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固定利率债券可以较好的抵制通货紧缩的风险

黄益聪 2019-12-21 18:32:00

推荐回答

1、在通货紧缩期间,任何有利息的政府债券都能带来超过通货紧缩率的回报。这种正收益增加了对债券的需求量,因此会使价格上涨。2、由于央行可能会降息或者降准,利于债券利率的下行,而债券价格会上涨,因而投资债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3、在房地产信托、基础产业信托受到市场和政策影响较大的情况下,证券投资类信托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是顺水推舟的结果,且随着市场对资本市场的看多预期,预计证券投资类信托还将继续发力。4、对于保守的投资者,可以投资一些货币基金股票型基金。
符翠红2019-12-21 19:39:17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债券价格和市场利率的关系假设一个新债券发行,按100元本金出售,这个债券的票面利率就是市场利率。那么以前发行的事还在二级市场上流通的债券,如果那些债券的票面利率低于这个市场利率,必须降价才会有人买;而票面利率高于这个市场利率的债券,即使出售价格高于100,大家也会争着买。所以会说市场利率越高,债券越便宜。通过市场利率以及票面利率的关系,可以推论投资者只有预估未来市场利率为负值的时候才会以高于票面价值的价格购买零息债券。目前日本、瑞士都是执行负利率。
    辛国红2019-12-21 19:58:11
  • 证券市场没有最好的投资,只有最适合投资者的投资。通缩情况下,由于利率逐渐降低,固定利率的长期债券收益最高。但是风险更大。固定利息的短期债券风险小,但是收益更低。浮动利息的债券对通缩敏感度不高,如果出现大幅减息浮息债券将不如固定利息债券的收益高。企业债就是发债主体为企业的债权。信用债就是没有抵押品,只是以发债主体信用为基础,以发债主体股权为清偿抵押的债券。
    齐杭丽2019-12-21 19:15:00
  • 一,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债券价格的影响:通货紧缩,会采取降低利率的手段来刺激投资和消费,所以原来债券的利率就相对高了,从而达到抵御通货紧缩的目的,这里的风险是指利率降低的风险。通货膨胀的情况正好相反,为了抑制过多的投资,会采取提高利率的手段,如果是固定利率的债券,那么就相当于利率降低了,不划算,这个也是利率风险,而浮动利率债券则可以根据市场利率的提高而提高,降低了这种风险。通货膨胀时,市面上货币供应量增加,出现很多“热钱”,同时国家会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银行提高利率,信贷紧缩,企业很难从银行取得资金周转,为了保证正常营运,一般都会相对应市场利率来提高债券的利率。但要记住的是,虽然利息收入增加了,但这时货币已贬值。
    齐文海2019-12-21 18:58:04
  • 对于固定利率债券,未来的现金流就是确定的,总会按时收到那么多回报。而在通货紧缩条件下,利率通常会下行并维持在低位,而在此之前购买的固定利率债券已经锁定了高收益率,获得的现金流的购买力也是增强的,所以可以很好地抵御通货紧缩的风险。同理,固定利率债券在通货膨胀环境下,是很坏的投资,因为利率会随着通胀走高,获得的固定现金流的购买力下降,所以无法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
    齐明珠2019-12-21 18:42:05

相关问答

固定利率房贷,指消费者在签订购房贷款合同时,即选择固定利率贷款,也就是以后在贷款期限内不论银行利率如何变动,上调抑或是下降,借款人都按照固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不会随市而变。案例:老于年近45岁,好不容易花尽积蓄,购买了一套42万元的二手房,无奈仍有12万元的资金空缺,需要通过贷款来解决。自知已经过了收入的巅峰期,未来如果利率再有几个连环上涨,他真觉得自己无法承受,于是索性申请了固定利率房贷,也少了些后顾之忧。的确,对于这种未来收入比较平稳、利率风险承担能力不强的客户来说,选择固定利率房贷,也是当前利率上涨周期中,一个比较明智的决定。然而,老于的第二个忧虑又随之而来,万一在10年中利率下跌了呢?固定利率贷款岂不是很不合算?农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告诉老于,在农行的固定利率贷款业务中,还额外增加了一个利率调整选择权条款。也就是随着市场利率下调,当农行新公布的固定利率的下限下调1个百分点含以上时,如果老于没有任何不良信用或者违约记录,在支付一定的选择权费用后,就可以申请执行选择权,在剩余的贷款期限内将贷款利率调低相应百分点。这种选择权条款使得固定利率房贷不仅能够帮助老于规避利率上升的风险,在利率走低时也能帮助借款人减少损失。固定利率房贷的优缺点:优点:利率不随物价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调整。缺点:虽然各家银行在推出固定房贷时,考虑到降息的问题,纷纷推出相关对策。但是仔细研究相关产品,在规避降息问题上,可能还是会产生一些费用。例如,光大银行的固定、浮动利率互相转换业务,原办理浮动利率房贷的客户转办固定利率房贷业务包括住房、商用房,办理时不收取任何违约金和手续费;对于已办理固定利率房贷,且固定利率贷款存续期在1年以上的客户,在缴纳一定违约金的情况下,才能申请转办浮动利率房贷。只有固定利率贷款存续期在5年以上的,才免收违约金。适合人群:主要是3种人,一是有固定收入的人;二是有升息预期的人;三是一些为了锁定风险的生意人。
