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写读后感其实是需要一种情绪的,似乎隔夜就不那么新鲜美味了。没看过电视剧,看完这本书其实也是在512地震之前,是在路上看的电子书,并不能随时记录,而且始终没有时间坐下来仔细的体味和记录,此刻再回味,似乎就少了一点激情。然而,这本书和近来发生的那些事,还是让我变得脆弱善感了不少,才发现,尽管已过而立,儿子都满地跑了,自己原来还是那样“年轻而单纯”。不禁想起13年前那本感动我的书,那也是在我记忆里惟一觉得可以与《士兵突击》一样感动我的书——《平凡的世界》,区别只是,如今再没有条件可以在72个小时里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全心全意的去读一本书。感动的原因也许是因为,理想还没有实现,同样也没有被磨灭。平凡的世界》告诉我,实现理想要踏实,要敢于背起铺盖走向未知的远方。一起扛过枪”的情谊是靠血与汗炼就的,军旗永远是红色的。感动已经没有原因,看到直升机发现了大地上的五角星,看到地平线上许三多小小的身影,看到悠了三百二十一个单杠,看到史今的离别,看到钢七连被解散,看到伍六一一瘸一拐的奔跑……得失悲喜,已经同样敲击在我的心里,因为共同的那些稚嫩时光,因为一样都还在为理想奋斗!一本好书,告诉我怎样的理想,告诉我如何行走这人生之路。这个月是读书月活动,按组织上的要求,要读一本好书,并写出读后感,想来想去,就重读《士兵突击》,这是非常感动我的一本书,把发自心底里的感想和别人写的读后感结合起来留在这儿。士兵突击》,我看这个节目从消遣到上瘾,可以说是百看不厌,只要电视里有“三多”出现,看他准没错。我还买了书,为了过瘾,就连台词都背出来了。我觉得无论是书还是电视都很好看,特别是当我想起“多多”露出满口白牙,龇牙咧嘴笑时,我自己也禁不住大声笑出声来。列兵许三多!”“到!”“你必须记住,你是第四千九百五十六名钢七连的士兵!”“列兵许三多!”“到!”“钢七连的士兵必须记住那些在57年连史中牺牲的前辈,你也应用最有力的方式,要求钢七连的任何一员记住我们的先辈!”庄严的军旗下,当许三多举拳宣誓时,他心里狂跳不停,浑身颤抖不已。这是长篇小说《士兵突击》中屡屡出现又最打动我们的地方。它不是简单的重复喊话,而是钢铁部队信念和意志的传递。许三多这个从小就生活在胆小懦弱、逆来顺受之中的农村娃,这个“新兵连最早现形的骡子”,从走进军营的那一刻起,就不断喃喃念叨着“我错了,我又错了,我可笨了,我学东西可慢了”。为了不再让父亲鄙夷地叫自己“龟儿子”,他才走出农村,开始了一场和命运的战斗。这样一个连杀猪都不敢看的“胆小鬼”;这样一个被人欺负时能逃就逃,逃不掉就抱头倒地挨揍的“瘪犊子”;这样一个无论别人说什么都只会傻笑着应声的“呆头鹅”,在钢七连却成长为令我们敬佩的士兵英雄,他的每一步都令我们感动。光荣,始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正如长篇小说《士兵突击》封面上赫然入目的一句话:“步兵就是一步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兵!”许三多的坚持让我们感动。咬着牙做333个腹部绕杠,是坚持;独守营房半年,让仅有一个兵的连队成为全团卫生标兵,是坚持;自己修成了一条几代老兵都没能修成的路,是坚持。他不会顾及任何“潜规则”,不会因为别人的脸色不好而放弃自己的看法,不会因身边环境的好坏而“随大流”,尽管连队只剩下他一个兵,他照样一丝不苟地坚持出早操,坚持在饭前吼出响彻云霄的歌声。他是古希腊神话中永不言败的滚石英雄,让我们在感受悲壮的同时,更感受到一名真正军人的坚强,感受一名士兵虎倒不散架的雄风。连最初对他反感透顶的连长也肃然起敬:“我从没见过一个人对待每个任务都像抓着救命稻草一样。老子曰,慎始如初,即无败事。许三多靠信念和坚持,一次一次战胜了自己,最后成为名副其实的士兵。坚持使许三多积聚起力量,有了军人的血性,被激怒后敢在训练场上嗷嗷叫着和老兵伍六一“血拼”到底。他脑子里只有“一根筋”——坚持“做有意义的事”。因为坚持,尽管许三多看起来有点“傻”,可骨子里却让你佩服,令你回味。因为他的认真,让全连为之感动;因为他的执著,让战友为之骄傲。许三多之所以如此坚韧,因为他身上延续着钢七连从革命战争岁月中保留下的血脉:“从尸山血海里爬起来,默默地掩埋好战友的尸体后跟自己说我又活下来了,还得打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说,《士兵突击》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还是哲学,是士兵的成长史,是那些冲锋在前,不怕流血牺牲的战士们的心灵史。军人自古重感情。士兵突击》正是以军人的独特情感感动成千上万的读者。这里没有矫揉造作的情感纠葛,表现的是一帮军中“纯爷们儿”的情感生活。