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历史上看,日本的外国直接投资水平如此之低

窦铁波 2019-12-21 23:48:00

推荐回答

1989年泡沫经济的最高峰石狮子眼前的银座四丁日的地价是每坪3.3平方米12亿日元。乐京的另一个地标一乐京帝国 场广场下面一平方英里上地的价格,比整个加利福尼亚的土地价值还高,一个东京都的地价就桕当干美四全国的十地价格。有笑话说把东京的地皮全部卖掉就可以买下美国,然后而把美四十地出租给美四人住。叶邦富说,在当时的几本报纸上这样的言论经常可以看到,并月被大部分口本人接受开以为家。据出木土公布的语鱼统计数据,80年代中期,随着人呈资金江入房地产行业H不地价开始疯壮献升。自1985年起东京、人版、名古原京都、栖沉和神广八人城市的土地价格勾年以网位数上升,1987年住心用比价格竞I升了30 7%,商业用地则跳升了48.8%。1990年六大城中心的地价指数比1985年1涨了约90%。从1986年开始出现了地价上涨启峰期1990年的地价大约是1983年的25倍。81年开始,日本房价开始暴跌。当午降了70%,但跌的自一年涨了10%跌的结果就是夯人失业连租房、吃饭都问题了。泡沃危机后,乐京房价一度低至几千人民币每平方,但是过了几年马上过万,升在3 ~ 5万区周旋了很K段间,随后普通区域5万左右,4心区域6~ 15万的多。扩展资料判断楼市崩盘的科学标准是以下几点:1、本地客观供应量超过本地自住需求并有购买力的一倍及以上。因为异地消费占相当比例,但还不至于充斥整个本地市场。因此,只要客观供应量严格超过本地自住需求形成买方的可选择性,让人们能够在比较中买房,并且政策以打击捂盘迅速有效,则房价通过市场逼迫而下行才有可能。2、现售房源中的中高档盘出现严重滞销并且属客观性滞销而不是捂盘或销售可提供开发回款要求,一个硬性标准就是让其持有成本超过现售可以获得的利润。3、所有的投机投资性消费均通过一定的调控政策被抑制,并且土地供应按政府规划正常放量。4、行政管制,对高房价课以重税,并且此增加税负无法转嫁。实际上除非政府控制房价,不然无法做到这一点。如果从短期的观察,认为销售滞涨,无需求或需求不旺,就认定房价可能下滑,还为时过早。通过越调越高的阶段,部分开发商的腰已经壮了起来,不仅储备用地无忧,而且存量项目的回收已过保本期。这个时候,一项政策或几项政策让销售适当停滞,不代表楼价会下行,更不可能导致楼市的崩盘。楼市崩盘。
赵颖芬2019-12-22 00:54:09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日本近代造船工业简史日本近代造船工业始于19世纪5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迅速发展。1915年商船产量为4.9万总吨,而在1919年时增至61万总吨,仅次于英国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1914~1922年间,共建造舰艇64艘、共7万吨。战争结束后,造船工业急剧衰落,1934年后又重新膨胀,1944年时有大中型船厂60家,船台140余座,职工近40万人,当年舰艇产量达374艘、共40.8万吨。1.战后恢复联阶段之后,还要仔细研究预算。首先由海上自卫队参谋部提出舰艇的性能要求,然后委托技术研究本部的舰艇技术开发官室进行初步设计和确定概略性能数据,并将其结果报告海上自卫队参谋部。当海上自卫队参谋部的技术部接到报告以后,再拟定主要性能表,然后通知海上自卫队参谋部的防卫部。据此,正式编拟建造舰船的要求和预算表。日本财政部在计划建造年度的前一年的9月到10月,审查防卫厅提出的申报预算,经过审查与汇总以后http://www.cqzg.cn/viewarticle.php?id=365076。
    齐文炎2019-12-22 00:36:10
  •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实力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强劲的出口,让日本经济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汇率走高,银行低利率,国外热钱涌入,日本又推出税制改革,一下子日本仿佛进入了最好的时代。日元的升值,带动了国内物价的下降,整个国家的经济全部由内需拉动。金融行业繁荣,也让更多的企业放弃了主业,转为投机,普通员工的工资也飞涨。一些日本和世界的经济学家纷纷说,传统经济理论对日本不适用,日本正在创造“新的经济规律”。于是,日本人买了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洛克菲勒大厦,买了美国电影的象征——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买了加拿大的森林,澳洲铁矿,香港最贵的房子,日本女人买了70%法国生产的LV手袋,日本男人成群结队飞去泰国打高尔夫……那时的日本房地产更是不可一世,一个东京市的地价就可以买一个半美国。一间900万的公寓,在泡沫时代可以卖出16.5亿日元的高价。签订完广岛协议的1986年,东京平均房价直接暴涨120%,1991年楼市顶峰,平均能到272万日元每平米,而东京市区更是高达1450万每平米。到后来,大家都买不起房了,达到了无力承受的地步。于是民众开始抗议了,希望政府提高利率,出台房产税压制房价。正好政府也认为经济过热房价过高,加上卖土地的钱不是自己的,但是房产税收的钱妥妥的是自己的,于是顺应民意开征房产税,另外提高利率。加息和房产税是压制房价最有效的大杀器,每一个效果都很好,双剑一合璧,日本房价直接崩了。到了1992年日本经济就不能正常运作了。房价下跌最狠的是1991年,跌幅达到20%-30%。随着房价无休止下跌看不到希望,投资炒房客开始大量抛盘,恶性循环,房子越来越廉价。虽然房子越来越廉价,穷人却依然买不起。因为经济风暴来临是无人可以幸存的,大量企业倒闭,工薪阶级首当其冲,失业率飙升,大批日本人被套死在楼市中,一辈子给银行打工偿还债务。扩展资料:泡沫破裂后许多日本居民成为千万“负翁”,家庭资产大幅度缩水,长期背上严重的财务负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严重影响正常消费。日本银行及非银行机构的不良债务高达100万亿日元,最后成为坏账的达到几十万亿日元。日本房价从1991年开始就一直跳水,一直跌到了2002年才回暖。2001年最低谷时,东京平均房价已经从91年的272万每平米。房价崩塌,会连带整个经济体,结果就是企业倒闭,万业具废。楼市崩盘。
