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的安置房算不算公共建筑

逄世友 2019-12-21 23:27:00

推荐回答

公共建筑与是不是门面房没有关系,如果一楼直接做门面房就不是公共的,如果是会所门面房,就是公共建筑。
连乃祥2019-12-22 00:00:07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工厂厂房不属于公共建筑。1、公共建筑就是指公包含办公建筑包括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室等,商业建筑如商场、金融建筑等,旅游建筑如旅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科教文卫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通信建筑如邮电、通讯、广播用房以及交通运输类建筑如机场、车站建筑、桥梁等。公共建筑是根据各自的用途,而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公众。2、工厂厂房是直接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归属于某个企业,专为本企业服务。工业厂房的设计是根据机械设备和生产工艺而设计。
    龙小红2019-12-22 00:09:48
  • 公共建筑包含办公建筑。政府投资的安置房应该不算公共建筑。
    齐文浩2019-12-21 23:41:01

相关问答

全球化经济危机很大程度影响着我们建筑行业的发展,而建筑业发展的方向在于与世界的沟通和联动。事实上,中国乃至世界的建筑业正是缺乏这种沟通和交流。我想,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建筑学会应该首先把行业内人士和企业的沟通和交流放在战略的位置上。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奥运工程的招投标以及建设过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经典的案例,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这种跨国和国际化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企业或者个人将会在竞争中更加关注建筑的成本和投资效益、关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关注企业全球化发展的机遇,这对整个建筑业发展本身是有帮助的。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去增加和建立这个沟通和交流,对于行业的人和企业是非常有帮助的。举一个例子,香港和大陆的承包商由于历史的原因,各自的优势和弱势非常明显。香港的承包商在国际化观念、招投标的能力、索赔的能力、合同管理的能力,具备了长期在国际市场竞争和磨练的经验和能力,而这些恰恰是国内承包商缺乏的。对于内地而言,我们则具备更加优良的技术优势、相对低廉的成本优势。如果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就会产生优劣互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就会如鱼得水。对于目前这场金融行业的危机而言,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建筑行业。当然,危机当前有“危”也有“机”,现在包括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欧洲在内的一些建筑企业正在计划或者已经开始和我们内地的一些建筑企业进行合作。在金融危机这种大背景下,我相信他们比我们更想寻找机会,同样,我们的机会也随之产生了。我们国内的建筑企业更要通过这样一个会去提高自己。从国际惯例来看,金融危机是具有时间界定的,就是数学结构上的抛物线,有波峰就有波谷,当然不会有永远的危机。国际建筑企业或个人通常的做法是在这个时间内进行学习和调整。培训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即在这段时间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升企业的结构和管理,当风暴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应对和承受更大的危机和灾难,所以说,金融危机也是一个机会。对于建筑行业而言,金融危机的来临预示着原有的结构和模式将发生改变。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过去原有的融投资模式和经营模式必然受到冲击,原有的技术和管理也必然因此而发生变化。在技术方面而言,新的建筑技术、管理技术也会应运而生,比如说,节能环保、绿色建筑、风能等新技术的应用都会在这个时间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从金融危机的角度出发,企业应该是减少产能的投入,资金的投入使用也是拉紧闸口。但是目前,很多世界500强的企业都在这个期间进行充分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管理的创新提高,技术投入和资金使用不降反升。从全球的角度看金融危机,我们会发现危机爆发后,的确某些地区、某些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出现了种种问题,但是仍然有一些地区和人是具备资金实力的,并且他们还在进行着投资和发展经济。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去思考,怎样把二者有机联动起来,也就是刚才我提到的寻找和提供一个平台,为企业和行业提供机会。有一些地区机构和个人是具备这种经济实力的。当然他们不会选择把钱放在口袋里,一定会投入到市场中去。问题是,什么时候投、选择哪个市场投是个关键。危机形势下,信心是最重要的。过去,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全世界都是机会,但是现在不行了,现在要选择在全球市场最好的地方投入这笔钱。我相信,目前很多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市场的目标,明确说明我们的机会正在一步步靠近。我们的企业要去寻找和挖掘这些机会,关注市场的运动轨迹和资金流动方向,在危机时努力提高自身的实力和能力,当机会来的时候才能具备把握机遇和财富的实力和能力。其实,我们鼓励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口号已经很多年了,但事实上不仅我们对外国承包商和外国市场不够了解,外国承包商和市场对我们更不了解。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企业没有信心“走出去”。虽然从政府和行业角度而言,各种政策和信息鼓励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但是鉴于国内市场本身的体量优越性,中国建筑业天生不具备海外生存的紧迫感和欲望,大概4000多万的中国建筑企业因此也缠绵于中国这个市场里面。然而,不具备战略眼光的企业将更容易面临危机。这次危机的到来,从一定程度上对这些企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国际市场没有打算的企业不会走的长远,那些坚持“走出去”的建筑企业会体会到危机到来后,海外市场为自己增加的生存空间,平台和机遇是留给这些企业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新开工项目管理是投资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新开工项目过多,特别是一些项目开工建设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加剧了投资增长过快、投资规模过大、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矛盾,扰乱了投资建设秩序,成为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突出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部门要依法撤消该项目的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并责令其停止建设。对于违反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施工许可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定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一经发现,即应停止建设,并由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部门依法予以处罚,由此造成的损失均由项目投资者承担。对于在建设过程中不遵守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和施工许可要求的项目,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部门要依法予以处罚,责令其停止建设或停止生产,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于篡改、编造虚假数据和虚报、瞒报、拒报统计资料等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对于存在上述问题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项目单位和个人,除依法惩处外,还应将相关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上级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等部门要对下级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督。对项目建设程序的政策规定执行不力并已造成严重影响的地区,要及时予以通报批评。五、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各级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等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市场准入标准和土地供应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且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的项目,要积极给予指导和支持,尽快办理各项手续,主动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坚决贯彻有保有压、分类指导的宏观调控方针,引导投资向国家鼓励的产业和地区倾斜,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推动投资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要切实加强投资建设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工作,引导各类投资主体依法投资建设,营造和维护正常的投资建设秩序。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新开工项目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上述规定,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不断提高投资管理水平。