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幼儿教师,你将如何开展游戏教学

龚宝珠 2019-11-06 14:51:00

推荐回答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都是一成不变的,幼儿对这种陈旧老套的学习模式很难产生兴趣。孩子更加讨厌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很容易使学生出现多动、厌倦或者自卑等心理,严重的还会产生一些心理阴影,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学生贪玩的天性得到利用。一、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实现的有效途径1.整合资源,合理配置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和户外环境是幼儿活动的空间,能够为幼儿进行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性格发展提供整体的感知环境,能够促使幼儿对日常生活学习形成最直观的最初体验。幼儿园应当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和配置、游戏设备和材料的安排,促使幼儿园能够满足教育性与游戏性相结合的需要。教学游戏化需要以游戏为核心,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教育。在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有目的的创设以后,还需要充分挖掘被浪费的教学资源。2.提高教师素质,发展游戏化教学技能。游戏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实现教与学的游戏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影响着教的性质,制约着教学游戏化的进程。幼儿教师首先应当具备游戏化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不是分离的状态,应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幼儿学习应当以游戏为核心,教学活动应当配合游戏活动进行。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并无明显的界限,游戏活动能够成为教学的源头,两者相互推进。幼儿教师应当主动学习,不断创设新的游戏化教学模式,整合幼儿园教学资源,组织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3.丰富活动材料,增加游戏化教学方式。现有的幼儿教学活动一般以幼儿园提供的活动材料为主,很少进行活动材料的创造。首先,幼儿园应当根据孩子的特征,提供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游戏玩具。其次,教师应当引导幼儿主动发掘大自然赋予的玩具,利用不同的生活空间和自然环境,创造出符合幼儿兴趣的活动材料。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季节优势,冬季可以让幼儿戴上手套堆雪人,春季带着幼儿认识辨别不同种类的花草等。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水、砂、石等材料进行活动材料创作。幼儿教师还要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加一定的课程内容,引导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二、在教学设计和计划中体现游戏化教学作为幼儿教师,在计划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游戏化教学。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制定合理的目的与任务。目的是对幼儿教育的总体目标进行描述,任务相对较为具体,与课程计划、时间安排和一日活动有关。幼儿教师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所教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充分体现教学的游戏化。其次,目的与任务要适宜。在教学计划中,要设计适合于发展的、个体的、文化的、创造的教育实践。第三,灵活设置各种活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游戏形式。语言、常识主要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孩子的特点适当选择自编自玩的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建构游戏。比如说在“今天我休息”的游戏中,因为玩这个游戏可以随意“购物”、“逛街”,教师和幼儿共同商量出一条游戏规则,即:必须凭“存折”去“银行”取钱,没钱就不能玩“今天我休息”的游戏。游戏中幼儿想出了很多办法来玩,结束后幼儿在教师引导下根据游戏活动又总结出了更多的游戏规则,这样游戏内容逐渐地丰富起来。音乐活动主要是发展孩子的音乐能力,可选择角色游戏、音乐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活动主要是发展孩子的运动能力和促进身体健康,可采用角色游戏、体育游戏;数学活动主要是发展孩子的数学能力,可用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智力游戏等。第四,多个游戏穿插进行。在一个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是单个游戏,还可以是多个游戏穿插进行,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生动起来,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知识,以达到最终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第五,游戏环境的创设要体现层次性。幼儿与幼儿之间是有差异的,发展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设计游戏环境时要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体现层次性。既要考虑发展快的幼儿,也要考虑发展慢的幼儿,还要兼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三、在游戏活动中增强互动、加强合作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担负起教育幼儿知识的任务,还要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在与人交往沟通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家庭生活状况越来越好,人们关心的已经不仅仅是满足温饱的问题,而是更加注重文化素质问题。在现代化的家庭中,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家长和长辈们对于孩子有很多的宠爱,对他们的寄托非常大。但是由于孩子在家庭中很少接触同龄的小朋友,家长又过分宠爱孩子,使孩子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可以增加孩子之间接触的机会,使孩子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在合作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小摩擦,这时候教师要起到调节的作用,教育幼儿学会宽容他人,学习做人的道理,让幼儿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这样有利于幼儿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的培养。