    齐晓岚2019-12-22 00:18:14
  • 摘编前言:一直想阅读几本日本近现代经济史的书,了解日本经济近现代发展的脉络,但没有找到适合我阅读的,偶然发现河北大学孙执中教授的《荣衰论:日本经济史1945——2004》是个不错的选择,把内容章节摘要了下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困难日本都经历过,政府的对策和措施也大同小异,所以要理解和预见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和途径,日本的经济史就是一个好蓝本。荣衰论》作者:孙执中中国目前经济和日本70年代的经济特征有着惊人的相似如何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国民收入也能同步增长,是当前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透过日本池田内阁1960年12月制定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1970年度,日本高速发展时期的一些经验教训也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1.理论根据以下村治为代表“高速增长论”作为“代表并体现了战后日本高速度发展期的经济政策构想”的“国民倍增计划”,诞生于激烈的争论之中。如何解决过剩的生产能力与市场销路之间的矛盾?当时的理论界有两派观点:一是“稳定成长论”,以后藤誉之助为代表,认为日本经济已经结束战争后的恢复时期,不可能再有新的高速发展,今后只能“稳定”增长。一是“高速增长论”,下村治为代表,认为日本正处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基础都处于技术改造时期,只要采取扩大有效需求的政策,就可以继续高涨,并精密计算出国民收入在今后10年可增加一倍。池田勇人组阁后,内阁会议制定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权衡下村11%与经济企画厅7.2%两个对立的方案,池田内阁以头三年9%的增长率落定。这一计划更主要的意义,是作为计划背景的对高速增长的自信,为政府和经济界提供了日本经济看好的前景。 2.“经济增长”为手段,“国民增收”是目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目标是10年,计划以“高速增长、提高生活水平、完全就业”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实现增长;计划国民生产年增长率平均7.2%;到1970年度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倍以上,最终达到26兆日元目标。为此,计划雄心勃勃地提出了5个中心议题:充实社会资本;引导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提高人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缓和双重结构和确保社会稳定。计划的正文分为四部:总论、政府公共部门的计划、民间部分的预测与诱导政策、国民生活的将来。在计划目的的阐述中,明确指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目的必须是,迅速地把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一倍,从而谋求通过增加雇用实现完全雇用,大幅度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致力于纠正农业与非农业之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地区相互之间以及收入阶层之间的生活上的收入上的差距,以期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得到均衡发展".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日本政府制定的第一项政策,就是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工人、农民的购买力。对于工人,明确规定了进一步推行“最低工资制度”,以在“国民收入的第一阶段,就使收入差别不致扩大”。1961-1970年日本工人的工资指数增长了近1.7倍。见表1对于农民,政府规定了“生产者米价”,它远高于国际市场,是美国的2.7倍。米价带动整个农产品价格上涨,结果1960-1969年,农产品价格上涨为95%左右,而农村购入的工业品价格指数仅上涨30%左右。见表2“剪刀差”的缩小,一方面使农民积极购买生产资料,农业的全面机械化基本上是在这个时期实现;另一方面,买得起、用得起的生活资料,使一般耐用消费品得以在农村普及。这些都为工业品生产创造出了广泛的市场需求。收入的全面提高,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高龄者与年轻人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由于消费内容趋于均衡和一致,国民具有的“中流阶层意识”就形成于这个时期,后来近一亿人口的中产阶层成为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的重要因素。3.“消费革命”刺激经济飞速发展随着工资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比例下降,“恩格尔系数”稳定变化:1955年46.9%,1960年41.6%,1965年38.1%,1970年34.1%到1988年仅为25.5%。日本在第一次消费革命1956-1970中,开始由“生活合理化”向“更加舒适化”、追求“实现物质需求欲望”发展,进而引发了战后日本第二次1971-1980,和第三次1981-的消费革命。娱乐和交际费用或从无到有,或从少到多,比重也不断增加,保龄球、高尔夫球、旅行等休闲产业成为时尚。日本进入了“大众消费社会”。