都不会使用的生利性资金。资金三分法让居民对自己的资产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就可以做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通过理财规划使自己的理财收益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达到最大。1、海外投资长钱多在长期投资方面,美国和日本居民都侧重保险及养老金,且两国的市场及制度非常成熟和规范。保险类产品不仅能够提供各类人们普遍认知意义上的保险产品,在家庭遭遇不幸时获得免收入税的赔偿,且各类保险产品还可以参与家庭理财,尤其是对那些拖家带口的已婚人士,为家人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是很重要保险理财工具。在美国和日本家庭的总收入中保险占比高达10%,远高于中国在保险方面的投入,反映了我们的理财观还是缺乏全局人生周期的长期规划。2、海外中期投资比例大中期投资方面,美国共同基金是最受欢迎的理财方式,它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大众理财产品,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美国约有52%的家庭共9300多万人持有共同基金,相当平均每三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共同基金持有者。因金融的高度专业性,欧美更多的是将钱交给机构打理,秉持“专业的钱交给专业的人理”的原则。3、海外投资短线最少短期投资因风险高、不稳定因素大等原因,欧美家庭资产配置更趋于理性和稳健。在日本,因为政府财政在养老金制度中发挥着保底的作用,很多人没有必要去冒高风险炒股。而德国,法定养老金占85%,德国人完全侧重于法定养老保险金,股民只有7%。从日本和德国这样的福利国家和中国相比,我们看到,退休养老越有保障的国家,股民人数越少。而中国1.2亿股民疯狂入市,宁愿冒着高风险搏一把。中国现金类投资:利用三分法理性分配资产1、增加长期投资,让未来更有保障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人的保险意识比较薄弱,这方面更应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养老压力大,我们可以用商业保险来补充社保,比如定期寿险、万能寿险等等,这类保险收益一般,但对未来养老、退休生活的品质都有保障。若要追求高收益的,可以适当配置基金定投,定投时间越长,越有跨越周期、平滑风险、稳健增值的好处。2、结合经济周期,合理选择中期投资品类我们通常会以5年时间作为一个经济周期。在经济上行期,企业效益好、利润高,这段时期,非常适合股权投资,选择优质企业的融资项目,可达到“以小赚大”的可观收益;在经济下行期,股权投资的风险与不稳定性增高,这时候就比较适合投资债券类安全系数较高的产品,以及银行理财、信托等固定收益类产品,锁定未来几年的投资收益。3、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适度搭配短期投资健康理性的投资规划中,短期投资都不宜过多,不能抱有一夜暴富的心态,却要做好本金损失的准备。短期投资同样需要把握经济周期,且对收益有合理的预期。经济上行期:宜投资股票、期货、大宗商品等标的,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足够,也可以考虑杠杆等金融工具,获得超额收益;经济下行期:这一时期,投资目标以资产保值为主,可选择黄金、短期固定收益类产品,如银行短期理财、互联网金融产品等。固定资产投资海外少炒房,买房多为自住与中国人喜欢炒房不同,美国和日本大部分居民将房子作为“大头”消费品,美国有68%的居民名下房屋为自住用途。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人口增长率下降,导致房地产需求不旺盛。美国的人口增长率正处于大萧条后的最低水平,美国人口在2019年仅增长了0.72%,日本更是连续4年出现负增长。人口的出生水平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也很低,这是当前很多发达国家的典型状态,使得社会劳动力缺乏,并出现人口老龄化严重现象,房地产市场的增量需求已经不大甚至开始出现萎缩。其二、城镇化程度高,房地产没有足够空间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发达国家城镇化比例大多已达70%-80%。市场需求是这些国家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从19世纪开始,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对西部地区的开发,美国的城镇化率在1970年超过70%。此后,城镇化增速开始放缓,目前,美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90%。其三、美国和日本都在房地产上“受过伤”,无论是政府或者民间,都没有较高的炒房意愿。