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者张尧浠什么是基准利率,它形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车念祖 2019-12-21 18:34:00

推荐回答

在市场经济国家基准利率是指再贴现率,是对的。再贴现率亦称“重贴现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用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合格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一种特别形式,也是中央银行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对宏观经济的控制以间接控制为主的国家,中央银行是通过控制再贴现率来控制再贴现从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当国内出现通货膨胀趋势或已有的通货膨胀加剧时,中央银行就提高再贴现率,加重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迫使其紧缩信贷,从而抑制物价上升。
黄知坤2019-12-21 19:39:2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应该是基准利率,又名无风险利率。
    樊成飞2019-12-21 19:15:07
  • 基准利率是由人民银行公布的,是整个市场利率的参考依据,借贷市场都可以在这个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浮动,但不能超过基准利率的4倍,否则国家是不予保护的。
    贾鹤鹏2019-12-21 18:58:12
  • 一、基准利率的定义基准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基础利率。它的水平和变化决定其他各种利率的水平和变化。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市场经济国家一般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为基准利率;计划经济国家,由中央银行制定。在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二、形成原理1、市场化。这是显而易见的,基准利率必须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且不仅反映实际市场供求状况,还要反映市场对未来的预期。2、基础性。基准利率在利率体系、金融产品价格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它与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或金融资产的价格具有较强的关联性。3、传递性。基准利率所反映的市场信号,或者中央银行通过基准利率所发出的调控信号,能有效地传递到其他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价格上。扩展资料:市场经济国家的基准利率1、美国基准利率作为联储“适度”紧缩政策的继续,预计联邦资金利率将从1.5%提高至1.75%。分析师称,联储官员已经明确表示,尽管已经连续加息两次,但他们认为当前联邦资金利率的低水平仍然是无法持久的。由于预期加息的经济学家占绝大多数,因此讨论的焦点主要围绕FOMC2019年最后两次政策会议2019年11月10日和12月14日上是不是会继续加息。2、国家利率走势债券市场--透过联邦资金利率期货合约--反映出联储将在十一月加息一码,而在随后的十二月会议上将暂停加息。交易稀薄、2019年夏季到期的期货合约则反映出,今后七次联储会议中可能有四次加息。过去20年,全球处于降息周期,美元LIBOR从1984年的13.75%下降到2004年的1%,走过了下跌5浪,从2004年中开始回升,涨到5.75%左右,其他主要国家利率走势类同。期间伴随着商品的熊市和股市的牛市,还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的解体。在上一个商品熊市中,苏联解体了,因其是石油出口大国,不把油价降至10美元/桶,不足以动摇苏维埃的经济基础。这次可能轮到中国了,中国是资源进口大国,不把商品价格推上颠峰,不足以扼制中国的和平崛起。这是巧合、阴谋抑或是宿命,值得深思。全球通胀的温和得益于中国的廉价商品和产能过剩。但值得注意的是,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的缔造者杰姆.罗杰斯又开始吹捧农产品了。如果正如其所料,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就堪忧了中国CPI构成中,38%是食品。同时,中国也在反思过去20多年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思考:为什么中国出口的产品价格总是那样低,而进口的产品总是那样高,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情何以堪?中国商品价格过低的原因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原因是投资过热,投资过热的原因是资源价格低包括土地、劳动力、资金、环境、政策门槛,企业仍有利可图,特别是外资政策优惠多,超国民待遇。但是,中国的资源价格不可能继续低下去,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包括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人为本理念等。这意味着中国的资源价格将不再便宜,包括人力资本、土地价格、资金成本、环境成本、资质门槛等。另一方面,国外资源大国也在挤兑中国。铁矿石价格在2019年上涨70%的基础上,2019年又上涨了19%。在成本上升,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按经济规律来讲,发展下去,就是企业亏损、破产倒闭,工人失业,金融和经济危机。过剩的产能将在经济危机中被消灭,也就是常说的企业重新洗牌,股市上将表现为兼并重组的大量发生。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难以避免。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工厂歇业,产能减少,物价上涨,央行为抑制通胀,往往不得不提高利率。这又将进一步提高资金成本。只有到了一定的程度,新的消费需求积累起来了,经济才能进入新一轮循环景气周期。基准利率。
    齐敏珺2019-12-21 18:42:13

相关问答

