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怎样培养幼儿兴趣

粱启全 2019-11-06 14:58:00

推荐回答

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这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幼儿真正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在培养过程中遇到困难又该怎么做,这种种问题都摆在家长和老师的面前。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也应该认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为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找到一条合理而正确的途径。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社会和自身的了解都还很懵懂,他们对世间的一切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正因如此,作为家长和老师更应该对幼儿兴趣爱好的培养做出有效合适的指导。这样才能引导幼儿培养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于此,我们征集了一些优秀幼儿园老师对这方面的见解和认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幼教中心牌楼幼儿园的徐军花园长,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如何培养幼儿兴趣爱好方面也有着很多独到的见解。徐园长主要从幼儿要学会倾听这一方面,展开了对兴趣爱好培养的论述。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后天的实践中不断培养而发展起来的。倾听是幼儿感知、接收语言信息和了解语言的具体行动。为何倾听在幼儿的发展中如此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幼儿学习和理解的过程,是从听开始的。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听得准确,才会说得明白。只有善于倾听,才能积累说的经验和能力。其次,倾听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有效交流的重要途径。善于倾听的人,往往拥有更多的朋友,也才能更好地与人交流,更好地融入集体。幼儿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会给教学带来巨大的困扰。在实际的教学中,总有一些幼儿不懂得倾听,这种行为直接影响了他人的学习,也阻碍了教师传播知识的进程。综合分析倾听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不良倾听习惯所导致的弊端,如何利用恰当的教育手段并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听说环境,从而让幼儿学会倾听,便成了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该园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出了以下四条教育策略:一、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教师们利用日常活动,从多方面引导幼儿倾听,从其感兴趣的声音入手,比如大自然的声音,动物的叫声、家人的声音等,让幼儿听听说说。在区域活动中综合运用多媒体、实物、图片、木偶或者情景演绎等方法,将听和看有效结合,让幼儿在“看到的物”和“听到的声”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增加倾听的乐趣,有效激发其倾听的兴趣。二、积极创造倾听的环境为幼儿创造互相倾听的机会和条件,各班在区角游戏中设立了“小小新闻台”,让幼儿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新鲜事讲出来,与大家分享。如今,听新闻、讲新闻已成为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逐渐学会了耐心倾听同伴的声音,良好的倾听习惯已在逐步养成。同时,教师也要扮演一名“好听众”角色,当孩子跟你说话时,你要蹲下身,真诚地看着孩子,认真倾听孩子的话,以自己的行为引导、教育孩子学会倾听。三、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例如:对于物体发出的声音,如筷子敲打碗、金属物品互相碰撞、大自然的水声、动物的叫声等,要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聆听和分辨这些声音的相似和区别。同时,也要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倾听,这有助于幼儿养成仔细倾听、认真思考的好习惯。此外,树立耐心倾听的好榜样,也很重要。并让幼儿感知:耐心倾听是有礼貌的表现,随便打断他人的说话是不礼貌的,有问题可以等别人讲完后再提出。四、提高幼儿倾听的能力一直以来,该园的教师都十分注重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她们经常会利用日常活动的环节陪幼儿一起听广播、看电视,努力培养幼儿通过倾听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为他们选择一系列适合他们听、并能听懂和理解的故事,由教师或幼儿轮流讲给大家听,以此来培养幼儿听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还会通过巧妙的提问来测试幼儿听讲能力,比如:刚才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在该园的不断努力下,幼儿的倾听能力已有显著的提高。在倾听过程中,幼儿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如知识的拓展、表达意愿的增强、理解能力的提高、同伴间情感的增进、质疑能力的提高等等。江苏省扬州市油田第二幼儿园是一所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办学水平高的的儿童乐园。该园在培养幼儿兴趣爱好方面有着丰富而全面的经验,张海燕老师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一、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已经形成的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并使之趋于稳定。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轻松和谐的环境,让幼儿敢问、乐问、善问。不管幼儿提的问题正确与否,质量如何,教师都应该用赏识、鼓励的目光看待他们,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二、创设不同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境,激发幼儿乐学,爱学的内驱力,诱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一日活动中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组织一些游戏,创设活动情境,以此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三、巧用导入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当老师的话语,像淙淙的小溪一样流进幼儿心田的时候,就会拨动幼儿的心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鼓起他们学习的风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四、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应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尝试成功,获得成功,以求在成功的基础上获得新的成功,在小成功以后获得大的成功。成功越多,兴趣越浓,兴趣越浓,成功越多,周而复始,螺旋上升,孩子们就能天天向上了。