一般来说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的。经济学原理》里边都有相应的理论。只不过你不要看civil版的,要看原版的,翻译过来的都肯定有筛选和修改的嘛。有意为之的,所以最好看原版的。至于没学过经济学的朋友,我简单给您叙述一下吧。您的朋友说的是其中的一种情况。支持调低利率的原因,正如您朋友所说,通货紧缩时一般意味着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央行应该施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调低利率,刺激生产。然而调息方向,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的。这里边都涉及到综合的因素。记住经济学里边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希望一个工具能够同时盯住多个指标。通俗的说,就是不可能一招解决所有问题,很多问题都是相关的,有的正向影响,有的反向影响,相关度如何,看统计出来的结果,经过统计学公式得出相关度来判断,并以此为基础来筛选重要的影响指标。换句话说就是,升息降息与否并不是一定的,还要看其他配套的措施,综合的效果。而且更应该看实际具体的情况是什么地方出问题,对症下药,否则看似正确,实则相反。关于您朋友说的,降息,个人的意见并不太支持这样的做法。太简单地处理这么复杂的问题了,实际上经济学的问题就是平衡术,平衡各方面的因素和结果,两害取其轻。通货紧缩未必是坏事,要看什么因素造成的通货紧缩。如果是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使然,那么就是件好事。在合理的浮动范围之内,这种通缩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经济全球化,带给西方社会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此,全球产业分工导致西方生活成本下降,进而抵消了他们通胀压力,九十年代的美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高速增长了十多年。至于说通缩之后,就冒然加息,个人以为不妥,还是要看具体什么原因导致通缩的,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调息是动态性的,是一种动态平衡,不是一层不变的。正如像您的朋友说的那样,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通缩了,那么央行就需要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调低利率,来刺激消费和生产。而当government大量印钞,大兴土木,靠基建来带动经济,这时候,可能会造成恶性通胀。那么无论是经济景气与否,这时候,最好的方式,个人以为就是保持高利率,以避免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到危险的程度。如果一旦是经济不景气,又加上恶性通胀,直接后果大家都知道啦。如果是经济不景气,加通缩,那么还好,毕竟当今社会那么发达。通缩的原因是因为购买力不足而已,并非因为生产力有问题,即:产能上没有问题,只要购买力恢复,产能随时可以恢复。所以更应该防范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尤其是在china这样的developingcountry,更是应该注意这点。因为老百姓的储蓄没有投资渠道,除了银行,没有别的好去处,投资哪儿,基本上赚钱的很少。这里边有princeling对国民经济的垄断问题,这里就不跟您说了。基于以上的原因,结合civil国情,一旦发生通缩,最后的选择就是维持高利率。原因如下:第一,civil没有相关的保障措施。不像西方,人家有医疗、失业、退休、教育等等方面的福利作为保障。失业了有失业救济金领取,可以维持基本生活。医疗、教育不要钱,还有不错的退休金制度。这些civil都没有,而且都是目前摆在老百姓面前的“大山”。第二,老百姓没有投资渠道。princeling垄断了几乎所有的投资渠道,civil依然是所谓的“社会主义经济”,言外之意就是politicaleconomic,也就是relationshipeconomic。即:您见过civil哪个有钱的不是officer身边的人,当然也可以说是巴结他们的,甚至是他们的小弟,替他们在台前跳舞的小丑。在此前提之下,投机的事情,我劝大家还是省省吧。第三,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劫贫济富。经济不景气,本来收入就不多,如果因为occidenteconomic的萎缩,就依赖基建等所谓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内需,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将来的恶性通胀。根据上述理论,基建等财政消费替代了个人支持,,但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并没有更多地惠及老百姓。因为relationshipeconomic,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于civil来说,相当于劫贫济富。因为财政收入来源于老百姓,而这些基建项目惠及的确是与officer有关系的人,也就相当于government替老百姓消费,却没有惠及老百姓。综上所述,在老百姓仅仅有银行是唯一保持财富的唯一投资渠道,这种前提之下,又因为civil的国情,所以个人认为这时候不应该降息。因为对社会的影响太大。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的理论,因为他们的情况跟我们不一样,但原理懂了,就知道其中的关键之所在。也就是说,在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在西方成立,在civil不一定成立的原因就是civil这边太垃圾,没办法支持用。最后还有叙述一下,所谓依赖基建投资等扩张性财政政策,并不能完全抵消occidenteconomic衰退的影响。civil真实经济规模远小于official公布的那样,内需更是如此。过去在没加入世贸之前,civil希望依赖occidentmarket来解决civil产能过剩的问题。所以经济是出口导向型的,谁让你没有技术,只能生产低附加值的什么鞋袜衣服来换取别人的设备。而如今,当occidenteconomic衰退的时候,这部分原来依靠出口来解决的产能又会反向压回国内,加剧本来就产能过剩的问题。结果是导致更多的企业倒闭,人们失业,经济进一步衰退。完全依靠government财政刺激并不能完全替代这部分需求,加上civil保障制度的缺失,直接导致老百姓更是畏手畏脚不敢花钱。occident内需之所以强大,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有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敢花钱。加上别人科技又强大,你们又要依赖他们,那就更不用说了嘛。
