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从左往右的书写顺序?

龙建忠 2019-11-05 21:17:00

推荐回答

和文章的阅读习惯一样,从左往右,国际惯例。
管爱民2019-11-05 22:19:07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中国古文正规的书写方式是:竖书成行,自上而下写满一行后,再自右向左换行。由于汉字的特点,既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竖排成行;同时,汉字也并一定非竖写不可,同样可以横写,既可以自左而右,也可以自右而左横排成行。在历史上,除正规的竖写方式之外,偶而也见有横写的,例如对联中的横幅必须横写。最早提议汉文横书的是陈嘉庚先生,那是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陈嘉庚正式向大会提出了中文书写应统一由左而右横写的提案。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首次采用把从上到下竖排版改变为横排版,并刊登一篇题为《为本报改为横排告读者》的文章:“我们认为现代中国报刊书籍的排版方式,应该跟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它的需要而改变,应该跟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中国文字的横排横写,是发展趋势。著名学者郭沫若、胡愈之等也很快撰文指出文字横排的科学性,称人的两眼是横的,眼睛视线横看比竖看要宽,阅读时眼和头部转动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劳,各种数、理、化公式和外国的人名、地名排写也较方便,同时还可提高纸张利用率。光明日报》率先实践后,到1955年11月,中央级17种报纸已有13种改为横排。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也改为横排,至此,全国响应。从竖到横的排列阅读,对中国文字的书写方式是个极大的变革。有人专门搞了一次专项实验:挑选10名高三优等生,分男女两组,让他们阅读从同一张《中国青年报》上精心选择的抒情短文。结果差距明显:横排版的阅读速度是竖排版的1.345倍。有人开玩笑说,直到汉字改为横写,我才知道自己的眼睛原来是横着长的。还有人调侃,人家西方人的文字是横写的,读者一边阅读一边摇头,意思是在说“不对,不对,不是这样!”,因而才有否定前人,独树新解的创新意识;中国的古是竖写的,读者读者一边阅读一边点头,意思是说“对,对,就是这样!”,因而才有迷信前人,墨过成规的保守意识。
    龚岩琳2019-11-05 23:01:55
  • 郭沫若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郭沫若先生,便向毛主席提议:改过去竖向的书写方式为横向书写方式,把从右往左改为从左往右。因为人的眼睛,左右转动所看到的角度和区域,要比上下转动所看到的角度和区域都广阔的多。这样横着书写和看书就会减轻眼睛的疲劳程度。同是郭沫若也建议进行文字简写、使用拼音。古人的书写习惯是从右往左,实质也是从西往东,这一点上与今人实质是相同的,而这正是地球自转的方向。这种写法源于八卦,后来就成为习惯了。略懂《易经》的人都知道,八卦中的方位是:左东右西、上南下北,刚好与现代地图的方位相反。成语中的天南地北一词就是来源于此,因为上为天为南,下为地为北。为什么会产生刚好相反的方位呢?其原因在于前者是在地观天,而且是站在中国的地上观天,因而是一种仰视的角度。后者是“在天观地”,则是一种俯视的角度。古人的那个定义是怎么得来的?我们假设有一个古人站在中国地上,并在地上铺一张纸,面南背北,左东右西站好。再把方位写在自己前后左右的地上的纸上,然后拿这张纸来看,这就刚好符合八卦图上的方位了。如果让这个古人转体180°来看地球,就是面北背南,左西右东,也与地图方位一致,所以二者在本质上并无区别。我们假如把坐标系中的横轴掉转180°,使之符合于古人的书写习惯,同时使之符合于八卦的方位。再根据古人规定的“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的定义来建一个模型,将会得到一个惊人有趣的结果:我们发现古人的那一套既符合自然原理,又符合数学原理。我们来看上面这个图,它把数学中的坐标和八卦的方位合画在一起。1、在自然界中,太阳东升西落,所以东为阳,西为阴;南方气候炎热,属火为阳,北方气候寒冷属水为阴;所以东南为阳中之阳太阳,西北为阴中之阴太阴;东北为阳中之阴为少阴,西南为阴中之阳为少阳。2、在古人的定义中,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所以左上阳中之阳为太阳,右下阴中之阴为太阴,左下为阳中之阴少阴,右上为阴中之阳少阳。3、我们看坐标中横轴和纵轴的箭头方向可知,左上象限为正正,右下为负负,左下为正负,右上为负正。假设正为阳,负为阴,也就是左上为阳阳。这既符合自然界的实际,又符合数学中的性质,三者是一致的。我把三种属性画入同一图中,称之为“自然、数学、八卦方位三合一”图。总之就是古人的很多习惯都来自于八卦,并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卫生习惯所导致的。辛亥革命后,但真正通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正了这一习惯。汉字的书写顺序正式变为由左至右,由上到下的时间是1954年,因为1953年的学生课本的书写顺序还是由上到下,由左至右;1954年的学生课本正式变为由左至右,由上到下。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首先实现横排。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和地方报纸一律改为横排。