我们还可以让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学学玩玩,动静交替,以免幼儿产生厌倦感,可适当地组织竞争性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五、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学龄前幼儿的注意力通常不稳定,他们对某一事物的兴趣通常与他们的好奇心、新鲜感分不开。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发现和引导幼儿,让幼儿在探索“秘密”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孔子老先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就是要让幼儿感到学习中“有情境”、“有活动”、“有生活”。让兴趣带领幼儿进行学习,让兴趣提高幼儿的一切,让兴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在培养幼儿兴趣爱好方面也都不遗余力。所以当下的各种兴趣班也抓住了家长这一心理特点,变得普遍而繁多,那么家长如何为孩子正确地选择兴趣班呢?扬州市油田第二幼儿园李超群老师就此做了论述。一、明确孩子上兴趣班的目的孩子上兴趣班的目的是陶冶情操还是想学习一技之长。如果纯粹是功利目的,非要孩子达到某种水平,而不是考虑孩子的实际问题情况是不适合的。二、要认真观察孩子的潜能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再根据孩子喜欢的项目去选择孩子喜欢的项目。孩子也许会对某方面比较感兴趣,但是如果孩子在这个方面没有潜能,不适合发展,那孩子参加了,效果可能也不会很好,可能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三、懂得聆听孩子们自己的想法家长可以先带他参观一些兴趣班,让他感受一下兴趣班的气氛,了解一些兴趣班的内容,然后再和孩子谈论兴趣班,谈谈在兴趣班看到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您会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进而作出正确的选择。四、适当安排孩子参加兴趣班的数量孩子的兴趣各种各样,但是每个孩子的兴趣都有倾向性,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孩子的兴趣很多,于是就会帮助孩子报名参加一大堆的兴趣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对周边的事物产生兴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兴趣班报的越多越好,如果多了,反而会加重孩子的负担,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五、不要定太高目标,不要苛求孩子给幼儿的学习压力越大,幼儿越会选择逃避,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相反,一个很简单的近期目标,会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与支持,幼儿就会满怀信心地去学习了,还会拥有一定的上进感和成功感,满足于幼儿的心理愿望。其实,兴趣班是以幼儿的兴趣为目标的,主要是要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为此,家长对于幼儿的兴趣班的选择一定要扬长避短;家长应该保持一种适可而止的心态,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重中之重;同时也不要只顾短时效应,要让幼儿体验到快乐和自信,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惟有如此,“兴趣班”才会名副其实,家长的选择才会正确。
齐新社2019-11-06 15:03:0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执着事业心幼儿园的日常工作是琐碎和平凡的,同时情况又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孩子的行为不正确,有时孩子的生活又需要教师特殊的照顾,在这样艰巨的工作下,许多教师不免会出现烦躁情绪,而这种情绪会传递给敏感的孩子,使他们感到焦虑不安。所以教师应该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充分的准备,坚定信念,保持一颗执着的事业心。自信自尊自信、自尊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个性特征。一个对自己工作没有信心,消极懈怠的人是无法做好工作的。幼儿教师自身充满自信、自尊的人格,处理问题时也表现出自信都将感染幼儿,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模仿榜样。良好形象幼儿虽然年龄幼小,但是也喜欢美好的形象。孩子们会说:“陈老师真好看,和妈妈一样”。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教师什么都懂,其形象在他们眼中无比高大,老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是敬仰和崇拜的对象,老师的位置往往在父母之前。因此教师要格外严格要求自己,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们喜欢举止大方,亲切活泼,穿着得体的教师,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爱心和童心教师不仅要爱漂亮的孩子,也爱长相一般甚至丑陋和有缺陷的孩子;不仅爱聪明的孩子,也爱发展速度缓慢甚至迟钝的孩子;不仅爱听话的孩子,也爱调皮的甚至有许多问题行为的孩子;不仅爱家庭背景富裕、社会地位高的孩子,也爱平民甚至家境贫寒的孩子。童心是教师通往每个孩子的心灵世界的桥梁。一位好的幼儿教师往往是幼儿的“忘年交”,是幼儿群体中的一分子,他们保持了一颗纯真的童心,积极参与孩子们的各种活动,和他们一起游戏、讲故事、说悄悄话。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中,教师就能够和幼儿之间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就会在幼儿内心引起“共鸣”,同时教师会在生活中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更加爱孩子,由此,教师的教育工作就有了良好的基础。沟通能力要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幼儿的谈话。如教师关注地用目光注视幼儿,用点头、抚摩孩子表示鼓励和对孩子谈话的兴趣,使幼儿感到“老师很喜欢听我说”。教师在倾听孩子说话时要有耐心,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语言中所蕴涵的意义。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如在讲故事的时候,一个孩子老是打扰别人,影响其他小朋友听故事。教师可以说:“当听我讲故事时打扰别人,别的小朋友就很难听到故事,你自己也听不到,这让我觉得很失望。组织活动能力教师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幼儿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能够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准备大量的教学具,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以启发诱导的方式和发散式的提问形式,激发幼儿学知识的愿望,要变让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正确的师生关系。自学能力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跟上时代的变化。如果幼儿教师不以身作则,那么给幼儿带来的影响将是后患无穷的。
    管燕燕2019-11-06 16:01:13