如果货币供给变化只是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一定量的货币供应增加减少只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下降,那么货币就是中性的;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引起实际利率和产出水平等实际经济变量的调整和改变,那么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中性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扩展资料相关背景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货币在其中调节作用的显现,货币中性论对现实经济的解释作用也不断下降,瑞典经济学家魏克塞尔将利率分为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其中货币利率是现行的市场借贷利率,而自然利率是指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当货币数量增加时,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企业家因此会扩大生产,增加产出。而随着收入增加、支出增加和物价上涨,就出现了积累性的经济扩张过程。魏克塞尔认为政府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货币政策,以使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相一致,从而消除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有关货币中性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量的增减只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而不会带动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货币是中性的。魏克塞尔首先对货币中性的问题提出质疑,他认为货币只有在银行利率和自然利率相等时才是中性的,否则经济就会发生累积性扩张或者收缩,货币就不是中性的。哈耶克则认为货币只有在影响一般价格水平,而不影响相对价格水平的情况下才是中性的,否则也会影响经济运行,货币就是非中性的。根据这样的标准,凯恩斯理论中的货币是非中性的,因为货币供给和需求对实际收入是在充分就业水平,还是非充分就业水平的决定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帕廷金的“实际余额效应”分析说明在特定的条件下,货币存量的变动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同方向、同比例地变动。这就是说,帕廷金用与古典数量论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与古典学派相同的货币中性的结论。但是,帕廷金的分析突出了古典数量说没有展开的货币影响经济的过程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影响了实际经济的运行,因此是非中性的。真正指出货币对经济的巨大作用的人是凯恩斯。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文中指出,“古典”学派所谓充分就业的均衡只是一个特例,通常情况总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消费需求十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消费倾向,而投资需求取决于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要增加投资和消费,就必须降低利率,而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关系。因此,在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看来,货币的作用是巨大的,货币是非中性的,国家应制定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克服经济危机和萧条。凯恩斯认为,价格和工资缺乏弹性,经济不存在一个自动矫正机制,经济就可能出现非充分就业下的均衡,但这种均衡低于充分就业下的潜在产出均衡水平。因此,只要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那么总需求的扩大就会使产出增加,影响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因此,凯恩斯主张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扩大总需求,以此消除失业和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增长。货币中性-货币非中性。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汇率的波动导致银行持有外汇头寸的价值发生变化,而汇率的变动又取决于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各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因素是引起外汇市场供求变化,从而造成汇率变动的最根本原因。