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应该同时考虑幼儿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学习和态度情感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幼儿健

黄玉静 2019-11-06 15:16:00

推荐回答

幼教《纲要》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那就是幼儿园要让孩子在各种游戏中完成其学习任务,并在保育教育并重的基础上保证幼儿的语言表达力,空间想像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创造力均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幼儿教育绝不是让幼儿写几个字算几道题那么简单,幼儿园应给幼儿培养出其人生发展所需要的诚心、礼貌、爱心、乐观、坚强、自信、宽容等良好习惯,为幼儿今后的成功发展奠定基础。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要以游戏为主,保教并重。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并不是要走向排斥所有知识学习的另一个极端。作为幼儿园首先要明确自己办园的目标,其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家长的工作,担负着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责任。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我认为要采取以下措施:1、帮助家长树立新知识观、让家长真正理解和形成“以幼儿发展为本、终生教育和科学的幼儿教育”新思想,促进家长成为预防和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体,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指导家长加强育儿知识,与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定期用书面的形式向家长反馈幼儿发展情况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定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家长意见、建议并及时解决问题。让家长知道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等,都不是能用成绩衡量的。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决定其学习方式更多地依靠实际的活动:游戏、生活、探索、交往,依靠“做中学”。2、幼儿园一定要遵循幼教规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纲要》中强调指出“尤其要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学校方面的配合,“别人的孩子提前学了小学知识,我们的孩子不早学上学就会跟不上。3、参观学习示范性幼儿园,取长补短。园长和教师要多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示范指导,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及培养,促进教师内涵的发展,使教师的专业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鼓励教师多做教育反思,多积累保教经验,促使教师自我提高。及时进行课后反思,针对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进行研究,不断调整计划,改进教育行为,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做到每周有反思,在每周一进行上一周教学工作反思检查,并且每月至少一篇保教心得;在不断的学习中使传统落后的教育方式得到改变。4、为了推动幼儿教育的标准化、规范化。我们采取学前教育培训、请进来、送出去、通过送课下乡、观摩教学、组织优秀教师、专业特色教师开展教研、听课、评课、示范课、优质课等活动,采取“帮扶互助”的方式,推动幼儿园在办园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不断提高。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从客观上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得到解决。5、正确衔接小学教育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并不是要割裂幼儿教育与小学的联系,关键是如何将两类教育科学衔接。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教育应该注意正确的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因为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能使幼儿较快、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主要是入学准备工作,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对大班幼儿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入学意识教育。不过,在入学准备工作中,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如果这样,就又会回到“小学化”的老路上去了。6、加强保教队伍建设,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并逐步优良的幼儿保教队伍。小学化”的幼儿园一般都存在保教人员数量不够、素质较低、经验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保育员这三方面问题特别大,这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些问题,应当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逐步按照“两教一保”的要求配备保育员,以突出保育工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效防止“小学化”倾向。要建立和完善促进幼儿教师、保育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机制。保教人员均应实行聘任制。要建立园本教研制度,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积累丰富幼儿教育经验;开展经常性的园本教研活动,立项课题开展纠正防止“小学化”的教改实验研究;鼓励保教人员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和专业素质,提高幼儿保教质量。7、改善办园条件和环境,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创造幼儿教育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米士刚2019-11-06 15:55:59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内容包含:1、健康领域内容:、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扩展资料幼儿园五大领域里健康领域教学的指导要点: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替代,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3、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4、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幼儿园五大领域--内容要求和指导要点。
    黄登玲2019-11-06 16:05:14
  • 具体内容包括:1.分学科式教学活动分学科教学历史久远,学科课程是指以科学为中心的课程,即把有价值的知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的科学或学科,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幼儿,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课程。幼儿园的学科课程具有启蒙性的特点。对于新教师来讲,掌握分科教学的方法仍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待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之后再进行综合、整合、灵活地运用。2.综合主题式活动综合主题式活动是在分科的基础之上。综合主题式活动主要是指以某一主题为中心组织课程,打破学科或领域的界限,把学习内容融汇成一种新的体系。综合主题式活动的特点在于建立各学科之间的自然的、有机的联系。其教学内容既可以是以某一学科知识为线索,渗透其他学科知识的知识体系,又可以是以 幼儿兴趣为出发点的有益的系列活动内容。3.按领域分类的活动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扩展资料:幼儿园的常规培养教育是指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规则、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过程,是贯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的。在常规培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如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对他人要懂得文明礼貌、知道爱护公物、学会等待与轮流以及关心、同情他人等,要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如果按照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内容来划分,幼儿园的常规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游戏常规、学习常规三部分。虽然每个幼儿园会根据本园的具体情况对这三部分的常规进行具体的规定,但是大致的内容是相同的。幼儿园。
