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家族制的基本特点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符绍珊 2019-11-05 21:47:00

推荐回答

一、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1、由于自然环境和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同,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表现形态也有很大的差异。地中海沿岸国家较早从事海上的工商业贸易活动,形成了以地域和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城邦社会。中国人则过着与世隔绝、聚族而居的生活,较多地保留了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2、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产生于商代后期。主要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3、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二、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1、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有四:一是家天下的延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二是封国制度不断;三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四是家国同构。2、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断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如郡县制、官僚制、俸禄制、符玺制、上计制、耕田制等。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施中央集权,废分封制,行郡县制,实行编户齐民。4、宗法制度一直深深影响中华民族的主要原因是小农自然经济生活方式的一直延续。5、宗法制度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6、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夫权和族权。族权是从父系社会家长制演化而来的,即是政权的补充,又能起到政权无法起到的特殊的社会作用。宋代以后族权膨胀与宋明理学学发展宗法制度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7、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中国传统社会家与国的组织系统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受中国长期以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影响,中国的国家结构一直有着很深的家族结构的印记。家与国的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8、宗族和宗法关系在中国长期存在,导致了“家国同构”的格局。9、商鞅制定连坐法,把百姓按5家一伍,10家一什的户籍办法编制起来。三、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1、欧州政治与文化源于地中海沿岸国家,主要有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古希腊。2、欧州封建皇权的专制一直受到宗教力量的抗衡,宗教势力一直制约着皇权。3、中国从迈向文明开始,统治者就凭借武力使神职人员成了它的奴仆,形成了以个人为核心的权力专制体制。4、中国君主专制的阶级基础是奴隶主和地主,所依赖的经济基础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统治者普遍采取对工商业和贸易压制的态度,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统治者的基本国策。5、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有四:一是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二是经济基础稳固,土地国有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维护了专制者的统治;三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以皇帝与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共同决策的机制逐步被皇帝独断所取代;四是对人身控制严密。6、从春秋时期开始,以郡县制为其外在形式的君主官僚政体产生,这种新的专制一直持续到封建社会末期。7、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度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三:一是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注重道德修养,成为礼仪之邦;其负面影响是使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存理灭欲”修身养性和排外心理等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二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和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其负面价值是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对权威和权力迷信,缺乏个人自信心。三是宗法与专制相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反映为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突出地表现为内圣外王的心态,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齐晓娣2019-11-05 22:03:3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将近2400年的历史。中国封建社会是从战国时期,也就是从公元前475年到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这一段时期。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扩展资料:封建社会形式如下: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在西方,所有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封给贵族、功臣,贵族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封给亲信。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地主占有土地,赶走原来的土地所有者,然后把土地租佃给这些无地农民,由农民自行开发与耕种,缴纳地租。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们名义上有独立的人身,但实际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根本没有自由。封建社会。
    赵飞飞2019-11-05 23:03:04
  •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浓重封建色彩的民族。家族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与封建国家的统治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中国的家族主义又有着浓重的宗法色彩。在我国“宗族”是指以某一男性为中心,由直系男性后裔及其家庭依照一定伦理规则而组成的血缘群体。宗族制度是以父权,族权为特征的一种宗法制度,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以嫡长制为主要精神的宗法。这种封建家族制度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以父亲长为至尊,以血缘为纽带,以同族大家长为核心的封建家族制度。在这种家族制度下,与封建伦理制度和儒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宗法伦理体系。因此,家族主义是由宗法制度演变而来的家族制度。家族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民众大多以家族为本位,家族对个人的教化是潜移默化的,而封建国家法律思想,纲常礼教又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规范着家族主义,因此,家族主义和封建国家的法律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的。家族主义对于封建国家统治来说利大于弊,封建统治存在二千于年,与其对家族主义的维护是分不开的。当前,我国改革逐步深入,家族主义观念虽然弱化了很多,但是在少数边远地区,仍存在家族本位为主的村落,这些地区,一个家族往往占据了村落主要地盘,他们有自己的家法族规,与我国当下法治有不相融之处。那么,如何处理这种冲突就显得犹为重要。国家法律是根本,但是生硬地运用只会带来更大的冲突,反而激化了矛盾。只有逐步加大法制宣传,提高民众法律意识,培养民众的法律情怀才是根本之道。这条路显然任重而道远,须国家和社会大力支持,相信会有一个很好的法治社会的到来。