而在军营的情感生活中,最深最真的莫过于战友之情。这种情不是谁都能理解的。就像现今丰衣足食的孩子无法理解祖辈们对一粒粮食的珍惜一样。没有当过兵的人,很难理解诸如“一个车皮拉来的”、“他是我的老乡”、“他是我的同年兵”、“他是我的老班长”之类词句表达的充沛情感。许三多成为好兵最先的动力正来源于战友之情,来源于班长的一句话:只要你进步了,班长就进步了;班长进步了,就不用退伍了。让班长不走,是他玩命训练、夺奖的重要动因。五班长老马要复员了,却一直惦念着许三多并找到演习场,许三多却因为刚刚犯了错误躲在装甲车内不敢见他。但他一听到老班长的声音,就禁不住泪如泉涌,如别亲人。同样许三多发现班长史今要复员,就把包压在身下死死不放,乃至号啕大哭。他认为在别人面前我们只能掩伤而笑,但在亲人面前,我们却可以大胆以泪疗伤。他把班长当家长,把五班当成他的家。当指导员要带许三多这个“呆兵”离开驻守草原的五班,许三多近乎绝望地哭喊:“我不走!我离开过家,我不想再离开家!”这种亲情在书中比比皆是。当我读到连长高成一巴掌落到倔犟的伍六一脸上,却又一把扳过他抱住大放悲声,我的泪水禁不住落入这滚烫的战友情中。尤其令我难忘的是班长史今退伍时,连长默默给他打开车门,塞过去一颗大白兔奶糖,最后把班长抱在怀里孩子般流泪,这可是铁骨铮铮的硬汉连长啊!可以说,正是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的宗旨成就了许三多,也是他最令我们感动的地方。这句话是对军人情感特质最经典的提炼。不抛弃什么?不抛弃亲情、友情、战友情;不放弃什么?不放弃信念、理想、原则。许三多没有抛弃马班长、史班长给予他的关怀,没有抛弃团长和队长对他的赏识,没有抛弃他的战友,没有抛弃他的家庭,也从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并为之矢志奋斗。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属于中国当代军人的情感和节操。士兵突击》还为我们塑造了一组当代军人的群像。许三多的韧、成才的傲、伍六一的刚、史今的犟,还有军官群体里袁朗的潇洒、高成的率真、吴哲的聪明、团长的厚实……他们虽然各具特色,但是骨子里都渗透着一样的中国军人的血液。书中有一句话发人深省:“飞机终将被击落,战舰最终也会被击沉。一场真正残酷的战争,到最后,任何高精尖的武器都会耗尽,战争的根本,还是人和人的对抗,人和人的战争。今天,当枪声不再呼啸,战马不再嘶鸣,人们不禁会问,中国军人沐浴了太久的和平阳光,他们身上可还曾流淌着前辈沸腾的热血?他们心中可还曾燃烧着前辈的铁血激情?《士兵突击》响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一天,当我合上《士兵突击》的时候,恍惚觉得这似乎是我小时侯就听过的故事——《愚公移山》。戏剧的开头是史班长招兵,让我们认识了长相矮小,五官几乎没什么可取之处的傻傻的“三多”,胆小的他常被老子打得抱头鼠窜;另一个是成才,在众多考生中,成才是英俊潇洒的“神童”,被人们羡慕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强烈对比的两个角色似乎就是“愚公”和“智叟”。有趣的是这两个人最终都被史班长这位“伯乐”相中了。愚公”的命运在下火车时被第二个“智叟”——连长下了定义,“举手投降”绝不能成为钢七连的兵,从此便把他分去无人问津的五班。这里可以看到荒漠,常年荒漠生活似乎能把人的精神化成沙土……日复一日老魏和薛林打桥牌,李梦写小说,“着迷”的背后是空虚,是长年累月的虚度光阴,就连马班长这样的模范也加入了打桥牌大军。而在常人难以想象的无聊中许三多这个愚公却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他竟然开始了筑路的“浩大工程”,这位“愚公”作出了“智叟”们觉得可笑荒诞的搬石头“把戏”,智叟们对他不屑一顾,却又因不平衡而嘲讽,攻击,漫骂他,可他却露出大白牙咧嘴笑着搬石头,一块一块,一锹一锹,他是那样的乐观,又是那样的满足,看到这儿,我甚至为他的“愚”感到可怜可悲,难道这就是愚公吗?在人们难以置信的漫长的日日夜夜,这个“愚公”在荒漠上,竟然筑起一条五彩大道,这令“智叟”们膛目结舌,又令所有的人为之感动,到这里,我不禁感慨,大智若愚,原来就是从这里来的,远大的理想,目标,应该就像愚公这样,兢兢业业,平凡而又刻苦地日积月累。好高务远,不切实际,自以为是,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到这时,我觉得卑微矮小的他变得如此高大,在巨大的成就面前,三多没有丝毫浮跨和自傲。他是金子,就会闪光,是金子总会被发现。终于这颗被埋没的金子被挖掘了,在充满争议中,再次踏入钢七连的大门,而史班长这位“伯乐”不仅“识马”,更是用身心去“养马”。