  •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时间:2019-3-24作者:陆雯倩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浦江二幼陆雯倩背景: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教育的形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活动区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能力自主、宽松、愉悦地学习。而探究能力是幼儿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我们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紧紧围绕《纲要》和《指南》的精神,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着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应把握教育的契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与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作用。那么具体教师该如何来进行观察与指导呢,接下来,我以一篇案例来进行描述分析。案例描述:像往常一样,下午的个别化学习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着手起了自己的任务。枫枫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来到了今天他选择的活动区域——数学区“破译车牌号码”。这是枫枫第一次来玩“破译车牌号码”。他先拿起操作盒中的车牌号码看了看,又看了看墙上各种颜色的车辆,就拿起一张“沪A43521”的车牌放到了由数与点结合组成的车牌为“沪A32512”的汽车下来,接着他都按照这样的方法,将“沪A”、“沪B”、“沪C”、“沪D”的车牌分别放在了“沪A”、“沪B”、“沪C”、“沪D”的汽车下面。老师,我做好了!”孩子笑着对我这样说着。你看看,这样放真的对了吗?车牌号码里有两个秘密哦,除了字母的秘密,还有什么秘密在里面呢。经过我的提醒,孩子重新检查了一下自己的车牌号码,“哎呀,这些都放错了,点数也要对应的。接着,他就将车牌号码都取了下来,重新进行游戏。这次,他用手指指着汽车上的点数号码牌,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进行寻找,找到正确的号码牌后再放到墙上的汽车下面。用着这样的方法,在活动结束时,他将所有的车牌号码都放到了正确的汽车下面。分析反思: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名幼儿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1、能够对材料中给出的信息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2、在教师的提问下,幼儿能够再次进行思考,并发现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通过探究,能够自己解决问题。面对新的活动内容时,幼儿能够大胆探索,虽然在第一次进行操作时,孩子只关注到了车牌中前缀的信息,而忽视了材料中点数带给他的信息,因此出现了错误的结果,但是在教师的提醒下,幼儿通过自己的再次观察与比较,发现操作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成功地完成整个活动任务。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们习惯于直接授予幼儿正确的知识、经验,避免让幼儿出现错误,而忽视了预留给孩子们思考、尝试、探索的时间,致使幼儿的学习停留在机械的模仿。其实,幼儿的失败过程或失败行为会引起幼儿继续探索的积极愿望。因此,在学习了《指南》,感受了《指南》中的精神后,我尝试了放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大胆尝试探究。使孩子们明白,任何知识都是通过人们的艰苦努力发现和探究得到的。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要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仔细观察幼儿的每一个活动。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每个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而在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上,教师更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予孩子,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并且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赵香春2019-11-06 15:55:21
  • 《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要做到有效教学。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幼儿有效地发展。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有课程意识的教师,也一定会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有效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有效教学,来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选择内容要有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发展。衡量所选择的幼儿园课程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适合本园的幼儿及教师,而不是看它是否标新立异,量是否够多,是否满足家长要求。一般来讲,教师在选择集体教学活动内容时可采取以下策略提升活动的有效性。1、回归幼儿实际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使活动内容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要“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可见,课程内容不能脱离幼儿成长的生活世界。幼儿园课程只有面向幼儿,扎根于幼儿的现实生活,选择有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为课程内容,幼儿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才能真正有效。2、课程内容要与幼儿兴趣相符合。以兴趣作为选择和取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依据是满足幼儿爱学、乐学这两个条件的最佳维度。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很早就提出教育要引起和培养学习者的兴趣,并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为依据安排课程。3、追求真、善、美。求真、向善、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正是因为幼儿有这种生活简单、想象丰富的特点,所以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认真考虑如何把看似矛盾的因素融合在一起,使课程内容既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又充满童趣,让幼儿获得美的享受,为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组织。活动设计的合理性是达成目标的有效保障。从纵向看,它反映了活动流程,要求环环相扣,在吸引幼儿的前提下实现活动目标。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关注:1、活动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在活动的组织中,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材料让幼儿操作,使他们在动手动脑过程中提升经验。但教具不能太多太精美,关键是要把教育目标物化其中,重在指导幼儿观察和思考。2、提高师幼互动质量,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在师幼互动中,师幼双方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发挥程度有很大差别,教师一般居于更为主动的地位,而幼儿则相对被动。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师幼互动质量,为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创造条件。