    黄砚农2019-11-06 16:01:39
  • 一、健康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1、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二、科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三、社会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四、语言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2、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五、艺术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1、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3、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拓展资料:幼儿园特性一、基础性、启蒙性从教育体质的角度看,幼儿园教育是学制的最初环节,是整个学制的基础。幼儿园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载体,直接影响幼儿现时的发展,为幼儿今后甚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是从懵懂迈开脚步走向社会的开始,因此幼儿课程不寻求传授知识的高深、系统,只需让幼儿体验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最浅显的知识和观念,帮助幼儿认识她们周围的世界,开启幼儿的智慧与心灵,萌发他们优良个性和品质。二、全面性、生活性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中介,因此,幼儿园课程应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要具有全面性。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知识、习得态度;体验情感,形成个性。因此,幼儿园课程必然带有浓厚的生活特性。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生活,课程实施要贯穿于幼儿生活。三、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主要是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才理解事物,对世界形成相对抽象的认识。幼儿的这种行动性和形象性的认知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其基本的构成成分。在活动中幼儿获得的直接经验是幼儿发展的根本是幼儿理解世界的基础。四、潜在性与中小学课程相比,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课程的潜在性和隐蔽性的特征。当然,中小学课程也存在隐性课程,但毕竟显性课程的力量要强大的多。
    齐晓峰2019-11-06 15:37:42
  •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和五大领域活动相互渗透的原则在数学教育中渗透五大领域因素在数学教育中渗透五大领域因素,是指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时,在尊重数学学科知识系统性和幼儿数学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将其他领域的因素纳入数学教育活动中。1.迁移在其他领域活动中获得的已有经验,提供数学学习的经验基础幼儿在不同领域活动中习得的经验是其学习新知识、获得新发展的基础。通过迁移这些已有经验,幼儿能够更好地学习。如在小班数学活动“爸爸妈妈”中,教师设计了为爸爸妈妈整理衣物的情境,引导幼儿对爸爸妈妈的衣物进行分类,以发展其相应的数学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看到的是爸爸妈妈的照片,操作摆弄的是爸爸妈妈的衣物,空气中似乎充满了爸爸妈妈的气息。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这种饱含对父母情感的活动促使他们很乐于参加。而他们在整理爸爸妈妈衣物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对分类的理解。2.运用五大领域活动的方法,丰富数学教育的形式操作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但单调的操作活动容易使幼儿产生倦怠情绪。教师通过运用五大领域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可以丰富数学教育的开展形式,使得数学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生活,从而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教师在引导中班幼儿感知8以内的数量时,借助文学作品《比脚》,让幼儿在欣赏动物之间比较脚数多少的有趣情境中感知数量。另外,艺术领域的手工制作、韵律活动,健康领域的运动,社会领域的角色扮演等方式和方法,都可以成为数学教育的形式。在借助五大领域活动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时,教师应着眼于引导幼儿利用已有技能来学习数学知识,因此不宜过多强调五大领域活动中的技能技巧。3.借助对五大领域活动目标的渗透,扩展数学教育的价值内涵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在培养幼儿“完整人格”方面都有独到的作用。幼儿园数学教育不仅要促使幼儿关注现实世界中数、量、形等的关系,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五大领域活动有机渗透到数学教育中后,数学教育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扩展。如数学活动“奥运桂冠”的活动目标包括引导幼儿根据间隔排序规律尝试用各种树叶设计奥运桂冠,并用语言介绍制作奥运桂冠的方法,体验运动员夺冠后的喜悦心情。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造不同的排列模式,并引导幼儿用“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连接词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还引导幼儿通过观看运动员夺冠录像、制作桂冠、佩戴桂冠等活动体验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荣耀和喜悦,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三个活动目标看似属于不同领域,但在同一个活动中被有机整合在一起了,大大丰富了数学教育在发展幼儿情感、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的价值。幼儿的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幼儿教育也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幼儿的生活应该是快乐的,幼儿教育也应该是一个让幼儿愉快的过程。各领域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渗透,可为幼儿提供一个整体性的、生活化的教育环境。这样的渗透是相互的,是促进幼儿整个儿发展的;是有机的,是自然地融入和表现出来的;是生活的,是基于幼儿生活经验而产生的。
    齐春春2019-11-06 15:19:03

相关问答

如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2019-05-2813:54:01|分类:2019班级家教信息|举报|字号订阅如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片面地以为孩子学习琴棋书画、电脑、游泳、舞蹈、外语等就是素质教育的标志。所以会让孩子去上这个班考那个证,孩子的业余时间比家长的工作时间还要繁忙还要重要。或是拼命也要让孩子上素质教育设施齐全、艺术课开得多的幼儿园,以培养高素质的孩子,避免自己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一句话:别逼孩子学。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觉得这句话说的最好!现在好些家长真是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了,以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可以迁就,这有可能会误码了孩子的将来。清华的刘海洋伤熊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大学毕业生了,衣服都不会洗。以赞扬为主,但又不能让他太得意,偶尔也应指出他的问题,让他有点受挫意识,不然上小学以后可不象幼儿园老师那么和谒可亲。况且,人生的道路也不总是平坦的。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并不是不可以学点文化知识,但学习的内容要适合婴幼儿的年龄特点、智力发展的水平和健康状况。教育的方法要启发孩子的兴趣,最好通过游戏的方式。