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为什么由自华改为自清呢?

车巧怡 2019-10-14 23:19:00

推荐回答

朱自清原名自华。他的长诗是《毁灭》,诗集是《雪朝》,第一本散文集是《背影》。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毁灭》是现代诗人朱自清于1922年12月9日创作的一首长诗。这首诗共有八节,中心思想是抛弃那如轻烟、如浮云的玄想,丢掉那诱惑的纠缠,求其速速毁灭;立定脚跟,踏踏实实地走自家的路;反思了抛弃了过去时日的空泛和虚妄;要“专崇实际”,要回归到“一个平平常常的我”。雪朝》发表于1922年,是朱自清、俞平伯、周作人、刘延陵、徐玉诺、郭绍虞、叶绍钧、郑振铎等八位诗人出版的诗合集。反映了文学研究会诗歌创作“为人生”的基本特点。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扩展资料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短小,构思更见匠心。背影》无论写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但在平实中却孕育着极为精巧的构思。全文共写了三次背影。第一次,为儿子买橘子而艰难的在月台上爬上爬卜的背影,深深的打动了作者的心灵,顿时使“我’获得了特殊的感觉。第二次,父亲的背影渐渐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找小到了,犹如电影画面慢慢淡去,景越淡情越浓人越远心越近。第三次,从信中得知父余困顿际遇,在晶莹的泪光中,又浮现出那“清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他将成为“我”终身难忘的一幅父子告别图。朱自清。
符耀精2019-10-14 23:54:1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当然是在清华啦!清华有两个荷塘,一个是大的一个小的,虽然小荷塘旁有朱自清像,但真正荷塘月色的地点在近春园的大荷塘,夏天荷叶田田,的确很有感觉。
    齐明石2019-10-15 00:18:07
  • 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见该书《有关资料》。这段话中,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教授其实是一个并不确切的说法。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学校大学部国文系教授。理由是,从清华大学的历史沿革看,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
    龙帮媛2019-10-15 00:01:37
  • 朱自清,1898年出生,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因其祖父与父亲定居住于扬州,故自称“扬州人”。朱自清在私塾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1912年入高等小学,于1916年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漫游欧洲五国。1932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与闻一多同事一起论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镇压民主运动。特别是1946年7月,朱自清的好友李公朴、闻一多的先后遇害,都使他震动和悲愤。于是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1946年10月,他从四川回到北平,于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着委员会”召集人。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严重的胃溃疡,但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那可贵的情操。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严重的胃病,不幸逝世,享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用颤抖的手抓住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美国面粉。朱自清先生在签名前体重已下降到77.6斤,迫切需要营养和治疗,但他仍旧拒绝这种“收买灵魂性质”的施舍,表现了一位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尊严和气节。毛泽东曾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扩展资料文学成就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二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三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短小,构思更见匠心。背影》无论写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但在平实中却孕育着极为精巧的构思。全文共写了三次背影,每一次背影都有不同的感受。荷塘月色》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春》从多侧面细描春之生机,而把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置于描叙之中,毫无斧凿之痕。朱自清的诗,尽管数量不多,却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韩伯画往俄国》《群羊》《小舱中的现代》等,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初期新诗中难得的作品。朱自清。
    齐明富2019-10-15 00:00:08
  •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龚学进2019-10-14 23:36:12

