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银行在做P2P业务

齐怀恩 2019-12-21 20:26:00

推荐回答

平安银行的陆金所,国家开发银行的金开贷,招商银行的小企业E家,兰州银行的e融e贷等。
赵高圣2019-12-21 21:20:0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准确的说目前看只有平安银行的陆金所算一个。其他行都没有。毕竟这玩意银行自己是不愿意撮合担保的,因为自己有的是资源,不在乎网络。
    齐敦禹2019-12-21 23:55:54
  • 觉得不靠谱吧,做业务的话应该是可以的吧。
    麻益良2019-12-21 21:01:39
  • 观点一P2P对于银行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补充,毕竟从本质上仍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在盈利,与其他非银行系P2P相比,银行本身的信用是确保其良性运作和具有吸引力的基础,如平安系的陆金所虽然收益率较其他P2P为底,但其业务规模处于龙头地位。下面说说银行优势。银行是经营金融风险的企业,任何的平台只是面对客户群的不同渠道,虽然银行是P2P的后来者,但银行只是借助于平台开展金融业务,金融产品和服务是银行生存的根本,银行经历了电子化、网络化、互联网化,这些变革为银行业务效率、业务品种、市场拓展速度提供了技术动力。传统银行不太可能在P2P平台方面取得优势,因为金融企业厌恶风险的企业文化和国企的组织结构约束了新技术的吸收和应用;长期以来金融企业一直是成熟技术的追随者,而非新技术的追随者。P2P平台对于银行而言是拓展客户群的渠道;在银行竞争越来越区域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借助更多的渠道吸引客户、服务客户,降低金融产品的营销和服务成本,这是取得竞争优势的现实问题。以经营P2P、B2C、O2O等电商平台的企业,是传统商业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成功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必然会影响银行的经营思维。学习和吸收电商的发展优势,借此在金融竞争中获取新的动力,这是银行布局P2P的主要目的。电商本身也在向金融方向渗透,电商借助广大客户群和低廉的运营成本,一旦找准对金融业务的突破口,会对传统金融企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二、相关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2021年中国P2P网贷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齐明星2019-12-21 20:56:57
  • p2p于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飞速发展至今已两年有余尽管这一行业发展迅速但p2p峰会LendIt组织者PeterRenton说全球p2p借贷的转移资金规模也不到德意志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这一市场还远未成气候并对银行业构成实质冲击不过有意思的是今年一月份曾出现过这样一条新闻美国富国银行禁止员工在p2p平台上投资银行业巨头对p2p采取如此严肃的态度反映出p2p侵食银行市场的内在潜力最初p2p借贷被视为一种网络现象但很显然这一认识现在需要被推翻——p2p已经是一种金融模式银行的主要业务p2p都可以做评估贷款人金融产品营销发放贷款贷后服务等银行能做而p2p不做的是贷出自有资本p2p只贷出平台上的投资人的资金直接将投贷双方匹配起来从这点上来说p2p相当没有资产负债表的银行这意味着由于少了监管束缚p2p实际上就是轻型银行此外由于它可以使用特别的技术和方式来做风险定价与银行相比就更具有自身的成本优势在p2p的起源地美国银行看待p2p的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TitanMainStreet这样的小银行一方面通过向大p2plendingclub推荐自己没能力服务但后者能够服务的贷款申请人以获得一些中间费用一方面通过购买lendingclub的贷款资产来进入小银行本无竞争优势的信用卡领域于它们而言p2p是可以合作的数据提供服务商一类是如富国银行那样的大银行认为未来p2p是可能爆发的搅局者会慢慢将触角伸向自己的领地中国和美国的市场环境差异很大p2p的商业模式也截然不同p2p与银行之间竞合关系尚未显现但银行也并未因此就忽视p2p目前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的肯定态度已然明确为p2p的发展创造了一定宽松环境招行原行长马蔚华曾在去年月说间接金融将很快被互联网金融所取代互联网金融逼迫商业银行必须就传统业务模式进行改造从马蔚华的讲话中可以看到银行对p2p的关注和危机感所以银行布局p2p可说是顺理成章的卡位之举。
    黄益波2019-12-21 20:39:48