在他精心的调养下,三多这匹“笨马”用三百三十三个腹部饶杠,狙击第二,实战演习中智擒A中校的精彩表现,初现“千里马”的雏形。第二个伯乐——袁朗,再一次让三多得到升华,使他脱颖而出,成为一个钢铁战士。士兵突击》描写的是黄土地上的人们,他们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顽强执着,“不抛弃,不放弃”,这是对亲人的爱,对战友的爱,使“他做每一件事,就好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一样,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了。这不正是愚公移山的真实写照吗?中国的兵,中国的魂!!http://www.douban.com/review/1411824。
齐春正2020-01-16 23:05:0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袁朗就像金庸笔下的黄药师,一身邪气,却又不失儒雅;有点自狂傲慢,却又能礼贤下士;行事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他的出手经常给人惊鸿一瞥的感觉,一副超然于世绝顶高手的样子。他第一次出场时,一身绿布蓑衣,穿的像从灌木,出现在成才的瞄准镜里,在扣动扳机电光石火的一瞬间猛然转身,一发子弹就结束了成才演习的命运,也摧挎了成才当狙击手的信心。但他淡然冷笑一声,有些轻蔑地看了那冒着白烟的地方一眼,回头向着下一个狙击位置跑去。成才对他来说,只是杀敌记录上轻描淡写的一笔而已。然而他摊上的是许三多,因为战友牺牲而被激怒了的许三多。袁朗是《士兵突击》里为数不多一开始就被三多整的人,也是为数不多一开始就欣赏三多的人。两个人一见面,二话不说,噼噼啪啪就撕打开来。袁朗本有数次机会干掉三多,但是都被三多躲了过去,无法直接解决战斗,只好跑路躲开,却在半三腰被三多死死扣住。发现用大头皮鞋都解决不了问题后,袁朗不禁仰天苦笑,向那个被他踩得手指血肉模糊的兵问道:“值得吗?”袁朗身上仿佛有股魔力,无论在哪里,他都能成为核心。在演习结束后,随七连返回时,在装甲车里,明明是俘虏,却表现得像个主人,不停地在说话。只是一个照面,他已经开始喜欢三多这个兵了,在车里还特意问了他的姓名,还问了他的动机。在那一刻起,这个土里土气的脸孔就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一定要把他弄进老A!他身上有着老A,仍至整个中国军队都需要的精神。袁朗再出场时隔了很久,当他出现在原七连的营房里时,我几乎没能认出那个一身正军装,帅得掉渣的青年中校就是当初那个冷静的丛林杀手。你愿意来老A吗?”像个圣者一样,问着迷茫却又平静的三多,引导着他向兵的天堂进发。袁朗离开七连时却是一脸的坏笑,“我才三十岁,我还没玩够呢!”轻挑的眉毛中写满得意和顽皮,笑得像个刚刚做了件坏事却没人发现的孩子。他知道,这个木木的,傻傻的三多,肯定已经被他打动,会向他走近了然后,圣人,或者说顽童的光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得志小人的样子。戴了幅能遮住半幅脸的眼镜,斜叼着烟,嚣张地对着那几十个来参加老A选拔的士兵们吼着“我只要三个人。然后,一个人跑到一边去潇洒地抽烟,随手就打发了来采访的几个记者,悠哉游哉地跑到一边去烤全羊,全然不顾高城的不屑,只是慢斯条理地说,这代表我的歉意。这个时候,他是傲慢的。最后冲刺时,看着那个几个东倒西歪的士兵,他没有任何动作上的表示,然而,透过那对黑色墨镜,通过那对微张的嘴唇,我们分明看到我们的袁中队的内心也在波涛汹涌。这个时候,他是温情的。终于,他要来带走三多和成才时,他捋起袖子,让他们看那个据说是M16弹穿透而成的伤口,轻描淡写却娓娓动听地说着自己的战斗故事,用最平淡的语言去说着一件最有诱惑力的事,就像一个最高明的商人。这个时候,他是神秘和狡黠的。最后换上的却是一幅撒旦的面孔,从进入A大队开始,那个帅哥身上存后的一丝“人道”几乎消失殆尽,出现在42个选拨队员,或者说42个“南瓜”面前的是一个无礼自大,尖酸刻薄的魔鬼的形象。许三多很是不适应这种转变,紧急集合时,他带着笑,和袁队商量,试图让他改变一下训练方式,让学员们知道,生活是美好的,他袁朗不是这样无情的人,要用人道的训练方式来代替现在的不人道。结果……被扣十分,理由——过于天真。地狱般的训练,无理的要求,劈头盖脑的非议和责骂。近似猖狂的语言,目无纪律的散漫,随时响起的手机。一个饭局吃得不知所踪。这就是袁朗?这就是这就是一个这就是号称甲等集团军克星的老A部队?怀疑、憎恨及至绝望,这是大部分人对这位面慈心恶的人的感受。27号第一个走了,不过他可以说是被袁朗一脚踢出去的,附带制造了一场杀鸡给猴看的好戏,镇压了更多的反动思想。更多的人,是被扣光了分,灰溜溜地走的。