要从经常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去学习,使孩子见多识广,不能局限在书本范围内学习。这种文化知识教育仅仅是早期教育的一个方面。早期教育是培养人的科学,也是一项奠基工程。婴幼儿时期是个体发育的一个阶段,要他们将来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就应该在早期接受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而不能只突出文化知识一面,或只注重智力开发的教育。因此早期教育应该在孩子的身体、智力、品德、审美等方面进行启蒙的基础教育。切莫认为仅仅是文化知识教育,更不能用正规上课的方法进行。我认为3—6岁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玩。现在的孩子最缺少的就是自由,就象我们小的时候,没人管。玩的东西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多有创造力!游戏自由结伴,交往能力也很强。我觉得在幼儿期,我们应该主要帮助孩子们学会生活能力,为自己服务,同时享受生活,享受大自然,用他们的身心充分的去接受。我见过一个托班的老师,交给孩子画画,天天画,孩子的美工技能提高了,但是穿脱衣服却不会。而且,天天画画不累吗?3岁左右的孩子虽然需要锻炼小肌肉,但是如果这样不停的疲劳作战,对他们的健康我想不会有积极作用的。快乐——这就是我们所能给孩子们的!如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家长学校,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才能使幼儿园的工作做得更好。特别是在当前独生子女已经占儿童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观念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试析如下:一、家长在早期教育中的错误类型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家长中对幼儿的早期教育的错误观点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树大自然直”式这类家长对早期教育不大重视,他们错误的认为“树大自然直”,教育是小学的事,现在不用考虑,而对幼儿教育不大重视。虽然持有这种观点的家长也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但他们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他们认为“只要有人看孩子就可以,教育不教育等上学时自有学校负责。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一般不大考虑,也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2、填鸭式这类家长对子女的早期教育十分重视,但受“早才”论的错误影响,他们认为对幼儿的教育越早越好,早期教育的内容越多越好。结果他们认为幼儿园的教育层次较低,于是在星期六和星期天也给孩子安排了一些专门的学习班进行早期教育。这类家长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懂得幼儿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应该在游戏和活动中发展的道理。他们在幼儿园的教育之外,对孩子采取了“填鸭式”的教育措施,结果尽管使许多幼儿尽管学到了某些技能,但却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产生了许多障碍。3、拔苗助长式有些家长错误认为“孩子认、写字和会算术越早越好。结果在幼儿园的教育之外,他们或采取家庭教育方式,或送学前班的方式,对幼儿过早地使用小学教材进行教育。由于幼儿的智力发展受其年龄的限制,过早使用小学教材在短期内可能会产生一些效果,但当幼儿进入小学之后,他们要和其他儿童一样都要从头学起。由于一些家长不懂得教育规律,某些学前班因急功近利思想的指导,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正确,结果尽管使这些孩子过早学习了小学教育内容,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所以这些孩子一旦升入二、三年级以后,学习成绩会急剧下降,出现了早期教育中的“煮夹生饭”现象。4、重智轻德式重智轻德是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最常见的一种错误教育观念,由于许多家长把精力过多用于孩子的早期智力教育上,却忽视了对独生子女的个性及品德教育,结果尽管这些幼儿的智力水平较高,但因家庭教育失误而导致个性和品德教育方面的畸型发展的事例也非常多。一些不良个性品质在许多幼儿身上表现得都很强烈,给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这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幼儿真正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在培养过程中遇到困难又该怎么做,这种种问题都摆在家长和老师的面前。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也应该认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为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找到一条合理而正确的途径。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社会和自身的了解都还很懵懂,他们对世间的一切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正因如此,作为家长和老师更应该对幼儿兴趣爱好的培养做出有效合适的指导。这样才能引导幼儿培养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于此,我们征集了一些优秀幼儿园老师对这方面的见解和认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幼教中心牌楼幼儿园的徐军花园长,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如何培养幼儿兴趣爱好方面也有着很多独到的见解。徐园长主要从幼儿要学会倾听这一方面,展开了对兴趣爱好培养的论述。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后天的实践中不断培养而发展起来的。倾听是幼儿感知、接收语言信息和了解语言的具体行动。为何倾听在幼儿的发展中如此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幼儿学习和理解的过程,是从听开始的。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听得准确,才会说得明白。只有善于倾听,才能积累说的经验和能力。其次,倾听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有效交流的重要途径。善于倾听的人,往往拥有更多的朋友,也才能更好地与人交流,更好地融入集体。幼儿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会给教学带来巨大的困扰。在实际的教学中,总有一些幼儿不懂得倾听,这种行为直接影响了他人的学习,也阻碍了教师传播知识的进程。综合分析倾听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不良倾听习惯所导致的弊端,如何利用恰当的教育手段并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听说环境,从而让幼儿学会倾听,便成了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该园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出了以下四条教育策略:一、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教师们利用日常活动,从多方面引导幼儿倾听,从其感兴趣的声音入手,比如大自然的声音,动物的叫声、家人的声音等,让幼儿听听说说。在区域活动中综合运用多媒体、实物、图片、木偶或者情景演绎等方法,将听和看有效结合,让幼儿在“看到的物”和“听到的声”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增加倾听的乐趣,有效激发其倾听的兴趣。二、积极创造倾听的环境为幼儿创造互相倾听的机会和条件,各班在区角游戏中设立了“小小新闻台”,让幼儿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新鲜事讲出来,与大家分享。如今,听新闻、讲新闻已成为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逐渐学会了耐心倾听同伴的声音,良好的倾听习惯已在逐步养成。同时,教师也要扮演一名“好听众”角色,当孩子跟你说话时,你要蹲下身,真诚地看着孩子,认真倾听孩子的话,以自己的行为引导、教育孩子学会倾听。三、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例如:对于物体发出的声音,如筷子敲打碗、金属物品互相碰撞、大自然的水声、动物的叫声等,要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聆听和分辨这些声音的相似和区别。同时,也要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倾听,这有助于幼儿养成仔细倾听、认真思考的好习惯。此外,树立耐心倾听的好榜样,也很重要。并让幼儿感知:耐心倾听是有礼貌的表现,随便打断他人的说话是不礼貌的,有问题可以等别人讲完后再提出。