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一般遵循的原则:一、总量平衡原则。即资产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统一平衡。二、结构对称原则。即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及利率结构对称。三、分散性原则。即资金分配运用应做到数量和种类分散。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放款,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梅金红2020-01-16 23:54:5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作为全行业务经营的综合调控部门,在今后一段时期,资产负债管理工作要重点通过机制创新和制度安排来发挥综合调控职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计划管理要从依据资金配置向面向市场、面向客户需求配置转变;资金营运要从逐级平衡向全行综合平衡、集中营运转变;管理范围要从注重增量管理向存量和增量管理并重转变。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牢固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分类指导,加快全行信贷资产区域结构、行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强资金的集中统一营运,优化负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建立适应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要求的绩效考评体系为手段,创新资源配置机制;不断提高统计工作质量,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全面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一、坚持适度增长的信贷政策,通过总量调配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步伐适度扩大信贷规模,通过加快有效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只有加快发展,急起直追,才能缩小与其他先进行的差距;才能消化历史包袱和各种矛盾,解决多年来遗留下来及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发展票据贴现、存单质押等业务,扩大低风险信贷占比;要继续坚持信贷计划区域配置分类指导,扩大A类行贷款占比;要优先配置AA级以上客户信贷计划,扩大优良客户贷款占比。为了促进信贷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继续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计划管理机制。同时信贷计划管理要由过去的总量控制为主转向以结构调整为主。针对基层行优良客户选择范围小以及计划观念淡薄、计划工作弱化的现状,在年初对各行按照不同类别行分别下达较少的自主类贷款计划的基础上,强化区分行集中配置增量贷款计划的力度,优先配置总、分行审批的贷款,然后配置二级分行审批的AA级以上优良客户贷款,并根据总、分行审批项目和二级分行申报项目及时增加有关行的信贷计划,并建立健全按户设置的信贷计划监测台帐,每笔贷款到期要相应收回信贷计划,从而调控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向。不但要优化增量计划配置,还要继续强化存量贷款退出计划,狠抓退出计划的落实。这项工作目前是个难点,关键要分层次锁定客户。区分行对1000万元以上存量贷款建立信贷计划监测台帐,并加强期限管理,对退出计划及收回再贷计划进行监控。二级分行则要监控到所有法人客户贷款。为了有效实施对客户信贷计划的监测,要充分利用信贷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客户贷款收回发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二、加强资金集中管理,进一步提高资金营运效益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的重点要放在系统内资金利率调控上,主要通过利率机制,实行有差别的系统内利率,引导资金向低风险、高收益区域和业务品种流动。系统内往来利率的调控方向是逐步与市场利率接轨,促进风险低、效益好的二级分行多运用资金,增强其面向市场的盈利能力。同时适度维持借款利率水平,遏制效益差的二级分行超负荷经营。要加强对资金营运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测分析,扩大资金营运计划管理内涵,对全行所有资金占有变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特别是要对往来科目、其他科目等进行重点监测,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对于非正常的资金占用科目,不减反增的,要及时查明原因。对于由总、分行控制的投资、固定资产等科目,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增加。对于不合理的资金占用的增加,要按资金营运管理办法予以处罚,控制和降低非生息资金占用。要继续做好同业往来债权的清收工作,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减少资金损失。加强存贷款利率的管理和指导,稳定和扩大利差收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组织资金的同时要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要重点加强对一些行贷款利率浮动管理工作薄弱,不讲条件盲目争夺优良客户的现象进行监督检查,促使全行利率管理由过去的单纯合规管理转变为合规管理和效益管理并重。建议各级行贷审会要进行贷款利率的审查,要逐级建立贷款浮动利率审批程序,防范利率政策执行中的道德风险。三、加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今后资产负债管理的综合调控要通过机制创新和制度安排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建立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要求的绩效考评体系则是通过创新机制优化配置资源、调控资产负债结构的有效手段。要深入开展业务经营考评工作,并实行绩效挂钩,将各项资源配置的标准统一到绩效考评结果上来,充分发挥考评工作对业务经营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目前,我行根据总行制定的考评办法,结合我行实际进行了修订,并对各二级分行进行了试评价。今后要深化业务经营考评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我行业务经营考评体系,突出利润指标、市场竞争力指标和风险控制指标,在有些指标设置上适当与计划兼顾,既体现其市场竞争力,又体现其计划完成情况。