3、进行有效的提问。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日本著名教育家滕喜博甚至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提问提得好即教得好”。教师应当关注并精心设计提问,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质量。提问要具有目的性、整体性、多样性并要尊重幼儿的差异,对不同的幼儿要考虑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或层次的问题。三、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是有效课堂的主要途径。幼儿教育和游戏密不可分,教师要将生活贯穿于游戏之中,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社会。1、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游戏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在游戏中,幼儿模拟真实生活的特征,会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2、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游戏中,幼儿会从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当幼儿扮演一个角色时,必须以这个身份去看待别人的问题,这样能让孩子学会去理解帮助他人。幼儿在游戏中分配角色、分配任务,交流与讨论,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技能。3、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幼儿的意志力比较薄弱,自制力、坚持性都比较差。在游戏中他们分担角色,要根据角色的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否则会遭到同伴的异议。这样,就会使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4、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是调整消极情绪的途径。在游戏中,孩子的喜悦、满足、伤心、忧虑都能通过游戏表露出来,这为孩子增加了控制环境的机会,让孩子的消极感情有了出路,减少了孩子的情感失调。四、环节安排要有效,重难点突出。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切忌走形式。要简明扼要,详略得当,突出重难点。例如,有的教师在活动导入时,为了增加趣味性,调动幼儿的兴趣,饶了一大圈才回到正题,其实用一两句简洁的话语就可以直接导入活动。也有的教师为了达到动静交替的效果,提高活动的气氛,让幼儿在操作后,跳一些、唱一些与教学活动无关联的歌曲舞蹈,反而打乱了活动的整体性,不能让幼儿完整的体味活动的意义。还有些教师在活动的结尾环节,往往喜欢向幼儿抛出一个“诱饵”——等会儿老师带你们干什么等,其实活动结束后并没有或不可能兑现。老师的初衷或许是想让幼儿仍然保持兴趣使活动持续延伸,实际上,这样的结束毫无意义,还可能会令孩子产生老师失望的印象。成功的教学结束语,不仅可以系统概括本活动的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宽、延伸教学的内容,激发幼儿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五、家庭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港湾,是有效课堂的校外保障。家长是与孩子最密切的最直接的教育者,幼儿园的教育与家长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加大沟通与宣传力度,引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一体化,做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全面发展对有效课堂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1、教师与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引领家长科学育儿以短信、邮件、面议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及发展概况,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理念及家庭育儿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办法,让家长真正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更好地为幼儿服务。同时,要增进班主任、保育员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加深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为有效教学提供力量。2、营造家园合作的教育环境,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发展。引导家长参观幼儿园环境,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环境有所了解,做个有心人。孩子在家遇到一些他们能自己解决的事时,家长先让孩子自己解决,不要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开展亲子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园内,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动、比赛,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为孩子并不是我们教师个人的,他们还有家长。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考虑问题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是否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探索和了解世界,从而更好地成长。总之,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具备深厚的教学功底,形成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及课堂调控能力,灵活调控教学活动,灵活应对教学活动中的突发事件,随即生成新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我们要不断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总结反思,善于从教学活动的实际出发,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师生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发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章西海2019-11-06 15:18:10