    赵风霞2019-11-05 22:20:35
  • 1、1840年以前:封建家族政权统治时期传统家庭手工业自给自足和家族企业的孕育。传统中国社会中,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不是民主政治,而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不管哪个王朝,其本质都是一个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控制着国家最高权力的家族政权。殷周时期的宗法式家族制度,族权同中央和地方政治是完全合而为一的。殷周之后,政权和族权虽出现分离,但魏晋以后,又出现了几姓大家族世代控制中央政权各个机构和州郡政权的局面。宋以后,由于世家大族式家族制度的瓦解,政权和族权进一步分离,可是由一姓或几姓大家族控制基层政权的现象则十分普遍。明清时期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族长同时又是都约、保正的例子举不胜举。家族制度作为封建政权不可缺少的辅助力量,在人民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封建家族政权基础的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结构。在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中,一种生产技术,特别是手工业制作技艺,往往是在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产实践中首先提炼出来的,一般只允许在家庭或家族内部使用和传授。特别是明清时期,专门垄断一种生产技术而形成名牌产品的家庭手工业日渐增多,由于它们长期控制生产技术,所以其产品独占市场,经久不衰。如北京张氏的制笔,由于垄断了生产绝技,从宋元至明清,数百年间,久负盛名。在武汉有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汤包等。这类一个家庭或家族独擅一技,专制一器的家族手工行业,在中国几乎遍地开花,各处都有。这些手工业作坊,经过多代家族成员生产技能和从业经验的长期积累,规模也有所扩大。典型的如起步于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在其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中,饱经沧桑,几经兴衰,由最初的小铺面、小作坊,逐渐发展为厂店兼营、自产自销的企业,不仅在中药行业中首屈一指,就是在北京的工商业中也颇有名气。但总的来说,在中国几千年发达的家庭手工业之上却未能建立起现代工业经济,也未能造就出一批成型的家族企业。其原因之一就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形成企业组织赖以存在的市场经济条件。2、1840至1949年:家族政权与外国入侵环境下家族企业萌动但举步维艰。从1840至1949年的一百多年间,记载着一部内忧外患、民族存亡的近代中国历史。从文化进化角度看,这一时期也是西方文化包括自由市场经济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交融的过程。正是在这种动荡激烈的变化过程中,阻碍自由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组织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桎梏逐步融化以致于被打破,为自由交换而生产的家族企业开始萌动。当家族企业从母体分裂出来的时候,它们不仅生命力异常脆弱,而且同封建家族政权与外国资本势力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萌动于动荡环境中的家族企业,在其艰难成长过程中,也抓住了历史赋予它们的发展机遇。一是战争带来的物资匮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国的军用品与粮食普遍缺乏,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战争极大地刺激了中国面粉、铁、纺织、禽蛋等工业的发展。30二是文化抵制保住了一定的国内市场份额。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真正使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购买国货。受上述有利因素的推动,狭缝中成长起来的家族企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出现荣氏家族企业为代表的大型家族企业。然而,长期的列强入侵和军阀混战,社会秩序和金融货币制度紊乱,信息不畅,使得家族企业发展困难重重。特别是家族政权统治势力的存在,典型代表为蒋宋孔陈四大官僚家族,采用压制、排挤和兼并手段,与民争利,使民营家族企业举步维艰。另外,从1927年起,在革命根据地产生、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中,也有家族企业的经济成份。受当时“实用主义政策”的推动,革命根据地内家族企业充满生机活力,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左”的思想阻挠,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难于形成规模化的经济实体。3、1949-1978年:“苏联模式”时期中国家族企业濒临绝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至“一五”时期,在“综合经济基础论”影响下,以民族工商业为代表的中国家族企业,有三五年左右与新兴国营工业和平共处,竞争发展的时期。但好景不长,由于照搬苏联的发展模式,中国社会经济在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中国家族企业和其所依存的非公有制经济一样命运曲折,朝不保夕。在这一时期,不是家族企业如何发展的问题,而是能否生存的问题。1953年至1956年,经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新民主主义经济被国有化。作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大的家族企业集团之一的荣氏家族企业,以及具有近300年发展历史的北京同仁堂等家族民营企业,一夜之间被公私合营。随后的20多年中,家族企业作为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典型而一直受到锲而不舍地批判和摧毁。这一时期,家族企业濒临绝境,能够有幸存在下来的企业以“地下经济”潜伏。
    黄皋芳2019-11-05 22:06:43

相关问答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外部环境因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外部环境是公共部门以外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因素,一般情况下是能够影响一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行为的诸多因素,可看作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土壤和气候”。1、时代背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科技杂交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种种新问题和压力,西方各国政府普遍进行了政府改革和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在文官制度方面借鉴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引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管理体制、管理过程及管理方式上加以变革。此外,社会发展与公众的需求决定着公共部门的职能定位,尤其是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政府必须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角色。职能定位决定了政府机构的构成,同时也决定其人力资源需求的数量以及知识、能力结构。而且,社会发展带来了不断更新的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势必影响到公共部门的工作手段和方式的变化,也会对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2、经济发展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即国家的经济制度、所有制形式、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生产总值、人均纯收入、外汇储备、国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后劲等。这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和其他所有人力资源开发的物质基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只能产生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才会催生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而且,诸如效率、公平、等价交换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运作模式才会渗透到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之中,深刻影响到其管理的理念和方式。