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外界的一些新鲜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是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兴趣爱好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能够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是塑造孩子的最佳阶段,因此,幼儿教育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籍宝霞2019-11-06 14:58:1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浅谈开展师幼互动有效策略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于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师幼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是指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还广泛地与幼儿和家长、同伴及社会上的他人发生互动。教师除与幼儿互动外,也与幼儿家长、同事及他人发生交往互动。师幼互动特指发生在师幼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教师、幼儿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那么,如何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呢?一、找到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群体性是幼儿在托幼机构生活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教师应当重视和利用的教育资源。有这一个案例: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个叫凯凯的幼儿,他是个行为问题较多的孩子,经常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老师,凯凯咬我了!”“老师,凯凯打人了”“凯凯用脚踹我了!”……同时,也有很多的家长对老师提出要求:“别让我们的孩子和凯凯在一起玩!”“我们的孩子不能和凯凯坐在一起!”“凯凯不能睡在我的孩子旁边!”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通常都很为难。我从事幼教工作这么多年来遇到的像凯凯这样的小朋友真的是很多,我感觉有个办法是比较实用的:我感觉班级中凡是像凯凯这样行为问题多的孩子他们大都比较聪明,而且他们的打人现象多属于无意识的动作,虽然行为问题比较多,教师抓住凯凯小朋友身上某一方面的优点,让全班的小朋友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和了解凯凯,让他为班级的小朋友做事情,为集体服务,或者请他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及时地在集体中表扬凯凯。这样既能帮助他在集体中树立威信同时也有效地控制了凯凯与其他小伙伴发生矛盾的机会,我觉得这种方法对问题儿童的处理上是很有效的。如若想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发展,就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只强调某方面的发展,忽视人的整体和谐发展,而是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特点。在教育实践中要杜绝只重智力而忽视德育、体育的片面做法。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要求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尊重幼儿的感受,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鼓励幼儿的创造性。总之,只有和谐、健康、科学的互动氛围,能使课堂教学活动高效地完成,才能使教学活动熠熠生辉。
    赵飞行2019-11-06 15:55:07
  •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促进幼儿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途径。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孩子们开展频率最高的活动,通过游戏幼儿会把广泛的生活内容反映在游戏活动之中,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的进行自己的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本身,游戏充盈于心,充盈于思想、情感和身体中。一个全神贯注于游戏的幼儿是富有创造力的、自由的和快乐的。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应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和发展学习到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一、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定义所谓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是指把幼儿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在幼儿园里游戏就是基本活动。基本活动是指对一个人来说最经常、最适宜、也是最必须的活动。而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这样一种活动。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其次,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一种活动;再者,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在游戏中实现的。因此《幼儿园工作规程》里提出的要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符合事实、符合规律的。二、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游戏的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能有利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几方面的和谐发展。幼师在游戏中的指导游戏虽然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但是教师也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准备游戏、创设游戏环境,应根据不同年龄和游戏水平的幼儿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最后,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将外部与内部干预结合运用,包括观察、询问、评价以及教师直接的游戏参与。观察中教师要针对儿童游戏情况确定自身的地位,逐步创造出可能使用的角色,如游戏监督者、调停者、游戏者、记录员、顾问或通讯员等。另外,教师通常是以假装角色进人游戏,成为游戏的一员。一旦进入游戏情境,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角色规范采取行动,利用角色之间的关系采取隐蔽的方式控制游戏发展。应当指出的是,这种假装介入应仅干预一段时间,在达到一定教育目的后教师即应离开。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我国早期教育专家冯德全先生说,对幼儿来说“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来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之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将幼儿园教学活动完全游戏化,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辛国文2019-11-06 15:06:21
