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植系被调查,中融信托和四大财富机构资金池信托会不会都产生兑付危机,对信托行业影响巨大?

齐春丽 2019-11-05 21:41:00

推荐回答

中植体系下的四大财富不好说了。从四大财富发行产品来看,主要销售的是自己发行的私募基金,这些私募基金到底有多少用到了中植体系的项目或者多少用于给中植体系输血不是很清楚,但是想来应该不会太少。能不能发生兑付危机具体还是要看这些资金流向的底层资产是什么,是不是资不抵债。这些私募基金如果真的控制发行真的可能会产生流动性风险,导致兑付危机。

但是中融信托还好,此次检查主要是证监会针对私募基金的检查,中融信托归银保监会监管,中融信托的发行不至于影响。从四大财富发行产品来看,四大财富代销中融信托的产品很少,目测主要是几个资金池,中融信托的产品主力还是依靠中融信托自建的财富体系,并且从经纬纺机半年报来看,中融信托有大量闲置自有资金,即便发生流动性风险自有资金应该可以临时顶上,所以不至于影响到中融信托。

至于对信托行业的影响。太看得起中植了。虽然中植系体量不小。但是也没到大而不倒的程度,中融即便体量不小也不足以影响到信托行业。如果说哪天中信、平安挂了影响信托行业倒是有可能


窦金丽2019-11-05 23:02:5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中植系前期比较快速的资本扩张肯定有一些风险资产积累。近两年经济和资本市场下行,导致以杠杆扩张的机构频出问题的机构,遍布神舟大地。但中植的坏风险资产到底有多少估计除了中植集团谢直锟核心圈的极少数人知道,因为中植募资和投资都是以私募的形式开展,不对外公开披露,外界很难得知其真实情况。这两年中植也的确在降低杠杆。

    从监管的态度来看那句:不想替中植收尸,估计是监管真实的态度。中植未来如何发展,要看监管的态度,中融+四大财富公司的募资能力还是很强的。对于中植资产里面的风险资产怎么化解,现在看来中植是寄希望于以时间换空间,寄希望于未来经济和资本市场趋暖,慢慢手中的一些不良资产会随着经济转暖而走出泥沼。同时中植也在频频和各地地方政府合作,进行产融结合的深度合作。这也表明政府对于民营金融机构的态度,就是不能干资本市场的野蛮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政府是会支持和鼓励的。要知道我们普通民众都看到的事情,政府监管是不可能没察觉的。对于中植来说真的是跟党走 是化解自身风险的唯一出路,目前看来中植的走向的确是在靠近政府,为政府的产融结合 做自己擅长的金融运作。

    如果风险化解的好谢直锟把中植未来也许会交给国有控股也未可知,但如果真的风险的盖子捂不住了,一万多亿的规模,监管恐怕也不愿意它真的暴雷,那样对于社会影响还是非常大,毕竟中植募集资金的对象都是高净值人群,而且中植系的客户群体数量不小,到了那个地步这么大规模 大概率是监管接管 处置起来就又是遍地狼藉。

    齐明皓2019-11-27 18:18:32
  • 官方没具体公告前,以官方为准吧,咱普通人也不可能知道真假。这里仅假设,仅假设哈,假如某天,不幸,是真的,那对信托览业影响肯定巨大,毕竟中融系近1.5万亿的规模,资金池什么的就别想按时兑付了。当然,还是希望每家公司都能有效化解各自风险,平稳发展,客户都能安心投资赚钱。

    管照秀2019-11-05 22:20:19

  • 第一,对于中融信托而言,影响有限,为什么呢?因为信托公司受到银保监会监管,即使不良,也是在监管框架内,属于可控范围。

    第二,对于四大,影响很大,核心问题就是这个轮子转不动了。四大的资金池都是自融,一年四大加起来7000亿左右规模,一年利息支出就千亿,如何赚钱填补利息,在当下经济环境下,很难。

    3、关于自救

    中融信托的问题在于资金池,里面到底是什么,底层资产的真实情况,咱们不敢猜,但是一组数据可以参考一下。来源:中融信托年报

    1)2019年中融信托金融业务实现营收5.24亿元,同比减少10.22亿元,同比下滑约66.1%,实现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减少15.3%。