美国2019年次贷危机让房地产崩溃,之后多地出现“鬼城”,底特律、迈阿密等大城市的房子都贬到了白菜价,导致人口流失、经济萧条。日本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全国经济重创,让日本人“受伤十年”。美国用于自住房产的贷款利率通常要比投资房低一个百分点左右,相对的,如果你要交易房屋,则需要缴纳6%的中介费和高昂的地产税,因此,美国炒房比较难。日本的情况与美国相似。日本人更倾向于购买比较高档的房地产换掉旧房子,没人买“第二套房”。因为日本“第二套房”房地产价格的15%要交契税,炒房地产显然也不合算。中国当前房地产值得投资吗?如果仅从经济层面、市场规律上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升空间乏力。首先,中国人口红利已消化殆尽。2019年劳动力规模由2019年的9.37亿降至9.11亿人,这是中国劳动力人口连续4年绝对值下降。目前主力购房人群为25岁-49岁,1990年的出生人口已经进入到主力购房人群中。但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目前80后人口的总数是2.28亿,90后是1.74亿,90后人口总数比80后少23%。其次,房地产供给过剩,去库存压力大。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11月末数据统计,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约6.96亿平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约4.36亿平米。简单换算一下,如果按每套100平方米计算,相当于全国待售商品房约有近7百万套。如果按照我国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计算,“空置”的住房可供2300多万人口居住,这接近于北京市的总人口。然而,中国房地产市场依旧是一个半开放的市场,房价并不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行。首先,政府出台各项政策积极去库存。自2月22日起,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全国多地城市房地产交易环节的契税、营业税征收比例将普遍降低。加上此前降低购房首付比例、上调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等政策,传递出各地政府主动推进房地产去库存的强烈信号。粗略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30个城市出台去库存新政。其次,政府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增加房地产买房需求。自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每年新增城镇人口约2000万人,年均城镇化水平提高近1.5个百分点。2019年,我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7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2.6%。伴随城镇化的,是户籍改革以及鼓励农民工进城购房,房地产仍有足够的刚性需求。那么,现在的房地产值得投资吗?老恳认为,政府的行政干预下,房地产短期内不会出现大规模价格下跌,但受人口红利下降和大库存的双重压力,价格上升空间亦不会太大。从自住与抗通胀保值角度,房地产仍是良性投资品种之一,但价格大幅上升的超额投机收益却不会再现。投资视野放眼全球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家庭的子女留学教育、海外采购等行为对外汇的需求增加,中产家庭及高净值人群还可以逐步增加海外资产配置比例。并且,因欧美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周期并不完全匹配,放眼全球投资,将发现更多的优质投资机会。家庭资产配置建议老恳制图:根据家庭投资需求与风险承受力而个性化调整·END·转载请联系恳说恳讲公众号授权,并注明作者及来源。
    赵高军2019-12-21 23:00:55
  • 三年前,我在日本工作的时候,在银行工作的母亲问了一个问题。你工资都放在银行储蓄吗?有没有买一些理财产品?”这是初入社会一年的我未曾考虑过的事。公司每个月把工资打入银行账户,我需要的时候取钱,不需要的时候就放在那里,从未动过理财的念头。查了下自己的存折,这一查有了重大发现——躺在银行中的200多万日元每个月的利息只有2日元。按照当时的汇率换算,12万人民币每个月只能产出1毛2分钱的利息。习惯了余额宝收益我感到无比诧异,之前总是耳闻“日本实行低利率、零利率、负利率”,这是我头一次切身感受到不同国家金融政策的差异。作为亚洲最早实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经济体,日本的“低利政策”引发了许多讨论。20世纪末泡沫破灭后,日本的利率政策不断升级,量化宽松手段持续加强。