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平安普惠的客户,跟平安普惠没有业务往来。被其催收人员骚扰我该找谁投诉。

粱儒玉 2019-11-05 21:27:00

推荐回答

本人经历了同样的情况:2019.5.8通过平安普惠视频认证贷了15.5万元,当时评价出来的年利率为为8.4%,我觉得还能接受于是就签了24个月还款期的贷款计划,每月也有按时还款,对于还款金额也没有太在意。直至今年2月,平安普惠自己的扣款出现了问题,在账户有足够余额的情况下扣款不成功,并致电于我家人催款,不承认自身问题、盯客户像怀疑恶意欠款的犯人一样,客服态度差、对于问题不予解决甚至不予回应,让我感到十分讨厌。于是我上平安普惠APP查看还款计划,考虑提前还款的事情,这一查才发现每月除了还款正常的本息7038.54元外,还有496=1426元的费用产生,简直莫名其妙!贷款时完全没有说明,但APP“付款金额一览表”上居然有本人的电子签名,而保单上的被保人完全是陌生的名字。如此一算,还款总额达到了203148.96元!这简直就是高利贷!1、为何贷款时无明确告知保单和服务费用收取的事情?2、保单和服务费的设定标准如何?有否相应合规合法的依据?针对此事本人于2019.4.10致电了银保监会12378投诉,接线员表示贷款事宜需向平安普惠注册地的金融管理局反映投诉,但对我因该笔贷款衍生出来的保单情况进行了记录。看到本帖才发现许多人都经历了同样的情况。合法合规的贷款利息我愿意承担,借钱还息这天经地义;但借着合同衍生其他的不知情、不合理收费绝对不接受!这简直就是高利贷、简直就是抢钱!必须坚决维权!希望大家能够联合起来,找到对口的政府部门进行处理,追回我们大家的血汗钱!望见到该回复的受害者能够组成一个群,共同维权。
黄皖林2019-11-05 22:05:3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有录音证据的话建议你咨询下相关律师,毕竟他们更专业一些,确实陆金所并不是平安集团旗下的公司,只是和平安和作而已,陆金所收取的费用真的挺高的,差不多你每个月的正常还款有一半都是陆金所收取的什么所谓的平台服务费,只有45%左右是你还款的本金,想想这贷款用几年下来可比正常的银行贷款高的多了!差不多就是贷款时的一倍了,比如借8万正常的36个月还下来,给到陆金所的连本带息就有15万了。
    齐智国2019-11-05 23:02:15
  • 立案都是自己伪造的,315之后那个律师事务所也不会给你开这种律师信,另刑事案件才会立案,民事只能打官司问你要,你拿不出来,平安也没那个功夫问你要,最多电话骚扰你可以向投诉,毕竟高利贷,肯定有部分钱收不回去。
    贾鹤鹏2019-11-05 22:19:31
  • 属暴力催收,是违法行为。1、《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八、依法调查处理对利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非法集资资金发放民间贷款,以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吓、威胁、骚扰等非法手段催收民间贷款,以及套取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或涉嫌犯罪的行为,公安机关应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并将非法发放民间贷款活动的相关材料移送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2、涉嫌侮辱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扩展资料:暴力催收违法与犯罪第一,催收主体,委托的第三方主体的合法性审查,如果是具有涉黑性质的组织机构,则具有一定的违法性。第二,催收的手段,目前最常用的催收方式是张贴照片、向借款人亲朋好友公布其个人信息,更有甚者用发布裸照、非法拘禁等暴力方式威胁,上述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个人隐私、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隐私权等,情节严重的,更有可能触犯《刑法》中规定的侮辱罪、非法拘禁罪等。第三,催收结果的考虑,如果催收机构的暴力催收行为造成借款人伤害、死亡或者其他利益损失,催收机构一定要负担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而催收机构的“老板”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凤凰网-律师解读网贷催收博弈:本金赖不掉投诉平台欺诈需举证。
    赵魁义2019-11-05 22:02:21

相关问答

美国白宫会议于1965年首先提出设立“世界遗产信托基金”建议案。
一、“世界遗产信托基金”建议案提出时间
1965年,美国白宫提出“世界遗产信托基金”建议案 ,倡议通过国际合作保护“世界杰出的自然风景区和历史遗址”。
二、相关配套法案
1969年,环境保护组织“地球之友”在美国成立。1970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成立。1972年,美国同时颁布了《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环境行动计划》,其中后者建议制定《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的保育呼吁,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重视和采纳,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一个影响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命运、改变全球文化观念的世界性公约诞生,“世界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等概念由此成为世界热门的关键词。世人开始认识到,世界遗产是全人类文明历史的精华,是极其罕见和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在它们受到威胁之前,就应该建立一个制度,把它们保护起来。
三、相关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在一个大致和平的环境下重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国许多自然环境和古迹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1960年代,埃及在尼罗河上游修建阿斯旺水坝,令两座千年神庙被毁。这些严峻的情势,使国际社会日渐关注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历史古迹的命运,全球性的保育意识日渐强烈。
四、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将世界遗产分成“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两类,但后来人们逐渐发现,这种二分法不是绝对的,有些遗产地既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可谓“自然”与“文化”特性兼而有之,于是便出现了“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分类。1988年,泰山成为世界第一个“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及至1993年,新西兰的汤加里罗国家公园(Tongariro National Park)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第一个“文化景观”,使世界遗产又增添了一种新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