    2)2019年中融信托自有资产276.16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53.59亿元,受托管理资产规模7654.52亿元,看上去数据都很不错。2018年中融信托自有资产307.27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58.19亿元,净利润20.7亿元,受托管理资产规模6546.65亿元。

    ——信托管理规模变大,其它盈利数据下滑,尤其是净利润。管理规模变大,赚的钱变少。

    3)核心指标—净资本覆盖率,大滑坡,2018年243.72%下滑到2019年的165.74%。原因是各项风险资本大幅上升,从2018年底的64亿增加到了2019年底的97亿,一年就增长了33亿,关于风险资本的大幅上升,年报中并没有给出说明(净资本覆盖率=净资本/各项业务风险资本之和)。

    四大自救

    1)投放广告(电梯+电视植入+新闻植入+谢老板露脸)

    2)+拼命吆喝(跟上市公司绑定+上市公司买XX额度项目+募集规模破新高+集团见高层+集团高管人员都是体制内+集团跟着中央政策走+跟XXX关系好)

    3)+拼命招人(银行、信托、小白人、富二代等有资源或者能吃苦的人)

    4)+员工管理(客户绑定制度,让员工不敢轻易离职+某些产品跟绩效挂钩+企业文化学习)

    5)+客户管理(老客户服务、经常举办活动、开会等,加强客户粘性)

    4、关于信托行业

    1)暴雷才刚刚开始,之前刚的都是腾挪,要么资金池接、要么发TOT、要么没有到期/到期前再发一期,极少是信托公司或者信托公司股东自己掏钱。现在监管严+腾挪空间少+收缩资金池业务规模+非标比例限制+经济环境下行+前期投资的项目表现差,底层资产差的信托项目,大概率会暴露出来,大家做好准备。

    2)中植系对信托行业的影响?

    可以参考明天系,明天系比中植系厉害多了,看看它的影响。信托公司没有跟中植系直接有业务往来,那么就不用担心,最多就是心理冲击,但是市场其实已经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了,不要低估市场和客户。

    信托行业的影响,更多的是自己的“历史不良”,之前是捂住,现在捂不住了,就看底层资产质量+管理人的管理能力。

    3)信托行业的未来

    信托行业会经历新一轮的洗牌,经营结构和产品结构会发生巨大变化,对客户、理财师、市场都是巨大的冲击。


    赵风进2019-11-05 22:06:25
  • 集团存在的问题及隐患

    1.从业人员众多,销售合规性难以保障,销售团队成本高。

    2.交易所产品一直在政策边缘游走,且不断试探底线。

    3. 私募基金产品备案已停产品销售不停

    4.一参一控政策没有真正落实

    5.上市公司并购空间压缩,市场玩法落后,船大难掉头。

    6.大量不良资产无出口,做股权的钜派可以带着一堆不良上市,做固守的公司只能自己刚到底。

    应对机制

    1.长期交易所产品任务考核,锁定客户资金,降低流动性风险。

    2.家族信托投公司内部资产,锁定长期资金,降低流动性风险。

    3.中融信托资金池辅助四大财富掩盖不良,提供流动性支持。

    4.大量招银行从业人员,消息闭塞且年龄较大,容易植入公司文化。

    综上

    生意做到这个规模,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任内领导没人会想碰这个烫手山芋,类似武汉新冠疫情,挑战大于机遇。

    最差的结果就是暴雷,和其他私募公司一样。中融的资金池我想总能对的上底层,搞一搞盘一盘总能拿回钱。私募和私募债资金就是回收超发货币了。

    最好的结果就是国家接管,真正的服务于实体。最近老板频繁和各地政府接触,一来是想明志,二来也方便业务员做业绩。

    展望

    市场还是这个市场,人已经不是这群人了。近期我和很多客户接触,很多父母老了,家里的钱基本都是孩子在管了,90后甚至95后。孩子们都会上网,业务员说的东西网上查一查也就一清二楚了。或许未来几年,市场客户完成迭代,集团才会迎来最大考验。