有人说这是经济萧条时期的无奈之举,有人说这助推了“失去的X十年”的持续,但也有人认为这提升了日企的海外资产收购力。眼下,随着美联储的闸门放开,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了“低零负利率”。在钱越来越便宜的时代,个人、企业、国家将如何更好地安置财富?或许我们可以从长达20多年的日本经验中,获得一些他山之石。非常手段”首先要纠正一个容易产生的误会。日本等国家所实行“负利率”,并非普通人存款的利率变成负值,而是指商业银行在日本央行存款的利率变为负值。即商业银行如果把钱存到央行,不仅拿不到利息,还要付利息。这一逻辑疏通过后,也就不难理解“低零负利率”的初心了——为的就是降低商业银行的存款意愿,使它们更有动力贷款给企业。企业有钱购买材料,升级设备,招揽员工从而扩大生产。员工收入增高,消费力提升,形成经济良性循环。看起来调低利率就能解决的事,为何要做到如此极端,把利率调到零甚至负呢?非常规的刺激手段,自然是要解决非常规的经济问题。在20世纪末的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进入了长期萧条状态。关于泡沫的产生与破灭的原因,虽各派学者仍存在争议,但主要集中于日元升值与低利率政策两点上。80年代,面对日益扩大的美国贸易赤字,以通过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为解决方式的“国际政策协调”逐渐成为共识。1985年,G5通过了各国上调汇率并采取一致行动的“广场协议”,日元短时间内从244日元兑换1美元,上涨到153日元兑换1美元。如此短期内的日元大幅度升值,对以“出口主导型经济”的日本来说,无疑会带来通货紧缩,进而导致经济增长的减缓。因此,日本启动了宽松的金融政策,以期将日元升值的影响压缩到最小程度。当时金融政策的主要手段就是调低利率。在1986年的1月开始,不到13个月时间,政府连续五次调低利率,从5%下调到了2.5%。同一时间,日本开始的金融市场化改革,促进了银行、证券市场的商品向货币市场商品的渗透,加速了信用活动的扩大,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迅速扩大。如此一来,大量的过剩资金流入土地、股票市场,引起了泡沫。根据野口悠紀雄《泡沫经济学:日本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中所述,1985年到1993年,日本全国银行发放的贷款从251兆日元增加到482兆日元。可以说,日本萧条的起因就与利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本央行并非没有看出过热的投资市场苗头不对,1989年仅仅东京山手线内的土地估值已经等同于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这实在是过于夸张。在1989年5月~1990年8月,央行又来了一波“反操作”,连续5次提升利率至6%,试图减少市场货币供给量,给不动产市场降温。然而当时房市已陷入“疯狂”。不断攀升的房产价格,使人们认为自身所掌握的财富更多,投资的胆子也越来越大。这样的投资倾向是社会全方位的,包括企业。企业在股市强势的状态下,筹集到了大量的低成本资金,这些资金在高回报率的吸引下普遍进行“财务投机”,一方面大量涌入信托银行等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将企业闲置土地开发成不动产。泡沫越大,破灭的时候就越伤。股市是最先反应的,1989年日经指数最高点是3.89万点,之后便陷入了持续低迷,1992年8月跌至1.4万点。地价的下跌大约滞后一年,东京和大阪的地价超过了两位数的下跌。由于社会财富在金融市场与不动产市场的高度集中,导致个人与企业受损严重。尤其是那些举债购房的人,房产贬值的同时仍要承担巨额债务。而泡沫更大的影响更在于损害了金融体系的健全功能,由于散漫的信贷行为,导致了大量不良债权的产生,不少金融机构陷入经营危机,接连倒闭。在应对宏观经济的恶化上,大伤元气的金融机构自身难保,无法保证正常的经济调节效果。流动性陷阱:从零利率到负利率泡沫破灭后,采取传统的金融政策是日本央行的最初尝试。从1991年到1998年,日本逐年降低利率,从6%降到了0.25%,眼看利率武器已经“弹尽粮绝”。但低利率并未起到良好的经济刺激效果,GDP增速一蹶不振,1998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波及,甚至出现-1.13%的负增长。利率已经接近于0了,日本似乎陷入了凯恩斯口中的“流动性陷阱”:无论市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由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本性,国民手中的钱袋就像一个无底洞,把国家分配的货币全部吞噬。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刺激到日本经济。常规操作已破产,只能剑走偏锋,终于在1999年,日本央行祭出了零利率政策。在量化宽松政策的配合下,日本的经济基本面逐渐向好。虽然物价上涨率仍未达到理想状态的2%,但在零利率打出后的十年间,GDP增长保持在了平均1.5%左右的温和状态。