可以说,日本消费革命的不断升级,得益于“倍增计划”实施期间创造的“消费时代”所打下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年增长11.6%计划目标7.8%,而国民收入年增长率也达到11.5%计划目标7.8%,二者实现了同步增长。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造就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20世纪60年代,它堪称日本的“黄金时代”。战后日本的消费革命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5-1964年,黑白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三大件是热门货,获得迅速普及,这是所谓的“旧三大件”,这些商品当时的价格平均在5万日元左右按现在汇率约3000左右人民币,约相当于日本职工2-3个月的工资。第二个阶段是1965-1974年,“3C”时代终于到来了、所谓“3C”,指的就是汽车car、彩电colorTV和空调cooler,这就是“新三大件”。彩电、空调当时的平均价格为20万-25万日元,约为当时职工2-3个月的工资按制造业平均月工资计算,上世纪60年代后半期为6万日元左右,70年代前半期为13万日元左右。这10年间平均计算约为每月10万日元左右,小汽车的普及则是在70年代后半期,此时制造业工人工资在20-25万日元,当时每辆售价平均约为100万日元。从日本经济史看我国的股市泡沫问题广场协议签署的背景、历史进程及其影响1.日元存在较大的升值压力。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为了巩固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为冷战战略服务,积极扶持作为战败国日本的经济发展。同时,为了尽快从废墟中爬起来,日本政府推行了“产业优先、发展优先、富国富民”的方针,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本国经济实力。从1953年到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6%、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2.4%。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从1950年的1.5%,猛增到1980年的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至1985年,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对外净资产达1298亿美元。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也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在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与此同时,美国却面临着经济萧条,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压力。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采取维持高利率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吸引外部资金投向美国来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但是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强势,使美国的出口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劣势。美国自1982年经常项目连续出现赤字,到1984年对外贸易赤字达到1224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40%多。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经济。日本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日元资产需求的不断上升,以及美国经济的困境,都必然带来巨大的日元升值压力,广场协议不过是顺应必然趋势的一种实现模式。2.广场协议的具体内容。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即G5国家财长以及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并达成一揽子协议,史称“广场’协议”PlazaAccord。内容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协作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序地下调。广场协议自开始实施,日元汇率一路上扬,到1986年5月,美元对日元汇率突破160日元大关,不到一年的时间,美元贬值近40%,到1987年达120日元,美元贬值约50%。为了防止美元过多过快地贬值,1987年2月22日,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召开了七国财长会议,决定保持美元汇率在当时水平上基本稳定,史称“卢浮宫协议”。但是,日元升值却一直持续到1988年末,进入1989年才开始有所回落。3.广场协议对日本股票市场的影响。本币的升值必将导致以本币计价的资产的升值,特别是虚拟资产,其升值幅度将远远超过本币升值的幅度。其主要原理是本币升值将增强对本国经济的信心,大量热钱将因追逐高额利润而流人本国,而投入到股票市场是热钱得到最快回笼、获得最高回报的主要手段,从而造成股市的上涨。广场协议签订三个月后,1986年1月,日经225指数拉开了四年大牛市的序幕,起点为13000点,到年末升至16400点,相比1983年的平均水平升幅近一倍之多,到1987年底股价指数突破2万点。1988年东京股市总成交额为286万亿日元,总市值为477万亿日元,分别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1.6倍和1.5倍。