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基准利率不能发挥作用

赵高产 2019-12-21 18:35:00

推荐回答

经济范畴中的信用主要是指一种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借贷行为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偿还性和支付利息是它的基本特征。利息是借贷关系中资金借入方式支付给资金贷出方的报酬。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利息率,通常简称为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碧绿。利率体现着借贷资本或生息资本增殖的程度,是衡量利息数量的尺度。利率的一般作用。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是:调节社会资本供给;调节;调节社会总供求。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是:对而言,利率能够促进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对个人而言,利率影响其经济行为。一方面,利率能够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另一方面,利率可以引导人们选择金融资产。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关于利率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利率管制;授信限量;市场开放程度;利率弹性。关于利率发挥作用须具备的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我国利率作用的发挥。近年来,我国对利率的管理在方法上更为多样,手段上更为灵活,并适时根据经济形势调整利率,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社会中利率作用的发挥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是利率形成机制没有实现市场化。实现利率的市场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与环境,在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背景下,要想一步实现利率的市场化是不现实的。只有从实际出发,实行渐进式的利率改革,才能稳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充分发挥利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我国利率市场化面临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基准利率的制定难以体现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原则,社会平均利润率尚未形成。二市场利率的高低对使用资金缺乏有效约束力。三国有商业银行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发挥作用。四对利率市场化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建议:一坚持间接调控的利率制度在间接调控的利率制度下,完整的利率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利率、金融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利率三个层次。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实质上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二是通过货币市场贯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我国利率市场化亦旨在实现“市场形成利率,央行调控利率”这一目标模式。这种间接调控的利率制度正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二进程安排在进程安排上从我国利率改革的发展情况来看,利率市场化的最终实现可分四步:固定利率——管理浮动利率——放开部分利率——利率全部自由化。我国已经实现了由固定利率向管理浮动利率的转变,即已基本放弃了固定利率体制,实现了利率的浮动,并且放开了部分利率,现在问题是要完善由管理浮动利率到放开部分利率的转变,逐步扩大利率自由化的种类和范围,才能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三全面推进方式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方式,实质上是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的选择问题。在现有的关于利率市场化演进的逻辑,它虽存在着理论上的合理性,但难以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我们提出利率市场化的立体突破或结构突破的思路。也就是说要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选择、金融市场利率放开的顺序安排和商业银行利率管制的取消三个方面同时寻找突破口。原因在于,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完善,市场分割状况存在,难以像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那样,通过找到一个突破口就能引起其他利率的联动,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因而必须同时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中选择利率市场化的操作目标,实现立体推进战略。四次序选择利率市场化的次序选择是全面推进方式的继续,也就是要选择先放开哪一部分利率,后放开哪一部分利率的问题。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还是先放开资本市场利率?是先放开直接融资市场利率还是先放开银行利率?从我国的实践进展来看,我们主张先放开资本市场利率和直接融资市场利率。从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的次序安排来看,基本上都是先放开资本市场利率,在银行利率的放松管制上也是先放开长期存贷款利率,再放开短期的货币市场利率。五加强法律建设一切金融运行都必须建立在法律治理的结构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立法和执法是整个金融法律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齐景国2019-12-21 18:42:2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9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一、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二、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三、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四、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企业、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19年5月24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建立健全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研究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该项工作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负责。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是落实《意见》要求的一项具体措施。
    梅金虎2019-12-21 19:58:19
  •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在我国,以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也称为法定利率。具体而言,一般普通民众把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指标,银行则是把隔夜拆借利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而在其他国家,只有结构合理、信誉高、流动性强的金融产品的利率,才能作为基准利率。在我国已经市场化的几种利率中,国债利率最适合充当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中国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基准利率的依据只能是货币政策目标。
    赵颖飞2019-12-21 19:39:29
  • 贷款基准利率是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给商业银行的存款的指导性利率,是央行用于调节社会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转的货币政策之一,商业银行会根据这个基准利率制定贷款利率,提高基准利率意味着收缩信贷,降低社会流动性,提高信贷成本,缓和经济发展速度。反之亦然。下调基准利率就是在市场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央行会下调利率促进市场的资金流动,把经济带起来。扩展资料2019年6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9年6月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8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2019年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9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央行决定,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贷款基准利率。
    龙学颖2019-12-21 19:15:15
  • 1、基准利率是人民银行统一制定的标准利率。2、执行利率是各个金融机构根据自己的情况加入了上下浮动之后的利率。贷款执行年利率就是贷款银行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实行的利率,也是最后贷款人要交利息所用的利率。例如,央行基准利率一年期为4.8%,贷款利率上浮30%,那就是4.8%*1.3=6.24%,这就是贷款执行年利率。扩展资料:1、利息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2、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国内通货膨胀水平。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即利率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高低。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4、也就是说,利率总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相反,利率总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5、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息率的变动则取决于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的比例。而这个比例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双方通过竞争确定的。6、一般地,当借贷资本供不应求时,借贷双方的竞争结果将促进利率上升;相反,当借贷资本供过于求时,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作为金融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利率,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受供求规律的制约,因而资金的供求状况对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决定性作用。利率。
    辛国旗2019-12-21 18:58:22

相关问答

1、为什么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的必然趋势?为了使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的利率工具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从长远来讲,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必然的发展目标,对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改革其他相关制度、优化资金配置、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那些进展?早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2001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货币市场利率放开的进度比较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逐步实现货币市场利率品种的市场化,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等。二是不断简化存贷款利率管理。过去管理的利率品种很多,近年来,通过放开或取消管制,提高了商业银行管理利率的自主性。三是先后三次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增强了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四是放开了对外币利率的管理。目前,人民银行管理的外币利率品种已经很少了。五是中资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行大额定期存款业务,利率由双方协商确定。总之,从制度方面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近中期目标已经基本实现。3、又存在哪些制约因素?目前我国利率改革继续深化的基础条件、传导机制与外部环境等尚有不完备之处,直接影响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推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资金需求方———企业,尚未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机制不规范,企业行为未完全市场化,预算软约束,对利率尤其是贷款利率信号反应不敏感,加之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三角债”严重,经济合同和信贷约束淡化,使利率的约束性几乎丧失。
自1949年以来,如果以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年期存款利率而言,中国的利率变化分为几个阶段:1952-1954,经济爆发式增长,利率极高,接近15%,不过只持续了三年时间。1955-1979改革开放前,利率总体向下,1955年为7.92%,1979年为3.96%。1980-1988的改革开放第一阶段,物价飞涨,经济起步,利率逐步开始上涨,到1988年已经上涨到8.6%。1989-1993年,利率狂飙到10%以上,89年的五年期存款利率更是超过了18%,但是即便如此,通货膨胀还是远高于存款利率。1994-1996年,逐步下降,并从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下降速度急速加快,到2002年到了当时历史最低的。从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复苏,04年开始进入上升通道,但又遭遇了0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出现了的低利率,但是又很快回升,直至2019年再次下降。2019年10月下调至,至今依然保持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水平。扩展资料:基准利率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的基本利率。在我国,基准利率主要是指再贷款利率中国基准利率是指央行在货币市场试运行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报价工作,这是18家信用等级较高的报价行以拆借利率为基础,每日对各期限资金拆借品种的报价所形成的基准利率,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每日对外发布。央行将不断完善利率生成环境,将它培育为“中国基准利率”,为中国金融调控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调控创造条件。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率放开的顺序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中国基准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