2019年,太平洋彼岸的大陆发生雷曼危机,与美国经济深度融合的日本列岛自然不能独善其身,各项经济指标起伏涨落,变化不稳定,日本经济再次呈现下行状态。经济学者金仁淑告诉《南风窗》记者,在雷曼危机之后,日本零利率政策的无力愈发显现,始终无法实现抑制通缩的既定目标。长期通货紧缩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日本利率政策的局限性。既然零利率不行了,那负利率呢?日本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声音。事实上,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早已有之。早在2019年,瑞典就首开负利率记录。随后2019年,面临克朗升值高压的丹麦随之跟进。为了缓解货币的升值压力,应对经济疲软,欧元区和瑞士也分别在2019年和2019年进入负利时代。时值安倍首相连任成功,面对本国疲软的经济,他打出了“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无限制的量化宽松,大规模的公共投资,以及唤起民间投资的成长策略。新政实施,加上消费税提高后,曾一度刺激了通胀指数,让人看到了日本复苏的景象。然而好景不长,依赖全球经济的出口大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下行背景下,经济指数再次回落。负利率政策在日本央行中开始酝酿。专攻日本经济史的学者高超洋认为,日本央行当时的构想是短期利率虽已接近于零,但可借由扩增货币基数使之进一步接近于零。而且宽松性的货币政策,将促使经济部门形成有利预期,发挥政策持续性效果。于是2019年年初,日本也成了亚洲首个进入“负利时代”的国家。金融学学者沈中华告诉《南风窗》记者,负利率政策与传统宽松货币政策的思维有所不同。后者是降低利率以提振总合需求,但负利率是央行政策下的产物。他认为负利率政策的主心骨则是逼迫银行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表,“惩罚银行储存过多的准备在央行”,多进行放款,并增加长期投资,刺激经济。X十年”真的失去了吗?实施负利率政策三年后,日本怎么样了?首先得明确一点,在形势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从经济状况反推货币政策成功与否,实际上是一件困难的事,尤其还是日本这种“出口主导型”的经济体。日本这三年的GDP增速分别为0.61%,1.93%和0.79%。不温不火,不好不坏,既可以看作是在全球经济下行背景的“不错结果”,也可以看作是“失去的X十年”的延续。再看通胀率。自2019年负利率出台后,日本物价终于摆脱了在0线上下徘徊的局面,在2019年7月后保持在了0.5%以上的物价指数,但与2%的目标仍然有着不小的距离。最后看日元汇率。在2019年一度升值到0.01美元比率后,回落到0.009。虽然近期有一定升值趋势,但波动幅度不大。这些现象并非日本独有,总体来看实施负利率的五个国家和地区,普遍证明了实施负利率可以减缓资本流入,引发本币贬值。但对通胀刺激作用有限,传导渠道并不通畅。最初所预想的“银行发放企业贷款”也并未那么顺利。信贷增速在2019年12月达到6.5%的顶峰后逐年下滑,眼下信贷增速只有2.5%,且集中在中长期的信贷资产。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室副主任肖立晟认为,负利率政策让短期贷款利率迅速下降,侵蚀了银行利润,导致银行不得不配置收益率较高的中长期信贷资产。他说,负利率政策也可理解为向商业银行的短期资本征税。商业银行无法把这些成本直接转嫁给储蓄者,只能通过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表,消化负利率成本。如果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善,只采取负利率这种惩罚措施,强迫商业银行向市场发放风险较高的中长期贷款,反而会损害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中国与日本的经济体系有着一定的相似特性。较高的储蓄率,加以高龄化社会退休人口对存款利息的依赖较大,因此民间消费在景气衰退和存款利率走低之时,容易同步受到压抑。采取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之前,宜提前建立完善的替代性金融投资工具。此外,日本经济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政府金融体系安全网未完善的时候,日本央行就已经提前使用了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使得政策的空间已经大大缩小了。当然负利率政策打出,也有较为亮眼的成绩。日本海外资产蝉联全球第一的背后,就被认为与负利率手段的配合政策息息相关。日本央行推行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日元大幅贬值,推动了以日元计价的海外资产额不断增加,日企在海外并购的活动非常活跃。人们往往只看GDP研究院院长陈言认为也要辩证地去看待。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虽然低,但民众的生活并未出现明显下降,社会稳定度也非常高。这在经济停滞的国家中是十分罕见的。面对“低利”,在日本的华人通常是,早日争取到永驻身份,通过身份去申请低首付低利率的贷款方案买房。而在房市曾吃过一次“大亏”的日本人已经不热衷于买房了,他们更喜欢会把挣得的日元换成利率更高的外币进行储蓄。不同的金融政策,造就不同的国民消费行为倾向,这一点还蛮有趣的。