到1989年底日经指数达到38957.44点的历史高点,日本股票总市值为GDP的1.6倍,占全球股市市价总额的42%,而在1980年这一比例仅为15%,股价平均市盈率也达到了250倍的惊人水平。时任日本财长曾经放言,四年的时间,日本全国股民步入发达世界中产阶级行列。可以说日元升值初期对股市的利好刺激作用极大,对指数的推动力度极为显著。4.股市泡沫破灭。1989年至1990年,面对房地产泡沫与愈演愈烈的投机之风,日本政府收缩银根,采取一系列紧缩性宏观政策,控制经济膨胀,最终却导致经济泡沫的破灭与崩溃。泡沫经济的崩溃,使日本多年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和矛盾被集中释放出来,对日本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日经指数在1989年底高达近39000点,到了1992年,一路下滑到14000点,几乎跌掉了三分之二。2001年3月13日,东京股市暴跌,日经平均股价最终以11819.70日元结束了当天的交易,跌破12000日元心理大关,创下1985年2月以来的新低。据经济学家估计,日本泡沫经济带来的直接损失超过6万亿美元,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实际增长平均水平仅为1.3%,到2001年竟出现-1.4%,2002-2019年虽有一定的恢复,但是总体上仍处于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日本为泡沫经济付出了惨重代价。
    黄盛福2019-12-22 00:05:48
  •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大致分成四个阶段:战后复兴期、高速成长期、过渡期和稳步成长期。1.战后复兴期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工矿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41年时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当时支配日本的联合国军,以经济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权和确立劳动权等三项政策。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后,美国开始将重点转向帮助日本重建经济。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美军的“特需”大大激发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日本工业的潜在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到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2.高速成长期1955~1973年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约二十年的高速成长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宽了贸易和外汇管制。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第八位条约国,即对贸易活动原则上不实行外汇管制。随后,日本又开始着手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企业开始相互兼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消费品物价持续上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日本经济和日本国民生活。在7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国际环境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3.过渡期1973~1985年1971年末,日元在维持了约20年的固定汇率之后第一次上调了16.8%,从1美元兑360日元升至1美元兑308日元。1973年2月,美元贬值又使日元升值到1美元兑260日元。同年末,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原油价格爆涨了4倍,各种初级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扬。日元升值和国际商品价格上涨二重因素对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经济是个沉重打击。1978年秋,日本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征兆。虽然在1979年又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经济滑坡、物价上涨的情况又有所发生,但由于较好地总结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的教训,不到一年就基本消除了石油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经济没有出现大的滑坡。80年代前半期,在经济低速增长的前提下,日本开始建立健全财政制度、扩充社会资本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经济政策的导向也由追求高速发展转向追求经济活动质量的提高。到1985年底,日本的经常项目收支达492亿美元。4.稳步成长期1985~在日本经济实力稳步增长的同时,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实力则在相对下降。西方其它工业国要求日本分担其国际义务的呼声越来越强烈。1985年9月,西方7国财长作出了协调外汇市场的决定,日元因此而急速上升;1986年4月,“前川报告”前川为当时的日本银行总裁,又任产业结构审议会委员长,该委员会向内阁提交的关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报告一般称为“前川报告”出台。