留下了数个通过了考核的士兵,他们在个人素质上都非常出众,在战场上,仅凭杀人数就能成为英雄。袁朗要的就是这样的兵?No!那一场经典的反恐演习,那三场经典的战场表现评定。一切的真相都在那一刻大白,一切的结论都在那一刻做出,一切的思想那在那一刻表明。面对吴哲的非议,袁朗变得非常诚恳,“我不会去践踏你们的理想和自尊,因为那恰恰是我最珍惜的”,从容不迫地拿出钥匙,给了吴哲一个月的权力去检查;面对三多的迷茫,他显得非常宽容,轻描淡写地就说服了这个兵;面对成才,袁朗再度变得锋芒毕露,近乎半集的破析,就像他当初那一枪一样,再度重重击倒成才,彻底催垮对方的心理防线,把其打为原形。他要的是三多和吴哲这样热爱生命,却勇住直前的战士,那才是老A的精神所在。很是欣赏袁队在剧中的一段话:“我敬佩一位老军人,他费尽心思却不敢妄谈胜利,只希望我的士兵在战场上能少死几个,这是军人的人道。作为老A部队的指挥官,他很是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很是了解所要面对的压力,他们要执行的任务,往往是要在非人的,看不到希望的绝境下的作战。袁朗无疑是个善良的人,他手上的那个伤口,就是他第一次出任务时,面对只有一把改锥的敌人,却忘掉了自己手中掌的钢枪,从而被刺伤造成的。善和恶发生冲突,受伤的,往往是善”。为不让自己的部下重蹈覆辙,他不得不把自己善的一面小心翼翼地在训练和考核时深深隐藏起来,取而代之的,就是那幅目空一切,无视他人的样子。因此,他不得不在假装刻薄、无情、嬉皮笑脸、玩世不恭,制造人为的心理高压。他只是想让他的部下,“在没有战争的时候就经历第一场战争。在战争中伤亡最重的总是新兵,因为没有心理经历,没有适应时间。我们制造这样的心理经历”。他知道,在这种高压和非议下,人的本性才会暴露无遗。因此,他不要27,因为他的自控已经超越了他的能力,以这样的心理,是没办法面对老A的任务。而成才,这个考核中表现最好的人,这个几乎弹无虚发的枪王,也被他拒之门外,因为成才太自我,目无战友,把一切都当作自己的对立面,而又不肯付出,在考核中不能牺牲自己已成不全。袁朗何尝不想要这样一个出色的兵,但是,作为一个指挥官,要考虑的,不光是自己的血,更多的,是自己部下的生命。一丝的不和谐都会把一个集体带入歧途,一星的犹豫就会给一条生命带来灭顶之灾。一个指挥官,没有果断的气质,不但会错过战机,也会带来伤亡。因此,他必须无情。作为一个领导,袁朗非常关心和了解自己的部下,和齐桓配合默契,两个人几乎一对眼神,就能了解对方想法;对于成才,他很早就看出了此人缺乏团队意识;吴哲第一次杀人,吐了,他只是轻轻一句:“这连最低烈度的战斗都算不上”,因为他知道,吴哲有足够的智慧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对三多,他却表现很像一个亲人。如果说史今就像一个母亲,用自己温柔的爱去包容和滋养三多成长的话,那么袁朗之于三多,就很像父亲,慈爱、却又严厉,远非一路护送,纵却三规五矩,常有电闪雷鸣,又不乏阳光普照,多是步步引导,直至长大成人。他很是了解三多,知道他杀人之后心理定然崩溃,因此拿出一个月的工资让他去逛大街。他更是很讲义气,三多开口二十万,一句话:“没有问题!”然后像一个匪徒一样把能搞到钱的地方归荡一空,却又能很知性地要求三多拿走账本,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人尊严所在,越是朋友就越是要讲尊严。仔细想想袁朗是一个很柔情的人,“山里的黄昏,总是令人想到很多往事”。谈到自己的爱侣时,袁朗的脸上写满诗意、写满惬意,这个总是超然冷静的中校,在这一刻,温柔的却像个大孩子。片中两位中层带兵者,高城干劲冲天,热血十足,事事讲冲锋,步步不落后,他带出的兵,自然就也是热血沸腾,充满钢铁意志;袁朗却着力无痕,飘逸洒脱,以柔克钢,注重个性发展,“但我可以保证,你们过的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他的兵,自然是充满个性。这两个虽几成对立,却是同样的优秀和充满理想,在《士兵突击》的最后,又有了一次面对面的较量,结果是袁朗再度被俘,而高城的指挥中心被毁。在战场上他们拼的你死我活,在战斗的间隙又是肝胆相照,两人要在酒场上,再觅机会,重诉真情,真是英雄惜英雄。这两个人,都是值得舍了命去跟的对象。突然想起苏轼《赤壁怀古》中的一句来,拿来形容袁朗非常合适:“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雄恣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个从容写意,胸有千军的领兵人的形像油然跃与纸上。