  • 1、从幼儿自身来说,促使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持久感兴趣培养幼儿的兴趣,首先要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之根本,每个兴趣的产生都是由于幼儿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好奇之心,才促使幼儿去实践、去探索。爱迪生如果不是对苹果落地产生了好奇心,就不会产生伟大的万有引力。幼儿在生活中会有很多惊奇的发现,如发现蜗牛的触角能自由伸缩,有些树的树干上会长“瘤子”等。无论这些发现是否有价值,对幼儿来说都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充满了好奇、快感。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对幼儿的好奇心予以保护,并热情的鼓励、启发和引导。这样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培养,兴趣也随之自然而生。如孩子学会了一首歌,回答了一个精彩的问题,这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次抚摩,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会使幼儿产生快感,从而转移到学习活动上,增强对学习活动的兴趣。这些都充分的说明父母和老师都要学会从幼儿兴趣出发,教幼儿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让兴趣成为尤为积极学习,勇于探索的法宝,让兴趣成为幼儿学习的永恒动力。2、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这主要是针对幼儿园里而言,因为幼儿年龄小,他们的情绪不稳定且易受感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情绪如何,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用愉快、欢乐的情绪,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对所教内容的喜爱之情来感染、影响幼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幼儿学习活动《蔬菜一家子》时,教师要用充满感情的语气朗读,把幼儿引入到诗的意境中去。营造一个说话的宽松氛围,让幼儿描述蔬菜的各种形状特征。使幼儿形成对蔬菜的正确认识,加深对蔬菜的了解,激发幼儿爱蔬菜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有效地教育效果。3、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不要脱离幼儿实际由于幼儿年龄尚小,知识经验少,知识面窄,因此,在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不够成熟,理解事物的能力较差。因此,在选择学习内容时,一定要选幼儿知识范围以内,能够理解和接受的东西。正如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应遵循“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比如,你给幼儿讲故事,讲“小猫的故事”、“小狗的故事”、“大灰狼的故事”。他们就非常感兴趣,非常爱听,并能从故事中学到知识,懂的一些浅显的道理,还会是不是地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要教师回答。如果你给他们讲些成人的故事。他们就会因听不懂而不感兴趣。由于不同年龄段地幼儿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2之3岁幼儿的思维比较简单,喜欢听重复的故事,有些故事你一遍一遍的讲,幼儿也愿意一遍一遍的听,甚至还会提出让你重复讲以前的故事。而5—6岁幼儿的思维较2—3岁幼儿的思维要复杂的多,他们的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不太爱听重复的而喜欢听那些没有听过的,情节较为复杂的故事。如果你一味地讲重复而简单的故事,他们会非常不耐烦,并且不感兴趣。所以,在选材方面,教师要考虑的更加固全,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出发。3、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在环境的刺激下,幼儿会对事物产生兴趣,教师在创设环境时,要倾向于将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事物结合起来。设置问题情景,形成幼儿认知冲突,激起幼儿探究兴趣。教师作为环境的创设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观察和聆听,从幼儿的活动中获得“教”的信息,并结合环境的调整或改变,将幼儿的兴趣从好奇引向研究。如:在活动区创设时,教师应尽量发现幼儿感兴趣和能激发幼儿兴趣的活动,如小班的娃娃家、大班的科学探索区等,并帮助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黄盟盟2019-11-06 15:06:41

相关问答

1、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与老师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幼儿入园的适应过程要经过几个阶段,从与家长的依恋,到与老师的依恋,再到与固定的几个小朋友的依恋,最后是与大多数小朋友的依恋关系的建立。所以,与教师的依恋关系的建立是幼儿入园适应的第一步。在孩子哭的时候,我们会拥抱孩子,在生活上照顾孩子,让孩子在园的每个环节都能体会到老师的爱,与老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打好入园适应的基础。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我们会通过玩具,歌曲,故事等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是极容易分散的,有东西玩着,便会降低他们的分离焦虑。3、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体验到幼儿园生活是快乐的,以愉快的情绪感染幼儿,使孩子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1、坚持入园。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哭便心疼,不送了,抱着下次再送的心理回家。这极容易助长孩子哭闹的习惯,因为他觉得哭能达到不上幼儿园的目的。2、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幼儿。家长见到孩子哭,绝不能和孩子一起哭,这样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体验。3、可以用奖励的方法,买些孩子喜欢的小奖品,使用一定的物质刺激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同时,孩子入园时也可以带一些平时孩子喜欢的小玩具来。这会给孩子一个心理寄托,使孩子适应的过程更加顺利。4、千万不能用上幼儿园来吓唬孩子。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说:“不听话送你上幼儿园!”这会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不好的。更不要对孩子说:“你哭,我就不来接你了!”这么大的孩子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他会记住你不来接他,从而加剧分离焦虑。5、把孩子的行为习惯及时反馈给老师,使老师更了解您的孩子,便于老师开展工作.同时,这一过程很容易反复,家长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来面对它。6、扩大孩子的交友范围,提高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孩子有了伙伴,就会喜欢上幼儿园。问及很多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都是小朋友们不跟他玩。因此,家长要多带孩子和同龄孩子接触,并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交朋友的方法。扩大孩子的社会交往范围。总之,幼儿的入园适应过程是幼儿适应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家园紧密合作起来,为孩子顺利走向社会铺好第一块奠基石。