  • 通过对孩子的观察,教学实践与分析,发现幼儿教学是离不开游戏的。儿童是创造性的源泉:在儿童的游戏中,自我与外部世界,现实与梦想,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可以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儿童在游戏时满怀热情创造种种幻想的属于自己的世界。每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儿童的行为,看上去都像是一个正在展开想象的诗人。你看,他们不是在重新安排自己周围的世界,使它以一种自己更喜欢的新的面貌呈现出来吗?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对这个新世界的态度是真诚的,对自己的游戏十分当真……儿童游戏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在游戏中,儿童可以使用大小肌肉运动技能,表达情感,发展感知觉,交流并分享观点,集中注意力并扩展注意力,增强智力活动和问题解决能力,锻炼想象力和创造力,练习各种类型的行为,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那么,如何进正因为游戏对幼儿的身心有着如此巨大的作用,“游戏化教学”有着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功能与价值,它是教师根据教育要求、教学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生动活泼的一种组织形式,使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那么,如何进行“游戏化教学”呢?一、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计划教学过程中,应当考虑几条重要原则:1、长期计划包括制定目的与任务:目的是对幼儿教育的总体目标进行描述,任务相对较为具体,与课程计划、时间安排和一日活动相关。西菲尔兹和巴伯指出:“你可以根据所教儿童的本性、周围社区的价值观以及你自己的价值观来确定目的。如在一次画春天时,有个幼儿园的教师将游戏“到春姑娘家做客”巧妙地结合起来,幼儿在游戏中参观了“春姑娘的家”,知道“春姑娘的家”有漂亮的鲜花、嫩草、绿树、蝴蝶宝宝等。作画中因为有了游戏所丰富的实物印象,幼儿自然而然画出了生动活泼的图画,教学目标“画春天”自然地体现在游戏中。2、目的与任务应涉及发展适宜的、个体适宜的、文化适宜的、创造适宜的教育实践,并且应考虑到你所教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3、根据不同的学科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游戏形式,语言、常识主要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说”的较多,可根据教学要求适当选择自编自玩的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活动可选择角色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活动可采用角色游戏和体育游戏相结合;数学活动则可用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智力游戏等;美术活动也可采用角色游戏的形式。同时,在一个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是单个游戏,也可以是多个游戏穿插进行,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生动起来,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知识,以达到最终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二、创设轻松的课堂游戏环境: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环境的创设也是非常必要的。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游戏主要还是依据他们的现实生活,只要有“典型情景”,幼儿就会进入游戏的世界。如看到一只布娃娃,幼儿精神世界的妈妈角色就激活了,特别是女孩子就会产生佯装成人照顾孩子的愿望。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图片观察、让幼儿与父母交谈、或者亲身体验成人的工作等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2、提供玩具和材料:教师要提供给幼儿适量的色彩、鲜艳的教具,充分利用头布、木偶、玩具、自制教具等,让幼儿在宽松的气氛中进入角色,从而进入教师的教学范畴中,真正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可以设计一幅墙饰,墙饰上有师生共制的花草树木和几个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穿着鲜艳服装的小朋友,这几个小朋友的头、手、脚都是可以活动的。在美术活动时,教师可以用活动小人与幼儿“做游戏”、“跳舞”,帮助幼儿理解人物的各种动态,避免了单一模仿教师范画的千篇一律。课余,幼儿还可以玩这些活动小人,给他们摆各种姿势拍照……3、提供轻松的游戏氛围:设计一个生动、形象的游戏场景,可以搬出彩色的泡沫垫子拼成漂亮的各种图形,幼儿和教师坐在一起,既拉近了幼儿与教师的距离,又不会使幼儿一定要“小脚并并拢、小手放放好”的坐得端端正正,使幼儿以放松的身体、自然的神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如科学教育活动“认识蚂蚁”,除了观察图片,还可以直接带幼儿到户外,提供白糖与放大镜,让幼儿自由结伴,具体真实的观察、了解蚂蚁的特征与喜好、触角的功能、以及搬食时成群结队的习惯等等。然后结合游戏“蚂蚁搬豆”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进一步加深并接受对蚂蚁知识的认识。三、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作为一名好教师,不但是幼儿的老师,同时也要学会如何去成为幼儿的朋友、游戏的伙伴。这不仅会使幼儿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亲近,把自己的想法、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告诉老师,更有利于教师根据幼儿的个性、性格及所提供的信息来确定适合本班幼儿的游戏内容,以最终达到教学目的。1、要善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的大脑皮层处于受刺激、兴奋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的心理、语言、形体等各方面首先进入角色,将游离在角色之外的幼儿吸引进来。不是生硬的说“我们上课了或我们来做作业……”而使用亲切、自然的“开场白”如“我们去参观……”“鸡妈妈带小鸡们去玩一玩……”等言语。2、活动过程中,尊重个体在游戏能力上表现出的差异,尊重并认可幼儿的发现,尽可能多的鼓励、肯定幼儿的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给幼儿作参考,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适时的以角色的身份引导幼儿参与游戏,以角色的身份、启发性的语言、有目的地指导幼儿掌握技能和知识。3、在自然愉悦的状态中结束游戏,重视活动的评价总结,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良好个性品德。总之,只要幼儿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在游戏中愉快的学习,接受知识,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就说明我们的游戏化教学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连伟智2019-11-06 15:02:42