其实从第一眼就喜欢袁朗这个角色,轻描淡写的一枪就毙掉了踌躇满志的成才,这绝对是个高手,看到这里时还不知道这个角色在这部戏里所占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待到被拼命三郎许三多俘虏,脱掉那身野人般的伪装,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之后,心里一震,这个家伙,有戏!那种淡定的神色,从容的语言,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利索劲。最令人兴奋不已的是,这位中校同志被一个列兵俘虏后,虽也表示自己有点冤,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许三多的赏识,甚至等不及当场挖角。想想以前看的那些个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中,也有类似场景发生,不过都是出于战场利益,更直白点就是为了突出我们伟大的男主角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战场应变能力,而这个时候的被俘者一般表现都是气急败坏外加羞愧难当。这里又要赘言一下许三多抓袁朗的原因,这个原因可能不伟大,但绝对符合许三多这个人:“我的朋友想好好表现,但被你击毙了。所以我许三多很生气,所以我可以致演习规则不顾来抓你,你看着办吧!”而这正是袁朗一上来就喜欢许三多的原因之一,有血性,是个可以交命的战友。
黄生鹏2020-01-17 00:00:24
-
士兵突击影评2019年11月11日星期日06:04P.M.夜晚,忽然电话铃响。是一个朋友打来的。张嘴就说:“我推荐你看本书,一定要看,看后我们好好聊聊”!这本书就是《士兵突击》。很多年没有看过长篇了。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每日和庸人一样浑浑噩噩地活着,这种生活的唯一好处就是你可以不用去想什么,因此也自然不会去看一部需要动很多脑筋才能看懂的大部头的书;而另一方面不客气地说就是很多作家其实也和我差不多地活着,所以他们也写不出值得我关注的书。每年书市上你走一圈,只要四大名著基本上还是畅销,你就知道又白转了。我记得我最后一次看长篇应该是陈忠实的《白鹿原》,以后就再没有让我翻开第一页就决定一定要看下去的书。但我一口气把《士兵突击》看完了,我把它归为很多年以来难得一见的好书!一、一股杀气!我在网上曾经见过这样一句赤裸裸的话:中国,你现在亏欠一场战争!后来知道,说这话的,是某军事网站的一位资深网民,他自己说自己是一位现役军人。他不是战争狂,说这话,是出于对部队的爱之深,痛之切!我看到这话时,部队经商下海正是热火朝天的时候。现在这位朋友已经很难见了,偶尔出来冒个泡,神秘得就象《士兵突击》里的老A。的确,经历了50年代的抗美援朝,60年代的抗美援越和对印自卫还击,70年代末的对越自卫反击和80年代的两山轮战血与火的洗礼,90年代以来中国军队一直处于和平的氛围中。经济建设、商品经济、和平发展,似乎使军队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国家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与信仰的冲突也依然存在,似乎和平发展的世界真得可以让世界充满爱,完全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些年,我也看过象《突出重围》,《DA师》,《垂直打击》等作品,但总的来说,给人的感觉是失望大于希望,根本原因就是用一种超乎生活的笔触去描写生活,而又用一种游离战争的眼光去体会战争,把战争说成是儿戏,缺少对战争残酷的把握和对股军人气概的准确描述!再简单地说,就是少一种逼人的杀气!什么是杀气?“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就是一种杀气!《上甘岭》里的王成,弹尽无援,敌人逼近,身陷绝境却无所畏惧地高喊:向我开炮,这就是一种杀气!可惜,这样的画面在现在的作品里已经很难看到了。突出重围》中,当装备老迈、徘徊在进退之间的A师被蓝军全歼,参谋长赵梓明愤然呼叫师炮团向被蓝军占领的阵地进行火力覆盖,并命令阵地上的士兵上刺刀向敌人发起自杀性冲锋时,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似乎看到了久违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只有战死的士兵,没有投降的军人!而这种精神在《士兵突击》中被演绎得则比比皆是。新兵许三多入伍刚到部队,当运兵列车车门打开的刹那,被阳光晃了眼的许三多不禁举手遮阳,这一在部队被认为是耻辱的动作立即遭到所有士兵的反感!而当三多成为老兵时,面对父亲玩笑地用机枪指其投降时,他认真地说:部队里不允许出现这种动作。