    龚小章2019-11-05 22:05:03
  • 随着近年来古装影视剧的增多,大家见识到了越来越多古人写字的场景。阅读古代的书籍也都知道,古代文字书写都是从右向左的,而我们现在人的书写方式却都变成了从左到右。这其中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块来了解下。1、关于古人的写作方向,不得不提竹简古时候文字出现的要比纸早得多,那个时候人们只能把文字写在兽骨、容器以及竹简上。无论是从制作成本还是便携方面,古人都更加容易地接受了竹简。看到竹简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古人写作的方向习惯了。古人习惯自右向左,自上向下。竹简是用竹条捆扎而成的,在写作过程中人们总是习惯右手写字,同时打开卷册的时候也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这样看起来也非常的方便。之所以这个方向操作是因为那个时候人们使用毛笔和墨汁,为了保证在竹简折起来前能够让字迹风干,所以自然就是先写右边再写左边部分了。因此古人就顺理成章的形成了自右向左的写作习惯。2、古人的严格的尊卑观念,右为尊为长在竹简时期,人们已经固化行程了自右向左的写作习惯。所以在纸出现之后,人们依然保留了这样的习惯。在古人的潜意识里,他们认为右边是最尊贵的。这也是为什么古人让汉字的书写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对尊卑观念是非常看重的。3、文化多元性,让人们选择了更加方便的自左向右辛亥革命之后,借鉴西方文化的特点,中国也开始与世界接轨,很多新文化新气象就已经潜移默化的传入了中国,刮起了当时的一股潮流,很多新文化者都积极响应,这才逐渐改变汉字的编排以及书写的顺序跟方式。综上,中国文字书写方式的改变也是一种文化进步的表现,只有顺应社会才是最好的。
    齐文浩2019-11-05 22:01:53

相关问答

一、开国大典开始前的场面1、会场布置2、群众入场二、开国大典进行中的场面1、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 2、乐队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3、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4、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升旗的时候,54门礼炮齐鸣28响。5、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6、阅兵式开始。朱德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朱德和聂荣臻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7、朱德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8、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分列式开始。9、焰火晚会和群众游行同时开始。三、开国大典结束时的场面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退场,开国大典结束。扩展资料:开国大典选择在下午3点举行的原因:开国大典选择在10月1日的下午3点举行,是聂荣臻最先向中央军委提出的建议。下午举行,为的就是要防备蒋介石孤注一掷:空袭开国大典。至于3点这个特定时间,则是缜密计算的结果。国民党用于轰炸的飞机是美制B-24轰炸机。这种飞机的时速是488公里,最大航程为3380公里。轰炸机的起飞地点是浙江舟山群岛,和北京航距1230公里。如果上午从这里起飞,B-24轰炸机可以在3个小时左右抵达北京,执行完轰炸任务之后,还可以安全返回。但如果下午起飞,轰炸任务虽还可以执行,但夜航能力相当差的B-24,可就别想飞回去了。10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这个消息之前一直是绝密。直到典礼开始前5小时,才由当时的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发出公告。开国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