相关问答

昨天曝出惊天大瓜:据路透社报道,三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国最大在线财富管理平台之一的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业务。对此,陆金所旗下陆金服回应称,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如何解读?01首先我们需要理清“陆金所计划退出P2P”的逻辑。根据腾讯证券新闻:据路透社报道,三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国最大在线财富管理平台之一的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业务。注意,这里用的是“计划”一词,不是决定。再看原因:其中两位知情人士表示,陆金所退出P2P业务是由于监管障碍所致。陆金所放弃P2P业务,并重点转向消费金融可能会使得其上市计划更加顺利。消息人士称,由于中国消费信贷监管的不确定性,这家初创公司推迟了原定于2019年上半年在香港上市的计划。客观地讲,目前并无直接证据表明陆金所退出P2P,降低贷款余额是不少平台的共有现象。如果为了上市而退出P2P业务,某种程度上可能也就陆金所有这个底气。履约险担保的平安普惠资产不缺机构资金,全牌照的平安帝国对P2P这块牌照相对没有那么急迫。02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不少自媒体的口径变成了“P2P的终结”。我们要学会用事实说话。目前最高监管层对P2P的态度是什么?按照最高监管层对外披露的信息,留一批平台是最高监管层的主流态度。2019年四季度,在合规检查、接入系统、数据核验等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将逐一对在线运营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多措并举化解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按照“成熟一家、纳入一家”的原则,将整改基本合格机构纳入监管试点。根据理论和实践经验,网贷机构定位于信息中介,但撮合的是金融业务,需要具备若干必要的条件。有关部门在拟定的监管试点方案中,对网贷行业风险准备金、风险补偿金、合规保证金、股东资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提升网贷平台缓释风险、保护投资者的能力。即使把备案试点换成了监管试点,但仍有一批平台会活下来。这是来自最高监管层的最权威声音。而过往文章也分析过,能过备案的P2P价值不可估量。今年以来,京东收购易利贷,厦门农商金控收购农金宝互金,收购中江信托的雪松控股继续收购正勤金融。没有人愿意做赔本的生意。实力玩家进场,进一步证明了这个行业是有未来的。03我从来不喜欢在别人悲观的时候更悲观,乐观的时候更乐观。投资要反人性,思考也要反人性。对于P2P的态度,我一直很明确:这个行业有未来,但可投的平台并不多。这个观点,即使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也立得住。首先,我依旧认为陆金服是风险最低的P2P。其次,目前提高机构资金占比是各大平台目前的动作,但只有资产质量好和股东背景实力雄厚的平台切实地提高了机构资金占比。最权威的是财报中披露了机构资金占比的360金融、拍拍贷、乐信和小赢科技。当然,这件事给投资人造成的巨大冲击,可以理解。相比大部分媒体的全面看衰,我会把P2P的现状当作一个行业必经的过程,优胜劣汰,强者恒强,投资人的权益未来会更有保障。中国的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现在的稳定,也是历次大整顿换来的。美国的银行业也是经过历次的大整顿换来目前的相对稳定。希望这篇文章能将我的信心能传导一部分给到读者,每个人对于投资的认知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相信之后你们也会更加谨慎地投资。
1、发行主体的不同银行理财产品主要以银行自己的产品为主,还有银行也会代理一些基金、保险、或者其他债券等产品。其中银行自己发行理财产品,主体就是银行自己,而基金发行的主体是一些基金公司,保险产品发行的主体是保险公司。而p2p平台的产品没有一个明确的发行主体,P2P平台只是一个中介机构,就是为借款人跟出资人提供匹配平台,因此项目的主体结构就比较广泛,主要是以企业为主,也有一些个人,甚至有一些平台会把一个项目拆分成多个标的。2、收益不同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根据风险不同,收益大概是在3%到8%之间,安全性高,风险低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大概是在4%到6%之间,风险稍微高一点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大概是在8%到10%之间。而p2p平台理财产品的收益就相对比较高,目前很多p2p理财最低收益都是在6%以上。正常的p2p平台收益在8%到15%之间,而有一些风险比较高的平台收益甚至可以达到20%以上。3、风险不同p2p平台的风险要远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比如进入7月份以来,P2P平台就频繁爆雷,一些几百亿的平台倒下,也没有什么稀奇的。而相对于P2P平台来说,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要高很多,尽管从今年资管新规出来之后,银行理财产品不能保本保息。但从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表现来看,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当然前提是你不能贪图太高的收益,如果年化收益在6%以上,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也是相对比较高的。4、资金托管方式不同目前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以及代理保险、基金等理财产品,他们的资金都会托管在专门的银行账户上,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是不能所以支配这些理财资金的。而P2P平台资金托管目前比较混乱,很多平台客户的资金都是进入平台自己的账户上,就算有些平台跟银行合作进行资金监管。但这种监管方式也仅仅是监管而不是托管,平台还是可以自己支配用户的资金,而且很多平台都会形成资金池,这就造成很多平台可以挪用用户的资金,制造虚假项目,把用户的资金转移。5、监管力度不同银行理财产品受到应保监会严格的监管,稍微有一些违规,就会领到巨额罚单。而P2P平台的监管还是比较滞后,很多平台的资金流向,相关监管部门根本没法监测到,所以经常出现很多平台跑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