在钢七连面临改编的时候,以连长高城为代表的这群汉子,虽然无力左右上级的决策,但他们的表现却是绝不轻易向命运低头。他们在团部操场上训练选择了罕见的集群冲锋来表达对命运的不屈;他们集体怒闯团报编辑部,表面是争上甘岭战役是谁打的先锋,实际上是用这种无奈表达对连队荣誉的最后维护;他们在解散前仍要求最后一个新兵马小帅牢记七连的光荣战史、牢记自己是七连第五千名士兵;他们在七连人去楼空后,即使最后两个看守营房的人也要表现出七连编制还在,人还在,精神还在,在吃饭前依然要高唱战歌……..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军人,贵在有一口气,有这口气,即使是战争的输家,一样能赢得对手的尊重,这种气势,这种精神,是战争的魂魄,是军人的柱石。让我用七连那首无曲的歌结束我对他们的赞美: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钢铁的意志钢铁汉,铁血为国保家园;杀声吓破敌人胆,百战百胜美名传;攻必克,守必坚,踏敌尸骨唱凯旋!二、士兵许三多许三多,《士兵突击》一书的主人公。许三多其实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他是一个符号。就象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一样。他倾注了作者对人生,信仰以及生命的意义等很多问题的思考。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有所不同,因此,我也不可能完全理解许三多。1.寂寞许三多许三多是个很木讷而迟钝的农村兵,当新兵不会走队列,到了七连又是后进,以至于七连长和三班副伍六一一直认为他是七连的地狱,会把七连有史以来的荣誉毁于一旦。关于这一点我就不赘述了,相信看过书的朋友们都明白。因此许三多一直是一个很寂寞的人。因为底子差,到那里都是个孬兵,被人耻笑,被人疏远。寂寞对很多人是毒药,很多人耐不住寂寞,但对于许三多,寂寞往往是成就的开始。在草原五班,因为寂寞,他便去修路,于是一个人修成了过去一个加强排一年没修成的路;在七连,因为寂寞,他死记硬背下整本教材,在全团考核中出奇不意地拿了个头彩!七连改编后,他一个人看守连队营房半年的时间,因为寂寞,所以白天不敢放松训练,晚上自己对自己重复七连入伍的誓言,这使他比别人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个光荣集体中荣誉的含义。在失手杀死贩毒分子后,出于对杀人的恐惧,他一度产生了离开部队的想法,但最终还是因为寂寞使他重新回到那个使他熟悉,给他温暖的环境中。寂寞可以使人远离浮躁。但要耐住寂寞,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2.信念许三多固执,是因为信念,没有信念,也就没有固执的资本。许三多有信念,所以许三多固执得可爱。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仅在常规的时候知道,在非常规的时候也一样知道。写信念很难,写着写着就容易陷入空洞和理论。所以不如说说许三多的具体事。就说许三多那惊天动地的333个腹部单杠回旋。动机其实很简单,班长史今说,如果他能做50个,班里的优秀红旗就还给三班。而这红旗是因为许三多以往的落后而丢失的。做50个,对许三多并不是上天入地的难事,因为他有基础,“晚上没人时候做过20个”。但难就难在,一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二是怎么做-----凑合做50个,连长其实并不以为然,许三多还是“孬兵”,史今知道这一点,他更知道许三多其实还能做得更好,好到超过连里最好的伍六一。而对许三多,做够50个就意味着红旗能回到班上,他就能对着住班里的荣誉,而对他最好的班长就能不走!这就是他的信念。再说说他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段。七连改编后,所有的人,包括和他一起看守营房的连长也走了,足足半年,就剩了他一个人。没有人早上督促他,他依然按照过去的习惯早起负重跑步,没有人检查他,他依然按照条令规定打扫内务……我们相信,如果没有这自觉的每天1万2千米的负重跑,可能就没有后来老A的许三多;没有自觉的整理内务的意识,他可能就吃下了荒原上成才递过来的馒头。这一点,连长高城都迷茫过,所以后来他有一段对许三多相当经典的评价:“最重要的是先做好手上的事情,我这两天刚接触一个人,错误之皇,每做对一件小事就被他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看,好,他抱着的已经是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他教会了我这些。