四、提高幼儿倾听的能力一直以来,该园的教师都十分注重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她们经常会利用日常活动的环节陪幼儿一起听广播、看电视,努力培养幼儿通过倾听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为他们选择一系列适合他们听、并能听懂和理解的故事,由教师或幼儿轮流讲给大家听,以此来培养幼儿听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还会通过巧妙的提问来测试幼儿听讲能力,比如:刚才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在该园的不断努力下,幼儿的倾听能力已有显著的提高。在倾听过程中,幼儿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如知识的拓展、表达意愿的增强、理解能力的提高、同伴间情感的增进、质疑能力的提高等等。江苏省扬州市油田第二幼儿园是一所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办学水平高的的儿童乐园。该园在培养幼儿兴趣爱好方面有着丰富而全面的经验,张海燕老师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一、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已经形成的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并使之趋于稳定。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轻松和谐的环境,让幼儿敢问、乐问、善问。不管幼儿提的问题正确与否,质量如何,教师都应该用赏识、鼓励的目光看待他们,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二、创设不同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境,激发幼儿乐学,爱学的内驱力,诱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一日活动中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组织一些游戏,创设活动情境,以此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三、巧用导入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当老师的话语,像淙淙的小溪一样流进幼儿心田的时候,就会拨动幼儿的心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鼓起他们学习的风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四、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应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尝试成功,获得成功,以求在成功的基础上获得新的成功,在小成功以后获得大的成功。成功越多,兴趣越浓,兴趣越浓,成功越多,周而复始,螺旋上升,孩子们就能天天向上了。我们还可以让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学学玩玩,动静交替,以免幼儿产生厌倦感,可适当地组织竞争性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五、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学龄前幼儿的注意力通常不稳定,他们对某一事物的兴趣通常与他们的好奇心、新鲜感分不开。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发现和引导幼儿,让幼儿在探索“秘密”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孔子老先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就是要让幼儿感到学习中“有情境”、“有活动”、“有生活”。让兴趣带领幼儿进行学习,让兴趣提高幼儿的一切,让兴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在培养幼儿兴趣爱好方面也都不遗余力。所以当下的各种兴趣班也抓住了家长这一心理特点,变得普遍而繁多,那么家长如何为孩子正确地选择兴趣班呢?扬州市油田第二幼儿园李超群老师就此做了论述。一、明确孩子上兴趣班的目的孩子上兴趣班的目的是陶冶情操还是想学习一技之长。如果纯粹是功利目的,非要孩子达到某种水平,而不是考虑孩子的实际问题情况是不适合的。二、要认真观察孩子的潜能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再根据孩子喜欢的项目去选择孩子喜欢的项目。孩子也许会对某方面比较感兴趣,但是如果孩子在这个方面没有潜能,不适合发展,那孩子参加了,效果可能也不会很好,可能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三、懂得聆听孩子们自己的想法家长可以先带他参观一些兴趣班,让他感受一下兴趣班的气氛,了解一些兴趣班的内容,然后再和孩子谈论兴趣班,谈谈在兴趣班看到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您会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进而作出正确的选择。四、适当安排孩子参加兴趣班的数量孩子的兴趣各种各样,但是每个孩子的兴趣都有倾向性,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孩子的兴趣很多,于是就会帮助孩子报名参加一大堆的兴趣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对周边的事物产生兴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兴趣班报的越多越好,如果多了,反而会加重孩子的负担,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五、不要定太高目标,不要苛求孩子给幼儿的学习压力越大,幼儿越会选择逃避,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相反,一个很简单的近期目标,会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与支持,幼儿就会满怀信心地去学习了,还会拥有一定的上进感和成功感,满足于幼儿的心理愿望。其实,兴趣班是以幼儿的兴趣为目标的,主要是要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为此,家长对于幼儿的兴趣班的选择一定要扬长避短;家长应该保持一种适可而止的心态,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重中之重;同时也不要只顾短时效应,要让幼儿体验到快乐和自信,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惟有如此,“兴趣班”才会名副其实,家长的选择才会正确。
数学思维其实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数感,简单来说就是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对模式的研究,而这种模式化的过程又具有实际的操作意义,有助于解决实际的问题。数学思维,就是引导孩子根据数学素材进行具体化的数学构思,形成数学运算,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帮助孩子熟悉数学概念,从而全面开发孩子的左右脑潜力。培养数学思维对孩子的好处1.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数学思维是不同于且高于普通数学的教学内容范畴的,在求解思维数学题时,基本没有现成的公式可运用,它都是通过研究规律而求解,整个过程讲究的是分析判断,逻辑推理,环环相扣。墨守成规的照搬照做是完成不了的,也正是如此,数学思维才有助于开发孩子的大脑,激发孩子的左右脑潜能,提高和加强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2.为未来掌握中高课程打基础从小父母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孩子的每个阶段学习和成长是有益的。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等到孩子上了初中高中,每门课程难度都在加大,尤其是数理化,这三门课程尤为重要。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通过锻炼数学思维让他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增强,那么对他后期学好数理化的帮助是很大的。科学研究表明,在小学里思维数学得好的孩子对中学阶段的数理化课程大都能轻松对付,因为孩子头脑比较活络,逻辑思维强。3.学习思维数学是对孩子的意志品质的一种锻炼大部分孩子刚学思维数学时都是兴趣盎然,信心十足的,但随着课程的深入,难度越来越大,这时候对孩子的意志力是一种考验,因为少部分孩子凭借着天分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努力学习,并得到了一定的成效;而还有一部分孩子在家长的逼迫之下,硬着头皮熬下来,但是更多的孩子或因天资不,或因害怕困难打了退堂鼓,没有坚持下去。其实不管学的怎么样,贵在坚持,磨练了意志力,在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也很有益处的。