    龚巍巍2019-12-21 22:55:09

相关问答

看你的资金规模了,一般来说收益越高风险越大,除非有别的门槛的,才回出现高收益低风险的情况。遇到没有门槛,收益还特别高的千万别信。常见的门槛:投资规模100万起步、必须是公司员工才能购买的、消息只有极少数人能掌握等等如:公司有时候资金周转不过来,对自己员工发行的公司债,收益有的会很高,但是只能内部员工购买。常见的理财银行理财可以接触但是是所有投资里面收益比较垫底的那种而风险其实并不算太小收益也特别低但是好处是购买方便,门槛几乎没有常见的1000块钱起步就能购买其实收益连通胀都跑不赢要说坑的话,P2P尽量不要碰,暴雷的太多了,每天都有人因为P2P暴雷血本无归的,常见的比如XX理财、XX宝X、XX金融、悟X理财、宜X贷等等,因为具体的P2P产品是会包装的很高大上的,你看了他们的官网会觉得很有诱惑力,觉得很靠谱其实小白看不明白里面的坑在哪里就算到时候收益延期兑付甚至本金退不出来你也没办法因为合同里就写着有可能退出的时候回延期,而公司又不承担连带责任最多吧债权转给你反正你又要不回来钱还拿对方没办法还有虚拟货币也是一个大坑都是靠后来人填坑前面的人才能有机会退出来如果没有后续的人进来或者进场的人太少支撑不起来规模的话你的钱也会变成一些无意义的虚拟数字虽然看着账户里价值几万几十万。但是根本就没人接盘说下我自己的吧,1.20%的钱买了公司的内部股票,和公司签协议,必须持有至少两年,两年后可以赎回,不愿意赎回的,以后就算跌了,公司也会按购买价格的110%回购。目前持有了半年,涨了60%以上了。这个股票其实是公司打算在港股借壳上市,收购的人家的公司,目前属于前期操作期,需要大量资金入驻,公司承诺的是在三年内让这支股票涨300%,但是除了公司内部才知道以外还有额外的一些门槛,投资必须60万起步。2.还有就是一只私募基金,年化收益12%,现在每月返还1%的收益,一年到期后,返还本金和最后一个月的收益。好处是每个月会有1万块钱进账,手里有流动资金。因为GP做劣后,对方的底层资产我也详细考察过,所以论靠谱程度来说的话,要比银行理财靠谱的多,毕竟银行倒闭的话按法律规定,最多赔50万,多余的钱是不用赔的,而这私募就算出问题了,有对方的底层资产在,也不怕本金和收益无法兑付。3.长线理财还有一只收益7%的理财险,在监管机构网站上查到对方十年内的预期收益实现率是100%,这个没有什么门槛,有钱就能投,可以算作一个强制储蓄,但是收益是长期的,短期内收益是远远比不上上面两个的。4.还有一些其他风险比较高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很高,有的去年年化580%,但是以后的没法保证,还有可能会大幅亏损,因此买的比较少,不通过方向的买了七八个,算是分散风险,就算四个亏光,只要剩下的四个能赚,那也有的赚。但是这些其实买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全部亏完的准备。就是在赌博,看会不会有那个小概率赚到。
现在,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理财是一个钱生钱的过程。人们都说,富人和穷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富人拥有资产。这个资产,主要是通过投资,以及时间的积累,来慢慢获取。就像滚雪球一样,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丁点儿雪,但越往后你的雪球会越滚越大。所以想成为「富人」,就要先拥有理财思维。但是一提到理财投资呢,很多人就有点懵。总觉得里面有好多术语,而且又有风险,所以就不太敢下手,或者不知如何下手。因此过去的很多年里,中国人的理财就跟无头苍蝇一样,除了房产和股票就不知道该买什么。其实这些东西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只不过理财本身,和咱们上学一样,是有一个难度等级的。难度越低的,风险也越低。大家可以从这些风险小、难度低的学起,然后一步步的进阶。我给大家讲三个知识点:第一,科学理财,有六个阶段,大家应该一步步来;第二,不同阶段的理财,它的收益和风险分别是怎样的;第三,我们应该怎样根据安全性和收益性,来分配自己的资金。先说第一个知识点,科学理财要分哪六步?我们之前参加过支付宝的一个新闻发布会,当时他们给几亿用户画了一条科学理财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大概分为六步,分别对应着一年级到六年级。这个一到六年级,一直都是专业领域内很流行的划分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具体的内容。这其中,银行存款,算是最基础的一种。但这个没有任何难度,收益也基本可以忽略。所以这个算是幼儿园级别的理财。而大家都会用的余额宝,才是理财一年级的内容。