指出: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和发展的需要,日本自身必须调整结构,以缩小贸易顺差。前川报告”的要点有:①扩大内需;②改变经济结构,扩大对外直接投资;③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④推进日元的稳定化和国际化;⑤促进对外技术和经济合作。前川报告”对80年代后半期的日本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战后近五年内就投资668亿美元来对日本自卫队进行武装,日本的自卫队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世界第三强大的军队。这对于想控制亚洲主导权的日本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条件。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原因:第一,日本进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第二,美国扶植日本;第三,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第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第五,美国的扶植政策。扩展资料日本在公元4世纪出现首个统一政权大和国,其后于大化革新后确立天皇体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尝试创建一个律令制的国家。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日本进入奈良时代,律令制国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权的版图在这时也逐渐扩张,征服东北地方部分地区和南九州。12世纪末,日本开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时代,镰仓幕府、室町幕府相继执政。期间曾经历一个半世纪的战国时代,以及由丰臣秀吉领导的文禄庆长之役。17世纪初,江户幕府实行锁国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后,日本国内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号召,江户幕府在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将政权还给明治天皇,史称“大政奉还”。1867年,明治天皇整顿内政,富国强兵,一战后短暂经历大正民主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落入军部控制,实行军国主义,但于1945年被盟国击败后宣布投降。日本在恢复主权后经济高速增长,跻身先进国家之列,直至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日本进入长期的相对经济不景气状态至今。日本历史。
    龚峰竹2019-12-21 23:54:19

相关问答

新标准会带来哪些变化和效益?生活垃圾填埋场投资力度会加大甲烷利用潜力及收益巨大新修订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近日由环境保护部颁布执行后,与新标准相关的资金投入和效益问题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记者就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新标准颁布执行后的资金投入与效益分析等问题采访了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怎样才能达到新标准要求?要加大填埋场建设投资及渗滤液处理设施投资这位负责人介绍说,我国每年产生约1.6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根据2019年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有44%填埋处置,28.5%简易填埋,7.3%堆肥和焚烧处置,而19.8%被随意丢弃。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90%以上的处置方式是不同标准的填埋或堆置。如果按照全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6亿吨和填埋率80%计,如果按照每立方米填埋容积建设费用为30元,每吨垃圾填埋运营费用为60元计,则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费约为64亿元,年运营费约为77亿元。而我国2004年全年垃圾处理总投资仅为53亿元除填埋外还包括焚烧、堆肥、转运等设施建设,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总维护费用仅为149亿元其中包括清扫和垃圾收集、压缩、中转、运输以及焚烧、堆肥、填埋等垃圾处理费用。而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持续增加以及建设和维护费用单价的提高,垃圾填埋场建设投资将不断提高。因此,如果严格按照新标准要求建设和运行生活垃圾填埋场,还需要大幅度加大填埋场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他还告诉记者,垃圾渗滤液处理费用是垃圾填埋场运行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统计估测,如果要达到新标准要求,其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投资为6~10万元/吨,运行费为20~45元/吨。