相关问答

一、创造力的重要性1、从个人本身出发。创造力是衡量一个人聪明与否的重要标准。聪明的大脑要符合什么条件第一,同样的作业,头脑聪明的人无需怎样努力,就能轻松做完;参加各种考试,无需挑灯夜读,就能轻松通过而且成绩优良。第二,处理问题灵活而且有创造性。聪明并不是指体力和技能,而是指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2、未来的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探求未知世界规律和原理的科学家、塑造不朽光辉形象的文学家、善于经营理财的企业家、发明设计新产品、搞革新的工人以及在各行各业中有所作为的人……这些都是创造型人才。要成为这样的人,都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多么重要。二、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有多种途径,学校的、社会的,当然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则是创造力培养的摇篮。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第二步,用多种途径培养、随机教育,多让孩子提问。1、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言行、生活方式影响孩子。家庭教育最主要的一个手段就是言传身教。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你们的思想、生活方式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们的孩子。试想,一对墨守成规地父母如何去教育孩子要有创造力,如何能去欣赏和保护孩子的创造火花呢?反之,如果你是一位在于孩子玩耍中,想出各种新玩法的父亲,或者你是一位善于利用周边的事物创造美的环境的母亲,你是一个在工作生活中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那么至少,你的孩子会在你的身上感受到创造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件有趣的事,而我们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了,他才会……2、利用玩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购买玩具的标准:选择功能多,需要孩子操作的,而不选功能单一,以视听为主的玩具。宜买半成品玩具,不买成品玩具。★不是买来的玩具才是玩具,多提供废旧物品能提高孩子的替代能力。★先让孩子探索、尝试玩新玩具,而不应先教给孩子玩法,或先看图纸。★允许孩子收藏不值钱的东西。★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方式排放玩具。家里与幼儿园不同……不必过分强调整齐。
1、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与老师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幼儿入园的适应过程要经过几个阶段,从与家长的依恋,到与老师的依恋,再到与固定的几个小朋友的依恋,最后是与大多数小朋友的依恋关系的建立。所以,与教师的依恋关系的建立是幼儿入园适应的第一步。在孩子哭的时候,我们会拥抱孩子,在生活上照顾孩子,让孩子在园的每个环节都能体会到老师的爱,与老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打好入园适应的基础。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我们会通过玩具,歌曲,故事等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是极容易分散的,有东西玩着,便会降低他们的分离焦虑。3、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体验到幼儿园生活是快乐的,以愉快的情绪感染幼儿,使孩子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1、坚持入园。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哭便心疼,不送了,抱着下次再送的心理回家。这极容易助长孩子哭闹的习惯,因为他觉得哭能达到不上幼儿园的目的。2、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幼儿。家长见到孩子哭,绝不能和孩子一起哭,这样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体验。3、可以用奖励的方法,买些孩子喜欢的小奖品,使用一定的物质刺激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同时,孩子入园时也可以带一些平时孩子喜欢的小玩具来。这会给孩子一个心理寄托,使孩子适应的过程更加顺利。4、千万不能用上幼儿园来吓唬孩子。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说:“不听话送你上幼儿园!”这会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不好的。更不要对孩子说:“你哭,我就不来接你了!”这么大的孩子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他会记住你不来接他,从而加剧分离焦虑。5、把孩子的行为习惯及时反馈给老师,使老师更了解您的孩子,便于老师开展工作.同时,这一过程很容易反复,家长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来面对它。6、扩大孩子的交友范围,提高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孩子有了伙伴,就会喜欢上幼儿园。问及很多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都是小朋友们不跟他玩。因此,家长要多带孩子和同龄孩子接触,并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交朋友的方法。扩大孩子的社会交往范围。总之,幼儿的入园适应过程是幼儿适应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家园紧密合作起来,为孩子顺利走向社会铺好第一块奠基石。