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余额宝的本质,是一款货币基金。货币基金这类产品市场很多,而且和余额宝一样的稳,但收益会有区别。二年级的产品,就是定期理财了。所谓定期理财,就是国债、银行理财这些。收益比较固定,而且比余额宝要高出一截。三年级的产品,就是这些年流行的指数基金定投了。这类产品,接下来可能会代替余额宝的地位,成为人手一份的理财神器。因为它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收益做到8%-15%并不算太难,运气好的可能会更高。再往后,就是主动管理型的基金了,这类基金和指数基金不一样,是由专业人士来打理的。收费高一点,风险大一点,收益么,有可能高也有可能低。关键是,他对你的要求会高一些。这就是理财四年级的内容。至于股票,其实是大众接触的投资渠道里,风险最高的一类产品。算是理财五年级的内容。很多人都是在股票里亏了不少钱,然后才发现,股票比自己想象的难很多。那么六年级,就更复杂了,叫做资产配置。也就是一个家庭里,上面各种类型的东西,可能都要配一点。好比吃饭要荤素搭配,才能营养均衡。大家在做理财的时候,也需要合理搭配,才能让自己的理财计划比较均衡。想知道怎么搭配,我们就得先了解下他们的特点。下面就先来讲讲今天的第二个知识点,也就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产品,他们大概的风险和收益是什么样子的。大家可以先看图中的直观展示。余额宝这类产品,收益差不多是2%-4%,它的收益是浮动的。虽然收益看上去不高,但它的好处是,可以随取随用。这类活期产品,是我们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二年级的产品,就是。
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计算利息时都需要知道利率。可以查询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表。这个表很容易找到,商业银行的各处网点都会在醒目位置设置显示利率的公告牌。可您知道那上面的一个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吗?在利率体系中,有一种利率叫基准利率,它算得上是利率家族中的老大,对其他利率有决定性的影响,当它发生变动时,其他利率也会跟着变动。基准利率一般由中央银行调控。只要掌控基准利率,中央银行就能对其他利率施加影响,进而影响全国的资金流动。在我国,一年期存贷款利率是最重要的基准利率。媒体经常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加息或减息的决定,那个“息”一般就是指一年期存贷款利率。中央银行总是从宏观经济着眼,仔细权衡利率调整对方方面面的影响,谨慎地作出调整利率的决定。在过去,金融机构办理存贷款业务时执行的利率也是由中央银行制定的。现在利率逐步市场化了,金融机构在确定存贷款利率水平时有很大的灵活性。金融机构可以灵活设置贷款利率水平,条件是不低于中央银行发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幅度,目前这个幅度是90%;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调幅度为不低于贷款基准利率的85%。金融机构也可以灵活确定存款利率水平,条件是不高于中央银行制定的存款基准利率。理论上将上述利率管理方式称为贷款利率的下限管理和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利率市场化以后,资金的供求双方就较上了劲儿,客户总希望存款利率定得高一些,贷款利率定得低一些,金融机构则恰好相反。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定得太低,人们不愿意将钱存进去而转投别处;如果一家银行的贷款利率太高,要贷款的人们会望而却步,寻找贷款利率更低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银行提高存款利率固然能吸引更多存款,却也增加了成本;降低贷款利率固然能发放更多贷款,但也可能使银行收入变薄。所以,金融机构在确定自己的存贷款利率水平时,总是会考虑到许多因素,如自己的经营成本和利润要求、竞争能力、资金供求情况等。中央银行总是谨慎地调节资金流动,理性的人们总是寻找更有利的机会,精明的银行总是尽可能地增加利润,多方力量较量之后,便产生了一堆利率数字一一这正是您在利率公告牌上看到的结果。注:基准利率是指在一国利率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当它发生变动时,其他利率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资管新规终于落地了,新规核心要点有以下六点:  1、打破刚兑,保本理财买不到了!  影响:  在定义资管业务时,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受其冲击最大的将是银行理财和信托,尤其是理财产品的直接或变相保本将成为历史。  2、投资门槛提高,资金来源受限,你可能买不了了!  