相关问答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心如沉浮浅笑安然”的意思是:如果足够优秀,一切美好的事物自然会降临在你的身上,要有平稳的心态,坦然面对一切。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是2019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伊北。该书通过对林徽因人际关系网的梳理、分析,再现林徽因成长过程中的爱恨挣扎,并着重阐明林徽因性格中"不坠落"的精神特质。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书中唯美语句:一季花开,陌上香,一季悲怨,枕上伤。秋去春来,谁怜曲院风荷,韶华白首,不过浮生一阙。残花若梦,花落满天,舞乱心伤,沿着天边最美的那一道风景。秋风,穿尘而过,云水间,静无言,守在红尘,守候一份约定。彼年,听雨桥旁,一滴雨,一个季节,一滴泪,一片心湖,一朵花,一个世界,一个人,一座城市。凄凉的光景里,有你最美的影子,风华一指流沙,苍老一段年华。世人醉,醉生梦死一世情,世人痴,痴心不悔三生爱。月伴星,星傍月,繁星闪闪,月痴迷,花醉蝶,蝶恋花,蝶舞翩翩,花嫣然。朝朝暮,云雨定何如,花日穿窗梅小小,雪风洒雨柳疏疏,人唱晚晴初。春深花浅笑,秋浓叶忧伤,夜月一帘梦,春风十里情。春挽冬留独自悲,日月星辰几轮回,花间媚影谁留恋?待看红尘谁伴随?风掠过树梢,碎落一地的花瓣,成为季节里的残痕。
净空法师---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大彻大悟、见性之后是什么样子?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表演给我们看了,就是他对于老师,五祖忍和尚的报告,要求老师给他证明,他开悟是真的是假的。师父就告诉他:你说给我听听,你悟的是什么?他说了五句话。第一句,“本自清净”。真心”、“本性”是什么?本来自己就是清净的,有没有染污过?没有,在六道不染污,堕地狱也不染污,真心它是真的,谁都染不上,它清净。第二个,“不生不灭”,“本不生灭”。整个宇宙都是生灭法,不管是动是静统统是生灭法,这个一定要知道。但是真心不生不灭,那叫我,叫无量寿。第三句,“本自具足”。真心”是什么样子?自自然然具足,它本来具足。具足什么?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才艺,无量相好,样样都是无量的,包括整个宇宙。整个宇宙是自性变现的,自性本来有,所以它现出来。所以只要“明心见性”,我们想学这些东西就圆满了、就毕业了,样样具足,没有一样不知道。智慧是自性里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所以只要你“见性”,智慧就现前。释迦牟尼佛用这个智慧,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孔夫子的教学,老庄的成道,都是“本自具足”。而且是什么?“无师自通”。惠能大师谁教他的?没人教他,他在黄梅八个月,是在碓房里面舂米、破柴,跟五祖忍和尚只见三次面。八个月只见三次面。第一次到这边来拜师,师父把他送到槽房去工作,做苦工,舂米破柴这是他的工作。一直到神秀作偈子,他把它改掉,五祖巡寮第二次见面。第三次见面是当天晚上,半夜三更召见他。只见三次面。你这个要搞清楚,八个月当中见三次面,衣钵传给他了。无师自通”,我们要相信这句话。这句话外国人不相信:哪有不学可以通的?!你自性本有的,它怎么不通?!只要见性就行了,什么都通了。中国人懂得,印度人懂得,西方欧洲人不懂。就是叫你把心定下来,心里只要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成佛,就全通了。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但本来是佛,而且是一体的,“佛佛道同”。第四句话他说“本无动摇”。真心”是什么?定的,没动过,没摇晃过,“如如不动”,这是真心。所以,凡是浮动都不是真心,都是妄心,妄心是有动摇的,真心不动。所以你要怎样见本性、怎样见真心?你这个妄心不动,真心现前。最后一句话,“能生万法”。整个宇宙,我们能看得到的宇宙,看不见的比这个更大,不知道大多少倍,真的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内”,今天量子力学是“无内”。天文学家他们所见到的是“无外”,找不到外面。这是自性,自性的体,自性的现相,自性的作用,佛法里的名词叫“诸法实相”,“实”是真实,真相。你完全通达明了,就叫“菩萨”、就叫“佛”。菩萨佛是我们自己本来具足的,现在只是迷了,怎么迷的?六根在六尘境界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变成凡夫。起心动念还不错,还能算是菩萨,菩萨,罗汉。到分别执着就不行了,就变成六道,六道众生统统分别执着。
原意:本身清白的人,即使他不说澄清自己的话,他也是清白的;而本身是坏人的人,即使他对一件自己做的坏事百般抵赖,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坏人。释义:指事物的是非、优劣,自然而然,犹如水的清澈与浑浊一样分明,不可混淆。强调的是,人本质的东西是很难变的。扩展资料:1、与“沈者自沈,浮者自浮”义同。2、成语出处:一说,出自诗经邶风谷风:「泾清渭浊。二说,毛传:「泾渭相入而清浊异。三说,出自元•陈基《孟冬观淮水》诗:“清者自清浊者浊,勿违约束于明章。不然帝怒速致讨,河伯正罪谁嗟伤?”4、典故出自屈原的《渔父》。全文如下: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