如果按照最大月平均降雨量250mm计,垃圾填埋率80%计,按照前述假设计算,如欲达到标准,全国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投资需要达到96亿元,这将超过填埋场总建设费用;渗滤液处理运行费4.14亿元,将占垃圾填埋处置运行费用的6%。由此可以看出,如欲达到本标准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强度和运行费用。新标准会带来哪些效益?生态效益、人体健康效益以及控制排放带来的经济效益但他同时指出,生活垃圾填埋场所产生的污水包括渗滤液和蓄水池废水中的很多污染物具有多种毒性效应,其中有些污染物可以在水生生物体内生物富集或在环境中持久存在。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新标准后将大幅度减少COD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垃圾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这将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尽管无法把非毒性物质的减量效益货币化,但是,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执行修订后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效益,人体健康效益,以及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物排放的经济生产力效益。他说,假设全国每年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的90%被填埋处置,填埋厚度为10m,按入渗率60%计,则年产生渗滤液约920万立方米。如果按照渗滤液COD浓度平均为5000mg/L计,则渗滤液产生约4.6万吨COD,相当于2019年全国COD总排放量1428万吨的0.3%。如果考虑农村和乡镇生活垃圾,这一比例将会大幅度提高。实际上,这些污染物绝大部分可能会进入土壤,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对饮用水水质造成威胁,降低土壤利用价值。如果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有1/3达到标准要求,无渗滤液渗漏而且渗滤液处理达标,则COD产生量将会降低32.7%;如果有2/3达到标准,COD产生量将会降低65.3%;如果全部达标,则COD将会减少4.5万吨,相当于全国COD减排0.3%。谈到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物排放的经济生产力效益,这位官员介绍说,截止到2019年12月28日,我国有8个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注册成功的生活垃圾填埋气CDM项目,减排二氧化碳当量共233万吨。按目前交易价格估计,生活垃圾填埋场CDM项目年收益为2.3亿元。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标准的实施将会使高浓度生活垃圾填埋场失去申请CDM项目的资格。但他进一步分析道,根据《IPCC导则》推算,2019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甲烷气体约250万吨。随着我国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垃圾填埋场甲烷气体的产生量将会持续增长。据估算,到2020年垃圾填埋比例将达到57%,甲烷产生量将会增加到670万吨。假设全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65亿吨2020年估测值,填埋率为80%。如果填埋场全部符合标准,填埋气体一半被利用或者焚烧,一半填埋气体中甲烷含量小于5%,则全国垃圾填埋场甲烷产生量将减少870万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1994年全国甲烷排放量为3429万吨,而前述减排量为其25%,对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同时,这一减排量的二氧化碳当量约1.83亿吨,远大于生活垃圾填埋场CDM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新标准实施后,如果这些减少的甲烷中有一半被利用,甲烷年利用量为435万吨,相当于826万吨标煤。按目前交易价格估计,可获得收益约40亿元,远大于CDM项目的收益。请采纳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即可。~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在国际贸易上ODI与FDI的区别如下:一、定义上的区别:1、ODI,Outbounddirectinvestment对外直接投资ODI,outbounddirectinvestment是指我国企业、团体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投资,并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2、ForeignDirectInvestment的缩写形式,即外商直接投资。是一国的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投资活动。二、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规避国外贸易壁垒,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及时掌握外部信息的积极举措。三、外商直接投资商务部统计指标定义 是指外国投资者在我国境内通过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合伙企业、与中方投资者共同进行石油资源的合作勘探开发以及设立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等方式进行投资。