一利率变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这种杠杆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上.利率水平的变动对资金盈余者的让渡行为有重要影响,它对资金盈余者持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大小起决定性作用.当利率提高时,意味着人们借款的成本增大,资金短缺者的负担也越重,他们的借款需要就会受到制约.由于现在股市红火,外面的热钱过多,容易形成泡沫经济,我国中央银行也在不断提高利率.就存款准备金率在今年一年内就提了七次之多.二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宏观看,居民的全部收入可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储蓄=收入-消费.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储蓄的多少取决于消费倾向.若居民的消费倾向高,则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大,储蓄就少.居民的消费倾向除了与目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预期、物价水平及消费观念等有关外,还受利率水平的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会一直人们的消费欲望.再从厂商投资来看,投资代表着社会资金需要.提高利率则使厂商投资成本增加.当利率水平提高时,一方面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使社会资金供给扩大,从而有可能使社会产出扩大;另一方面,又可能使投资受到抑制,从而使社会产出减少.三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有重要影响当发生严重的逆差时,可将本国短期利率提高,以吸引外国的短期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逆差;当发生过大的顺差时,可将本国绿水平调低,以限制外国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顺差.货币银行学。
如果货币供给变化只是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一定量的货币供应增加减少只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下降,那么货币就是中性的;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引起实际利率和产出水平等实际经济变量的调整和改变,那么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中性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扩展资料相关背景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货币在其中调节作用的显现,货币中性论对现实经济的解释作用也不断下降,瑞典经济学家魏克塞尔将利率分为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其中货币利率是现行的市场借贷利率,而自然利率是指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当货币数量增加时,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企业家因此会扩大生产,增加产出。而随着收入增加、支出增加和物价上涨,就出现了积累性的经济扩张过程。魏克塞尔认为政府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货币政策,以使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相一致,从而消除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有关货币中性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量的增减只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而不会带动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货币是中性的。魏克塞尔首先对货币中性的问题提出质疑,他认为货币只有在银行利率和自然利率相等时才是中性的,否则经济就会发生累积性扩张或者收缩,货币就不是中性的。哈耶克则认为货币只有在影响一般价格水平,而不影响相对价格水平的情况下才是中性的,否则也会影响经济运行,货币就是非中性的。根据这样的标准,凯恩斯理论中的货币是非中性的,因为货币供给和需求对实际收入是在充分就业水平,还是非充分就业水平的决定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帕廷金的“实际余额效应”分析说明在特定的条件下,货币存量的变动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同方向、同比例地变动。这就是说,帕廷金用与古典数量论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与古典学派相同的货币中性的结论。但是,帕廷金的分析突出了古典数量说没有展开的货币影响经济的过程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影响了实际经济的运行,因此是非中性的。真正指出货币对经济的巨大作用的人是凯恩斯。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文中指出,“古典”学派所谓充分就业的均衡只是一个特例,通常情况总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消费需求十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消费倾向,而投资需求取决于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要增加投资和消费,就必须降低利率,而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关系。因此,在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看来,货币的作用是巨大的,货币是非中性的,国家应制定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克服经济危机和萧条。凯恩斯认为,价格和工资缺乏弹性,经济不存在一个自动矫正机制,经济就可能出现非充分就业下的均衡,但这种均衡低于充分就业下的潜在产出均衡水平。因此,只要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那么总需求的扩大就会使产出增加,影响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因此,凯恩斯主张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扩大总需求,以此消除失业和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增长。货币中性-货币非中性。