二是突出挂钩政策和奖惩力度,真正达到通过考评推动各行比贡献、求发展的激励效果。三是要依据业务经营考评结果划分等级行,这样更具科学性,从而有利于全行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四是要把业务经营考评机制传导到基层行,要对是否制定和落实业务经营考评工作进行检查。当然,各基层行的考评办法要结合本行实际,办法要可行,易于操作,具有激励和约束效果。进一步提高业务经营分析质量,充分发挥业务经营分析对全行业务发展和资产负债管理的推动作用。要继续完善分析的内容,增加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要重点分析数据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既要对总量指标分析,又要对单项业务及产品进行分析;既要对全行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又要对各行进行个案分析;既要对本行进行分析,又要对同业进行对比分析,做到情况摸透、问题找准、建议可行。建立定期对全行业务经营的分析制度,增强对业务发展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四、不断提高统计工作质量,适应业务发展需要一是充分利用新的综合统计信息系统,实现统计报表自动接受、审核。二是在分行营业部试点,实现总帐从“新一代”系统中自动转出,减少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量。三是在各业务处室实现新系统统计报表自动查询,并利用该系统生成各种分析图形,增加分析数据的直观性。四是贯彻落实2003年统计制度会议精神,按照新制度要求修改各种关系,保证2003年统计报表的归属一致性。五是加强对全行统计数据的监测分析,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黄生银2020-01-17 00:00:33
-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通过对外负债方式筹措日常工作所需资金的活动,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基础,主要由自有资本、存款和借款构成,其中存款和借款属于吸收的外来资金,另外联行存款、同业存款、借入或拆入款项或发行债券等,也构成银行的负债。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主要包括:自有资本。一,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的种类1、现金资产:金额不大,作用特殊;2、证券资产:二级准备金,越来越重要;3、贷款资产:主要资产,问题最多;4、汇差资产:起伏变化大,应加强管理;5、固定资产:不是日常性经营管理的对象,但也应引起重视。二,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种类1.传统划分为:A,自有资金B,存款负债C,其它负债2.现代划分为:A,被动负债B,主动负债。
齐朝华2020-01-16 23:36:37
-
1、资产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如何把筹集到的资产恰当地分配到现金资产、证券投资、贷款和固定资产等不同资产上。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以资产管理为核心,早在十七八世纪,资产管理就成为商业银行管理遵循的原则。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历史上依次经历了由商业贷款理论向资产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发展的演变过程。2、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盛行于60年代。负债管理理论是以负债为经营重点,即以借入资金的方式来保证流动性,以积极创造负债的方式来调整负债结构,从而增加资产和收益。这一理论认为:银行保持流动性不需要完全靠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一旦有资金需求就可以向外借款,只要能借款,就可通过增加贷款获利。负债管理理论历史上依次经历了由存款理论向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市场利率大幅上升,负债管理在负债成本及经营风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商业银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经营管理指导理论。而在此时,电脑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银行业务与管理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银行经营管理的观念逐渐改变,由负债管理转向更高层次的系统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车巧怡2020-01-16 23:20:29
-
1资产管理TheAssetManagement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商业银行为信用中介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环境下,在当时较稳定的资金来源的基础上,对资产进行管理。资产管理依其提出的顺序又有以下三种理论:商业性贷款理论、资产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2负债管理TheLiabilityManagement20世纪60年代,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心有资产管理转向负债管理为主。负债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来实施,也可以通过在货币市场上主动性负债,即通过“购买”资金来实施。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Asset-LiabilityManagement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伴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而产生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基本思想:在资金的配置、运用以及在资产负债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根据金融市场的利率、汇率及银根松紧等变动情况,对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进行协调和配置,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在某种特征上的差异,达到合理搭配的目的。
赵馥洁2020-01-16 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