现实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而教育是未来生活的准备。一个人,只有当他具备了一定的爱好和特长的时候,他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他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所以,家庭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 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美的事物和现象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丑的事物和现象也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做家长的责任还在于,引导孩子发现美、选择美、追求美,使孩子对美好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再加以培养,使孩子的兴趣保持稳定持久,发展成为一种爱好,再经过努力,最终使孩子形成一定的特长。 那么,做家长的应当怎样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呢? 1、平时注意观察孩子的活动,发现其兴趣和天赋,善加引导孩子刚刚接触世界,对世上一切都感到非常新奇,他们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爱美欲。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不同的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千差万别,如有的孩子喜欢音乐,小小年纪,对音符有近乎完美的感受,能准确地唱出每个音符;有的孩子爱好美术,不管在什么环境,他们都能随意地画起来,衣服、纸张、地面、墙壁都是他们的画纸;有的孩子记忆力强,对读过的书,看过的画过目不忘;有的孩子对各种昆虫和各种小动物有着特殊的感情,有时会为了死去一只小猫而几餐吃不下饭,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孩子最初表现出来的对某一种事物的兴趣或在某一方面的天赋,做父母的不能熟视无睹或等闲视之,更不能横加指责、盲目否定,而应该细心观察,发现他们的兴趣和天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孩子的兴趣沿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世界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高斯小时候是一个非常调皮、淘气的孩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师发现了这位数学天才。那天,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4+…+50=?不到5分钟,高斯就举手说出了问题的答案,他表现出杰出的数学才能。从此,教师专门为高斯制定了培养计划,终于使他走上成功之路。试想,如果当时老师对一贯调皮、淘气的高斯置之不理,另眼相看,其结果会怎么样呢?高斯又怎么会有以后的辉煌呢?2、经常与孩子交流思想感情,尊重其兴趣、爱好孩子对于“万花筒”式的大千世界,是以自己美妙、奇异的幻想去感受的,与它们同欢共乐,并由此对世上万物发生浓厚的兴趣。如有的孩子对刚买的新衣、新鞋总是非常喜欢,不厌其烦地穿了脱,脱了穿,摸摸这,摸摸那;也有的孩子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如变形金刚、飞机模型等,宁愿放弃好吃的东西。有一位男孩特别喜欢橡皮泥,他的房间里、桌子上、床头堆满了各式各样用橡皮泥捏的小动物。妈妈嫌他把屋子弄脏、弄乱了,于是在帮他收拾屋子时,把橡皮泥玩具全部扔了,结果使小男孩大哭一场,几顿饭都没吃。这说明做父母的不能仅凭自己的爱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对孩子横加干涉,而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经常抽时间陪他们一起游戏、活动,与他们交流感情,走进孩子们的游戏王国,去发现他们的才能和兴趣,并加以正确引导。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欲速不达,扼杀孩子的个性。社会上不是曾发生过为了拒学钢琴,孩子自残双手的悲剧吗?这说明孩子的兴趣发展受到胁迫阻碍时,就会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做家长的应引以为戒。 3、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孩子从产生某种兴趣,到形成爱好,到发展成一定的特长,应该说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家长不能急于求成,而必须注意在生活中逐渐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1应营造氛围,激发动机。文学巨匠鲁迅曾说:“读书人家的孩子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鲁迅先生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家庭环境,就有一种很好的文学氛围,他从小熟读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人的诗歌以及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等,为他后来走上文学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想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那么父母就应该常带孩子逛书店、买书,并经常在家里读书看报,向孩子讲述书中有意思的故事、娱乐性的内容或科普知识等。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孩子自然就会产生对报刊、书籍的兴趣,从而把家长的愿望变成孩子自觉的行动。记得有人曾说,属于孩子自觉想干的事情,其能力就能轻易地、牢固地为孩子所获得。如果你想培养孩子对拉琴或弹琴的兴趣,除了营造一种家庭的艺术氛围,使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外,还应把重点放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上。铃木是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为了培养孩子学琴的兴趣,他十分注意激发孩子学琴的动机。他先让孩子一边玩,一边看别的孩子练琴,当孩子看到别人都有琴,而自己什么也没有时,就产生了一种想要得到琴的愿望,尽管如此,铃木先生并不急于满足孩子的愿望,而是给他一把不出声的琴,让其练习拉琴姿式、指法等。过一段时间后,孩子拉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时,铃木先生才满足其愿望。所以,营造氛围、激发动机是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准备阶段,做家长的不可忽视。2家长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父母错过了学习的机会,有的是“科盲”,有的是“音乐盲”,有的是“美术盲”等等。他们不愿孩子也像自己一样缺乏艺术修养,因此,往往自己省吃俭用为孩子买来各种绘画书籍,买来各种乐器,请来家庭教师,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家长自身的修养对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艺术修养欠缺,就很难给孩子带来美的启迪和艺术熏陶。试想,如果家长自己不读书,不看报,不去剧院,不喜欢美术展览,不爱听音乐,怎么能要求自己的孩子获得艺术细胞,对此产生兴趣,并且爱好它呢?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长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将化成涓涓细流,一点一滴渗入孩子的心灵,成为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催化剂。 3要善于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无论孩子表现得多么笨拙,无论他把事情做得多么糟糕,做家长的都不要求全责备,而应该细心引导,从心理上给予孩子关心和鼓励,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孩子在房间画画,将地面弄得很脏时,家长千万不要大发雷霆,也不要因为孩子画得达不到要求而漠不关心,甚至加以制止。而应时时关心、询问,给予肯定性评价,加以鼓励。还应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绘画环境和绘画工具,最好抽时间参与孩子的绘画,一起欣赏孩子的绘画作品,甚至可以用孩子的画装饰、布置房间。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励他把画画得更好。久而久之,绘画就会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当一名画家将成为他的梦想。