说实话,在“一日生活皆课程”、“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上课、一节教学活动这种提法已有所避讳,不敢说,说得不理直气壮,生怕说漏了嘴被人批为“理念落后”。随着由李季湄、冯晓霞主编的《解读》,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篇文章——冯晓霞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使用《指南》”,具体阐述了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在幼儿园存在的理论依据。冯教授指出,“集体教学活动”是作为和“一日生活活动”、“活动区活动”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幼儿园生活的一类活动存在的,具体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班级所有幼儿都参加的教育活动,包括教师预成的和生成的教育活动。一、集体教学的优势1.高效、经济、公平。对一些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由一位教师同时组织指导三十位左右幼儿进行学习,可以节省教育成本,提高效益。同时,由于集体教学往往是为全体幼儿提供同样的学习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有利于他们接受公平的教育。2.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引领性强。尽管幼儿学习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日常生活、游戏中的自发学习也是重要的学习,也能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促进发展。但幼儿集体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更强,因此更容易发挥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引领发展”的功能。3.系统性强。具体教学的内容和顺序一般是教师根据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及教育教学大纲而精心安排的,因此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既有利于幼儿循序渐进地学习,也有利于获得相对系统的经验。4.能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集体感。围绕统一内容展开的集体教学,有利于师生和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分享经验,使同伴之间的差异成为一种资源,大家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团体生活的乐趣、增强集体感。二、我国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问题集体教学以上的优越性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普遍不高,具体体现在:1.集体教学的功能定位不准确,与日常生活和游戏的关系和联系不清楚。2.各领域的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核心价值难以体现。3.幼儿在各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学习特点与实际发展水平把握不准,教学目标或高或低,比较空泛,而且重知识技能类目标,轻情感态度类目标。4.教学内容的“含金量”不大,难易程度不适当;“含金量”较大的内容其教育价值也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掘。5.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启发引导”不足,“灌输控制”有余,幼儿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6.教学方法单一,与幼儿学习特点不符,或者虽花样翻新,但华而不实,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等等。三、提高集体教学质量的一个前提:准确定位集体教学要做什么事情?基本定位: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引领发展。苏联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理论把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比较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儿童在与成人的日常交往中,在生活、游玩、参观、劳动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获得,自发形成。第二类知识技能比较复杂,此类知识虽然在幼儿的知识总量中只占很小一部分,但对其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只有经过专门组织的教学才可以掌握。儿童的重大进步:掌握反映现实生活某一领域的本质联系和关系的一定知识体系的结果。零散的、偶然的知识不具有多大的发展价值,只有以一定方式和结构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才能扩大儿童认识活动的可能性,从本质上改造他们的认知方式。知识体系有不同的概括程度,幼儿所能掌握的是以表象或初级概念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前学科”体系。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前学科”知识体系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任务。虽然这一理论更多是解释认知领域的,但对我们处理集体教学与日常生活、游戏的关系有一定的启发。1.区分“两类经验”,明确哪些学习经验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自发获得,哪些需要通过集体教学来获得。2.将集体教学置于幼儿园一日生活、游戏等共同组成的经验体系中,充分考虑与幼儿自发经验的关系和联系。3.明确集体教学的任务重在帮助整理和扩展儿童自发学习所获得的经验,使其系统化,达到新的认识水平。4.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核心概念或问题,发挥集体教学“点睛”的作用。教师可以先问问自己:这个内容可不可以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学习?如果可以,就没有必要用作集体教学。如果这个内容虽然也可以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学习,但有些独特的价值不能体现出来,那么也可以通过集体教学进行,但教学设计中一定要将这个独特的价值发掘出来。四、正确运用《指南》,提高集体教学中的质量集体教学的适宜性与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几个要素的处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运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反映而作出的适当调整。1.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各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指南》是按照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来表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教育建议的。在每个领域的开始部分,都用概括的语言简要说明了该领域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价值、教育要点和特别注意事项。例如语言领域。核心价值: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教育要点: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2.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各领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以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前面提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学目标或高或低,比较空泛。而指南的目标及其在各年龄段的表现既可以成为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的参照,也可以成为推测其即将达到的发展的依据,从而建立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合理期望。可见,《指南》对教师科学地制定教学活动目标会有很大的帮助。