外国投资者可以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股权等投资,还可以用从外商投资企业获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拓展资料:QFII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英文简称,QFII机制是指外国专业投资机构到境内投资的资格认定制度。QFII是一国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过渡性的制度。这种制度要求外国投资者若要进入一国证券市场,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得到该国有关部门的审批通过后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帐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QDII,是"QualifiedDomesticInstitutionalInvestor"的首字缩写,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是指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资本市场未开放条件下,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有控制地,允许境内机构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一项制度安排。设立该制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以创造更多外汇需求,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平衡、更加市场化,并鼓励国内更多企业走出国门,从而减少贸易顺差和资本项目盈余",直接表现为让国内投资者直接参与国外的市场,并获取全球市场收益。
大约从三年前开始,一些股民不约而同地为同一只股票所吸引——昌九生化。他们有人拿出全部积蓄,并在每月工资到账后就买入100股昌九生化;有人把拆迁款、儿子和弟弟的钱,合计700多万元,用于加仓昌九生化。他们曾经憧憬过的“良辰美景”,在11月3日以后变成“悲惨世界”。1228公告被认为“裸体美女披薄纱”昌九生化一些股民因1228公告疯狂,有股民认为这个公告“若隐若现地诱惑着投资者”。厂区位于江西南昌的上市公司昌九生化,几无投资价值可言——其连续多年亏损,净利润和净资产双双为负;有文章说,昌九生化“复产无望”、“人心涣散”、“濒临退市”。66岁的蔡红亮注意到昌九生化,是在2019年。当时,他读到了一则关于时任江西省省长吴新雄视察昌九生化的新闻。新闻中,吴新雄“对公司着力于引进有资源能源优势的实业经营战略合作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是要重组啊。蔡红亮当即作出判断,重组方还是极有想象空间的“资源和能源”。此后,蔡红亮还特地跑到南昌去“考察”了昌九生化,“一间破破烂烂的厂子,生产也不顺利,没几个工人”。看到如此景象,蔡红亮得出了“昌九生化重组势在必行”的结论。他开始重点研究昌九生化。2019年12月,赣州工投与江西国控签署框架协议的同时,将自己持有的赣州稀土的股权划走。这被市场解读为利空,昌九生化迎来了十几个跌停板,股价一直跌到6.2元。张明决定在此时“抄底”,“无论以后赣州方面注入什么资产,股价肯定都不止6.2元”。他按照经验判断,未来重组后,股价会涨到10元—15元。蔡红亮也开始买入昌九生化。他一度打算以1分5的月息借10万元的高利贷,但因借款方爽约未能实现。蔡红亮只好砸入全部积蓄,并在每月18日1900元的退休金到账后,就买入100股昌九生化。2019年12月28日,昌九生化突然发布重大事项公告。公告称,鉴于昌九生化近期股价涨幅较大,赣州工投特向赣州市国资委请示要求明确赣州稀土资产注入问题。赣州市国资委在复函中表示:鉴于组建国家级南方稀土大型企业集团的方向、途径、方式等尚未确定,稀土产业整合工作尚未到位,市属国有稀土企业的产业结构、资产质量等方面还不具备整合上市的条件。公告称,赣州国资委没有将市属国有稀土资源、资产注入昌九生化的考虑。看完公告,我分外激动和狂喜。张明当时分析认为,该公告至少包括三层意思,“一是,稀土不注入昌九生化;二是,市属稀土不注入,非市属的没有提及;三是,等时机成熟后,稀土会注入。张明说,此前很长时间,已经没有人提昌九生化和赣州稀土重组的事情,“毫无预兆地出这个公告,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这个公告就仿佛是一个裸体美女披着薄纱,若隐若现地诱惑着投资者。张明说,三层意思中,他选择相信“时机成熟、稀土注入”的利好解读。林丽读完“1228公告”后,初步认定是“利空”,“说明稀土不注入了”。随后几天,她发现市场上利好的解读日盛。拿不准的她,特地为此找到了女儿的高三语文老师请教。经过断句、分析,语文老师告诉林丽,“公告的意思就是说,时机成熟后,稀土重组会推进”。经常看《防务新观察》的林丽,深知稀土的战略价值所在,“新闻里经常说,‘西方有铁矿,中国有稀土’”。既然都说是个特大利好,那就买呗。春节送礼透露只牛股当红包要说当初的疯狂,一些股民不仅倾自己全部积蓄,他们还“邀请”朋友前来“共襄盛举”。1228”公告之后,市场对稀土注入昌九生化的预期被彻底引爆,昌九生化的股价渐次突破20元、30元。林丽拿出50多万元,以超过30元的价格建仓,吃进1万多股;张明加大了投资,他将另一只股票割肉,以腾出资金加仓昌九生化。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张明的持股量达到了9万股;蔡红亮则继续按部就班地每月买进100股昌九生化,除了儿子因调动工作需要钱,他减持过一次外,其余时间均“只买不卖”。更“疯狂”的大有人在。一位居于深圳的投资者,自我评价“投资理性”。1228公告”之后,他掏出500多万的自有资金重仓昌九生化;来自北京的郭宁看到该文件后,决定将打工十几年攒下的70多万元积蓄,投入昌九生化。按他原来的计划,这70多万本来是买房的首付款。今年五一期间,郝文学还坐车到了赣州。他特意找了家对着赣州工投办公楼的酒店,住了两天;此外,上街时,一个出租车司机给他热情指路。这个细节坚定了他投资昌九的信心,“民风这么淳朴,那文件肯定是算数的”。