具体而言,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包括国际收支、通货膨胀率、利率变动、汇率政策、市场预期以及冲击等。持有外币资产负债和进行外汇交易是银行外汇风险产生的两个来源。向进出口业务提供融资服务使得银行持有外币资产和负债,这是汇率风险产生的基础。随着各经济体之间的国际间经济交往和贸易往来的迅速发展,主要从事外币融资业务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持有越来越多的外币资产负债。其次,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外汇交易日益成为一个主要的交易品种。银行出于获利的目的,也积极参与外汇交易业务,成为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无论是出于外币媒介还是外汇交易的目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均产生了一个外汇头寸,当汇率变化时,该外汇头寸的价值发生相应的变化,造成银行收益的不确定性,包括潜在的损失和潜在的收益两个方面,均表现为汇率风险。综合比较来看,汇率风险产生的原因是汇率的波动导致银行持有外汇头寸的价值发生变化,当汇率变动与预期趋势相反时,很可能导致银行持有外汇头寸的价值减少。
8月14日报道,美国2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自2019年来首次出现倒挂。有人分析称,这是美国经济可能衰退的严峻信号,有可能引起新一轮全球经济危机。什么是国债?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向社会发行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从法律关系的主体来看,它的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既可以是国内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以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以及国际金融组织;从债务人角度来看,国债具有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等特点;从债权人角度来看,国债具有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等特点。一国债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国债有不同的分类:1.按举借债务方式不同,国债可分为国家债券和国家借款。国家债券:是通过发行债券形成国债法律关系。国家债券是国家内债的主要形式,中国发行的国家债券主要有国库券、国家经济建设债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等。国家借款: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形式,由借贷双方共同协商,签订协议或合同,形成国债法律关系。国家借款是国家外债的主要形式,包括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国际商业组织贷款等。2.按偿还期限不同,国债可分类定期国债和不定期国债。定期国债:是指国家发行的严格规定有还本付息期限的国债。定期国债按还债期长短又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短期国债:通常是指发行期限在1年以内的国债,主要是为了调剂国库资金周转的临时性余缺,并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中期国债:是指发行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国债包含1年但不含10年,因其偿还时间较长而可以使国家对债务资金的使用相对稳定。长期国债:是指发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国债含10年,可以使政府在更长时期内支配财力,但持有者的收益将受到币值和物价的影响。不定期国债:是指国家发行的不规定还本付息期限的国债。这类国债的持有人可按期获得利息,但没有要求清偿债务的权利。如英国曾发行的永久性国债即属此类。3.按发行性质不同,国债可分为自由国债和强制国债。自由国债:又称任意国债,是指由国家发行的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愿认购的国债。它是当代各国发行国债普遍采用的形式,易于为购买者接受。强制国债: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规定的标准,强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购买的国债。这类国债一般是在战争时期或财政经济出现异常困难或为推行特定的政策、实现特定目标时采用。4.按是否可以流通,国债可分为上市国债和不上市国债。上市国债:也称可出售国债,是指可在证券交易场所自由买卖的国债。不上市国债:也称不可出售国债,是指不能自由买卖的国债。这类国债一般期限较长,利率较高,多采取记名方式发行。5.按债券的流动性划分,可分为可流通国债和不可流通国债。国家借款形式的国债一般是不可流通和转让的,只有政府发行的债券才有可能流通和转让。自由转让和流通是国债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多数国家发行的大多数国家债券都是可进入证券市场自由买卖。6.按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凭证式国债:是指国家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债券。记帐式国债:又称无纸化债券,是由财政部通过无纸化方式发行的、以电脑记账方式记录债权,并可以上市交易的债券。7.按使用用途不同,国债可分为赤字国债、建设国债、特种国债和战争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