提起信仰,我们总觉得遥不可及,神圣而又虚幻。其实,信仰往往就在不经意间,你松开,他就溜走,你抓住,他就潜入你的心中。你持守的东西,就在你的心间,用到时,自然有,而没有,自然也就没有。就象我在西藏看到的叩长头的藏民,他们不知道这就是信仰,更讲不出这种信仰是什么,但他的信仰就在他一丝不苟地用身体丈量这个世界中。3.不放弃,不抛弃不放弃,不抛弃,原来是钢七连的信条。不放弃,是对自己,永不放弃自己信守和追求的目标;不抛弃,是对自己,又是对战友,不抛弃战友,同生死,共患难,这是战场生存的唯一准则。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许三多的第二任班长史今。他是我在这本书里最喜欢的角色,喜欢的程度甚至超过许三多,原因很简单,许三多不是具体的,而史今太具体了,许三多是神,史今则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人。史今是许三多的领路人,是他的导师。他把许三多带出偏远的山村,带到部队这个更广阔的世界,没有史今,就没有《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面对连里和班里所有人的不理解,惟有史今一个人在坚持,这种坚持很无奈,因为他很清楚,许三多失败了他也就失败了,他带的班将因成绩落后而使他失去转士官的机会,但他仍用一切他能用的手段激励许三多,以至于当他退役很久后,在老A的选拔赛的冰冷水泡子里,伍六一唯一能用来刺激许三多的就是“班长又挨训了,就是因为你不争气”!但这话也就是出自伍六一之口,而绝非是史今所说,史今可以因为许三多而挨训,却绝不会用其他人对待许三多的态度:冷漠、讽刺、不屑,他唯一的就是耐心与坚持。史今班长给许三多留下了太多的记忆。也可以说,任何一个人,在他的成长历程中,如果能碰到象史今班长这样的导师,他的一生将受益无穷。史今对许三多的一诺千金,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一直表现在许三多身上。在老A选拔赛中,当名额只剩一人时,他宁肯输掉选拔仍要坚持背负伍六一到达终点;在依靠本能杀死贩毒分子后,他苦苦寻找这句话的含义,最后他发现:还是回到部队才是对他最熟悉的地方;在演习中,负伤脱离队伍的他依靠这种信念最终帮助队友完成了任务,而在那一刻,他选择的依然是掩护战友,虽然他明知道他将就此“阵亡”而退出演习。在自然界里,人其实远远比不上动物,包括很多看似弱小的动物。人的负重能力远不如蚂蚁,弹跳能力不如跳蚤,凶猛程度又远逊与虎豹,但人之所以能称为百灵之长?我想原因可能是因为人可以在比动物更大的规模上组织起来,组织的程度可以达到民族、国家,并以这种复杂的组织用于抵御外界对人类的威胁。所以人生来就是社会动物,人的强大,是集体的强大,而不是说单个人有多么的了不起。三、一面镜子--------成才成才,许三多的同村老乡。特种射手。成才和许三多一样,他不是一个具体的形象,而是作者集合一类人物而成的一个造型。成才,在剧中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争议在于他身上非常明显,但又往往为我们所忽略的那种很“恶性的”缺点。他很聪明,很上路,也能吃苦,能奋斗,但是,那都是为了他自己,说白了他非常自私,甚至到了为了自己不择手段的地步了。在老A选拔赛中,他与许三多、伍六一等人组合,是因为他觉得他会有助于他们;而当伍六一负伤,许三多背负伍六一苦苦挣扎时,他却独自为争一个老A名额抛弃搭档而去;当七连面临改编时,他选择了离开低谷时的七连,用现实中时髦的“跳槽”到三连为自己争一个转士官的机会;在老A训练时,当同屋的拓永钢向袁朗挑战时,他选择了不发一言,虽然他知道拓永钢输定了,但少一个挑战者,他的机会就大一些;就是到了最后,当老A完成演习任务撤退,他依然不觉得许三多担当掩护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而结果却是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最好的朋友从高中跌落!不抛弃,不放弃。成才最招人质问也是最让他自己痛苦的问题,是他在选择的过程中抛弃或者放弃了一些弥足珍贵的东西,比如战友情、比如他自己真正的兴趣和最爱。尤其是对战友的抛弃和放弃,更明显地凸现了他自私的思想。成才实际上活得很累,反复的算计让他很少了很多年轻人应有的天真和快乐。他曾和三多说过,他实际上很是想去学吉他,很是想去享受一下安逸和快乐,可是,他的时间都已经放在手中的狙击枪上了。人在尘世中飘浮久了,总要需要找一个安静地地方去思考些东西。幸好还有个草原五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下载欣赏。音乐提示了这部电视剧的风格。最后再说一句演员,王宝强不说了,其纱根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与许三多有相似之处,把个三呆子演绎得活灵活现。宝强是个好演员,希望今后能拓展戏路。其余演员不能说是著名演员,但演绎军人都非常本色,该虎得绝不软,特别是伍六一,史今,成才,袁朗,高城几个形象很到位,让人看了,不仅觉得和小说很贴近,而且觉得这个角色就应该是这样。http://hi.baidu.com/yanggongshuang/blog/item/04d7aafdbe23711509244d31.html。