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国家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阶层的变化和发展,历史传承的社会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社会准则,以及由此生成的社会人际关系、交往方式、理念的总和。它能在两方面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产生影响:首先,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中所具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会促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选择特定的模式;其次,一定国家或地区长期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领导方式会作用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过程。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行政行为,必然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发展并成熟起来的。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内部环境因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环境,即公共部门内部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素,是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系统及其行为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们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互动关系极为明显和重要。1、行政体制环境。行政体制环境即行政组织的组织形式及性质、政府运行方式、行政机关与其他行政组织的关系、行政权力的划分结构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管理本身就是公共管理的一部分,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关系极为密切。行政管理体制对国家行政权力划分的原则和方式,决定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及其管理权限的划分方式,决定了公职人员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方式。可以说,它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表现形式之一。2、部门组织文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文化环境是该部门公职人员的管理理念、共识、态度、价值观和受彼此交往形式影响而形成的特定的行为规则、人际关系、团队精神、进取心和竞争性,以及对部门的归属感、组织内的团结程度等。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公职人员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因而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具体管理措施有重要的影响。3、人事奖惩机制及改革。这是指公共部门依据法律、规章制定的标准、条件和程序对在公务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公职人员给予物质、精神嘉奖,对行为失职的公职人员进行处罚、制裁。通过奖惩机制告诉公职人员,哪些行为是组织倡导的,怎么做可以获得荣誉;哪些行为是组织制止的,如果做了会招致惩处,从而引导公职人员明确自身的行为规范,依法行政,进而推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公职人员个人素质的提升。
西欧金融财团在历史中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法国大革命前后。法国大革命中逃到英国的法国贵族中,包括印刷发行法郎纸币和法国国债的主要负责人和设计者。为了对革命政府和督政府报复,也为了解决己方经济上的窘迫,他们开始大量印刷虚假法郎纸币和法国国债到法国套购物资,这一经济过程持续了了大约15年,给法国经济和社会秩序沉重的打击。拿皇帝上台后,为了反向打击英国,也雇佣了大量剪刀手伪造假英镑纸币,先令银币,并且成功的迫使英国放弃了金本位数年至久。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金融战行为产生了巨额利润和前所未有的混乱。从中也就催生出第一代金融门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迫于战争和国内混乱而严重依赖于国债发行的英国,也就把自己的金融主导权拱手送给通过制造流通虚假有价证券而积蓄巨量财富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则把大部分财富转移到新生国家美国,选择在那个新大陆的国家继续发展。不断巩固旧大陆金融支配性控制权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不甘心有独立于他们之外的西方国度存在。于是他们通过扶植摩根财团发展壮大来牵制影响美国,并且力图全面控制美国。当时的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没有实力对抗过分强大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于是采用了妥协的方法。花旗,摩根,美国第一第二国民银行当时都处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间接控制下,罗斯柴尔德家族达到了他的第一次顶峰。但是,由于过分抽调资金控制新大陆,导致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旧大陆的控制力急速下降。俾斯麦首相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通过普法战争赔款组建了德意志银行,并且通过工业化和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并购,迅速组建了新的容克财团:德意志4大银行团。欧洲崛起了新的金融集团。资本主义的原罪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摩根家族和梅隆家族抓住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响力由于战争而下降的机会,在美国发起了反攻,力图摆脱受到控制的命运。这个企图在一战结束的时候似乎是成功了,美国摆脱了长期债务。但是随着战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反攻,美国4大家族发现自己的力量还是无法对抗罗斯柴尔德家族。容克财团在大战中损失惨重,德意志4大银行组成的德意志财团也屈服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意志。罗斯柴尔德家族达到了自己的第二次顶峰,也是最高峰:控制全球金融命脉。
银监会的工作职责有: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
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
四、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
五、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
六、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制定现场检查程序,规范现场检查行为;
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并表监督管理;
八、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制度,制定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和人员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银行业突发事件;
九、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对银行业自律组织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十、开展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有关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十一、对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
十二、对有违法经营、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形银行业金融机构予以撤销;
十三、对涉嫌金融违法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关联行为人的账户予以查询;对涉嫌转移或者隐匿违法资金的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
十四、对擅自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非法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活动予以取缔;
十五、负责国有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十六、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