一、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二、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三、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五、激励与评价 关注幼儿日常表现,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 六、沟通与合作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进行保教工作。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七、反思与发展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扩展资料:师德为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幼儿为本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全面健康地成长。能力为重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说实话,在“一日生活皆课程”、“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上课、一节教学活动这种提法已有所避讳,不敢说,说得不理直气壮,生怕说漏了嘴被人批为“理念落后”。随着由李季湄、冯晓霞主编的《解读》,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篇文章——冯晓霞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使用《指南》”,具体阐述了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在幼儿园存在的理论依据。冯教授指出,“集体教学活动”是作为和“一日生活活动”、“活动区活动”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幼儿园生活的一类活动存在的,具体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班级所有幼儿都参加的教育活动,包括教师预成的和生成的教育活动。一、集体教学的优势1.高效、经济、公平。对一些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由一位教师同时组织指导三十位左右幼儿进行学习,可以节省教育成本,提高效益。同时,由于集体教学往往是为全体幼儿提供同样的学习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有利于他们接受公平的教育。2.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引领性强。尽管幼儿学习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日常生活、游戏中的自发学习也是重要的学习,也能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促进发展。但幼儿集体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更强,因此更容易发挥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引领发展”的功能。3.系统性强。具体教学的内容和顺序一般是教师根据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及教育教学大纲而精心安排的,因此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既有利于幼儿循序渐进地学习,也有利于获得相对系统的经验。4.能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集体感。围绕统一内容展开的集体教学,有利于师生和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分享经验,使同伴之间的差异成为一种资源,大家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团体生活的乐趣、增强集体感。二、我国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问题集体教学以上的优越性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普遍不高,具体体现在:1.集体教学的功能定位不准确,与日常生活和游戏的关系和联系不清楚。2.各领域的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核心价值难以体现。3.幼儿在各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学习特点与实际发展水平把握不准,教学目标或高或低,比较空泛,而且重知识技能类目标,轻情感态度类目标。4.教学内容的“含金量”不大,难易程度不适当;“含金量”较大的内容其教育价值也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掘。5.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启发引导”不足,“灌输控制”有余,幼儿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6.教学方法单一,与幼儿学习特点不符,或者虽花样翻新,但华而不实,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等等。三、提高集体教学质量的一个前提:准确定位集体教学要做什么事情?基本定位: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引领发展。苏联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理论把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比较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儿童在与成人的日常交往中,在生活、游玩、参观、劳动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获得,自发形成。第二类知识技能比较复杂,此类知识虽然在幼儿的知识总量中只占很小一部分,但对其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只有经过专门组织的教学才可以掌握。儿童的重大进步:掌握反映现实生活某一领域的本质联系和关系的一定知识体系的结果。零散的、偶然的知识不具有多大的发展价值,只有以一定方式和结构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才能扩大儿童认识活动的可能性,从本质上改造他们的认知方式。知识体系有不同的概括程度,幼儿所能掌握的是以表象或初级概念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前学科”体系。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前学科”知识体系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任务。虽然这一理论更多是解释认知领域的,但对我们处理集体教学与日常生活、游戏的关系有一定的启发。1.区分“两类经验”,明确哪些学习经验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自发获得,哪些需要通过集体教学来获得。2.将集体教学置于幼儿园一日生活、游戏等共同组成的经验体系中,充分考虑与幼儿自发经验的关系和联系。3.明确集体教学的任务重在帮助整理和扩展儿童自发学习所获得的经验,使其系统化,达到新的认识水平。4.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核心概念或问题,发挥集体教学“点睛”的作用。教师可以先问问自己:这个内容可不可以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学习?如果可以,就没有必要用作集体教学。如果这个内容虽然也可以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学习,但有些独特的价值不能体现出来,那么也可以通过集体教学进行,但教学设计中一定要将这个独特的价值发掘出来。四、正确运用《指南》,提高集体教学中的质量集体教学的适宜性与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几个要素的处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运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反映而作出的适当调整。1.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各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指南》是按照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来表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教育建议的。在每个领域的开始部分,都用概括的语言简要说明了该领域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价值、教育要点和特别注意事项。例如语言领域。核心价值: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教育要点: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2.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各领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以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前面提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学目标或高或低,比较空泛。而指南的目标及其在各年龄段的表现既可以成为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的参照,也可以成为推测其即将达到的发展的依据,从而建立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合理期望。可见,《指南》对教师科学地制定教学活动目标会有很大的帮助。