学前教育专业注重在幼儿园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站在一个更高的、不同的高度去看待幼儿,教育幼儿。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的幼儿的教育,0到3岁是婴儿教育,3到6岁是幼儿教育。而且,本科的学前教育的理论学习从父母的遗传、优生优育,胎教,到婴幼儿的能力发展、保障身心健康,是幼儿许多能力最初培养、发展的关键期。专科的幼师的学习只相当于本科的后半阶段,即3到6岁,更多是学习一些上课的技能,吹拉弹唱,等。理论的学习较少。其实,对比国外的教育发展水平,本科的学前教育学生到幼儿园教学,是很平常的事情,也是教育发展的必须。孩子的早期教育十分重要,这就更需要高素质的教师,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已不再是孩子背着手排排坐,跟着老师念的时代了。总体来说,学前教育在国内的发展趋势是很好的,需求也比较大。但是,相对的,也有不足的存在。由于国内人们的认识不提高,认为幼儿园教师就是一保姆,阿姨,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远远低于其他教育阶段的老师;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体制建设,薪酬福利等没有很好的保障。幼儿美术专业是指:1、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强调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幼儿丰富的情感往往是他们参与到各种活动中的原动力,因此,在进行幼儿美术教育时,教师应首先考虑到幼儿的情感需要。幼儿对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他们喜欢这里涂涂,那里画画,不是因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因为幼儿将美术作为表达他们情感的一种自然途径。幼儿在观察和探究周围的世界时,总是容易将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射到物体本身,用一种十分感性的方式来把握和理解世界。2、以培养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鼓励幼儿的创造性想法和表达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幼儿所特有的不受客观世界规则所约束的想象力,使他们具有独特的创造天赋。和成人的创造力不同,幼儿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事物的能力。3、重视幼儿的操作,强调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操作。幼儿正是在操作中亲身体验某种情感的发展,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进而获得审美感知和审美创作的。也是在操作中,幼儿进行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真正表达自己情感的美术作品。
幼儿爱提问,是思维火花的迸发,是强烈求知欲的反映。幼儿阶段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发生兴趣,会提出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问题,对待孩子的发问,成人非但不能制止,还应满腔热情地支持。1.要鼓励幼儿提问,并做到有问必答。孩子提问,说明他的脑子在思考问题。尽管有的孩子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但也不应取笑,而要支持,以培养孩子提问的积极性。对于孩子提问要有问必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直接回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翻翻书,想一想再回答。回答尽量做到深入浅出,不要成人化,让孩子达到“问、答、解、通”的效果。切不可“我没空”,“你真烦”,对孩子提问采取不理不睬或者嫌烦、讨厌的表示,否则,不仅使孩子感到失望,而且扑灭了孩子智慧的火花,孩子真诚、热情的求知欲望会变得淡漠和无所谓了。2.要诱导孩子思索和探究。对孩子的提问,成人还可以通过反问来引起孩子的思索,有时通过“问”引出一连串的“为什么”,来增强孩子的探究欲望。例如孩子在玩水时发现塑料和木头的玩具都浮在水面上,他就问为什么?这时成人可以找一样铁制的玩具或物品给孩子,叫他放入水中再看一看,并叫他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孩子玩水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他会找许多不同材料的东西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现象,从观察中又提出了许多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成人再帮助孩子归纳出一些沉浮道理,使孩子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但过几天,孩子又问“铁制的轮船为什么不沉下去呢?”,说明他平时通过观察、思想,提出更有广度和深度的问题。
1/7分步阅读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孩子才有了心里支柱,才不怕吃苦受累,经得起挫折。2/7教育孩子要正确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既不自卑,也不自负,仅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孩子才能正确为人,有效处事。3/7孩子知识比较贫乏,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还不能够全面看待问题,往往爱钻牛角尖,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增长知识,教会孩子正确认识事物,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4/7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教育孩子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冷静、理智的处理问题。5/7家长要指导孩子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学习一节课就要休息一下,打打球、玩玩玩具等等,这样可以减轻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增进身心健康。6/7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人交往,孩子在参加集体活动中,孩子可以多交朋友,在集体中认识自己,学会与人相处,有时可以把自己的不快给朋友讲一讲,消除自己不健康的心理。7/7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己首先要心理健康,如果家长心理存在不健康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所以,家长要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在孩子的心目中要树立起正面的、可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