    打败集团的或许不是监管,也不是同行,而是客户的迭代效应。

    齐晗兵2019-11-05 22:03:16

相关问答

还是以生产要素供给为基础的资源禀赋说,其比较利益的前提是各国的供给条件、生产条件不可改变,资源、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流动。在这种假设条件下,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及其产品才可能具有垄断优势。问题是在现阶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这些假定条件已经改变。首先,在当今商品经济国际化的条件下,生产要素、资源可以在国际间流动,其次,在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经过投资和新技术的采用,自然资源可以被改良、再造,也可以被新材料所替代:经过人力投资,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又可克服劳动力数量不足的矛盾。所有这些表明,除了一部分原料生产国,特别是石油输出国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竟争中已不具有垄断优势。以本国拥有的资源的相对优势来确定自己的国际贸易结构,虽然能获得贸易利益,但不能缩短自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显然,在新的国际经济的背景下,依据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调整自己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利益结构,是国际竞争新格局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强制。克鲁格分析按资源禀赋进行国际分工的重要工具是工资/租金比率概念,这个概念指的是工资成本在产品收入中的比率。他认为,劳动丰裕的国家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存在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各个国家要素/租金均等化,一种情况是劳动丰裕国家中工资/租金比率偏低。如果该比率偏高,那么在劳动力丰裕的国家用资本较为密集的技术来生产的资本密集型商品将会有利可图。的贸易。在这种国际分工格局中,我国的出口产品战略完全可以不受现有的比较利益限制,也可以向国际市场提供与其他国家同类的产品,包括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品。这些产品得以打进国际市场的关键是具有被市场所接受的差别性。不同国家产品差别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所含成本的差别,这时一个国家的资源或要素优势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在日本制造的质量更高,在中国制造的价格更便宜。反过来也可以说,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不完全体现在生产不同产品上,而是体现在生产同种产品的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差别性上。就象我国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便宜的优势,它完全可以被用来创造在低成本方面的产品差别性。我们已经注意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不会直接成为国际贸易的优势。它要成为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必须有个转换过程。
“税收筹划”又称“合理避税”。意义:1、有利于企业经济行为有效率的选择,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有利于增加企业可支配收入。有利于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投资、生产经营决策,获得最大化的税收利益。有利于企业减少或避免税务处罚。2、有利于实现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图,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增加国家收入。有利于国家税收政策法规的落实。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增加国家外汇收入。有利于税收代理业的发展。扩展资料:一、税收筹划基础不稳导致的风险:1、中小企业开展税收筹划,需要良好的基础条件。税收筹划基础是指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和相关人员对税收筹划的认识程度,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企业涉税诚信等方面的基础条件。2、如果中小企业管理决策层对税收筹划不了解、不重视、甚至认为税收筹划就是搞关系、找路子、钻空子、少纳税;或是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账证不完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甚至企业还有偷逃税款的前科。3、违反税法记录较多等等,造成税收筹划基础极不稳固,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税收筹划,其风险性极强。这是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最主要的风险。二、税收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1、税收政策变化是指国家税收法规时效的不确定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税收政策总是要作出相应的变更,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税收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2、税收筹划是事前筹划,每一项税收筹划从最初的项目选择到最终获得成功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在此期间,如果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得依据原税收政策设计的税收筹划方案,由合法方案变成不合法方案,或由合理方案变成不合理方案,从而导致税收筹划的风险。三、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导致的风险:1、税收筹划与避税本质上的区别在于它是合法的,是符合立法者意图的,但现实中这种合法性还需要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确认。在确认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由于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从而导致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2、因为无论哪一种税,税法都在纳税范围上,都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只要税法未明确的行为,税务机关就有权根据自身判断认定是否为应纳税行为,加上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和其他因素影响,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3、结果是企业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可能由于税务行政执法偏差导致税收筹划方案成为一纸空文,或被认为是恶意避税或偷税行为而加以处罚;或将企业本属于明显违反税法的税收筹划行为暂且放任不管,使企业对税收筹划产生错觉,为以后产生更大的税收筹划风险埋下隐患。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