影响:  合格投资者的相关标准,明确划定了投资者群体和资金来源,投资的准入门槛大幅度提高。这也就意味着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人群是不能进行相关投资的。  3、过渡期延长一年半至2020年底短期或利好股市  影响:  正式稿中最大的变化在于“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到2020年底”意见稿原设定的过渡期至2019年6月底,市场前期预期是适度延长至2019年年底,表明监管层力确保市场平稳,给予金融机构充足的调整和转型时间,这个对A股市场无疑形成短期利好,有助于权益类市场的企稳。  4、短期理财寿终正寝  影响:  正常讲,期限越长,收益越高。可是,3个月以下的短期非保本理财产品非常非常火,像34天、40天、62天、74天、82天的产品,收益率在4%左右,最高可达5%以上。  反观长期的产品,收益率也没高出多少,买了就不能赎回,上面说的短期产品更受市场青睐。  新规实行以后,对流动性要求高的小伙伴们,可以转向货币基金。实在不行,就老老实实的活期存款吧。  5、“净值型理财”代替“预期收益型”理财收益有望提高  影响:  未来随着银行理财净值化管理之后,净值型理财或许将成为理财市场不容小觑的一种产品。  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是预期收益率型的,就是说好投资期限和收益率,不管保本还是非保本,到期基本都是连本带收益一起兑付。这种做法的逻辑是,银行用一个固定利息问你借钱,具体干什么,你别管,反正到期我给你本金和利息,赚得多了我留着,亏了我贴给你这就是所谓的刚性兑付。  净值型产品就不一样了。就像买基金,每天估值,今天1.1,明天就有可能0.9,赚多了是你的,少了也亏你的,没人再补贴你了。  同传统保本理财相比,净值型理财预期收益率的波动性更高,投资者需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的影响  1、转型压力大  “净值化管理”和“打破刚兑”是对银行冲击最大的规定。试想一下,在老百姓都习惯了“买银行理财就相当于买高息存款”的理念下,如果突然有一天银行说确实不保本了,这对客户和银行声誉都是莫大的冲击。  不过,对各家银行来说,从过去做了多年的预期收益型产品转向净值型产品,必然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转变,这涉及产品形态、投资组合管理模式、交易结构,以及配套的信息系统、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的调整。  2、理财收入增速将放缓  在此之前,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作为存款的替代品来增强收益,银行信用做背书,这也是为什么理财可以在近几年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如此大规模扩张的原因。但当银行理财开始净值化和去刚兑,恐丧失部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进而对银行理财业务的中间收入造成负面影响。  资管新规对券商资管的影响  1、通道和资金池业务受约束,总规模将大受影响  《资管新规》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资产管理产品可以再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资产管理产品。  这也就是意味着,私募资管产品最多只能嵌套两层,目前不少私募资管产品都不符合这条规定。  而关于禁止资金池方面的表述,核心要点在于解决“期限错配”问题。指导意见》在明确禁止资金池业务、提出“三单”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管理要求的基础上,要求金融机构加强产品久期管理,规定封闭式资管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  由于券商资产管理规模中超过70%以上为通道和资金池业务,因此通道和资金池业务若是受到限制,对于超17万亿的券商资管行业的总资产规模影响较大。  2、非标融资受限将更倚重标准化债券融资  实际上,非标融资不允许期限错配,不单单对券商资管有影响,对整个大资管行业都是重大变革,机构将不得不寻找更多标准化债务融资工具以替代非标融资,这对机构的流动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本次新规要求资管产品投资于非标债权资产的,非标债权资产终止日不得晚于资管产品的到期日或者最后一次开放日,预计该规定会对券商非标融资的需求有一定影响,今后券商的融资方式将更为倚重期限较长的债券融资,因此对发债时点的要求将更高。  资管新规对信托的影响  对信托行业的影响,与对券商资管的影响较为类似。主要是去通道的要求下,占信托业资产规模一半以上的通道业务将大幅受限,这直接会打压信托业的规模增速。但由于通道业务费率较低,对信托业的业绩收入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