总之,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方式、方法很多,不能一概而论,每位家长应根据自身不同的条件和孩子的不同表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家庭美育是一门学问,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其个性特长是家庭美育的核心和重点内容,作为家长,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努力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过程中,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或处于困境中时,我们应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幼儿。那么,在教师眼里哪些孩子更需要帮助呢?案例一在某幼儿园大一班中,有名需要加倍呵护、加倍关爱的小朋友文文。文文是轻度脑瘫患儿,在学习、户外活动时比其他小朋友节奏要慢一拍。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文文常常坐不住,下座位来回溜达,一会儿玩玩具,一会儿去厕所小便,总是找很多理由逃避上课。在户外活动游戏时,他不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经常一个人站着观看小朋友们玩耍。案例二真真是某幼儿园大班小朋友,是开学初转来的新生。她是个活泼开朗、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在幼儿园生活中,她与小朋友相处融洽,是班中的~J、领导者,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和真真一起玩耍。当小朋友遇到困难时,真真能主动帮助小朋友解决困难。唯一让老师费心的是真真挑食,在进餐过程中,宁愿吃白米饭,也不愿意吃盘中可口的小菜。分析案例一中的文文手部肌肉力量不足,腿脚不灵活,说话不清晰并且缺乏自信心,这是文文在教育活动中坐不住、在户外活动时不参与游戏的关键所在。虽然年龄和同班幼儿相仿,但是学习能力及其速度却相差很多。在遇到困难时,文文经常采用逃避的方式,放弃学习或者游戏的机会。所以老师会专门为他提供帮助,希望他能跟上集体。挑食、偏食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长此以往会导致身体缺少多种营养素,/1i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不喜欢吃青菜,身体里会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皮肤不好;如果不吃肉类,身体里会缺乏蛋白质和钙质,骨骼增长的情况会受影响。因为粗粮、细粮、鸡、鸭、鱼、肉,以及各种蔬菜等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每次吃几种食物才能满足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案例二中的真真小朋友不喜欢吃青菜,身体中缺少多种营养,长此以往会导致身体偏瘦,嘴唇皲裂,甚至引发其他疾病等。所以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正确对待幼儿挑食的不良习惯,而不是置之不理或者让他们自己随心所欲。建议在幼儿园中,挑食的孩子、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体弱儿、患病幼儿、胆小不爱说话的幼儿、对某种食物或者季节性过敏的幼儿,在教师眼里都是需要帮助的孩子。如果孩子有什么困难、有什么特殊的状况或者特殊需求,家长可以直接与幼儿园教师进行交流,教师肯定会加倍呵护群体中的弱势幼儿,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一〉、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首先,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一般教学目标的制定包含三个纬度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本次教学活动特点即在表述时可操作性明显;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新纲要为指导,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关注本年龄段幼儿兴趣点,且难易适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活动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二〉、评选材评析一节课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是否准确、科学,还要看教师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对教材理解是否透彻,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选材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水平、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2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准确。处理是指: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3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三〉、评教学程序1看教学思路、脉络、主线是否清晰。做事,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教学活动设计,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操作练习等。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如:环节的设计、提问的设计、操作环节的设计等等。为此,我们评教学过程,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合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不符合幼儿实际,激发兴趣,满足幼儿学习需要;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能不能给幼儿以新鲜、刺激的感受;三是看教学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平时听课,有时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对活动预设不够,对孩子不够了解,以至于遇上情况后缺乏应变能力,不能及时的调整教学对策。2设计思路与实际教学操作是否符合有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对活动预设不够,对孩子的了解不够,或者教学思路不清楚,导致在活动中遇到情况无法很好的处理。3看教学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指导与练习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看幼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关注个体的时间过少的现象。四〉、评教学方法和手段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灵活运用。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它总是因内容,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我们评课,既看老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关注随机的生成。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活动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要看新的教学理念,要看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师的人格魅力等。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五〉、评师生关系1看能否充分确立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幼儿的融入。