今年7月,昌九集团将其所持有的昌九生化部分股权,进行了拍卖。最终的拍卖成交价格在20元左右。这个价格就是底牌。孙明当时分析,如果不是稀土注入的预期,一个净资产价格为负的公司股价怎么能拍卖到20元?林丽的理解是,参与拍卖的均是大户,“他们得到的消息肯定比小散户要多”,“既然大户都敢以20元的价格接盘,那我们散户就没什么可顾虑的”。今年上半年,有媒体报道称,赣州稀土的借壳方或是威华股份。张明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得出“赣州稀土不可能借壳威华”的结论。首先,威华是私人企业;其次,它的盘子太小,装不下赣州稀土千亿的估值;威华的股价很低,赣州稀土借壳的话,要被稀释掉大量股权。张明说,退一步讲,即便稀土借壳威华,按照赣州稀土官网上曾说的要成立三个上市公司平台,“其中肯定会有一个借壳昌九生化”。今年9月,昌九生化入围上交所新增104只融资融券标的股。蔡红亮判断,此时距离年底只剩3个月时间,在昌九生化今年亏损成定局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昌九生化的重组方案可能马上要出来了”。于是,以1分2的月息,蔡红亮借来10万元高利贷,再度加仓昌九生化。加上此前“月复一月”的积累,9月时,他所持昌九生化的市值为47万元。以此为抵押,蔡红亮从券商融资47万元购买昌九生化。至此,蔡红亮的持股量达到3万多股,平均建仓成本超过每股30多元。经他推荐,做生意的弟弟和妹妹,拿出巨量自有资金并且进行融资购买昌九生化,持股量分别达到20万股和5万股。融资购入1万股后,张明的持股量合计达到10万股。而郭宁也从券商融资200多万元,买进7万股,成本也在每股30元以上。至此,郭宁已持有昌九生化近30万股。数据显示,9月16日,昌九生化融资融券余额为3832.8万元。11月1日时,该数据已经增长到3.54亿元。大家在拼命抢筹码,在冲刺。蔡红亮说。重组落空股民“崩溃”几乎每个昌九生化的股民,都憧憬过赣州稀土注入昌九生化后的“良辰美景”。股价至少得上200元。林丽幻想,到那时,孩子出国留学的钱就有着落了。郭宁和郝文学本来打算,等重组成功后就减持去买房子。蔡红亮说,一旦重组成功,昌九生化股价涨到69元,就清仓套现,“再去炒别的股票”。就跟吸毒品一样,越研究越入戏,越思考越难以自拔。郭宁说,前面仿佛就是一座宝库。11月3日,威华股份发布了《重组草案》。根据该草案,威华股份拟向赣稀集团发行14.76亿股,发行价格为每股5.14元,购买赣稀集团所持有的赣州稀土100%的股权,交易总价为75.85亿元——这意味着,赣州稀土通过借壳威华股份上市,昌九生化出局;昌九股民三年来的等待化为泡影。感觉天塌下来了。张明顿时瘫在椅子上,大脑空白“没有了知觉”。他试图去拿起桌上的杯子喝水,却发现手上一点儿劲都没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郭宁当时的感受是“世界毁灭了”。儿子晚上一进家门,郭宁把昌九出局的消息告诉了他,结果儿子听完,“腿立马软得站不住了”。新娘嫁人了,新郎不是昌九。蔡红亮感觉,他要“完蛋了”。另有投资者说,当晚他正在火车上,用手机看到公告时,“心全凉了”。张明分析,对昌九这只靠重组预期支撑高股价的股票,出局意味着“恐怕不止十个跌停板要到来”。他和多位投资者均表示,11月4日刚开盘,他们就挂出了卖单。不出所料,11月4日,昌九生化无量跌停;次日的行情如出一辙。数据显示,这两个交易日的成交数额分别是2293万元和414万元。这种情况下,肯定没有买家接手。蔡红亮说。按照蔡红亮的股票市值,第一个跌停板,就蒸发了将近10万元。像郭宁这种投入900多万的“大户”来说,11月4日一天,“一栋房子没有了”。11月7日开始,又是连续5个跌停板。郝文学拿出70多万的购房积蓄买昌九的股票,一直是瞒着妻子的。如今,70多万亏掉一半多,由于害怕妻子无法接受,郝文学不敢跟她说。前几天,上小学的女儿,数学考试得了80多分。压抑、憋屈”的郝文学,拿过试卷一把就撕了。女儿吓得哇哇大哭,妻子责怪他,“没事发这么大火干吗?”“那段时间,就像婴儿一样,睡一个小时,哭一个小时。一位温州的女股民说,她把家里300多万元的积蓄,都拿去购买了昌九生化,现在损失大半。跌停期间,天天挂单,始终抛不掉。这位女股民说,10月份家里订了一辆奥迪,现在却已无钱提车。融资客爆仓倒欠券商4万元比起这些拿自有资金买入昌九生化的股民,一些融资客甚至成了“负资产”。不仅是不赚钱,还成了负资产。蔡红亮说。据其提供的账户信息显示,蔡红亮手中3万股的股票市值已变成42.9万元,较其此前94万元的总投入亏损51万元。这样的业绩,意味着他“爆仓了”——除自己原有的股票蒸发外,还倒欠券商4万元。11月8日,券商通知蔡红亮增加保证金,但他已“拿不出一分钱”。11月14日,他接到了券商“强行平仓”的短信通知。此时,他发现自己的账户,已被券商控制,“登录不进去了”。在这期间,蔡红亮“一直闷在家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蔡红亮说,他一直在回想自己投资昌九生化的过程,反思“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以至于出现倾家荡产的局面。郭宁提供的一个账户信息显示,该账户共有18.4万股昌九生化股票,成本价为28元。按目前昌九生化13.89元的价格计算,该账户浮亏261万元。前不久,券商通知他追缴保证金,担心爆仓的郭宁,掏出了家里最后的70万元。郭宁说,他现在“一穷二白”,“没钱给车加油”,甚至“连洗车的钱也没有”。尤其让郭宁痛心的是,儿子买房的钱没有了,“老婆在家天天哭”。前述拿出500多万重仓昌九生化的深圳投资者说,到第四个跌停板,也就是11月8日,妻子“绝望而去”,并且与他离婚。该投资者透露,离婚时,妻子要求分得家里的房子,而他分得其名下的股票。我能理解她的选择,毕竟是为了保全孩子的生活条件。该投资者说,他自觉愧对孩子。该投资者说,他现在连基本的生活费也没有了,只能靠借钱维持生活。对于外界对他们冠以“赌徒”的称呼,蔡红亮予以否认,他说自己的投资源于对公告和文件的分析。另一投资者听闻“赌徒”的说法后,分外激动。如果是投机的话,那在昌九股价涨到40元的时候,我就抛了。该投资者说,其一直坚定地持有昌九生化,是一个“价值投资者”。12月11日晚,在一个小宾馆的房间内,小股东们在讨论第二天的维权事宜。蔡红亮把攥紧的两个拳头并在一起,号召说“要求大股东成立赔偿基金,赔偿股民损失”,“一定要把我们的稀土要回来”。你现实点吧。角落里有个声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