经济范畴中的信用主要是指一种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借贷行为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偿还性和支付利息是它的基本特征。利息是借贷关系中资金借入方式支付给资金贷出方的报酬。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利息率,通常简称为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碧绿。利率体现着借贷资本或生息资本增殖的程度,是衡量利息数量的尺度。利率的一般作用。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是:调节社会资本供给;调节;调节社会总供求。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是:对而言,利率能够促进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对个人而言,利率影响其经济行为。一方面,利率能够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另一方面,利率可以引导人们选择金融资产。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关于利率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利率管制;授信限量;市场开放程度;利率弹性。关于利率发挥作用须具备的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我国利率作用的发挥。近年来,我国对利率的管理在方法上更为多样,手段上更为灵活,并适时根据经济形势调整利率,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社会中利率作用的发挥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是利率形成机制没有实现市场化。实现利率的市场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与环境,在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背景下,要想一步实现利率的市场化是不现实的。只有从实际出发,实行渐进式的利率改革,才能稳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充分发挥利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我国利率市场化面临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基准利率的制定难以体现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原则,社会平均利润率尚未形成。二市场利率的高低对使用资金缺乏有效约束力。三国有商业银行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发挥作用。四对利率市场化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建议:一坚持间接调控的利率制度在间接调控的利率制度下,完整的利率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利率、金融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利率三个层次。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实质上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二是通过货币市场贯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我国利率市场化亦旨在实现“市场形成利率,央行调控利率”这一目标模式。这种间接调控的利率制度正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二进程安排在进程安排上从我国利率改革的发展情况来看,利率市场化的最终实现可分四步:固定利率——管理浮动利率——放开部分利率——利率全部自由化。我国已经实现了由固定利率向管理浮动利率的转变,即已基本放弃了固定利率体制,实现了利率的浮动,并且放开了部分利率,现在问题是要完善由管理浮动利率到放开部分利率的转变,逐步扩大利率自由化的种类和范围,才能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三全面推进方式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方式,实质上是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的选择问题。在现有的关于利率市场化演进的逻辑,它虽存在着理论上的合理性,但难以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我们提出利率市场化的立体突破或结构突破的思路。也就是说要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选择、金融市场利率放开的顺序安排和商业银行利率管制的取消三个方面同时寻找突破口。原因在于,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完善,市场分割状况存在,难以像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那样,通过找到一个突破口就能引起其他利率的联动,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因而必须同时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中选择利率市场化的操作目标,实现立体推进战略。四次序选择利率市场化的次序选择是全面推进方式的继续,也就是要选择先放开哪一部分利率,后放开哪一部分利率的问题。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还是先放开资本市场利率?是先放开直接融资市场利率还是先放开银行利率?从我国的实践进展来看,我们主张先放开资本市场利率和直接融资市场利率。从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的次序安排来看,基本上都是先放开资本市场利率,在银行利率的放松管制上也是先放开长期存贷款利率,再放开短期的货币市场利率。五加强法律建设一切金融运行都必须建立在法律治理的结构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立法和执法是整个金融法律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银行利率与股票价格成反比:1、银行利率提高,贷款利率增加,导致企业成本增加,投资者预期企业的利润会下降,股票价格也会下跌。2、银行利率提高,投资者会将部分股市资金流向银行,投资组合发生改变,导致股票下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手段的运用,通过调整利率水平与结构,改革利率管理体制,使利率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杠杆。1993年5月和7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当时经济过热、市场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攀升的情况,两次提高了贷款利率。这两次利率调整,与1994年以来出台的其他重大经济改革措施相配合,对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通货膨胀,发挥了重要作用。扩展资料:贷款利率提高对证券市场来说,也包涵部分不利因素。05年12月起劲的大牛市,成交量一直保持在200亿。场外资金的源源涌入是股市走牛的基础。尽管提高贷款利率对这部分资金影响不大,但对后续资金的介入无疑将提高成本。而对于已经到期的短期拆借资金来说,他们成本的提高。另外,贷款利率上调,可以抑制投资需求,使投资放慢、投资品价格下降。这样一来,社会经济活动放慢,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利润空间受到压缩。直接反映到二级市场上,则导致市场对投资回报预期降低,转而抛售股票,从而使股价下跌但投资者对不同的行业态度不同。上调基准利率—银行贷款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