现实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而教育是未来生活的准备。一个人,只有当他具备了一定的爱好和特长的时候,他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他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所以,家庭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 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美的事物和现象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丑的事物和现象也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做家长的责任还在于,引导孩子发现美、选择美、追求美,使孩子对美好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再加以培养,使孩子的兴趣保持稳定持久,发展成为一种爱好,再经过努力,最终使孩子形成一定的特长。 那么,做家长的应当怎样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呢? 1、平时注意观察孩子的活动,发现其兴趣和天赋,善加引导孩子刚刚接触世界,对世上一切都感到非常新奇,他们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爱美欲。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不同的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千差万别,如有的孩子喜欢音乐,小小年纪,对音符有近乎完美的感受,能准确地唱出每个音符;有的孩子爱好美术,不管在什么环境,他们都能随意地画起来,衣服、纸张、地面、墙壁都是他们的画纸;有的孩子记忆力强,对读过的书,看过的画过目不忘;有的孩子对各种昆虫和各种小动物有着特殊的感情,有时会为了死去一只小猫而几餐吃不下饭,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孩子最初表现出来的对某一种事物的兴趣或在某一方面的天赋,做父母的不能熟视无睹或等闲视之,更不能横加指责、盲目否定,而应该细心观察,发现他们的兴趣和天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孩子的兴趣沿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世界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高斯小时候是一个非常调皮、淘气的孩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师发现了这位数学天才。那天,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4+…+50=?不到5分钟,高斯就举手说出了问题的答案,他表现出杰出的数学才能。从此,教师专门为高斯制定了培养计划,终于使他走上成功之路。试想,如果当时老师对一贯调皮、淘气的高斯置之不理,另眼相看,其结果会怎么样呢?高斯又怎么会有以后的辉煌呢?2、经常与孩子交流思想感情,尊重其兴趣、爱好孩子对于“万花筒”式的大千世界,是以自己美妙、奇异的幻想去感受的,与它们同欢共乐,并由此对世上万物发生浓厚的兴趣。如有的孩子对刚买的新衣、新鞋总是非常喜欢,不厌其烦地穿了脱,脱了穿,摸摸这,摸摸那;也有的孩子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如变形金刚、飞机模型等,宁愿放弃好吃的东西。有一位男孩特别喜欢橡皮泥,他的房间里、桌子上、床头堆满了各式各样用橡皮泥捏的小动物。妈妈嫌他把屋子弄脏、弄乱了,于是在帮他收拾屋子时,把橡皮泥玩具全部扔了,结果使小男孩大哭一场,几顿饭都没吃。这说明做父母的不能仅凭自己的爱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对孩子横加干涉,而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经常抽时间陪他们一起游戏、活动,与他们交流感情,走进孩子们的游戏王国,去发现他们的才能和兴趣,并加以正确引导。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欲速不达,扼杀孩子的个性。社会上不是曾发生过为了拒学钢琴,孩子自残双手的悲剧吗?这说明孩子的兴趣发展受到胁迫阻碍时,就会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做家长的应引以为戒。 3、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孩子从产生某种兴趣,到形成爱好,到发展成一定的特长,应该说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家长不能急于求成,而必须注意在生活中逐渐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1应营造氛围,激发动机。文学巨匠鲁迅曾说:“读书人家的孩子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鲁迅先生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家庭环境,就有一种很好的文学氛围,他从小熟读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人的诗歌以及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等,为他后来走上文学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想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那么父母就应该常带孩子逛书店、买书,并经常在家里读书看报,向孩子讲述书中有意思的故事、娱乐性的内容或科普知识等。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孩子自然就会产生对报刊、书籍的兴趣,从而把家长的愿望变成孩子自觉的行动。记得有人曾说,属于孩子自觉想干的事情,其能力就能轻易地、牢固地为孩子所获得。如果你想培养孩子对拉琴或弹琴的兴趣,除了营造一种家庭的艺术氛围,使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外,还应把重点放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上。铃木是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为了培养孩子学琴的兴趣,他十分注意激发孩子学琴的动机。他先让孩子一边玩,一边看别的孩子练琴,当孩子看到别人都有琴,而自己什么也没有时,就产生了一种想要得到琴的愿望,尽管如此,铃木先生并不急于满足孩子的愿望,而是给他一把不出声的琴,让其练习拉琴姿式、指法等。过一段时间后,孩子拉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时,铃木先生才满足其愿望。所以,营造氛围、激发动机是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准备阶段,做家长的不可忽视。2家长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父母错过了学习的机会,有的是“科盲”,有的是“音乐盲”,有的是“美术盲”等等。他们不愿孩子也像自己一样缺乏艺术修养,因此,往往自己省吃俭用为孩子买来各种绘画书籍,买来各种乐器,请来家庭教师,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家长自身的修养对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艺术修养欠缺,就很难给孩子带来美的启迪和艺术熏陶。试想,如果家长自己不读书,不看报,不去剧院,不喜欢美术展览,不爱听音乐,怎么能要求自己的孩子获得艺术细胞,对此产生兴趣,并且爱好它呢?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长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将化成涓涓细流,一点一滴渗入孩子的心灵,成为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催化剂。 3要善于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无论孩子表现得多么笨拙,无论他把事情做得多么糟糕,做家长的都不要求全责备,而应该细心引导,从心理上给予孩子关心和鼓励,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孩子在房间画画,将地面弄得很脏时,家长千万不要大发雷霆,也不要因为孩子画得达不到要求而漠不关心,甚至加以制止。而应时时关心、询问,给予肯定性评价,加以鼓励。还应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绘画环境和绘画工具,最好抽时间参与孩子的绘画,一起欣赏孩子的绘画作品,甚至可以用孩子的画装饰、布置房间。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励他把画画得更好。久而久之,绘画就会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当一名画家将成为他的梦想。总之,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方式、方法很多,不能一概而论,每位家长应根据自身不同的条件和孩子的不同表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家庭美育是一门学问,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其个性特长是家庭美育的核心和重点内容,作为家长,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努力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1.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全面发展的“和谐式”教育幼儿能够顺利度过幼小衔接,不只是靠幼儿园大班的培养,而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基础之上,以及小学阶段加强幼儿适应性的培养。