齐明明2020-01-16 23:54:39
-
学校安排我们观看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虽然这为我们的军训生活增添了色彩,但是说实话,由于军训很累,根本不想动弹。因为以前没看过该剧,觉得可能是讲士兵训练之类的,没啥意思,但是静下心观看,它却使我眼前一亮,无论是开头时气势磅礴的战场情景,还是片中幽默的对话都让我感触很多……兵,是可敬的!是因为片中的班长。不知不觉被他吸引,丰富的挑兵经验却在遇到许三多时出现例外。但这正成为我敬他的理由,一颗善良的心,一颗体贴的心,一颗温暖的心,那一刻开始,他的心中就有了一年之约,他将为之付出更多的艰辛,这一切为的就是帮许三多去掉“龟儿子”的“龟”字,这就是兵的可敬之处,表面的严肃下体现了更多的人性!兵,是可爱的!那是许三多。并不聪明的他,甚至有些“二愣子”的感觉,傻傻的,又有经验,就像那位班长说的那样。他不是他爹口中的“龟儿子”,他是个好儿子,他善良、好学,不愿看到别人受苦,甚至不愿看到猪受苦。在我的眼中,他的傻、楞,正是他的可爱之处。如果他成为了兵,他不会是个领悟能力强的兵,但他一定是个肯吃苦、严守纪律的兵。兵,你们是可爱的!战场,现代化的硝烟弥漫!片头的一幕震撼了我,战场并不是我想象的那种小米加步枪,全被现代化装备所替代。班长的话是最好的解释,现在当兵一定要高中文化程度,如今的战场是现代化的战场……我看到了我们国家的进步,看到了未来中国军队强大的实力。片中的一切都吸引了我,让我以前根深蒂固的观念有了新的认识。现在的我,身穿迷彩服,希望能跟许三多一样,虽然笨拙,但会努力向真正的士兵看齐,成为一名可敬、可爱的士兵。
赵颖贤2020-01-16 23:20:13
-
适应集体———《士兵突击观后感》一个傻的可爱的士兵许三多,早已成了热点话题。看过士兵突击的人,无不喜欢上了“许三多”这个憨傻的士兵,无不被他的成长感动。在电视剧的前段,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恐怕就是许三多的那句“俺爹说,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多么单纯,多么质朴的一句话啊!可为什么它听着实在让人发笑呢?仔细想想,这样一种简单而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没有什么错啊。在剧中,许三多最初是被分到了“五班”——一个长期在外驻守、维护、长期没有任务、几乎要被人们遗忘的集体。由于没什么任务、没什么工作,这里原来的士兵整日不是打桥牌就是酝酿着写小说。而初来乍到的许三多却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整日忙着修路、去别的连观摩...他的到来,顿时引起了其余士兵的抵触。后来,憨傻的许三多又来到了钢七连。什么都不会的他被别人嘲笑、戏弄甚至于暗算,可他什么都不在意,仍旧真心对待每一个人。显然,他和他所在的集体总是格格不入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想到,他和这整个社会也是格格不入的。可是他错在哪儿了?他与众不同的单纯质朴错了么?说到这里,不由得想到一个故事:一群家住在铁轨边上的女孩们,来到铁路边上玩耍,大部分孩子选择了在新建的、正在使用的铁轨上玩,只有一个女孩子选择了废旧的铁轨。不幸的是,正好有一辆火车,在女孩子们玩的正开心的时候行驶了过来,火车的速度很快,女孩子们来不及逃跑,此时火车的刹车又坏了。司机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向前行驶,那么在新铁轨上玩耍的十多个不理智的女孩子全部都会受到惩罚,他要么转向行驶到旧铁轨上,那么那个聪明的、选择正确的女孩变会没命。如果你是司机,你会怎样做呢?我想无论这个故事的结局怎样,都是令人心痛的。与众不同并没有什么错,每一个集体也都有等待着改变的不足之处,可是,在我们去改变这个集体之前,或许我们应该先学会如何去适应这个集体。这便是我看《士兵突击》后最大的收获。
齐文芳2020-01-16 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