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分析人士认为,多数银行通过减少超额准备金,来补充法定存款准备金,钱从“左口袋”进了“右口袋”。因此三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利润的影响甚微。利差收入带来意外之喜从数据来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巨斧”不仅没砍下银行的盈利能力,反而带来了利差收入的高增长,这的确是银行业意外之喜。年报显示,去年银行的盈利能力均有增长,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增幅主要在30-50%,其中深发展、兴业银行、中国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均超过50%.建行调整后净利润增速为18.02%.净利息收入仍然是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增幅高于非利息收入。统计显示,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增幅主要在20-40%,增速很快。这表明,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利差收入影响不大,预想中利差收入受到严重打击的状况没有发生。虽然存贷款利差收入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存放央行利息收入异军突起,成了一项重要收入,增速很快。例如,建行“存放央行款项利息收入”72.76亿元,增长9%;中行“存放及拆放同业和存放中央银行利息收入”192.05亿元,占利息收入的8.94%,增幅51.27%.这主要是由于央行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造成银行存放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幅较大。各银行的年报中该项收入增长都比较明显。从左口袋到右口袋银行利差收入的增长主要源于生息资产规模的增长和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的上升,也就是说“量价齐升”。贷款规模、债券投资、回购拆借、存放央行规模增长导致了生息资产“量”升。去年各大银行贷款增长迅速,增速在10-30%左右;债券投资、回购增长也比较快;而存放央行资产更是由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增加。去年银行上交的存款准备金共增长5000亿元左右。存贷款利差上升、债券和货币市场收益率提高、存放央行收益提高,共同导致生息资产“价”涨。建行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提高了14个基点,达到4.34%.去年第一次加息只提贷款利率,造成存贷款利差扩大;央行也通过提高央票利率抬高货币市场收益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以充裕的超额准备金,抵补不断提高的法定准备金,钱从“左口袋”流到“右口袋”。而且,超额准备金利率仅为0.99%,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却有1.89%,对银行来说更加合算。以5000亿元计算,去年银行从央行多获取了45亿元利息收入。追根究底,仍然是银行流动性宽裕,导致超额存款准备金较多,帮助银行抵挡了“巨斧”的负面影响。
窦连池2020-01-17 17:36:3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