尤其是幼儿园的教育既要尊重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强化幼儿发展的内在联系,又要关注幼儿的生理成长,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才能为幼儿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幼儿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做好充分的准备。2.加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应重于幼儿知识的学习。幼儿末期和学龄初期的幼儿,随着知识的不断渗透和经验的不断积累,知识的获得相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要容易得多,而恰恰是学习知识的兴趣能引导幼儿学会学习、乐于学习。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就要摆脱“智育至上”的错误观念,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学会自我更新知识,提升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3.加强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做好入学前的社会性适应准备社会性发展是婴幼儿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但是幼儿在获得社会化技能和社会适应性方面能够通过教师和同伴产生积极的影响,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和小学应通过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来发展其遵守规则的能力;通过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来发展其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培养他们的交往意识来发展幼儿友好相处、合作共事、乐于助人的社会化技能等。这既是今后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4.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和待遇,增加男性教师的数量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基础教育。尤其是在促进幼小衔接这方面,幼儿教师承载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一方面幼儿园应重视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吸收高学历的师范类人才,多请专家型教师来园进行指导,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增加男性教师的数量和比例;另一方面,在幼儿园积极配合下,政府应出台相应措施,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水平和地位,改变幼儿教师当前所处的不利现状。5.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体现“双向衔接”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与小学的配合与协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而且衔接应是双向的,一方面幼儿园向小学靠拢,另一方面小学教师也应多与幼儿园教师联系,定期交流,共同研究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心理状况等。当然,“双向交流”并不单只研究教学方面,还包括如生活环境、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其他方面。6.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以形成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共识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无论是幼儿的生活起居习惯,还是社会性行为习惯,都直接受家长的行为和态度的影响。一方面,幼儿园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参加活动等方式,把现代教育的观念传授给家长,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和幼儿发展观;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还应该对幼儿家长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并调整教育目标,使家园合作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总之,幼小衔接教育应以能力衔接为重点,做到全面而系统;要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要在关心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同时关注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育和健康;要遵循个体差异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避免幼小衔接走向极端。
当前,我们所培养的这一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他们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好东西一个人吃,玩具一个人玩。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家长容易忽视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性,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明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当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幼儿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时,往往只会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帮助解决。如果在可塑性很强的幼儿期不注意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初步的合作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十分必要。我认为,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首先要为合作能力的培养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创造其发展的物质条件,这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前提,现代社会独生子女问题使幼儿合作能力在家庭中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同时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处处以我为中心等现象比较严重,这使幼儿在合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就尤其重要了。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合作的机会很多,关键是要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由于幼儿年龄小、能力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帮助,在进行合作教育前,幼儿碰到困难时往往求助于家长或老师。为了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我们常创造幼儿合作的机会。如:共同搭积木完成一个建筑,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或采取两人合作或几人一组的体育游戏等。这样,幼儿在活动时就不能只顾一个人玩,而需要两人或几人合作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项任务,把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溶进去,这时两人或几人协商的过程,就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我们还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机会,有意识地让幼儿互相帮助,比如你帮我擦擦汗,我帮你换衣服;你看我的书,我玩你的玩具等。这些都属于合作的范畴。记得我刚接小三班时,孩子们合作意识很差,如户外活动后换衣服时脱不下来,只会找老师或者干脆大哭。这时,我会不断提醒幼儿之间要互相帮助,请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忙,让幼儿亲身去体验,初步感受合作的快乐。再如到了中班,午睡起床后要叠被子,幼儿一个人很难完成。这时,我也会通过引导、暗示,让幼儿通过合作来完成工作。孩子们通过互相帮助完成了任务,发现这样做大家都很开心,从中享受到合作的快乐。一次,我带孩子们到户外散步,看见蚂蚁运粮食,他们都很感兴趣,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着。我抓住这一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讨论:为什么小小的蚂蚁能把这么大的一块食物搬回家呢?