如:有的师幼关系非常融洽,有的教师则高高在上,特别是小班教学活动,更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这样的亲近感。6、评教师教学基本功1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活动中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幼儿,师生情感融洽。2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确简炼,生动形象,提问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3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多媒体操作熟练程度钢琴弹唱。7、评教学特色整个活动的亮点体现在哪里。六〉、评课的要求认真听课、把握标准、讲究艺术、拟好提纲提纲内容:本节课的优点或经验或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或不足或需要探讨的问题是什么?特色是什么?你的建议是什么?〈七〉、几种评课报告的撰写1、点缀式的抓住重点写,并把它提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2、总分式的一分为二,突出的优点,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3、流程式的评选材、目标、环节、特色等,可以按照听课本上的评课要素来评。
幼教《纲要》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那就是幼儿园要让孩子在各种游戏中完成其学习任务,并在保育教育并重的基础上保证幼儿的语言表达力,空间想像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创造力均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幼儿教育绝不是让幼儿写几个字算几道题那么简单,幼儿园应给幼儿培养出其人生发展所需要的诚心、礼貌、爱心、乐观、坚强、自信、宽容等良好习惯,为幼儿今后的成功发展奠定基础。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要以游戏为主,保教并重。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并不是要走向排斥所有知识学习的另一个极端。作为幼儿园首先要明确自己办园的目标,其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家长的工作,担负着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责任。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我认为要采取以下措施:1、帮助家长树立新知识观、让家长真正理解和形成“以幼儿发展为本、终生教育和科学的幼儿教育”新思想,促进家长成为预防和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体,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指导家长加强育儿知识,与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定期用书面的形式向家长反馈幼儿发展情况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定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家长意见、建议并及时解决问题。让家长知道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等,都不是能用成绩衡量的。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决定其学习方式更多地依靠实际的活动:游戏、生活、探索、交往,依靠“做中学”。2、幼儿园一定要遵循幼教规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纲要》中强调指出“尤其要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学校方面的配合,“别人的孩子提前学了小学知识,我们的孩子不早学上学就会跟不上。3、参观学习示范性幼儿园,取长补短。园长和教师要多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示范指导,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及培养,促进教师内涵的发展,使教师的专业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鼓励教师多做教育反思,多积累保教经验,促使教师自我提高。及时进行课后反思,针对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进行研究,不断调整计划,改进教育行为,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做到每周有反思,在每周一进行上一周教学工作反思检查,并且每月至少一篇保教心得;在不断的学习中使传统落后的教育方式得到改变。4、为了推动幼儿教育的标准化、规范化。我们采取学前教育培训、请进来、送出去、通过送课下乡、观摩教学、组织优秀教师、专业特色教师开展教研、听课、评课、示范课、优质课等活动,采取“帮扶互助”的方式,推动幼儿园在办园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不断提高。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从客观上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得到解决。5、正确衔接小学教育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并不是要割裂幼儿教育与小学的联系,关键是如何将两类教育科学衔接。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教育应该注意正确的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因为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能使幼儿较快、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主要是入学准备工作,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对大班幼儿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入学意识教育。不过,在入学准备工作中,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如果这样,就又会回到“小学化”的老路上去了。6、加强保教队伍建设,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并逐步优良的幼儿保教队伍。小学化”的幼儿园一般都存在保教人员数量不够、素质较低、经验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保育员这三方面问题特别大,这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些问题,应当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逐步按照“两教一保”的要求配备保育员,以突出保育工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效防止“小学化”倾向。要建立和完善促进幼儿教师、保育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机制。保教人员均应实行聘任制。要建立园本教研制度,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积累丰富幼儿教育经验;开展经常性的园本教研活动,立项课题开展纠正防止“小学化”的教改实验研究;鼓励保教人员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和专业素质,提高幼儿保教质量。7、改善办园条件和环境,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创造幼儿教育必要的条件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