把食物搬进洞后,蚂蚁们又会做什么事呢?在这些现实生活的实例中,孩子们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续篇故事、情景表演、分组朗诵等;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在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的基础上进行游戏;计算课的操作活动中,让幼儿相互交换材料,相互检查;上体育课时,我有意识地教幼儿进行一些集体游戏,体育及户外活动开展各种接力游戏赛、跳橡皮筋、拔河比赛、“二人三足”游戏及各种接力比赛;在日常活动中,常让幼儿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共同叠被子、搬椅子、收拾玩具等。还可以打破班级界限,创造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间进行合作的机会,如:大带小活动,这样可以拓展幼儿合作对象的范围,巩固幼儿对不同合作环境的适应性。有大带小等交往活动,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尝试合作。这样幼儿的合作能力就会在反复的锻炼中得到提高二、在区域活动游戏中创设合作的机会,在成功中体验合作的愉快处于幼儿期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占主要地位,因而在游戏中往往是各自为阵、互不相干。如何挖掘班级区域游戏的特点和优势来引发幼儿的合作行为呢?我们精心设计合作游戏,努力创设良好环境,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小班时设置了“蔬菜拼盘”、“编手链”、娃娃家、积木等游戏;在中班时设置了做做玩玩、沙画、结构区等活动;在大班时设置了表演区、棋牌区、美容院等游戏。以不同的游戏内容吸引各年龄段的幼儿选择活动的区域,同时让幼儿充分体验独自玩与合作玩的不同感受,逐渐让幼儿意识到与同伴合作才能较快达成目标,合作是游戏成功的“阶梯”。如在大班“沙画”游戏中,刚开始,常常出现整个区域内的孩子人手一幅画,游戏时间到了才刚画了一点点,没有成功的作品。对此我们没有加以直接干预,而是让孩子们在游戏结束后自己寻找游戏失败的原因,从而悟出怎样的合作方式是恰当的,逐步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当第一幅由合作完成的色彩鲜艳的“白雪公主”图在美工区中展出时,创作者欧旸和张青玥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们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再如“结构游戏”中,设计了“公园”、“游乐场”、等主题,出现一组孩子各抒己见、游戏迟迟不能开展的情况。对此,我们以再现游戏场景、讨论的形式使孩子懂得了合作的重要。孩子们在玩中体验到合作的愉快,合作行为逐渐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型。三、让幼儿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父母的小太阳。所以多数孩子就形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对抗、攻击等性格特征。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大多遇到纠纷时不会很好的解决,不是告状就是吵闹。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问题。我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就采取一种幼儿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式,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采取加入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采取大家都赞同的方式来解决。或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来提醒幼儿该怎样解决。这样,幼儿在协商的过程中学会了谦让、谅解等交往合作技能。懂得与人合作要友善、谦让、团结、互助。克服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社会交往合作的行为。使幼儿获得了与人合时与同伴合作时如何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这时, 教师让幼儿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情绪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成果展示法如:展示幼儿的合作画,让幼儿欣赏到合作后的成果,产生愉快情绪。2.表扬法,表扬合作顺利的幼儿,让他们讲一讲是怎样做的对他们的好的合作方式给予表扬。老师的赞赏对他们是一个促进。3激励法,对合作中有冲突的幼儿要给予指导和激励使他们也产生积极情绪。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情绪很重要,这是使幼儿能否体验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对幼儿合作后的结果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对合作不好的幼儿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免对合作对方产生抱怨情绪,从而打消继续合作的积极性。游戏是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逐步摆脱家庭中的“自我中心”角色。充分挖掘游戏自身的优势因素,多途径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完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这种积极效果幼儿自己通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每当我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相互协商或给予帮助时,总是及时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当幼儿通过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后,他们会发现这样做大家都很开心。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会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四、让幼儿知道遵守合作的规则规则在合作中具有关键的意义,它是大家共同合作的依据。只有共同遵守规则,才能齐心协力地完成一种活动。所以,合作要受到规则的约束。在平时的游戏中,发现有的孩子不理解规则,有的知道游戏规则确喜欢耍小聪明,不遵守规则。于是,其他幼儿会接二连三地向老师告状,游戏也因此无奈地停下来。我们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将游戏中的一些规则,讲解得生动形象,使孩子易于理解。例如:民间游戏《爆米花》的规则应该是:扮米粒的幼儿当听到最后一个字:“抓”时,才能往圈外跑。我说:“米花熟了,大家都要抓起来吃了,这时你才可以往外逃。绝大多数孩子理解了这一规则,并能遵守规则,但也有的幼儿象刘洋,他不是不理解,而是故意不遵守规则,还没听到“抓”就逃出去了。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及时帮助他理解活动的共同目标——玩得愉快,使他体会到由于自己不遵守规则,大家玩得都不高兴。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逐步养成了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总之,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激发幼儿合作兴趣,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为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充满了竞争和挑战,我们今天的孩子将是新世纪的小主人,他们必须学会共同生活,这就需要他们从孩提时代就学会相互理解,平等交流与和平共处,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不仅如此,还要学会在合作中与不合作的伙伴间增进友谊,相互了解,因此,幼儿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与能力将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3.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4.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幼儿园见识、实习、幼儿师范学校实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一般安排6--8周。此外,有部分地区因环境特殊,也有根据国家或地方政策安排在校学生去偏远地区进行支教。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相近专业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艺术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英语教育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音乐教育机电技术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文秘教育华文教育家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